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二戰中為什麼不大規模裝備無坐力炮和破甲彈
由於德國戰爭資有限,盡管無後坐力炮的性能相當出眾,但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所有型號的無後坐力炮的生產數量僅有1500門,主要裝備德軍空降兵。北非軍團和東線的一些山地步兵師,未能大量裝備
『貳』 台劇《勇士們》里堂堂國軍上將張自忠怎麼腰挎盒子槍
咱沒看過相關歷史,確實不清楚張自忠腰垮的是什麼槍。
不用過當時確實有這個說法,低級軍官一般用盒子炮,高級軍官大多用進口的勃朗寧的小自動手槍。
我這里做些分析吧,具體歷史是啥樣的不清楚只能分析了。
首先,盒子炮是全世界第一款軍用手槍,當然中國叫盒子炮,發明的是德國人,叫C96手槍,因為屬於跨時代的手槍,所以全世界很多國家爭相仿造或者購買,德國自己也裝備了一批。這種手槍創造了手槍和槍械歷史上的很多第一,而且有火力強勁,射擊距離遠,威力大等特點(比其他手槍),而且甚至可以用自帶的槍匣組到槍把上做槍托用就成了一隻沖鋒槍,彈夾也支持20發的長彈夾,說白了就是短管沖鋒槍了。
其次,盒子炮仿造和進口最多的就是中國。這種槍深受中國人喜歡,因為中國當時沒有好的自動武器,這種自動手槍確實非常吸引人,短小精悍,火力強大。比起機槍啥的高價格,更是有巨大的價格優勢。所以中國大量仿製和進口。而原產國德國卻因為這種槍射擊精度太差槍口上跳的厲害而放棄,轉而研發出魯格手槍(中國也進口和仿製過但是很少,國內叫德國擼子)。日本仿製魯格手槍後叫南部十四式手槍,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王八盒子手槍。不過相比下來,中國人還是喜歡盒子炮。當然盒子炮那些缺點中國人也有辦法解決,想了很多歪點子,比如設計時候平著射擊解決槍口上揚問題。
最後,張自忠的部隊起源於西北軍,裝備差是除了名的,所以當時盒子炮已經是高級軍官和精銳部隊才擁有的裝備。加上國民黨高級軍官的那種小巧的自衛手槍雖然精美,小巧,但是實在是不適合作戰用,威力和射擊距離都很小,很多國軍高級軍官上前線都要臨時拿一隻沖鋒槍或者步槍。或者也有乾脆用盒子炮的。
盒子炮有多深受中國人喜歡,這種皮實耐用的槍支,在80年代還在中國一些基層派出所里裝備。
所以,張自忠當年裝備盒子炮也有可能,畢竟張自忠將軍是那種喜歡上前線親自參加作戰的將軍。以上了前線,手裡沒有稱心如意的傢伙可是不行。西北軍老傳統軍官裝備盒子炮估計張將軍也有感情了。帶上前線很正常。
『叄』 德國二十響鏡面匣子是什麼樣的
德國二十響鏡面匣子就是人們所知道的駁殼槍。
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鍾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
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
盒子炮在傳說中,是毛瑟廠中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為毛瑟積極參與的明證。
但是德國的專利法,允許公司作為代表申請人及專利擁有者,不像美國,必須由發明人具名,再將專利權轉移。不過,盒子炮在美國申請專利者也是毛瑟本人。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第二個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駐扎毛瑟廠的美軍指揮官,不知吃錯了什麼葯,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廠的記錄給燒了。從此,全世界的毛瑟步槍、毛瑟手槍,都沒了出生證明,大家只有用猜的。燒毀的記錄中也包括了研發日誌等文件,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誰發明的,至今仍有爭議。
盒子炮在毛瑟廠又稱菲德勒手槍,是該三兄弟與其有極大關系的另一明證。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
