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不能發展軍事

德國為什麼不能發展軍事

發布時間:2023-02-13 14:43:57

① 德國現在軍事怎麼不厲害了

德國的軍事實際上還是很強的,只不過展示的機會不多而已

二戰結束後,英美為了徹底消除德國軍事威脅,解散了德國軍隊,禁止了相關軍事院校,德國征服也痛定思痛,不允許軍人佩戴以前的勛章,不搞閱兵式

50年代,由於蘇聯的威脅,西方重新開始武裝聯邦德國
在北約的歷次軍演中,德國的表現都令人咂舌,其參謀作業、訓練水準都是相當高地
北約至今公認,德國的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
但每一屆德國政府都遵循不介入外部軍事行動的原則,所以沒有展示機會

如果拉出來較量的話,估計在北約中僅此美國

② 勃蘭特驚天一跪之後,世人已經原諒德國,為何德國不再尋求軍事強國地位

德國不可能再尋求軍事強國地位了,因為這樣就代表他們並沒有真心認罪,會讓人懷疑勃蘭特驚天一跪的誠意,而且近年來德國無論上下都對二戰有了深刻的反思,發展軍事實力反而在德國是談虎色變的大事,再說尋求強國地位也不一定非要通過軍事力量。

不過這也給德國的經濟提供了幫助,因為對周圍國家不存在威脅,所以也能和鄰國能夠和平共處,而且也不用在軍備上花費大量資金,反而提高了國民生活水平,德國政府的這一做法,也受到國內百姓的支持。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德國的經濟實力已經讓德國在國際上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所以德國何必再去尋求讓人忌諱的軍事強國呢?

③ 德國的軍事力量那麼強大為什麼還會失敗

1、像二戰這種規模的戰爭打的是資源也就是戰爭潛力,但德國本土除了煤炭以外其他資源都比較匱乏。而最重要的鐵、石油都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其需求。

2、戰略問題。德軍的技戰術水平無話可說,但在戰略層次上,德國已經差了許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法蘭西戰役中,德軍運用「曼斯坦因計劃」閃擊滅亡了法國。「曼斯坦因計劃」其實質卻是在德軍1906年提出的「施利芬計劃」的基礎上所改進過來的,可見大名鼎鼎的德軍參謀部已經「江郎才盡」到了什麼地步。還有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失誤、在蘇聯戰場主攻方向的失誤等等。

3、對手太強大了。雖然戰前德國經濟水平已經恢復到了歐洲第二的水平,但它的對手蘇聯是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美國世界第一。就戰爭潛力而言,蘇聯和美國不但自身經濟水平超越了德國,還有著豐富的資源。德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時,已經為之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二戰前,美國只是經濟實力世界第一,軍事能力海軍還可以,陸軍世界排名第十三位,甚至在荷蘭之後。。。美國參戰後,其雄厚的工業基礎讓美國軍事實力暴增。。即便二戰結束之初,如果美國不用原子彈,根本不是蘇聯的對手。盟軍的陸軍是在太面了點,雖然在西線戰場消滅了不少德軍,但德軍以從東線撤回來修整的部隊就差點將盟軍打回去。可見其戰力是在不怎麼的。)

④ 為什麼曾經橫掃歐洲的德國,現在卻對軍事完全喪失興趣

作為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德國在上世紀連續發動了兩次世界戰爭,從普法戰爭開始到二戰結束的70多年時間里,德國在歐洲所向披靡,打遍歐洲無敵手。

一戰前夕,德國靠發展軍工產業,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強陸軍的擁有者;二戰前,德國在納粹黨的帶領下建立了戰時經濟體制,重點發展軍工技術,而且還坐擁克虜伯和斯柯達兩大兵工廠,其軍工產業足以傲世整個歐洲。

為什麼這么說?要知道,克虜伯軍工廠是20世紀前期的世界第一大兵工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已經威名赫赫;而斯柯達兵工廠是世界第二大兵工廠,以生產火炮和各類型的槍械出名。1939年年初,德國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隨後接管了這座軍工廠。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工業,德國才獲得了逐鹿天下的實力。

然而,隨著二戰的結束,世界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美蘇兩強崛起,德國在衰落的同時,也逐漸喪失了發展軍事工業的慾望和能力,轉而通過大力發展經濟、組建歐洲共同體等方式,將發揮主導作用的方式隱藏在歐洲的集體行動中,以「歐洲」的名義和渠道投放自身影響力,在國際上貫徹自己的意志和主張。

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德國為何會放棄發展軍事?難道德國民眾的徹底反思,使得他們看清了發展軍事進而引發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破壞性和殘酷性,從此對軍事深惡痛絕?

