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軍真的能攻下莫斯科如果無法攻下莫斯科,為什麼還要進攻呢
1941年的莫斯科戰役,是蘇德戰爭初期最受關注的戰役。在這場匯聚了敵我雙方三百餘萬部隊的戰場上,蘇德兩軍圍繞莫斯科展開了慘烈的搏殺。然而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進攻莫斯科本身的難度,其實是非常巨大的。嚴格說,這不亞於一場軍事上的賭博。那麼既然如此,德國統帥部為什麼甘冒奇險去進攻莫斯科呢?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這是一場自殺式的賭博嗎?
事實上,如果嚴格計算的話,德軍其實已經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間。當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戰爭之初取得巨大成功,於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消滅了蘇聯西方方面軍大部分力量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卻發現自己處於了一個十分不利的態勢,盡管他們攻下了明斯克,但是他們的南翼卻遲遲沒有進展。雖然說在杜布諾戰役中,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一口氣重創了蘇聯西南方面軍六個機械化軍,但是他們卻沒能做到全殲西南方面軍的主力,從戰略上來看,他們反而陷入了一個不利態勢之中。
2.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
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要拿下英掄三島反而會增加這種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戰略中,蘇聯是主要敵人,而英國則是可以妥協的不對象。當時歐洲大陸的戰略態勢是蘇德兩雄對峙。
3. 德軍攻打莫斯科,瘋狂搶劫蘇聯人衣服,為何還是大量凍死
俄羅斯雖然位於歐洲東部,遠離西歐,但 歷史 上西歐地區的大國崛起,都會選擇進攻俄羅斯。這是因為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大國,對於試圖整合西歐的強者來說,俄羅斯其實和英國一樣,都可以說是西歐統一的絆腳石。
英國和俄羅斯反對西歐統一的理由也非常簡單,如果西歐整合,崛起一個統一的大國,那麼英國和俄羅斯就會面臨巨大威脅。所以試圖整合西歐的國家,都會選擇打掉英國和俄羅斯。
但有能力整合西歐的國家並不多,從古到今也就兩個,一個是法國,一個是德國。這兩個國家在 歷史 上,都曾試圖整合歐洲,直到現在,法德也是歐盟的兩個大哥,英國可以退出歐盟,但法國或德國退出,那歐盟也將不復存在。
現在的歐盟實際上就是變相整合歐洲,是歐洲統一的另一種方式,也是法德兩國嘗試戰爭方式失敗後的無奈之舉。從 歷史 上來看,法國和德國早已有過統一歐洲的想法,無奈有英國和俄羅斯兩個強敵。英國依靠英吉利海峽的阻隔,以及強大的海軍力量,抵擋了歐陸強權的攻擊。而俄羅斯的依靠,則是遼闊的戰略縱深,以及寒冷的天氣。
歷史 上法國的拿破崙試圖整合歐洲,已經吃夠這兩個國家的苦。英國和俄羅斯都是反法同盟的主力,英國有海峽阻隔,拿破崙無可奈何,所以他試圖攻打俄羅斯,結果冰天雪地的莫斯科,也讓拿破崙損失慘重。經過拿破崙的教訓,後來的歐陸強權已經非常明白,打俄羅斯只能選擇夏天,不能把戰爭拖到冬天。
拿破崙的失敗,標志著法國的失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可以稱得上法國最高光的時刻,後來的法國也就走上了下坡路,再也沒有當年的風光。此後的歐陸,基本成了德國的天下,法國則轉入了防禦。
德國為了整合歐洲進行了兩次嘗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失敗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順風順水,甚至滅掉了法國,基本整合了歐洲。但接下來,就要面對英國和蘇聯。
英國還是像當年一樣,依然讓希特勒的德國望洋興嘆,所以德國只能暫時放下英國,調頭准備進攻蘇聯。有了拿破崙的教訓,德國人非常明白,打蘇聯,必須要趕在夏天,不能把戰爭拖進冬天。所以最初德國制定的計劃是五月進攻蘇聯,但德國找了一個豬隊友。
1941年5月,義大利進攻巴爾乾地區,遭到了當地人的激烈反抗,義大利難以招架,德國只好出手擺平了巴爾干,但也因此耽擱了一個月。所以進攻蘇聯的戰爭,在6月22日才最終打響。雖然比預期晚了一個月,但希特勒仍然傲慢的認為,會在冬季到來前結束戰爭。結果他低估了蘇聯人的抵抗意志,戰爭還是拖進了寒冷的冬天。
