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在德國和日本回來有什麼變化

在德國和日本回來有什麼變化

發布時間:2023-01-21 11:47:36

❶ 歷史德國和日本在戰後飛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異同點

1,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和軍國思維,社會形勢穩定
2,實行非軍事化,集中進行經濟建設
3,來自美國的大量援助
4 政府切實可行的政策,對經濟宏觀調控
5,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
6,兩國人民普遍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日本:發展外向型經濟,美國在越戰的軍事定貨,大力發展教育,發展吸收高新技術產業

❷ 德國和日本在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不同點

相同點:都接受了美國的扶持(歐洲為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日本則是在冷戰期間,美國從日本大量購進軍火,而刺激日本經濟飛速發展,同時美國也處於戰略需求而扶持日本,並且免除了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的部分懲罰) 不同點:西歐各國結成了「經濟聯盟」,最初是法國與德國帶頭組成歐洲共同體,後來再歐共體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為歐洲聯盟,也就是現在的歐盟,西歐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擺脫了美國的扶持,最終歐盟也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經濟組織,而日本由於歷史原因,最終仍然是依靠美國的扶持,但是也已經漸漸的減少了對美國的依賴,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國民素質,也同樣達到了經濟騰飛的目標

❸ 二戰後德國日本重新崛起為世界大國的途徑有何差異

德國被分解了,走了比日本更大的坎坷的崛起的道路。德國被分為東德與西德,西德受到英法與美國的思想的帶動,以及德國留下來的工業等產業的底子非常快速的發展起來,而東德受到蘇聯的嚴重影響很貧窮,後來蘇聯解體,德國推倒柏林牆,聯邦德國從此統一,強大的經濟實力也由原西德的帶動,以及德國人的拼搏努力,終於成為了經濟大國。日本二戰後,除了本土的兩顆原子彈外,本土沒有收到任何影響,沒有一個國家的士兵登錄到日本領土。所以總的說來日本二戰收到的傷害,主要是內傷。而德國是全傷(有硬傷,有軟傷,甚至國家被割裂這種巨大的災難)。日本內傷主要在國內物質極度貧乏,與外國交易額銳減,國庫虧空很多,由於無條件投降,欠了中國一屁股債(協議是和國民政府簽的)。不過他們的工業基礎是完好無損的。朝鮮戰爭時期,美國在日本駐兵,刺激了日本的金融市場,依靠戰爭日本敲了美國人一大筆資金(美國為了打仗,心甘情願拉了日本做朋友,給了日本很多幫助,日本其實也不像我們所說的「武士道」,為了利益,原子彈的仇恨能擱一邊就放一邊)。後來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想中日結交,我們開明的毛澤東主席很大度的撕毀了協議,日本無需賠償我們一分錢,日本也少了很多債務,我想國民黨要氣死了。後來日本憑借電子產品,交通運輸產業等,極速發展成為經濟強國。現在又有了動漫產業,高科技產業,媒體產業等,也占據了全世界一大片市場,給我的感覺,日本人只要願意犧牲一些,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這個民族很恐怖的!

❹ 二戰時及戰後德國、日本兩國人民的生活(文字),數字要詳細

德國,二戰後初期由蘇美法英四國分區佔領。由於戰後初期四國充分合作,對德國法西斯的懲處是比較徹底的。首先,對德國戰犯的審判是徹底的。在紐倫堡審判中,盡管美英對德國有一定的袒護,但在蘇聯的堅決要求下,終於使德國的戰犯都得到了應有的懲處。其次是戰爭賠款問題。50年代初德國就開始實施戰爭賠償。前西德在1953年還通過了《戰爭受害者賠償法》。截至1993年11月,德國戰爭賠償已達1222.6億馬克。有關對猶太人和戰時外籍勞工的賠償現在還在進行。(註:1994年,德國聯邦議
院通過了新的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明文規定同情納粹、否認納粹罪行、宣揚種族歧視為犯罪行為,加強了反納粹的法律武器。)