這種主觀層面的分析顯然不符合事實,要不然德國在一戰中吃虧後,也不會主動挑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了。更何況,從迴避歷史問題到真正全面反思納粹歷史,德國在反省的道路上也經歷了諸多波折。

熟悉雲石君之前系列文章的朋友也許會指出,二戰結束後,德國元氣大傷,德國(西德)政治和軍事上受美國高度鉗制,領土被四國劃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權。這種境遇下,德國拿什麼來發展軍事工業?

不得不承認,美國對德國的軍事接管和鉗制是德國無法發展軍事的一大主因,但也僅僅是外部因素。我們都知道,內因才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本文中,雲石君試著從內因入手,來挖一挖德國不願發展軍事的深層原因。

首先,在美蘇兩強冷戰對峙的背景下,德國再怎麼發展軍事,也無法抵抗蘇聯,何況有美國撐腰,自保無虞。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強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對峙。很不幸,由於地緣關系的相對接近,使得德國在地緣上不得不直面蘇東集團,並且由於國土面積不大,完全缺乏戰略縱深,東西南部都被歐洲國家包圍,處於四戰之地,這一點和中國戰國時代的魏國與韓國的地緣政治格局頗為類似。

人類進入二十世紀,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大規模戰爭的傷害水平之深,已經遠非德國這種體量的國家可以承受。分裂後的西德一旦有想通過發展軍事做大做強稱霸歐洲的意念,必將面臨其東西兩面傳統歐洲強國(尤其是強大的蘇聯)的聯合打擊。而隨著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爭形態,畢竟核武器的破壞性太大,這是西德無論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自身軍事力量強勢與否已經沒有意義(反正都打不過蘇聯,狹小的更無法承受核彈――德國的人口密集度在歐洲大國中排名第一),而且德國的軍事復甦還會加劇東西方緊張,增大淪為炮灰的風險。既然註定不是蘇聯的對手,而且有美國這個歐洲的太上皇在背後撐腰,自保完全沒有問題,德國索性放棄了軍事復甦的念頭,避免刺激周邊國家敏感的神經,更願意用和平方式充當東西方緩和的橋梁,以一個溫和的贖罪者的形象示人,這樣既節省了軍費,更可以避免自己淪為冷戰變熱戰的炮灰,何樂而不為?

其次,戰後歐洲政治格局發生了大洗牌,靠武力征服已不太現實,德國要領導歐洲,只能通過軟實力吸引大家主動接受自己領導。

從政治方面來講,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傳統的歐洲列強普遍衰落。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在二戰結束後出現斷崖式衰落,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勢力急劇收縮,從世界霸主變成了二流國家,逐漸淪為美國的小跟班;德國在戰後也受到了嚴厲制裁,國土淪為廢墟,大部分軍事基地、軍工廠被摧毀,軍事政治被美國接管,國運可謂是一落千丈。

隨著全球政治格局大洗牌,歐洲不再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反而成了新崛起的兩大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爭霸的前沿陣地。貧病交加的現狀讓歐洲各國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為了讓歐洲從戰後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中解脫出來,歐洲必須整合各國資源,完成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然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歐洲新的政治格局表明,德國已經不可能靠軍事實力來整合歐洲的政治秩序,畢竟今時不同往日,通過發展軍事來征服別人這種簡單粗暴的玩法已成為過去時。要想做歐洲的主宰者,只能換種溫和的玩法,建立一種政治上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而德國通過發展軍事、進而發動世界大戰這個歷史因素,明顯構成了讓其他國家認可的阻礙,很難和周邊鄰國建立政治互信。這就使得德國只能放棄武力,通過經濟發展提升自身軟實力,用利益誘惑人家接受自己的領導,進而完成歐洲一體化整合。

從經濟方面講,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促進了生產力的空前提高和生產社會化的迅速發展,和平和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在國際政治兩極化的格局下,歐洲各國實力普遍都差不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大力發展本國經濟上。德國作為歐洲的中樞,在這種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也不能逆潮流而動,只能適應大趨勢,與鄰國加強經貿合作來提振本國經濟。

