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二戰侵略哪些國家
二戰德國侵略的順序如下:
先從斯洛伐克開始、捷克、奧地利、波蘭、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空戰)、希臘、南斯拉夫、蘇聯。
二戰初期,希特勒主張先發制人,集中陸軍和空軍,象漆黑的夜裡突然閃電一樣地打擊敵人,攻勢凌厲,似乎無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閃擊戰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蘭西等國。
(1)二戰德國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德國的進攻:
希特勒的全球戰略是以歐洲大陸為重點,以對英法蘇等國的分化瓦解和各個擊破為目標,以閃電戰為主要的軍事手段,最終確立起德國在歐洲的統治地位。
希特勒全球戰略的關鍵一步是奪去歐洲霸權,佔領波蘭是第一步。希特勒力求避免兩線作戰,確定了先打英法再戰蘇聯的作戰順序。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淪亡。1940年4月9日,德國以防止英法入侵、保衛丹麥挪威中立為由,發動侵略戰爭。丹麥不戰而降,挪威在進行頑強抵抗後於6月7日淪亡。
1940年5月10日,德國向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發動忽然襲擊,盧比荷相繼宣布投降。法國政府長期以來推行綏靖政策,戰爭准備嚴重不足,國內人民思想混亂,戰時又犯了嚴重的軍事錯誤,終於一敗塗地。法國在短短6周之內兵敗國降,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刻影響。
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明顯下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加強了彼此的勾結,推動大戰向縱深發展。同時,英美蘇重新考慮和調整了本國的外交政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開始覺醒和逐步聯合。
1940年8月,德國空軍對英國實行空中閃電戰,對英國本土進行狂轟濫炸。英國軍民同仇敵愾,鬥志高昂,利用無線電和雷達等先進技術形成了防空體系,使德軍的進攻不但未達到預期效果,而且損失慘重。
⑵ 二戰是哪幾個國家和哪幾個國家打
二戰是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為首,以及羅馬尼亞,奧地利等國家組成的軸心國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流亡政權,澳大利亞,中華民國,印度等多國組成的反法西斯陣營打。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波及范圍最廣,破壞力最大的一次世界性戰爭,戰爭的主要爆發地是歐洲,整個歐洲幾乎都變成廢墟;其次是亞洲太平洋地區,中日戰爭在中國爆發,太平洋戰爭是美日的較量;再次是北非戰場,德意聯軍和英軍的較量,後來美軍也加入到北非戰場。
戰爭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 二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⑶ 二戰時期德國全稱是什麼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
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
⑷ 二戰時的德國
在工業時代,工業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從工業實力來看,德國的工業也並不遜色於美國。二戰前,德國已經是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第一經濟體,實力僅次於美國。二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這些國家都是著名的工業強國,工業水平很高,產能也很強,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以法國為例,二戰前法國的工業產值約佔世界總份額的4.3%。但實際上,法國的工業產能約佔世界總額的8%。法國工業產值低只是受大蕭條影響,法國開工率不足,如果開足馬力,法國的工業產值能增加一倍。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就佔到世界總份額的13.2%,如果加上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的產能,其工業產能接近世界總產能的30%,與美國不相上下,其實力不比美國弱。如果二戰中,德國有美國那樣的環境,安心發展生產,其產能未必比美國差。德國後期節節敗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英的轟炸摧毀了德國的礦山和工廠,大大降低了德國的工業產能。如果德國沒有遭到轟炸,蘇聯想把德國趕出本土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⑸ 二戰時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各叫什麼名字(全名)
納粹德國(Nazi Deutschland),正式國名為德意志帝國( Das 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當時帝國政府的宣傳部也稱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指1933年1月30日至1945年5月8日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集權統治下的德國。
義大利王國1900-1946年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義大利文: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由於其政府所在地於薩羅,亦稱薩洛共和國(義大利文:Repubblica di Sal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貝尼托·墨索里尼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扶植下於義大利北部建立的法西斯傀儡政權,正式成立於1943年9月23日,滅亡於1945年4月25日。
中華民國(1921-1949)
⑹ 二戰系由哪幾個國家發起的
主要是由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個國家發起的,二戰是德國,日本,義大利發動的,然後德國在歐洲最先動手,日本對亞洲下手,太平洋是被最先動手的,義大利在非洲最先動手,結果輸給了非洲軍隊。
