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將軍都多少歲

二戰德國將軍都多少歲

發布時間:2023-01-30 01:00:26

① 德國納粹鄧尼茨將軍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是怎麼死的簡介告訴我一下。萬分感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著名軍事將領。曾任潛艇部隊司令、海軍總司令、第三帝國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統帥,德國海軍元帥,是德意志民族國家社會黨黨員,希特勒死後接任德國國家元首,是二戰結束後受審的主要納粹戰犯之一。

中文名: 卡爾·鄧尼茨
外文名: Karl Doenitz
國籍: 德國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格林瑙
出生日期: 1891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980年12月24日
職業: 海軍元帥、帝國元首
主要成就: 創立「狼群戰術」
代表作品: 《10年和20天》《我風雲變幻的一生》
獲獎: 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
卡爾·鄧尼茨(Karl Dönitz,1891—1980),納粹德國海軍元帥, 卡爾·鄧尼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海軍總司令、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1891年9月16日,鄧尼茨出生於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鎮。母親早逝。父親是工程師,總是督促他努力學習,並注意培養其學習興趣。 1910年4月,鄧尼茨在魏瑪高中畢業後,便參加德國海軍,先在赫爾塔號巡洋艦接受艦上訓練,後考入弗倫斯堡—莫威克海軍學校。1912年秋天畢業後,分配到布雷斯特號巡洋艦任候補軍官。是年冬,巴爾干戰爭爆發,鄧尼茨隨艦到地中海參加封鎖黑山港,向俄國支持的塞爾維亞人耀武揚威。次年5月,參加西方列強在阿爾巴尼亞的登陸行動,阻止塞爾維亞人在亞得里亞海邊定居。在擔任潛艇部隊總司令期間,鄧尼茨訓練部隊, 他創造出人稱「狼群戰術」的潛艇作戰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大西洋曾給英美等國的海上運輸造成極大威脅。
編輯本段人物年表
生平年表
1891年9月16日:生於柏林近郊小鎮格林瑙,幼年喪母; 1910年:加入德國海軍,任帝國艦隊「漢莎」號巡洋艦見習水手; 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勞」巡洋艦海軍候補軍官; 1916年10月:以少尉軍銜服役於德國海軍U—39號潛艇; 1917年2月:以U-68號潛艇艇長身份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10月:於海戰中被英國軍隊俘虜,監禁於約克夏戰俘集中營; 1919年7月:返回德國,再度加入海軍; 1935年:任納粹德國潛艇第一區艦隊司令; 1936年:任海軍潛艇部隊總司令; 1943年1月:任海軍總司令,同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 1945年5月1日:接任納粹德國國家元首和最高司令; 1945年5月2日:在米爾維克—弗倫斯堡組成新政府; 1945年5月8日:代表納粹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5月23日:被英國當局逮捕; 1946年10月: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956年:刑滿獲釋,繼續在西德境內進行親納粹和復仇主義宣傳;1980年12月24日:病逝。
海軍年表
見習軍官:1911年4月15日 海軍少尉:1913年9月27日 鄧尼茨
海軍中尉:1916年3月22日 海軍上尉:1921年1月1日 海軍少校:1928年11月1日 海軍中校:1933年10月1日 海軍上校:1935年10月1日 海軍准將:1939年1月28日 海軍少將:1939年10月1日 海軍中將:1940年9月1日 海軍上將:1942年3月14日 海軍元帥:1943年1月30日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卡爾·鄧尼茨於1891年9月16日生於柏林近郊小鎮格林瑙(Grünau),有一個兄長,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父親埃美爾·鄧尼茨(Emil Dönitz)為一座工廠的工程師,在鄧尼茨4歲時母親安娜·拜爾(Anna Beyer)過世。1910年,鄧尼茨應征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Kaiserliche Marine),於4月4日成為了海軍軍校學生,1911年4月15日,晉升為海軍見習軍官,在海拉號巡洋艦(Hertha)上服役一年。在1912年秋季鄧尼茨被委任為布雷斯勞號巡洋艦(Breslau)的海軍代理少尉。
所著書籍
《十年和二十天》《我風雲變幻的一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潛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海軍戰略》

卡爾·鄧尼茨於1891年9月16日生於柏林近郊小鎮格林瑙(Grünau),有一個兄長,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父親埃美爾·鄧尼茨(Emil Dönitz)為一座工廠的工程師,在鄧尼茨4歲時母親安娜·拜爾(Anna Beyer)過世。1910年,鄧尼茨應征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Kaiserliche Marine),於4月4日成為了海軍軍校學生,1911年4月15日,晉升為海軍見習軍官,在海拉號巡洋艦(Hertha)上服役一年。在1912年秋季鄧尼茨被委任為布雷斯勞號巡洋艦(Breslau)的海軍代理少尉。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布雷斯勞號(Breslau)和戈本號(Goeben)賣給了鄂圖曼帝國,分別改名為米迪里號(Midilli)和嚴君塞立姆號(Yavuz Sultan Selim),而鄧尼茨跟著米迪里號參與對俄國的戰斗,累積實戰經驗。1916年3月22日鄧尼茨晉升為中尉,之後又被派往加里波底作為飛機觀察員,鄧尼茨在5月時和德國軍官女兒茵戈波·韋伯(Ingeborg Weber)結婚。同年10月,鄧尼茨轉入德國海軍潛艇部隊,1918年作為潛艇U-39的值更軍官,於1917年2月至10月在海上巡弋作戰,表現優良。1918年2月,擔任潛艇UC-25的艇長,擊沉5艘運輸船,獲得騎士十字勛章(Ritterkreuz);7月,又擔任UB-68潛艇的艇長,在10月4日時襲擊英國的地中海商船團時,被護航艦重創了潛艇,之後在英國約克郡被俘了10個月。

