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美國為何不在德國投下原子彈,偏偏只針對日本呢
眾所周知,德國與日本都是二戰的發起國,其中德國基本上把所有的歐洲國家除了義大利和瑞士都得罪了一遍,尤其是猶太人更是遭受了滅頂之災。而日本呢同樣是在亞洲得罪了很多國家,給亞洲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光在中國就造成了數千萬的傷亡。所以說,德國與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是差不多的。那為何到二戰後期的時候美國不在德國投下原子彈,偏偏只針對日本呢?
首先我們得先來看一下為何美國要在日本投下原子彈。1943年9月3日,義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4月30日,同盟國聯軍攻進德國首都柏林,當天希特勒在總理府自殺,這也標志著德國的徹底戰敗,作為法西斯同盟的三個國家就只剩一個日本沒投降了。而這個時候的日本卻選擇了負隅頑抗。
於是在1945年的8月6日,美國在日本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3天後美國又在日本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最終日本才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因此,可以說,美國之所以會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日本一直不投降。那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何美國沒在德國投下原子彈的原因了,那就是德國主動投降了。
當然了,關於美國為何沒在德國投下原子彈的原因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德國緊靠著法國和英國,而英國與法國都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因此美國在投下原子彈前必須要考慮到原子彈的輻射會不會影響到英國和法國。而日本則不同了,日本只是一個島國,就是是被炸沉了,對周邊的國家影響也非常的小。所以美國才會只在日本投下原子彈的。
❷ 假如美國跟日本投原子彈的時候德國還沒投降,這時日本投降了,那德國會不會因為畏懼原子彈而投降
其實如果希特勒不屠殺猶太人,那德國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因為為美國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為首的愛因斯坦就是德國國籍的猶太人,他就因為懼怕希特勒會殺害他和他的家人才逃出德國,還有就是你所說的,就算美國利用原子彈威脅德國,德國也是不會投降,當德國戰敗後,還有一小部分德國的黨衛軍仍然在柏林的大街小巷抵抗著
❸ 為什麼美國把原子彈投入日本不投德國
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最先對美國宣戰,美國本來是想大發戰爭財的,被日本毀了,所以了
❹ <h1>德國的原子彈計劃怎樣開始啟動的
英國安全協調局首腦斯蒂文森一直關注著德國的原子彈研究。1939年,他在一項有關法本財團的研究中發現,這家德國化學聯合企業已悄悄地向挪威維莫克化工廠投資,條件是法本財團擁有無限期的專利購買權和化工廠的年產量增加10倍。1939年12月,即在法本財團正式提這項重要要求的一個月之後,法國諜報機關派遣斯蒂文森的朋友——銀行家雅克•阿利爾去了挪威維莫克化工廠,要求該廠為約里奧•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正在主持試驗的一個原子反應堆提供重水。1940年2月,維莫克化工廠向巴黎供應了第一批重水。
隨著1940年4月9日德國人佔領維莫克化工廠,德國的原子彈計劃開始啟動。
❺ 如果二戰德國造出原子彈用什麼做投擲工具啊
