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防空要塞在保護什麼

德國防空要塞在保護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26 22:00:27

① 防空洞是用來干什麼的

防空洞是為了防備敵人空襲減少損害而挖掘的洞。

是指為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人民防空指揮、醫療救護而單獨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築。以及結合地面建築修建的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備敵人突然襲擊,有效地掩蔽人員和物資,保存戰爭潛力的重要設施。

歐洲大陸

地下室在歐洲大陸較英國流行。在德國幾乎所有住宅和公寓都建設有地下室,所以二戰時德國政府能夠隨時預備及演習防範空襲的措施。一切必要准備只需要確定地下室能夠容納該建築物內的居民、所有地下室窗口和艙口緊閉、發生空襲時有安全的地下室入口、室內避難者除以直接襲擊之外受到最高的保護、而地下室備有緊急逃生出口。

② 柏林防空塔開啟意味著什麼

當柏林防空塔開啟意味著德國已經輸了。大型防空塔由兩座建築組成,一個炮塔(也叫射擊塔)和一個指揮塔。炮塔是一個長寬70米、高40米左右的正方形堡壘,牆體的厚度超過3米,而塔頂樓板的厚度達到了5米。

柏林防空塔的建造發展

柏林防空塔最早是為了應對英國皇家空軍對柏林的一次規模較小的轟炸,在1940年八月二十五日英國皇家空軍對德國發動的第一次空襲之後,希特勒下達了建設這些防空高塔的命令。

尤其是對於赫爾曼·戈林來說,因為他曾經說過柏林是從來不會被轟炸的,由於防空塔建造的離動物園很近,因而得名,同時它也是所有防空塔中最有名的,他是第一個在柏林建造並且用於保護政府區的防空塔。

③ 二戰後期,納粹德國空軍是怎樣防衛他們的領空的使用的武器是什麼防空炮、導彈、戰斗機

德軍最常用的高射炮即著名的88毫米高炮。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炮,既可以打飛機又可以打坦克。88炮由於它的靈活性和高射速,被德軍廣泛應用於防空或攻擊任務。

ME262噴氣式戰斗機

④ 二戰時期德軍建造的防空塔,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當時其實所建造的防空塔是一個讓百姓都感覺到非常安心的地方,那麼大家都知道,其實防禦攻勢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古代的時候,大多數的國家都會修建起比較高的城牆,那麼這樣高的城牆和堡壘其實也就是能夠達到一種防禦的目的。

其實在防空洞之中那麼就能夠很好的去隔絕外面飛機所投擲下來的炸彈以及其他的爆炸物品,保證人身的安全,所以說在當時防空洞修建完成之後。那麼大多數的百姓在察覺到有轟炸這樣的狀況出現之後,就會立馬的躲到這些防空塔之中。而這些防空塔大多數除了保護政府的高官之外,那麼還配備了指揮塔和炮塔這樣的話能夠達到防禦和攻擊的目的。

⑤ 二戰第一槍:210波軍血戰3000德軍7天彈盡糧絕

維斯特普拉特半島(簡稱「維島」)是波蘭維斯瓦河的入海口,1924年,波蘭在半島上設立軍事要塞。1939年9月1日,納粹德軍向駐守半島的波軍發起進攻,打響二戰第一槍。當時波蘭守軍只有210人,而德國士兵多達3000人。波軍頑強抵抗了7天,終因彈盡糧絕而投降。即便如此,波蘭軍人在戰斗中所表現出的英勇,仍然激勵同胞與法西斯血戰畢竟。