海軍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結束,但1919年7月鄧尼茨才被釋放,他留在英國,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國,再次加入德國海軍。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之下,德國僅能擁有規模非常小的海軍,不能擁有潛艇,且海軍人員僅能1500人,而鄧尼茨以中尉的身份作為魏瑪共和國國家海軍中的T-157魚雷艇艇長,在同年11月1日,晉升為海軍少校。在1933年9月1日,鄧尼茨晉升中校,在1934年9月出任指揮艾姆登號輕巡洋艦。在1935年德國和英國簽署英德海軍協定後,德國已能擁有潛艇部隊。1935年10月鄧尼茨回到潛艇部隊中服役,並晉升上校;同年,魏瑪共和國的「國家海軍」被改名為「戰爭海軍」。鄧尼茨自回國後傾心研究潛艇戰術,利用一次大戰的經驗和在戰間期與外國合作,私下發展研究潛艇和訓練潛艇人員,復甦德國潛艇力量。 當時的德國海軍學說建立在美國軍事家阿爾弗雷德·馬漢的理念上,主張結合潛艇和水面艦一起打擊敵人艦隊。到了1937年11月,鄧尼茨開始相信,大規模的通商破壞戰(即「破交戰」)是可行的,特別是對德國海軍的主要對手—英國皇家海軍,他認為必須將德國海軍的艦隊形式從水面艦改成潛艇,戰略是主張攻擊於相對於戰斗艦隊安全許多的商船船隊。他指出,英國本土所需的物資絕大多數都是仰賴於外海殖民地運回本土(英國每年消耗的物資中,石油的75%、鐵礦石的88%、銅的95%、鉛的99%、小麥的89%、肉類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賴進口,每年的海運物資總量超過6800萬噸,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國運輸船多達2500艘),戰略物資仰賴通商船隊,打擊它們能使英國迫於投降,他認為能以300艘的U艇VII型所組成的潛艇艦隊在戰爭里打敗英國。 鄧尼茨回想起他在一次大戰中所得到的經驗和想法,當時他以單艘的潛艇去襲擊護航船隊,此舉是非常危險的;鄧尼茨就以「多艘潛艇集結起來攻擊船隊」為核心概念,創立出「狼群戰術」(狼群戰術是英國的稱法,德國是稱作「集結戰術」),以壓倒性的力量打擊船隊,於是鄧尼茨開始在海軍中提倡建設潛艇艦隊。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要執行狼群戰術,以德國有限的無線電能力十分困難。在兩次大戰期間,德國開發了特高頻發射器,使得他們的無線電反干擾能力提升許多,而一戰後發明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使得防竊密能力加強。鄧尼茨還採用了威廉·馬紹爾的想法,讓潛艇處於非常接近水平面的位置和夜間發動攻擊,此一策略使得潛艇的無法被聲納所偵測到。 卡爾·鄧尼茨
當時很多人,包括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不贊同鄧尼茨的想法。他和雷德爾不斷爭取海軍內部的資金,也同時競爭希特勒的政治交友圈,特別是和赫爾曼·戈林。 由於戰爭海軍的水面艦軍力遠低於英國皇家海軍;雷德爾認為,只要和英國有戰爭,不久就會毀掉他的整隻艦隊,當聽到宣戰消息後,他說道:「現在,水面艦隊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表現出它們懂得如何英勇赴死。」。雷德爾對戰爭的希望全寄託在水面艦建造計劃—Z計劃中,這將大幅提升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力量,有效對抗皇家海軍。然而Z計劃直到計劃里預定的1945年都未完成。相比之下,在鄧尼茨新的戰術中就沒有如此不穩定的因素和繁雜的飛行人員訓練計劃。與和皇家海軍比較起來相對弱勢的德國水面艦隊比較,一旦戰爭爆發,潛艇戰必是德國海軍唯一的選擇。 1939年1月28日,鄧尼茨晉升為海軍准將和潛艇指揮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預計這場戰爭的爆發將在1945年,而不是1939年,戰爭海軍對於戰爭的到來完全是措手不及。鄧尼茨的U-潛艇部隊只有57艘,其中許多是短航程型,只有22遠洋型能越洋出擊。在雷德爾和希特勒的要求下,以潛艇艦隊直接和英國艦隊交手。這些作戰結果成敗參半,勇敢號航空母艦(Courageous)、皇家橡樹號戰艦(Royal Oak)和巴勒姆號(Barham)被擊沉,以及擊傷納爾遜號(Nelson)。這些戰果代價是一些潛艇船隻,削弱了原本就很少量的潛艇部隊,讓狼群戰術的進展更為緩慢。之後,潛艇艦隊又被派去和水面艦隊一同執行破交戰。
德國潛艇艦隊指揮官
1939年10月1日,鄧尼茨成為少將和潛艇指揮官(Befehlshaber der Unterseeboote),從1940年7月到10月,因為英國雷達和反潛設備的缺乏,對水下殺手的U艇無法反制,被擊沉了149萬噸的物資,這段時間德軍稱作「第一段歡樂時光」(First happy time);鄧尼茨也因為領導潛艇表現優異而晉升海軍中將,到了1941年,新交付的U艇VII型使得英國的戰時經濟有了重大影響。雖然商船的生產速度已加快,但德國擁有更優秀的魚雷、U-潛艇和逐漸增加的通商破壞艦,這段時間里,英國的損失仍居高不下。 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對美國宣戰,使大西洋海戰的范圍延伸到了美國東岸,鄧尼茨立即策劃擊鼓行動(Paukenschlag)[9],讓U-潛艇開始在美國東岸攻擊船隻。由於美國反潛作戰准備不足,在戰初即承受巨大損失,德軍稱作「第二段歡樂時光」(Second happy time)。 之後,至少有2次盟軍成功打擊了鄧尼茨的潛艇部隊,他對所有可能的原因進行調查,認為間諜和盟軍成功截取和破解了德國海軍的通訊(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不久,鄧尼茨於1942年2月1日下令潛艇艦隊使用改進版本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即「M4型」(擁有四旋轉盤,盟軍稱它作「鯊魚」),使得安全性提高許多(德國海軍是唯一使用改良密碼機的軍隊,其餘的德國軍隊(德意志國防軍),包括空軍,仍繼續使用三旋轉盤的版本 )一時間這種變化造成盟軍難以破譯,鄧尼茨也經常去參與潛艇部隊的研究,經常一天和幕僚人員接觸70次,討論每天的行程、戰略、燃料供應和其他各種細節。。截至1942年年底,由於U艇VII型的產量增加了,以至於鄧尼茨終於能夠進行大規模的潛艇群體攻擊,以狼群戰術使盟軍的航運損失大幅上升,並有一段時間使英國的燃料和補給短缺。 到了1943年中旬,大西洋海戰已不利於德國,但鄧尼茨仍繼續推動建造U-潛艇,並對它充滿信心,進一步的研究潛艇技術,期望德國能一再的扭轉局勢,同時告知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盟軍新式的雷達、海空協同的反潛機和護航航空母艦使得潛艇的損失還是不斷增加。
海軍總司令和海軍元帥
1943年1月,鄧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爾擔任海軍總司令,同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雷德爾辭職的原因主要是和希特勒對水面艦之間的爭論,希特勒在巴倫支海海戰的失敗後,認為水面艦隊不值得保留,要求拆毀所有艦隊,雷德爾只好請辭,而鄧尼茨則說服了希特勒保留艦隊,但停止建造。它將水面艦艦隊用以存在艦隊,影響盟軍的布署。自1943年中旬以來,鄧尼茨的潛艇損失並沒有隨著他的晉升而減少。他的副手艾伯哈特·戈德(Eberhard Godt)接替他作為潛艇艦隊總司令,也無力扭轉局勢,只能放棄狼群戰術,而改以單艘巡弋的戰術。
希特勒的繼承人
1945年4月20日,鄧尼茨被任命為德國北方部隊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根據他最後的遺言,希特勒將赫爾曼·戈林和海因里希·希姆萊從納粹黨里開除、撤去它們所有權力,並任命鄧尼茨為他的繼承者,作為帝國聯邦大總統(並非元首)和德意志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而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成為政府首腦和德國總理。希特勒認為,德國陸軍(因為沒有執行希特勒「戰到最後一人」的命令)、空軍(空軍總司令戈林和盟軍私下談和)和黨衛軍(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也和盟軍私下接觸,黨衛軍上將的費力克斯·史坦那(Felix Steiner)又不執行希特勒的攻擊命令)都背叛了他,只有海軍能信任。5月1日,戈培爾自殺,鄧尼茨成為即將崩潰的第三帝國唯一代表,並試圖組成新政府。鄧尼茨在第三帝國東部即將被紅軍攻進時,擬定並實行了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漢尼拔行動(Operation Hannibal),搶救了200萬平民與30萬士兵至西方,並希望和西方達成單方面的停戰,但遭到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拒絕。
弗倫斯堡政府
鄧尼茨在第三帝國即將滅亡之際,於弗倫斯堡成立另一新政府,以取代納粹黨政權,企圖與盟軍談和。由鄧尼茨擔任聯邦大總統,值得注意的是,此職位與希特勒的帝國元首並不相同;什未林·馮·克羅西克(Schwerin von Krosigk)擔任首相和內閣主席;希姆萊擔任內務部長(於1945年5月6日被解職)。弗倫斯堡政府位於西方盟軍的佔領區附近,主要內閣人員也被英軍所俘虜。5月7日,鄧尼茨授權漢斯-格奧爾格·馮·弗里德(Hans-Georg von Friedeburg)、威廉·凱特爾和漢斯-尤根·史托普(Hans-Jürgen Stumpff)在柏林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晚年
鄧尼茨到1956年10月1日才被釋放,之後他退休到西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一座村子定居,他在之後創作了2部作品,他的回憶錄《10年和20天》(Zehn Jahre, Zwanzig Tage),該書於1958年在德國出版,隔年又有英文翻譯版上市。「10年」指的是鄧尼茨作為潛艇指揮官,「20天」則是他作為總統的日子;書中,鄧尼茨將納粹政權解釋為是時代的產物,並且爭辯說他不是一個政治家,因此不能在道義上負起納粹政權的大部分罪行,他也批評專制制度是政府的根本缺陷,並指責專制制度是納粹許多錯誤的根源。 鄧尼茨的第二本書,《我風雲變幻的一生》(Mein wechselvolles Leben),比較少人知道,內容敘述他1934年前的事,這本書是首次出版於1968年,在1998年出版新的版本,標題改作《我作為軍人的一生》(Mein soldatisches Leben)。 與阿爾伯特·斯佩爾不同,鄧尼茨完全不後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做的一切,因為他認為「沒有人會尊敬放棄對國家的信念與責任者,無論是大或小的背叛。」 鄧尼茨在批評希姆萊的和平談判時寫道: 「通敵者應是備受鄙視的小人,任何國家的人、甚至是他的敵人都所不齒。每個國家都應該一致的譴責這種背叛行為,無論是用何種方式,它都是破壞國家的基礎。」 鄧尼茨的餘生在奧姆勒恩(Aumühle)平淡的度過,直到1980年12月24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

