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是什麼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國家。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吞並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完成德意志統一。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
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
德國是自然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約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
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約1/4。硬煤探明儲量約2300億噸,褐煤約800億噸;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東南部有少量鈾礦。森林覆蓋面積1076.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30%。水域面積8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2.4%。
B. 歷史上德國建立過社會主義嗎
有過。
1947年12月7日由統一社會黨發起召開第二次德國人民代表大會。到會的代表基本上來自蘇占區。大會選出了以威廉·皮克為主席的常務委員會。
1948年10月22日通過了由統一社會黨提出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草案》,1949年5月25日召開第3屆人民代表大會。在波恩的基本法生效一周之後,人民代表大會於5月30日批准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人民代表大會還選出了400名人民委員會委員。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東柏林成為民主德國的首都。1949年10月11日,威廉·皮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奧托·格羅提渥為臨時政府總理;
11月11日,蘇聯佔領區總司令宣布把行政職權移交給這個新成立的國家,蘇軍佔領當局改稱為「蘇聯監督委員會」。這樣,德國便分裂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個國家。
(2)民主德國什麼主義擴展閱讀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民德馬克退出流通,西德馬克成為兩德共同的貨幣。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沙條約組織。
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並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和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行政建制改為5個州,並入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德國重新統一。
C. 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
因為德國是二戰戰敗國,反法西斯聯盟他們決定分區戰略德國,防止德國再搞侵略.二戰戰敗之後德國還有多強呢.
西德是資本主義,首都在波恩,東德是社會主義,首都在柏林,一個被美、英、法三國佔領,一個被蘇聯佔領是對的
D. 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是殖民地嗎
由於德國在二戰時戰敗,被迫分為兩個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共產主義國家。
二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德文縮寫:DDR),通稱東德,是存在於1949年到1990年的一個中歐社會主義國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國蘇占區成立,首都為東柏林,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
東德位於現今德國的東北部,面積為107,771平方公里,與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稱西德)、波蘭人民共和國接壤,北部為波羅的海。該國被大多數人視作蘇聯的一個衛星國。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認同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體制,1953年發生了六一七事件,蘇聯駐德部隊參與了鎮壓。成立初期面臨著嚴重的人口外逃問題,在1950年代有270萬東德居民由於政治或經濟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德國國內邊境外,1961年東德政府沿西柏林邊境修建了柏林牆以阻止東德居民通過西柏林逃往西方,並對越境者加以射殺。另外,東德的國家安全部「史塔西」對整個社會的異見者和社會活動進行著嚴密的監控和壓制。國家教育機構被要求按照馬列主義的原則培養社會主義特性的人才。政治權力在1989年前由德國統一社會黨掌握,其對各崗位的幹部選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其他政黨僅能通過統一社會黨領導的國家陣線參與政治活動。在冷戰時期,東德在經濟、文化、體育等方面處於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先地位。冷戰時期著名的標志性建築——「柏林牆」就在東德境內,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宣布停止存在,其領土正式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兩德統一成為當今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兩德統一前簡稱聯邦德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語縮寫」BRD「)或西德,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後簡稱德國。1945年4月16日-4月30日柏林戰役戰敗之後,納粹德國在該年5月2日向蘇聯投降、5月8日向盟軍投降,之後德國領土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由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管制。1949年5月23日,美國、英國、法國佔領區合並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宣布停止存在,其領土正式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首都設在波恩,兩德統一後遷都柏林。
兩德統一:
1961年民主德國修建了柏林牆阻止東德居民向西流動。