1941年的冬天到來之時,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隨著戰爭的持續,蘇聯寒冷的冬天讓德國士兵大量凍傷。當時的德國士兵,衣服都非常單薄,很多人穿著夏天或秋天的衣服。為了抵禦嚴寒,他們甚至把報紙塞進了衣服中,但根本沒用。為了安撫挨凍的士兵,德國專門設立了「東線冬季戰役紀念章」,以獎勵那些被凍傷的德國士兵。這種勛章也因此成了二戰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勛章。
不過勛章比不上衣服,在寒冷麵前,德國士兵為了活下去,開始大肆搶劫蘇聯人的衣服,當地居民的衣服幾乎被搶劫一空,甚至連死去蘇聯士兵的衣服都不放過,但德國士兵還是大量凍死,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能搶的衣服太少。蘇聯人也深知寒冷的冬天是他們的防禦利器,為了凍死這些德國人,蘇聯奉行堅壁清野策略,號召蘇聯人在撤退的過程中,不給德國人留下任何有用的物品,不過仍有一些來不及撤離,或者因匆忙留下的衣物。所以德國人搶到的衣服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所有德國士兵。有時候當一隊德國士兵急匆匆地趕到未撤離的蘇聯人村莊時,發現這里的衣服早已被友軍搶劫一空了,這真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
第二,所搶衣服的防寒效果一般。蘇聯的冬天極為寒冷,禦寒的衣服必須要全套齊全,包括帽子,手套,鞋子等等。在戰爭過程中,前線士兵,往往最需要保暖的鞋子和手套,否則手腳凍傷,將很快喪失戰鬥力。但搶來的居民衣服,無法保證齊全,很多德國士兵被迫去穿稻草套鞋,因此被大量凍傷。
第三,衣服只是抗寒的一部分。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普通的冬季衣服已經無法抵禦寒冷,必須要藉助保暖設施。比如保暖的掩體,或者防風帳篷,防寒睡袋和其他卧具等等。這些物品德國人都沒有,所以被大量凍傷凍死。最終蘇聯人正是依靠寒冷的冬天,以及頑強的鬥志,保住了莫斯科。
4. 1941年10月上旬,為什麼德軍開始攻打莫斯科
1941年10月上旬,德軍知道列寧格勒是攻不下的。於是,集中了100萬多人、1700多輛坦克和1900門大炮,在空軍掩護下,又對莫斯科發動了猛攻。斯大林又一次將這場關系蘇聯生死存亡大戰的指揮棒交給了朱可夫。
5. 在二戰的莫斯科戰役中,德軍都已攻到城下,最後為何還會鎩羽而歸
在二戰的莫斯科戰役中,雖然德軍已經兵臨城下,但是他們最後還是失敗了。那是因為那個時候是冬天,氣溫很低,非常的冷,而德軍又沒有禦寒的棉衣,再加上他們低估了蘇聯的實力,所以最後他們失敗了。
但是接下來的行動卻很艱難,幾次進攻被蘇軍給擊退了,加上氣溫越來越低,德軍沒有棉服,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士兵們難以忍受,而機甲設備因為氣候原因發生了故障。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德軍已經是必敗無疑了。對於這一次攻打莫斯科失敗的原因,德軍的指揮官說,他們低估了蘇軍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們高估了蘇聯惡劣天氣的問題,所以他們選擇停止進攻,這也算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6. 二戰中德國為何偏要攻打蘇聯,而不是結盟互不攻打
在一戰中,德國損失慘重,所以想要通過戰爭來恢復經濟,英國的海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同時英國境內還集結了大量還未撤退的法國軍隊,德國想要突破海面與領空的封鎖線無疑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即便突破了防線,但是在面對英法軍隊上,德國還是沒有勝算的。而德國之所以會進攻蘇聯,最關鍵的還是因為資源問題,蘇聯有德國需要的天然氣和石油等資源,並且蘊藏量很大,所以德國盡管最後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還是會選擇進攻蘇聯。
德國在當時雖然和蘇聯簽訂了一系列的互不侵犯政策,但是德國的目的只是暫時安撫住蘇聯。隨後德國對蘇聯實行了巴巴羅薩計劃,致使蘇聯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同時德國的軍隊直逼蘇聯的首都莫斯科。雖然蘇聯最後取得了莫斯科的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且也不能阻止其他地方的陷落。
7. 二戰時莫斯科保衛戰是誰指揮的德國人是怎樣一敗塗地的
莫斯科保衛戰對二戰的影響是十分大,在那個之前德軍行動基本都是比較順利的,那個時候基本整個歐洲大陸都在德軍的鐵蹄之下,那個時候德軍的代言詞就是不敗,而這一次戰斗的失敗,導致德軍不的敗的神話給打破,並且奠定了二戰的勝利的基礎,因為,這次作戰導致德軍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以及導致了“巴巴羅薩”計劃失敗,以及德軍引以為傲的閃電戰也宣告失敗,從而德國不得不進入持久戰的的戰略計劃。