與納粹主義
盡管鄧尼茨多次發表反對言論,鄧尼茨仍被視為納粹主義的支持者。幾位海軍軍官還曾說他是「和希特勒與納粹主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一次,還聽到他贊揚希特勒的「人性」。他也拒絕協助阿爾伯特·斯佩爾制止焦土政策,他說道:「和希特勒相比,我們都是無足輕重的人,任何自認能做的比元首好的人皆是愚蠢的。」 根據幾位反猶人士還指出,鄧尼茨曾在1944年8月時說過:「我寧願委曲求全,也不要看到我孫子在猶太人存在的骯臟環境下成長。」;對以上這些言論,鄧尼茨皆予以否認,也對猶太人大屠殺一無所知

② 二戰中德軍將領曼斯坦因的後半生曼斯坦因活了多少歲

曼斯坦因活了86歲(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
曼斯坦因1944年3月被解職,隨後被疏散到了德國西部的格尼茨。他於1945年8月23日向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投降,被英軍逮捕並送到戰俘營關押,後被轉到紐倫堡。1946年秋,他被轉到英國的德國高級軍官關押所,並於1948年回到德國。 1949年8月,曼施泰因作為戰犯被審判,判處18年監禁。1952年,由於健康原因而提前釋放。他先後出版了他的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他成為了一個政府組建的聯邦德國國防部的軍事顧問,並成為西德軍隊名譽參謀長,同戰時的西方敵國站在一起共同對抗蘇聯的威脅。1973年6月10日,86歲的曼施泰因逝世。

③ 出色的軍事家,二戰時德國著名將領都有哪些

古德里安,他是閃電戰的發明者。
曼斯坦因,德軍陸軍總參謀長,一手策劃了德軍閃擊西歐的計劃,最終逼迫法國投降。
隆美爾,二戰名將,被譽為「沙漠之狐」
鄧尼茨,海軍司令,「狼群」的代表
隆德斯泰特;
馮·包克;

至於戈林,他算不上是個名將。

④ 二戰中納粹德國的將軍有幾個哪些

陸軍大將:古德里安(1888-1954)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曾任第2裝甲集團軍司令、裝甲兵總監、陸軍代參謀總長

陸軍大將:多爾曼(1882-1944)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曾任第7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狄特爾(1890-1944)1942年6月1日授大將銜,第20山地集團軍司令

黨衛軍大將:迪特里希(1892-1966)1944年10月授黨衛軍大將銜,曾任SS第1裝甲師師長、SS第1裝甲軍軍長、SS第6裝甲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勞斯(1889-1956)1944年8月15日授大將銜,曾任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第3裝甲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萊因哈特(1887-1963)1942年1月1日授大將銜,曾任第3裝甲集團軍司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陸軍大將:倫杜里克(1887-1971)1944年4月1日授大將銜,曾任第20山地集團軍司令、庫爾蘭集團軍群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魯奧夫(1883-1967)1942年4月1日授大將銜,曾任第17集團軍司令、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林德曼(1884-1963)1942年7月3日授大將銜,曾任第18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魏斯(1890-1967)1944年1月30日授大將銜,曾任第9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貝克(1880-1944)
1938年10月31日授大將銜,曾任陸軍參謀總長

陸軍大將:勃拉克維茨(1883-1948)1939年10月1日授大將銜,曾任波蘭德軍司令、G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馮-麥肯森(1889-1969)1943年6月6日授大將銜,曾任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第14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斯特勞斯(1879-1973)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第9集團軍司令,東岸總司令

陸軍大將:斯特萊克(1884-1973)1943年1月31日授大將銜,第11軍軍長

陸軍大將:蔡茨勒(1895-1963)1944年1月30日授大將銜,曾任陸軍參謀總長

陸軍大將:耶尼克(1890-1960)1944年1月30日授大將銜,曾任第17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約德爾(1890-1946)1944年1月30日授大將銜,最高統帥部作戰廳廳長

陸軍大將:馮-薩爾姆特(1888-1962)1943年1月1日授大將銜,第15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馮-舒伯特(1883-1941)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曾任羅馬尼亞德軍總司令、第11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馮-阿尼姆(1889-1962)1942年12月3日授大將銜,曾任第5裝甲軍軍長、突尼西亞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馮-法爾肯豪斯特(1885-1968)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曾任第21集團軍(挪威)司令、拉普蘭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馮-弗里契(1880-1939)1936年4月1日授大將銜,曾任陸軍總司令

陸軍大將:弗洛姆(1888-1945)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國民自衛軍司令

陸軍大將:弗雷斯納(1892-1971)1944年7月1日授陸軍大將銜,曾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哈普(1887-1968)1944年4月1日授陸軍大將銜,曾任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A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海斯(1881-1943)1940年7月19日授陸軍大將銜,曾任第15集團軍司令、第17集團軍司令、C集團軍群參謀總長

黨衛軍大將:豪塞爾(1880-1972)1944年7月授黨衛軍大將銜,曾任SS第2裝甲師師長、SS第1裝甲軍軍長、B集團軍群司令、G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海因里茨(1886-1971)1943年1月1日授陸軍大將銜,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威斯圖拉集團軍群司令

陸軍大將:哈爾德(1884-1972)1940年7月19日授陸軍大將銜,曾任陸軍參謀總長

陸軍大將:霍普納(1886-1944)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曾任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霍特(1885-1971)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曾任第3裝甲集群、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

陸軍大將:胡比(1890-1944)1944年4月20日授大將銜,曾任第14裝甲軍軍長、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

空軍大將:斯圖登特(1890-1978)1944年7月13日授大將銜,曾任第11航空軍司令、H集團軍群司令

空軍大將:烏德特(1896-1941)1940年7月19日授大將銜,空軍技術總監

⑤ 二戰德軍將領名單

二戰納粹德軍將領陣亡名單

國防軍:

陸軍元帥:

費多爾.馮.博克陸軍元帥(1880-1945)陸軍B集團軍群總司令。1945年5月3日在撤退途中於德國蘭掃恩被英戰斗機襲擊負傷,次日逝世。

沃爾特.莫德爾陸軍元帥(1891-1945)陸軍西方集團軍群總司令。1945年4月21日在德國杜依斯堡附近兵敗自殺。

陸軍上將:

維爾納.弗里奇陸軍上將(1880-1939)陸軍總司令。1939年9月22日在波蘭華沙普拉加附近陣亡,時任陸軍第12炮兵團名譽團長。

愛德華.迪特爾陸軍上將(1890-1944)陸軍第20山地軍軍長。1944年6月23日在斯代爾馬克因空難喪生。

弗雷德里希.多爾曼陸軍上將(1882-1944)陸軍第7集團軍司令。1944年6月28日在法國勒曼前線因心臟病逝世。

漢斯-瓦倫丁.胡伯陸軍上將(1890-1944)陸軍第一裝甲集團軍司令。1944年4月21日在德國奧伯薩爾茨堡的森多夫附近因空難喪生。

尤金.馮.邵巴特陸軍上將(1883-1941)陸軍第11集團軍司令。1941年9月12日在東線因座機誤降雷區喪生。

約翰內斯.布洛克步兵上將(1894-1945)陸軍56裝甲集團軍司令。1945年1月26日在蘇聯巴拉諾夫橋頭堡戰役中陣亡。

柯特.馮.布里森步兵上將(1886-1941)陸軍第52集團軍司令。1941年11月20日在蘇聯安德烈維夫卡陣亡。

柯特.馮.切沃勒里步兵上將(1891-1945)陸軍第一集團軍代司令。1945年4月18日在前往柯爾堡的轉移中喪生。

卡爾.埃格歇爾山地軍上將(1890-1944)陸軍第18山地軍軍長。1944年6月23日在斯代爾馬克因空難喪生。

卡爾.埃伯爾步兵上將(1891-1943)陸軍第24裝甲集團軍司令。1943年1月21日在蘇聯斯大林格勒西北處諾維-格爾吉耶夫斯基耶陣亡。

沃爾夫岡.費舍爾裝甲兵上將(1888-1943)陸軍第10裝甲師師長。1943年2月1日在突尼西亞斯比卡陣亡。

西奧多.蓋布炮兵上將(1885-1944)德國駐法國南部軍區司令。1944年7月30日負傷,11月26日傷重不治。

亞歷山大.馮.哈特曼步兵上將(1890-1943)陸軍第71步兵師師長。1943年1月26日在蘇聯斯大林格勒扎里扎鐵路駐防堤陣亡。

恩斯特-安頓.馮.克羅希克步兵上將(1898-1945)陸軍第16軍軍長。1945年3月16日在德國庫爾蘭的坎登附近遭空襲喪生。

弗雷德里希.庫恩裝甲兵上將(1889-1944)國防軍運輸部部長。1944年2月15日在柏林炸彈襲擊中喪生。

威利伯爾德.馮.埃倫坎普裝甲兵上將(1890-1942)陸軍第24裝甲集團軍司令。1942年10月3日在蘇聯斯多羅謝爾沃耶附近陣亡。

保羅.勞克斯步兵上將(1887-1944)陸軍第16軍軍長。1944年8月30日在拉托維亞里加飛機失事負傷,9月2日傷重不治。

埃里希.馬爾克斯炮兵上將(1891-1944)陸軍第84集團軍司令。1944年6月12日在法國諾曼底聖洛陣亡。

羅伯特.馬爾迪耐克炮兵上將(1889-1944)陸軍第39裝甲集團軍司令。1944年6月28日在德國貝里希諾陣亡。

弗雷德里希.米埃特步兵上將(1888-1944)陸軍第4集團軍司令。1944年9月2日在羅馬尼亞卡爾巴滕陣亡。

喬治.費佛爾炮兵上將(1890-1944)陸軍第94步兵師師長。1944年6月28日陣亡。

赫爾穆特.普里斯步兵上將(1896-1944)職務不詳。1944年10月21日陣亡。

赫爾曼.萊克納格爾步兵上將(1892-1945)陸軍第42集團軍司令。1945年1月23日在東線維斯瓦河佩特里考陣亡。

威爾漢姆.施內肯伯格步兵上將(1891-1944)陸軍貝爾格萊德軍團司令。1944年10月14日在南斯拉夫陣亡。

沃爾特.施羅特步兵上將(1882-1944)陸軍第12集團軍參謀長。1944年10月6日在車禍中喪生。

赫爾曼.馮.斯佩克炮兵上將(1888-1940)陸軍第12山地軍軍長。1940年6月15日在法國彭蘇永附近陣亡。

威爾漢姆.斯蒂莫爾曼炮兵上將(1888-1944)陸軍第11集團軍司令。1944年2月18日在東線徹爾卡西地區陣亡。

喬治.施圖姆裝甲兵上將(1883-1942)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1942年10月24日在阿拉曼前線指揮車中指揮戰斗時心臟病突發逝世。
馬丁.萬德爾炮兵上將(1892-1943)陸軍第24裝甲集團軍司令。1943年1月14日在東線陣亡。

威爾漢姆.維根納爾步兵上將(1895-1944)陸軍第50集團軍司令。1944年9月24日在東線沃爾馬安德杜納陣亡。

托馬斯-艾米爾.馮.威克迪步兵上將(1893-1944)陸軍第10集團軍司令。1944年6月23日在斯代爾馬克因空難喪生。

漢斯.佐恩步兵上將(1891-1943)陸軍第46裝甲集團軍司令。1943年8月2日在東線奧廖爾的克拉斯納加-羅施茨察附近陣亡。
中將:

古特爾.安根陸軍中將(1893-1943)陸軍第16裝甲師師長。1943年2月2日在蘇聯斯大林格勒包圍圈中自殺。

恩斯特-古特爾.巴德陸軍中將(1897-1945)陸軍西北方向參謀長。1945年4月24日在霍爾斯坦因遭英軍飛機空襲負傷,5月8日傷重不治。

阿爾弗雷德.貝恩希陸軍中將(1894-1943)陸軍第82步兵師師長。1943年1月27日在蘇聯沃羅聶日負傷,31日宣布死亡。

約翰內斯.貝歐爾陸軍中將(1892-1944)陸軍第242警備師師長。1944年8月26日負傷,11也8日在維也納傷重不治。

理查德.巴爾澤陸軍中將(1886-1945)陸軍第182步兵師師長。1945年5月1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陣亡。

羅伯特.巴爾澤陸軍中將(1892-1943)陸軍第2軍信號官。1943年3月8日在蘇聯基輔死亡。

弗雷德里希.伯格曼陸軍中將(1883-1941)陸軍第127步兵師師長。1941年12月21日在蘇聯西亞夫基陣亡。

埃里希.伯恩貝克陸軍中將(1885-1941)陸軍第124炮群司令。1941年10月28日在蘇聯瓦爾基陣亡。

格哈德.伯特霍爾德陸軍中將(1891-1942)陸軍第31步兵師師長。1942年4月14日在蘇聯克羅勒夫卡陣亡。

克萊門斯.貝特澤爾陸軍中將(1895-1945)陸軍第529步兵師師長。1945年3月27日在德國丹齊格陣亡。

阿諾德.比耶格勒本陸軍中將(1883-1940)陸軍第6步兵師師長。1940年10月11日在法國朱利歐維爾逝世。

喬治.馮.俾斯麥陸軍中將(1891-1942)陸軍第21裝甲師師長。1942年8月31日在阿拉曼陣亡。

厄爾坡.馮.伯登豪森陸軍中將(1897-1945)陸軍第50集團軍司令。1945年5月9日在德國庫爾蘭的格羅賓自殺。

喬治.布勞恩陸軍中將(1887-1941)陸軍第68步兵師師長。1941年11月14日在蘇聯哈爾科夫陣亡。

弗里茨.馮.布羅多夫斯基陸軍中將(1886-1944)陸軍「布羅多夫斯基」集群司令。1944年10月20日在德國貝桑肯陣亡。

康拉德.馮.柯臣豪森陸軍中將(1888-1941)陸軍第134步兵師師長。1941年2月13日在蘇聯奧廖爾的柳博夫斯卡戰敗自殺。

弗雷德里希-卡爾.克蘭茲陸軍中將(1886-1941)陸軍第18步兵師師長。1941年3月24日在德國紐漢默爾部隊演習中因事故喪生。

威爾漢姆.克里索利陸軍中將(1895-1944)空軍陸戰師師長。1944年9月12日在義大利向摩迪納推進途中遭游擊隊伏擊陣亡。

弗雷德里希-威爾漢姆.杜施陸軍中將(1892-1944)陸軍第297步兵師師長。1944年2月17日在阿爾巴尼亞的提拉納因交通事故負傷,3月2日在義大利瓦羅納傷重不治。

