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的經濟結構
德國經濟
德國經濟是指德國的經濟現狀。德國是經濟極為發達的國家。以美元匯率計算的話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經濟體。
德國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出口對德國經濟有著重大影響。幾十年來,德國貿易出口額高居世界第一,被譽為「出口冠軍」。
德國使用歐元。歐洲央行的總部亦設在德國的法蘭克福。
中文名
德國經濟
類型
出口導向型
快速
導航
工業預測
農業
全國土地面積一大部分用於農業,但德國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口,僅占從業人員的2%至3%。
工業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強大的製造業集群。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經合組織認為,德國的失業率會進一步下降,2015年將降至5.2%,這一數字在2011年尚且維持在6%左右。「失業率的降低和專業人才的供不應求會進一步促進收入的增加,德國民眾可支配收入將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增加3.1%和3.5%」。
德國數據顯示,德國8月IFO商業景氣指數為106.3,預期值為107.0,前值為108.0,創2013年7月以來最低。分項數據來看,德國8月IFO商業現況指數為111.1,預期值為112.0,前值為112.9;德國8月IFO商業預期指數為101.7,預期為102.0,前值為103.4.IFO表示,德國出口領域的推動性往往遜於預期,暗示德國經濟正持續丟失動力,另外德國第三季度GDP增速恐怕會接近零,將德國2014年GDP增速預期下調0.5個百分點至增長1.5%。整體上看歐洲的經濟數據並不是非常正面。
預測
2019年10月2日,預測2019年德國經濟將增長0.5%,低於春季預測的0.8%;2020年德國經濟將增長1.1%,明顯低於上次預測的1.8%。造成經濟疲軟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下降、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和德國汽車行業發生結構性變化。此外,英國一旦無協議「脫歐」,將導致德國經濟2020年增長率下降0.4個百分點。
報告預計,德國2020年失業率將從2019年的5.0%升至5.1%。這份報告主要由德國經濟研究所、伊弗經濟研究所、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和哈勒經濟研究所這五家德國最權威的經濟研究機構聯合完成。每年發布春季和秋季報告,是德國聯邦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貳』 二戰時德國的經濟狀況怎麼樣
德國的經濟狀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工業有一個非常困難的局面。資金普遍短缺,導致了市場的停滯。該生產由於缺乏需求大幅下滑。失業人數非常高。
主要是因為,為戰爭努力在高賠償,一開始它已對德國施加的凡爾賽和約更困難,年輕的魏瑪民主的一個機會,通過政治行動促進經濟事件,並作為魏瑪共和國的經濟政策提供一個穩定的基礎。
只有在1932年他們公布了德國賠償高達3億美元,但從未支付。於是1923年11月在德國推出的貨幣 地產抵押馬克又稱為地租馬克,用以遏制當時的惡性通貨膨脹。
它取代了因通貨膨脹而一文不值的紙馬克 但只是作為暫時貨幣,不久後被國家馬克取代。馬克與美元掛鉤,以4.2馬克對1美元;馬克對紙馬克則是一對一兆。並限制其購買力顯著。
貨幣改革是為德國貨幣整合的重要一步,但他們也有對德國人口的大部份財務狀況造成嚴重影響。
『叄』 德國在世界的經濟排名
德國在世界的經濟排名,是2014年全球GDP排名第四位,德國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
1、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數據,2014年世界各國GDP排名最高的仍為頭號經濟強國美國,其經濟總量將達174979.6億美元。
2、中國位居第二,GDP總量為103856.6億美元。
3、日本48175.2億美元,排在第三。
4、之後是德國、法國、英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和義大利。
(3)德國的經濟體系怎麼樣擴展閱讀
1、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
2、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
3、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
4、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5、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都位於德國,著名汽車品牌歐寶也誕生在德國(現屬於美國通用汽車集團)。
汽車生產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6、德國的出口額2003年之後,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地位。
『肆』 德國的經濟體制是什麼
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
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4)德國的經濟體系怎麼樣擴展閱讀:
德國採取」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一、通過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並且採取相應保證措施以防止產生專政,國家計劃化、經濟管理已經由於工業卡特爾化而造成的私人壟斷,目標是實現盡可能廣泛的經濟發展。
第二、建立能正常運轉的貨幣秩序,以保證價格穩定。在私人經濟創造奇跡的國家應保持貨幣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以及通過不同的國家措施保證市場的競爭和經濟的穩定。
第三、實現社會安全、社會公平與社會進步。主要手段是,促進經濟增長,即不斷擴大社會財富,國家對收入與財富進行再分配。同時為加強社會團結,如果由於競爭而產生較大收入差別,則通過累進稅率縮小這一差別,而同時又不至於影響貫徹刺激生產的原則。
『伍』 德國經濟為什麼強大
德國的強大與德國人的嚴謹與精細密不可分。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最大經濟體,歐洲四大經濟體之首,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七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氣候特徵: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國
『陸』 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的德國,為什麼經濟能夠如此強勁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我們所熟悉很多的手錶、汽車都是 源自德國的,德國的經濟的強勁很大程度上還是依據當時工業革命的福利還有在二戰中的受益。而且德國就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大規模推行義務教育也讓經濟發展得到一個很好的保障。
最後在對於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美國在對於德國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對聯邦德國進行了大量援助,在技術、金融、設備等方面對德國進行大力扶持,德國經濟迅速復甦。聯邦德國被納入北約,從此搭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戰後僅10多年,聯邦德國經濟就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柒』 德國的市場經濟
我們提到市場經濟,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在我們這個是在如果真要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只提一個國家的話,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美國。科技教與經濟等方面都處於絕對性的領導地位。我們效仿美國,學習美國。但我們似乎一直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標桿。那就是德國。
德國雖然也是市場經濟,但是走的道路卻跟美國完全不同。並且相對於美國,德國還有其獨特的優勢。從經濟上,德國從08年的經濟危機以來一直是一枝獨秀。德國與美國走的市場經濟有什麼不同的?
