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軍計劃如何突擊比利時
1940年5月10日,在德軍「B」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投入荷蘭之戰時,該集團軍群的第6集團軍同時開始了向比利時的挺進。希特勒企圖以對比利時的進攻來轉移盟軍對他把阿登地區作為主攻方向的注意。盟軍此時確實認為,德軍的主攻方向和1914年一樣,是通過列日攻打布魯塞爾。德軍第6集團軍的行動就是要使盟軍感到自己的預料是正確的。如果希特勒的企圖能夠實現的話,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就會向北進入比利時去阻擊第6集團軍。這樣,擔任西線主攻的「A」集團軍群就可以集中兵力,迅速突破阿登地區,突入盟軍主力的側翼和後方。正如希特勒事後所說的:「我把攻擊的重點放在想要突破的戰線左翼,同時在另一翼採取了佯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各國為防禦德國侵略,在與德國相鄰的邊境上都構築了堅固的築壘防線。在荷蘭為哥雷比-皮爾防線,在比利時為艾伯特運河防線,在法國為馬奇諾防線。這三條防線自北而南,互相銜接,連綿數百公里。到5月10日,比利時共有22個師,包括18個步兵師(其中只有6個是正規師)、2個摩托化師、1個騎兵師、1個重炮兵師。比軍沒有坦克,防空設備也幾乎等於零,只有1個戰斗機團。其戰前的部署如下:4個師配置在荷比邊境一線,6個師用來保衛安特衛普至那慕爾的「KW線」,12個師扼守艾伯特運河。比利時在戰爭爆發前還未最後確定戰爭的打法,對於固守哪塊陣地也還未做出抉擇,要根據德軍進攻時的兵力再作調整,因為艾伯特運河防線掩護了整個比利時國土,所以軍隊重點配置在這一線。
當德軍「A」集團軍群44個師的龐大突擊部隊,在阿登地區對面的德國邊界上停下來,准備進攻的時候,「B」集團軍群的博克上將卻命令賴歇瑙將軍指揮的第6集團軍盡量進入靠近艾伯特運河的出擊位置。因為博克雖然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助攻,但他仍希望能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向西推進,以使盟軍確信德軍的主要進攻力量是從比利時向前推進。而德軍進攻比利時的最大障礙,就是艾伯特運河。
由於艾伯特運河是為了防止德國入侵比利時而專門修建的築壘運河,兩岸陡峭,遍布防禦工事,尤其還有運河邊的埃本·埃馬耳要塞扼守著運河,因而構成了被認為可與馬奇諾防線相媲美的最可靠的反坦克防線。德軍要進攻亞琛-馬斯特里赫特-布魯塞爾一線,就必須渡過這條運河。如果德軍第6集團軍在艾伯特運河受阻,那德軍的進攻就會在還沒有發揮其銳氣之前停滯下來。為此,德軍決定首先於1940年5月10日空降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並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塞西北部的艾伯特運河上的3座橋梁——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費爾德韋茲爾特橋,如不能全部攻下,至少也要保證拿下一座。
2. 重慶到達德國亞琛怎麼去
上海到法蘭克福機場,到達機場後沿指示牌到機場車站,買火車票,最好買ICE直達的
3. 葉斯·路透是誰一生有何成就
葉斯·路透是世界著名的路透通訊社的創始人。今日的路透通訊社與美聯社、塔斯社、安莎社鼎足抗衡。但路透在創建路透社的初始階段所付出的心血,誰又完全知曉呢?結識大數學家高斯博士路透的父親是一個猶太牧師。同別的牧師家的孩子一樣,路透從小就過著法規森嚴的生活。但他絲毫不想繼承父業當一名牧師,卻痴心想當一位商人。
