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三防區在哪裡

二戰德國三防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23 22:15:14

⑴ 二戰蘇德戰爭中德軍使用的輕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有哪些

I號坦克

1931年,德軍中的一些將領如古得林等,意識到建立裝甲部隊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種輕型坦克來培訓將來的裝甲師作戰人員。因此,在1932年德軍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種輕型坦克(5噸)的規格說明。設計者的主要經驗來源於早期的一些「秘密」專案和與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計畫。
1934年4月,I號坦克A型正式投入了生產,並生產了15輛,古德林向希特拉展示了這些坦克。1934年,一輛I號坦克A型的樣車賣給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購買了幾輛用於訓練,也有少量出口到芬蘭,也裝備了克羅埃西亞軍隊。
I號坦克是作為裝甲師的輕型訓練坦克並沒有打算運用於實戰,但實際上它一直被用於一些小規模戰斗直到1942年。在1942年初,I號坦克退出一線部隊,轉入員警部隊和反游擊部隊。沒有炮塔的I號坦克被用於NSKK部隊的訓練,I號坦克的炮塔用於了大西洋防線等的防禦工事。I號坦克為德國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的經驗以設計以後的更具威力的各型坦克。盡管I號坦克不是一個有效的戰斗坦克,但它是一種優秀的訓練坦克,到戰爭結束時大量的裝甲兵都是通過它訓練的,不少裝甲兵都是駕駛它第一次參加戰斗。
I號坦克的兩種主要型號A型(1934)和B型(1936)在懸掛系統和發動機上有區別。在1935至36年,德國實驗了在A型上安裝7克魯伯 M601柴油發動機,但它提供的馬力太小,最終沒有能採用柴油發動機的計畫。
由於該型坦克的多種缺點,它很快在戰爭中被淘汰。大多被用去訓練和改裝成其他車型。較為成功的改裝車型是一種I式指揮車。曾經有約200輛I號坦克被裝上一門47毫米反坦克炮,成為型自行反坦克炮。還有少數的被裝上了一們150毫米的大口徑榴彈炮。剩下的不是被改裝成裝甲指揮車就隨機當彈葯搬運車使用。事實證明,用I號坦克改裝成的車輛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
克魯伯也用過I號坦克B型(僅有6輛I號坦克A型)改裝了一種輕型指揮坦克。從1935年到1937年,共生產了190輛。基於I號坦克B型有兩種型號。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後,一些被改裝為戰場救護車(Sd.Kfz.265),它們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服役。這種指揮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後被其他的指揮坦克取代,少量指揮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I號坦克還有一種裝備150毫末slG 33 L/11.4重型火炮的變形車(Sturmpanzer I Bison),採用I號坦克B型的底盤。乘員僅由前部一個大的護盾保護,上方和後面都沒有裝甲。僅在1940年2月由Alkett改裝了38輛,參加過法國、巴爾乾和蘇聯戰場的戰斗。這是當時第一種自走炮。
I號還有改裝為裝備47毫米火炮的變形車(Panzerjager I),乘員三人,基於I號坦克B型底盤,僅有一個前護盾。從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裝了202輛。有兩種版本,由護盾的塊數區別,Skoda生產的有7塊護盾,而由Alkett生產的只有五塊。少量是裝備的37毫米炮。事實證明這種變形車效果差,由於火力不行很快被淘汰。它曾在法國、北非和蘇聯服役,是當時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火炮。

II號坦克

德國繼I號坦克後再推出供部隊訓練用的II號坦克。
I號坦克雖比其前輩重不了多少,但裝甲及火力上均有長足的進步:其20毫米反坦克炮令II號坦克擁有反坦克能力,而且較大的體積令她有較大的改良空間。在更先進的戰車登場後, II號坦克並未完全被淘汰。不少II號坦克被改裝成指揮車、戰斗工兵的裝甲防護車甚至自走炮。
同I號坦克一樣,II號坦克首次登場是在西班牙,當時少量的II號坦克參戰,實戰證明,他不是裝備了45mm火炮的蘇聯T-26s的對手。II號坦克隨裝甲部隊大量使用是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後又大量在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中使用,在蘇聯戰場中較少看到它的身影。II號坦克裝甲薄,防護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證明對付其他裝甲車輛效果不佳。它在戰斗中沒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為指揮官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同其他坦克一樣,以它的底盤發展一系列變形車如Marder II、Wespe等。
從1939年12月起,又開始一系列項目發展專門的戰場偵察坦克,開發了VK 901、VK 903、VK 1601、VK 1301等,但這些專案最終都取消了。作為這些發展的延伸,生產了Ausf J(VK 1601)和Ausf H(VK 903)。在1943年,7輛VK 1601(Ausf J)被裝備到東部前線的第12裝甲師,1944年,其中一輛被改裝為搶救車輛。在1944/45年,同樣的車輛裝備到116裝甲師的搶修部隊。這些設計最終導致了Panzerspahwagen Ausf L的出現。Krupp一直在嘗試用II號坦克的底盤和部件來設計自行火炮,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
部分II號坦克在諾曼第戰役時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1945年。II號坦克也在德國的一些盟國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利亞和匈牙利,戰後,還有少量在黎巴嫩軍隊中使用(可能來自羅馬利亞)。

