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埃及導彈為什麼撤走德國專家

埃及導彈為什麼撤走德國專家

發布時間:2023-02-28 13:31:26

❶ 二戰時期德國已經製造出導彈為什麼不用

德國有火箭,而且像導彈一樣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正是德國的v2火箭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鍾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v2工程的目標是擴大容積和承載重量,以容納自控、導航系統和戰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前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在工程技術上實現了宇航先驅的技術設想,對現代大型火箭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❷ 1945年美蘇分了德國的科技成果。美國得到了導彈之父,而蘇聯得到了什麼

1944年10月,英國首相丘吉爾給斯大林發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爾在信中說,納粹德國從當年9月8日起向英國發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導彈,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經皇家空軍偵察,這些導彈都是由德國佩內明德火箭中心設計開發的,該中心恰好位於蘇聯紅軍的進攻區域,丘吉爾請求蘇方允許英國專家進入紅軍進攻區域,以便搜集納粹導彈的情報。出於對英國的傳統戒心,斯大林把丘吉爾的來信視為重要情報,立即指示有關部門搶在西方盟國前獲取德國導彈。

隨著納粹德國失敗的跡象日趨明朗,同盟國紛紛派秘密使團到前線,以求最先得到德國先進軍事技術。1945年6月1日,蘇聯專家組趕到佩內明德,但一些德國專家攜帶V-2導彈的關鍵圖紙向美軍投降,這令蘇方扼腕不已。原來美國也在進行絕密的「回形針」行動,目的是把所有德國導彈專家弄到手,並趕在紅軍到來前找到導彈技術設備並運回美國。圖林根州有德國最大的導彈工廠,美軍率先開進該州。後來根據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協定,美軍才不情願地撤離導彈工廠所在地,並拉走絕大多數有價值的設備。就在美國人撤離24小時後,蘇軍便進入圖林根州。面對人去樓空的廠房,蘇聯專家組欲哭無淚。為彌補損失,朱可夫元帥決定實施「麵包換人」的計劃。朱可夫簽署命令,允許蘇占區單方面開放邊界,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向德國全境呼籲,只要參與過導彈工作的德國人肯過來合作,蘇占區能提供充足口糧和優越的工作崗位。在美蘇佔領區交界的小鎮卡本霍夫,蘇軍把黃油和麵包直接擺在檢查站邊上,還在一側掛出標語:「來吧,這里有生存的希望。」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沒有跟美國人走的德國專家陸續匯集到蘇占區。赫爾穆特·格羅特魯普是其中最有價值的「收獲」,此人在佩內明德火箭中心專門負責制導控制系統的研究工作。

莫斯科非常重視這批德國專家,蘇聯兵器工業部部長烏斯季諾夫專程趕到圖林根,經過調查,決定就地組建諾德豪森研究所,負責恢復V-2導彈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的生產。由於蘇聯人對導彈還沒有形象的概念,諾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讓德國專家回憶整理出全套V-2導彈生產組裝流程。在克格勃軍官的監督下,格羅特魯普每天叼著煙斗,對著掛在牆壁上的幾張導彈結構圖比比劃劃,時不時地用德語說出一些關鍵詞彙,旁邊的蘇聯專家則像學生一樣進行記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記符號讓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羅特魯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導彈技術手冊和生產規范綱要。鑒於美蘇兩強都在發揮德國導彈專家的余熱,西方媒體曾編出一個流傳很廣的冷戰笑話:當美蘇導彈在空中相會時,它們都能夠用同樣的母語——德語互致問候。