父親去世後,他就下決心終止學業而去經商。在哥廷根有一個開銀行的表哥,他想求得表哥的幫助。
路透從此開始了他的商旅生涯。他不甘心整天無所事事地呆在表哥的銀行里消磨時光,總想找點事乾乾。於是,他當推銷員,當沿街叫賣的小販,這些都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經商經驗。
一個偶然的機會,路透對銀行的匯兌業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他在表哥的銀行里擔任匯兌行情業務的工作時,經常在冥思苦想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快地了解各國外匯行情的狀況?一次,路透去見了大數學家高斯,他發現了高斯在匯兌行情的計算上出了一個大錯,並指了出來。這位大數學家不僅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且稱贊了路透的非凡才能,這件事成了他們後來頻繁往來的基礎。
當時,高斯正埋頭於一種劃時代的通訊工具——電報機的研製工作。這對一心想要盡快了解外國匯兌行情的路透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盡管他們二人對電報機持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前者熱心於發明創造,後者則側重於實際價值。
路透參加了高斯的電報機實驗,他用心地觀察著試驗的進展情況,心裡卻在琢磨著:如果能用這套設備傳送消息,便會發生情報革命,其結果有可能為一種新型的電訊活動服務。
沒想到,正是路透這么隨便一琢磨,竟琢磨出一個世界通訊王國。
和自己的「老闆」競爭
路透從高斯博士那裡獲益匪淺,他懂得了許多關於電報機的實用化知識與技術。懷著闖天下的雄心,去了德國首都——柏林。
在柏林呆了8年後,他又隻身去了巴黎。由於他熟練掌握了英、法、德三種語言,被巴黎最大的通訊社哈瓦斯通訊社聘為翻譯。
正式工作之後,路透對哈瓦斯通訊社龐大的通訊網驚嘆不已。這家通訊社每天都能收到歐洲各地的主要報紙,從所有報紙中挑選有價值的文章譯成法文,作為通訊社的新聞稿,這些新聞稿不僅分送給巴黎的報紙,而且還向國外的客戶提供,甚至連俄國也購買哈瓦斯社的稿件。
由於路透努力工作,他很快就熟悉了業務。幾個月後,他主動提出了辭呈。
既然譯成法文的新聞在政界和財界很受歡迎,為什麼自己不能單獨經營呢?第二年春天,路透也搞了一個通訊社,和自己的「老闆」哈瓦斯公開競爭。
他的起居室變成了編輯部和印刷廠,社長、總編、發稿主任、翻譯、印刷工人、通訊員和收發員,全由路透一人兼任,夫人除了翻譯或抄抄寫寫外,還兼作「廚師」,兩人每天東奔西跑,忙得不可開交。
如果走進他們潮濕的起居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發了霉的窗簾布和壁爐中尚未燃盡的木炭。剩飯剩菜散落在木炭灰上,他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已無暇顧及生活上的細枝末節了。壁爐牆上鑲嵌的大理石板裂痕累累,桌子底下還搭了狗窩。
利用電訊、火車、信鴿和跑步,完成通訊大聯合路透夫婦在離開巴黎兩個月後,柏林同比利時交界處的古城亞琛之間的電報線正式開通。
哈瓦斯是個精明能乾的商人,聽到了這個消息後,認為有利可圖,立即派人前往亞琛調查,結果使他非常震驚,這條電報線的兩端已被人捷足先登了,搶他生意的不是別人,正是他以前的部下——路透。
此外,路透還在科隆設立了一個分站,收集德國各地的匯兌和證券交易的行情,再用火車送到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的訂戶手中。
當時德國已經有了系統的鐵路運輸網,有不少人利用火車進行通訊聯絡工作。路透也充分利用了火車這個工具,有人甚至說:
「通往亞琛的列車不裝上路透的快訊稿件就不開車。」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期後,市場上竟出現了搶購路透快訊的局面。
然而,路透剛喘了口氣,分發距離卻出了問題:許多訂戶抱怨他們收到快訊的時間有早有晚太不公平。因為這些快訊大多是重要的市場行情,早點知道自然大有好處。
出現這個矛盾的原因就是由於訂戶散居各地,住處近的自然要先獲得信息。
路透為此想了一個新點子:在分發快訊時,再也不派人送或者郵遞,而是把所有的訂戶都集中在一個大屋內,按時向大家宣布。
1849年春天,路透的快訊服務已走入正軌。
正在這時,巴黎到布魯塞爾的電報線開通了。路透很快想到,如果再架設一條從亞琛到布魯塞爾的電報線,豈不把歐洲兩個最大的商業都市柏林和巴黎連結起來了?然而,亞琛到布魯塞爾還沒有電報線,用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得花9個小時。這種速度顯然不適於傳送快訊,時間拖久了,柏林到巴黎的消息就變成了舊聞,自然失去了價值。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路透絞盡腦汁設想了多種方案。
用專職郵差、騎馬信使和電報線接力的辦法都行不通。
怎麼辦呢?突然,一個新點子浮現在他腦海,他沖著妻子興奮地喊:
「火車要用9小時,用這個點子,兩小時就足夠了!」
接著,他滔滔不絕地說明了用信鴿傳遞稿件的設想。
於是,路透馬上向一個酒店老闆租了一批信鴿。
每天上午,路透派往布魯塞爾的工作人員都要向亞琛報告有關信息,做法是:把布魯塞爾股市收盤價和巴黎發來的最後一封電報的內容都抄在一張薄紙上,然後讓鴿子帶過來。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為了慎重起見,布魯塞爾要將三份同樣的信息綁在鴿子腿上。
在亞琛,路透夫婦和接鴿小組耐心等待鴿子飛回來。信鴿把信息帶回來後,立即復寫若干份。
復寫一定要認真仔細,絕不能出現錯字和遺漏。這一工作一般由路透夫人來完成,她字跡工整、娟秀,彷彿印刷的一般,顧客沒有挑剔的。
從柏林到巴黎的快報體制,就是由電訊、火車、「跑步者」組成的。路透完成了通訊大聯合。
長跑的擔子自然而然落到路透肩上,當時33歲的路透,身強力壯,每天堅持跑步把稿子送到電報局。
路透社後來遷居英國,成為英國最大的通訊社。
4. 鋼鐵雄心2 用1936德國,先打西線,佔領了荷蘭。
版本:1.1
首先說一下,我玩HOI2這是第一局,說實話好多東西我還沒搞明白呢。本來也沒資格寫這個攻略。但是我發現早戰派雖然很多,水平比我
高的也大有人在,但像我打的這么快的似乎還沒見著(也許我眼拙)。
所以寫一個攻略吧。也算拋磚引玉吧。
難度最高,外交最狂暴,版本1.1ioco(後面這4個字母不明白什麼意思)
最重要的一點,沒改游戲!
我可以不謙虛的說,我的這篇戰報絕對是早戰派的經典之作,雖然1.2版之後增加了海軍4小時不得脫離的規定導致我的戰法的失效,但從思想上對於所有有志於早戰的同道還是有意義的。
1.疾風驟雨掃西歐
1.1開局
開局我也沒什麼經驗
首先軍隊前往德比邊境。我是走過去的,因為我當時還不知道戰略轉移(就是冰箱)是怎麼用的。所以1月16日才走到。而現在知道了,12
日就可以通過冰箱到邊境。所以各位可以提前4天開始世界大戰的享受了!
所有北部的軍隊都到亞琛,南部的到薩爾布呂肯。算好時間,等最後一個北方師抵達亞琛的同時,南部集結好的軍隊同時到科隆。然後對
比利時宣戰,這樣重占萊茵事件比宣戰晚發生,可以抵消掉2點的不滿度。
科技應當以工業為主,我愛死法本公司了,提高工業力的那一大砣科技都交給他了(改進機械工具和農業)。還有一個加快科技發展速度
的。剩下的根據個人愛好,我是研究了截擊機和海軍陸戰隊。
生產上,沒的說,造10艘運兵船。
由於馬上開戰,所以民用消費自動減一半。生產上最好優先,早出運兵船。補給夠用就行。升級暫時不用,反正你就是優先,也不能在打
垮法國之前升級完!