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

1939年4月,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以VK1303的稱呼開始研發,當初預計在1942年4月進行生產的計畫。MAN工廠於1942年4月完成第一輛原型車,經過測試之後,已達到所要求的性能,並於1942年8月開始正式量產,並稱為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訂單預計生產800輛,前一百輛裝配20毫米炮,剩下的裝著KwK39/1式50毫米炮。
山貓型偵查坦克繼承了II號坦克系列的設計,不同的是擁有更為洗鍊的車體以及炮塔,但是,相較於受俄國T-34影響的豹式中型坦克設計理念,仍有一段距離,基本上仍屬於德國傳統式的設計,並不具備大傾角的裝甲。
德軍為山貓設計了一個較大的炮塔,將20毫米炮裝配於炮塔中央,炮塔內部分置戰車長及炮手,也因此將戰車長原本擔負炮手及指揮的任務分了開來,改由戰車長及炮手各司其職,炮塔後方設有大型出入艙門,主要的功用是炮彈的補給及炮手的出入口,戰車長及炮手各有一個三百六十度全周旋迴潛望鏡,部分炮塔亦有裝設煙幕彈發射器,後期型的炮塔,後方出入門修正成較大的型式。
由於接受了裝設新武裝的要求,山貓式的付諸生產需要更改設計而因此延後了一段時間,直到1943年9月才開始生產。沒想到在1944年1月,當第一百輛山貓偵查戰車出廠,准備生產換裝50毫米炮的強化型山貓時,軍部下令停止山貓式的生產線,這是因為有一款搭載50毫米炮的Sd.Kfz234/2美洲獅式輪型裝甲偵查車的出現,使得軍方覺得相較之下山貓式並沒有太多的優勢,於是決定停止生產。
L型山貓式是II號坦克一連串從輕戰車發展到偵查戰車漫漫長路的終點,算是集II號戰車設計理念之大成的作品,不過登場時間使得它已經完全沒有可能活躍於戰場了。
I號指揮坦克

克魯伯公司在1935曾用過I號坦克B型(僅有6輛I號坦克A型)改裝了一種輕型指揮坦克。這就是後來著名的I號指揮坦克。
德國所提出閃擊戰是一種高速的作戰,一切的情況和情報都以高速在流動,一個好的高階指揮官不可只靠手下的指揮官吧,所以高階的指揮官必須身先士卒來獲得最新的情況和提高部隊的士氣。而指揮官要身先士卒地指揮作戰就必須使用指揮坦克了。
作為一輛指揮坦克,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無線電系統供指揮官指揮作戰。而著名的I號指揮坦克使用的無線電系統是FuG6及FuG2,指揮官可以很方便地在I號指揮坦克裏指揮作戰。
從1935年到1937年間,德國共生產了190輛I號指揮坦克。基於I號坦克B型有兩種型號。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後,一些被改裝為戰場救護車(Sd.Kfz.265),它們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服役。這種指揮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後被其他的指揮坦克取代,其中有少量I號指揮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噴火坦克篇

I號噴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
1940年12月,義軍在北非被英軍擊潰。次年2月,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增援,最後擊敗英軍。自此以後,盟軍和德軍便展開了2年零8個月的拉鋸戰。非洲軍團在北非作戰時發覺他們也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但由於德軍把所有先進的武器都運到東線戰場,北非只有一些落後的坦克,非洲軍團只好使用一種由I號坦克改裝而成的噴火坦克。
I號噴火坦克其實就是把噴火器裝在I號輕型坦克上。I號噴火坦克的射程大約是25米,更可產生10至12次一秒的爆炸。
I號噴火坦克被分派給德軍第5 Leichte師使用,曾參與多場重要的戰役,包括多布魯克攻防戰。

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
1939年1月21日,德國軍方下達了將II號D型的90輛預生產型改裝成噴火坦克的訂單,這種噴火坦克名為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
II號噴火坦克與II號D型和E型一樣,炮塔被一個裝機槍的小炮塔取代,噴火器則裝在上部車體前的基座上。II號噴火坦克裝有320升易燃燃料,使它能夠較長時間地噴火。
1940年5月,第一批II號噴火坦克正式生產。第二批150輛的生產命令於1941年8月下令,但只有65輛在1942年3月完全,因為當時德軍急需底盤來改造76毫米自走反坦克炮。
II號噴火坦克最先於東線戰場服役。但實戰中,由於裝甲和油耗較高等問題阻礙了它的發揮,使它在前線的作用有限。
III號FI型噴火坦克

1942年11月,德軍開始出現一種把III號坦克改成噴火坦克的想法。德軍們認為這樣便可以在史達林格勒等地區有效地進行巷戰。
III號噴火坦克在1月開始生產,不過由於噴火器的生產問題而廷遲了一個月。100架III號M型坦克架裝了噴火器,被命名為III號FI型噴火坦克。III號FI型噴火坦克使用III號M型坦克的底盤,不過50亳米
III號FI型坦克除了有一枝14毫米的噴火器外,還有兩枝MG-34機槍作為自衛武器。而該噴火器的的射程則達55至60米,適合用作芞戰。
雖然III號FI型坦克最初設計是為了攻佔史達林格勒之用,不過它並沒有趕上史達林格勒攻防戰。1943年7月,41架III號FI型坦克供給了給第6裝甲師、第11裝甲師等部隊攻打庫爾斯克。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中型坦克篇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國各軍工公司研製一種重15t,裝備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裝甲指揮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讓這種坦克成為德國新組建的裝甲師的主力裝備。1936年,苯茲公司在柏林製造出第一輛原型車,其他公司也製造出他們的樣車。1937年5月,苯茲公司製造出第一輛PzKpfw III.A戰斗坦克。其後又有3種改進型:B,C,D型。不過PzKpfw III.A,B,C,D這4種型號都屬於試驗型,生產量很小。1939年德國開始生產E型,這種型號是正式裝備部隊的初生產型,後期的E型開始裝備一門50mm短身管火炮,這個型號是德軍入侵波蘭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國又開發了F,G,H這3種型號的 III號坦克。它們統一的編號為Sd.Kfz.141,這幾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和以後J型早期型都裝備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間III型坦克又增加了4種型號: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裝一門長身管50mm火炮。J,L,M統一編號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間生產的N型則是裝備一門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編號為Sd.Kfz.141/2。在它的12種型號中J型是生產量最大的,分兩批一共生產了3OOO余輛。到1945年,各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大約生產了6000輛(有些資料上說有12000輛之多)。
德國利用III型坦克的底盤生產多種變型車,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擊炮,另外還有自行榴彈炮,噴火坦克,指揮坦克以及觀察坦克等。
III型坦克從1939年裝備德軍開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軍活躍在各戰線的主力裝備。它作為德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戰役,北非戰役以及入侵蘇聯的行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和中期,III型坦克無疑是德軍的重要裝備之一。