戰前態勢

1918年波蘭恢復獨立後,但澤成為該國重要的外貿港口,每年大量對外貿易在此進行。為了保護港口,波蘭在距離但澤市區不遠的維島上建起防禦要塞,以保護那裡的19座軍火庫。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不斷發出佔領但澤的聲音,為防不測,波蘭逐步強化但澤和維島的防務,到1939年夏,波軍集結在維島的兵力已達182人,波蘭陸軍第2步兵師的蘇卡爾斯基少校也到達維島,全權負責當地的防務。維島最重要的陣地是布置在半島與但澤市區銜接處附近的「雷電」工事及建在港口運河一面的1至5號堡壘,波軍配備了1門75毫米炮和兩門37毫米反坦克炮,此外還有4門81毫米迫擊炮和22挺重機槍。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批准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此時恰巧有一艘德國海軍戰列艦「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以「紀念一戰陣亡將士」為名「訪問」但澤港,艦上不僅配備專門對付維島要塞的280毫米速射炮,還搭載了用於登陸的225名「暴風」突擊隊員。

就在侵波戰事爆發前夕,但澤前線的德軍總司令埃伯哈特登上「石-荷」號戰列艦,他了解到進攻維島的「暴風」突擊隊只有幾百人,感覺實力有些單薄,建議從進攻但澤市區的1萬多德軍再抽調些人馬支援。克萊坎普艦長謝絕了司令的好意,他堅信有「石-荷」號強大火力的掩護,用不了多久,維島波軍也會投降。不過到了開戰前一刻,埃伯哈特還是把約2000人的但澤保安團調到維島前線。

作戰經過

9月1日4時40分許,「石-荷」號戰列艦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向600米開外的維島發起炮擊。幾乎在戰列艦打響第一炮的同時,「暴風」突擊隊通過舢板換乘,迅速搶占維島岸灘處的物資堆場,接著向要塞最外圍的磚牆沖去。

戰斗之初,德軍把進攻矛頭對准維島同但澤市區連線的狹窄地峽,波蘭士兵僅靠一門75毫米火炮和德軍進行生死搏鬥。當格拉博夫斯基下士和手下6名戰士把大炮推出炮台時,德軍機槍火力在四周肆虐,他們花了非常長時間才把大炮推到陣地上。格拉博夫斯基蹲在炮盾後面,幾個人努力將炮口壓低,對准300-500米遠的德軍機槍陣地,第一發炮彈越過了目標,進行修正後,第二發剛好命中。一根菸的功夫,就有28發波軍炮彈落到德軍頭上。

在地峽制高點「雷電」工事里,14名波軍戰士用3挺機槍頑強抵抗,其左邊的軍火庫哨所則由沙姆列夫斯基下士帶領的三人小組保衛,他們手裡僅有一挺輕機槍。負責保衛「雷電」工事的巴蘭排長記憶說:「德軍先遣部隊非常快進入我們第一道火力封鎖線,我能非常清楚地看到他們。對我的機槍來講,他們微不足道,可沙姆列夫斯基下士要對付的敵人實在太多了。」起初,從1號堡壘趕來支援的波軍本打算支援軍火庫哨所,可沒想到德軍火力太過嚴密,援軍完全動彈不得。

當太陽逐漸露出曙光時,德軍又發起了第二輪猛攻,目標依舊指向「雷電」工事。盡管波蘭人的抵抗頑強而嚴密,但德軍還是能在波軍躲避槍擊炮轟的間隙緩慢前進。假如沒有後續部隊的支援,「雷電」工事非常難繼續支撐下去,巴蘭排長只得撥打戰地電話,向位於維島1號堡壘的蘇卡爾斯基少校請求炮火支援。當時呆在兵營里的波軍迫擊炮手四人一組,急切期待著前線的訊息,他們一接到命令,就馬上依照開戰前精心測算的射擊諸元進行標定炮擊。由於距目標非常近,這些81毫米迫擊炮幾乎呈直角放置,因為是接近垂直發射,炮彈在「雷電」工事上空爆炸,散發出的高速鐵片大面積地殺傷暴露在外的德國士兵。波軍的迫擊炮立刻顯現出效果,凌晨6時22分,德軍「暴風」突擊隊指揮官亨寧森上尉報告說:「我們正在撤退,損失太大了。」

