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沒有主動權

德國為什麼沒有主動權

發布時間:2023-02-24 09:55:28

『壹』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庫爾斯克會戰失敗之後還有機會奪取戰爭主動權嗎

莫斯科保衛戰後德國就沒有主動權了。雖然之後的戰役中德國依然有獲勝的時候,但是蘇聯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戰爭的勝負早就註定了。

『貳』 為什麼德國沒有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重新抓住戰略主動權 反而陷入了被動

看 , 直,播 ,綉 ,比B, 的.來!.叄 柒-C伍- 點, 匸,⊙m. 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戰役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集團而實施的防禦戰役(1942年7月17日—11月18日)和進攻戰役(1942年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

蘇軍先後參加這次會戰的有: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東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伏爾加河區艦隊和斯大林格勒軍級防空地域。

德軍統帥部利用歐洲尚未開辟第二戰場之機,繼續增強東線軍事力量。這就使德軍能於1942年夏季在蘇德戰場南翼展開進攻,以進至高加索各石油區和頓河、庫班河以及伏爾加河下游等物產豐富地區。為進攻斯大林格勒,從「B」集團軍群調來了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為保盧斯上將)。截至7月17日前,該集團軍共轄13個師(約2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3000門、坦克約500輛)。第4航空隊的航空兵(作戰飛機近1200架)負責進行支援。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從其預備隊中把第62、第63、第64集團軍調到了斯大林格勒方向。7月12日,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鐵木辛哥,7月23日起為戈爾多夫中將)。除上述3個集團軍外,編入該方面軍的還有原西南方面軍第21、第28、第38、第57集團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7月30日起,北高加索方面軍的第51集團軍也編入該方面軍。其中第57集團軍以及38、第28集團軍(後以這兩個集團軍為基礎組建了坦克第1、第4集團軍)擔任預備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任務是在520公里寬的地帶內實施防禦,阻止德軍繼續前進。方面軍開始遂行這一任務時總共只有12個師(1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200門、坦克約400輛)。空軍第8集團軍有飛機454架。此外,遠程航空兵150—200架轟炸機、防空航空兵第102師60架殲擊機也在這里參戰。德軍人員比蘇軍多0.7倍,炮兵和坦克多0.3倍,飛機多1倍多。

方面軍的基本力量集中於頓河大彎曲部,第62、第64集團軍在該處佔領防禦,制止德軍強渡頓河並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無論是在防禦戰役准備期間,還是在實施過程中,軍隊都進行了大量黨政工作。國防人民委員部1942年7月28日第227號命令提出的要求是開展黨政工作的依據。命令所提要求的實質體現在「決不後退一步!」這一口號中。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黨團組織採取了一切措施。使每個軍人都領會命令的要求。

斯大林格勒州的勞動者給了軍隊大力支援。在斯大林格勒各接近地構築了4道防禦匭郭,即外層圍郭、中層圍郭、內層圍郭和市區圍郭。這些圍郭在會戰開始前雖未構築完畢,但對城市防禦起了不小作用。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員會和州黨委採取了各種措施,以鞏固民兵,加強城市消防,並使全州勞動者做好堅持敵後斗爭的准備。

防禦戰役是在斯大林格勒的遠接近地開始的。從7月17日起,第62、第64集團軍各前進支隊在奇爾河、齊姆拉河一線對敵軍進行激烈抵抗達6晝夜。這就迫使德軍第6集團軍展開一部分主力,從而贏得了改善基本地區防禦的時間。7月23日,開始爭奪第62、第64集團軍主要防禦地帶。德軍企圖對頓河大彎曲部的蘇軍兩翼實施包圍突擊將其合圍,並進至卡拉奇地域,從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但第62、第64集團軍的頑強防禦和坦克第1、第4集團軍各兵團的反突擊,打破了德軍的企圖。至8月10日前,蘇軍退到頓河左岸,在斯大休格勒外層圍郭佔領防禦,阻止了德軍前進。

早在7月31日,德軍統帥部就被迫將坦克第4集團軍(司令為霍特上將)從高加索方向調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頭部隊於8月2日進逼科捷和尼科夫斯基鎮,形成了從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脅。斯大林格勒西南接近地的最初戰斗開始了。為防守這一方向,8月7日,從新大林格勒方面軍分編出一個新方面軍即東南方面軍(第64、第57、第51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空軍第8集團軍,8月30日起增加第62集團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9月9—10日,東南方面軍實施了反突擊,迫使德軍坦克第4集團軍暫時轉入防禦。至8月17日前,德軍在此亦被阻止於外層防禦圍郭。

8月19日,德軍再度發起進攻,力圖從西面和西南面同時實施突擊以攻佔斯大林格勒。8月23日,第6集團軍坦克第14軍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爾加河。德軍企圖從北面沿伏爾加河實施突擊奪取該市。斯大林格勒軍級防空地域各部隊在抗擊這一突擊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日,德軍航空兵出動飛機約2000架次,對斯大林格勒進行了狂轟濫炸。在該市上空的空中戰斗中,蘇軍飛行員和高射炮手共擊落敵機120架。蘇軍統帥部採取了消滅突至伏棚口河的德軍集團的措施。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從其預備隊中調來第24、第66集團軍,會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各集團軍從北面對德軍實施了翼側反突擊。這就把德軍第6集團軍一部分兵力引開,使斯大林格勒保衛者的處境得以改善。德軍被阻止於西北市郊。但是德軍統帥部繼續增加兵力,於8月初將義大利第8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投入交戰,9月底又將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投入交戰。而德軍第6集團軍的基本兵力則集中用於直接奪取城市。至9月底前,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B」集團軍群編成內作戰的德軍兵力已達80多個師。德軍的主要力量都轉移到了斯大林格勒方向。德軍統帥部力圖在最短期限內攻佔斯大林格勒。

9月12日,德軍從西面和西南面也逼近了該市,此後城市防禦即由崔可夫中將指揮的第62集團軍和舒米洛夫少將指揮的第64集團軍共同負責。市內展開了激烈巷戰。這一期間,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24、第66集團軍於9月在該市以北幾乎連續實施的反突擊,給了斯大林格勒保衛者有力支援。在斯大林格勒以南發動局部進攻戰役的第57、第51集團軍牽制了德軍的重兵。9月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稱頓河方面軍(司令為羅科索夫斯基中將),東南方面軍改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10月15日,德軍在一個狹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地域伏爾加河。11月11日,他們最後一次企圖攻佔該市,並在「街壘」工廠以南沖到了伏爾加河。但這已是德軍最後一次得逞。

