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為什麼德國經濟這么好

為什麼德國經濟這么好

發布時間:2023-02-05 14:15:04

Ⅰ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發展那麼快

二戰中德國被打的很慘,尤其是戰後,整個德國一片廢墟,尤其是西德的那些工業區,比如最著名的魯爾區,這個時候就是一片連綿幾十公里的廢墟。英國人計算過,柏林的垃圾要30年才能清理光。但是僅僅過了五年,也就是1950年的時候,德國經濟就開始恢復,甚至發展速度已經很快了,作為戰勝國的英國經濟都比不上德國。

為什麼德國經濟恢復的這么快呢?最近羅輯思維一期視頻里談了這個話題。

第一點,雖然戰後德國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但盟軍佔領軍的軍人合作社裡物資供應很充足。雖然戰後德國人沒有錢,但他們有東西。所以那些大兵們就拿這些物資和德國人交換。當時只要是能吃的、能用的,都可以從德國人手裡換寶貝,大兵們換了很多手錶、相機、古董。一開始,佔領軍當局是禁止軍人這么做的,但時間一長,當局發現管不住黑市,所以乾脆就放開了,讓軍人合作社直接和德國人做生意。

第二點,想要經濟復甦,就要有貨幣。當時的德國貨幣都廢除了,沒有錢可以用。但是德國人居然自動地發明了一種貨幣,就是美國人的香煙。為什麼香煙在德國能當貨幣用呢?首先,說香煙跟金銀一樣,非常輕,好攜帶。其次,香煙好分割,一條也是用,一包能用,一根照樣能用。最後,美國人的香煙能防偽,當時德國工廠都炸光了,德國的所有香煙都來自美國,絕不會有「假幣」。比如,當時美國人找德國人修大樓,問要多少錢,結果包工頭要了150條香煙。就是靠著這種奇葩的香煙貨幣,德國經濟開始恢復。當然,光靠香煙當貨幣是沒法復甦的,1948年美國人幫德國人印刷了新的西德馬克,而且美元做擔保,結果西德馬克越來越值錢,成了那個時代最堅挺的貨幣。所以貨幣是德國復甦的一個保證。

第三點,有了貨幣之後,還需要一點兒特色經濟。德國當時有個經濟領導人,叫艾哈德。他是個經濟學家,屬於德國的朝聖山學派。二戰剛結束,所有的國家都停留在戰時經濟,一定要實行管制,這樣才能更好地分配稀少的物資。但艾哈德教授不信這一套,貨幣改革剛結束,他就跑到電台,和老百姓宣布,他把管制德國經濟的幾百條法案全部扔到了廢紙簍里,大家可以自由交易,玩命掙錢去吧。當時人們都覺得,物資不夠,不能放鬆管制,但艾哈德相信,只要有堅挺的貨幣,德國人就會煥發積極性,德國經濟就有希望。結果1950年之前,由於放開管制,物價飛漲,但到了1950年之後,物價就降下來了,而且德國經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東德實行計劃經濟,1000萬人受不了就跑到西德來了,這些人里有很多工程師和熟練的產業工人,絕對是不得了的財富,這是英國人和法國人沒有的。所以後來的德國經濟的起飛,跟東德的產業工人進入西德,其實也有關系。

第四點,德國經濟快速復甦和槍桿子也有關系。因為有美國佔領軍,德國人就不用為安全問題和社會動盪操心了。艾哈德之所以在那麼大的壓力下還能夠堅持放開管制,就是因為你示威遊行我也不怕。如果你們真的敢示威,敢顛覆現在的政治秩序,對不起,美國人的坦克、機槍、轟炸機都在,你當然就不敢鬧了。這個政治秩序的底線在德國是有的。這也是德國敢實行自由經濟的保證。

Ⅱ 德國經濟為什麼強大

德國的強大與德國人的嚴謹與精細密不可分。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最大經濟體,歐洲四大經濟體之首,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七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氣候特徵: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國

Ⅲ 一天只工作6小時,一年休息150多天,德國經濟為何還能領先世界

說起德國,我們就能夠想到它是一個重工業大國,而且德國的經濟發展領先於英國和法國,一直是世界上前4位經濟體大國。但是我們也能夠通過看新聞,得知德國的工作制度跟國內的工作制度完全不同,一天只工作6個小時,一年之間有150多天在休息,那麼為什麼德國的經濟還能夠如此的領先呢?