盡管德軍實力遠超波軍,但在連續進攻四天後,維島要塞依然巋然不動。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德 *** 而動用約60架Ju-87俯沖轟炸機向維島發動空襲,德機先後投擲了幾百枚炸彈和燃燒彈,作為防線支撐點的波軍5號堡壘被徹底摧毀,其他堡壘也受到結構性損壞。9月5日深夜,德軍企圖把一個裝滿汽油的蓄水箱推進要塞,把那些抵抗的波蘭軍民統統燒死,但警覺的波蘭士兵粉碎了他們的計劃。

9月7日凌晨4時26分,「石-荷」號戰列艦開進維斯瓦河入海口的轉彎區,對波軍仍在抵抗的1至5號堡壘進行了40多分鍾的集火射擊。當時呆在1號堡壘的波蘭士兵記憶:「德軍一直轟擊東北角,其中一發炮彈把整個入口都炸塌了,緊接著,又有幾發炮彈炸毀堡壘東面的圍牆,我們被倒塌的圍牆壓住,一點不可以呼吸。通風裝置也被打壞而無法修復,突然一顆炸彈擊中軍火庫,爆炸的巨大沖力把我甩到地上,到處彌漫著煙霧。不一會兒,我失去了知覺……」然而和前幾次一樣,波軍仍然擋住了德軍的進攻。

但蘇卡爾斯基少校此刻卻不得不做出他一生中最困難的決定:2號和5號堡壘都已被炸毀了,這就意味著波軍的維島防線失去兩個關鍵支撐點,而此時半島和樹林已被徹底夷為平地,波軍的防禦陣地和配置全都清清楚楚地暴露在德軍炮口下;傷員的狀況也愈加惡化,已沒有足夠的葯品供應。這一切都預示著波軍堅持不了多久了。同時,他通過收音機得知差不多一半的波蘭國土——波美拉尼亞、克拉科夫乃至極具象徵意義的西里西亞工業區都向納粹德國投降了,德軍實際上已合圍了華沙。這位勇敢的波蘭軍官非常清楚,他的戰士已超額完成了任務——波軍最高指揮官斯米格雷·里茲元帥留給維島要塞的指示是,在進行12小時象徵性的抵抗之後,他們可以選擇體面地投降。9月7日下午16時,蘇卡爾斯基少校宣布守軍投降。

戰斗結束

9月底,盡管一些地方的波軍還在戰斗,但逃到羅馬尼亞的波蘭流亡 *** 宣布停止戰爭,命令仍在國內的軍隊解散並對他們的表現予以感謝。在維島作戰中,佩戴銀鷹徽章的波軍中有15人犧牲,25-40人受傷,雖然此戰仍以波軍失敗告終,但他們已和強大的德軍戰鬥了7天,使其在短時間內無法使用但澤港口。在7天時間里,「石-荷」號戰列艦一直無法駛入海灣,無法給攻打波蘭北部城市格丁尼亞和赫爾半島的德國軍隊提供直接支援。除此之外,維島的抵抗還給德軍造成了極大損失——開戰第一天,單單「暴風」突擊隊就死傷了127人。

在9月最初這幾天,對波蘭人民來講,那些維島的保衛者們都是英雄——他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們代表了波蘭民族潛在的力量,這正是一個國家在艱難考驗時刻所亟需的。正因為如此,維斯特普拉特半島要塞在戰後成為波蘭的國家聖地,受人瞻仰,那些守衛者被尊崇為國家偉人,直到現今仍受到波蘭人民的愛戴。

⑥ 二戰時期的德國只擅長進攻你了解柏林防空塔的歷史嗎

當盟軍轟炸機來到德意志上空的時候,相信阿道夫的錯愕並不比盟軍第一次轟炸東京時的山本五十六更差。實際上,正是因為盟軍對德意志後方的轟炸,才讓德軍前線舉步維艱。實際上,德意志並不只是進攻的狂魔,在防禦上也有自己的嘆息之牆。這就是德軍在柏林等大城市修建的大型防空塔,它是如此堅固,得以保留至今。