1942年11月18日,斯大林格勒會戰的防禦階段終於結束。這一階段,法西斯德軍死傷約70萬人,損失火炮和迫擊炮2000餘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000餘輛、作戰飛機和運輸機1400餘架。希特勒統帥部企圖迅速攻佔斯大林格勒的計劃和整個1942年夏秋戰局計劃均告破產。蘇軍在防禦中表現了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表現了高超的軍人技能和集體英雄主義,疲憊和消耗了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戰的德軍主要集團,從而為轉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蘇軍統帥部在防禦戰役過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計劃。大本營代表朱可夫大將和華西列夫斯基上將對制定反攻計劃起了重要作用。反攻的企圖是:從謝拉菲莫維奇、克列茨卡亞兩地域的頓河登陸場和從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薩爾帕群湖地域分別實施突擊,粉碎敵各突擊集團兩翼的掩護軍隊,並沿卡拉奇、蘇維埃茨基向心方向發展進攻,圍殲直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戰的敵軍主力。至11月月中前,反攻准備完畢。

反攻開始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開的是:西南方面軍(近衛第1集團軍,坦克第5集團軍、第21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司令為瓦圖京中將)、頓河方面軍(第65、第24、第66集團軍,空軍第16集團軍;司令為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團軍,空軍第8集團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總計110.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55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輛、作戰飛機1350架。蘇軍當面之敵是德軍「B」集團軍群(司令為魏克斯元帥)所屬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德軍野戰第6集團軍、德軍坦克第4集團軍、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共有101.1萬餘人、火炮和迫擊炮1029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675輛,作戰飛機1216架。蘇軍人員比德軍多10%,火炮和迫擊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倍,作戰飛機多10%。多方面的黨政工作在反攻准備期間和實施過程中對軍隊起了巨大動員作用,此項工作目的在於樹立軍人的勝利信心,激發高昂的進攻銳氣,保證快速突破敵人防禦和發展進攻。

11月19日,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第65集團軍實施突擊,揭開了反攻的序幕。在步兵和坦克沖擊之前進行了炮火准備。西南方面軍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各兵團在炮火支援下,近11時向縱深前進4—5公里。為完成突破,坦克第1、第26、第4軍,近衛第3軍和騎兵第8軍先後在這一地區進入交戰。至日終前,西南方面軍已前進25—35公里。第65集團軍因遭德軍猛烈抵抗,僅前進3—5公里。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57、第51集團軍,第64集團軍左翼各兵團)於11月20日開始進攻,第一日即突破德軍防禦,保障坦克第13軍、機械化第4軍、騎兵第4軍進入了突破口。兩方面軍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在戰役縱深內行動,向卡拉奇、蘇維埃茨基方向迅猛對進。同時,在拉斯波平斯卡亞地域對羅馬尼亞重兵集團的合圍亦告完成,而近衛第1集團軍、坦克第5集團軍、第51集團軍的騎兵軍和步兵兵團向西南面和南面發展進攻,對整個德軍斯大林格勒集團構成了合圍的對外正面。隨著天氣好轉,空軍第17、第16、第8集團軍的航空兵以及空軍第2集團軍一部兵力開始對蘇軍進行支援。

11月23日,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快速兵團在卡拉奇、蘇維埃茨基、馬里諾夫卡地域會師(見頓河畔卡拉奇),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和坦克第4集團軍一部共22個師另160多個獨立部隊,總計33萬人。同日,德軍拉斯波平斯卡亞集團投降。步兵兵團到達後構成了綿亘的合圍對內正面。至11月30日前,蘇軍壓縮合圍圈,將敵占區縮小一半以上,但因兵力不足,未能從行進間分割和殲滅德軍集團。與此同時,沿克里瓦亞河、奇爾河、頓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鎮(今科捷利尼科沃市)以北一線構成了500餘公里的合圍對外正面。12月12日,德軍統帥部企圖從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鎮地域實施突擊以解救其被圍軍隊。但德軍務坦克師被阻於梅什科瓦河,隨即被擊潰。幾乎在實施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戰役的同時,頓河中游的蘇軍為發展反攻,從12月16日起展開進攻。這一進攻迫使德軍統帥部最後放棄了解救被圍集團的打算。至12月底前,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擊潰了合圍對外正面前的德軍,將其殘部擊退150—200公里。這就為肅清被圍於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創造了有利條件。蘇軍在12月間進行的空中封鎖,粉碎了德軍藉助航空兵進行補給的企圖,此期間有700餘架敵機被擊毀。至1943年1月初前,德軍集團總兵力減至25萬人,僅余坦克近300輛、火炮和追擊炮4130門、作戰飛機100架。負責殲滅被圍集團的是頓河方面軍(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64、第62集團軍,空軍第16集團軍),該方面軍炮兵比敵人多0.7倍,飛機多2倍,但人員和坦克比德軍少六分之一。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沃羅諾夫炮兵上將統一領導殲敵戰役。在德軍拒絕接受促令其投降的建議之後,方面軍遂於1月10日經猛烈炮火准備和航空火力准備後轉入進攻。按照戰役企圖(參見「指環」),第65集團軍從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炮兵在衛國戰爭中第一次以徐進彈幕射擊支援步兵和坦克沖擊。至1月12日日終前,蘇軍已逼近羅索什卡河第二防禦地帶。為突破該地帶,主要力量被轉移到第21集團軍地帶。方面軍各兵團於1月15日重新開始進攻後,1月17日前到達沃羅波諾沃、大羅索什卡一線,於此再次遭到德軍抵抗。在1月22—25日的頑強戰斗中,各兵團粉碎了德軍在該線的抵抗。1月26日晚,第21集團軍在馬馬耶夫崗西北坡,與從斯大林格勒迎面進攻的第62集團軍會師。德軍集團被分割成兩部分。1月31日,第6集團軍南集群在保盧斯元帥率領下停止抵抗,2月2日,北集群投降。從1月10日—2月2日,頓河方面軍共俘敵官兵9.1萬人,德軍在蘇軍進攻過程中被擊斃約14萬人。