寒,居然還有人說用導彈。二戰時的科技註定了早期的原子彈體積和質量非常大,看看美國的原子彈就知道了,大到只能用二戰中航程最遠,載彈量最大的B29來攜帶,區區一個V2導彈能搭載嗎?更不要說V1了。唯一的選擇就是轟炸機,考慮到德國沒有美國和英國那樣的遠程重型戰略轟炸機,原子彈的載具確實很成問題。就算德國造出原子彈並且技術比美國先進一點,沒有個3,4000千公里航程,5噸以上載彈和龐大彈倉的轟炸機,德國人是沒有辦法投放原子彈的,後期的噴氣飛機也達不到這個要求,雖然白痴一樣的納粹迷會搬出一堆圖紙上的東西,或者是模型和垃圾場里的試驗廢品論證德意志帝國的一切皆有可能。當然了,那個時候忙著造原子彈,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更沒有想過原子彈研製是那麼的困難。
❻ 為何二戰時原子彈不投在德國
因為只有日本不投降啊
1 徹底打敗日本,避免登陸日本時帶來的巨大傷亡;
2 減弱蘇聯的影響,防止蘇聯戰後擴張到日本進而威脅美國;
3 原子彈發明了,總要採用,不然政府也看不到這個項目的效果。
美國不惜血本製成了原子彈,當然要派上用場。但怎麼用,用到哪裡?軍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找到了必須迅速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3個理由:一是減少傷亡。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通過比較此前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沖繩島與日軍作戰的損失情況,得出的結論是:對日軍本土作戰,將損失20萬人左右,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認為甚至可能多達100萬人。戰爭已接近後期,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的傷亡,是美國最關注的問題。所以,包括杜魯門在內的美國高官更願意使用原子彈。
二是對日本施以強大的心理壓力。1945年7月28日,針對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首相鈴木表示:「本國政府……除了完全不予理睬並堅決把戰爭進行到勝利結束以外,別無他途。」美國通過截獲的密碼電報得知日本打算拖延時間,以爭取有條件的投降。為此,美軍方高層一致同意:應對盡可能多的平民和日本最高決策當局造成極其深刻的心理影響,必須選擇一個有軍事、政治雙重價值的大城市,並且防止日本用盟軍戰俘作盾牌。1960年,曾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的麥克阿瑟承認,「1945年使用原子彈從軍事上講沒有任何必要性」。可見,向廣島和長崎這樣人口密集的城市進行核打擊,美國希望達到的主要目的是心理震懾,讓日本徹底放棄抵抗的念頭。
三是威懾蘇聯和其他國家。杜魯門急於想趕在蘇聯參戰之前使用原子彈,是為了成為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以便日後在解決東亞問題時掌握發言權。杜魯門認為,使用原子彈就可以完全獨立地結束遠東戰爭,不需要依靠蘇聯。7月24日,波茨坦會議中,當杜魯門以非正式方式向斯大林提到:「美國已擁有一種具有空前毀滅性能的新式武器」時,斯大林冷淡地對杜魯門說:「希望能好好利用它來打擊日本」。鑒於斯大林的這種冷淡態度,美國決定迅速使用原子彈,希望轟炸能夠「使蘇聯變得更好說話」。
7月30日,杜魯門總統發布命令:鑒於日本政府拒絕接受無條件投降,美軍可在8月3日以後,在天氣許可的條件下,立即在日本的廣島、小倉、新潟和長崎四城市中選擇一個目標,投擲特種炸彈。
很多原因的
❼ 德國如果研製原子。彈
樓上又說胡話呢,如果德國在二戰中真的研製出原子彈,那麼早給盟軍扔上幾顆了,希特勒還至於自盡?數百萬德國婦女還至於被蘇聯紅軍幹了?
德國的核計劃因戰敗而夭折,事實上只要德國再堅持一年就能成功了研製出核武器了。
我們可以大膽的做個歷史的假設,假設德國研製出原子彈,而且用於對盟軍的作戰,也就是1945年左右。盟軍已經圍攻到德國本土,勝利在望。就在盟軍即將對德做最後一擊的時候幾顆超級炸彈在盟軍的區域爆炸了,威力之大難以想像,瞬間一切化為烏有,幾分鍾內盟軍即損失近一百萬軍隊,在以後數月又有數十萬人因輻射而死。盟國震驚了,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最後的結果是德國重新獲得1942年以前的佔領區,法國、波蘭等國繼續接受德國統治,因已無兵力佔領蘇聯,蘇德各自退兵,重新劃分邊界,二戰結束。
事隔兩年,德國元氣恢復,但美蘇也已掌握核技術,基於核威懾,各方都不敢輕易發動戰爭,德國疆土基本確定,歐洲的大部、北非均為德語國家。