維克多.馮.德拉比奇-威克特陸軍中將(1889-1944)陸軍第326步兵師師長。1944年8月2日在法國諾曼底的勒梅斯尼爾陣亡。

奧托.德萊歇爾陸軍中將(1895-1944)陸軍第267步兵師師長。1944年8月13日在德國梅美爾的亞塞利陣亡。

維爾納.杜爾金陸軍中將(1896-1944)陸軍第96擲彈師師長。1944年9月11日在德國薩諾克負傷,12日在胡梅內醫院傷重不治。

雷內.埃伯勒陸軍中將(1891-1945)陸軍西部要塞司令。1945年3月21日陣亡。
威爾漢姆.佛利陸軍中將(1897-1944)陸軍第91空降師師長。1944年6月6日在法國諾曼底的梅里-艾格里斯陣亡。

魯道夫.弗雷德里希陸軍中將(1889-1945)陸軍第312炮群司令。1945年5月9日在捷克的雷特梅里茨與布拉格中間位置陣亡。

奧托.蓋布克陸軍中將(1883-1942)陸軍第294步兵師師長。1942年3月22日在蘇聯哈爾科夫的米哈伊洛夫卡陣亡。
弗朗茨.高爾陸軍中將(1884-1944)陸軍維尼底格防禦部隊司令。1944年12月27日在義大利梅斯特里陣亡。

維爾納.馮.高爾維茨陸軍中將(1893-1944)陸軍第132山地炮群司令。1944年5月11日在蘇聯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附近陣亡。

赫伯特.蓋特納陸軍中將(1888-1942)陸軍第295步兵師師長。1941年12月8日在東線負傷,1942年1月22日在德國弗萊堡傷重不治。

卡爾-奧爾布萊希特.馮.格羅戴克陸軍中將(1894-1944)陸軍第161步兵師師長。1943年8月28日波蘭前線負傷,1944年1月10日在布雷斯勞傷重不治。

保羅.古蘭陸軍中將(1893-1944)陸軍第23步兵師師長。1944年2月20日在蘇聯前線負傷,4月22日在馬熱沃附近傷重不治。

恩斯特.哈修斯陸軍中將(11893-1943)陸軍第46步兵師師長。1943年2月11日在蘇聯北高加索的瓦西里耶夫陣亡。

理查德.馮.海內修斯陸軍中將(1881-1943)陸軍漢堡城防司令。1943年12月13日在空襲中喪生。

康拉德-奧斯卡.海因里希斯陸軍中將(1890-1944)陸軍第89步兵師師長。1944年9月8日在比利時列日附近陣亡。

海因茨.海爾穆齊陸軍中將(1890-1944)陸軍第243步兵師師長。1944年6月17日在法國坎維里附近陣亡。

喬治.赫維爾克陸軍中將(1886-1942)陸軍第339步兵師師長。1942年1月18日在蘇聯布里揚斯克前線因心臟病逝世。

柯特.希默爾陸軍中將(1888-1942)陸軍第46步兵師師長。1942年3月26日在蘇聯前線負傷,4月4日在辛非羅波爾傷重不治。

哈羅德.馮.希爾施菲爾德陸軍中將(1912-1945)陸軍第78德意志突擊師師長。1945年1月18日在德國塔特拉的杜克拉關卡遭空襲喪生。

沃爾特.馮.霍爾斯多夫陸軍中將(1898-1943)陸軍第6裝甲師師長。1943年7月14日在蘇聯哈爾科夫被狙擊手擊中頭部負傷,19日傷重不治。

古斯塔夫.哈恩德特陸軍中將(1894-1945)陸軍第1雪地師師長。1945年4月21日在德國特羅坡前線失蹤,後宣布陣亡。

阿諾.雅爾陸軍中將(1890-1943)陸軍第24裝甲集團軍司令。1943年1月21日在蘇聯波德格爾諾耶兵敗自殺。

沃爾特.約斯特陸軍中將(1896-1945)陸軍第42騎兵師師長。1945年4月24日在義大利維拉多薩附近陣亡。

漢斯.卡爾內陸軍中將(1898-1945)陸軍第24裝甲集團軍司令。1945年4月18日在德國柏林東南部的索科爾尼斯陣亡。

柯特.卡爾穆科夫陸軍中將(1892-1941)陸軍第31步兵師師長。1941年8月13日在蘇聯斯旺克茨陣亡。

漢斯.卡梅克陸軍中將(1890-1943)陸軍第137步兵師師長。1943年10月16日在蘇聯科爾蓬附近陣亡。

埃米爾.克恩陸軍中將(1882-1945)陸軍第4軍先遣部隊司令。1945年2月2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遭空襲喪生。