點評: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被擊潰。德軍被從伏爾加河遠遠向西逐退。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會戰之一。這次會戰歷時200天之久。德軍在會戰中被打死、打傷、被俘和失蹤的官兵約150萬人,占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

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結局具有重大軍事政治意義。這次會戰,對爭得蘇德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作出了決定性貢獻,是戰勝德軍的一個最重要階段。蘇軍展開總攻和把德國侵略者從淪陷的國土上大批驅逐出去的條件業已具備。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掌握到戰爭結束。斯大林格勒的勝利進一步提高了蘇聯及其武裝力量的國際威望,是進一步鞏固反希特勒同盟的決定性因素。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的失敗,對整個德國是精神和政治上的嚴重震撼,動搖了它的國際政治地位,破壞了仆從國對它的信任。日本被迫暫時放棄了加緊反蘇的計劃。在土耳其統治集團中間,盡管受到德國的壓力,但保持中立的願望益趨強烈。

斯大林格勒的輝煌勝利,顯示了蘇軍業已增強的威力及其高度軍事學術水平。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為圍殲德軍重兵集團,先後出色地實施了方面軍群的戰略性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戰爭史上從未有過如此規模的戰役。蘇軍的防禦在斯大林格勒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種防禦的特點是:在大縱深預先建立數道構築完善的防禦地區,並以軍隊及時佔領,具有高度積極性。斯大林格勒成了巷戰學校。正確選定主要突擊方向和軍隊轉入反攻的時機,善於建立軍隊的進攻集團,隱蔽進行戰役准備,軍隊在進攻過程中巧妙行動,各方面軍和集團軍之間密切協同,同時而迅速地構成合圍的對內正面和對外正面,在對外正面發展反攻等等,這些都決定了蘇軍反攻的勝利。在斯大林格勒反攻過程中,炮兵進攻在戰爭中第一次得到了充分運用,而航空兵行動則第一次採取了航空兵進攻樣式。政治機關和黨組織在奪取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中建立了巨大功勛,它們培養了軍人具有在防禦中堅忍不拔,在進攻中銳不可當的高度精神—戰斗素質。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其軍事上的豐要原因是:戰略企圖與實力相脫節,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進攻重點;後勤供應困難等。

蘇軍戰功卓著的44個兵團和部隊榮獲「斯大林格勒」、「阿布加涅羅沃」、「頓河」、「巴薩爾金」,「沃羅波諾沃」、「濟莫夫尼基」、「坎捷米羅夫卡」、「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頓河中游」、「塔欽斯卡亞」等榮譽稱號,55個兵團和部隊榮獲各種勛章,183個部隊、兵團和軍團改為近衛軍。數萬名士兵和軍官獲得各種勛章和獎章,112人榮獲得蘇聯英雄稱號。70多萬會戰參加者獲得「保衛斯大林格勒」獎章。為紀念蘇聯人民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二十周年,英雄城市伏爾加格勒被授予列寧勛章和「金星」獎章。

斯大林格勒戰役殘酷照片參考文獻:軍事文摘<div><a href="http://dl.shi.sina.com.cn/upload/85/75/37/1145857537.5036832.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dl.shi.sina.com.cn/upload/85/75/37/1145857537.5036832.jpg"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叄』 二戰中德軍多會喪失戰略主動權

戰略主動權和戰略防禦我感覺不太一樣。。。而且其喪失也分為幾個階段,不是一步到位的,一下是我的個人看法,有不同意見可以商量。
從41年底莫斯科戰役後至42年初,德軍還保留有戰略主動權,不過已經無力全線進攻了,只能重點進攻,41年6月剛開始侵蘇時北中南三路並進,雖然速度不一,但是確實是全線進攻。帶42年初,只有能力進攻南路,其他兩路已經開始戰略防禦了,但是戰略主動權依然在手,不過我個人認為此時已經不可能徹底擊敗蘇聯了,只可能簽署一個相對有利的和平條約。
經過42年一年的分兵進攻的分兵戰略(同時攻擊頓河與高加索,導致兵力不足只能用仆從軍防守側翼)招致42年底蘇軍的大反攻。中路成功頂住蘇軍並對蘇軍造成巨大殺傷。南路仆從軍的一觸即潰招致斯大林格勒的大災難。至此,德軍全線基本喪失主動權,但是還有成功大規范反擊的能力,不算完全喪失。(主要是因蘇軍以前沒有成功包圍過德軍整個集團軍且成功殲滅,注意力都在第六集團軍,使德軍成功撤出高加索的第一裝甲集團軍。不過戰略失誤雙方都不少,而且戰爭中是不可避免的)
43年初蘇軍消滅困守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後,蘇軍實力全線勝過德軍,但是並不是壓倒性的,才有43年初德軍哈爾科夫反擊戰,對蘇軍造成嚴重打擊。就是在43年1月底2月初進行了一次精彩的大反攻,造成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形成(說明德軍在曼施坦因這種優秀將才帶領下還是可以一戰,不過多數情況下已經處於劣勢)談不上完全喪失主動權。
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役就說明德軍已經沒有完整的推進能力,加上這次戰役的消耗以及盟軍在義大利的登錄,間接導致黨衛軍第一第二第三裝甲師調走,德軍中至少最強的十個師中的三個,至此德軍已經不能全部精銳留在東線了(不過留下庫爾斯克也已經不可能戰勝了,因為德軍集合全部力量也只能保證兩面夾擊中一路略有優勢,北路的中央集團軍群第九集團軍已經被趕回出發地,中央集團軍群其他方去甚至被逼退)。至此德軍徹底喪失主動權,再優秀的將領也只能阻止蘇軍推進,再無獲勝的戰略反擊。
綜上,應該說41年底42年初,開始部分戰略防禦以保持戰略主動權。42年底喪失大部分戰略主動,43年初一度看到挽回戰略主動權的希望,不過43年中下旬徹底破滅了這個願望。
至於你說的是不是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後喪失應該不是,斯大林格勒被徹底殲滅大概在43年1月,緊跟著蘇軍南線大推進,推進中被打了一個哈爾科夫反擊,就在43年1月底2月初。但是即使勝利德軍想再進攻也要准備很多,加上道路泥濘,沒有繼續追擊能力;蘇軍則在舔舐傷口,一直僵持到7月份庫爾斯克一直沒有大規模戰役,德軍還可以考慮進攻,不算完全喪失主動權,不過斯大林格勒後實力天平絕對是傾向於蘇聯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