1989年東歐劇變,包括東德在內的各國共產黨政權紛紛垮台;在四強同意下,1990年東德和西德終於達成兩德統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國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聯邦德國。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任總理後,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1990年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E. 東德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
東德是民主德國
F. 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的區別
G. 概括西德哈爾斯坦主義提出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哈爾斯坦主義
哈爾斯坦主義又稱「單獨代表權主義」,於1956年6月由聯邦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哈爾斯坦在一份正式聲明中提出,是聯邦德國對民主德國的一項政策主張。
一、哈爾斯坦主義的形成
二戰後的德國被分割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西德(聯邦德國),時任西德首任總理的阿納登,為爭取聯邦德國的發展與德國的統一,首先選擇了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合,加入西歐同盟及大西洋共同體,後來由於蘇聯改變了原先不承認聯邦德國的態度,認可了兩德並存的現狀,並主動邀請阿登納訪問蘇聯,要求建立外交關系,阿登納經過一番權衡利弊,於1955 年與蘇聯領導人簽署了兩國建立邦交的協議。
這一做法與波恩政府堅稱「一個德國」的原則在精神上是相違背的,為了避免此舉引起其他國家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交,西德政府必須對此做出明確的解釋。1955年9月2日阿登納在聯邦議院做的關於莫斯科之行結果的報告中聲明:「聯邦政府今後也將把與它保持正式關系的第三國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視作不友好的行動。因為這種行動適合於加深德國的分裂。」這一講話確定了聯邦德國對東方國家和有關德國統一的基本外交政策的立場,成了後來被稱為「哈爾斯坦主義」的基石。後於1956年6月由聯邦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哈爾斯坦,在一份正式聲明中提出對民主德國的基本原則:聯邦政府同所有與民主德國建交的國家斷交,也不與東方集團的國家建交(蘇聯除外)。這一孤立民主德國的外交政策准則由哈爾斯坦提出,因此稱為「哈爾斯坦主義」。
二、哈爾斯坦主義的運用
哈爾斯坦主義的三次運用分別是:1957年針對歐洲的南斯拉夫;;1963年「懲罰」拉丁美洲唯一的反美鬥士古巴;1965年針對埃及的反措施與以色列建交。
首先,鐵托總統掌握下的南斯拉夫,起初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看法和斯大林有分歧,與蘇聯關系惡化,接受了來自西方的援助,1952年與聯邦德國正式建交。而在1953年新的蘇聯領導赫魯曉夫上台後,蘇聯與南斯拉夫的關系恢復了正常化,隨之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與南斯拉夫實現了和解,最終於1957年10月15日南斯拉夫正式宣布承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並建立公使級外交關系。對南斯拉夫決定與民主德國建交一事,聯邦德國對外交部很快依據「哈爾斯坦主義」作出了激烈的反映。同年10月18日,聯邦德國政府宣布同南斯拉夫斷絕外交關系。此舉不僅遭到反對黨的激烈批評,甚至執政黨內部亦有反對之聲,輿論界也掀起了一陣對「哈爾斯坦主義」的抨擊。
其次,1959年元旦,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率領起義軍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古巴革命成功。同年1月7日,美國承認古巴新政府,但在冷戰背景下,由於古巴與蘇聯關系改善,1961年1月美國與古巴斷交。但聯邦德國政府從1952年3月起一直保持著與古巴的外交關系,而1962年,古巴與民主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此舉招致聯邦德國引用「哈爾斯坦主義」,於1963年1月14日宣布與古巴斷交。不過在當時美蘇對時、冷戰的局面下,在聯邦德國國內並未引起大的風波。
最後,聯邦德國由於不願在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相互敵對情況下,得罪盛產石油的阿拉伯世界,在很長時間未與猶太民族的國家以色列建交。自1956年 「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後,蘇聯以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旗號打人中東地區,特別是埃及。埃及接受了蘇聯及其他東歐國家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兩者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埃及政府正式宣布將在東柏林設立領事館後,聯邦政府對是否與埃及斷交存在爭論,最後,決定採取與阿拉伯國家的敵人以色列國建交的行動作為反措施。於是1965年5月13日,聯邦德國與以色列國宣布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此舉引起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宣布與聯邦德國斷交,從而使聯邦德國在中東地區陷於孤立。
H. 東德和西德的區別是什麼
1、概念不同:
東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俗稱「東德」。
西德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俗稱「西德」。
2、制度不同
二戰後,東德跟著前蘇聯,是1949年10月7日到1990年10月3日期間存在於歐洲中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
西德隨著美國,在這個期間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是資本主義國家。
3、經濟水平不同
東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西德。東德在前蘇聯專治下,發展緩慢,沒有人權,而東德的經濟僅是西德的四分之一,工人的收入僅是西德的三分之一,技術比西德落後20年。
I. 明主德國與聯邦德國
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是二戰時候,德國戰敗面對美英資本主義等國和蘇聯社會主義國家所採取的分區受降之上所建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兩德統一現在是資本主義國家。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就像現在的韓國和朝鮮,同一種族建立了不同的國家。
J. nazi德國屬於什麼主義國家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為資本主義性質.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為社會主義性質.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1990年10月3日,冷戰以來分裂了41年的德國再次統一,因此這一天,被確定為德國的國慶日.現在的德國為資本主義性質國家.
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西德是資本主義性質,東德是社會主義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