IV號坦克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希特拉於1934年下令開始研製裝備75毫米火炮的IV號坦克,IV號坦克的研製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輛A型坦克出廠,戰前IV號坦克的A、B、C型僅有小批量生產,大多用於測試和訓練,但波蘭戰役中的部分參戰坦克受到部隊的高度贊譽。1939年10月D型投產,成為最初的生產型。1940年E型投產,1941年F型(F1)投產,IV號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蘇德戰爭開始時,IV號坦克裝備數量不過數百。
戰爭開始後,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III、IV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但IV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迴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慘敗。
而後,德國人除開始研製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III、IV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IV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毫米火炮,成為F2型,然後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勉強可對抗T-34/76。此外IV 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III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第、阿登等戰役中,IV號坦克一直是沖鋒陷陣的主力之一。由於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的IV號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爭期間,IV號坦克總產量達8000輛以上。
此外,IV號從戰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毫米自行榴彈炮、灰熊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IV號底盤發展的驅逐戰車,安裝了75毫米和88毫米反坦克炮,稱為IV號驅逐戰車。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戰後,一些IV號坦克被敘利亞等國家購買,參加了早期的中東戰爭,到1967年仍可在戈蘭高地戰場看到IV號坦克身影。

豹式坦克由1942年6月開始投產,是德國在參考了蘇聯T34坦克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車身略高,布局合理。改進型D型戰車重44噸,使用650馬力的汽油機,乘員5人,採用傾斜式裝甲,最大裝甲厚度達120毫米,安裝1門75毫米的加農炮,彈葯基數79發,技術和戰術性能都超過了T34/76戰車
為了等待豹式坦克的出廠,德國的衛城行動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製造出的250輛豹D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型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毫米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V號坦克定名為豹(Panther)型坦克。
豹式坦克是二戰時德軍裝甲兵最喜歡的坦克,同時也是蘇聯軍人很喜歡的坦克。聯軍給豹式坦克以高度的評價,把繳獲豹式坦克看作是一種榮譽。繳獲的豹式坦克被作為一種獎勵交給最好的坦克乘員使用。在1944年,為能更好利用這些繳獲的坦克,蘇軍還印製了俄語版的豹式坦克手冊,分發給駕駛它的坦克手。法軍將繳獲的豹式坦克一直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此外,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在戰後使用過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的出現大大革新了坦克的設計,對戰後西方坦克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豹式坦克被視為第一種現代主戰坦克,目前德國國防軍所裝備的坦克乾脆就叫做豹二型坦克。不過納粹德國的豹(Panther)與現在德國的豹(Leopard)是不同的東西,不過從此我們也能知道德國直到現在還是喜歡用動物來替坦克命名。
豹式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毫米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1942年末,德國設計師開始在一款新底盤上研發一種威力和體積都更大的新型豹式坦克。1943年1月,希特拉同意研發豹式坦克以用來增強德軍的裝甲部隊,特別是東線戰場。
這個豹II的計劃和虎王一起發展。1943年2月,設計者決定把豹II製造成類虎王,它們會使用相同的零件,如履帶、運輸系統、懸浮系統和車輪。豹II的外型與豹式G型很相似,車身的設計也很像一輛經改裝的晚期型豹式G型,經改裝的部分包括觀察設備的修正和新引擎板。
豹II的裝甲保護比其他豹式改量型顯著地增強了。它的側面裝甲厚60毫米,正面裝甲更達100毫米。豹II計劃選用75毫米KwK 42 L/100火炮,甚至88毫米KwK 43 L/7火炮(沒有炮口斷裂),並把它裝上最新的沙馬德香炮塔上。沙馬德香炮塔是萊茵鋼鐵公司在1944年設計的。
1943年3月,德軍提出在第一批豹II將在1943年後期或1944年早期製造,並在1944年春天開始服役。1943年5月20日,萊茵鋼鐵公司為豹II設計出一種特殊的防空炮塔,裝上了四枝20毫米機炮,但從來沒被製造出來。
1944年5月,德國意識自己已沒有工業力量去生產豹II,而且還沒有合適的炮塔便研發成功。到了1945年3月,德國才為豹II加上新型的G型炮塔(裝上75毫米 KwK 42 L/70火炮)作試驗。那個時候豹II已有作戰能力,不過它從沒有作戰紀錄,最後更被美軍俘虜了。
E-50坦克

為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德國開始了研製E-50坦克,由阿拉道公司和其他公司研製。
E-50坦克其實就是豹式坦克的改良型,所以又被稱為豹二,配備88mm71倍主炮(即與虎二式相同),重50-65噸。根據當時的資料,E-50坦克的時速大約是60公里,最大行程大約是200公里,比豹式坦克好。
E-50坦克的設計良好,如果研製成功,將會是輛非常先進的坦克,可惜E-50坦克始終研製不到出來。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重型坦克篇

VI號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一架由德國科學家韓謝爾博士設計的重型坦克,最初設計是45噸,前裝甲厚80毫米,但由於德國坦克在戰場上遭到T-34的痛擊,希特拉氣急敗壞,命令將裝甲厚度提高到110毫米,坦克的重量因而提高到55噸,公路最大行駛速度為40公里每小時,行程只有90公里。
從工藝設計上,虎式坦克確實別具一格。除炮塔外,它的設計可謂完美無缺,它大大堤高了履帶的寬度,使坦克的通行能力和行駛的平穩性有了明顯的改善。安裝的88毫米巨炮,在當時堪稱為最 ,但就是這門威力強大的火,成為了虎式坦克的負擔。由於炮體沉重,又沒有液壓驅動系統,在驅動裝置故障時,炮手就必須用手轉動炮塔的方式來轉動炮塔。不過從很多資料指出這點來看,虎式坦克似乎常常故障,而炮手則要搖動720圈才能使炮塔轉動一周。
虎式坦克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一一一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葯);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一個。後期生產的虎式坦克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式坦克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1944年4月,虎式坦克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準,生產了105輛。虎式坦克最終被虎王式坦克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