『肆』 二戰強大的德國,為什麼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就無力回天了呢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關系人類命遠和世界前途的一次決戰。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在戰役某些階段,雙方投入兵力二百多萬,坦克兩千輛,飛機兩千三百多架,大炮和迫擊炮兩萬五千門,在廣大地域展開激烈戰斗,反復拼殺。

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空前血戰,在這個被戈培爾宣傳為「命遠之城」的爭奪過程中,其每天的勝負消息,緊系著世界億萬人民的呼吸。如問題所述,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經過二百個日日夜夜的較量,蘇軍大獲全勝,希特勒遭到空前慘敗,是對希特勒的致命打擊。

1943年,法國游擊隊僅僅在鐵路土,就對德國佔領者進行了二千多次的襲擊。南斯拉夫人民在鐵托同志的領導下,奮起戰斗,給德寇以沉重打擊,到1943年夏,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已發展到三十萬人,解放了大片國土。希臘人民解放軍也在斗爭中發展壯大,到1943年已有軍隊七萬多人,解放國土三分之一。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解放斗爭也迅速發展,到1943年,已解放了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德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也活躍起來,各種秘密團體日益發展擴大。1943年初,在慕尼黑出現了「打倒希特勒」的標語,還出現了以《白玫瑰》名義散發的反法西斯秘密傳單,由南德擴大到北德。傳單說:

「前次大戰的兵痞……不負責任地煽惑驅使三十三萬德國男兒白白地送掉了生命。」「工人大眾必須通過一種合乎理性的社會主義從他們遭受的最卑下的奴隸處境下解放出來。」「我國青年和我國人民對曾經遇到過的最可憎的專制暴君實行清算的日子來到了。」傳單號召:「向納粹黨開戰!」「在1943年以精神威力挫敗納粹暴政。」

在這種有利形勢的推動與鼓舞下,英、美盟國決定採取更加積極的軍事行動。1943年2月,丘吉爾講話說:

「當余目睹蘇聯之所為與蘇軍成就之偉大,倘余不竭盡良心與人力之所能使英美軍隊以最大速度與力量並以最大規模對敵作戰,則余將自感落後矣。」

3月,盟軍在突尼西亞南部發起總攻。5月,佔領突尼西亞,俘獲德意軍隊二十五萬,完全控制了北非海岸。7月,攻入西西里島,義大利發生政治危機,墨索里尼被逮捕。9月初,義大利投降。軸心鼎立,一足已折。如此,蘇軍的戰略反攻,歐洲被佔領國家人民的起義,英、美的軍事打擊,迫使希特勒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好向著他的墓門迅速跨進。而斯大林格勒一戰,則是德國法西斯軍隊復滅的起點。

『伍』 1916年德國政府為什麼要提出和平建議是因為其不再擁有戰略主動權,還是因為兵力已不足或是什麼原因

是的!1916年2月,德國東面戰線與俄國作戰的壓力稍為降低,德軍主力再次移師西線,與法軍爆發凡爾登會戰。結果在激戰7個多月後,德軍仍不能攻取凡爾登。而英法聯軍為了制衡德軍,在該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線與德軍爆發索姆河戰役。英軍雖然在這場戰爭里首次使用坦克,但雙方在傷亡共約120萬人後,戰事仍未有重大突破,並持續至該年11月,西線再次變為膠著對峙狀態,不過協約國開始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所以德國需要政治上為軍事服務,但最終德國還是戰敗了!!!不過我總覺得德國南部盟友義大利太水了,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半途反水,嚴重分散了德國的經歷!!!

『陸』 二戰德國失敗的原因

二戰的失敗,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德軍一開始在西線的戰鬥打得非常神勇!戰無不勝,最突出的例子是隆美爾指揮的第七裝甲師,突入之神速,令英法聯軍吃驚,短短幾個星期就從德法邊境突入到法國大西洋海岸。打得法軍措手不及,這也是隆美爾在之後得到希特勒的信任的重要原因!可是到了後來,英法聯軍被迫被趕到了敦刻爾克地區,走投無路,四面楚歌!有三十萬之眾,這時戈林出來「搗亂」,非要讓希特勒看看德國空軍的神勇,最後,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順利實施!導致英法聯軍保存了實力! 另一方面,德國空軍空襲英國也是不明智的選擇!希特勒完全可以選擇德國海軍的潛艇來封鎖英國,使之成為一座死島。然後再養精蓄銳跟蘇聯打也不遲!但是,之後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英國空軍取得了「不列顛空戰」的最後勝利!德國空軍損失嚴重! 還有就是「諾曼底」登陸,德國首先在戰略上失去了主動權,導致整個大的「戰爭計劃」最後不了了之!德國低估了英國的軍事實力和攻打蘇聯,德國認為英國被逼出歐洲大陸後,再也沒有能力來阻撓自己統一歐洲大陸的計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英國皇家海軍從戰爭一開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國水面艦只無法通過日德蘭半島,皇家空軍也在海峽上空挫敗了納粹空軍,而德軍就是在這不分勝負的時候貿然去攻打蘇聯,設想一下,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那麼戰爭的格局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即使是美國,與這么一個強大的對手作戰也是很費力的 \n\n\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n\n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納粹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n\n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n\n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n\n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n\n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n\n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n\n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n\n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n\n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n\n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n\n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n\n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n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n\n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鍾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n\n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n\n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n\n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柒』 德國為什麼到了二戰後期會逐漸地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1942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日宣戰,不久,因為美國不斷援助英國,德國被迫對美國宣戰.美國加入戰爭之後德軍在西線的對英空中戰場處於守勢,美英空軍轉入對德國的轟炸,德國空軍,戰爭工業資源大部分被東線牽制,無法贏得空中優勢,雖然使戰略轟炸的美英空軍受到嚴重損失,但工業生產雖然也擴大了規模,卻受到嚴重干擾.美英還向蘇聯提供高達百億美元的租借物資,或無償軍援.雖然份量和比例大概只佔蘇聯工業生產能力的1/10,美國的介入打破了蘇聯與德國已經僵持的戰爭的天平,使蘇軍轉入反攻
整個戰爭中蘇聯依靠僅殘存的不到德國三分之一,美國七八分之一的機床和鋼產量生產了相當於美國三分之二的武器和軍火,兩倍於美國的彈葯.德國的工業生產由於動員准備的不足,戰略轟炸的影響和資源的匱乏逐漸處於頹勢,東線德軍的驍勇善戰也不能改變整體被動的局面.
蘇聯紅軍在莫斯科戰役之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消耗了上百萬德軍精銳力量,德國的元氣大傷,隨後的庫爾斯克會戰消耗了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同時德軍在北非和義大利戰場也被美英等盟軍的優勢力量擊潰.兵力全線收縮.
這時,美英見開辟第二戰場的時機成熟,經過成功的戰爭准備和戰略欺騙,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雖然牽制的德軍兵力只有東線蘇德主戰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但也敲響了納粹必然滅亡的喪鍾.

