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為什麼要用卡扣

德國人為什麼要用卡扣

發布時間:2023-02-08 04:49:06

『壹』 德國人的風情

走近德國風俗,了解並知道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訪問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無所知,到時免不了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所謂 入鄉隨俗 ,就是這個道理。但怎麼才能 隨 得好呢?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德國人擇偶方式
今天,德國的男女青年有各種機會進行接觸,他們或經親友、同學、同事介紹,或在舞會、旅行等文娛活動中相識,然後經過一番交往的戀愛過程,最終決定結為夫婦。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這一點同西方現代國家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在擇偶方面,德國有一些有趣的風俗。
1.橡樹月老
在德國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有一棵遠近聞名的老橡樹,人們稱它"橡樹月老"。關於這棵老橡樹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與敵人遭遇中遇險,被一位美麗的姑娘救起,王子與姑娘一見傾心,結成良緣。為報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到此觀賞,並希望巧識意中人。還真有一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情波,並在樹下舉行了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充當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的橡樹"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樹洞中。這些信是公開的,人人都可以拆閱,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過閱讀來信,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聯系,約期相會。據說通過橡樹月老已使五千多對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致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尋找配偶也把情書投寄給這位橡樹月老,這種情書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藝定終身
在柏林西南有個小鎮叫希喬貝克,這里的入幾百年來都非常熱衷於國際象棋活動,並且到了痴迷的程度,連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裝了一個棋盤來表示風向。人們一早起來,就可以看到用棋盤夾著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員。這里的人從小學習下象棋,學校里設有"棋課",以輔導孩子們從小學習下棋。正是由於這一棋俗的緣故,姑娘們在選擇配偶時,小夥子棋藝的高低成為一個主要條件,一個小夥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須先同姑娘的父親對奔一盤。如果小夥子贏了,會受到姑娘全家的熱情款待,至於婚事也就十拿九穩了;如果小夥子輸了,那麼對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藝長進以後再說了。
3.白樺樹寄深情
在德國波恩,小夥子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慕之情,是通過贈送白撣樹這一富有詩意的形式來實現的。每逢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要砍伐一株嫩葉滿枝的小白樺樹在4月30日或5月1日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陽台或庭院中,借翠綠的小樹來表達自己深深的愛意。每到這一季節,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陽台都可以看到綠油油的小白柳樹。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會同時放著好幾棵白樺樹。遇此情況,姑娘自會喜不自禁,而送白樺樹的小夥子們則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迴音,不能操之過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迴音,小夥子就可再贈送給姑娘一枚寶石戒指,姑娘以親吻表示謝意並接受這枚求愛戒指。過一段時間,當雙方深信彼此間情投意合時,便互贈銀戒指,表示訂婚。到結婚時再互贈金戒指,表示雙方的愛情像金子般純潔。
4.電影擇偶
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婚姻問題,其中有一種方法是以拍電影廣告的形式幫助一些"待字閨中"的姑娘解決婚姻大事。姑娘們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調、縫紉、清潔房間等家政方面的特長。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過攝影師和導演技巧高超的處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愛、非常完美的姑娘。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組成的"寂寞的心協會"去放映,單身男子可從影片中選擇自己可心的配偶。美麗的電影往往能給人們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許多人在與真人相見後,會覺得並不像電影中的人物那麼理想。