❸ 二戰德國的導彈

第一枚導彈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美國就分別研製和試驗過無人駕駛的雙翼
飛行魚雷,但它們沒有制導裝置。一般認為世界上第一枚導彈是德國的V-1型飛彈。
德國從1932年開始為新的侵略戰爭研究導彈武器。V-1型飛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
間研製成功,1944年6月13日首次實戰發射,攻擊英國南部地區。V-1外形像是一
架小飛機,以噴氣發動機為動力,裝有700公斤普通炸葯。射程370公里,其制導
系統很簡陋,只有自主式磁性陀螺和一套機械裝置對飛行高度、狀態和彈道進行
控制。因而也有人不把它看做是真正的導彈,認為只是無人飛機型炸彈,他們認
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導彈是德國的V-2型導彈。
V-2的主要設計師是著名的火箭專家馮·布勞恩。V-2於1942年10月3日試飛成
功,1944年9月6日首次實戰使用,轟炸法國首都巴黎。V-2裝有單級液體火箭發動
機,裝有800公斤普通炸葯,射程為320公里,採用無線電遙控制導方式。
《血與火———二戰風雲錄》(之二十一) 風雪激戰莫斯科
有這樣一幅名畫,畫的是拿破崙騎著馬,率領著他的一支帝國衛隊,沿著俄
國的沙土路沉思著向東走去。這幅畫的題目是:「他們牢騷滿腹,但仍然忠實地
跟著他。」這是對1812年也是對1941年莫斯科之戰的最好寫照。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了對蘇聯的閃電襲擊。經過3個月作戰,德軍取
得了驚人的戰果。希特勒洋洋自得。他認為,現在是向莫斯科發起進攻、給蘇軍
最後一擊的時機了。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發布了第35號訓令,代號「台風」行動,確定10月2日
發起莫斯科會戰。
德國陸軍的鋼鐵洪流一步步逼近莫斯科,德國空軍的容克飛機也開始轟炸莫
斯科。10月15日,蘇聯政府機構和外交使團撤往古比雪夫,但斯大林和大本營仍
留在莫斯科繼續指揮作戰。10月20日,莫斯科開始全城戒嚴。為拯救首都,朱可
夫組織起新的防線。莫斯科市民們也以極大的勇氣和熱情保衛首都,組織了3個工
人師,16個民兵師和幾百個巷戰小組,全市約有45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
德軍雖然消滅了大量的蘇軍有生力量,但天氣的變壞使其攻勢銳減。當10月
18日中路德軍突進到莫扎伊斯克時,天已開始下雨了,道路變成了泥河。坦克走
不多遠就陷入泥潭中,簡直無法前進。第4集團軍參謀長勃魯門提特將軍後來回憶
說:「步兵在泥濘中一步一滑,每門大炮得用許多馬隊來拖拉才能前進。所有車
輛都陷在泥坑裡,一直陷到車軸部分,甚至連牽引機行動起來也十分困難。不過
幾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動彈不得了……這一切使得已疲憊不堪的部隊空前緊張。」
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則坑陷在奧廖爾到圖拉之間的公路上達幾天之久,
一切補給只好依賴空運。德軍於是被迫全線停止前進,以待大地封凍。
11月3日至4日,第一次降霜了,雖然驟冷的氣溫使泥濘的道路變硬,為德軍
的機動提供了便利,但同時又使身上仍著單衣的德軍陷入了凍餒之中。由於沒有
冬季服裝,部隊開始出現嚴重的凍傷,有些裝備因缺乏防寒設施,技術性能難以
正常發揮。德軍士氣開始低落起來。
11月7日,雖然德軍兵臨城下,蘇聯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
式,全副武裝的蘇軍從列寧墓前經過,然後直接開赴前線。這一空前壯舉,大長
了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志氣,增強了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戰勝德國法西斯侵略
者的信心,大滅了德國法西斯的威風。英國《新聞紀事報》報道說:「通往莫斯
科的要沖鏖戰正酣,而莫斯科卻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傳統閱兵,這是英勇和無畏的
榜樣。」
11月下旬,天氣突變,鵝毛大雪飄然而下,嚴冬幾乎在一夜之間就降臨莫斯
科,氣溫突然下降到零下30多攝氏度。大部分德軍身無禦寒之衣,數以千計的人
員被凍傷,數以百計的人員被凍死。為了鼓舞士氣,希特勒命令手下從法國和德
國向東線運去了一火車紅葡萄酒。但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氣溫下,酒在運輸過程
中已經結成冰,瓶子被凍裂,剩下的只是一堆紅顏色的冰塊。當士兵們收到這些
冰塊而不是他們所急需的冬裝時,他們的憤怒達到了極點。
嚴寒也使德軍武器的使用受到很大影響。大炮上的潤滑油凍結了,機槍的活
動部分也凍了,常常打不開炮閂,拉不開槍機。德軍沒有專用於嚴寒天氣的潤滑
油和燃料,夜間經常要在坦克下面燒一堆小火,以防引擎被凍裂。坦克經常在冰
凍的土地上打滑,或從斜坡上翻下去。而蘇軍的情況則好得多。首先,極端寒冷
的天氣對於蘇軍官兵來說並不新奇,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天氣。再則,莫斯科就
在他們的身後,蘇軍的供應線很短。蘇軍士兵都穿上了厚厚的皮上衣,厚厚的靴
子,以及帶有很大護耳片的皮帽子,他們的氈靴、手套和暖和的內衣等也一應俱
全。蘇軍的卡車和坦克也是特製的,使用的是專用的潤滑油和燃料,能適應嚴寒
氣候。
12月4日,當氣溫降至零下52攝氏度時,德軍再也不能作戰了。古德里安懷著
一顆沉重的心,他決定先撤退了。這是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勁旅自從踏平波蘭
以來的第一次撤退。12月5日,德軍在各個方向的進攻都被可怕的嚴寒和蘇軍頑強
的抵抗阻止了。雖然莫斯科近在眼前,也已處於他們的炮火射程之內,但他們已
經精疲力盡,銳氣喪盡。而蘇軍已做好准備,將對疲憊不堪凍得半死的德軍發起
強大的反攻。
12月5日,科涅夫指揮的加里寧方面軍率先對莫斯科北面德軍發起反攻。次日,
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也向莫斯科南北兩面德軍發起了強大的反擊攻勢。
到1941年12月底,蘇軍已收復了克林、卡盧加、加里寧等城市,解除了德軍
對圖拉的包圍。至此,莫斯科會戰結束。據蘇軍最高統帥部公布的數字,德軍共
傷亡50多萬人,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汽車15000多輛。這是德軍自開戰以
來遭到的第一次大失敗,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哀嘆道:「德國陸軍常勝不敗的神
話已經破滅了。」
關於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失敗的原因,多數西方軍事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認為,
俄羅斯冬天的提前來臨、嚴寒及德軍對冬季戰爭毫無准備,是德軍失敗的主要原
因。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其《戰略論》中寫道:「假使要追問,在1941
年戰役中,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其最適當的判詞就是『為自然因素所擊
敗』。」

閱讀全文

與埃及導彈為什麼撤走德國專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