VI號B型虎王坦克

繼虎式坦克後,韓謝爾又推出虎王坦克,虎王坦克是二次大戰中噸位最重的主力戰車,它承繼了虎式坦克的所有特點,甚至較前更為強力,成為德軍最後一型主力戰車。
虎王的出現乃是和豹式坦克一樣,受了蘇俄T-34戰車的裝甲設計影響。虎王和虎式的最大差異在於戰車炮改裝為初速更大穿甲力更強的88公釐77倍徑戰車炮,以及車體外殼的傾斜裝甲。由於採用了炮身更長的主炮,使得虎王的炮塔必需隨之加大,再加上正面裝甲厚度增為185毫米,於是虎王的體型極為龐大,總重幾乎達到70公噸。由於引擎的負荷極為沉重,所以在機動力及機械性能的可靠性上大打折扣。所幸虎王登場時的局勢是德軍已陷入一連串艱苦的防禦戰,而其超過盟軍其他各型戰車射程的強力火炮及厚重的裝甲,在此種場合相當能夠發揮效用!
虎王仍然裝備於獨立之重戰車營在東西線苦戰,面對著盟軍優勢的物資力量奮戰不休。其中最著名的該屬1944年12月阿登攻勢中第六黨衛裝甲軍團的先鋒排普爾戰斗群中的30輛虎王。這支戰斗群深入美軍陣地領先主力甚遠,但終因被美軍切斷且油料缺乏,不得已全部拋棄炸毀,人員徒步撤回,對於這二次大戰最強力的戰車而言,不啻是最悲哀的命運了!

E-75坦克

除了E-50坦克坦克外 ,德國還設計了E-75坦克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
E-75坦克比E-50更大和先進,火力也大得多。E-75坦克使用虎王坦克的底盤,配備了一枝128毫米55倍主炮 ,即與鼠式的主炮相同!E-75坦克重75至80噸 ,時速40公里,裝甲則比E-50厚。
E-75坦克雖然和虎式差不多大,但卻配備鼠式的主炮 ,實在可怕。E-75採用了一種大型帶尾艙的炮塔,它使用這種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德國人為E-75裝配的128毫米L55火炮。這種超級火炮的威力遠遠超過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後座力也非常巨大,為了給這種超級火炮留下足夠的空間以及出於炮塔配平的需要。
如果研製成功,必定會成為盟軍的重大威脅。E-75是一種綜合性能相當平衡優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50一道當之無愧的成為現代主戰坦克的真正先驅。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超重型坦克篇VII號獅式坦克

德國超重型坦克的研究在1941年開始,當時克魯伯兵工廠開始研究蘇軍的超重型坦克。
1941年11月,德軍認為超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一定要有140毫米厚,側面裝甲也要有100毫米厚。坦克要由5人控制,3人控制炮搭,2人控制車身。坦克最高時速一定要達44公里,為了達到這目的,德軍使用1,000馬力的魚雷快艇引擎。炮塔更重達90噸。
1942年初,德國命令克魯伯兵工廠製造一種附合以上條件的超重型坦克,此款新型坦克被命名為VII號獅式坦克。克魯伯兵工廠將會運用以往設計的虎鼠坦克設計,加上150毫米卡勞L/37或105亳米 KwK L/70火炮,並與斐廸南.波爾舍博士的設計比較,德軍將會使用更優良的一款。
1942年狠期,這計劃被鼠式坦克的計劃取代了,雖然獅式坦克最終沒有被製造出來,但它卻為後來的鼠式坦克計劃打好基礎,鼠式坦克運用了不少獅式坦克的設計。

⑵ 介紹一二戰德國下黑豹坦克參數性能

Ⅴ型號「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

賓士公司先後研製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車,但由於和T-34/76過於相象,以會導致戰場識別困難的理由都被否決。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車,和賓士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進行了展示,而後MAN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批准。VK3002原型車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樣置於車體前部,但後來生產的炮塔都置於車體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擁有更長的火炮身管,具備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優勢。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產型投產,被定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廠。此時的豹式以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級,前裝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為80mm,坦克全重達到了44噸。「黑豹」與先前的德國坦克截然不同,最先採用了傾斜裝甲。豹式坦克採用了660mm寬履帶,強力的發動機(從D2開始更換裝了高達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此發動機成為豹式的標准動力裝置),機動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積攢的250輛豹D(D1)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mm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PzKpfw Ⅴ號坦克定名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一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准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

豹式坦克的變形車主要包括豹式指揮坦克和「獵豹」坦克殲擊車等。豹式指揮坦克產量多達1750輛,是豹式變形車數量最多的一種。而赫赫有名的「獵豹」殲擊車則有「二戰時期最優秀坦克殲擊車」的美稱,火力堪與「虎2」坦克相比,裝甲防護也超過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樣出色的機動性,成為德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過「獵豹」產量只有382輛。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簡稱POR.)和HENSCHEL(簡稱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那時KRUPP負責為他們的方案設計炮塔。HEN.的設計方案基於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設計,而POR.的是基於早期VK3001(P)-LEOPARD的設計。這些早期設計方案都沒有投入生產,但它們為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經驗。最初,KRUPP為POR.的VK4501設計了炮塔,該設計在經過修改後被HEN.的VK4501採用。1941年中期,HEN.決定製造VK4501(H1)和VK4501(H2)兩種原型坦克H1型裝備88mmKwK36L/56炮,安裝KRUPP為VK4501(P)設計的炮塔。
H2型裝備75mmKwK42L/70炮,安裝一種新設計的炮塔——當時還僅有木製模型。1941年末,HEN.決定集中力量研製H1型,1942年4月17日,生產出了它的樣車。4月19日,HEN.和POE.的樣車都運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個車站,然後行駛11公里達到RASTENBURG——盡管途中不斷出現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東普魯士的狼穴,這兩輛樣車都出現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學校,兩輛坦克都開始了進一步的測試。在測試期間,POR.的樣車被淘汰,而HEN.的樣車卻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為"虎 I",並且開始批量生產。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現在列寧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團第一連。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西亞附近,501重型坦克團中出現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裝備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隊,它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1945年4、5月,參加了柏林的防禦戰。「虎I」裝備的88mm炮威力巨大,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它那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在戰爭中「虎I」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團第三連的指揮官在3,900m的距離上擊毀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後部防護和發動機——它需要持續的工作,否則一旦熄火就很難啟動。

「虎I」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葯);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一個。後期生產的「虎I」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I」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5輛。「虎I」最終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