出生
德國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終是世界最低的,戰後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在這樣一個低出生率的國家,一個家庭的添丁進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實早在婦女懷孕之時,她便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保護,有許多風俗習慣都是為了保護孕婦的身體健康及胎兒的茁壯成長。在德國符滕堡地區的農村,孕婦是倍受敬重的貴客,她可以進入別人家的果園摘果品嘗,可到鄰家就席用餐。那裡的人認為孕婦的光臨象徵著新生和豐收。此外,還有這樣一些習俗:孕婦晚上不可出門,怕黑夜裡的巫婆鬼怪傷及胎兒;孕婦不能看醜陋的東西,怕嬰兒日後長得難看;孕婦不能走十字門、不能從晾衣繩下穿行,否則會造成難產、傷害胎兒。這些風俗雖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從中也可看出人們對孕婦的關心。 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德國,新生兒出生前,父母已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約定時間,由牧師或神甫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國,新生兒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會在親友中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於教父教母與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嬰兒的父母在選擇時是很審慎的。孩子的父母在為孩子選擇教父教母時不一定要選一對夫婦,但他們要由正直可靠、行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聲較好的人擔任。當然首先要取得他們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請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是一種榮譽,而樂意承擔這份責任。 認教父教母的原意是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幫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責任已不僅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們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後就有多位長輩關心他的成長,在他有困難時給予照顧,萬一在孩子未成年時父母雙雙早逝,那麼教父教母還要擔負起撫養他成人的義務。
(二)新生兒洗禮
洗禮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時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基督教認為:人生而有罪,須經過洗禮除去污垢,變得純潔,方能被接受為基督教的人,日後才有資格進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嬰兒,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後接受"施洗者約翰"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國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嬰兒時由家長抱到教堂受洗的。 嬰兒正式起名與洗禮同時進行,所以洗禮也叫"命名禮"。嬰兒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後,即發請帖邀請親友參加,一般只請至親近友,人數不會太多。 施洗禮時,嬰兒由教母抱著站在教堂內聖壇前的"聖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圍攏過來,由牧師或神甫宣讀《聖經》中的有關章節,口誦規定的禮文,並接過孩子,用手蘸聖水滴在孩子頭上,口稱:"我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給你施洗。"然後,再說幾句願孩子長大後要博愛人類、侍奉上帝之類的話,洗禮遂告完畢。 洗禮之後自然是要慶祝一番,嬰兒的父母要舉行一次午宴或茶會,邀請施禮的牧師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親朋好友參加。被邀請者要給孩子帶一些禮物,如玩具、衣服、兒童畫冊等等。教父教母的禮物照例要貴重些。在巴伐利亞地區,在洗禮日那天,教父不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還要把迷迭香放在嬰兒的搖籃里。據這說這種香氣濃郁的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同時,他還會在教子尿布或枕頭下塞點兒錢,作為孩子日後操辦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書和筆,希望孩子聰明勤奮。如今,時髦的禮物是送男孩一個小巧玲瓏的銀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條項鏈或一隻銀制咖啡杯,上面刻著孩子的姓名和洗禮日期。 在巴伐利亞農村,孩子的洗禮聚餐有個習慣,那就是餐後餐桌上要有剩餘的麵包,飯後要給賓客包裝點兒吃的東西帶走。給男客帶點兒香腸、烈酒,給女客帶點兒糕點、糖果,對教父則更是要厚禮相贈,以此來表示生活富裕、綽綽有餘。 在德國,洗禮用的蠟燭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對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義。據說點燃洗禮燭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國的一些農村,至今仍虔誠地遵循著這一古老的習俗。 在德國婦女生孩子可獲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雙方各休假六個月,共同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德國喪葬習俗
婚喪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一個人一生可不嫁不娶,獨身終生,但萬物之中,有生就有死,這是無法避免的。人與塵世告別是痛苦的,人死了就要辦喪事,這是天下皆然的風俗,為了讓死者能安詳地離去,各國民問都有種種習俗。
(一)臨終慰藉
在德國萊茵河地區,至今仍遵循著一個自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古老習俗:喝臨終酒。人在臨終之時,必須喝一口陳年老酒。據說這種酒是聖酒,可喚醒死者亡靈,驅散圍繞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臨終者得到安寧。 人在臨終前,家人會將洗禮燭、聖餐燭、聖光燭點燃,並同時點燃一支紅色大蠟燭,把它們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燭光為亡靈祝福;二是為亡靈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國的民間傳說中,鏡子被視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隱蔽的場所,妖魔利用鏡子的反照能力,擾得人不得安寧。因此,人在臨終前要將鏡子用布蒙住,以使亡靈能安詳地解脫塵世罪孽,升入西方極樂世界。 在德國南部山區,人在3臨終時,家人要打開窗戶,揭開樓頂磚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死者敞開一條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因為他們相信人在脫離凡塵之後,將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人們通過這些臨終慰藉,使亡者能安詳地離去。
(二)葬禮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葬禮一般都在教堂舉行。家裡如有人去世,先要與教堂商定舉喪日期,並要用適當的方式通知親友。此外,屍體要用清水洗凈,他們認為水有著無限的神力。它能凈化人的軀體、凈化人的心靈和靈魂,並能祛邪鎮妖。人降臨塵世要洗禮,離開塵世也要洗屍,洗刷塵世間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舉行葬禮的這一天,親朋好友手持鮮花或花圈陸續來到教堂。首先由牧師或神甫主持追思禮拜,參加葬禮者按事先的安排唱聖詩贊詩、奏哀樂、禱告、宣讀由喪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禮只是整個葬禮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在墓地舉行,只有死者的家屬、近親和親密的朋友參加,-般好友在參加完教堂葬禮後即可離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國,葬禮多以土葬為主,親朋目送靈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們圍繞在墓穴周圍,為死者禱告,願他安息、靈魂升入天堂。 應邀參加親友家的葬禮,惟一可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可送成束的鮮花,也可送用鮮花做成的花圈(德國人不用紙花做花圈)。在鮮花的飾帶上要寫上死者、弔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別了"之類的題詞。
在德國(以至整個西方國家)出席葬禮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盡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無花圖案的領帶,如果沒有黑衣服就穿顏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鮮麗的服裝。同時,在葬禮上要保持肅穆、安靜,切不可大聲談笑,否則就被視為對喪家的不尊重,也顯得自己缺乏教養。整個葬禮自始至終都沉浸在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中,沒有捶胸頓足、嚎陶痛哭的場面。除了小聲的抽泣聲,多數人都在沉思默禱,默默地為死者送行。 與人們肅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裝相反,德目的墓地是萬紫千紅、鮮花盛開的。墓地四周是鬱郁蔥蔥的樹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蒼松翠柏。在和暖的季節,百花齊放,鮮花既代表了人們對死者的追思,也是對生者的慰藉。每當想起死者,人們會到墓地去掃墓、獻花,靜靜地呆上一會兒,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葬禮舉行後,喪家還有一個喪期。雖然近些年對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麼嚴格,但作為一名新寡的婦女在丈夫剛死之後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頻繁應酬,難免不招來非議。一般要求新寡的婦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顏色為主,除小型聚會外不要參加舞會、宴會及場面熱鬧的大型應酬,親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請她參加喜慶的聚會,以一段寧靜的生活度過喪期。對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婦嚴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時期內穿著要規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際。