再次,經歷了二戰的殘酷洗禮和美國對德國的改造,使得德國社會整體思想認識發生了根本改變,反戰成為民眾的共識。

二戰前夕,德國在納粹黨領導下出現的「經濟奇跡」,民眾對納粹黨歡欣鼓舞並感恩戴德,唯希特勒馬首是瞻。殊不知,正是這種戰時經濟體制將德國拖入了戰爭的深淵中,讓民眾遭受了巨大的苦難。

經歷了二戰的殘酷洗禮,德國元氣大傷,國內民生凋敝,暫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國內工業體系全面崩潰。雖然德國後來獲得了美國馬歇爾計劃的輸血援助,但這種明顯帶有政治附加條件的援助和控制是德國人無法接受的。

這也正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雖然納粹黨早已灰飛煙滅,但德國民眾必須為他們自己的瘋狂行為買單。通過軍事霸權掠奪資源固然爽,但天上不會掉餡餅,民眾必須承受由此帶來的代價。在這種戰後的深刻反省中,德國民眾真正認清了戰爭的殘酷性,對任何涉及軍事和戰爭的苗頭都極為敏感,反戰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

這種共識也影響了德國整合領導歐洲的思路。德國在完成國家統一後,一躍成為歐洲強國,在霸權主義的思維習慣下,德國通過大力發展軍工產業,夢想著通過武力來征服各國稱霸歐洲,而結果卻是國土被分割,軍事政治被閹割。在這種背景下,德國要想整合歐洲,只能順應民意,通過和平崛起的方式融進歐洲區域經濟廣泛合作的大潮中,實現德國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和繁榮。

基於這種考量,德國索性摒棄了軍事力量,與法國這個宿敵聯起手來,組建了歐洲六國煤鋼聯合體,在吸納了更多歐洲國家加入後,升格為包括經濟、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歐洲聯盟。而德國憑借著自身的工業實力,逐步領導歐盟事務,成為歐盟的扛把子。

然而,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不斷變化,目前國際形勢依然動盪不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在歐洲及其邊緣地區,由於存在政治、經濟、社會、民族和宗教矛盾及領土糾紛,發生地區性危機和沖突的可能性增加,局部沖突呈上升勢頭;原蘇聯地區的動亂以及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仍對德國構成「不可忽視的潛在威脅」;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各地區爆發局部戰爭和沖突的可能性有增無減,使德國面臨著難以預測的「危險」。而美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讓德國很不爽,雙方齟齬逐漸加深,德國顯然已經意識到,完全依賴美國的時代已經結束,是時候自力更生了。

⑤ 德國不允許發展軍事嗎

德國被禁止發展進攻性武器。一切的進攻性武器。核武器,遠程導彈,航母之類的都不行

⑥ 曾經威震全球的德國軍隊,為什麼現在卻徹底淪為廢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國力跌至谷底,歐洲一片廢墟,世界政治結構重組,美蘇強勢崛起。藉助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德國大力發展經濟,逐步復甦,形成並領導歐洲共同體擴大其在歐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那是因為德國受到了嚴厲的制裁無心在發展軍事。

第三就是二戰後,世界政治的中心從歐洲轉移到美國和蘇聯。在擁有超強軍事力量的美國和蘇聯面前,德國只能通過軟實力再次主導歐洲格局。兩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歐洲的整體實力。前世界霸主英國依靠美國的支持實現復興。作為一個二流國家,它已經被戰爭摧毀了。前歐洲霸主德國遭受嚴厲制裁,領土被四國瓜分,大部分軍事基地和工廠被毀,軍事政治也被美國高度控制,國家陷入深淵。

⑦ 曾經威震全球的德國軍隊,為什麼現在卻徹底淪為廢菜

1864年,普丹戰爭爆發,這是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統一德國的第一步。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奧地利戰敗,被迫放棄在德意志的領導權,由普魯士王國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成立,加速了德意志統一的進程。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1871年,普魯士王國完成德意志統一,之後,德國快速崛起。一戰前夕,德國已是歐陸第一強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工業實力已經超過了英國,僅次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海軍,擁有完備的戰爭動員體制和世界頂尖的軍事工業。一戰二戰,雖然德國最終是戰敗國,不過依靠強大的軍事、經濟力量,打敗了不少歐洲國家。可以說,從1864年到1945年,這81年裡,在軍事上,德國都是所向披靡的,雖並不是戰無不勝,但對歐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的改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戰前,在納粹黨領導下,德國經濟起死回生,並創造了奇跡,德國民眾身陷對希特勒的個人崇拜之中。納粹黨利用德國民眾,將德國捲入了戰爭深淵,民眾苦不堪言。