⑶ 介紹一二戰德國下黑豹坦克參數性能

Ⅴ型號「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

賓士公司先後研製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車,但由於和T-34/76過於相象,以會導致戰場識別困難的理由都被否決。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車,和賓士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進行了展示,而後MAN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批准。VK3002原型車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樣置於車體前部,但後來生產的炮塔都置於車體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擁有更長的火炮身管,具備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優勢。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產型投產,被定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廠。此時的豹式以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級,前裝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為80mm,坦克全重達到了44噸。「黑豹」與先前的德國坦克截然不同,最先採用了傾斜裝甲。豹式坦克採用了660mm寬履帶,強力的發動機(從D2開始更換裝了高達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此發動機成為豹式的標准動力裝置),機動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積攢的250輛豹D(D1)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mm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PzKpfw Ⅴ號坦克定名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一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准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

豹式坦克的變形車主要包括豹式指揮坦克和「獵豹」坦克殲擊車等。豹式指揮坦克產量多達1750輛,是豹式變形車數量最多的一種。而赫赫有名的「獵豹」殲擊車則有「二戰時期最優秀坦克殲擊車」的美稱,火力堪與「虎2」坦克相比,裝甲防護也超過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樣出色的機動性,成為德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過「獵豹」產量只有382輛。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簡稱POR.)和HENSCHEL(簡稱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那時KRUPP負責為他們的方案設計炮塔。HEN.的設計方案基於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設計,而POR.的是基於早期VK3001(P)-LEOPARD的設計。這些早期設計方案都沒有投入生產,但它們為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經驗。最初,KRUPP為POR.的VK4501設計了炮塔,該設計在經過修改後被HEN.的VK4501採用。1941年中期,HEN.決定製造VK4501(H1)和VK4501(H2)兩種原型坦克H1型裝備88mmKwK36L/56炮,安裝KRUPP為VK4501(P)設計的炮塔。
H2型裝備75mmKwK42L/70炮,安裝一種新設計的炮塔——當時還僅有木製模型。1941年末,HEN.決定集中力量研製H1型,1942年4月17日,生產出了它的樣車。4月19日,HEN.和POE.的樣車都運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個車站,然後行駛11公里達到RASTENBURG——盡管途中不斷出現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東普魯士的狼穴,這兩輛樣車都出現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學校,兩輛坦克都開始了進一步的測試。在測試期間,POR.的樣車被淘汰,而HEN.的樣車卻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為"虎 I",並且開始批量生產。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現在列寧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團第一連。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西亞附近,501重型坦克團中出現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裝備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隊,它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1945年4、5月,參加了柏林的防禦戰。「虎I」裝備的88mm炮威力巨大,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它那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在戰爭中「虎I」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團第三連的指揮官在3,900m的距離上擊毀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後部防護和發動機——它需要持續的工作,否則一旦熄火就很難啟動。

「虎I」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葯);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一個。後期生產的「虎I」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I」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5輛。「虎I」最終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

⑷ 二戰中叱詫風雲的黑豹坦克的詳細資料

「黑豹」中型坦克(德語: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後,德國遭到T-34危機後研發生產的新型坦克,制式編號為Sd.Kfz.171。它採用了新式55°傾斜裝甲和長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是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首次投入實戰,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黑豹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可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其火炮配有爆炸裝葯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其中爆炸裝葯穿甲彈的初速為925m/s,在900m的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33mm。鋼心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m/s,在900m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mm。火炮瞄準鏡為TZF12型雙目瞄準鏡。75mm火炮在當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黑豹的主炮卻是二戰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較高的初速。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黑豹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人。加上此火炮的破甲能力比88mmKwK36 L56火炮更高,令黑豹坦克成為了戰場上的殺人機器。
在戰爭後期,德國空軍失去制空權後,一些黑豹坦克也裝上了一挺7.92mm MG42高射機槍,車內可攜帶2500發機槍彈,有助於壓制步兵及用於防空。在最初的D型和早期A型上沒有車體機槍,乘員可以用沖鋒槍從方形窗口裡射擊。在後期A型及所有G型上,車體機槍都安裝在有K.Z.F.2型瞄具的圓型槍座上。
黑豹借鑒了蘇聯坦克設計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其55°傾斜式裝甲,增加來襲炮彈產生跳彈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裝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擊穿。正面的斜甲採用了同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扣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黑豹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黑豹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0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而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以保護坦克不受敵人反坦克槍或反坦克火箭的損害。但黑豹的側面裝甲依然薄弱,僅有40毫米,是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因為蘇制45mm反坦克炮只要戰術得當,也可以毫不費力的擊穿這個厚度的裝甲。
而黑豹炮塔的弧形炮盾加強了防護,但是其下半部有可能會形成窩彈區使得炮彈反射擊穿駕駛艙的頂部,於是從1944年起在G型上採用了新的加厚下部的「平下巴」炮盾設計,但是到戰爭結束依然有沒有「下巴」的黑豹舊炮塔生產。
黑豹坦克是採用的是德國最常見的坦克設計,再額外加裝火炮和斜甲。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邁巴赫HL230 P30 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鍾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黑豹的最大行駛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黑豹的行動裝置採用雙扭桿獨立式懸掛裝置和液力減振器,車體每側有8個負重輪,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履帶為鉸鏈式,可安裝防滑齒,寬為660mm。因此黑豹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越野性能。
黑豹的變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其中還有一些MAN自產的變速箱。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駕駛系統組成。其駕駛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駕駛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但是這個部件的壽命也不過行進150公里,不然很可能導致部件無法修復。因為在戰爭期間,德國缺乏製造齒輪的精密儀器,而生產該部件的機器也缺乏必須的齒輪,才導致了黑豹坦克的最大弱點就是其最終的駕駛部件。
「黑豹」的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通訊員、炮手、裝填手及車長。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其上方有1個艙門,門前有2具潛望鏡,他右邊是機電員,機電員上方有1個出入門,門前裝2具潛望鏡。炮塔頂部左後方安裝有桶狀指揮塔,指揮塔上沒有裝潛望鏡,只有簡單的觀察縫。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yT-6tjqxgftfaLzU_5hbceJT364Ti5vkySTeoHQixzZ--QxsS-_