德國的交際禮儀
(一)初次相識
德國人之間初次見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紹,作為介紹人要注意:不能不論男女長幼、地位高低而隨便把一人介紹給另一人,一般的習慣是從老者和女士開始。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女士引見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雙方握手時,要友好地注視對方,以表示尊重對方,如果這時把眼光移向別處,東張西望,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初相識的雙方在自報姓名時,要注意聽清和記住對方的姓名,以免發生忘記和叫錯名字的尷尬局面。在許多人相互介紹時,要做到盡量簡潔,避免拖泥帶水。 由於德語語言自身的特點,在與德國人交往中還會遇到一個是用尊稱還是用友稱的問題。一般與陌生人、長者以及關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稱"您";而對私交較深、關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關系不錯的同事,往往用友稱"你"來稱呼對方。交換稱謂的主動權通常在女士和長者手中。稱謂的變換,標志著兩者之間關系的遠近親疏。對此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與德國人交往。
(二)遵約守時
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復。但不管接受與否,回復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作準備,遲遲不回復會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約,應客氣地說明理由。既不赴約,又不說明理由是很不禮貌的。在德國,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請信,注往還註明衣著要求,這並非多此一舉,因為誰也不想在此穿戴莊重的場合,由於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電影院中的遲到,人們可以習以為常,但對於音樂會的遲到,則是令人討厭的。這時遲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個樂章結束後再入座。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萬別走錯排數,並且要對站起來讓路的人輕說"謝謝"。 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遲到固不禮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早,便開車轉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時再進主人家。
(三)付小費
在西方國家,給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付小費已成為習慣,小費已成為服務員的重要收入來源。給小費不但是對其服務的一種酬勞,同時也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因此,它也屬於禮貌范圍之內的事。 那麼,對哪些人應付小費呢?飯店招待、門房、女服務員、房間清潔工、旅館中的行李搬運員、火車站和機場上的行李搬運員、輪船招待、卧鋪車廂乘務員、酒吧調酒師、理發師、出租汽車司機、加油站工人、廁所服務生、擦皮鞋者、導游、旅遊車司機、摩托遊艇司機、領座小姐和停車場看守等。經驗證明,付適當的小費可提高你在度假場所、餐館中的舒適程度。同時,通過小費也表達了你對服務員熱情周到服務的感謝。 小費不等同於服務費,服務費是顧客所付的附加費,一般為消費的10%一15%,它列在帳單的末尾。一般如果帳單上已列出了15%的服務費,那就不用再付小費,如果服務費只收10%,顧客要另加5%的小費。當然,如果你對這里的服務十分滿意,可以把錢湊個整數,或單獨把硬幣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盤中。誰幫了我的忙,我就給他2-5馬克的小費,這已成為一種規矩。提早把幾馬克的小費塞到賓館房間清潔女工的手裡,可保證你房間的整潔舒適。早一點兒把小費塞給出租太陽傘和躺椅的人,可保證你及時租到這兩種東西。多付幾馬克的小費,可使你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其實這是很實惠的。千萬不可小看小費,這也是你禮貌是否周全的標志。
(四)如何送禮
朋友之間交往、遇有婚喪喜慶、做客赴宴、送往迎來、逢年過節、慰問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禮品,這是人之常情。德國人不習慣送重禮,所送禮物多為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此來表示慰問、致賀或感謝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帶上點兒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當然,去德國朋友家做客的中國人如能送給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那定會受到主人由衷的贊賞。如果只是順便看望,那就不必帶什麼禮物了,最多給小孩子帶點兒小玩意兒。如果是業務的聚會,雙方往來都是公事,只要按時應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國,如遇朋友喬遷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禮者開誠布公地談談送些什麼禮物好。有的德國新婚夫婦會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單,送禮的朋友可在此單上劃上自己送的東西,這樣既可使新婚夫婦得到實惠,又令饋贈者高興。 對送報員、清潔工、看門人或照顧病人的護士,德國人一般也會送些禮品,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不過對他們送錢更為實惠。你可把一張鈔票裝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們手中,同時對他們的勞動表示感謝。

德國生活小事忌諱多
在德國,忌諱「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個星期五,人們會特別小心謹慎。此外,德國人祝賀生日的習慣也不同於中國人。在中國,友人生日臨近,你方便時,送他生日禮物並祝他生日快樂,他一定會為你的關心及熱情而感激不盡。但如果這事發生在德國,則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因為按德國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在原聯邦德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都是隱私,相識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對方底細是司空見慣的事。另外,別人買到一樣東西,即使喜歡,也不要問價格。遇到別人生病,除傷風感冒或外傷等常見的病外,不要問及病因及病情,否則會招來好窺視別人秘密之嫌。訪友時,切不可搞「突然襲擊式」的登門拜訪,都要事先約定。
原民主德國居民樓的煙囪都比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種專門從事清掃煙囪的工人。人們相信,誰要是出門在半路遇見煙囪清掃工,誰一整天就會順利;如果有人在和煙囪清掃工擦肩而過時在他身上摸一下,他這一天就會交好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過去德國人的房子都比較簡陋,爐灶、煙道都比較簡單,很容易引來火災,有煙囪工人清掃就會避免這類災難。這種習慣延續至今。

