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什麼會敗給蘇聯
德國失敗的原因:
1.首要原因是天氣。蘇聯天氣轉冷,在極寒的天氣下作戰,使德軍士兵無法接受,許多士兵更是被凍死。在零下三四十度,就連槍栓也被凍住,根本就拉不動。
2.德國資源和工業基礎不如蘇聯,雖然德國的坦克在性能和火力上都比蘇聯好,可德國的生產速度遠比蘇聯慢,最後拼的根本就是國家綜合實力,不論是人口,還是自然資源,工業基礎,德國都不能支持他長期作戰,特別是同時兩面作戰。
3.蘇聯自身的兵力動員能力。「看不見的師」這一體制於三十年代初在紅軍中實行。它在二戰中成功地挽救了蘇聯。直到今天這一體制仍然被採用。這一能使蘇聯迅速擴大其兵力的體制,其過程非常簡單可靠,並且不消耗任何物資資源。在晉中之窗和平時期,每一位師長都有兩名副職。其中一人是常規的副師長,另一人則只有部分職責。他另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師的師長。師參謀長(軍銜為上校)也有兩名副職,都是中校。其中一人也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師參謀長。每個團的情況也一樣。每個營有一個營長(中校)和一個副營長。副營長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的營長。 很快就組建一個新的部隊。
巴巴羅薩計劃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整場作戰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計劃為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蘇聯西部領土。「巴巴羅薩」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在晉中之窗作戰的最初數個月里,德軍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個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戰術不佳的蘇聯紅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導致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
㈡ 俄羅斯怎麼打敗德國的
德戰爭德國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遠距離作戰而自信心太強,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貿然對蘇聯發動戰爭,也許是當時在歐洲戰場上的戰果讓德國有了一種可以打敗蘇聯的錯覺,當時德國本身的戰備資源就准備得不充分,發動戰爭也略顯倉促,而且蘇聯寧寧的道路,嚴寒的天氣,都成為德國失敗的重要因素,引以為傲的機動性在這里派不上多大的用場,蘇聯人就算失敗了,背後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供他撤退,蘇聯就是耗,也能把德國給耗死在蘇聯。
㈢ 德國為什麼敗給蘇聯
二戰中,德國敗給蘇聯主要是實力不足。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國力已整體躍居世界第二,人力較德國豐富,國土面積廣闊,戰略縱深寬廣,其武器製造體系適合於大規模戰爭,有美國等國物質援助,意識形態的團結和激發俄羅斯民族的內在向心力使比沙皇俄國更加團結。
德國是多線同時作戰,兵家大忌,幾乎是與世界最發達的幾個國家同時為敵,武器先進但製造復雜,抱有僥幸心理沒有在開始階段全面動員工業體系,佔領區經濟整合不力,戰爭指揮上犯錯多餘蘇聯,特別是沒有完全抓住戰爭開始階段的良機,拖入持久戰,逐步喪失政略主動權。
蘇德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與其仆從國(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三個集團軍群共計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戰爭決策層的戰略誤判,以及「大清洗」後蘇聯紅軍指戰員素質較低,蘇聯紅軍喪師失地、一路潰敗,德軍則憑借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直至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進攻受挫。隨後雙方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聯紅軍憑借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穩住戰局,1943年八月末,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的攻勢,自此蘇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並於1945年4月30日最終攻佔德國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
㈣ 德國和俄國戰斗的過程是怎樣的
斯大林沒有去想西方面軍面臨的是數倍的德軍,更沒有去想由於自己的失誤,使西方面軍的部隊在戰爭爆發時,軍區還在進行整編,5個坦克軍、1個空降軍、3個反坦克旅都沒有組建完畢,物資裝備都不齊全。斯大林唯一想起的是,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在連連打敗仗。斯大林獃獃地站在窗前,一動不動地注視著莫斯科的夜色。他不由得想起圖哈切夫斯基以前給自己寫的一封信,其中一段話還記得很清楚。「未來的戰爭將是發動機的戰爭。裝甲坦克部隊的集中可以形成強大的突擊拳頭,要抗禦他們是很不容易的。」他設想如果讓圖哈切夫斯基處在巴甫洛夫的位置,也許很多事情就會是另一番景象,往事不堪回首。看來,現在要扭轉不利局面,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撤換軍事長官,加強對軍隊的指揮,改變目前的混亂局面。
