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為什麼要迅速擴張
1 、經濟危機導致國家間爭奪激烈是二戰爆發的社會根源 經濟危機使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勢力減弱。一戰戰敗國德國不甘嚴懲暗中迅速恢復國力;戰勝國義大利未能得領土而在地中海炫耀武力;戰勝國日本不滿限制准備侵略擴張。 1920年到1921年和1929年到1933年,世界連續發生了兩次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西方資本主義,各種基本矛盾日益尖銳起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不甘心凡爾賽和約對它的嚴懲和限制,暗中迅速恢復國力,准備重返帝國主義列強行列;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在地中海炫耀武力以維持地區霸權;另一戰勝國日本,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限製表示不滿,在亞太地區與英美展開了新的角逐,准備向中國侵略擴張。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則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法國主張肢解和最大限度地壓榨德國,以維護自己在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美則主張不要過分削弱德國,以免法國過分強大而打破歐洲均勢。 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開始向外擴張和發動局部戰爭,爭奪英法美等國殖民地國家的勢力范圍和地區霸權,終於成為亞洲和歐洲的戰爭策源地。經濟危機使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勢力減弱,為了保住既得利益,英法美等國對法西斯政權的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企圖以妥協退讓和犧牲他國利益來換取和平,結果大大助長了法西斯政權的侵略氣焰,加劇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和全面危機。
2 、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戰爆發的直接原因 法西斯統治的基本特徵是:對內以集權製取代民主制,實行反共、反社會主義、反民主主義的恐怖統治;對外以極端民族主義為核心,以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為其一切重大政策的出發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瓜分世界的直接結果。法西斯主義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期間,首先在德、意、日等獨裁集權國家興起,並先後在這些國家掌握了政權,建立了法西斯集權制政府。法西斯政權特別好戰,它們在帝國主義的利益分配席上分得較少,有急於重新瓜分世界的強烈願望,但又缺乏對世界實行經濟兼並、和平分割的實力。於是便藉助壟斷資本主義,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迅速增強軍事實力,妄圖靠戰爭手段重新瓜分世界。由於軍事經濟的畸形發展,又引起軍事膨脹型的經濟和政治危機,這只有依靠發動戰爭才能解決,於是又觸發了更為深層的經濟政治危機。因此,從戰爭走向戰爭就成了「危機-戰爭-危機」這一惡性循環的必然歸宿。 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先後在歐洲和亞洲形成了兩個戰爭策源地,並點燃了侵略的戰火,義大利法西斯黨於1922年10月上台後,為建立跨地中海、紅海和巴爾乾地區的「大義大利帝國」,瘋狂推行侵略擴張政策,並於1931年征服利比亞,1935年侵略衣索比亞,1936年武裝干涉西班牙。德國納粹黨於1933年1月上台後,制定了擴張計劃,企圖首先在中歐建立「大德意志」,繼而擊敗法、蘇,奪取歐陸霸權,最後向海外發展,戰勝英美,稱霸全球。基於相同的目標和需求,1936年10月,德、意兩國簽訂了《柏林協定》,結成柏林-羅馬軸心,成為歐洲的戰爭策源地。日本作為東方的後起資本主義大國,在1926年制定了「先奪滿、蒙」,後取中國,進而征服亞洲稱霸世界的總方針。1931年,日本對中國製造了「九一八」事變。1936年3月標志日本法西斯政權確立的廣田內閣上台後,確立了保證其東亞大陸以及向南洋擴張的戰略目標,並把中、蘇、美、英等列為敵國,成為遠東地區的戰爭策源地。隨後,德、日兩國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不久義大利也加入該協定,因而宣告三國法西斯侵略集團初步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簽訂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軍事同盟,將戰火燒到了整個世界。
3 、西方經濟大國持綏靖政策妥協是戰爭爆發的深層誘因 綏靖政策是企圖通過局部讓步和犧牲其他國家利益,來維護和鞏固其既得利益。綏靖的本質是妥協、自欺,結果是縱容了戰爭。 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大國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把綏靖政策奉為處理國際危機的神器,結果已有目共睹。
B. 二戰前德國己獲得大片土地為何還擴張
