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抗日劇里國軍大多戴德國M35頭盔,其次是英國托尼盔,然後是美式M1鋼盔,很少有戴法軍鋼盔的
抗日劇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很多劇都是粗製濫造,沒有認真考究。抗戰時期國軍部隊使用最多的是英式鋼盔,幾乎八成以上的地方部隊都是托尼鋼盔(也有國產仿造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桂軍,川軍,西北軍,粵軍,湘軍等都是托尼鋼盔,駐印遠征軍也是英式鋼盔。德式鋼盔多是中央軍蔣某人的嫡系,晉綏軍也有裝備。美式鋼盔中國內地戰場是沒有配備的,最早是滇西遠征軍被美軍裝備。抗戰結束後,國軍才統一換裝仿美軍服,不分中央地方統一佩戴美式鋼盔。法式鋼盔是滇軍特有。
② 咋國軍的裝備好多都是德國的
的確,中國人在二戰中拿的是德國產的沖鋒槍。
希特勒與中華民國
早年來自中國家庭的幫助----希特勒在自傳中描述童年在維也納的生活時,曾經提到過,在自己貧困潦倒時受到過一家旅居奧地利的中國家庭的無私幫助,這個「張姓」(按原文的德語發音「CHEUNG」諧譯,在英語中也可譯為「程」)家庭曾無償的一次提供給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還常常邀請他到家裡吃飯留宿。當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繪畫天分時,這個善良的中國家庭還主動幫他聯系了聞名的維也納大學,希望能資助他進入大學學習。「他們的幫助是無私的,是讓人無法忘懷的……」希特勒曾在談起自己往事的時候感嘆道。後來希特勒掌權後合並了奧地利,但那時無論他用什麼方法都再也沒有找到過這家善良的恩人們。
床頭的孫子兵法和資治通鑒---希特勒對中國古兵法和書籍非常喜愛。據他的隨行秘書說,經常可以在這位帝國元首的床頭看到德文版的中國書籍。希特勒在視察法國佔領區和訪問義大利時都曾隨身攜帶孫子兵法的簡譯本,他還經常挑燈夜讀並寫了大量的閱讀筆記。在任命隆美爾為陸軍元帥暨北非方面軍總司令時,他也曾送給這位名將一本帶有自己注釋的孫子兵法簡譯本,讓這位忠心的將領感激涕零。
鄙視日本看好中國---在軸心國結盟的初期,希特勒並沒有預料到日本的發展會如此迅速。當時在美茵茨的軍事基地里,他曾私下對自己的秘書長阿姆施太朗說過:「和這種國家結盟簡直是恥辱,他們只會在海邊打魚!」在他和一些重要將領的信箋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二分天下設想:以巴卡思坦(當時的波蘭東部和蘇聯的交接處)為界限,西方(歐洲,中東,北非,大西洋西岸)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領土,東方(亞洲,小亞西亞,印度,太平洋西岸)為中華民國領土。因此,盡管迫於義大利的壓力與日本結盟,但納粹德國對中國政府的態度一直都相當曖昧不明。甚至在得知南京淪陷後,德國還曾秘密支援了國軍一些包括I號坦克,sdk.222,護耳式頭盔在內的德制武器,國民革命軍就有一個使用的完全是德式裝備,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也曾使用過德式頭盔。
喜歡中國茶葉---1943年希特勒在波蘭療養時曾收到一個商人進獻的極品中國茶葉,從此對中國茶情有獨鍾,雖然在公共場合為了保持「日耳曼優秀傳統」而飲用咖啡,但私底下大家都知道茶葉才是元首的最愛。因此也一度引起了一股中國風的盛行。英國的特情機構MI6也曾策劃用攙入劇毒的極品中國茶葉對希特勒進行暗殺的行動,但最終被蓋世太保察覺並破壞。
蔣介石向德國派了大量的公費留學生。至於抗戰前的大量德國軍事援助那就不用說了,直到抗戰開始後還不顧日本的強烈反對,小規模給中國軍援,直到1941年。德國蓋世太保不太找中國學生麻煩,甚至開戰後亦然(季羨林《留德十年》)。1936年奧運會,德國出資幫助中國代表團,這些也是事實。
為什麼這樣,因為曾經有過中國夫婦救過他。希特勒曾說:「中國人並不能等同於靼韃人和匈奴人,他們是特殊的人種,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種。」並對中國表示友好,曾稱贊蔣介石。他對中國,遠好於當時要殺光有色人種的3K黨盛行的美國和視有色人種非人的英國。