⑸ 二戰中叱詫風雲的黑豹坦克的詳細資料

「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戰德軍坦克中名氣僅次於「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德軍裝甲部隊很快便遭遇了蘇軍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當時這兩種坦克在火力及裝甲防護上都優於所有型號德軍坦克。於是德國根據東線的戰場報告決定研製一種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並能迅速投入生產。

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設計一種能對付蘇軍T-34的新型坦克,萊茵金屬公司則負責新型坦克的炮塔。
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製造出樣車,其樣車是基於以前被否決的VK3001樣車,稱為VK3002(DB)。兩種版本的VK3001有不同的懸掛裝置,一個是彈簧式懸掛裝置,另一個是扭桿式懸掛裝置。戴姆勒-苯茨的VK3002樣車大量採用T-34/76坦克的設計,簡直是一個德國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則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們的VK3002(MAN)樣車設計。VK3002(DB)樣車的炮塔安裝在車體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樣車接受了希特勒的審查,希特勒下令可能的話開始製造200輛。1942年5月11日,VK3002樣車被命名為「黑豹」。
1942年5月14日,當兩種樣車的廣泛測試完全結束後,希特勒決定採用MAN公司的設計。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樣車則被認為有很多問題遭否決,1945年蘇軍繳獲了該樣車。MAN公司的「黑豹」坦克盡管研製時間很短,但德國軍方認為它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製造。希特勒下令從1942年12月開始製造,他自己堅持使用75mmKwK42L/100型火炮,但是由於沒有準備好,最終採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該種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擊距離上擊穿140mm厚的裝甲。這樣一來,「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當。VK3002(MAN)設計中炮塔位於車體中央,有更好的整體性能,其設計思想受T-34影響很大,本身特徵也有很多類似,比如660mm寬的履帶(為了更好的牽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強勁的引擎,長身管的75mm火炮以及帶來更好效果的傾斜式裝甲(「黑豹」坦克是德國第一種採用傾斜裝甲板的)。盡管和T-34/76有很多類似,不過「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術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採用了交錯重疊式的負重輪排列,雙扭桿獨立式懸掛裝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駛能力。
1942年7月,MAN公司製造了2輛樣車,其中只有一輛安裝了炮塔,廣泛測試後表明還存在很多的技術問題。1942年後期,製造了20輛「預-生產」型(0系列),都僅僅是裝備了輕裝甲,前裝甲板厚度為60mm,安裝在炮塔上的武器則是早期型的75mmKwK42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KwK40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個突出的桶式車長指揮塔。發動機採用的是馬巴赫公司的HL210P45型。這20輛坦克被定名為PzKpfwV「黑豹」/A型坦克,技術上和後期型號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樣的。有趣的是它的變型車D1型上安裝了PzKpfwIV/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東線戰場上的第653重坦克殲擊營就裝備了一些作為指揮坦克使用,這支部隊還使用過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裝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1942年12月,改進過的型號——「黑豹」D型坦克出現了。1943年2月,20輛本來的A型被重命名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為測試車輛,之後便僅僅作為訓練坦克。很快命令便下達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須製造出250輛「黑豹」坦克,這些「黑豹」坦克是德國准備用來參加「堡壘」行動的,除此以外,還要盡可能快再造出750輛「黑豹」坦克來。1942年12月,D型進入生產,到1943年1月11日,首輛「黑豹」D型坦克駛離工廠。相比D1型,D型的裝甲防護增加了,新型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被安裝在液壓驅動的炮塔上。首批250輛「黑豹」D型坦克都採用了和D1型相同的馬巴赫公司HL210P30型發動機。
「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殲擊車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裝備都在1943年7月的「堡壘」行動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裝備了第51和第52裝甲營。但是由於機械故障(特別是變速箱、傳動裝置、懸掛裝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戰前或戰斗中損壞。當時德國的裝甲兵總監海因茲.古德里安事後評價道:「他們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統缺乏足夠的保護,由於經驗不足,損失了一些乘員。」
最初的250輛「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輛,這些剩餘的後來被改裝成指揮坦克。後生產的600輛「黑豹」D型坦克(也稱為D2型)發動機換成了更強勁的HL230P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機,這成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標准發動機。車體外形是模範T-34坦克的,前裝甲板和側裝甲板的傾斜度較大。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其上方有1個艙門,門前有2具潛望鏡,他右邊是機電員,機電員上方有1個出入門,門前裝2具潛望鏡。炮塔頂部左後方安裝有桶狀指揮塔,指揮塔上沒有裝潛望鏡,只有瞭望縫。其火炮配有爆炸裝葯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其中爆炸裝葯穿甲彈的初速為925m/s,在900m的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33mm。鋼心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m/s,在900m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mm。火炮瞄準鏡為TZF12型雙目瞄準鏡。車內可攜帶79發炮彈和2500發機槍彈。行動裝置採用雙扭桿獨立式懸掛裝置和液力減振器,車體每側有8個負重輪,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履帶為鉸鏈式,可安裝防滑齒,寬為660mm。另外,它的傳動裝置為機械式的,變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
從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連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爾公司一共生產了850輛PzKpfwV「黑豹」D型坦克,底盤編號為210001-210254和211001-214000。
1943年8月,在改進之後(比如變速箱),製造出了新的型號——「黑豹」A型坦克,「黑豹」A型坦克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護都有了增強,炮塔正面的裝甲厚度達到了110mm,車長指揮塔採用了鑄造式,車體兩側安裝了裝甲裙板,輔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機槍和1挺MG34型前機槍,其前機槍採用了球形槍座。此外,還強化了負重輪結構及改進了排氣裝置。諾曼底戰役中德軍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該戰役中,德軍損失了400輛各型「黑豹」坦克。從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瑪格和MNH公司一共生產了2000(2200)輛,底盤編號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對「黑豹」坦克的改進一直在繼續,1944年3月,德國製造出首輛「黑豹」G型坦克。G型是各型號中產量最大的,它有很多新的特徵,比如駕駛員前部艙門被取消了,加裝了一個潛望鏡,駕駛員的座位也被提高,使其能在駕駛時將頭部伸出艙門。該車在A型坦克的基礎上主要加強了防護。車頂部裝甲板厚度增加到40mm。車內安裝了三防通風裝置,在過沾染地區時,該裝置可向戰斗室供給潔凈的空氣,乘員在戰斗室內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G型採用了新設計的頂部車體艙口、車體側面更加垂直、其火炮防盾也是新設計的(早期G型和晚期的G型也有所不同,晚期的G型火炮防盾下沿不再呈彎曲狀)、排氣系統布置和引擎底板也做過改進,1944年10月以後,G型在戰斗室內還裝了加熱系統。G型的負重輪還採用過鋼緣的,晚期的G型都採用這種負重輪。1944年,大約製造了24輛。G型從1944年3月製造,一直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苯茨和MNH公司一共製造了3126輛,底盤編號為120301-13000和124301-214001。
1944年5月,德國又開發了「黑豹」F型坦克,該車增加了裝甲厚度並安裝了戴姆勒-苯茨公司設計的新炮塔,安裝一門75mmKwK42/1型或者斯考達的75mmKwK44/1L/70型火炮(甚至還有準備安裝更長身管的75mmKwK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採用了「豬頭」式。它的負重輪採用了鋼緣式。1944年10月,德國計劃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苯茨公司開始製造F型。到戰爭結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輛底盤被製造出來。除了F型,在1943年4月,MAN和亨舍爾公司還研製開發過「黑豹」II型坦克,他們想把「黑豹」和「虎」式坦克標准化。一共制製造了兩輛樣車,對其中一輛安裝「黑豹」G型坦克炮塔的樣車進行了測試。如今在美國肯塔基州的「巴頓」裝甲車輛博物館可以看到「黑豹」
戰斗全重45500kg
車長9.09m
車寬3.27/3.42m
車高3.00m
引擎MaybachHL230P30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46-55/30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50/100km
乘員5人
火力裝備75mmKwK42L/70;2x7.92mmMG34
彈葯75mm:79發;7.92mmMG34:4200-4800發
裝甲16-110mm
爬坡度30度
通過垂直牆高0.9m
越壕寬2.45m
涉水深1.9m