哈里.馮.奧夫勞特巴赫陸軍中將(1896-1945)陸軍第214步兵師師長。1945年1月18日在波蘭維斯瓦的普拉維橋頭堡陣亡。

維克多.科赫陸軍中將(1895-1942)陸軍第323步兵師師長。1942年12月22日在蘇聯沃羅涅日陣亡。

迪特里希.克萊斯陸軍中將(1889-1944)陸軍第352步兵師師長。1944年8月2日在法國佩隆陣亡。

弗朗茨.克萊赫陸軍中將(1889-1944)陸軍第41要塞師師長。1944年4月27日在希臘勃羅奔尼撒的莫雷附近陣亡。

赫爾曼.克雷斯陸軍中將(1895-1943)陸軍第4山地師師長。1943年8月11日在蘇聯諾沃羅西斯克的古巴橋頭堡陣亡。

奧托.蘭塞爾陸軍中將(1885-1941)陸軍第121步兵師師長。1941年7月3日在蘇聯拉托維亞德維納的克拉斯拉瓦橋頭堡戰斗中被狙擊手射殺。

阿道夫.萊赫納陸軍中將(1884-1943)陸軍第377步兵師師長。1943年1月29日在蘇聯沃羅涅日陣亡。

喬治.馬耶夫斯基陸軍中將(1888-1945)陸軍皮爾岑城防司令。1945年在德國皮爾岑兵敗自殺。

約翰.梅克爾陸軍中將(1893-1945)陸軍第392克羅埃西亞步兵師師長。1945年3月31日在克羅埃西亞的卡羅堡負傷,4月10日在拉扎雷特里耶卡傷重不治。

柯特.墨埃赫林陸軍中將(1900-1944)陸軍第276德意志擲彈師師長。1944年12月18日在法國貝佛特附近陣亡。

馬克斯.穆爾曼陸軍中將(1887-1945)職務不詳。1945年5月10日在波蘭斯坦尼斯澤沃向但澤轉移中陣亡。

柯特.穆勒陸軍中將(1882-1942)職務不詳。1942年死亡。

理查德.穆勒陸軍中將(1891-1943)職務不詳。1943年7月16日在蘇聯奧廖爾北部陣亡。

沃爾特.瑙曼陸軍中將(1888-1945)陸軍第8集團軍軍事監察官。1945年8月14日在前線失蹤。

厄根.馮.內恩多夫陸軍中將(1892-1944)陸軍塔諾波爾城防司令。1944年4月15日在波蘭塔諾波爾陣亡。

沃爾特.希爾科夫陸軍中將(1894-1941)職務不詳。1941年12月9日在克羅埃西亞的拉扎雷特德納負傷後不治。

漢斯.奧施曼陸軍中將(1894-1944)職務不詳。1944年陣亡。

魯道夫.佩歇爾陸軍中將(1894-1944)職務不詳。1944年陣亡。

赫爾穆特.費弗爾陸軍中將(1894-1945)職務不詳1945年陣亡。

恩死特.菲利普陸軍中將(1895-1944)職務不詳。1944年陣亡。

海因里希.馮.昂德加弗倫陸軍中將(1889-1941)職務不詳。1941年在蘇聯陣亡。

路德維希.馮.拉德爾梅爾陸軍中將(1887-1943)職務不詳。1943年死亡。

海因茨.馮.蘭道夫陸軍中將(1890-1942)職務不詳。1942年陣亡。

海因里希.雷克陸軍中將(1890-1943)職務不詳。1943年在前線失蹤。

希格弗里德.萊因陸軍中將(1894-1945)職務不詳。1945年陣亡。

海寧.馮.塔登陸軍中將(1898-1945)職務不詳。1945年陣亡。

⑥ 二戰的時候,做到上校一般有多大年齡

分開說吧

二戰之前,由於裁軍,各國軍官的晉升都是很慢的,只要還能留在軍隊里就不錯了
向美國陸軍的艾森豪威爾,二戰前40多了,才是上校,布雷德雷也是43歲才當中校
英國同樣緩慢,上校基本是40-45歲
德國由於擴軍,快一些,但也要40歲上下
最快的就是蘇聯,由於大清洗,空出很多位置,不少上校、乃至將軍也就是30歲左右

二戰中,由於部隊消耗大,提升快,年齡普遍壓低了10歲左右

⑦ 二戰時期德軍27名元帥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作為戰爭發動國之一的德國對世界人民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但是二戰期間納粹德軍的戰鬥力卻是不容小覷的,二戰期間德軍共授予了26元帥,他們當中有的曾馳騁沙場為希特勒立下汗馬功勞(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世界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有得也曾犯下致命的錯誤。

1、「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隆美爾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1942年6月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後期,隆美爾被卷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於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

2、埃里希.馮.曼施泰因,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1942年7月晉升陸軍元帥。1944年3月被希特勒解除指揮權,1945年被英軍俘獲。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獲釋,成為了西德 *** 的高級顧問,並成為其名譽參謀長。

3、維爾訥·馮·布洛姆貝格,1935年任國防軍總司令。1936年成為納粹德國第一個元帥。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期間猝死獄中。

4、威廉·凱特爾,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1940年7月晉升元帥,作為希特勒忠實的追隨著戰後在紐倫堡審訊被判絞刑處死。

5、弗里德里希·保盧斯,他是納粹德國對蘇入侵的「巴巴羅薩」計劃的主謀。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率領第六集團軍的殘部向蘇聯投降,剛巧前一天希特勒便空投了元帥軍銜予保盧斯。保盧斯的投降及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退潮都使得德軍開始節節敗退,最後更在1945年5月7日正式向盟軍投降。而保盧斯就以戰俘的身份送往盟國軍事法庭受審。

6、恩斯特·馮·布施,此人作戰兇猛,手段殘忍,對待敵人毫不留情。1943年2月,晉升為陸軍元帥。後被解職,死於心臟病。

7、賴謝瑙,一生參加過數次戰役,二戰中對波蘭的突擊尤為英勇。1939年6月晉升元帥。1942年元月,賴謝瑙死於突發的心臟病。

8、瓦爾特·馮·勃勞希奇,是僅次於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帝國元帥戈林的納粹德國第三號人物。於1940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48年10月曼施泰因簡介,他因心臟病復發在漢堡去世。

9、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乾的指揮官。曾指揮第2集團軍入侵捷克,指揮南方集團軍群入侵波蘭。對蘇聯的入侵期間,倫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圍殲了當時蘇聯元帥布瓊尼部隊的主力。1940年7月晉升為元帥。1945年5月被美軍俘獲,因身體虛弱,他在一所養老院里度過餘生,1953年2月死於心臟病。

10、費多爾·馮·博克,出生於勃蘭登堡省庫斯特林的軍人世家,1940年7晉升元帥。1945年5月5日,德國軍隊正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基爾公路上行進。突然,一批英國空軍的戰斗轟炸機群飛來實施低空攻擊。其中一架轟炸機緊盯住一輛敞篷汽車連續掃射,車上的3名婦女和司機當即被打死,唯一的軍官則身受重傷。這位軍官被德軍救出後,即刻送往奧爾登堡的醫院,經搶救無效而於當晚死去。這位唯一的死於盟軍槍彈的納粹德國元帥就是博克。

11、貢特爾·漢斯·馮·克盧格,著名軍事家、統帥。人稱聰明的漢斯。以在政治上的搖擺和在東線的艱苦防禦戰出名。1940年7月,克盧格晉升為元帥。1944年8月在草坪上吞服氰化物膠囊而自殺。

12、西格蒙特·威廉·利斯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於巴伐利亞第2軍。戰後歷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校長、師長和軍長。1935年任第4軍區司令升步兵將軍。對國家社會主義持中立態度。1938年任侵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的德軍集群司令。1939年指揮新建的第14集團軍,參加入侵波蘭。次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參加進攻法國,1940年7月晉升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2年被美國當局因病釋放,定居聯邦德國。

13、屈希勒爾曼施泰因簡介,屈希勒爾以他沉著和求實的態度,以及廣納下議的胸懷,指揮他的集團軍大兩年之久。他熟悉下情,同各師、團關系密切,加之以睿智的指揮方略,使部隊能以較少的兵力守住漫長的戰線,更能在後期激烈的防禦戰中獲勝。1942年6月晉升元帥。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20年徒刑,1951年改為12年。1953年因病獲赦,定居聯邦德國,1968年因病去世。

14、埃爾溫·馮·維茨萊本,1940年晉升為元帥,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指揮官,並參與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密謀案。被絞死——納粹德國唯一被本國判處死刑的元帥。

15、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著名軍事家,統帥。在德國歷史上,克萊斯特家族被譽為琴劍之家。1943年,晉升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盟軍所俘。1954年,死於蘇聯獄中。

16、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1943年1月晉升元帥。1945年5月,魏克斯被美軍俘虜。1948年11月3月因病獲釋。1954年9月2病死於波恩附近的勒斯貝格。

17、埃里希·約翰·阿爾伯特·雷德爾,雷德爾是一位對近代德國海軍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海軍的重建和侵略擴張都深深打上了雷德爾的印記。1939年4月晉升海軍元帥。二戰結束後,雷德爾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但於1955年獲釋,1960年病逝於基爾。

18、卡爾·鄧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傑出的海軍將領。1943年1月晉升海軍元帥。希特勒自殺後在遺囑里,任命鄧尼茨為德意志帝國總統和國防軍最高統帥。在紐倫堡審判中,鄧尼茨被判處10年監禁。1956年10月,鄧尼茨被釋放。出獄後,繼續宣傳納粹精神及復仇主義。居住在德國北部。1980年12月,鄧尼茨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是德國二戰時期的27名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19、米爾契,1940年擊敗法國後,晉升空軍元帥。並未直接參戰,主要因為其出色的組織,後勤管理工作而受晉升。戰後作為戰犯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7年判處無期徒刑。1954年提前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20、阿爾貝特·凱塞林,在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生涯中,豐富的經驗和學識,使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1940年7月晉升為元帥,戰後,凱塞林被宣判戰爭罪,並判處死刑,但隨後赦免為無期徒刑。由於媒體宣傳與政治因素,官方對外聲稱因「健康理由」而將凱塞林於1952年釋放。

21、胡戈·施佩勒,胡戈·施佩勒是當時德軍最壯碩的將軍之一,施佩勒身高達196厘米,體重則有100公斤。1940年7月晉升為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8年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22、維爾納·馮·勃洛姆堡,1936年4月晉升為陸軍元帥,他是希特勒提升的第一位陸軍元帥,1938年1月被迫辭去其在軍中的所有職務,1946年病逝於紐倫堡的監獄。