德國旅店男女隨意同居
德國人對性的態度極為開放,無論走到哪裡,都無法避免有人要與你探討性問題的可爭議之處,如果你表現出一絲尷尬,就會被人視作心理有障礙。德國的色情業也遍布各個城市。漢堡紅燈區的妓女們身著三點式扭動著腰身出現在櫥窗里,其開放程度簡直可以與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相媲美。德國人常常嘲笑美國人在性問題上放不開,說美國人把好萊塢的三級片以及性自由的觀念輸出給全世界,卻不能容忍自己的總統在性問題上的不檢點。而在德國,這一切不過是平常之事。當你走到大街上或打開電視機,動不動就會有赤裸裸的畫面映入眼簾,真令人覺得有些驚異:這還是以嚴謹、保守著稱的德國人嗎?
德國人在十三四歲就開始接受性生理教育了。校園、商店裡到處都是免費的避孕物品。有調查顯示,18歲的中學生中,90%以上有過性行為。在德國人的觀念中,所謂「貞操觀」、「處女膜情結」,乃是對女性性權利的壓抑,早已被歷史唾棄。
在德國人眼中,性權益也是人權之一,神聖不可侵犯。德國人因性生活不合而離婚的人很多,離婚率高達40%以上。同居和獨身是大部分現代德國人的選擇。同居者經濟獨立,彼此以感情維系。有的同居幾十年,到老才結為夫妻。而結婚的年輕人中,大多數也有多年的同居史。獨身者在事實上也有不固定的同居對象,維持性夥伴關系。
家庭內部,夫妻之間是非常重視性生活質量的:孩子一般要早早哄睡;晚餐得精心准備;餐桌上燭光閃爍;音響里傳出輕柔的樂曲;夫妻彼此用眼神、用語言、用親密舉動為共度良宵精心鋪墊。如果丈夫違背妻子意願,粗暴行事,有可能被指控犯「婚內強奸罪」。
在德國旅店,男女同宿一室非常自然,無需出示結婚證件。無論是旅行團還是大學里的實習隊在外住宿都是兩人一屋,自由搭伴,不分男女。即使兩個熟悉的異性搭伴同住,也常常是互不侵犯,西線無戰事。
德國的裸體日光浴非常有名。到了夏天,在露天游泳場、沙灘上經常可以看到一群群仰卧或俯卧著的享受裸體日光浴的人們。曾經有個來自國內的女同胞斗膽走進裸體人群,想親身體驗一番日光浴的滋味。可她一進去又膽怯了,狠了幾次心都不好意思解開她那身黑衣裙,萬般無奈,只好著裝躺下。沒過兩分鍾,她就自知沒趣地逃離了。事後她說,她成了那天沙灘上白花花的人群中惟一的一個黑色怪物。其實,在專心致志日光浴的裸體人群中,人人閉目養神,沒人看你,完全是你自己心虛,放不開。
對於性開放,德國人自有他們的解釋。他們說,德國人的個性是凡事務實認真,對性也一樣。性既然是人的自然屬性,就無需迴避,這樣反而見怪不怪了。德國的性犯罪率相對較低就能說明問題。德國人說:「性忌諱那已經是我們三四十年前的老黃歷了,沒有當年亞當、夏娃赤身裸體在伊甸園里偷吃禁果,哪有我們這些上帝的子民?」

『貳』 為什麼現在的車上,送點煙器頭的越來越少

一個是因為現在交規不允許車主在車上吸煙,所以取消了。

最早的電子點煙器是在19世紀80年代一位德國人發明的,當初還叫做「電子雪茄打火機」,點煙器加熱元件通過可伸長的繩索連接,是單獨出售的。後來在1921年,美國人莫里斯設計出了第一款「無繩」打火機,這款點煙器是在插座中加熱、隔一段時間取出後就能使用了。莫里斯發明的這款點煙器非常實用,在隨後的幾年間,這種點煙器紛紛被汽車廠商採用,成為了汽車的標配。

現在絕大部分人都會用點煙器介面給手機充電,而且除了手機,點煙器介面還能給行車記錄儀、GPS、車載充氣泵等設備提供電源。有的人甚至接上車載逆變器,輸出220V的交流電來給更多車載電器提供電源。




『叄』 凌美鋼筆吸墨器卡在這里了怎麼拆下

看起來應該是凌美狩獵者黑色磨砂版吧。
那個吸墨器只是用了一個細小的塑料柱作為上墨器與筆身之間固定的卡扣而已,用力拔下來就行了。
凌美鋼筆的模具精度是很高的,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各個部位嚴絲合縫,第一次使用凌美鋼筆的時候我就跟驚訝於德國人的這種嚴謹,狩獵者只是一支入門級的鋼筆,細節卻做的非常精細。
就以圖片上的這處上墨器來舉例,上墨器通常是不設計卡扣的,與筆身的連接完全靠摩擦力,而凌美卻設計了一個卡扣,並不是非常緊,稍微用力就可以拔下來,卻提供了更加穩定的上墨器連接。
筆尾上的上墨器窗口也是,圖片上可以稍微看到一點,筆身連接上墨器的套筒上面除了卡扣的介面以外,還要給筆尾上的上墨器窗口做出相對應的鏤空,而將筆尾旋上去之後,你會發現筆尾上的窗口與上墨器套筒的鏤空正好重疊,一絲不差。
這一點是在我之後玩過的很多日產金筆上都沒有做到精度,是我很佩服凌美這個品牌的地方。

『肆』 二戰期間關於德國的資料

德國 大量囤積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腌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製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
1939年10月1日德國:麵包和麵粉配給制度開始實施德國品嘗食品配給的滋味
盡管德國人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他們在國內卻面臨限制。食品配給卡在8月28日開始使用,現在范圍包括肉類,奶製品、糖、蛋、麵包、穀物和水果。對於不同類型的食品有不同顏色的卡片。

利用可資利用的東西來好好持家是帝國食品和農業部給德國消費者的信息。納粹急於避免上次戰爭中遇到的食品短缺;從1939年8月宣傳就集中於自給自足,農民被告知盡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戶主們被力勸種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給(大約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經導致黑市商人出現,對此從上年 9月份開始嚴厲懲罰。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羅馬尼亞卡羅爾國王達成協議,德國將從羅馬尼亞豐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獲得供應,而1940年5月27日卡羅爾同意進行甚至更緊密的合作。德國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達成的協定而得到進一步保障,根據該協定它將從俄國的高加索獲得石油。德國也大量生產合成石油。
盡管盟國計劃中的轟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復雜化而放棄,而攻擊羅馬尼亞在這個國家仍保持非交戰狀態時不能作為一個選擇,但對德國的海軍封鎖正阻止德國從其他地區輸入石油。