納粹德國的過渡擴張,不單單是希特勒自身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而是要全方位的來看待德國在當時的生存環境。這裡面的成分很復雜,需要辯證來認識。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德國是歷史上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也是消耗自身實力最大,損失最慘重的國家。德國在1918年一戰戰敗投降後,國家任由英法宰割。戰敗後的德國,國內兵員枯竭,財政赤字,國家千瘡百孔,百廢待興。更要命的是,經濟還沒完全恢復,就必須得支付巨額的賠款。導致德國經濟一落千丈,民眾餓殍遍野,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飛漲。1923年,因德國支付不起戰爭賠款,法國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魯爾工業區是維持德國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的來源地,那裡運出的煤,鐵等資源可以緩解德國的經濟危機。但是法國出兵佔領之後,德國實行消極抵抗,加速了經濟危機。一系列的國內國際因素導致德國民心不穩,怨聲載道,民眾懷念之前俾斯麥時代的強大德國,民族主義情緒逐漸膨脹,要求改變現狀的人越來越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催生了希特勒這樣的狂熱份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希特勒充分地掌握了民眾急於求變的心理,結合戰敗帶來的災難,他充分運用自己的演講技能,向民眾講述戰敗就要被宰的下場,只有對外擴張,不斷打敗敵人才能有生存之道。德國民眾急於報仇,被希特勒蒙蔽了心智,於是走向了一條戰爭的道路。對於希特勒自己,他始終認為日耳曼民族是全世界最優等的民族,其它民族都是劣等民族,自己要征服世界,由優等民族來統治劣等民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他就想以此來「解放」全世界,實現自己的「偉大」的夢想。於是就不斷的對外侵略擴張,走向了一條和拿破崙幾乎相同的道路。其實,前期的德國,對英法宣戰時,多少還帶有點報仇的色彩,佔領了法國沿海後,完全可以收手。但是希特勒高估了自己和德國的綜合實力,低估了蘇聯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也認不清自己的目標不切實際。他就想一味的擴張地盤來實現自己的野心。最後猶如蛇吞大象一般,把自己活活撐死。拿破崙的教訓深刻地擺在眼前,他居然視而不見,真是可悲。
當然,希特勒前期的入侵是報仇,從他和法國簽訂條約,把一戰時代的那列火車從博物館拖出來的行為就可以證實。但是後期就是純粹的為擴張而侵略,為滿足個人的野心和慾望而侵略。希特勒雖然對中國友好,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還能給中國的國民政府提供資金和軍事裝備,並且派遣軍事教官來中國幫助訓練軍隊。但是畢竟因為他個人的自私而害死不可勝數的人命。對於這一點,還是要嚴厲的予以批判的。
C. 一戰前的德國領土都這么大了為什麼還要發起一戰
一戰前,英國和德國就相當於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屬於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強的超級大國。當時德國的陸軍規模世界第一,比英法加起來還多;
海軍規模世界第二,僅次於英國;
工業實力佔全世界9%,僅次於美國。
撇開其他不說,光數量就可以壓死英國以外的任何國家。但是德國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卻缺乏進一步發展工業和人口的空間,由於歷史原因,也缺乏一個世界霸主應有的全球戰略基地。可以說是頂級功夫,卻只能在武館里當教練。
一是由於帝國建立得晚,殖民地少,缺乏海外基地,難以隨時像英法一樣對干涉自己霸權的情況作出快速反應,二是由於地處歐洲中央,周圍周圍都被其他列強佔得滿滿的,本土也缺乏擴展空間。
德國在一戰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徹底肢解掉法國和俄國,孤立英國,確保自己君臨歐洲,計劃中的【大德意志】領土從法國的亞琛一直延伸到中東的巴格達,全境比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全盛時期還要大,跨越亞歐非三洲。
至於海外殖民地的擴展,在一戰前的計劃中提到一些,但是不多,看來威廉是打算先拿下歐洲,在和英國人搶殖民地的。
二戰時期,希特勒也是有擴大土地和人口的計劃,不過更多計劃的是殖民地和附庸國,對本土版圖的計劃很少。希特勒發動二戰還有一個後發原因,他是按照魯登道夫的《總體戰》規劃,靠國民經濟軍事化來讓德國度過經濟危機的,也就是說如果到41年再不發動戰爭,德國的經濟就會面臨另一場危機。
總體來說,雖然德國在二戰中表現比一戰好,但整體的戰略規劃是不如一戰的,受外界影響的步驟太多,比如在日本內亂中,支持南進的統制派最終清剿了支持北進的皇道派,這就嚴重影響了希特勒原本夾擊蘇聯的計劃。
D. 德國錯過了殖民擴張的黃金期, 為什麼還能搶到那麼多殖民地
說到歐洲的發展,在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中間,大多是以殖民擴張為主的,這與歐洲的經濟體制關系緊密。通過對美洲,非洲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不斷的沖突與交易,實現資本積累,強大國體。眾所周知,英國和法國是兩大殖民掠奪的大國,幾乎瓜分了絕大部分的殖民地。那麼錯過黃金時期的德國,為什麼還能搶到那麼多的殖民地呢?