『捌』 二戰德國為什麼會失敗

德國國防軍 1300萬左右.被蘇聯紅軍消滅1000萬
( 1 )戰爭早期德軍在西線作戰時的失誤和為後來作戰埋下的潛在威脅
其實早在德軍閃擊法國時,德國犯下的戰略敗筆和失誤已為後來的戰敗埋下了禍根.我們讓時間回到1940年5月20日,那時德軍的坦克集團軍已推進到了布倫和加來,並將英法軍隊逐漸包圍在敦刻爾克.此時英法軍隊的厄運此時看來已是命中註定的了,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立即向克萊斯特提出了質問和抗議,但得到的最後答復是:「這是元首親自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然而,僅靠空軍去完成此項使命事實上證明卻是力不勝任的.古德里安和萊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而眼睜睜地看著英法比聯軍從敦刻爾克上船逃走.然而當德軍於5月26日重新收回成命並下令坦克部隊再次投入攻擊時,卻已經延誤了戰機.聯軍利用這一轉瞬即逝的喘息機會,得以實施從海上撤退的「發電機計劃」,英法軍隊扼守敦刻爾克直至六月四日,在此期間,他們利用戰艦,漁舟、帆船,三桅船以及其它海運工具將32.4萬人,其中法軍8.5萬人撤過了海峽.撤離的英法軍隊雖然被迫棄掉了全部裝備輜重,然而卻畢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們隨時都會重新具有抵抗德軍對英國本土發起入侵的能力,甚至還可能重新越過海峽,卷土重來.然而事實上歷史也證明了:沒有1940年的盟軍在敦克爾刻的順利大撤退,就沒有後來1944年的盟軍在諾曼底順利進行的大規模登陸!
5月26日至31日墩刻爾克周邊地區形勢圖
關於德軍在敦克爾刻大撤退中所表現出來的優柔寡斷,後人紛紛進行了猜測,以至於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成了一個難解之迷.據德軍的副官提供的一種說法是德軍喜歡過藝術家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是德軍故意放英國人一馬,因為他對英國人情有獨鍾,他曾說過:「他們那些人是有價值的人種,是我要與之媾和的人.」他這次放走英國人,是想給英國人一情面,為日後和談留一條退路,因為德軍並不想同英國人徹底開戰,他只想讓英國保持中立!另一種說法是德軍對自己的裝甲部隊異常迅速地挺進感到不安,怕他心愛的裝甲部隊陷入敵軍南北合圍.按照他本人的解釋,他原以為英國遠征軍會像在戰爭中他表現的那樣打到最後一兵一卒;他希望將他們圍困,等他們彈盡糧絕時,大批的俘虜他們,供談判時使用.但是他的部隊並沒有俘獲多少英軍,德軍也沒有因此而發怒!但不管怎麼說,德軍在此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它影響到日後對英國的入侵,並且使英國人以後在非洲和義大利能繼續作戰.
不列顛空戰---德國空軍揮之不去的夢魘
2.jpg
征服法國之後,德國元首德軍開始實施他的「一項非常勇敢的偉業」--------「海獅計劃」,但事實上德軍並沒有打算真的想發起一場入侵不列顛的戰爭.德軍卻仍然把立足點放在英國將會屈服上面,因此他還沒有制定好對英國的作戰計劃.到了那時,一個被命名為「海獅計劃」的對英作戰方案才被臨時拼湊出來.但由於後期戰略上的失誤(8月底,重點攻擊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製造廠,使英軍損失慘重,精疲力竭,即將崩潰之時,但是從9月份開始卻出於報復柏林遭受空襲的思想,轉而空襲倫敦,致使英國空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復戰鬥力,從而與不列顛之戰的勝利失之交臂!)使得「海獅計劃」功虧於潰.此役德軍共損失了1700多架戰機和6000多名飛行員 ... ...
入侵王牌的第一個前提的空軍轟炸變成了強弩之末,從歷史上看不列顛之戰絕對是戰爭的轉折,隨著德軍飛機的紛紛墜地,就已經埋下了日後德國失敗的伏筆!然而這時,秋天的暴風雨季節開始了,「海獅計劃」被暫時推遲.直到一九四一年春天,「海獅計劃」才正式開始.但是由於後來德軍開始入侵蘇聯,所以「海獅計劃」計劃被無限期的擱置和推遲了.
由於德軍沒能在空中閃戰中徹底打垮英國,而「巴巴羅薩」計劃已是箭在弦上,因此德軍被迫修建了漫長的大西洋壁壘,處於兩線作戰,重蹈一戰覆轍,而就是因為這使得英國成為了一把高懸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劍始終威脅著德軍*.
( 2 )1942-1943年間德軍遭遇的挫折分析及深層探討
1941-1942年的蘇聯正承受這這場戰爭的主要壓力.雖然德國的東線力量已經在逐步被削弱,但是德國仍然發動了一系列的戰役繼續對蘇聯的進攻.1941年12月25日,當日本對珍珠港進行空襲後,使得美國也加入了這場戰爭,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化.此外在北非的德國非洲軍於1942年夏天推進到了阿拉曼一線,從1942年8月開始,英軍開始逐步擊退德軍.1942年11月,美英盟軍在北非的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1942年11月19/20日,蘇軍將德第6集團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最終德軍第6集團軍於1943年一月底/2月初投降,最初的23萬德軍只有9萬人被俘虜.1943年5月13日,困守在突尼西亞的13萬德國士兵和18萬義大利士兵投降.
在1943年的最初5個月,德軍損失了超過70艘U艇.鄧尼茲命令於1943年5月24日暫停在大西洋的破交戰,封鎖英國失敗.1943年7月實施的「城堡計劃」德軍集中了超過3000輛坦克和1850架戰機卻沒能突破蘇軍在庫爾斯克的戰線,這也是德軍在東線的最後一次戰略進攻.1943年7月10日,盟軍在西西里登陸,用了38天的時間佔領了全島,這樣盟軍就獲得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出發基地,他們的遠程轟炸機可以威脅整個第3帝國了.1943年夏,德軍必須從本來就很緊張的東線抽調部隊投入義大利和法國南部.1943年9月3日,盟軍登陸義大利本島.1943年9月8日義大利宣布投降,並於1943年10月13日對德宣戰.至此美軍的地面作戰陷入停頓,直到44年的西線登陸開始才重新開動.因此成為了日後被稱為漁翁得利的有力證據.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各個戰場就不難發現1942-1943年間的德軍已逐漸陷入被動局面,理智的人便會看出勝利的天平已開始向同盟國方偏轉,軸心國的大廈即將頹塌.那麼就讓我們對1942-1943這段二戰最關鍵的時節各個戰場上的德軍遭遇的挫折進行一下綜合分析及深層探討.
1 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德軍的失誤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頓河以東約60公里處,是蘇聯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的中轉站.也是來自高加索的石油轉運站和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當時德軍的設想是:奪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切斷伏爾加河的交通命脈,奪取巴庫油田,烏克蘭的小麥和頓吧斯的煤.再向東北迂迴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彎與日本會師印度洋.按照德軍的要求,德軍最高統帥部擬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戰計劃,代號「勃勞」.其主要內容是:戰役由博克元帥發動(但在其攻下沃羅涅日後,被撤職),利斯特A集團軍群以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為左翼,魯夫第17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哈爾可夫南面和塔甘羅格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進攻,佔領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向高加索進軍;博克B集團軍群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為左翼,保盧斯第6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庫爾斯克南面和哈爾可夫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突擊,佔領頓河上游的沃羅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進.但在此時德軍和他的高官們卻犯了一個關鍵性錯誤:在繼續行軍高加索的同時,再向斯大林格勒進攻,這樣使得原本已是兵力沒有富餘的德軍進一步分散了兵力(如同當年分兵同時進攻烏克蘭和列寧格勒一般)犯了兵家之大忌.