國情不同,讓德國擁有了不小的成就。小夥伴們通過以上這2點相信也已經認識到德國的工作制和德國人的工作態度以及德國人的工作性質了,所以他們也是靠這些才把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的這么好,而德國的經濟結構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被其他國家而打敗,因為人家手裡有技術。

Ⅳ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在經濟上卻發展迅速

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戰敗,最終被同盟國軍隊佔領。但是後來的日本和德國都發展的非常迅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畢竟當時的德國已經被炸成了一片廢墟,而且國內被英美蘇法四國佔領。首都柏林更是被美蘇兩個國家瓜分。而日本軍隊全部都被遣散,而且還挨了兩枚原子彈。之所以這兩個國家能夠在經濟上發展迅速,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德國和日本的科技發展還是非常強大的。所以政策上的支持相當於是一個催化劑。真正讓兩個國家經濟騰飛的根本原因,還是兩個國家的科技硬實力。

Ⅳ 歐盟經濟萎靡,為什麼德國卻還能傲然屹立

影響德國經濟發展的幾個因素關鍵詞:德國經濟發展體制創新理論創新keywords:German,economicdevelopment,innovationinsystem,innovationinfundamentaltheory.內容提要:文章分析了德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特點,指出德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在於它根據自己的傳統和國情進行了經濟生產方面的體制創新和基礎理論方面的創新,所以能始終保持自己經濟方面的活力。Abstracts:,.現代德國是歐洲最重要的國家,並兩次給世界帶來了戰爭的災難。盡管德國發展模式在政治方面的失敗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但對德國人始終能夠在經濟方面保持異乎尋常的活力,學者們普遍持一種贊賞的態度。德國人在基礎理論,重工業,化學,精密儀器,以及軍事武器製造方面的成就,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德國人為什麼能夠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期內,無論在何種體制下,都能始終保持自己的經濟活力?筆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分析了以下幾個影響德國經濟發展的因素,或許能對這一問題的解答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一,以農業為依託的發展工業化以前的德意志以農業為主,且處於分裂狀態——保持德意志的分裂一直是英法等大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而德意志的分裂的確對德國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壞的阻礙作用,但這種作用在德國統一後便轉化為推動工業化的巨大動力,德國社會中所有要求工業化與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佔領了德國的政治舞台。其資本投資率在1850年前後估計只有5%,在1850-1860年間則增長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9%,70年代則為12.5%。不過,與英國相比,德國沒有因為工業的發展而犧牲其農業。一旦如美國這樣的國家其農產品開始威脅德國農業的基礎——穀物市場時,德國政府便使用關稅等方法對農業進行援助。雖然這種保護是由於物價引起城市居民生活費用上漲才使用的,但它卻使德國的農業能夠在迅速工業化的時代從新的農業發展中獲益,並能穩步地發展。在德意志帝國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穀物和馬鈴薯的產量幾乎增加了一倍。產量的增加部分地來自耕地面積的增加,但主要還是其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的結果。根據統計,1878-79年間的產量與1901-1910年間10年間的平均年產量進行比較,平均每公頃小麥的產量從1.35噸提高到1.86噸,黑麥從1.06噸提高到1.63噸,土豆從7.11噸提高到13.51噸。盡管農業部門在不斷地吸收新技術以利於農業部門的現代化,但工業化過程中的農村人口流失問題依然產生了。如同其他工業化社會一樣,農村生活逐漸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一場離開土地的大逃亡開始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不斷上升,這種變化的原因十分簡單:城市需要勞動力,工資也在不斷地提高,人們自然嚮往令人愉快的城市生活環境。下表顯示了這種人口變化的趨勢:各部門就業人口變化表;年代188219071925193919501964就業人口百分比農業和林業42.233.930.325.024.611.4工業和手工業35.639.942.340.842.748.3商業、交通和服務業22.226.227.434.232.740.3當然,西方學者尚無法得出十分精確的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從德意志帝國建立以後,工業和農業已經交換了它們在德國經濟生活中的相對地位——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而農業日益下降成為一個國民經濟中的小夥伴。