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普魯士怎麼變成的德國

普魯士怎麼變成的德國

發布時間:2023-02-25 00:08:49

① 德國的前身是普魯士嗎

德國的前身是普魯士。而普魯士和奧地利均脫胎於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又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是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西部歐洲正統所在,只是這一帝國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里都呈皸裂狀態,由數百個侯國、公國、自由城市組成。

普魯士的特點

普魯士王國(德語Königreich Preußen、波蘭語Królestwo Prus、英語Kingdom of Prussia,1701年到1871年),是一個主要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軍國主義王國。

1871年演變為領導全德國統一的中心力量,直至一戰戰敗前它都是德意志帝國中的實際統治政權。

普魯士成立之初是波蘭立陶宛的封臣,170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支持領導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普魯士國王稱號。

1月18日,勃蘭登堡-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德意志統一前,普魯士和奧地利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強大的兩個邦國。

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各邦國,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普魯士王國原來的核心區域是由勃蘭登堡侯國和普魯士公國所組成的勃蘭登堡普魯士地區,普魯士於1740年的西里西亞戰爭取得了西里西亞省。

經過了1772年的第一次瓜分波蘭後,新增加的皇家普魯士和瓦米亞城便成為西普魯士省,1829年,東西普魯士兩省合並成普魯士省。

普魯士王室及貴族全部兼任德國的皇室和大臣,其地位凌駕於其它德意志邦國之上。其領土面積囊括整個德國的三分之二。普魯士有時也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詞,同時也是德國在一戰和二戰中軍國主義的來源。

② 普魯士是怎麼變成德國的有什麼革命嗎普魯士,多麼好聽的名字,為什麼改叫德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從此普魯士國王就是德意志帝國的皇帝,但後來被希特勒把所有的公國滅了,就沒有普魯士了。

另外中文名可能你覺得普魯士好聽 但是德語就不一定了

③ 普魯士是怎麼變成德國的

從疆域上說,西普魯士的疆域范圍在現在德國境內,東普魯士的大部分都在今天波蘭境內。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鐵血宰相俾斯麥為首的普魯士高層相繼戰勝丹麥、奧地利、法國,完成了小德意志帝國方案,普魯士國王於1871年於法國凡爾賽加冕為德皇。但是一戰失敗後,德國被肢解,東部土地被劃分給波蘭,東普魯士只保留但澤一地,二戰後但澤一地也被蘇聯占據,東普魯士基本不在德國境內。從歷史沿革上說,普魯士是統一了原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眾多大公國、王國後建立起不包含奧地利在內的德意志帝國,即小德意志方案,也就是說普魯士只是德國的一個構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④ 普魯士:原本並非德意志民族,為什麼卻最終統一了德國

1866年,普魯士擊敗德意志民族內部的主要競爭對手奧地利。1870年,又擊敗了企圖阻撓德意志統一的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終於在1871年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跟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相比,德意志的統一顯得姍姍來遲,可誰也沒想到,此後的70年裡,這個年輕的帝國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改變人類的 歷史 進程。

普奧戰爭前的歐洲局勢,兩個德意志兄弟對德國的統一都有著各自的打算


然而,主導德意志統一的普魯士王國,其祖先卻並非德意志民族,在血緣上,古代普魯士人與立陶宛等波羅的海民族更為接近。古代普魯士的起源地也不在如今的德國境內,而是在以波蘭的格但斯克(但澤),和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為核心的地區。

普魯士的發源地如今已經成為波蘭的格但斯克市和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

既然如此,普魯士又是如何能夠統一德意志呢?從13世紀開始,由德意志貴族組成的條頓騎士團用武力征服古普魯士人,再通過聯姻方式成為德意志的一個邦國,進而統一了德意志。

條頓騎士團的徽章和團旗,最終演變為德國軍隊的「鐵十字」徽章


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的凱撒遠征高盧時,發現阿爾卑斯山以北、萊茵河以東地區居住著很多蠻族,他們處於原始的氏族 社會 ,勇猛好鬥,很難征服。凱撒把這些蠻族稱為「日耳曼人」。

公元前1世紀,日耳曼人的居住地區(黑色框線),紅色部分為後來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版圖


據現代考證,日耳曼人起源於北歐的南部地區,由於天氣轉冷而遷入中歐。古羅馬人沒有能力征服日耳曼人,便僱傭他們為自己打仗,日耳曼人則趁機吸收古羅馬文化,並大舉向帝國境內移民。