斯大林格勒戰役示意圖
3.jpg
7月17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推進到頓河中游,保盧斯第6集團軍也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在高加索方向,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渡過了頓尼茲河,向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前進,魯夫第17集團軍則佔領了伏羅希洛夫格勒.一切都進行的相當順利,但是此時德軍又犯了更為嚴重的錯誤,他突然再次改變了計劃,認為斯大林格勒無需那麼多兵力,遂於17日命令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轉隸A集團軍群,以支援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強渡頓河下游.這樣,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進攻部隊就只剩下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而第6集團軍的力量卻又有賴於第4裝甲集團軍的合作.對此,英國軍事史學家富勒寫道:「和1941年一樣,因為分散了兵力,德軍自己毀滅了他的戰役.1941年,他因為調動古德里安的裝甲兵團去參加基輔會戰,才使他未能攻下莫斯科.這一次又是因為調動了霍特的裝甲集團軍,從頓河中游到下游去,結果遂使他未能攻克斯大林格勒」.利德爾·哈特也在其《戰略論》中寫道:「假使朝斯大林格勒方向進攻的第4裝甲集團軍,不分兵向南,以協助第1裝甲集團軍在攻向高加索的路程上,作渡過下頓河的企圖,那麼在7月間,德軍也許早已輕松的攻佔了斯大林格勒.而等到第4裝甲集團軍再回轉過頭向北進攻的時侯,俄國人在斯大林格勒已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了.」
1942年9月13日,德軍開始攻城.保盧斯第6集團軍擔當主力,從城北實施猛烈突擊.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則從城南推進,策應保盧斯在城北的主攻.14日,德軍從城北突入市區,與守衛該城的蘇第62集團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15日,德軍對馬馬耶夫高地實施重點突擊.該高地是斯大林格勒地勢最高的一塊地方,從這里可以俯瞰和控制全城,崔可夫中將的第62集團軍司令部即設在這里.經過一天激戰,德軍佔領了馬馬耶夫高地,當時德軍曾用迫擊炮不分晝夜封鎖伏爾加河,想可以來切斷蘇軍的援軍的後勤保障,但是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最高統帥斯大林命令蘇聯紅軍海軍的伏爾加河區艦隊出動,突破德軍的封鎖,將大批援救戰略物質和武器裝備以及援軍運送到了斯大林格勒,於是在16日,蘇近衛第13師渡過伏爾加河進入斯大林格勒,突然向德軍發起反沖擊,又奪回了該高地.9月25日,德軍佔領了市中心,27日沖進了北部工廠區,並重新佔領了馬馬耶夫高地,但在29日又被蘇軍奪回.最終直到1942年11月德軍仍然沒有完全佔領斯大林格勒,這為蘇軍後來的反攻創造了必備的條件!
由於德軍過於輕敵,低估了蘇軍的兵力,並數次錯估戰場形式同時命令德軍同時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結果造成德軍兵力分散,從而導至兩頭撲空和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慘敗!這一役後蘇德戰場的形式雖然開始發生變化,但由於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進行的是一場與閃電戰截然相反的「街道戰」作戰方式,因此雖然德軍遭到重創,但其留下的戰略間隙卻使得德軍養好了傷口,並於1943年中旬逐漸恢復了元氣,接著又發動了一系列對蘇聯的反擊和戰略進攻(如哈爾科夫反擊戰.庫爾斯克等戰役),因此筆者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並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而蘇聯人顯然是將他們在那裡取得的戰果誇大了,於是便有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神話.(這個結論筆者將於下文作詳細闡述)
2 庫爾斯克戰役前後的戰略、戰術分析
眾所周知,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是蘇軍與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集團會戰.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將這場會戰稱為蘇軍最終戰勝德國德軍的重要里程碑.而蘇聯人對庫爾斯克戰役結果的評價更是對蘇聯一方是極為有利.如《衛國戰爭簡史》這樣論述道: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聯軍隊消滅了敵軍30個師,德軍德國損失了大約500,000名官兵、1500輛坦克、超過3700架飛機……德國德軍元氣大傷.整個世界都為紅軍相對於德軍在戰斗藝術、武器和戰略指揮上的優勢而折服.戰略獨創性已經牢牢地紮根於蘇聯武裝力量之中」.
但是如果我們用相對客觀的態度去分析這場戰役,也許就會得到另一種答案.首先筆者盡可能詳細的列出當時戰役雙方兵力的對比,即1943年4月10日時,在庫爾斯克凸出部上的兵力和裝備對比已經變成了對蘇聯一方有利.根據蘇聯的統計,當時紅軍在這里總共有958,000人、11,965門大炮和迫擊炮、122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130架作戰飛機;與此相對應的是,德軍總共有大約700,000人、6000門大炮和迫擊炮、1000輛坦克和突擊火炮以及1500架作戰飛機.此外,距離庫爾斯克弧形地區不遠的蘇軍預備隊方面軍(草原軍區)還有269,000名官兵、7406門大炮和迫擊炮、12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77架作戰飛機.同時,蘇軍在蘇德戰場上所有的預備隊加起來總共有469,000名官兵、8360門大炮和迫擊炮、9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587架作戰飛機.與之相比,德軍預備隊總共有60,000名官兵、600門大炮和迫擊炮、200輛坦克和突擊火炮(作戰飛機根本沒有).一直到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德軍預備隊的數量實際上沒有什麼變化.(附:蘇德部隊總人數的比例為1.8∶1、大炮比例為3.2∶1、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比為1.3∶1(從各方面來說對蘇方都有利).僅在空軍方面,德軍佔有優勢,但比例關系也只是為1.1∶1)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進攻階段
4.jpg
庫爾斯克戰役蘇軍反攻階段
5.jpg
至於發動庫爾斯克戰役當時對德軍究竟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還有德軍為什麼對戰役一拖再拖,除了眾所周知的德軍為了獲得更多新型坦克及戰機所耗費的時間外,那就是德國元首德軍的優柔寡斷.據戰後古德里安證實,在1943年5月10日召開的軍事會議上,他曾試圖說服德軍放棄向庫爾斯克進攻的計劃,因為實現這一計劃存在著許多障礙.古德里安否決了В.凱捷利的意見--他認為德軍應該從意識形態方面發起進攻,同時古德里安指出,」庫爾斯克是否在我們手中,這跟世界一點兒關系也沒有」.德軍回答說,當他考慮這一進攻計劃時,感到腹部一陣巨痛.因此,這證明德軍對戰役的成功沒有十分把握,於是便把它的實施盡可能往後推遲,而事實上也就是因為他的信心上的動搖最終釀成了戰役失敗的惡果.