德國同英法開戰後,雖然市面物價並不十分騰貴,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戶口配給的購物券或購物許可證才能買到,如果要購買超過許可證數額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價錢。從1939年夏天開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給量是麵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黃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醬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製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婦和兒童可以購買全脂牛奶)。德國人的飲食本來像其他歐洲人一樣以肉類為主,每周只配給700克的話,做熟之後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鮮蔬菜和魚也很難看到。在肉鋪和地貨鋪的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著長隊、手持菜籃的主婦。如果看見婦女帶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煙紙店前則是衣冠楚楚的男士們,他們排上一兩個鍾頭的長隊,只是為了買幾支雪茄或者一聽香煙。要是這些癮君子們運氣好,買到了想要的商品,想進酒館喝杯啤酒透透氣,那麼他們除了酒錢外還要再加一種「戰時附加稅」。
柏林街頭的公共汽車是難得看見了,電車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機,其中有不少妙齡少婦,因此搭車的男人們突然增多。女人們都放棄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戰神之賜,在街上牽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見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幾乎沒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歡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下發了衣服配給卡,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的臉都拉長了。男人、婦女、男孩、女孩和嬰兒的配給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嬰兒的配給卡外,每個人的卡上都有100點。買一雙短襪或長襪只花5個點,但是你每年只能買5雙襪子。一套睡衣要花30點,幾乎相當於配給卡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買睡袍的話,就可節省5點。一件新大衣或西服套裝將花掉60點。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給卡(購買衣服還要受季節限制),從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購買:兩雙短襪,兩條手絹,一條圍巾和一副手套。從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襯衫,兩副衣領和一套內衣。在一年的其他時候:兩條領帶和一件汗衫。從此以後嬰兒也必須使用服裝配給卡。當一個國家連尿布也短缺時,它的經濟確實是夠緊張的

40年聖誕節,德國政府在聖誕節對配給制也稍微放鬆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額外的肉,在聖誕節這一周可得到4個雞蛋,而非以前的 1個雞蛋。——額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剛過1磅(500克)的糖、果醬和咖啡。但是額外配給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斷出現的食品和禮品交易,多特蒙德(Dortmund)的黨衛軍本月的一份機密報告說:「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時間之前就開始了,並且高價出售」。每磅鵝肉要花費10個帝國馬克。

聖誕樹開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們搶購一空。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地企圖使這個聖誕節看上去與和平年代一般無二。在櫥窗里擺著那麼多好東西,但是人們卻不能買,因為按照政府的命令,將它們擺在那裡只是為了展覽。德國人在聖誕節往往會相互饋贈衣飾、肥皂、香水、糖果等禮品,但今年這些東西都實行了配給,他們必須送別的東西。今天在擁擠不堪的商店裡,他們大多是購買書籍、收音機、留聲機、唱片和珠寶。
40年的元旦,希姆萊突然決定取消允許咖啡館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營業的決定,而且警告公眾在那天晚上不得過量飲酒,所有人都必須在新年夜凌晨1點前關閉店鋪。

40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窗戶外氣溫低到零下15度。德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辦公室或工廠里挨凍,因為沒有煤。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用童車推著或肩膀扛著一袋煤回家。每個人都牢騷滿腹。沒有什麼會像持續寒冷這樣消磨士氣。實際上半年的配給制度和物資短缺,已經極大打擊了德國民眾的士氣和對納粹政權的忠誠度,如果不是40年德國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大大豐富了國內供應,德國的士氣才重新得以鞏固。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柏林市場倒是繁榮了一陣,大量原本銷往英國的雞蛋、牛油、煉乳和鹹肉被運往德國,其價值達8000萬克朗之巨;再加上從挪威運來的青魚,大大緩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機。從9月底開始,每周又平均有2.5列火車滿載荷蘭的農產品在柏林郊區的幾個車站卸貨。通過搶劫富得流油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希特勒保證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麼寒酸。
法國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人們紛紛議論說同英國的和平大概也要實現了。
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平。從被佔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佔領國家支付的巨額佔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簡單,往往是一份燉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當然得算是素食主義者、禁酒主義者和禁煙主義者。他往往會邀請一個小圈子裡的人共進午餐,包括三四名副官、赫斯、新聞官迪特里希博士,有時也包括戈林。在這種宴席上,會擺上一種專門為希特勒釀制的酒精度僅1度的啤酒,有時也會擺上一種用酸白菜釀制的叫作「赫爾夫」(Herve)的飲料,其中加了一點摩塞爾河(Mosel)葡萄酒調味。

記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憶:

德國已經被封鎖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鎖既沒有給德國國內帶來飢荒,也沒有影響德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德國人的伙食還是勉強過得去的,雖然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樣的伙食難以下咽,但是由於一個世紀的磨練,德國人已經習慣了以土豆、捲心菜和麵包為主的飲食結構,而這些食品的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他們所缺乏的是肉類、脂肪、黃油和水果,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只有一磅的肉類,四分之一磅的黃油或者人造黃油的配給,沒有和平時期多,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維他命的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較尖銳,去年冬天的嚴寒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現在市面上唯一能買到的水果只有蘋果,而且還都是為小孩、病人、孕婦們預留的,去年冬天我們根本沒有見過香蕉和桔子,這個冬天看來也不會有這些東西,所以劣質的維他命葯片就配備給了軍隊和孩子。德國人沒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個星期他們只能吃一個雞蛋和很少的肉類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補缺,所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德國也不會發生飢荒。
如果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衣物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德國的羊毛製品以及棉花幾乎都是全部依賴進口的,現在德國對於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的:所有德國人的衣櫃里儲備衣服都足夠堅持到戰爭結束和封鎖解除的時候。絲織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眾有切膚的體會,就是軍隊也感到情況吃緊,每到冬季軍隊為士兵准備的防寒外套總是不夠用,希特勒的勞動服務組織穿的都是從捷克繳獲的制服,這個叫做「托特 」的組織里有幾千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本來應該軍隊里的勞動部門承擔的工作,而他們甚至連制服都沒有,夏天我在前線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穿的都是由粗麻布製成的平民服裝。為了緩解原材料的緊缺,絕望的德國人研發出了人造絲織品,特別是由纖維素製成的絲織品,德國號召家庭主婦捐獻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這樣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製造再生毛和棉絮——兩者都可用於人造纖維和人造絲的生產。
但是我卻不相信他們能讓8000萬德國人都穿上用木料製成的衣服。
至於那些進行戰爭所必須的原材料,情況是這樣的:德國的鐵礦含量豐富,從南斯拉夫和法國德國也能取得足夠的鋁礦來滿足巨大的飛機生產的需要,但是銅和錫卻非常短缺,但是德國有希望從巴爾乾和俄國來密布這一短缺的現狀。
至於石油,德國主管石油事務的Schell將軍說他對此一點都不擔心,當然即使他擔心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以下事實:
1. 德國空軍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賴進口的。所有德國飛機的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國以煤為原料自己生產的,現在德國的合成燃油的年產量大概是400萬噸,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所需的燃油數量。英國如果要使德國陷入危機,那麼就可以攻擊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廠,事實上英國也正在嘗試,他們擊中了萊比錫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廠,但是這樣的破壞程度遠遠不足以癱瘓整個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體系,甚至連實質性的影響都沒有達到。
2. 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用於進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還和蘇聯達成協議,至少每年可以從俄國進口100萬噸石油,但是我懷疑在戰爭開始之後,蘇聯是否真的向德國輸送了這么多石油。

3. 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而且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陷落也使德國在石油上揀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幾乎被削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私人轎車和沒有實際運載能力的卡車是不允許開動的,而且當局嚴格禁止使用石油進行取暖。

據我個人的猜測,德國的石油是夠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石油來滿足軍事上的需求,至少在兩年之內,德國不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農民不受配給制度的限制而礦業工人由於是「重體力勞動者」得到的量比較大。燃油也是從戰爭開始就進行配額限制,反映出德國很關注其在盟軍海上封鎖下貿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給:
340克麵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麵包(重體力勞動者)。
70克肉類(普通平民)或170克肉類(重體力勞動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體力勞動者)。
每日所需熱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4652大卡
國防軍士兵:平均3600大卡,戰時4500大卡(德國聯邦國防軍野戰食品迄今仍沿用這個熱量配給標准)。
各個被佔領國家和衛星國在向德國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國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鐵礦石、硫、硅、氮都來自被佔領國家。從1941年開始,德國有規律地用火車將在蘇聯繳獲的戰利品運回國內,以保持他們的生產速度。在德國人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下,歐洲每個國家都要為供養龐大的德國而耗盡力量。

俄羅斯提供勞動力和各種原料,烏克蘭提供小麥玉米和肉類,丹麥和荷蘭提供乳酪、肉類和黃油,挪威提供電力,和對生產裝甲鋼至關重要的鉬礦.瑞典提供鐵礦石,瑞士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匈牙利提供鋁礬土,羅馬尼亞提供石油和小麥,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火,比利時提供鋼鐵和機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鎢,鉻等戰略金屬.法國則提供從糧食、酒類到鋼鐵、鋁、武器、引擎、汽車……當然,與戰爭無關的私人小汽車、電冰箱、真空吸塵器和鋼琴等消費物品在戰爭結束前,都不準再生產。

使用配給卡的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標准從1942年底開始降為2078大卡,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士兵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降為1980大卡,1944年底降為1670大卡,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乾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荷蘭的每日熱量配給之所以較高,除了因為與德國同屬日爾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蘭在戰爭中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兵員!
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布的有關什麼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里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將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為防止囤積,在銷售的罐頭上用釘子打孔。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運動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熱量,因此,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於是,歐洲黑市猖獗,人們只能以10倍於正常的價格購買必須的食物.飢餓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歐洲大陸!
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肯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食。飢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耳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戰爭爆發時,德國必須養活將近八千萬人。在戰爭過程中,有一千二百多萬人被動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對工業或農業生產沒有貢獻,卻必須配給他們從二千七百五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糧。應征入伍的人中,有七百萬人由外國工人和戰俘所代替。他們雖然多半隻靠劣質的和單調的飲食來糊口,可是如果要他們到工廠和農場去乾重活,那就不得不給他們足夠定量的澱粉質食物。因此,在戰爭期間,平民和軍隊所需要的糧食總數比戰前的水平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國內供應量和總需要量之間的差額全靠在佔領區大肆征糧來彌補。

最受歧視的是猶太人。1942年9月以後,猶太人不準獲得任何肉類、肉製品、蛋品、糕餅、白麵包、全脂牛奶、脫脂牛奶或任何不經特別許可而分配的食物。發給猶太人的麵包證只准購買黑麥麵包。猶太兒童和青少年只獲得一般消費者的麵包配給量,他們沒有人造蜂蜜,沒有可可粉,沒有額外配給的果醬,他們也沒有資格獲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國人有權享受的所有其他補充配給,同等身分的猶太人則一概沒有。

