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學習德國上百年,但德國最大的優點,為何日本卻至今不敢學
由於文化、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等等的不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一般來說,這種特點是很難改變的,而且很難被別的國家學習,就比如中國人的勤勞和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所形成的某種觀念。
正是這一跪使得全世界的人都原諒了德國,可是日本人卻始終做不到這點。他們對戰爭罪行百般狡辯,從不敢正視自己的歷史。在早些時候,韓國人在勞工和慰安婦的問題上和日本人僵持不下,日本寧願打經濟戰也沒有向韓國人低頭。
日本人之所以在侵略戰爭的罪行上百般狡辯和抵賴。一方面是跟他們的國民性格有關,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讓他們十分崇拜強者,他們只對強者低頭,比如美國,至於其他國家,想要他們認錯,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歷史的原因,由於美國在二戰後包庇戰犯岸信介,連甲級戰犯都被釋放當上了首相,那又能有多大罪呢?
Ⅱ 日本人對德國是什麼感情
日本民族精神:
日本號稱大和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體本位主義」。
「集體本位主義」乃是日本民族立國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現代迅速復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正規場合下,日本人的上下級關系,給人以地位十分懸殊的印象,下級對上級總是那麼鞠躬頂禮,但在非正式場合的相互關系中,下級會感到同上級親如一家,社會沒有階層化,杜絕了階層亞文化的產生,從而保證了日本文化的同質性。
德國民族精神:
一、是講理性,守紀律,辦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
二、是文化素質普遍較高,說話有修養,知識面廣,不怕辯論。
三、是崇尚自強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德意志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傳統,產生過許多舉世聞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大文學家、大音樂家,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影響了廣大的德國民眾,成為德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Ⅲ 日本人在一戰時期是怎樣對待德國戰俘的
一戰時期,中國並沒有加入戰爭,但是在清朝領土上,有一支日軍部隊俘虜了6000多名德國士兵,並且送到了日本的戰俘營中,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些德國戰俘在戰俘營中的生活甚至比日本平民還要好。
當時日軍的戰俘營環境很好,俘虜們不愁吃,不愁穿,沒有虐待,還有很多的休閑娛樂活動,這些戰俘每個星期都會接受一次身體檢查,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生病了也有醫生,有戰俘去世了還會給他們辦葬禮,簡直就是一群來做客的客人。
為什麼日軍對這些德國戰俘這么客氣?因為當時的日軍也想向西方先進國家靠攏,想讓西方列強承認,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既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又不想得罪這些「手下敗將」,所以就對他們表現的很客氣,也是想讓他們對自己有個好印象。
Ⅳ 在南京大屠殺中,為什麼日本人尊重或害怕德國納粹黨人
首先,要更正一下本題提問者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在南京大屠殺時,日本人不僅是對德國納粹黨人,而且對普通德國人,以及所有歐美人都非常客氣。至於本題目提問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可能是受了《拉貝日記》一類的影視作品所誤導。
至於有所謂日德是一家的說法也是嚴重不符合史實的,日本加入軸心國的時間是1940年9月27日,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12月。1937年時的日本連自己未來是加入哪個陣型都不知道,直到德國在1940年5月打敗英法聯軍後才決定加入軸心國的。所以這種說法根本就不成立。
至於為什麼日本軍人會對歐美人非常客氣,這點應該是歷史遺留問題,一方面歐美給日本帶來先進的文明,讓日本從短時間內從封建國家成為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人一向有對強者感恩的傳統,所以所謂的客氣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感恩行為,當然這種感恩只能是針對強者,而當時的中國並非強者,所以也不存在感恩一說;其次,日本無論是陸軍或者海軍都師從於歐美,所以軍人從骨子裡面就認為歐美人是自己老師,尊師同樣也是日本人的傳統之一,所以日本軍人對歐美人士與其說是尊重不如說是尊師。
Ⅳ 日本人如何看待德國