23、威廉·里特爾·馮·勒布,曾作為八國聯軍入侵過中國。1940年7月晉升元帥。戰後,勒布元帥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判處三年徒刑,宣判後即獲釋。1956年因病去世。

24、沃爾特·莫德爾,沃爾特·莫德爾元帥在德國陸軍元帥中算是一位後起之秀,但他在德國最後時刻所表現出的軍事才華,令盟軍指揮官們側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稱為'東線的救星'。1944年3月晉升為陸軍元帥。1945年4月被盟軍包圍在魯爾區,這一次戰徹底喪失了信心,再也不進行積極防禦,他認為德國大勢已去,隨自殺身亡。

25、斐迪南德·舍爾納,斐迪南德·舍爾納1945年1月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4月任陸軍總司令,晉升元帥。戰後作為戰犯在蘇聯被監禁10年。1955年獲釋去西德。1957年又因殺害東德士兵罪被判刑4年半。因健康原因1960年獲釋。1973年死於慕尼黑。

26、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格萊姆最大的戰術成就是在庫爾斯克會戰,1945年4月晉升元帥。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格萊姆在奧地利被美軍逮捕。在奧地利薩爾斯堡吞下氰化鉀自殺。

27、戈林,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系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1935年授空軍元帥銜,1940年7月19日授帝國元帥銜,二戰結束後,戈林被盟軍抓獲,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密謀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反人道罪」,並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⑧ 哪些將軍稱得上是二戰德國十大將領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 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4日),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1943年,參加攻佔西西里和登陸義大利,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勝利。後晉升陸軍元帥,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蒙哥馬利生前曾幾次會見毛澤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蒙哥馬利始終是一位謹慎、徹底的戰略家。他堅持在每次出擊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備,雖然對於戰爭來講,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並保證了他在部下當中的聲威。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歷1896年12月2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他被俄羅斯人民尊稱為「蘇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
埃爾溫·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其的評價也漸漸趨於兩極化,支持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其戰略錯誤稱之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又鑒於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的愛將,是納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稱為「二戰縱火犯」。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從軍事角度來看,以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為代表的正規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 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為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七十九歲)美國第34任總統(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陸軍五星上將。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美軍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他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 「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是美國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美國著名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出生於阿肯色州(Arkansas)小石城(Little Rock)的陸軍軍營,他的父親因參加南北戰爭曾獲國會勛章。1903年,自西點軍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一百年來最好的,總平均成績超過98分(其實際畢業成績為98.43分,此紀錄至今還無人打破)。後被任命為少尉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美軍第四十二師師長,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37年,從軍中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在西南太平洋進行「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佔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1944年,因為戰功卓著,晉升為五星上將。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George Smith Patton)(1885.11.11~1945.12.21),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SmithPatton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一軍人世家。1903年進入弗吉尼亞軍校。1904年進入西點軍校。在第一學年,巴頓因外語、數學成績 較差,留級一年。1909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1916年作為J.J.潘興的副官參加對墨西哥的武裝干涉。1917年隨美國遠征軍赴法參戰。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一個裝甲旅。1918年9月指揮該旅參加聖米耶勒戰役1919年回國後在坦克訓練中心工作。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1940年7月任裝甲旅旅長。12月晉少將,任第2裝甲師師長。1942 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第7集團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4月晉中將。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1月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7月赴法國諾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戰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12月因車禍喪生。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 Omar Nelson Bradley 1893.2.12~1981.4.8),美國著名軍事家、統帥,陸軍五星上將(1950)。1893年2月12日,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生於密蘇里州克拉克。1915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獲陸軍少尉銜。1918-1924年先後在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和西點軍校任教,後在步兵學校、指揮和參謀學校進修。1934年畢業於華盛頓陸軍作戰學院。1939-1943年先後任作戰部助理部長、步兵學校校長、第28裝甲師師長、第二兵團司令兼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戰地顧問,曾參加北非戰役、西西里戰役。1944年任第1軍軍長,1945年升陸軍上將,同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曾在法、比、荷、盧、德作戰,1945-1947年任退伍軍人事務管理局局長。1948-1949年任陸軍參謀長。1950年升陸軍五星上將。1949-1953年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51年5月在國會就侵朝戰爭作證時,承認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1981年4月8日逝世。著有《一個士兵的故事》一書。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軍事家,美國海軍五星上將,二戰期間指揮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著名戰役,人稱「海上騎士」。
由於他戰功彪炳,對海軍有巨大貢獻,美國海軍將尼米茲去世後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高速公路:Nimitz Hwy。
尼米茲在海軍生涯初期,擔任過驅逐艦和潛艇指揮官,在指揮潛艇的實踐中,提出用柴油發動機代替汽油發動機的設想。經刻苦鑽研,他成為潛艇動力專家,晉升海軍少校軍銜。進入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深造期間,尼米茲和同事們一起探索以航母為核心的圓形戰斗編隊,並在畢業後的實踐中加以完善。這種圓形戰斗編隊成為二戰期間美國標準的航空母艦編隊隊形。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後,他制定了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積小勝為大勝,重振美軍士氣的戰略方針。通過「珊瑚海之戰」、「中途島一役」的勝利,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面,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⑨ 二戰期間巴頓多大歲數

1939年 54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受命組建裝甲旅,晉升准將。
1940年 55歲
美國總參謀部改組,馬歇爾任參謀長,啟用巴頓擔任裝甲旅旅長,後升任裝甲第2師師長負責組建裝甲部隊。
1941年 56歲
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
1942年 57歲
3月,巴頓奉命調到因迪奧訓練中心,負責坦克部隊的組織工作。
7月,調回華盛頓,擔任美國西線特遣隊在北非登錄的培訓工作。
11月11日,率部在北非摩洛哥登陸,攻佔摩洛哥後,擔任住摩洛哥總督。
1943年 58歲
3月,調到突尼西亞,擔任第2軍軍長,同時被晉升三星中將。
7月,擔任美國第7集團軍司令,在英國亞歷山大將軍的指揮下,配合蒙哥馬利將軍的第8集團軍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攻佔巴勒摩,其間曾因兩次打耳光事件引起美國軍界和國內輿論反對。
1944年 59歲
1月,到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
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巴頓指揮第3集團軍跟進。
8月,進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隨即協同盟軍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
12月,在阿登戰役中,他奉命率部隊支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打退了德軍。
1945年 60歲
3-5月,巴頓率領部隊突破德國「齊格菲防線」,強度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進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邊境。
4月,晉升為四星上將。
5月9日,對德戰爭結束,巴頓被委任為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因政見不同被解職。
11月,任第15集團軍司令。
12月,外出打獵時突遇車禍而受重傷。21日,不治在德國海德堡去逝,享年60歲。

⑩ 求二戰時德國將軍的名字 比如古德里安

海因茨·馮·古德里安,德國陸軍一級上將,納粹德國裝甲兵之父,德國「閃擊戰」創始人。

1888年出生於東普魯士一德國陸軍軍官世家,1908年正式加入德國陸軍,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他接受過正規而系統的軍校教育,但對於坦克戰則是勇於創新,無師自通而遠勝他人。

雖然英國的富勒和利德爾.哈特最早提出高速坦克戰理論,並且世界上第一支實驗性的裝甲部隊也是英國人最早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組建的,但是,古德里安以驚人的執著超越了這些理論先驅,一手創建和訓練了德國的裝甲兵,可以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人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勝利都必須歸功於這個人。因為在那時,單是以各方兵力和裝備的對比來看,德國並不足以取勝任何一個歐洲強國,只是因為成功運用了高速坦克戰(即「閃擊戰」)的戰術,才使得德國人的勝利顯得如此輝煌。

古德里安提出的閃擊戰核心是:「以具有強大突擊和機動能力的快速機械化進攻部隊,集結大量作戰飛機和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的重炮,以向裝甲兵提供迅速,熾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種無堅不摧的突擊力量,並產生令人膽戰心驚的震撼,使敵人在驚愕中喪失鬥志,使敵崩潰而非全殲敵軍,由後續
部隊完成清剿潰散敵軍」。