條頓森林之戰,日耳曼人頂住了羅馬軍團的進攻,因而沒有被征服


公元476年,日耳曼僱傭軍輕松滅亡了腐朽的西羅馬帝國,在其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這個王國在鼎盛時期囊括了今天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領土。歐洲 社會 也由此進入了中世紀。


相對於古羅馬帝國,日耳曼人初始的文明發展水平較低。但通過數百年的融合和學習,日耳曼人逐漸歸皈了基督教,並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軍事采邑制度,取代了古羅馬的行省制。


可好景不長,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成東、中、西三個部分,其中的東法蘭克王國便是德意志民族的前身。經過三百年的努力,東法蘭克王國得到羅馬基督教廷的認可,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在名義上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余暉。

法蘭克王國分成三部分,東法蘭克將演變成德意志


從國王開始的各級貴族領主,從上級領主獲取土地的使用權,並為上級領主服兵役,從而構成整個國家的統治秩序。這套封建制度非常類似於中國周朝的諸侯分封制,一直沿用到近代。


而為了保證貴族爵位和財產能夠得到完整傳承,封建領主採用了長子繼承製,其他兒子只能自謀生路,或給其他領主當兵、或參加各種軍事團體,這就使得中世紀歐洲 社會 的軍事化色彩十分濃重。


中世紀歐洲最重大的事情是十字軍東征,1095年,羅馬教廷號召歐洲的基督教徒發動東征,目的是從穆斯林手裡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由於基督教軍隊以十字徽章為自己的標志,因而被稱為「十字軍」。


在此後的兩百年時間里,十字軍先後十三次東征,總兵力超過三百萬。從貴族到農民的歐洲各個階層都深度參與其中,英國、法國、德意志等國的國王都曾親自領兵前往中東征戰。

十字軍先後發動十三次東征,總兵力達300萬,但只有第一次東征的戰果較大


對於那些無法繼承爵位和土地的貴族子弟來說,參加十字軍東征是攫取財富和榮譽的好機會。德意志的貴族子弟對此也非常熱衷,他們在前幾次東征的十字軍中,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


十字軍在初期取得很大的戰果,一度奪取耶路撒冷,建立了若干個十字軍國家,但也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問題。留守在中東的十字軍太少,遭到攻擊時,很難堅持到歐洲援軍趕來,也無法保護前來朝聖的基督徒。於是,武裝修士會應運而生。


武裝修士會既是基督教修士,又是全副武裝的騎士。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最有名的三個武裝修士會分別是「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1241年,條頓騎士團與波蘭、德意志聯軍慘敗於蒙古軍隊


12世紀末的第三次東征中,來自德意志的十字軍戰士們在中東遭遇到敵軍和酷熱的雙重打擊,損失慘重,很多人返回了德意志。而留在聖地的一部分人仿效其他騎士團的模式,在1198年建立起條頓騎士團。在遙遠的東亞,蒙古帝國差不多與此同時開始了崛起的進程。


條頓騎士團一開始以救治前往聖地的德意志人為主要使命,隨著規模的擴大,軍事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變成一支強大的武裝團隊,其首領的名稱叫「大團長」或「總團長」。他們以白底黑十字徽章為自己的標志,在中東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條頓騎士團的驍勇善戰很快引起了一些歐洲國家的注意。1211年,匈牙利請他們去鎮壓庫曼雷人的反抗,並封給他們一片土地作為報酬。當條頓騎士團完成任務後,想在封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時,卻發現自己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自然不能建國。

20世紀60年代重建的馬爾堡,條頓騎士團征戰普魯士之前,以此堡為總部


吸取教訓後的條頓騎士團在接到下一個任務時,要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頒布黃金詔書,將即將征服的這片土地賜給自己,並享有一切權利。這片土地的名字叫作「普魯士」。


古代普魯士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在維斯瓦河與涅曼河之間,距離神聖羅馬帝國的東部邊境約三百公里遠。古普魯士人與拉脫維亞、立陶宛人同屬於波羅的海民族。


古普魯士人的早期 歷史 到現在仍無法完全考證,他們沒有文字,有自己的語言,處於部落 社會 時期,以原始農業為生。由於土地貧瘠、缺乏海港和海貿,生活較為艱苦,也造就了古普魯士人的剽悍作風,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外來者的反抗。