6月30日,他打電話給總參謀長朱可夫,命令召回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宣布解除他的職務。由鐵木辛哥接任他的職務。與巴甫洛夫一起被解除職務的還有方面軍參謀長克利莫夫斯基赫少將、方面軍通訊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將、第4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布科夫少將。不久,這些人立即被送交軍事法庭,以叛國罪、瀆職罪判處死刑,並沒收全部個人財產。
再說西北方向,在西北方向組織防禦的是西北方面軍的第8、第1和第27集團軍,共有44萬人,庫茲涅佐夫任司令員。西北方面軍與防守列寧格勒的北方面軍合作,由伏羅希洛夫元帥統一指揮。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防守蘇聯十月革命的搖籃、有蘇聯第二首都之稱的列寧格勒。
德軍的攻勢十分凌厲,很快佔領了維爾紐斯、陶格夫匹爾斯、里加。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對庫茲涅佐夫的失望,他決定改組西北方面軍,撤銷庫茲涅佐夫上將司令員的職務,由原第8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少將接任,瓦圖京中將任參謀長。但是,倉促改組的班子一時無法扭轉被動局面,德軍就像潮水一樣繼續向蘇軍沖來,處於被動之中的蘇軍不僅沒有還手之力,也沒有招架之功。集團軍在寬大的正面上作戰,又沒有建立縱深梯次防禦所需的兵力兵器,預備隊又沒能及時趕到。結果,德軍從行進間佔領了普斯科夫城,打開了通往列寧格勒的最後一道門戶。
西南方向的情況盡管比前面兩個方向要好些,但是也不妙。到7月初,德軍在南翼推進了300~350公里,蘇軍在南翼共死172323人,傷69271人,平均每天死傷16106人。這樣,在短短的3個星期,蘇軍就向後後退了300~600公里,德軍佔領了拉脫維亞、立陶宛全境、白俄羅斯大部、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部分領土,並進入俄羅斯聯邦西部,進抵列寧格勒,威脅到斯摩梭斯克和基輔。蘇軍死58萬餘人,傷10餘萬人,並損失了大量物資裝備。
㈤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俄羅斯大戰簡介
「蘇德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叫「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表廣播演說,號召全體蘇聯人民團結起來,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爭,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譽為二戰經典的轉折之戰,自此蘇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並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
㈥ 德國最終敗在俄羅斯哪裡
莫斯科近郊
1941年9月30日,德軍集中74個師約100萬人,在1700輛坦克,11000門火炮支援下,發起意在奪取莫斯科的攻勢,即台風計劃(莫斯科會戰)。戰役的第一階段以德軍在維亞濟馬地區殲滅蘇聯紅軍60餘萬人的全面勝利而結束。隨後德軍迅速佔領了莫斯科外圍,摧毀了數道蘇聯防線。蘇聯在危急時刻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工業轉移計劃,轉移的設備、物資超過100萬節車皮,同時從西伯利亞、中亞、遠東地區調來了25萬的精銳預備隊,以朱可夫大將為核心重組了西方面軍的部隊和防線,組織大量婦女修築防禦工事,並派出大量攜帶炸葯和地雷的工兵分隊破壞德軍後勤補給線。此時蘇聯嚴酷的冬季已經降臨,德軍作戰部隊和後勤補給受到了極大限制,由於德國軍隊沒有做好過冬的准備,導致大量的士兵凍死凍傷,許多武器也無法使用。蘇聯紅軍對德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涌現出了許許多多英雄人物和名言,比如「蘇聯雖大,但已無路可退,背後就是莫斯科」。1941年11月7日,在德國迫近莫斯科之時,蘇聯依然按時組織了紅場閱兵,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閱兵之一,受閱部隊在閱兵結束後直接開赴前線。1941年12月6日,蘇聯發起反擊,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200-300公里,莫斯科會戰以蘇聯勝利而結束,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這也是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損失,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徹底破滅。莫斯科局勢得以穩定。
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俄羅斯打起來的原因
在英法勢微的情況下,蘇聯與德國爭奪歐洲的主導權。即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一樣會進攻德國。
由於歐洲本身地域狹小,各個大國幾乎都是貼身肉搏,作為緩沖地帶的波蘭被蘇德瓜分以後,這兩個國家發生戰爭只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