希特勒曾經被中國人救過,所以在德國有很多中國人便過得很好,比如說,蔣公次子緯國,便是德軍軍官。德國對中國,遠好於英美。另外,希特勒承擔了1936年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全部費用,並稱中國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有色人種,理應享受更多權利。」
③ 為什麼中國遠征軍士兵的頭盔有德式,還有英式
中國遠征軍士兵的頭盔有德式,還有英式的原因:
抗戰初期時,國民政府與德國之間的關系還是不錯的,其裝備的單兵武器很多來源於德國,包括國民政府使用的步槍「漢陽造」其最早的原型也來源於德國。所以國民黨中央軍有些部隊裝備了德械裝備。
而至於英式頭盔,因為中國和英國在二戰時是盟友關系,英國有援助中國物資的義務。
到了滇緬戰爭後期,史迪威帶領部分入緬作戰部隊進入印度,由美國統一訓練,中國遠征軍的裝備又變成了美式裝備,包括坦克火炮等。
中國遠征軍:1941年12月23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英國方面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1] 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華民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2] 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反攻緬北等巨大勝利。戰爭艱苦而慘烈,在戰略撤退中戴安瀾將軍負重傷,1942年5月逝世。同時在這次戰斗中,經歷千辛萬苦,全師出國時是一個擁有1萬餘人的加強師,最終回到國內時僅剩2600餘人,傷亡達75%以上。
④ 為什麼二戰時的國民黨軍隊有那麼多德式裝備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阿道夫·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等行動與其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高潮,不僅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國軍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他是歷任德國軍事總顧問中最受蔣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員長委託人」的身份,代表蔣介石向國民黨政府各部門首腦下達指令!)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⑤ 國軍當年怎麼一陣子戴英式頭盔一陣子戴德式頭盔
國軍有很多派系。正規軍是中央軍,他的頭盔是德國m35頭盔和美國m1頭盔為主。而中央軍的嫡系部隊,說難聽點兒就是國軍雜牌軍,有的用法式,有的用英式,有的用蘇式,比如桂軍用的就是英式。西北軍用的蘇式,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有很多。他們的軍服是單一的,頭盔也是單一的,並不統一
⑥ 為啥民國時 國軍有很多德國裝備聽說有很多是援助給咱們的
什麼報恩都是胡扯。不過國民政府確實得到了大批德國裝備,不過大部分是軍購不是援助,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德國援助。德國在晚清時期就經常拉攏中國,主要是因為最早英國的勢力在中國較強,德國希望制衡英國。而到民國時期,蔣本來就喜歡德國的制度,多次派學生去德國學習。但隨著二戰爆發,德國和中國的關系就基本中斷了。畢竟在國民政府內部,老蔣是堅定的親美派。更何況德國和日本做了盟國。
⑦ 國軍在二戰時期怎麼會有德式裝備
二戰之前國軍傍大腿傍上了德國。德國派出專家,給中國提供裝備,甚至想要把一部分軍事工業搬到中國來。所以說德國的鋼盔水壺就裝備到了德式師。說句實話,德式師就是鋼盔水壺,最多加上步槍罷了,輕重機槍和原版德式師還有很多差距,德國師的重武器德式師基本沒有。到了後來,由於美蘇裝備進來了,德國的裝備路線斷了。德國裝備要麼損耗掉了,要麼被運輸大隊長送掉了,後期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