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德國模式
中國經濟發展不能選擇第三產業為主的「美國模式」,而要選擇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這是時下頗為流行的一種論調。出現這說法和近年來中國經濟政策調整有關。
房地產、互聯網產業、教培等產業紛紛遭到政策調整,進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這些都屬於服務業即第三產業,遂有了上述「美國模式」、「德國模式」的說法。
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出於想像:
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是有依據的,服務業產值佔美國GDP的80%左右。那麼德國呢?服務業佔GDP的70%以上,也就是說農業和工業在GDP中佔比小於30%,更不用說二產中的高端製造業了。
「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是沒有依據的,美、德的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相差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而且,德國的工業在GDP中的佔比近年來呈波動下降趨勢。最低點是2009年的19.7%,2019年出現了次低的21.5%,比上一年度下降了將近1個點,比美國的19%並沒有明顯優勢。
實際上,英法日德的服務業佔比都在70%上下,不分軒輊。歐盟整體的服務業佔GDP比重也要達到66%以上,內部差距不大,德國的排名也不低。德國的高端製造業發達,只是相對而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在高端製造業的底子都很厚,連金融立國的瑞士在高端製造業上也是很能拿得出手的。
哪裡有什麼「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只有第三產業佔比高的發達國家模式,各國之間區別無非是產業結構的細部差異,有的服務業佔比更高些,有的工業部門更強一點,共性遠大於差異。
2. 二戰後,英法德日的經濟模式是什麼
1、英國的混合市場經濟。二戰後,英國形成混合市場經濟;撒切爾夫人執政,推行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調整經濟運行機制;「多市場,少政府」的轉變以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趨勢。2、法國的計劃指導性經濟。在經濟發展中,法國逐漸形成計劃與市場相結合,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並存的計劃指導性經濟模式。3、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限制壟斷,保護競爭秩序;實行穩定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實現社會公平。4、日本的政府主導市場經濟。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逐漸確立起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自由競爭機制,但政府始終掌握社會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的決策權,形成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3. 德國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德國西佔區分別由英、美、法三國主持。三占區中,美國的實力最為雄厚,它的佔領政策因而舉足輕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影響了英法的對德政策。隨著戰後東西方關系的變化,美國統治集團逐漸將前蘇聯視為其控制歐洲和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和對手,為鞏固在歐洲的地位,美國對德政策轉向扶植德國。1947年1月1日,美英聯合佔領區(簡稱雙占區)成立,這為整個西佔區的經濟恢復和經濟改革開辟了道路。
同時,企業失去活力,生產無從發展,市面一片蕭條,貨幣體系已經名存實亡,加之,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這種形勢的發展和人心所向為西佔區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輿論基礎。1947年,佔領當局任命路德維希·艾哈德為雙占區的「貨幣與信貸特別委員會」主席,具體負責籌劃貨幣改革的措施,這標志經濟改革的時機成熟了。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即是艾哈德針對德國的病症所開的處方。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場競爭制度。在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中,私有制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佔主體地位,國家干預調節只是一種輔助形式。必要的國家干預調節措施必須始終保持與市場一致的原則。社會保障制度,主要通過社會保險制度和救濟制度來實現。共同決定製度,通過立法手段保障工人在企業中的共同決定權力,即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決策。收入再分配措施。國家通過稅收等手段對市場的初級分配進行再分配,以防止社會過度的兩極分化,保障社會低下階層的基本生活需要。
1948年6月進行了貨幣改革,把經濟活動的組織、調整交給了市場,為治理通貨膨脹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成為建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起點。
幣制改革和隨後的稅收改革、取消配給和放開價格改革及加強國家干預與社會經濟秩序的改革,在短期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很快扭轉了西佔區經濟混亂局面。從1948年起,德國經濟進入恢復和發展階段。