部長我換了一個,就是把裝甲兵戰斗加成的那個換成了步兵戰斗加成的,因為畢竟戰斗靠步兵為主啊。
國策我是把干涉拉了一下。現在看來沒必要。因為德國後面一堆事件加干涉的,一會就加滿了。還不如直接拉一下鷹派。畢竟德國最缺的
是人力。
另外早戰的另一個巨大好處是,雖然盟國的總兵力比德國多得多(陸軍138:40,海軍206:17,空軍21:11。盟國都比德國多得多)。但首
先其巨大兵力分散在世界各地,而德國則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取得局部的相對優勢。而且,德國一上來的36個步兵師都是36年師。而英國
法國比利時等國的軍隊大部分或全部都是18年師!!要知道18年師的戰鬥力幾乎只有36年師的一半(39年師相對36年師的優勢遠遠沒有這
個大)。所以在盟國有時間把軍隊升級到36年師之前就擊潰他。便宜實在是太大了。等到盟國軍隊都升級到和德國一樣了,再打難度要大
許多。
1.2懷璧之罪————比利時
匹夫無罪,懷璧之罪。比利時為什麼兩次大戰都首先挨揍?實在是因為他待的太不是地方了。
德法邊境壁壘森嚴。甭想直接過去。
36年1月16日8點。一聲令下,千軍萬馬沖過邊境。
之後千萬不要讀盤。這樣由於遲滯效應,英國法國不會立刻參戰。而比利時的小小部隊當然不是帝國的對手。18日3點,已經佔領了列日、
安特衛普和巴斯托涅。孤軍奮戰的比利時宣布投降,割讓除Mons之外的全部歐洲領土。當然同意了。與此同時,英國法國終於明白過來了
,加入戰團。但時機已經錯過!
1.3強勢遮斷————對法作戰
下面是第一個重頭戲,維希法國的成立。
關於馬其諾防線的當面,我認為每個省放2個師就夠了,互相支援,有萊茵河和碉堡。可以守住的。
北海海岸最多放1個師防登陸足夠了。
對法國作戰的戰略思想,就是盡早達成成立維希法國的條件。
那麼奪取巴黎成為關鍵。由於總兵力上法國不處於劣勢。那麼怎麼運用兵力成為重點。
將一半的進攻兵力,組成A集團軍群,從阿登直接南下。我利用法軍從Reims進攻我的那幕爾的機會,從阿爾隆側擊成功,佔領Reims。然後
關鍵是進攻Chaumont,但不進入Chaumont,因為一旦進入,就會遭到馬其諾防線的3個省的法軍的夾擊,得不償失。我的目的是時刻保證對
Chaumont的進攻態勢,因為法軍要想從本土和馬其諾防線之間調兵支援,必定走最短路線從Chaumont路過。時刻保持優勢兵力對路過的單
個法軍各個擊破,就可以達成不讓法國互相支援的效果(敵軍戰敗的部隊都回其出發地點)。有兵力就佔領Troyes,虛攻dijon(同上理)
。截斷任務我認為是關鍵。
剩下一半兵力組成B集團軍群。其左翼也從那幕爾出發,直指巴黎。右翼從根特出發,從里爾到加萊,圍殲法軍於敦刻爾克(這也是法國戰
役里唯一的殲滅戰)。
由於法國主力被拖在馬其諾防線,所以法國腹地的抵抗乏善可陳。
於1月30日佔領巴黎,2月1日觸發維希法國成立事件,法國戰役結束。
總結:法國作戰,講究的就是一個字:「勢」
A集團軍群就像是圍棋里的外勢,蓄勢不發,強勢遮斷為關鍵。相比之下,巴黎幾乎是空城一座,反而不值一提。
另外,如果減去由於我不知道戰略轉移的用法,是可以提前進攻比利時的,而且由於我一開始不熟可能有部分速度慢的部隊混編導致行軍
速度降低。除去這些因素,打的順的話,是可以在1月25日前後觸發維希法國成立事件的!!!這個留給各位自己試了。
另外其實我的這個作戰計劃不是第一次用了,我玩VIC的1914年世界大戰劇本,用的就是這個戰法
5. 二戰西線盟軍推進路線
奧馬哈(諾曼底登陸)、卡昂、瑟堡、巴黎(鐵氈龍騎兵行動),安特衛普(市場花園行動),阿納姆(阿納姆戰役突出部戰役),阿登森林(阿登反擊戰),易北河(進攻易北河)!盟軍全部戰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