從戰略戰術,戰術戰略,雙方將領的指揮藝術上角度來看,本來的勝利者應該是德國,而不是在中前期就已經損失超過百萬(還是保守估計)部隊,甚至已經投入了所有戰略預備隊的蘇軍.相反的德軍在此戰中並非像從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損失慘重,以至於元氣大傷,甚至整個戰役結束也僅僅陣亡了8萬人.而且由於曼施坦因等人的藝術般的指揮,德軍在戰役後期膠著狀態中依然保留下來了大批有生力量(戰略預備隊,精銳裝甲軍團30萬),這些部隊在德軍後期進行防禦戰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事實上戰役一開始蘇軍的防守和進攻就都很被動,盡管其在人員和武器上佔有優勢,他們的數量是德軍的2到3倍,但實際上他們屈從於德軍的意志,同時被迫在那些從德國人的作戰部署來說很容易防守的方面軍扇形區域發動進攻.而當戰役進行到了最激烈的時節德軍的部隊仍能頂住蘇軍進攻,並反擊取勝,遭受重創的蘇軍被迫不斷向扇形區域增兵,但形勢仍沒能得到根本好轉.
很多人相信庫爾斯克會戰中最負盛名的普羅霍羅夫克坦克戰蘇軍取得了大勝,如蘇聯的觀點認為德國人於1943年7月12日似乎在普羅霍羅夫克損毀了300~400輛坦克---但這只不過是蘇聯坦克指揮官在通報中所做出的詩人般的誇張.在普羅霍羅夫克城下與蘇軍近衛軍第5坦克集團軍交戰的德軍第2坦克兵團事實上只損毀了5輛坦克,另有38輛坦克和12門突擊火炮損壞,而據蘇軍的通報資料顯示--這與德軍的得到的數據相一致--僅蘇軍近衛軍第5坦克集團軍第3軍一個軍就損失了不下33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與此同時,蘇軍占據著是對手幾乎4倍兵力的優勢--同時擁有兩個羅特米斯特羅夫機械化坦克兵團--用1000∶273的比例來對付德軍.可就即便是這樣蘇軍仍然沒能取得勝利,他們被迫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要知道根據蘇軍的最高統帥部的部署,該坦克集團軍本是用於參加反攻並且本來要被派往哈爾科夫的,而這一次嚴重的損失這下又得給它大大地補充兵力.而本來已被最高蘇維埃決定要撤職或是送上法庭的羅特米斯特羅夫,卻因為德軍後來停止進攻計劃而逃過了一劫.
事實上真正使德軍最終喪失戰略主動權而轉入全線潰退的原因並不是德軍在此次戰役中將領指揮的失利,而是德軍由於缺乏自信而導致的指揮失誤(英美聯軍已於7月10日在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的情勢惡化.當時德軍認為德軍必須要抽調兵力到義大利和巴爾干半島,因此「堡壘」作戰可能被迫停止.但形勢並不是如此嚴重,而且正相反德國最偉大的戰略.戰術家曼施坦因則認為德軍已經到了勝利的邊緣,因為他手裡還有整整三十萬的戰略預備隊還沒有使用,蘇軍此時卻已經無軍可調.至12日的戰斗後,一線德軍依然擁有較強的作戰實力,並在以後幾天的戰斗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包圍了蘇軍的幾個步兵陣地,佔領了一些極有戰略價值的高地,而且蘇聯已經無力挽回即將失敗的頹勢了(當時朱可夫已經在准備自殺或者上軍事法庭了承擔責任了).
但就在這時德軍決定放棄,他將本來能決定戰役勝負的預備隊調離到了西線,而把庫爾斯克戰役最初的全部構想和曼施坦因利用超乎完美的戰術苦戰的成果,完全地丟棄了.
雖然德軍放棄了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略進攻的機會,但他們也給予蘇軍以極大重創.直到1993年,蘇聯關於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的人員、坦克和飛機損失的官方統計數據才被公布出來.以前,德國的損失被蘇聯歷史學家誇大了很多倍.據他們的估算,德軍損失了大約500,000名官兵、1500輛坦克和突擊火炮以及3700多架作戰飛機.這些數據與真實情況相差很遠.據德軍德國最高統帥部提供的數據表明,在1943年7月和8月間,德軍在整個東線戰場損失的人員中陣亡68,800人、失蹤34,800人以及傷病434,000人.德軍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區的損失據估算佔到整個東線戰場損失的2/3.因為在這期間,頓涅茨克流域、斯摩棱斯克地區和北方戰區(姆加地區)都在進行著最激烈的戰斗.這樣,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人員損失里陣亡、失蹤以及傷病人數大致可以確定為360,000人(其中陣亡約8萬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是500,000人.德國空軍的損失還要小得多.根據德國弗賴堡的軍事資料室的有關文獻資料顯示,在1943年7月和8月間,德國空軍在東線戰場的損失只有1030架作戰飛機,同時,甚至在所有戰區的損失總數也不超過3213架作戰飛機.這樣,蘇方所說的數據,即敵人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擊毀了3700架飛機,就純屬是天方夜譚.這一數據是根據蘇聯空軍戰時指揮部的報告提出來的,在那裡經常會把敵人的損失誇大好多倍.
註:1.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檔案館的一份有關德SS裝甲軍的秘密文件顯示.
首先,德SS裝甲軍並非像史料所記載的那樣擁有700餘輛坦克,即使是在戰役開始之前,SS裝甲軍也不過只有211輛具備完全戰鬥力的坦克.
其次,在12日的戰斗中,SS裝甲軍也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損失慘重.根據一份德軍1943年7月13日的內部統計,SS裝甲軍在這場戰斗後尚有163輛可以戰斗的坦克,僅僅損失了48輛.這同蘇軍第5裝甲軍的損失比起來要小得多.
2.1984年的一本蘇第5坦克集團軍二戰史記載,該軍在12日的戰斗後僅需要大修的坦克就有400輛之多.盡管書中並沒有記載蘇軍損失的坦克數量,但這一數字已足以證明,蘇軍在這場戰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3.一些蘇聯時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這樣的文字:「第5坦克集團軍在這次遭遇戰中損失約650輛坦克,由於無法恢復攻擊能力,已將剩餘坦克編入步兵連隊.」
綜上所述: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同當年嚴寒幫助蘇聯人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一斑,此役德軍的錯誤最終葬送最初庫爾斯克戰役的全部構想,當然對於德軍來說庫爾斯克戰役的失利後果也是極其可怕的,從此德國便再也沒能在東線佔得戰爭主動權.但由於蘇軍方面的損失過巨(保守估計,蘇德兩國人員傷亡比為7:1,戰機損失為20:1,坦克和自行火炮損失為6:1),從而引起了國民的嚴重不滿,才使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地位低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和莫斯科保衛戰.
3 北非戰局對歐洲戰場的影響
1942年1月下旬,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從布魯加港開始了進攻,2月佔領班加西並控制了整個昔蘭尼加.6月突破英軍加查拉防線,並攻佔托布魯克,迫使守軍投降.7月追擊馬特魯之潰軍,越過埃及邊境,直逼英軍北非最後一道防線——阿拉曼防線.隆美爾「非洲軍團」的之所以取得勝利,關鍵在於凱塞林第二航空兵團癱瘓了英國馬爾他島空軍基地,獲得北非戰場的戰略和戰術制空權,並對地面戰斗實施了火力支援,以及保障了地中海航線的暢通,使得隆美爾「非洲軍團」作戰物質得到及時補充.(「大力神」計劃)
而當美國在5月初決定將用於中國遠征軍的地面裝備和作戰飛機緊急調往北非後,形勢立刻發生逆轉,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相持階段,英軍馬爾他島的空軍基地重新活躍,英國空軍迅速掌握了北非戰場的戰略和戰術制空權,幾乎完全切斷了軸心國地中海航線,使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得不到裝備和燃料的補充.在8月最後一個星期里,英軍獲得50萬噸補給品,而德意軍隊只獲得1萬噸補給品.在坐以待斃的前景威脅下,隆美爾被迫同英軍在阿拉曼一線展開決戰.喪失制空權和燃料短缺的「非洲軍團」在決定北非命運的阿拉曼和哈勒法戰斗中豈有不敗之理?