二戰後,面臨國力嚴重衰弱,經濟體系的崩潰,以及遭受的嚴厲制裁,德國民不聊生。雖然,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德國經濟上獲得了巨大發展,不過,美國不是慈善家,幫助德國是有條件的。德國並不樂意美國的這樣的援助和控制。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德國民眾在為納粹瘋狂行為買單。只有經歷過才知沉重,戰後的德國民眾也不想再被推入到無盡的戰火中去,期待真正和平,極力反對軍事擴展和戰爭。

如果德國不順應民意,極力發展軍事,到那時面對的不僅僅是四周的圍攻,還有德國內部的民怨和反抗。幾番考量,德國最好的崛起方式是通過和平手段融進歐洲區域經濟廣泛合作的大潮中,實現德國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和繁榮。

在內外壓力之下,德國選擇了拋棄軍事力量,聯手法國,組建了歐洲六國煤鋼聯合體,通過不斷發展,吸納更多歐洲的加入,最終形成了包括經濟、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歐盟。從目前來看,德國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他成為了歐盟的領導者,影響力和話語權相應的提升。

不過,歐盟畢竟是一個分散的組織。在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之下,德國也終將失去美國的保護。那麼,到那時,德國還有那個能耐繼續做歐盟領導者嗎?

⑧ 美國為何限制歐洲軍事發展… 尤其是戰斗民族德國的軍事發展

德國當年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威力眾所周知!不限制哪天人家翅膀硬了,不把他愁死啊?利用人家的用錢利用啊!看看美國這幾年局部戰爭花了多少錢?要扶持也得國會同意啊!你信新聞里的嗎?看看人家的裝備,人家的人員素質絕對不是新聞里說的那樣!不可能差!德國那個名族的潛力是不可小覷的!再者說現在很多美國人民都反戰、厭戰!誰都有誰的小算盤!不是你我所能考慮到的!胡亂說了點,莫要見笑!呵呵呵、、、、

⑨ 德國七十年前的軍事力量遠超美國,為什麼現在這么弱

首先,德國七十年前軍事力量遠超美國就是錯誤的。德國的軍力從未超越過美國(除了美國剛建國的混亂時期)。
德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美國的土地遠遠比德國要多。領土大小限制了發展的寬度,德國的工業技術雖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突飛猛進,但美國也沒落下,最終產生了美國第一德國第二的局面。美國雖然常備軍事實力並不強大,但一旦進入戰爭狀態,能夠生產大量的武備。相比,德國常備軍隊龐大,生產軍備的實力也強勁,但畢竟不如美國。
一戰戰敗之後,德國經歷了十五年的經濟蕭條,經濟一落千丈,不僅無法維持軍隊,連債都還不起。這並不僅是德國的問題,整個歐洲因為戰爭摧殘都一蹶不振,美國則依靠一戰軍火費趁勢雄起。美國雖然也經歷了經濟大蕭條,畢竟基礎還是強勁的。二戰前希特勒一開始使用成功的政策,恢復了國家經濟並使國家成為戰爭機器,一時間軍事實力強大。然而,面對蘇聯的希特勒小瞧了對手,這註定了他的失敗。與此同時,美國在進入戰爭狀態後瘋狂製造軍備,在西線中途島戰役擊潰日本後碾壓推進,在東線甚至還能支援英國登錄法國、義大利,完全確保了盟軍的必勝。這足見美國軍事實力的強勁,即使是納粹德國也無法匹敵。
二戰後東西德分治時期,西德只發展高科技軍事,而不考慮量的問題;東德則完全進入了蘇聯的模式,成了蘇聯中一個並不大的新工業產地。這導致德國軍事一直處在畸形發展狀態,直到東西德合並才結束,目前的德國依然是走尖端路線,軍事武裝質量世界一流,而數量則不要求。相比,美國為了與蘇聯競爭,維持了龐大的軍隊,其軍力能夠保證對世界任何一個地區的作戰,直到目前都是世界第一。美國的強勁經濟實力也足以支撐有質有量的軍隊。
現在的德國弱的原因,正是上面所言的兩次戰爭失敗,以及東西德分治的混亂情況所致。就德國的實力而言,現在依然在歐洲領先,屬於不折不扣的強國(只是受限於領土,不可能成為頂尖強國)。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不能發展軍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