再說日本,德國雖與日本有協約關系,但從未有真正的軍事合作。德國也以看出日軍的狂妄和落後,只觀望而不提供任何裝備和技術。遂在盟軍四面圍攻下,日本很快戰敗投降,亞洲版圖不變。
呵呵呵呵,歷史經得起幾個假設啊
❽ 二戰中如果德國首先製造出原子彈,首先會投向美國還是蘇聯呢
如果德國率先研發出原子彈,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它會同時轟炸蘇聯、英國和美國,根本不會分什麼主次。美國是同盟國的大工廠、英國和蘇聯是盟軍反攻的前進基地,為了確保德國的安全它們都是被核襲轟炸的目標。
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德軍又認清了蘇軍空軍和兵員的數量優勢,對勝利就更不抱希望了。因此德國人將東方的蘇聯視為主要威脅,它迫切需要新式武器扭轉蘇德戰場的戰局,因此我們斷定,如果有原子彈肯定先轟炸蘇聯,至少先制止蘇軍兇猛的進攻。
此外,有了原子彈如何投擲出去是個大問題。
德國空軍是一支戰術型空軍,嚴重缺乏生存力強的遠程轟炸機,超過1000公里的轟炸任務對德國空軍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在1943年~1944年轟炸蘇聯的“鐵錘行動”中,德國第4航空隊能使用的裝備只有He-111、Do-217和Ju-88這三款轟炸機,三者的最大聚集規模不到1000架,He-117雖然是四發轟炸機,但性能不可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理論上,這些飛機都可以投擲原子彈的。
❾ 德國是怎樣開始研究原子彈的
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一些優秀青年,如拉比、奧本海默等紛紛到了英國、德國和丹麥等歐洲國家,求教於當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物理學家,如盧瑟福、玻爾、玻恩、海森堡等,在他們的指導下,學習與原子和原子核有關的現代物理學。待學成之後,他們懷著振興美國物理學研究的雄心,帶著最新的量子力學、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知識回到自己的故鄉。這些新知識和新發明就像16世紀西班牙航海家搶來的金子一樣稀奇與珍貴,給自己的祖國帶來巨大而又令人吃驚的利益。
1932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在那一年的2月,發現了中子;11月,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次年的1月,希特勒當上了德國政府的首腦。30年代,希特勒的反猶太和反現代科學的政策,給美國送來了一大批歐洲優秀的物理學家,如弗蘭克、費米、維格納等,使美國的現代物理學,特別是核物理學的研究隊伍日益壯大。
1939年1月,玻爾應邀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訪問。弗里施在他臨行前倉促從瑞典趕回來,告訴他鈾可能裂變成了兩塊。玻爾把這一消息帶到了美國,立即引起了轟動。當時弗里施正在丹麥做實驗,以證實他們的解釋。玻爾的兒子奧格通過電話給玻爾通報了弗里施已經看到裂變碎片產生的大電流信號的消息。
玻爾立即和普林斯頓的惠勒合作研究核裂變的機制。他們提出並在理論上證明,只有鈾-235才會在吸收中子後發生裂變。玻爾懷疑鈾-238吸收中子後會變成一種更重的元素,這個元素也可能會產生裂變。玻爾還提醒,鈾-235在裂變時可能會產生兩個以上的次級中子。他們的文章在1939年9月公開發表。
核裂變的實驗立即在美國的很多實驗室被重復和證實。隨之而來的是對裂變過程的進一步研究和對裂變生成元素的鑒定,許多科學家不久就分別獨立地證實了法國約里奧·居里小組的發現:鈾元素在裂變時能產生多於一個的次級中子。這一發現使物理學家們想到了原子核的鏈式反應:一個中子引起一個鈾原子核裂變,而裂變產生的更多中子又引起更多的裂變,因而形成連鎖反應。原子核在這個反應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當核物理研究發生突變時,希特勒發動的戰爭也發生了躍變。1939年3月6日,德國軍隊開進了捷克斯洛伐克。物理學家們不僅看到戰爭的變化,也看到原子核裂變釋放的巨大能量可能會對戰爭產生的影響。當世界上最大的鈾供應國捷克斯洛伐克落入德國人的手中時,他們不能不為此擔憂。因此,他們立即以自己的方式作出了反應,西拉德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位。