⑹ 二戰德國坦克

虎王坦克:是德國二戰期間一種重型坦克。它的稱呼為:虎II」/「虎王」,德軍編號有:Sd.Kfz.182、PanzerkampfwagenVIKö;nigstiger、PanzerkampfwagenVIAusf.B

PzKpfw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么一個戰場上的可怕怪物。

德國重型坦克發展計劃最早開始於1937年,由德國的武器軍備發展局提出,並將新型重型坦克的具體性能要求下發給德國的四家公司,他們是:戴姆勒`賓士公司、亨舍爾公司、MAN公司、波爾舍(保時捷)公司。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新式重型坦克發展計劃正式起步。在此次會議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要求:具有強大的擊穿敵人坦克的火力,敵人坦克無法擊穿的厚實的防護裝甲,最大速度不低於40公里/小時。這次會議的決定發展了德國二戰期間兩種重型坦克,它們分別是虎1和虎王(虎2)。由於虎1在戰場上的成功,導致了虎王的發展進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種新的替代虎1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才真正開始。盡管人們認為虎王(虎2)是虎1的繼承和替代,但是實際上虎王和虎1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設計初衷是考慮裝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徑坦克炮的基礎上,德國人發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徑的坦克炮。虎王坦克的設計最終由德國的兩家公司:位於德國卡塞爾(德國東部城市)的亨舍爾公司和位於德國斯圖加特(德國西南部城市,巴登-符騰堡州首府)的波爾舍(保時捷)公司來競爭。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兩種設計方案。

「虎王」重型坦克安裝了一門精確的88mmKwK43L71型坦克炮,該88mm炮的71倍徑身管長為6.3m,最大有效射程為10km,裝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裝的是雙目TZF9b/1型觀瞄鏡,後來換裝為單目TZF9d型觀瞄鏡。火炮射界為+17度到-8度。炮彈重為20kg,所以其射速較慢。這門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離上擊毀「謝爾曼」、「克倫威爾」以及T-34/85坦克,這個射擊距離遠於蘇軍和盟軍坦克的射程。其自身裝甲厚實,即使在近距離,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毀它的正面裝甲。至今沒有任何記錄或者照片能看到「虎王」重型坦克在戰斗中被擊穿正面裝甲。它的側面裝甲相對盟軍的坦克(T-34/85、JS-2和「熒火蟲」)來說還是能摧毀的。

「虎王」重型坦克的變型車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Grille17/21/30/42自行火炮(樣車)、280mm重型火炮運輸車(樣車)。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將20輛「虎王」重型坦克改裝為指揮坦克,加裝了無線電設備,其中使用了兩種型號的無線電台:FuG8型和FuG7型。首輛指揮坦克在1945年2/3月開始服役。兩種指揮坦克的攜彈量都為63發(32發穿甲彈和31發高爆彈)。1944年後期,克虜伯公司建議為「虎王」重型坦克換裝105mmKwKL/68型火炮,最終沒有實現。1944年12月,亨舍爾提出一種33t重的輕型「虎」II式坦克設計。發動機依然採用「虎王」坦克的馬巴赫HL230P30型發動機。其前部裝甲采樣傾斜式,厚度為80mm,側面裝甲則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裝甲。安裝一門克虜伯設計的100mmPWK型火炮,該火炮可以擊穿200mm裝甲。不過這種設想也僅僅停留在圖紙階段。同時,德國也對「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車體做過很多改進,比如在炮塔上安裝測距儀,重新設計其後部底板等,不過這些都沒有真正應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

PanzerkampfwagenVIAusf.B(Sdkfz182)性能參數:

其他設計:KingTiger,TigerII,RoyalTiger,Konigstiger

類型:重型坦克

製造商:亨舍爾公司、克虜伯公司

樣車:VK4503(H)

產量: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包括各種類型在內485輛

人員編制:5人

重量:68.5噸(波爾舍(保時捷)公司)

重量:69.8噸(亨舍爾公司公司)

車高:3.09米

車長:7.62米(不含炮管)

車長:10.28米(含炮管)

車寬:3.66米(不帶裙板)

車寬:3.76米(帶裙板)