⑺ 二戰後的德國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當時國際兩大陣營的老大——美國和前蘇聯接管,從中修起一面柏林牆,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美國控制的是西德。不過90年以後柏林牆被推倒,東德西德又合並,於是成為現在的德國。 雖然合並,但是東西德經濟差距還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補助給前東德5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1945年5月8日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根據《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規定,戰敗的德國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沒有出現以前,德國暫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 由於東西方盟國的立場、目的和利益不同,對各項協議都作了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就德國的統一和柏林問題等,四國及其佔領區的各派政治力量展開了激烈復雜的斗爭。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並於1949年5月23日單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納組成第一屆聯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自此,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一分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時出現兩個德國。兩個德國均是主權國家,都獲得了許多國家的承認,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系;1973年又同時被接納為聯合國的成員國;雙方又都參加了不同性質的軍事、政治、經濟集團。近年來,兩國之間的關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簽訂了《關系基礎條約》,各自承認對方為主權國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兩國領導人進行互訪,就兩國關系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兩個德國要不要統一,在什麼基礎上實現統一,應由兩國人民自己決定。 「西柏林問題」是怎麼回事? 柏林原稱「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德國的首都。戰後,根據有關國際協定,柏林同整個德國一樣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初期還設有統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佔領區合並,成立了「三聯占區」;同年,蘇聯佔領的東部地區成立了大柏林臨時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國又在西部搞市議會選舉,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個完整的柏林分裂成東、西柏林兩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國境內,成了「孤島城市」;東柏林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 西柏林面積為480平方公里,占整個柏林的54%,1981年有人口190萬,是全柏林人口的62%。西柏林是一個不獨立立的特殊政治單位。它遠距離聯邦德國,最近距離也有180公里。它與西德的交通聯系,有航空線三條(稱為空中走廊)、鐵路三條、公路三條和二條水路。它雖然在司法、經濟、財政、貨幣和社會制度等方面同聯邦德國一體化,西德在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不是西德的組成部分;盡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處於西方三國軍事佔領之下,美、英、法三國還是西柏林的最高當局。四國的軍事車輛仍可以在整個柏林市巡邏。 由於蘇、美、英、法四國及兩個德國的立場、利益不同,東西方就有關西柏林的主權及其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斗爭,兩個柏林也同兩個德國一樣在六十年代初以前關系非常緊張,特別是1961年8月民主德國在西柏林周圍修築「柏林牆」後,柏林的緊張局勢達到了頂峰。後來隨著兩個德國關系的不斷改善,特別是1971年9月四國簽訂了「四方協定」後,柏林局勢有所緩和。但由於各方對關協定條文均作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因此,雙方圍繞柏林的地位等問題仍不時發生爭執。⑻ 二戰後,德國分裂成哪兩個國家首都分別在哪有什麼影響
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成在蘇聯佔領區建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簡稱民主德國 俗稱東德 其首都在東柏林和由美 英 法佔領區建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國 簡稱聯邦德國 俗稱西德 其首都在波恩
⑼ 二戰時德國侵佔了哪些國家
直接佔領的是15個。
二戰德國佔領的有:波蘭、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法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巴爾干半島諸國(因二戰到現在巴爾干半島政治格局變化太大,只說出幾個二戰時的主要國家);
還有原蘇聯西部的加盟共和國,主要有摩爾多瓦、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俄羅斯一部分。
在戰爭後期義大利投降後,德國一度佔領義大利北部。此外德國還有一些仆從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匈牙利、義大利。
⑽ 二戰時期,德國的全名什麼
虎王坦克
PzKpfw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么一個戰場上的可怕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