1943年以前,德國國內對所有消費品實行嚴格的配給,再加上被佔領國家源源不斷的貢款,以及衛星國的進貢,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其他歐洲國家還是比較高的,僅次於美國,德國人民的飲食也是在戰爭進入了1944年後才逐漸變壞。

隨著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柏林的供應再度變壞,而且家庭婦女們還受到號召,交出家裡的「多餘」衣物、廢銅爛鐵、鋁鍋鋁盆。甚至連勃蘭登堡門也不能在戰時徵集活動中倖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隊員爬上門頂,將勃蘭登堡門的銅皮屋頂全部拆下來送去熔化。

德國被迫將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德國為了解決糧食的嚴重不足,就開始研究利用培養酵母菌來生產蛋白質.其方法是將木材和造紙廢水轉化為糖,由於這種酵母蛋白經壓榨後很像豬肉和牛肉,所以被譽為"人造肉"年產量最高達50000噸,
與此同時,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厲行節約。由於全脂牛奶的消費限於兒童、母親和從事有害健康的工種的工人,因而出產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來製造黃油。盡管這樣做並沒有改變牛奶中含有的脂肪總量,卻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應,從而在戰爭時期一直維持了令人相當滿意的脂肪配給。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這些適於種植的農作物的增產,影響了德國牲畜的總數,尤其因為海外供應的濃縮油被封鎖切斷了,而國內供應的敖皮也由於出粉率高而有所減少,在戰爭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飼料喂養,因此牛奶的供應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豬的總數不得不減少。到戰爭結束時,總數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大約百分之六十。豬肉和豬油的產量下降得比豬的總數甚至還要多,因為缺少穀物和土豆作飼料、屠宰下來,豬肉重量和豬油含量都減少了。

43年後的麵粉供應開始緊張,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產在德國就無法跟人口的增長同步,因此在戰爭開始時它馬上就陷人了供應不足。從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國的磨坊都必須加緊碾磨穀物。麵包師必須在白麵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麥。黑麥麵包中則經常摻入土豆粉。戰時麵包的常用縮寫為「K麵包」,不久以後,就有一批規定協調這種麵包的生產。這時,白麵包中必須含有至少10%的黑麥面;黑麥麵包中又必須至少摻5%的土豆粉或澱粉。盡管如此,麵包供應依然很緊,在戰爭進程中越來越不足。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

德國的消費品配給嚴格而有效,不僅食品列入配給,從衣服,鞋帽,香煙和烈酒都列入配給名單.
德國每人都有一本供應卡,例如,在餐館就餐,點菜後除交納現金,還需要從供應卡扣除飯菜已經明碼標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購買衣服,鞋帽時也是同樣,例如,每年供應兩件襯衣,那麼,在付款時必須有供應卡的布票,但是,買30馬克的高級襯衣還是15馬克的襯衣有選擇的自由.
由於德國缺乏橡膠,因此從軍靴靴底到軍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製造,省下寶貴的橡膠製造輪胎!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41年的冬天,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滅了,此時,德國國內,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要響應政府的號召為軍隊捐獻過冬衣物,還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應的削減,為了戰爭消耗,德國人開始體驗節衣縮食,挨冷受凍的滋味!
當盟國一知道德國在俄國作戰的第一個冬天嚴重缺乏寒衣的情況後,就開始大規模地采購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萬英鎊的價值買迸了總數近二萬五千噸的物資,采購范圍從羊皮外套和羊皮襯里的手套到羊毛舊衣和牛毛。德國搶購這些商品被認為是它的儲存減少,處境日益困難的明證。
經濟作戰部的意見是,雖然在它早先對德國物資匾乏情況所作的估計有時過於樂觀,但無疑已發現這時德國在對俄戰役中的衣著供應上是真正窮於應付了。

德國政府告訴每一個家庭,土豆現在應當只以帶皮的形式上桌,」它說:「最重要的是,在飯館和餐廳里,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橙子從此在德國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蘇聯幾乎收復了包括烏克蘭的全部國土,法國也為盟國解放,於是,肉,雞蛋和葡萄酒從德國人的餐桌上大大減少了!

從41年到45年盟國對德國城市毀滅性的轟炸,使得50萬德國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房屋被毀,無家可歸,納粹德國政府表現出非常的高效率,每當大轟炸剛剛結束,那些情緒低迷飢腸轆轆的難民,很快會看到,廢墟和瓦礫得到快速的清理,傷員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車迅速運來大桶的熱湯,抹著厚厚黃油夾著雞蛋和香腸的三明治,以及各種衣物,甚至還有兒童玩具,這堅定了德國人民在整個二戰期間對政府的信心.

德國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時從47小時增加到了49.2小時,數量不斷增加的外國勞工以及戰俘將被迫在德國工廠工作。軍工仍居於最優先的位置,納粹當局以煙草或者白蘭地的形式向軍工工人提供生產效率津貼,並承諾為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改善條件。但在生產率驅動中也有更嚴厲的一面:勞動力也被包括轉移到集中營在內的對「懈怠」進行懲罰的多種威脅所驅動。

1944年的德國配給標准,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麵包2000克,
肉食或香腸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雞蛋1個
香煙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對於許多柏林人是難忘的,主要是在這天發放的額外配給
香腸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頭一個,黃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配給,是無法堅持到10天後柏林戰役結束的!
在戰爭的頭五年裡,德國人的飲食一直是單調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著體積大、長氣力的食物,而缺乏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過並不嚴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質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對一般消費者的供應量始終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對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說,飲食通常至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最低營養。