1300年條頓騎士團在歐洲的分布,藍色區域為普魯士和立窩尼亞


正因為如此,波蘭雖然將該地區劃入自己的版圖,卻沒有實施過有效的統治。波蘭通過神聖羅馬帝國請條頓騎士團來征服古普魯士人,並答應將這片土地的所有權益送給條頓騎士團。


從1230年起的五十年前里,條頓騎士團源源不斷地從德意志派來軍隊,鎮壓了古普魯士人的三次大規模叛亂,才征服整個普魯士地區,逼迫他們皈依基督教。


條頓騎士團一邊忙著征服,一邊還要排除周邊強國的干擾。波蘭和立陶宛雖然較為強大,但對該地區的興趣不大。俄羅斯當時還無力向這里擴張,波羅的海對面的強國瑞典則只能以侵襲為主。


普魯士處在多個強國之間,但這片土地不夠肥沃、也沒有良港,吸引力不強


1285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征服整個普魯士地區,並根據神聖羅馬帝國的黃金詔書,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騎士團國。波蘭雖然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允許條頓騎士團建國,但此後一直與他們處於敵對狀態。


條頓騎士團國由上層的騎士和被統治的古普魯士人共同構成,據現代學者考證,古普魯士的人口在被入侵前應該有17萬左右。騎士團國鼎盛時期的疆土范圍包括東普魯士、西普魯士(今波蘭格但斯克市及附近地區)、愛窩尼亞(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大部分地區)。

1400年波羅的海周邊的局勢


條頓騎士團的成員既是戰士,也是修士,因此,他們建立的國家與傳統國家有著很大的不同。騎士團的大團長兼任國家元首,各級行政長官同樣是騎士團成員。他們沒有私產、不能結婚、只能從騎士團內部選擇接替者。


為了幫助騎士團成員戰勝人性之中的私慾,騎士團著力宣揚「勇敢、紀律、節儉」等美德,使這個與眾不同的國家能夠長期維系下去,這些美德日後將成為普魯士精神的一部分。


來源於德意志的條頓騎士們積極從德意志吸收移民,占據當地的經濟命脈,推行德語和德意志化。而周邊的斯拉夫人、立陶宛人等等也大批湧入進來,與當地人混居在一起。

條頓騎士團的鼎盛時期,占據著波羅的海沿岸很大一片區域


在這個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古普魯士人漸漸失去自己的語言和習俗,開始與各地移民一起形成新的普魯士人,德語成為當地的通行語言,古普魯士語言徹底消亡。


經過長時間的開發,普魯士土地變得肥沃起來,加上相對寬松的統治,使得普魯士在隨後的兩、三百年裡,得到很快的發展,超出了周邊地區。畢竟條頓騎士不能擁有私產和窮奢極欲,對民眾橫征暴斂等情況比其他貴族領地要少得多。


經濟大發展的同時,條頓騎士團的統治卻走上了下坡路,不斷地與波蘭發生戰爭。1410年的坦能堡會戰中,條頓騎士團慘敗於波蘭。1466年,西普魯士被割讓給波蘭,東普魯士淪為波蘭的采邑,騎士團國喪失了獨立。

最後一任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左)和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右)


面對騎士團國江河日下的形勢,第37任大團長、來自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拒絕承認波蘭的宗主國地位。武力反抗失敗後,他逃到德意志,認識了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1525年,在馬丁·路德的影響下,阿爾布雷希特宣布改信新教,辭去大團長職任,自立為普魯士公爵,東普魯士因而變成霍亨索倫家族名下的普魯士公國。

深黃色區域是普魯士公國,該時期的疆域面積最小

條頓騎士團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分崩離析。一部分不願意改信新教的條頓騎士團成員,回到德意志繼續征戰了三百年。直到1809年,法國皇帝拿破崙迫使德意志臣服,條頓騎士團才被宣布解散。


拿破崙失敗後,條頓騎士團得到重建,但不再具有軍事職能,只是一個宗教團體,從事醫院等慈善事業。1929年,條頓騎士團改名為德意志騎士團。目前,德意志騎士團仍然有約一千名成員,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五個國家有其分部。