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准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肆』 怎麼使用駁殼槍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 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里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游擊隊中的王強就是一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屁滾尿流。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 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西方不亮東方亮 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里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准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伍』 二戰德國軍人為什麼沒有普遍裝備本國發明的「盒子炮」(20響)這種武器
最重要的是價錢問題(毛瑟比瓦爾特,魯格貴很多)....首先你要知道中國人裝備毛瑟速射手槍是為了彌補近程火力的不足(沒沖鋒槍)而德國就不需要了..(有MP38,MP40)而且毛瑟的射擊動作很不方便....(太重)用的又是大口徑毛瑟手槍彈....(槍口上跳嚴重)所以雖然有種種優點...但不適合德國軍隊
『陸』 請問為什麼德國人在二戰不用駁殼槍呢
駁殼槍精度相當差,不要說步槍,就是同樣發射手槍子彈的沖鋒槍的精度也要比駁殼槍好很多,駁殼槍本來就是很差的武器,德國人自己有那麼多優秀的武器,當然不會用這種破爛武器。
『柒』 駁殼槍誕生在德國,那麼二戰時期德軍有沒有使用過駁殼槍
當然使用過,1939年一批原本運往中國的駁殼被德軍買去,其中德國空軍買了600支,黨衛軍也買了600支。1940法蘭西戰役中德國偵察隊也配備了。2戰末期的黨衛軍後備隊也裝備了速射型的駁殼。其上面刻有漢字的中國造。應該是原本運往中國的存貨。
『捌』 20響駁売槍是德國製造的,為什麼德軍不裝備部隊
德軍當然有裝備毛瑟手槍,
一戰時期稍多,二戰時期少
但是都是小規模裝備,而且大部分都把口徑改為9MM,以便通用普遍配備的手槍子彈
因為用法不同,
在德國軍隊看來
1. 該槍價格太高,
2. 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
3. 作為沖鋒槍又不易控制槍口上跳,
4. 全自動射擊前須將木製槍匣組合到槍身上作為槍托,以控制槍口上跳,操作復雜,攜行較難。
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但是當時的中國,
美國借口為恢復中國和平,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
沖鋒槍、輕機槍是不準向中國出口的,
但毛瑟手槍作為手槍則不在此列,
所以,毛瑟手槍作為班用火力的補充,廣泛的應用於中國戰場
至於缺點,相反成了優點
1、相對於沖鋒槍、輕機槍,毛瑟手槍便宜,尺寸更小,
2、中國人想出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不僅解決了槍口上跳難題,而且將它轉化為全自動速射的掃射優勢--槍手右手持握駁殼槍,將槍機扳至速射檔,手心向上舉槍,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槍口的上跳作用使駁殼槍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舉槍時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槍時完全相反--
『玖』 原產地德國的軍隊並不怎麼使用駁殼槍,為何在中國得到了廣泛裝備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德國軍隊已經擁有了更加先進的裝備,所以對於這種比較落後的武器並不會選擇使用。但是當時中國國內的軍閥混戰,使得國內的經濟非常的落後,當時由於訓練水平非常的糟糕,也使得這種駁殼槍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並且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這些駁殼槍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們也一定要發展國家的經濟以及工業,這樣才會使得我們國家的產品質量越來越出色,這樣也會使得我們國家的軍工體系越來越完備,甚至也不用在世界上看其他國家的臉色行事。所以這些都需要我們年輕人繼續努力學習或者是工作。
『拾』 毛瑟M712,等毛瑟系列是德國產的,為什麼在二戰影片中很少看到德軍用
納粹德國是采購過一批,但是後來反響不是很好,尤其是射擊時跳膛現象嚴重,無法與魯格,P38等型號相提並論。而當時中國政府長期向德國進口軍火,這些次等武器就被販賣到中國來了,而且售價昂貴,大約是十九塊大洋一把。後來漢陽軍工廠也自己大量仿製,其實原裝貨也不多。早期的沖鋒隊和秘密警察也有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