現在這些防空塔大多成為了旅遊景點,有的還被開發成為了豪華酒店。

⑦ 要塞的發展歷程

1 。義大利的創新
1494年起,法國對義大利進行戰爭,在這段時間里,在義大利的北部防禦問題得到了解決。法國人在那裡使用了一種新的火炮,對當時的情況來說,這種火炮很靈活,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重新射擊。因此在16世紀初義大利人開始研究更堅固的防禦設施。一些義大利城市利用臨時性的防禦系統來加固它們的城牆。一個相當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在城牆後挖一條溝,在溝的後面建一個用木杖和紡織品加強的圓弧形的牆。16世紀初中世紀的炮塔和馬蹄形的碉堡漸漸被五邊形的堡壘代替。這種堡壘幾乎完全沒有死角。最初發明這種堡壘的可能是一對叫做桑加羅(Sangallo)的兄弟,他們為不少義大利城市建造了這種新的防禦設施。15世紀義大利著名建築師里奧·貝蒂斯塔·阿爾貝蒂在《築城術》一書中提到一種新式防炮城堡——低矮厚牆、傾斜牆面的星型多面棱堡。這些堡壘的側面都比較向後,假如堡壘被佔領的話,防禦者還可以撤進一條第二道防線。這些防禦設施都是用石頭砌成的,或至少是在土牆外覆蓋了一層磚。為了徹底解決死角的問題,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些防禦設施總是正規的多變形,尤其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別受歡迎。這些要塞內有士兵居住的地方,還有放武器的地方。在堡壘後部的側面可以放火炮,這是這種堡壘的優點。假如敵人對要塞強功的話,他們就會陷入多方合擊之中。義大利人稱這種新的防禦系統「新式」(allamoderna),歐洲其他地方稱它為義大利式,後人更多地將其稱之為多面棱堡。16世紀30年代,義大利人又把火炮融入這種棱堡,使得城堡重新獲得軍事優勢地位,防禦能力大大增強,要塞一旦被建成便極難被攻克。
這種可能在義大利誕生的、以牆壁低厚的和五邊形的堡壘為特徵的要塞基本上到19世紀為止保持了它們的支配地位。它們漸漸地蔓延到整個歐洲。
2。 荷蘭式要塞
1568年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開始了一場連續80年的獨立戰爭。荷蘭人也很快認識到,他們中世紀傳流下來的城牆無法對付炮兵。如義大利人他們一開始在原來的城牆後挖溝或建牆。不久他們開始模仿義大利的先例在城牆前造堡壘。後來整個防禦設施都是土築的,上面蓋了瓦,周圍由一條深水溝保護。荷蘭人注意到當時火炮的射程,並以此來安排堡壘之間的距離。為了防止敵人用雲梯功城,在城牆和堡壘的牆壁上刺出削尖的木杖,在牆外他們還建造了許多設施,比如碉堡等。許多荷蘭城市在這段時間里都被改造為嚴格地按幾何形狀設計的要塞。
很快這種要塞也普及到荷蘭外,如漢堡和格但斯克。荷蘭建築師和義大利建築師在歐洲各地傳播他們的經驗。荷蘭式的土牆和義大利式的石牆一樣有效,而且建築價值低,建造時間短。土牆的缺點是他們的維修要求比較高,不利於長時間使用。雖然如此荷蘭式的要塞以它們相距比較短的堡壘和抵抗雲梯的木樁對要塞的繼續發展提供了不少新的技術。在荷蘭的Bourtange,人們將過去的要塞重建起來,是今天觀看荷蘭式要塞的一個好地方。
3。 要塞的普及
法國:新的要塞建築方式在歐洲其他地區普及得相當慢。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是戰爭的需要迫使人們建立要塞。16世紀中在法國爆發胡格諾戰爭,此後在法國建立了許多要塞。法國的新教徒在他們的城市裡設立了與荷蘭相似的土的要塞,這些要塞站在過去的城牆之前。這種要塞在法國被稱為胡格諾式的(à la Huguenote)。胡格諾派最重要的城市拉羅謝爾從1569年起就完全被一層新式的牆和堡壘環繞,直到1628年法王的軍隊在圍困了十五個月後才佔領它。法王通過這場戰爭才認識到要塞的價值。他也開始造要塞。不過法國的要塞在許多地方把過去的設計都理解錯了。
英國:英國長時間保持著中世紀的炮塔,一直到16世紀後半葉英國才開始第一次實驗要塞。他們請了許多義大利人來幫忙。英國初期的要塞都很不規則,顯示了他們對要塞構造的不熟悉。英國的第一座要塞可能是1558年造的,它的外形不規則。象歐洲其他許多地區一樣,英國的要塞是在過時的城牆外用土的要塞來加強。英國城市的要塞後來獨有風格。倫敦等城市的周圍有一條由碉堡加強戰壕。這種戰壕使人聯想起歐洲大陸被圍困的城市外的防禦措施。一直到1642年至1649年的英國內戰開始,新的要塞才在英國立足。在這場戰爭中建立的要塞大多數是土的,外麵包了一層木頭。為了抵抗敵人向城牆或堡壘沖鋒,在要塞外還立有石樁等。渥斯特和約克等城外還有碉堡防止敵人逼近城市。被包圍時英國人不建立對外的包圍圈,因此敵人的救兵到達後包圍者往往大敗而退。