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容克將自己的土地作為自己的財產並不斷地擴大,但他們不再將土地租給農民,而是僱傭自由勞動力做工,這使得很多新技術有可能被應用,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德國的農產品產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從1820年至1875年,小麥和黑麥的產量翻了一倍。同時,德國的經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下表可以看出這種變化:德國經濟結構圖:1850-1913。各行業在國內生產所佔的份額(馬克)各行業所僱傭的從業人口1850/41870/41910/31849/581878/91910/13農業45.237.923.454.649.135.1工礦業21.431.744.625.229.137.9運輸0.72.16.41.12.03.6服務30.025.020.519.119.823.6住房2.93.35.1總計9.6百萬15.7百萬45.6百萬15.1百萬19.4百萬30.2百萬德國工業中的傳統行會勢力強大,真正的職業自由在1869年後才開始出現,而德國的傳統行會和手工匠的地位並未被替代,結果形成了德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另一個特點,即「雙重經濟」的特點。即便在1870年,手工匠人與產業技術工人的比例仍然是一比一。因此,德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農村未受到如同英國圈地運動那樣的沖擊,農業人口是逐步地離開土地,加入城市的就業大軍的。同時,城市的工業構成也十分復雜,並非單一的現代工業經濟。這種逐步演化,多種性質行業並存的現象,盡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保持了社會在轉型時期的基本穩定,有利於德國人將自己傳統的精細作風融進新的行業中。二,以鐵路建設為龍頭的工業化進程德國現代工業的基礎逐漸形成後,從19世紀中期起,產生了一批大公司,它們是德國現代工業的標志,盡管德國的大公司形成的速度極快,其形成過程與英國和比利時等國卻沒有什麼不同。最初都是從紡織部門開始,因為僱傭了大量的勞動力,毛織業也慢慢採取了現代的模式,但其對整個經濟結構的轉軌影響不大,主要是棉織業和絲織業在機械化的進程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手工業盡管落後,但也堅持到了80年代,才被迅速出現的大公司所取代。與英國相比,德國的經濟起步有十分明顯的不同,英國在農村中勞動力解放是與農業生產力的增長和生產率的提高同步發生的,並為工業化所需要的市場購買力作好了准備。但德國的農業由於技術落後,農業生產率沒有提高,因此農村群眾的購買力也沒有相應的增加。結果,在德國推動工業化的動力與英國相比是來自完全不同的方向,即來自鐵路建設方面,也就是來自工業本身。由於德意志關稅同盟把德國大多數地區聯合成了一個統一的銷售區,鼓舞了國家和私人企業主進行必要的投資,開發這一地區的交通並將其聯結起來,這樣才能使它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資本雄厚的經濟區。1841年,著名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在反復強調一個好交通網對一個國家富強的意義以後又寫到:「關稅同盟和鐵路系統是聯體雙胎,同時出生……有相同的精神和意識,它們相互支持。」「價廉、迅速、可靠、定期的客貨運輸是把國民財富和文明推向四面八方的最強大所杠桿之一。」同這位學者一樣,魯爾區的企業家哈爾科特也認為,鐵路是一國財富的源泉,是一種為整體利益克服局部利益的團結精神的開路先鋒。鐵路建設確實是卓有成效的實行工業化的真正的發動機。1835年7月7日,德國開通了第一條客運鐵路,1850年,德國的鐵路已經有6000公里。德國的工業化大躍進是隨著1840-50年代鐵路網的修建和魯爾地區發現巨大礦藏而開始的。鐵路的修建帶動了鋼鐵工業、煤礦工業與機械工業。德國的煤礦從1820年的1.3百萬噸增至1850年的5.1百萬噸,到1913年的190百萬噸,加上87萬噸的褐煤,幾乎佔了整個歐洲大陸煤產量的三分之二,生鐵在1826年超過了10萬噸,1867年超過一百萬噸,而到1913年超過了13百萬噸。鋼產量從1870年的126000萬噸增為1913年的17.6百萬噸。生產組織的規模很大,很現代並具有很高的效率。例如,1900年時至少有24個魯爾的煤礦的年產量超過了500000噸,1902年,德國平均每個鋼鐵工廠的產量為75000噸,而英國僅為40000噸。鐵路是德國比法國發展得更快的一個部門,而且這種發展是在全德統一之前就開始的。所以德國鐵路的特點是有很多小的中心,而不是如同法國那樣有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規劃和基礎。德國的這種特點反倒成為它經濟發展的一個十分有利的因素,因為它的鐵路完全是以經濟為目標而發展起來的,以民族的需要而迅速發展。政府規劃建設,私人也進行投資,兩者的共同投入加快了德國的鐵路建設的速度。德國鐵路的大規模建設開始於19世紀40年代,前後經歷了30年左右的高速度發展,這種鐵路發展對德國工業革命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德國的工業革命……看來是隨著鐵路作為主導部門的不平衡發展。」鐵路投資作為國民凈投資的比例在1851