提到日本人中最有名的和德國相關的人物,就是他了 森鷗外除了是個著名的小說家以外,還是著名的薄倖郎,拋棄了德國留學時的女友,還以此為背景寫了一部叫《舞姬》的小說,這人從德國回國後的正當職業是陸軍軍醫總監。他就是明治時期德國影響日本各方面體制的代表人物之一。 最早日本對德國的模仿起源於明治初期的岩倉使節團 這個使節團里有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物,考察了歐美各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文化,在德國拜會了俾斯麥,認識到了日本和德國的相似性,即同為後發的小國,受到大國的威脅。明治十四年政變後,出現了「德意志一邊倒」的政治傾向,建立了與德國相似的憲法和政體,就是強化君主權力,推進上意下達的富國強兵政策。有趣的是,大久保利通他們卻自己以為自己的目的是為了達成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可以說,雖然模仿的是德國,但是還是參考了各國的政治體制的出來的。 其他的近代化方面,也並不是都按照德國模式的,他們選取了各國最優秀的方面加以模仿。譬如說陸軍,最初是模仿的是法國,但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然後就轉而模仿起了德國,最明顯的轉變是中日甲午戰爭時的軍服和日俄戰爭時的軍服不一樣…… 海軍是模仿英國的。 音樂最初模仿的是義大利的,所以有do re mi這個說法,然後改用德國的,所以有CDE的說法。 醫學始終模仿的是德國。「病歷」這個詞日語中叫カルテ,這個詞也是德語Karte的音譯,直到現在,年紀特別大的醫生也有用德文寫病歷的…… 不過戰後成長起來的日本人大多是在美國文化影響下長大的,個人感覺對美國的尊崇要比對歐洲更強烈,最出名是村上春樹,筆法完全美式了。對德國的崇拜感不如明治時期強烈,可是鑒於兩國的經濟結構和氣質都很相像,認同感還是有的。現代日本社會里,古典音樂還是推崇德國等國,美食的話推崇義大利和法國,時尚的話只推崇巴黎,英國的話我想不起來有什麼重要的,可能是英國王室和王室周邊的製品,還是蠻受推崇的。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Ⅵ 聽說日本人一服美國人 二服德國人 為什麼呢
這話其實不對,我一一說清楚給你聽。
============
日本人最服氣應該是中國人,雖然荒謬吧,但確實如此。不過,不是指現在的,而是以前的。這一點從日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贊助上就能看出來,即便是現在,很多日本人有了錢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去歐美旅遊,反而是來參觀中國一些歷史名勝。而且,很多日本藝術界的人在本土功成名就後,第一時間會到中國尋找相關同行來進行切磋。
============
至於說美國人這個,是因為二戰後,而非是因為那幾顆炸彈。我說一下:
除開二戰問題不提,早在七十年代,亞洲四小龍時期,日本經濟可以說是瞬間爆發性的增長,帶來的結果很多,比如美國車在美國不如日本車好賣。而到了八十年代,日本產生了一股對日本的收購熱潮,其中最知名的不外乎索尼收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三菱收購洛克菲勒中心,其他諸如一些古董、收藏品這些也紛紛被日本人拿下。當時美國人甚至自嘲說自由女神像或許也會被日本人買走。
但是,正是在這樣一個大前提的情況下,大量的美國企業利用拋售手中的企業,將日本人手中的資金掏了出來,並且獲得了第二次的新生。反觀日本人由於過多的拋出了手中的現金,無以為繼,最終只得將從美國買來的東西在折本還了回去。
而這一個以退為進的策略,徹底鎮住了日本人。甚至在某些場合中,日本人自己宣稱,如果不能在金融領域擊敗美國,那麼一切勝利都是鏡花水月。
============
對於德國人,說實話,也是雷同於美國,只不過日本人比較崇拜德國在於,自一戰後以來,德國的金融多次崩潰,但每一次,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復甦。
包括現在,能使歐元市場穩定的,只有德國人,其他包括像法國人在內,都在拖後腿。可以說,沒有德國,現在歐洲破產的國家會比比皆是。
而這,證實日本人最佩服德國的主要原因,打不垮的日耳曼精神。
============
不過,日本從骨子裡最崇拜的,仍舊是中國漢唐時期的文化,從九十年代至今,對於日本傳統文化保留的呼聲一直就未斷過,而這其中所謂的傳統文化,其實更多的則是漢唐時的舶來文化。就這一點,日本人並沒有否認過,也曾有人想過將這些文化反溯給中國,只是你明白的,無意義的憤青無分中日,這種阻礙不是個人可以抵禦的。
話說,現在中國的土財主們,正在重新經歷八十年代日本人所曾經歷的那些,就是不清楚結果會如何……現今中國企業家們的文化底蘊,說實話,太低了
Ⅶ 聽說二戰的時候日本和德國的關系不好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雙方只是暫時的合作關系,合作之中有很多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希特勒本人對於日本的評價不是很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中國膠東半島的利益就被日本剝奪。
日本和德國在二戰中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共同的利益。
德國在二戰剛開始時是占據著明顯的優勢的,憑借著閃電戰這一先進的打法,德國使用數量並不算太多的軍隊就快速攻克了波蘭,強大的裝甲部隊逼得法國軍隊投降,而到了戰爭後期,希特勒決定攻打蘇聯,然而這一個想法無疑是錯誤的。