這一次雙方都派出了最好的將領蘇軍派出了朱可夫元帥、華系列夫斯基元帥兩位名將為首的指揮團,而德軍方面派出了博克元帥和古德里安,可以說雙方都已經派出了最好的將領到這場戰斗中,因為這一戰是決定了雙方的國運,所以雙方都派出了最好的將領,以便可以獲得這次戰斗的勝利。
接連的失敗導致德軍士氣受到打擊,而這個時候蘇軍組織大規模反擊並且把德軍打的連連後退,可以說是慘敗而歸。
8. 二戰的蘇德戰場上,德軍攻不下莫斯科,為何卻攻下了斯大林格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為什麼德國軍隊沒有攻下莫斯科卻攻下了斯大林格勒?這和莫斯科的氣候以及地理位置有極大的關系。斯大林格勒位於當時前蘇聯的遠東地區,距離德國比較近,同時斯大林格勒的氣候還比較乾爽,不是特別的寒冷。
但是德國軍隊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就沒有這么好運氣了,在德國軍隊進攻莫斯科的時候,當時正趕上了百年一遇的超級寒冷天氣,這個寒冷天氣奪走了幾乎一半德國軍隊的性命。這也算是老天爺幫了俄羅斯一把,在德國軍隊到達莫斯科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殘兵敗將,所以德國軍隊不僅僅是輸給了俄羅斯的軍隊,更是輸給了俄羅斯的天氣,這也成為德國敗北的原因。
9. 二戰德軍為什麼要極力想拿下莫斯科,莫斯科有什麼價值呢
其實樓主的問題是老生常談的「基輔還是莫斯科?」之爭吧
大致看了一下,很多回答不夠全面,參考我看來二戰德國最優秀參謀長,曼施坦因元帥的回憶錄,幫閣下解答一下疑惑
大致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蘇聯的領土太廣袤了,所以佔領領土的價值遠低於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的價值。莫斯科作為蘇聯的政治中心,必然可以令蘇軍集結最強大的重兵集群固守而不會輕易放棄,因此就能夠吸引蘇軍完成一場大規模的會戰,德軍當時仍然有相當強大的突擊力量(參考維亞濟馬大包圍),以達到摧毀蘇軍軍事力量的目的。
2 大規模會戰,軍隊總數決定你可以調動的全部兵力,而機動性決定有多少兵力可以調動到前線,相比蘇聯境內地獄一樣的公路系統,鐵路的作用至關重要。蘇聯占內線作戰之利,就是因為有完善的鐵路網,能夠讓其兵力在任何一個方向都能迅速集結。
莫斯科作為蘇聯的鐵路樞紐,一旦切斷,俄國所有的供給都要繞個大圈,把整個蘇聯的防區一切為二,大大降低蘇軍西南方面軍以及列寧格勒方向部隊的戰鬥力(缺乏彈葯和後備兵員補給,啥也幹不了),由於蘇聯的鐵軌和西歐鐵軌不匹配,導致德國的鐵路運輸連為前線運送彈葯的標准都達不到 ,攻克莫斯科就能將雙方後勤差距大大縮小,這個作用在我看來不亞於多殲滅60萬蘇軍。
3 所謂烏克蘭的煤礦和糧食,由於蘇軍的破壞,1941根本無法使用,希特勒所謂的烏克蘭經濟價值並沒能夠體現
4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與其照顧自己的側翼,不如給予敵軍強有力的進攻讓他們陷入混亂無力反擊,讓他們擔心自己的側翼和後背。(巴頓以及隆美爾都有類似的理論)
西南方面軍在烏克蘭方向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是德軍仍然有強力的南方集團軍群,也可以從北方集團軍群中抽調力量。烏克蘭戰役以前,蘇軍仍然處於極大的混亂中並且完全沒有制空權,在斯圖卡的攻擊下,火力和兵力都沒有優勢的烏克蘭方面軍在側翼的反突擊能起到作用其實非常有限,更不用說首都正處於重兵集群的攻擊之下。根據德軍的記載,蘇軍反突擊效率很低,大部分情況下,烏拉式進攻的唯一結果就是白白付出重大犧牲(可以參考1941年蘇軍失策的冬季攻勢),而反突擊本身暴露的側翼也能夠成為新的軟肋得以利用,德國人的優勢恰好就體現在機動作戰上。
再者,烏克蘭本身就是個突出部,一旦失去莫斯科,這個突出部就失去防禦的意義。
5 時間上無法讓德軍同時完成兩個戰略目標。進入10月後的暴雨完全澆熄了德軍的攻勢,部隊陷入齊腰深的泥濘中寸步難移,汽車全部拋錨,坦克是唯一能夠開動的裝備,拉火炮彈葯的馬匹又病又累大量死亡,士兵疲憊失落連塊干凈的睡覺地方都沒有,大部分部隊被困在路上,兵力的優勢被全部抵消了(這也是兵力和機動性理論的最壞反例)之後則是更可怕的嚴寒。
即使沒有完全估計到蘇聯的氣候會如此惡劣,但也應該有一定的預見。在這樣的形勢下,首先進攻更有價值的目標才是真理。惡劣的天氣在拖垮德國人的同時一樣能拖垮蘇聯人,烏克蘭防線的反突擊的尾聲很可能會被這場大雨澆熄
10. 蘇德戰場上德軍攻不下莫斯科為何能攻下斯大林格勒
因為俄國發動了莫斯科保衛戰,死命抵抗德軍的進攻。在兩軍實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俄國拚死保衛者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