希特勒的上台為古德里安的實踐提供了最廣闊的場所。

1939年8月,他擔任第19軍軍長(含第3裝甲師),一個月後就參加了波蘭戰役,這個坦克軍作為
德軍北翼的開路將,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里,他和克萊斯特的裝甲軍的高速前
進就使戰術落後的波蘭人陷入重圍,德國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圍捕包圍圈裡的敵軍。

1940年5月,參加法國戰役, 他又一次擔任了攻擊矛頭,由於曼斯泰因的建議,德國人將主要攻
勢移至南翼的阿登山地——通常被認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地區——古德里安在這里決定性地超越了他
原來的紙上談兵,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膽戰心驚:在渡過馬斯河後
,他就不再將坦克當自行火炮使用,而是盡可能地發揮高速向深遠地區運動,從色當直到濱海的阿布
維爾、 格拉夫林, 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 把北部法蘭西和比利時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
口袋。

並且,他還打破了現代戰爭史上的進攻速度紀錄,就是在不到六天的時間里他的裝甲軍長驅直入
四百多公里,即橫貫法國,將坦克開到了大西洋岸邊,如不是空軍元帥戈林爭功,希特勒下令就地停
止追擊,英法聯軍將在敦刻爾克全軍盡沒,在整個人類史上,也許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和美國內
戰時期的薛爾曼曾經有過同樣紀錄。

1941年5月,他升任第2裝甲集團軍司令,蘇德戰爭爆發後,他的果敢前進再次震驚世界,他與霍
斯的第3裝甲集團軍成了決定性的突擊力量, 在五個月內,連續進行了幾個有名合圍殲擊戰,即明斯
克戰役、斯摩棱斯克戰役、基輔會戰和維亞茲馬會戰,直逼莫斯科城下,光是俘虜就差不多有兩百萬
人,這在人類戰爭史上只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基輔會戰也做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合圍殲滅戰而載入史
冊——俘虜蘇軍達六十六萬多人。

基輔戰役後,古德里安率軍北上,參加對向莫斯科作戰的「台風攻勢」。他的部隊曾攻到莫斯科
城下,但在實力雄厚的蘇聯紅軍面前,「閃擊戰」失去了效力。

俄羅斯嚴寒的冬天降臨了,德軍的戰鬥力銳減,古德里安斷定攻取莫斯科無望,因而極力建議將
部隊撤往冬季防線,休整再戰而惹惱了希特勒,結果被免去軍職。

其後他仍然被希特勒起用,擔任過裝甲兵總監和總參謀長,負責編組,訓練新的裝甲部隊,他雖
已反感希特勒,但仍據絕了參加1944年7月暗殺希特勒的「黑色樂隊」。因而再得希特勒信任,在7月
22日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但直到大戰結束,他再也沒能親自指揮他手創的德國裝甲部隊馳騁沙場。

1945年3月,他因力主停戰而再次被解職,5月10日在慕尼黑家中被美軍俘虜,1954年古德里安死
於心臟病,終年68歲。

古德里安性情剛烈,是為數極少的敢於頂撞希特勒的將領之一,並著有《注意--坦克》一書。

赫爾曼·威廉·戈林
(1893-1946)
獨一無二的帝國元帥。1893年出生於巴伐利亞的羅森海姆。16歲參加德國陸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轉入陸軍航空兵 部隊,成為著名的戰斗機駕駛員,到1918年戰爭結束前,擔任戰斗機中隊長。戰後復員,受聘在丹麥和瑞典 當民航駕駛員。1921年與希特勒 相識,次年加入納粹黨,被委任為沖鋒隊隊長。從此與希特勒合謀,為挑起和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了一系列罪惡勾當。1923年參與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的「啤酒店暴動」,事敗受重傷,逃到奧地利 。1927年回國,在納粹黨內恢復領導職務。1928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932年當選為國會議長。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執政後,戈林出任普魯士總理兼內政部長、航空部長。作為希特勒最得力的打手,戈林策劃製造了德國近代史上駭人聽聞的「國會縱 火案」,建立了秘密警察組織 「蓋世太保」,在國內取締共產黨,設立集中營,迫害和屠殺了許多民主人士和猶太人。1935年德國正式建立空軍,戈林出任空軍總司令。1936年負責制定與實施「四年經濟計 劃」。次年又接任經濟部長,將德國經濟引上戰
爭軌道。戈林於1939年被宣布為希特勒的繼承人,曾是納粹黨內的第二號領導人物。他幾乎參與了希特勒所有戰略決策和作戰計劃的制定,並指揮德國空軍配合地面部隊進行了瘋狂的作戰行動。在吞並奧地利、閃擊波蘭和法國、轟炸大不列顛 、濫炸蘇聯等進攻中,都負有直接的戰爭罪責,並且掠奪了被佔領國家的大量財富。戈林因輔佐希特勒發動侵略戰爭有功,早在1938年便晉升為陸軍元帥,1940年又獲得德意志第三帝國獨一無二的「帝國元帥」稱號。1945年4月20日,在蘇軍兵臨柏林 之際,他出逃到巴伐利亞,因企圖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被解除了一切職務。德國戰敗投降後被盟軍逮捕。1946年由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行刑當天服毒自殺。

Karl Rudolf Geld von Rundstedt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1875-1953)
陸軍元帥。1875年出生在阿舍斯萊本一個延續了850年之久的軍人世家。1892年畢業於高級軍校,被派到駐卡塞爾步兵團任職。1900年升任步兵團中尉副官。1907年軍事學院畢業後,任步兵團上尉連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初任預備第22師參謀,繼任喀爾巴阡山某軍首席少校參謀官,大戰結束時任西線第15軍參謀長。 戰後1920年起,歷任騎兵第3師參謀長、第2集團軍參謀長、騎兵第 2師師長、步兵第 3師師長、第 3軍區司令。1932年 10月晉升為步兵上將,任第 1集團軍群司令。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他作為國防軍的代表人物,因大量擴軍問題而與希特勒發生分歧。1938年1月,在陸軍總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職時,他立即求見希特勒,為弗里奇說情, 因說情無效而擴大了與希特勒的分歧,故於當年被晉升為大將後便主動辭職退役。1939年8月, 他應召重新服役,任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同年9月參加侵略波蘭的戰爭, 10月升任東線總司令,不久,調往西線,任「A」集團軍群司令。1940年 5月德國閃擊西歐時,指揮所部經阿登地區,突破法國的埃納河防線,向英吉利海峽突擊。7月晉升為元帥,10月升任西線德軍總司令。1941年 3月,在希特勒部署入侵蘇聯的會議上,龍德施泰特持反對態度,但在 6月蘇德戰爭爆發時,仍受命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率部進抵第聶伯河一線,佔領了烏克蘭首府基輔。11月,他的部隊在羅斯托夫受挫,因堅持後撤不準而請求免職,被解除職務。 1942年3月,希特勒復任他為西線總司令兼「D」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 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主張在塞納河和索姆河實施機動防禦,與希特勒發生分歧,7月初又被免職。1944年「七·二O」暗殺希特勒事件發生後, 龍德施泰特站在希特勒一邊,故於 8月被希特勒任命為特別軍事法庭庭長,負責審理這次反抗希特勒的叛亂案件。同年 9月,希特勒再一次起用他為西線德軍總司令。1945年 3月,因萊茵河雷馬根大橋失守而再一次被撤職。
戰後不久,三退三出的龍德施泰特在他的休養地巴特特爾茨被美軍俘獲,並引渡給英國,關押在布里金德。1949年在漢堡審判時,英國人釋放了他。此後,他在策勒附近一所養老院安度余年。
1953年2月24日,因心臟病卒於漢諾威,終年78歲。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將軍都多少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