『玖』 為什麼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就喪失了主動權

實際上斯大林格勒之後,德國人在哈爾科夫扳回一局。暫時形成均勢,但在庫爾斯克德國的預備隊基本耗盡,更討厭的是盟軍在歐洲登陸,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兵力不足。只能轉入防禦,而毛子順勢多路攻擊,讓德國人應接不暇。到了44年後諾曼底登陸後,德國徹底玩完

『拾』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軍損失一個集團軍就會喪失戰斗的主動權呢

二戰期間的蘇德戰場是當時反法西斯戰線上最慘烈的戰場之一。二戰中被稱為的「絞肉機」戰場並不多。在蘇德戰場上,蘇德雙方每次出兵都是超過了100多萬人。當然,慘烈的程度是無與倫比的。在幾場戰斗中,雙方都將超過100萬人的屍體留在戰場上。

蘇聯的補給速度和戰爭潛力比德國強得多。1941年,蘇聯人口約為1.93億。戰爭爆發後,蘇聯可以動員近3000萬人。憑借強大的工業實力,蘇聯不僅在武器生產上比德國強,而且在某些武器性能上也比德國強。例如,德國最引以為傲的鋼鐵激流在蘇聯的T-34坦克前損失慘重。當時,德國的總兵力只有1500萬左右,仍在忙於雙線作戰。在軍事力量和裝備補充方面落後於蘇聯。另一方面,蘇聯也有其廣闊領土帶來的戰略縱深,這將進一步擴大雙方在人員運輸和物資供應方面的差距,使德國越來越難以維持。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沒有主動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