德國人民的健康並沒有由於缺少食品而受到損害。工廠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並不過高。在出現這種情形時,主要是由於工作過度和在猛烈的空襲下生活條件普遍惡化,而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捲了德國,而到戰爭結束時,還出現了某些輕微的皮膚病。在其他方面,德國人民的健康和營養情況,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軍最後崩潰而帶來的苦難時期,多虧了地方緊急配給,人民還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應,從而避免發生騷動。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當然有佔領下西歐的經濟支持,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 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3年達到了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後來多生產虎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二戰期間共生產24000輛坦克。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軍事上寡不敵眾,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5年,德國戰敗了,德國彷彿是被納粹和希特勒催眠率領著經歷了一次,絢爛輝煌而又結局黯淡慘烈的夢,當一切結束的時候,德國才發現,在揮霍了日爾曼的狂想,復仇,激情和努力後,收獲的仍然是貧窮飢餓與殘垣瓦礫。45年底德國人每天的食品熱量只有1400大卡,是1942年的一半!普通人連吃飽一頓黑麵包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侈,曾經幫助中國救護南京大屠殺中的難民的德國友人拉貝博士,此時,也在德國忍受著飢餓的煎熬,知恩圖報的國人為拉貝博士寄去了煉乳,巧克力和罐頭,以解燃眉之

『伍』 屁墊怎麼固定

車子屁墊用卡扣固定。

一買車的注意事項

(1)選擇品牌對於大多人,一個合適的品牌非常關鍵。例如有人喜歡日系車、有人喜歡德系車、有人喜歡國產車,而有的人卻喜歡冷門的韓系、法系車。每一種車系都有它獨特的亮點,我們需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汽車品牌。

(2)選擇車型。車型可以分為轎車、SUV、MPV、跨界車、兩廂車等等,我們需要根據個人需求和喜好來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車型。例如個人代步可以選小巧靈活的兩廂車,家庭用戶則選擇空間大的SUV,二胎家庭則可以選MPV這樣的奶爸車型。


二車的發展

(1)1885年,德國人卡爾賓士購買了奧托的專利,並將內燃機和一台加速器安裝在一輛三輪馬車上,並與1886年1月29日申請了第一輛三缸汽車專利,專利證書號37435,獲得世界第一輛汽車發明權,這一天被大家認為是現代汽車誕生日。

(2)1886年,德國人戈特利普戴姆勒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應該是四輪汽車的鼻祖,搭載的是1.1匹馬力的汽油機,1887年,汽車鼻祖賓士汽車公司成立,1890年戴姆勒公司成立,直到1926年,賓士戴姆勒合並稱為戴姆勒賓士公司,開始生產梅塞德斯-賓士牌汽車。

『陸』 電動機原理 問題

恩,想必你還沒讀高二吧?讓哥哥告訴你……

1,問:「為什麼會有電流的線圈會在U形磁鐵內 轉動 原理是什麼?」
答:要知道,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是會受磁場力作用的,遵循「右手定則」,具體見:http://..com/question/3741920.html?si=1
通電線圈亦是如此,不過多數時候,需要一個推動力才能持續運轉,不然就會處在力平衡狀態。

2,問:「通電線圈是有轉向性的 造成這個現象的 磁鐵南北極和電流方向 有什麼影響?」
答:直流電機中磁鐵南北極和電流方向的改變都會影響線圈的轉動方向(順/逆),而交流電機則不受後者的影響。

3,問:「直流電要用轉向器的 交流電因為電流不是單方向流動 所以不用 到底為什麼交流電會這樣呢?」
答:改變電流方向的做法,都是為了讓轉子在合適的位置,受到恰當的電磁力,使其持續轉動。直流電機中所謂的「轉向」就是在轉動過程中,電刷與轉子因接觸點改變而改變其線圈中電流方向的結果。具體流程,你拆個玩具馬達就知道了。至於交流電機,因其電流方向以一定的周期往復改變,所以就不用了。

4,問:「為什麼交流電比直流電更好?」
答:我並不完全認同。雖說在大型機器方面交流電機以它的大功率遙遙領先於直流電機(很多交流電機能用220V電,而直流電機則一般低於36V),但在穩定性方面直流電機絕對占據優勢,因其電流是穩定的,能夠很平穩地調整轉速,故多數精密儀器都是用直流電機的。很多問題應結合實際來看,主觀臆斷是有所偏頗的。

5,問:「磁浮列車的原理是什麼 也是交流電嗎?」
答:詳見: http://school.dfe.com/jys/xuke/wuli/zhuanti/cixuanfu/cixuanfu-a-18.html
磁浮列車下,分別有兩組超導體電磁鐵(電阻幾乎為零),一組負責抬升,一組負責驅動。實質就是將電動機中圓形的磁鐵與轉子上的線圈分別延展拉長成一長串,運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通過不斷改變軌道線圈的電流來運行的(右手定則)。
圖中你看到的都是日本這幾十年發展的成果,相比德國人卡扣式的設計略顯不足。畢竟扣在軌道上的列車是不可能脫軌的。

呵呵,看了怎麼多,也許你會雲里霧里。可別擔心,今後會學到的,到時候,你也能逍遙於網路之中……

『柒』 德國造的駁殼槍和槍拖是怎麼支撐的

用槍的外面木盒底部的卡扣和槍把上的卡槽連在一起,抵在肩部射擊,就變成了一枝沖鋒槍,可以提高射擊的精度(連接效果如下圖)。

駁殼槍,是中國人對德國造毛瑟沖鋒手槍的稱呼,駁殼槍有個木製槍套(接在槍手柄上就是槍托,可以抵肩精度射擊),像個盒子,盒子英文叫Box,被中國人一念就成了「駁殼」,或者意譯為盒子槍;稱其為「盒子炮」。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 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產。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為什麼要用卡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