地中海地區:要塞在地中海地區傳播得非常快,當地的義大利人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來抵抗奧斯曼帝國的進攻。威尼斯在16世紀初就將他們在克里特島和塞普勒斯的根據地加固了。克里特島上的要塞城市干尼亞在1669年被圍困多時後才被土耳其人攻克。約翰尼特騎士團在被土耳其於1523年逐出羅得島後也非常重視防禦系統。他們從1530年開始管理的馬爾他很快就建立了一座環繞的要塞,在城市的前方還建有一座要塞,以及時將敵人牽制住。1565年土耳其人在馬爾他登陸後立刻就開始進攻這座要塞,在沖鋒時五分之一的士兵喪身。當救兵來到時,土耳其不得不撤退。此後馬爾他成為了防禦最堅固的一座島。
德國:德國的各個小國家在引入新的要塞建築方式的速度各不相同。1529年土耳其人包圍維也那使那裡的人感覺到堅固的防禦系統的必要性。此後不久他們就開始建築要塞了。當土耳其人1683年再次兵臨城下時,堅固的城牆和碉堡使他們可以堅持到援兵到達。16世紀中開始義大利的建築師開始將要塞的技術引入德國。1539年一個馬爾他人將紐倫堡的城堡改造為要塞。到16世紀末德國的建築師也學會了建造要塞的領要。1589年一位斯特拉斯堡的建築師發表了第一本德語的建築要塞的教學書。17世紀內漢堡、羅斯托克、柏林等城市都建造了要塞。在南德也有一些城市建造要塞,比如因戈爾施塔特。在三十年戰爭中敵人無法佔領因戈爾施塔特,而當時德國其他許多利用舊的防禦設施的城市都被輕而易舉地攻克了。
歐洲外:在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也有一些地方建立了要塞。1557年葡萄牙在東非的蒙巴薩造要塞,1603年在巴西的納塔爾。西班牙用要塞保護阿卡普爾科和哈瓦那等城市。舉世著名的美國紐約華爾街(Wall Street)直譯是城牆街的意思,它的名字來源於荷蘭人1652年在當時的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要塞工程。那座牆是荷蘭式的土牆,市中心還特別由一座堡壘保護。
要塞的不斷改進特別是將要塞與火炮技術相結合,使得歐洲的要塞攻防戰成為重大軍事課題。各方都投入精力對其進行研究,直到17世紀70年代,法國元帥、軍事工程師、現代工兵的創始人——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1633.5.15~1707.3.30)提出的塹壕攻城體系才得到解決。
當時要塞的一個特點是它們很快就過時了,因為當時攻城武器的發展也很快。其結果是這些要塞不得不不斷更新。假如一座要塞一段時間里沒人去管,它們很快就過時了。許多國家無法支付這筆巨款,就算要塞是土的,也實在太昂貴了。
4 .要塞的沒落和轉型
19世紀火炮的火力和射程不斷提高,這使要塞也不得不斷加固。在本來的要塞周圍人們還建立了一圈碉堡,這些碉堡成為承受進攻的主要成分。隨著陸軍的機動性的不斷提高,到20世紀中單純獨立的要塞幾乎已經完全沒有用了,因為敵人可以輕易地饒過它。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歐洲國家試圖用平行的要塞建築來保衛自己的邊界。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和德國的齊格弗里德防線是典型的例子。這些要塞的建築、維修,它們不斷要有人駐守,這些花費與它們的軍事作用相比完全是不相稱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時候納粹德國的宣傳機構又提出了要塞作為戰略防禦的理論。他們宣稱東歐的一些城市如弗羅克勞是要塞,要不負一切代價守住。實際上這些城市根本不適合要塞作戰,在與蘇聯紅軍進行街巷戰中,它們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進入20世紀之後,要塞在多種軍事技術的支持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發展。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是極為強大的防禦能力。要塞的地面部分通常由高強度的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在關鍵部位還內嵌了一層甚至多層的裝甲板,使防禦能力得到強化。射擊孔都經過精心設計,可以實現多層次交叉火力,對誤入其中的敵軍進行有效攻擊。各個射擊孔附近的防禦牆也被加工過,有些厚度可達2米以上。