Ⅵ 德國強盛的原因有哪些,史實說明

,德國的最大的競爭力是其合理的政治體制和學會妥協的政治文化,以及德國官員對權力的自我約束和對權力的敬畏。當一個國家的人民不用害怕官員,官員除了工資一無所有時,社會想不和諧都難;當官民和諧相處時無疑減少了不必要的內耗;當官員畏懼手中權力時,貪污腐敗就不容易發生,即使發生了也能很快得到糾正。一個社會內耗較小、政府清廉執政則意味著國家可以輕裝上陣,致力於發展經濟,為人民謀福利。
其次,德國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其合理的經濟制度,這就是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德國在短短的15年時間里之所以能實現民富國強,合理的經濟制度是關鍵。德國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於社會市場經濟的建立,將經濟發展的好處讓渡給企業和個人,政府只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和法律秩序的維護者。政府的任務集中在防止經濟的壟斷,鼓勵企業自由競爭和創新,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和個人財富的合理增長。這就是德國成為世界強國、人民富足安樂的重要原因。
第三,軟實力同時也表現在一個國家的自信和包容度。去過柏林的遊客都知道,在勃蘭登堡門有一個小夥子舉著民主德國的國旗、穿著東德的軍服和遊客照相。試想一下,假如有人在平壤穿韓國軍服,扛著韓國國旗在大街上行走,會有什麼後果?在訪問柏林期間,我看到一群庫爾德人穿白布聚集在美國大使館前面,我問這是干什麼?他們說抗議在土耳其軍隊轟炸庫爾德的老人和孩子。我問他,你們遊行示威是否需要批准?回答,「不需要,遊行示威是自由的,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不影響交通。所以你們看,這個地方不在交通要道上」。這就是說,自由的前提是不妨礙別人,當你不妨礙別人的時候,你的自由是得到保障的。
第四,德國的軟實力體現於其較高的國民素質,這種高素質蘊含於德國人民的生活細節之中,而生活細節和其傳統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觀察其民族素質,只需看其普通人的工作方式、生活狀態和性格特質。
德國民族高素質的持續動力來自於德國教育。德國特色的教育是德國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一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教育,德國教育看似平淡無奇,但卻培養了大量的創新型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儲備了足夠的人力資源。當年德國經濟起飛,今天德國經濟平穩發展有賴於德國教育,特別是獨具一格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教育的特點之一是終身學習,我的同學中有白發蒼蒼的老頭老太太,我問他們,你們來學習幹嘛?因為在中國叫學以致用,到了60多歲,即使拿到文憑,沒人用你就可惜了。老頭老太太說,學習就是一種樂趣,是人生的需要,因此才終身學習。德國大學分布非常密,一個小小的國家就有三百多所公共大學,只要是公立大學,他都能講的出一些值得驕傲的東西。比如哥廷根大學44人獲得諾貝爾獎、洪堡大學29人、維爾茨堡大學14人(包括5位短期研究學者)海德堡大學10人、弗萊堡大學9人、圖賓根大學7人、萊比錫大學6人。毫無疑問,德國真正的強大來源於教育。
雖然軟實力看似無形,但其威力卻不可低估。比如德國人的信譽,只要跟德國人打交道,只要他說可能的,一定能辦到,如果辦不到,肯定一句話都不會答應,因此,人們會對其信任有加。德國人良好的聲譽、德國高質量的產品和德國非常優良的服務,這都是有口皆碑、有目共睹的。
國家軟實力也和做人是同樣一個道理。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講信譽、政府很包容,其他地區的人就願意與其往來,放心進行文化、商貿交流。交流活動增多,經濟就會有活力,社會也就隨之繁榮。