利奧·西拉德,匈牙利物理學家,生於1898年。他在青年時代就飽受政治動盪之苦。在希特勒掌握政權以後,西拉德先到了維也納,在那裡呆了6個星期,又到英國去了。西拉德具有驚人的才能,他能根據今天的事實,用演繹法來預測明天的事變,他認識到,奧地利遲早是要被納粹佔領的。
1933年秋,在英國物理協會年會上,盧瑟福爵土在發言中指出,凡是談論大規模地取得原子能的人,都是「胡說八道」。西拉德後來回憶說:「他的講話使我考慮了這個問題。1933年10月,我的腦海里出現一個想法,就是說,如果能找到一種元素,它吸收一個中子並發射出另外兩個,那麼就可以實現鏈式反應,首先我覺得鈹可以是這種元素,後來又覺得是某些其他元素,包括鈾在內。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進行臨界試驗。」
早在1935年,西拉德就向許多原子科學家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是否認為應該理智地、起碼是暫時地停止發表他們的工作結果,並且要考慮到他們的研究有著嚴重的、甚至是危險的後果。他所詢問的科學家之中,大多數拒絕了他的建議。在當時,原子堡壘被攻下來的希望似乎是沒有可能的,而西拉德卻已經在談論如何處理戰利品了。由於這一「過早的擔心」,他所得到的聲譽是「荒唐」,即,沒有做第一步和第二步,而竟考慮做第三步和第四步的事情了。
1939年4月末到7月末,西拉德和他的朋友們一直苦思,怎樣以最好的方式讓美國政府了解原子研究工作的巨大意義,以及它們對軍事技術可能產生的影響。
1939年3月,費米請求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主任皮格勒姆給美國海軍軍械部部長、海軍上將胡珀寫一封信,請求他同意利用費米在華盛頓美國哲學學會作報告的機會,與費米見一次面。3月17日,費米拿著皮格勒姆的介紹信去見胡珀。皮格勒姆在信中以用於學術討論的謹慎口氣寫道:「鈾可能成為一種每磅可以釋放出比通常炸葯大100萬倍的能量的爆炸物。我自己的感覺是,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在會見中,費米同胡珀討論了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但是,費米的話對這位海軍上將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胡珀只是禮節性地會見了他,希望費米能及時地把他們的研究結果轉告海軍。
費米在給海軍科學家作報告時,提到了用慢中子實現可控核反應和用快中子實現核爆炸的可能性,他說:「然而,不可能對目前存在的實驗數據作出任何精確的預言。」費米的報告引起了海軍實驗室一些在為潛艇尋找新動力的科學家的興趣,他們也開始了鈾分離和核裂變方面的工作。但是,海軍不願意提供用於核研究的經費。這種態度,無疑是給費米等科學家們的頭上潑了一瓢冷水。
正當西拉德等人為怎樣引起政府機構對核裂變的注意而傷腦筋時,他們得到了秘密報告說,「第三帝國」正在德國政府支持下順利進行製造原子彈的工作。由此可見,他們的最壞設想已經得到證實了。
通過秘密渠道傳到美國物理學家那裡的最新消息說,德國人已經採取了堅決行動,他們突然禁止從他們所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鈾礦石。歐洲另一個有儲備鈾的國家是比利時,它是由剛果的鈾礦產地中得到這種金屬的。現在,西拉德正在想方設法來保護這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金屬,不讓希特勒奪去。可是,美國政府還一直沒有認識到鈾會有什麼軍事價值,這種稀有金屬當時幾乎全部用來製造鍾表盤上的發光字碼和用於陶瓷工業。
形勢越來越明朗了,德國正在從事製造原子彈的工作。西拉德這時意識到,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以遏制德國的核計劃。
❿ 當時日本和德國同樣是法西斯,為什麼美國當時沒用給德國投放原子彈
因為那個時候法西斯國家義大利、德國都已經投降,只剩下日本負隅頑抗。而且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給美軍造成了巨大損失。
美軍一方面是為了復仇,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快點結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