三,領跑第二次工業革命,經濟發展強盛。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經濟突飛猛進。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可以說是第一階梯進行的了,收益也是巨大。經濟實力強盛的德國為殖民掠奪提供保障。
E. 在一戰後迅速崛起德國,為何會徹底走向法西斯對外擴張的道路
因為德國有希特勒這一位野心家,他利用了民族內部之間的矛盾,發生了復仇主義,並且得到了大量人民的支持,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也比較少,加上資源比較稀少,經濟危機影響,國內市場狹隘,想通過發動戰爭來獲得擴張大量領土和資源。
當時德國雖然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全球經濟危機對於德國打擊實在太大了,德國一下子損失了太多就業人口,經濟不僅僅倒退了,內部的社會也開始進入了水深火熱時期,而偏偏在這個時候,猶太人卻依然非常富有,這樣就得到了德國人的仇視,埋在心裡的仇恨也是越來越深。
F. 二戰時候希特勒進軍布拉格,德國拚命往東歐擴張的主因是什麼
德國為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力不斷強盛之時進行向東擴張,占據東歐,而不是採取往南或者往東等方向擴張?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只是主觀層面,但並不是主要的答案。
希特勒的政策路線可以在1937年11月的《霍斯巴赫備忘錄》找到答案,那就是德國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來容納日益增長的人口以及生活需求。德國當時在世界貿易中並不具備較高的話語權,尤其是在1929年大蕭條之後,美國和英國等國家提高關稅壁壘。
1936年當希特勒主張佔領萊茵河非軍事區的時候,德國將領對於此舉將引起法國過度刺激而十分恐懼。在希特勒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援助佛朗哥的時候,德國將領對於擴大化的後果向希特勒進行抗議,從而使得希特勒只同意給西班牙法西斯有限度的援助。
在進軍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德國的陸軍參謀總長貝克將軍就草擬了備忘錄,指出希特勒的侵略擴張計劃必然引起一場世界浩劫,使得德國也變為一片廢墟。這份備忘錄在德國高級將領中宣讀並獲得認可,送請希特勒進行考慮。
希特勒並未採用,使得貝克將軍辭去參謀總長的職位,同時希特勒還保證占據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並不會進行參戰。但是德國將領們並未信服,而是著手發動一場軍事突襲,拘捕希特勒和納粹黨領袖來避免戰爭。這也是後來隆美爾將軍等人參與刺殺希特勒的伏筆。
希特勒進軍布拉格,占據東歐最大的神助攻不是自己的隊友,而是敵人。歷史往往也是那麼的匪夷所思,而這背後則是英法大國犧牲小國的陰謀,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波蘭剛開始跟德國一起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後來又被德國和蘇聯瓜分,最後又被蘇聯佔領,波蘭人可謂是二戰最大的輸家。
G. 德意志為什麼會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
因為當英國與荷蘭、西班牙、法國、爭奪殖民地時,德意志還沒有完成統一。英國先是打敗海上馬車夫--荷蘭,奠定海上強國的地位。後來在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正式確立海上霸主地位後來打敗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成為「日不落」帝國而荷蘭戰敗後,一心發展商業貿易,無力與英法爭霸西班牙也是從此衰落法國海上霸主夢想破滅,只能發展陸軍德意志(當時是普魯士)則卧薪嘗膽,謀求霸權。先是夥同奧地利打敗丹麥,然後打敗奧地利,把奧地利排除在德意志統一大門之外。在1871年普法戰爭中打敗德意志的宿敵----法國,威廉一世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但是當時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被瓜分完畢。就連比利時這樣的歐洲二流國家都有大片殖民地。德意志只能向老牌殖民帝國英法挑戰。與法國先後發生摩洛哥危機等。為了取得更多是殖民地,德國大力建造艦艇。但是在一戰後因為《凡爾賽天月》失去殖民地。軍隊取消空軍,陸軍不超過十萬人,海軍進一步被削弱。希特勒上台後,大力發展軍備。喊出「要讓德意志的劍為德意志的犁取得空間」,是德國一步步走向爭霸的道路
H. 為什麼德國在19世紀後期開始瘋狂擴張殖民地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向帝國主義過渡,德國從19世紀80年代起瘋狂進行對外擴張。1914年,德國殖民地面積達到290萬平方公里,人口1230萬人,但還不及英國殖民地面積的1/11和法國殖民地面積的1/3。它不惜訴諸戰爭,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奪取世界霸權。
I.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領土越打越少,那麼德國當時為何還要打
這是因為如果當時德國不進行對外擴張的話,很有可能會被德國國內的經濟危機拖垮。因為當時德國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才會選擇對外進行軍事擴張。當時德國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佔領蘇聯,因為蘇聯當時的能源非常的豐富,一旦佔領蘇聯的話,將會使得德國經濟出現很大的好轉,然而事情並沒有德國想像的那麼順利。
現在德國的經濟處在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並且德國也成為了歐盟中最重要的國家,所以德國也在利用自己的實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再處理一些國際事務中德國經常會發表一些重要的意見以及作用。
J. 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什麼要迅速擴張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迅速擴張?
1939年9月曾經的落榜美術生希特勒,帶來狂熱的德軍進攻波蘭,從此開始了德國快速擴張之路。希特勒一開始在擴張的路上是如履平地,沒有人能擋住日耳曼閃電戰的進攻。但是隨著戰爭場面越打越大,又因為希特勒的一系列錯誤指揮和估計,導致二戰德軍慘敗收場!
結語:
只是希特勒一開始也沒有想到歐洲國家,會如此的縱容他,讓他輕易的就佔領了萊茵蘭,奧地利等!可以說希特勒有後來如此瘋狂肆無忌憚的擴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些老牌歐洲國家的綏靖政策在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