日本,二戰後由美國單獨佔領。美國出於冷戰的需要,逐步改變了對日佔領政策,極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勢力。「東京審判」就是在美國操縱下進行的,包括中國在內的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廣大亞洲國家卻幾乎沒有發言權。結果,在甲級戰犯中僅宣判25人有罪,其中7人被判處絞刑。1950年以後,美國還擅自非法釋放了刑期未滿的各級戰犯。對發動戰爭負有主要責任的日本天皇不但未予以起訴,反而被說成是「民主主義者與和平主義者」。這樣,東京審判對日本的懲戒作用就很有限了。在戰爭賠償方面,由於復雜的國際背景和美國的操縱,戰後多數亞洲國家放棄了對日本的索賠要求。1951年簽署的《對日和平條約》(即《舊金山條約》),在排除中國參與、蘇聯不參加、完全由美國主導的情況下,關於戰爭賠償問題作出了對日本十分有利的規定。到1995年初,日本向亞洲受害國家提供的賠款只有37.6億美元。同時,日本卻以二戰時美國強制收容日僑為名,從美國那裡得到12.5億美元補償。正是由於戰後對日本戰犯的懲處不力,對日本的賠款壓力不夠,使得日本不能像德國那樣認真地接受歷史教訓、反省侵略戰爭。

❺ 一戰後的德國、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為何能迅速崛起我們能學到什麼

德國和和日本都擁有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戰後憑借這些人就能夠快速完成工業化從而使國家迅速富強。同時相對先進的社會制度也保障了崛起過程的順利進行。另外他們的社會風氣也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德國人嚴謹,造出的產品可靠性高工藝精湛。質量好銷路就好。再加上科技水平原本就很發達。戰後恢復得更是迅猛。產品先進加上質量過硬這樣的國家怎能不崛起?日本科技也很發達,戰爭時期工業水平能夠和美國相媲美,飛機軍艦不次於美國。戰爭失敗了但技術人員還在,同時日本人的執著認真加上勤奮使他們迅速崛起。重視科技還能夠靈活改進使得他們的產品行銷各地,據說日本人都是小跑著辦事。另外當時中國的瓷器到了歐洲因為當地人是大鼻子用不習慣所以產生很多問題。日本人對此專門改進。將瓷器略加改動難題就解決了。很快就將中國擠出一大塊市場。中國人什麼都懂,就是不辦事。願意巴結領導得實惠很少願意去琢磨改進。有這個心的一般也不吃香。因為你不得領導歡心。這一點也和德日相差甚遠啊

❻ 德國和日本在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異同點

德國和日本飛速發展
相同點是:兩國本身都有完備的工業體系,遺留下了大量的科技人才(這才是重點),大亂之後本國完全不需要負責防務(美國包辦)自然在客觀條件下可以全力恢復生產,再則人民本來也一心求治,外部條件又有馬歇爾計劃扶持(歐洲振興計劃)。當然發展就快了
不同點是德國才是自力更生哪像他們這些去網上看點資料胡咧咧的自以為了解。君不見西德工人每天吃幾片麵包自願大幅度增加工作時間為復興德國努力。
日本自力更生個毛啊?朝,鮮,戰,爭才是日本發家致富的根本原因。

美國看到日本在亞洲對抗蘇聯的重要性(橋頭堡),戰爭也是完全把日本作為遠東基地大部分的物資和裝備都是日本作為中轉,戰爭期間重新武裝日本建立幾萬人的掃雷部隊。日本才得以在50-60年代就率先發展起來。

❼ 二戰以後德國和日本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1.德國被分區佔領了,後來成了東德和西德。
2.日本失去了擁有軍隊的權力。

日本是有道歉的,只是我們的媒體不願意提,日本的教科書是民間編寫的,只有不到3%的教科書中扭曲了歷史。我們的教科書中扭曲歷史的地方更多。

❽ 德國和日本戰敗後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德國是徹底懺悔,日本是承認錯誤。

因為戰後德國上台的政府是當初及其反對納粹的人士,都是在納粹監獄里挖出來的,所以對納粹及其的反感。甚至實行法律,買賣納粹物品、在公共場合行納粹舉手禮,都將被判刑。德國總理伯蘭克在華沙猶太墓地跪倒的世紀一跪,真心的對戰爭中受難的猶太人感到懺悔。

戰後接收日本的是美國,日本上台的是反對對美開戰的政要,其中很多人都是主戰派,只是不同意對美開戰。比如日本戰後第一任首相吉田茂,他就是侵華戰爭的主要策劃者之一。但是他及其反對對美開戰,以至於對美開戰前期,辭去了政府的職務在家養老。戰後美國人就非常喜歡這種人,重新啟用再次出任日本首相。

閱讀全文

與在德國和日本回來有什麼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