條頓騎士團沒落了,普魯士公國依然存在,但它臣服於波蘭王國,甚至沒有與德意志地區接壤。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下去,這個公國很有可能變成今天波蘭的一部分。而這個趨勢在1618年被打破了。


由於第二任普魯士公爵死後無子,他的女婿繼承了普魯士公國。這個女婿同時又是霍亨索倫家族勃蘭登堡的繼承人,這樣便形成了一個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這個時代的德意志正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邦國多達上百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是由七個「大選侯」選舉出來的,勃蘭登堡侯爵便是「大選侯」之一。

霍亨索倫城堡,位於今天的德國巴登-符騰堡州


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成立,是普魯士歸屬德意志的開始,但此時兩者的聯系還不是很緊密,普魯士仍然是波蘭的采邑。1660年,霍亨索倫家族通過幫波蘭打仗,換取了普魯士公國脫離波蘭,完全成為德意志的屬國。


1701年,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又趁著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向法國開戰,得到了普魯士國王的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加冕稱王。

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疆域,德國首都柏林就位於其領土上


15至18世紀的歐洲一直動盪不安,各國之間頻繁發生戰爭,德意志各邦國紛紛捲入其中。普魯士卻因為處於德意志的邊緣地帶,而長時間免遭戰火的侵襲。再加上他們信奉新教,使得這里成為新教徒和戰爭難民的避難所。


由於普魯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民族,對各國移民都保持著開放態度,也不強迫任何人改變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因而受到全歐洲難民的青睞,使得普魯士人口和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


在普魯士王國的內部,各等級領主基本上都是條頓騎士團成員的後代,不但享有自己的封地,還延續著騎士團尚武和遵守紀律的精神,年輕的貴族子弟都會上軍校,成為普魯士的軍官。他們有一個特定的稱謂——容克貴族。

從1230年起,普魯士人口和領土面積的增長情況


跟傳統的歐洲貴族相比,容克貴族節儉得讓人感到寒酸,有一些甚至還會自己參加勞動。他們像當年的騎士團那樣,信奉「勇敢、紀律、節儉」等美德,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只效忠於國王和軍隊本身。


普魯士軍隊按照地域進行徵兵,既能組建一支龐大的軍隊,又加速了來源於各地移民的德意志化。18世紀是普魯士不斷擴張的時代,吞並多個德意志邦國,普魯士已經完全融入了德意志。


正是憑藉由容克貴族組成的軍官團,以及竭盡全國之力供養的龐大軍隊,小小的普魯士王國才能在歐洲政治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到18世紀末,這個充滿「鐵和血」精神的普魯士已經躋身於歐洲強國之一。


直到普魯士王國成立時,勃蘭登和普魯士之間只有波羅的海沿岸一狹長地帶相連,這種局面顯然很難讓人滿意的。1772年,普魯士聯合俄國、奧地利瓜分了波蘭,將西普魯士重新歸於治下,勃蘭登和普魯士終於連成了一體。


經過數百年持之以恆的擴張,尤其是1815年打敗拿破崙後,普魯士王國擴張到德意志的西部和北部,成為德意志地區兩個最大的強國之一。另一個是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稱號的奧地利。

藍色為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後的疆域,面積遠遠超過現在的德國


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在普魯士傳統的「鐵和血」精神下,俾斯麥和國王威廉一世拉開了統一德意志的進程。他們首先排除了與奧地利合並的可能性,選擇成立一個相對較小的德意志國家。


1864年,普魯士擊敗丹麥,確定了德意志的北部疆域。1866年,又擊敗奧地利,迫使其退出德意志。次年,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成立,包括有22個德意志邦國和3個自由市。


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中,普魯士王國的領土(綠色)


1870年,法國向普魯士宣戰,企圖阻撓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由條頓騎士團傳襲而來的,歷經無數次改革提升的高效軍事體制,使普魯士比法國更早完成動員,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不但一舉擊敗法軍,還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1871年1月18日,也就是普魯士王國成立的170周年紀念日,威廉二世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加冕成為德意志皇帝。如果上溯到條頓騎士團1230年首次進入普魯士,這個稱帝的過程花費了642年。


這個本非德意志的普魯士,經過五個世紀的同化,完全成為德意志的一員,乃至兩強之一,最後終於實現了德意志的統一,「德國」正式登上了 歷史 舞台。

德國空軍戰機上的「條頓鐵十字」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閱讀全文

與普魯士怎麼變成的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6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