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總盈餘多少

德國總盈餘多少

發布時間:2023-03-02 07:02:43

⑴ 德國高就業率是怎麼來的

十餘年前,德國經濟和就業形勢一度處於困境,被稱作「歐洲的病人」。德國領導人那時候就開始思索國家福利政策的合理性。

時任總理施羅德就曾明確表示:「在德國社會,沒有懶惰的權利。」在其看來,德國當時實行的失業救濟政策無益於促進失業人群尤其是年輕人再就業,要進行改革,不然德國會變成「集體休閑公園」。

盡管遭遇其所在社民黨部分同僚的反對,施羅德仍堅持推行改革以期大幅降低德國失業率。政府成立了「哈爾茨委員會」,負責制訂勞動力市場改革計劃。2003年,施羅德推出著名的「2010議程」,其核心即為哈爾茨就業改革系列法案。其中最具爭議的「哈爾茨四」失業救助方案於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以「哈爾茨委員會」主席彼得·哈爾茨命名的這一就業改革法案,主導了德國社會福利制度的一次重大變化,其推動進程相當不易。
「哈爾茨四」法案對失業者提出要求:取消按照失業前收入水平確定的政府補助,所有具備勞動能力者在長期失業情況下只能得到數額統一的基本救濟金;職工一旦被解僱須立刻到職業介紹中心報到,並盡可能早地找到新工作而避免失業;失業者應接受職業介紹中心提供的工作,若拒絕次數超過規定將受到降低救濟金的懲罰。

對於一直習慣於完備社會福利的德國人來說,這一改革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直接削減失業救濟金讓很多人叫苦不迭,也讓改革者付出巨大代價。
改革方案推出後在德國引發抗議浪潮,社民黨「平民政黨」的形象受損,在多個聯邦州選舉中失利。對於施羅德個人政治生涯而言,「哈爾茨四」也被視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2005年,施羅德已經失去部分黨內人士支持,於是決定用提前大選的方式放手一搏,最終他在選舉中敗給競爭對手現任總理默克爾。

⑵ 德國經濟發展黃金時期是什麼時候

是20世紀60年代
德國過度保障的社會福利制度推高了生產成本,形成了「低增長下高福利——高稅收——高負債——高成本——低投資——低增長」的惡性循環。

德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第二大出口國,其人均GDP逾2.7萬歐元。德國農業產值不足1%,服務業比重近2/3,是一個產業結構高度發達的服務社會,其工業以機器製造、汽車、電子和化工行業領銜;其國民經濟嚴重依仗出口,出口佔世界總出口額近10%,70%左右的貿易集中在歐洲和美、日等發達國家,國際收支長期盈餘,通脹率低,失業率約9%。

但是,德國經濟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先後經歷了1950年代(7.9%)到1960年代(4.6%)後期的恢復和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1970年代的相對滯脹時期(2.94%),1980(1.8%)到1990年代(1.85%)的低速緩慢增長階段。

⑶ 德國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德國是世界的第四大經濟體,2008年GDP是38180億美元。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總量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中國,且與英法的差距很大。德國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成員,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起著重要作用。2007年德國貿易出口突破9000億歐元大關,貿易盈餘達1988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礦物原料(鋼、鋁土礦、錳、磷酸、鎢和錫)對外國的依賴特別大。德國擁有少量鐵礦和石油, 天然氣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國內滿足,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⑷ 1999年德國馬克升值,美元貶值的原因是什麼

你怎麼知道是1999年馬克升值,是99年突然升值還是之前開始就有跡象了
我上節課國際金融好像有講從某年開始,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地位下降,而德國馬克和日元的百分比在上升,這就是美元貶值,馬克,日元升值的結果,日元是因為廣場協議,馬克是因為德國經常項目順差,大概是這個意思

⑸ 為什麼德國人口負增長

據德國《世界報》1月5日報道,按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06年年底德國總人口為8231萬,相對2005年底的8244萬減少了13萬,這已是德國總人口第4次下滑。

統計結果顯示,2006年德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對前一年均有所下降,出生人口為67萬至68萬,死亡人數為82萬至83萬,即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15萬,而2005年為14.4萬。

另外,2005年入籍德國人數比外遷移民人數多出7.9萬,而2006年僅為2萬至3萬,但該數目仍不足以抵消其人口負增長。

⑹ 默克爾是否勝券在握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將於24日舉行。根據最新民調,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大選中獲得最多選票,從而繼續保持聯邦議院第一大黨的地位幾無懸念。

分析人士指出,執政期間德國經濟良好的發展為默克爾和聯盟黨贏得了大量人心,而對難民危機的妥善應對以及缺乏真正有競爭力的對手,則更使得默克爾和聯盟黨勝券在握。

挑戰者實力不足

2017年1月下旬,社民黨將前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從歐洲政壇請回國內並推上前台。民調數據顯示,短短幾周內,社民黨的支持率迅速攀升,甚至一度追上並反超聯盟黨。這一現象被稱作「舒爾茨效應」。

當時有專家表示,舒爾茨從未就職於默克爾領導下的聯合政府,政壇「新人」的形象迎合了選民對默克爾的「審美疲勞」。

然而「舒爾茨效應」並未持續多久。從今年5月開始,聯盟黨的支持率再度同社民黨拉開距離,並將優勢保持至今。

分析人士認為,舒爾茨缺乏國內從政經驗,他主打的「社會公正」牌並非德國當前面臨的最棘手問題,沒有獲得民眾廣泛關注。而且社民黨與聯盟黨在財政、稅收、環境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幾無差別,缺乏新意。這使得選民對舒爾茨的新鮮感淡化之後,依然青睞風格穩健又經驗豐富的默克爾。

閱讀全文

與德國總盈餘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