另外,各要塞還積極向地下進軍,在要塞的地下還建有規模龐大的坑道設施、彈葯儲藏設施和一些生活保障設施,使要塞在沒有外界支援的情況下仍能堅持相當長的時間。地下的坑道也便於要塞守軍向防禦薄弱地段調動部隊,對敵實施戰術反擊。要塞的彈葯庫普遍設在地下,有些深達30米以上,而且彈葯庫的頂蓋被特別加強。即便在軍事技術發到的21世紀,要用少量彈葯擊穿這樣的防禦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其次是強大的炮兵火力。要塞通常裝備大量的火炮,包括一些大口徑火炮和超重型火炮(有些乾脆被稱為要塞炮).。這些火炮射程遠,重量大,機動性很差,但用於要塞防禦則是再好不過了。火炮最大口徑一般在8英寸(203mm)至18英寸(460mm)之間,有些要塞的火炮和炮塔直接來自於海軍戰列艦,採用聯裝設計(雙聯裝、三聯裝和四聯裝)。在設計炮塔時,有時候也會使用下沉式設計方式,從地面上根本看不到炮塔,而且關鍵性的主炮通常擁有極為有利的射界,有些可以實現360度環射。由於機械技術的進步,很多要塞火炮都備有機械化的自動裝彈機,極大地提升了射速,同時降低了炮兵勞動強度。在戰前,要塞駐軍會進行各種訓練,將各個射擊諸元都准備好,一旦發生戰事,只要將這些事先准備好的射擊諸元輸入後,炮彈就會根據實現設計好的彈道飛向指定目標。從戰力上看,一個要塞通常至少擁有相當於兩三個陸軍野戰炮兵團的火力,有些甚至更多。
第三是要塞的多樣化;很多要塞與海空軍基地建在一起,建造方希望通過要塞強化這些基地的防禦能力。
要塞的堅固防禦和強大火力,使得要塞攻堅戰一直比較困難,攻擊方一般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為了減少損失,攻擊方會採用一些新戰術或者技術。
20世紀以來曾經有過多次著名的要塞攻防作戰,比如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軍採用阻塞戰法包圍並攻克旅順要塞。一戰中的凡爾登戰役,以其巨大的人員傷亡著稱於世。又比如1940年德軍使用空降兵以奇襲方式攻克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 1941年德軍首次採用坦克潛渡的方法包圍並攻克前蘇聯布列斯特要塞;1941年日軍通過海陸軍協同,逼降並佔領新加坡要塞;1942年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一舉攻克蘇聯黑海艦隊重要基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而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對於日軍重兵駐守的島嶼的攻擊,幾乎每個都是要塞攻堅戰,比如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等等。還有一些攻擊失敗的例子,德軍對前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基地喀琅施塔德要塞攻堅作戰一直沒能奏效,該要塞的炮兵部隊以重炮火力壓制列寧格勒方向的德軍炮兵長達兩年之久,直接支援了列寧格勒保衛戰。
世界上最後一次經典的要塞戰是1968年越南戰爭中對19世紀初建造的順化堡壘的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冷戰後,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放棄了對要塞的維修,只有瑞典和(相當有限地)瑞士還保養他們的要塞。但歐洲今天許多城市的街道名稱依然顯示著它們過去是要塞的一部分。許多今天環繞舊城區的綠蔭地帶過去就是要塞的組成部分。
但認為要塞消失了則為時尚早,因為各個國家在國防上都有一些重要的戰略支撐點,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這些支撐點上依然設計了有效的防禦設施和必要的反擊手段,有些甚至將大部分設施搬到了地下,成為事實上的要塞。當然帶有要塞名目的已經不多了,更多地是以基地的形式存在。