一是德國相對於美國比較益智,金融業的發展。或者說德國更重視工業的發展。這就是和德國的經濟相對,美國更趨實。
二是德國國的家稅收的佔比,間接稅要高於直接稅。這和美國正好相反。當然兩種方式各有道理。這里簡單提一下概念。所謂的直接稅就是政府向人民收的稅費。所謂的間接稅就是政府向企業收的稅費。
國國家主要收直接稅,理由是這樣有利於人民對政府產生制約作用。而國家收間接稅也是因為想到企業主的力量比較強大,可以間接的制約政府的行為。核心點都是一個制約政府。只不過國情不一樣,和政府抗衡的力量也不同罷了。
………………………………………………………………………………
世界發展的經濟格局是多元的。雖然各國實施的都叫市場經濟,但各國對市場經濟的理解以及選取的方向都不一樣,導致具體的實施過程以及效果各不相同。典型的就是德國,它比較注重製造業,而是對金融業的抑制比較強,那德國經濟顯示出來的特點就是,穩扎穩打,總體經濟的實力很強,有抵抗風險的能力。而美國恰恰相反,美國的金融業很發達,這導致社會整體比較繁榮,科技地產等等,但是也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業產業空心化,製造業容易外流。
………………………………………………………………………………
任何東西都有特性。大到一個國家民族,小到集體個人,都會展示出來不同的特質。任何理論想要落地,都要結合這些特殊的特質來採取相應的策略,進行實施。有所取捨,才有所得。
『捌』 二戰時期德國的經濟到底如何
一、德國為了擺脫危機,不得不加強國家干預經濟,通過公共工程消滅失業,加強工業的國有化,同時也保證私有化為經濟帶來活力。
由政府舉債,興建公共工程。
大力擴軍。
配給制。
多管齊下,就這樣創造了納粹德國的「經濟奇跡」,失業近乎絕跡,經濟增速超過20%,各種百廢俱興。
二、這種飲鴆止渴的刺激經濟,帶來了幾個大問題。
如果軍隊不再需要產品,經濟該何去何從?這就成為了二戰爆發的重要的經濟因素,如果納粹德國不發動戰爭,在未來經濟就會因為大量的債務和赤字崩潰。事實上,1936-38年,德國的平均工資水平下降了25%。所以,不斷發動對外戰爭,創造軍需訂單,就成為了維持經濟的必須手段。
在1936年左右,世界市場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而工業成品(德國出口的主要產品)的價格在下跌,德國政府越來越難以維持收支平衡,1933-36年,德國的出口下降了9%,進口同比上漲9%,帶來了嚴重的貿易逆差。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只能通過強行控制個人市場投資的方式來刮地皮。1934-38年,德國的非上市流通證券所佔的市場份額從超過一半下降到大約10%左右。
即使在戰爭爆發,西歐都被納粹佔領的情況下,德國無法將工業產品往已經工業化的西歐傾銷,資本流動無法構成循環,德國只能陷入資本的自我循環狀態。
所以可以知道,德國的擴張必然是「全球性」的,不以元首意志而轉移的,所謂「換取德意志民族更大的生存空間」,倒不如說是向東打開市場。但由於希特勒政權各方面的原因,德國沒能滅亡蘇聯,從而加速了其敗亡。
三、在戰爭爆發後,德國維持經濟和資源收入主要來源於以下幾點:
在佔領國的掠奪式經濟政策。在德國政府的「新領土」,德國買家以強制的極低價格購買當地原材料。所謂的「生存空間」理論又使德國強行掠奪佔領國資源,法國的全國近半的車皮被用來輸送貨物給德國;1940年,挪威喪失了自身經濟收入的20%,1943年時達到了誇張的40%。
在佔領國強制征發廉價勞動力。當然,對於抵抗激烈的波蘭人和猶太人,則送進集中營強制勞動。對於其他國家,主要是以廉價僱傭勞動力為主。直到1944年,強制佔領國勞工已經佔到德國全體勞動力的1/4,這個數字是極為驚人的。
與同盟、佔領地區傀儡國的貿易。由於英國封鎖,德國基本隔絕於世界市場,無法從美洲亞洲獲得戰爭資源,於是納粹只能在歐洲范圍內尋求貿易夥伴,比如說瑞典的鐵、羅馬尼亞的石油、西班牙的鎢。甚至在蘇德交戰之前,德國與蘇聯的貿易也非常繁榮,蘇聯利用原材料、糧食和石油從德國換取了大量的工業產品。
『玖』 德國的經濟實力
高。德國的經濟實力很高,2021年德國的經濟總量超過4.2萬億美元,法國經濟總量尚不足3萬億美元,只是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在軍事發展上受到一系列限制,導致其軍費投入與其經濟實力不相匹配,位於全球第七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在創新領域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