發動機:V12MaybachHL230P30(700hp)

變速箱:MaybachOLVAREG401216B(8個前進檔、4個倒檔)

公路最大速度:35—38公里/小時

越野最大速度:17公里/小時

公路最大行程:110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80公里

無線電台:FuG5型

坦克主炮:88毫米KwK43L71倍口徑坦克炮

輔助武器:3挺機槍,分別是1挺炮塔外部的MG7.92毫米機槍、1挺同軸MG7.92毫米機槍、1挺指揮倉蓋上的MG7.92毫米機槍

彈葯:88毫米炮彈80發(波爾舍(保時捷)公司的炮塔)

彈葯:88毫米炮彈86發(亨舍爾公司公司的炮塔)

彈葯:7.92毫米機槍彈5850發

觀瞄具:TZF9b,後期型號為TZF9d

虎王坦克的裝甲列表:

裝甲(毫米/傾斜角度)=前裝甲=側裝甲=後裝甲=頂裝甲

波爾舍(保時捷)公司的炮塔=100毫米/曲面設計=80毫米/30度=80毫米/30度=40毫米/77度或40毫米/90度

亨舍爾公司公司的炮塔=180毫米/9度=80毫米/21度=80毫米/21度=40毫米/78度或40毫米/90度

混合型的炮塔=150毫米/50度=80毫米/25度=不詳=40毫米/90度

Hull型炮塔=100毫米/50度=80毫米/0度=80毫米/0度=25—40毫米/90度

豹:

Ⅴ型號「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

賓士公司先後研製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車,但由於和T-34/76過於相象,以會導致戰場識別困難的理由都被否決。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車,和賓士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進行了展示,而後MAN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批准。VK3002原型車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樣置於車體前部,但後來生產的炮塔都置於車體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擁有更長的火炮身管,具備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優勢。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產型投產,被定為PzKpfwVAusf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廠。此時的豹式以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級,前裝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為80mm,坦克全重達到了44噸。「黑豹」與先前的德國坦克截然不同,最先採用了傾斜裝甲。豹式坦克採用了660mm寬履帶,強力的發動機(從D2開始更換裝了高達700馬力的HL230P30發動機,此發動機成為豹式的標准動力裝置),機動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積攢的250輛豹D(D1)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mm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PzKpfwⅤ號坦克定名為「黑豹(panther)」坦克。

豹式坦克借鑒了蘇聯坦克設計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傾斜式裝甲,增加來襲炮彈產生跳彈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裝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射穿。此外較寬的履帶以及較大的路輪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軟地面上的機動性。

豹式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安裝了一台700匹馬力的梅巴赫HL230P30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豹式行進的速度46千米/小時。懸掛系統由前方的驅動齒輪、後方的誘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豹式坦克在每個減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桿,越野性能良好但造價昂貴且很費時。

豹式坦克採用傾斜裝甲鋼板,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60毫米的傾斜裝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20毫米,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

豹式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生產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L70火炮,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葯:APCBC-HE、HE和APCR三款。75毫米口徑火炮在當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卻是二次大戰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點是炮管和較大初速,此火炮的貫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L56火炮高。而且,它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威脅及防空用途。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通訊員、炮手、裝填手及車長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一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准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

型號

豹式坦克A型1942年11月試驗型,又稱作豹式坦克A1型

豹式坦克D型1943年1月-9月生產

豹式坦克A型1943年8月-1944年6月生產有時稱作豹式坦克A2型2,192輛

豹式坦克G型1944年3月-1945年4月生產

主要性能參數

乘員5人(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通訊員)

長度6.87米(含主炮為8.66米)

闊度3.42米

高度2.99米

重量44.8噸

主要武器75毫米Kw.K.42L/70火炮(79發)

次要武器7.92毫米MG34機槍×2(5,100發)

發動機V-12汽油梅巴赫HL230P30,700匹(520千瓦)

平地時速45千米/小時

馬力/重量16.0匹/噸

行動距離250千米

文字太多發網址吧:(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236575)坦克殲擊車

http://hi..com/fenghao1990/blog/item/b422b91f0f61fe66f624e4b7.html強虎

http://hi..com/fenghao1990/blog/item/a7bcf73eaf90a2ff838b136b.html虎王

http://hi..com/sirius%5Farron/blog/item/002abbfbfaa047244e4aeaea.html(黑豹)

⑺ 二戰德國豹A、豹D和豹G有什麼不同

豹A、豹D和豹G的外觀識別方法:

——豹G,1944年3月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識別方法:取消了首裝甲上的觀察窗,只剩下球形機槍座。

⑻ 介紹一下二戰時德國的豹式和虎式坦克。

Pzkpfw-Ⅴ型「黑豹」中型坦克

Ⅴ號「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

賓士公司先後研製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車,但由於和T-34/76過於相象,以會導致戰場識別困難的理由都被否決。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車,和賓士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進行了展示,而後MAN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批准。VK3002原型車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樣置於車體前部,但後來生產的炮塔都置於車體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擁有更長的火炮身管,具備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優勢。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產型投產,被定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廠。此時的豹式以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級,前裝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為80mm,坦克全重達到了44噸。「黑豹」與先前的德國坦克截然不同,最先採用了傾斜裝甲。豹式坦克採用了660mm寬履帶,強力的發動機(從D2開始更換裝了高達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此發動機成為豹式的標准動力裝置),機動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積攢的250輛豹D(D1)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mm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PzKpfw Ⅴ號坦克定名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一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准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

豹式坦克的變形車主要包括豹式指揮坦克和「獵豹」坦克殲擊車等。豹式指揮坦克產量多達1750輛,是豹式變形車數量最多的一種。而赫赫有名的「獵豹」殲擊車則有「二戰時期最優秀坦克殲擊車」的美稱,火力堪與「虎2」坦克相比,裝甲防護也超過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樣出色的機動性,成為德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過「獵豹」產量只有382輛。

基本數據(豹式G型)

生產數量

D、A、G型共6042輛

長度(含炮管)/寬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噸

乘員數

5人

發動機

Maybach HL230 P30 70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載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寬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備彈79-82發

輔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機槍,備彈4200-4800發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三防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