1949年,阿登納組成聯邦德國的首屆政府。繼續推行已初見成效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即是在靈活適應市場行情的基礎上,採用一種綜合性經濟政策的有機手段有計劃地刺激經濟。
與此同時,聯邦德國還實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消費需求得到滿足、經濟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由於這些措施的推行,聯邦德國在1951年就完成了經濟的恢復,實現了國民經濟從戰時體制轉移到「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軌道上來的過渡,為往後經濟迅速、順利的發展打下了比較牢固的基礎。
4.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被稱為什麼模式
德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公開宜稱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國家,主要特徵是銀行和公司間關系密切,銀行以股東和放款人的雙重身份對公司實行監督。德國模式追求的是三個目標:創造高利潤、利益分配平衡和較高的收入水平。戴維·柯茨認為:在這種模式下,「國家對資本的積累的直接干預程度可能比較小,但政治體制嚴格地確立了一整套勞工權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組織的勞工擁有了一個頗有影響的市場和直接參與勞資談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會民主和基督教民主」[4]。德國模式的優點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訓;慷慨的福利國家和工資差距較小,培養了社會的和諧;公司和銀行的密切關系助長了高投資。缺點:勞務市場和產品市場的限制較多,權利過大的工會、高稅率、過分慷慨的失業救濟和對勞動力市場及產品市場的廣泛限制等導致了失業率居高不下。這種模式又被稱為談判或協商資本主義「歐洲福利資本主義」,甚至是「萊茵模式」。
5. 德國的經濟體制是什麼
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
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5)德國化經濟模式是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採取」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一、通過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並且採取相應保證措施以防止產生專政,國家計劃化、經濟管理已經由於工業卡特爾化而造成的私人壟斷,目標是實現盡可能廣泛的經濟發展。
第二、建立能正常運轉的貨幣秩序,以保證價格穩定。在私人經濟創造奇跡的國家應保持貨幣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以及通過不同的國家措施保證市場的競爭和經濟的穩定。
第三、實現社會安全、社會公平與社會進步。主要手段是,促進經濟增長,即不斷擴大社會財富,國家對收入與財富進行再分配。同時為加強社會團結,如果由於競爭而產生較大收入差別,則通過累進稅率縮小這一差別,而同時又不至於影響貫徹刺激生產的原則。
6. 德國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德國採行社會市場經濟,擁有高度技術的勞動力、龐大股本、罷工較少發生且具高度創新能力。德國為歐洲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按國際匯率計算,德國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於2011年,德國為歐盟預算最大出資國。服務業約佔德國國內生產總值71%,而工業與農業則分別佔28%及1%。德國於2012年5月時失業率為6.7%。
德國對歐洲經濟上及政治上整合持正面態度,在經濟政策上逐步遵循歐盟各國及歐洲會議之決議;德國於2002年1月1日起改采歐洲共同貨幣-歐元為流通貨幣,該項貨幣政策由歐洲中央銀行負責,而德國為歐元區的主導力量。雖然兩德統一已逾20年,但前西德地區的生活水平及人均所得仍明顯高於東德地區,而促進東德經濟整合及現代化的長期政策將持續至2019年,前西德地區每年約向前東德地區投入800億美元。德國政府於2009年1月批准規模500億歐元的刺激經濟方案,以避免部分產業衰退及所伴隨的失業率上升。
以企業營業額排名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32家企業的總部設於德國。德國DAX指數則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國公司組成。德國較著名的企業包括梅賽德斯-賓士、BMW、SAP、西門子、大眾汽車、阿迪達斯、奧迪、安聯、保時捷、拜耳、羅伯特·博世、妮維雅等。德國具備專業技術的中小型企業也相當重要,約有1,000家此類企業在各領域居領先地位而被認為是隱形冠軍。
7. 德國的經濟體制是什麼
純市場經濟
經濟體制就兩種 要麼計劃經濟 要麼市場經濟
隨著蘇聯完蛋 中國改革開放 現在世界上計劃經濟已經消失了 就連朝鮮那樣的國家前不久都改革了 所以說 計劃經濟已經成為人類的一段歷史了
像德國那種高度發達的國家肯定是市場經濟了 而且很早就應該是了 當然這里有一個問題要指出 在90年以前 也就是兩德統一之前 西德是市場經濟 而東德由於受蘇聯的控制 走的也是計劃經濟 不過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德統一,東德自然也就被西德吸納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
8. 簡述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特點和成因
( 1 )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特點是: ②注重市場機制和國家調節的結合。 ③強調社會保障。 ( 2 )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原因是: ①主要受「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影響,這一理論強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