Ⅶ 為什麼在歐洲德國經濟最好

德國本來就是老牌工業國家,有無數的跨國公司,汽車,機床,醫療器械,家電,電訊,軍工都是很強的,而且德國人做事嚴謹,這樣的民族是不可能創造不了強大的經濟的

Ⅷ 為什麼德國能成為歐洲經濟最好的國家

德國能成為歐洲經濟最好的國家,他本身就是民族的向心力非常好,他只有一個民族,而且很團結,非常的執著,他們生產的東西都是質量很好的,所以他們的經濟也是在全球來說也是非常好。

Ⅸ 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的原因 例舉幾點 急哦謝謝謝謝 學霸們看過來

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的原因: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舉例:
西德雖經過戰爭的破壞,但是強大的工業基礎保留下來,這是戰後西德工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
1、在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轟炸目標主要集中在了軍事工業上,對於盟軍來說這是對他們的一次更新技術的機遇.削弱軍事力量遠比削弱工業力量對他們來得有利.而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因此,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亨利·摩根索在《德國是我們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科倫的福特工廠和科倫大教堂一樣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魯塞海姆汽車廠、霍斯特聯合化工廠、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克冶金聯合工廠都沒有遭到破壞.魯爾和薩爾兩地的化學工業雖遭到破壞,但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都可以恢復生產.據美軍轟炸司令部的估計,轟炸的結果全德國鋼鐵生產能力遭到破壞的只有6%,西德達12%.煤礦減產2%,焦炭4%,機器製造15%.金屬加工機床被破壞達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個小組上報告說:「德國工業75%安然無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容易恢復的.」
2、在於英美法將西德分成了三個佔領區,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通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東德西德就像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斗爭的各自領地.根據「非工業化」方針,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067號政策指令,規定要拆除德國所有軍工廠以及用於賠償的重工業工廠,規定拆除的清單涉及1600家企業及其設備.但是這項政策指令並沒有認真執行.1946年6月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演說中公開表示: 「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他聲明, 「德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有著巨大的工業的德國變成貧民窟,歐洲的重建,特別是德國鄰國的重建將會是十分緩慢的.」1947年7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779號政策指令,代替1067號政策指令,提出「一個有秩序的、繁榮的歐洲需要一個穩定的生產效率高『的德國在經濟上作出貢獻.」1947年8月英美雙占區修改了對西德工業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國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六國協定,宣市國際管制魯爾區.德國參加歐洲重建計劃.
3、西方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據哈姆森教授的估計,高妒、平爐、軋鋼設備被拆除的占整個設條的及10—25%,精密機器和光學儀器生產能力減少20%,合成燃料生產能力減少20%,化學工業因拆遷而喪失的生產能力為6%,運輸機器被拆走8%,其他工業部門損失不大.戰前德國三大工業區,魯爾和薩爾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亞在民主德國.據1946年估計,西德佔1944年全德工業產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產資料的62%,消費資料的60%.因此,戰後西德保留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Ⅹ 德國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那為什麼經濟發展的如此好

德國是一個老牌工業強國,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現在德國經濟這么好,主要是因為工業發展積累了幾百年的底子培養出的人的整體知識水平以及民族的嚴謹求實的品格。
歷史上德國並不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當時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時代,德國魯爾區的重要性不亞於現在的中東國家的油田。德國經濟的騰飛與魯爾區的礦產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德國經濟這么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