可是蘇聯和日本之間卻約定好互相不打對方,以致於日本把大部分陸軍兵力都投入到了中國戰場,而德國軍隊卻在蘇聯戰場上損失重大,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被美國所擊敗,德國和日本在戰場上並沒有同盟國那麼聯系緊密。
而後日本偷襲美國。這讓德國對日本的意見更大,最後德國也顧不得日本的生死,不想讓自己在世界上樹敵太多,最後早早的就投降了。現如今這兩個國家基本上沒有任何往來。
因此德國對日本不看好,日本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講盟友之情。對於國家利益的拿捏。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先把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
(7)日本人都是怎麼看待德國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願意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日本沒有配合德國進攻蘇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人不信任德國人。二戰前,德國和日本雖然關系比較密切,但並不是一條心,兩國只是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德國人還是日本人都不信任對方,雙方存在著嚴重的隔閡。
不過,在二戰前,兩國在對待蘇聯問題上目標還是比較明確的,反蘇一直是兩國的一個共同主題。在德國的慫恿下,日本人對反蘇非常積極,以致於日本人在滿蒙邊界主動挑起了諾門坎事件,和蘇聯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不過在諾門坎事件中,德國人不僅袖手旁觀,而且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和蘇聯合夥瓜分了波蘭。德國人的背叛讓日本人非常惱火,對德國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
同時由於日本在諾門坎戰役中遭到重創,日本北進戰略破產,南下戰略逐漸取代了北上戰略,進攻蘇聯的事因此被擱置起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更不可能進攻蘇聯。一個強大的美國已經讓日本焦頭爛額,日本當然不想再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
事實上,由於日本在諾門坎事件中被蘇聯打怕了,根本不願意招惹蘇聯,所以日本人一直在東北地區按兵不動,生怕蘇聯人打過來。
此外,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物資消耗劇增,特別是石油和橡膠嚴重不足,日本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不得不南下進攻東南亞。日軍南下後,已經無力北上,更談不上對付蘇聯。
如果日軍北上,不僅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增加軍事壓力,也無法獲得急需的資源,根本不劃算,絕對是賠本的買賣。所以不管德國人怎麼拉攏,日本就是不為所動,不僅沒有進攻蘇聯,而且和蘇聯眉來眼去,保持了一種微妙的「默契」。
在蘇聯人最艱難的時刻,日本人竟然對懸掛蘇聯國旗的美國船隻視而不見,讓美國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往蘇聯,讓蘇聯人順利的渡過了難關。可以說,日本不僅沒有幫上什麼大忙,而且給德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在利益面前,德國和日本的隔閡凸顯,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根本形不成合力,這也是軸心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Ⅷ 二戰中日本人看不起德國人嗎
看不起德國人?
你可以看一下宮崎駿起風了裡面,日本人到德國的狀態,屬於被看不起的狀態……
況且就日本那種陸軍,看不起德國?
未免也太自大了吧。
Ⅸ 日本人怎麼看待德國車
經常我們會聽說,德國的重工,日本的精工,從這裡面就能夠知道,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它們在工業上面都是非常之優秀。在全球汽車市場裡面,德系佔有率應該是排名第一,日系則是排名第二,德國汽車主要以大眾為主,日本汽車則主要以豐田為主,其中要論全球銷售范圍,那麼日系車比德系車還是要廣泛一些,只是在銷量上面,德系依靠中國市場,然後超過了日系。那麼就會有人在問,日本人是怎麼去看待德系車?其實也是比較正常的看待,承認德國汽車的優勢,同時也不會否定日本車。
在日本汽車市場里,小型車和油電混合車是最受消費者們歡迎,因為駕駛出行成本更低,保養費用也是如此,而有錢人還是偏向於德系豪華品牌,從這就能反饋出,德國車在日本還是有比較大的影響力,所以日本人對於豪華德國車型,那麼還是很認可。但是在德系汽車市場裡面,德國人卻不認同日系車,這是因為日系車主要是小型車為主,代表比較多,所以不符合德國人的習慣,這點就讓日系車在德國不佔優勢,但是從全球范圍來看,除了中國很重視德系車,除歐洲外的其他國家,它們則更加重視於日系車,因為相對比出行經濟成本,日系車是更占優勢,這也驗證前面一句話,德國重工、日本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