⑧ 二戰時期德軍建造的防空塔,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修建了8座大型防空塔用來抵擋盟軍的進攻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直到現在,德國都還留存著幾座防空塔。德軍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建立的防空塔是後來德國戰場上抵禦盟軍進攻的重要構成。

存到現在還被改造成大家休閑的場所。因為防空塔建造的地點離動物園很近所以才叫動物園防空塔。動物園防空塔是在柏林用來防禦盟軍攻擊的防空塔之一。它能保護柏林的政府樓棟,還能為因為轟炸到處逃離的柏林市民提供逃難所並提供醫療救治。



⑨ 二戰時期德軍建造的防空塔,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上世紀的德國是一個喜歡搞發明的國家,在世界大戰中,德國給全世界 展示了很多了不起的軍事傑作。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別的,而是聊一下二戰時德軍修建的巨型防空塔。

德軍在戰爭期間修建了三種不同的形態的大型防空塔,分別散布在柏林、漢堡和維也納。其中三座在柏林,三座在維也納,另外兩座則在漢堡。德軍防空塔的建立,成了戰爭後期抵擋盟軍進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設計師的想法,這種大型防空塔不僅可以直接對盟軍的飛機施行火力對抗,還能進行雷達探測與附近地區防空火力的協調與指揮,聽起來還是挺實用的。

德國直到戰爭結束,由於「防空塔」太過堅固沒有任何一座防禦塔被摧毀掉。可見防空塔是多麼的結實與堅固。

⑩ 二戰德軍造的防空塔是啥建築真能防得住飛機炸彈嗎

二戰德國造的防空塔是啥建築?真能防得住飛機炸彈嗎?

二戰時期德國建造的防空塔屬實厲害,是建造出來的空中長城,而且按照當時的防禦狀況,當時的飛機炸彈是根本到達不了的,所以真的能擋住飛機炸彈。筆者認為當時德國建造的防空塔可以說是戰爭藝術的完美展現,就像是戰爭裡面的藝術品,完美無瑕。

二戰期間造的防空塔,是針對於空中的攻擊建造的。所有的飛機只要到了他的攻擊范圍內,就休想逃離。簡直就是跑到了火海里,根本無路可走。當時的飛機炸彈根本打不到防空塔,而且當時的火箭根本指望不上。就沒有現在的武器裝備那麼先進,所以防空塔在當時是非常厲害的。以上就是筆者的觀點,歡迎您評論補充。

閱讀全文

與德國防空要塞在保護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