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總督博物館請導游多少錢

德國總督博物館請導游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3-03-04 15:25:29

⑴ 一戰中,日本從德國手中搶走青島,那麼德國駐青島的末代總督最後怎麼樣了被俘被殺還是回德國去了

1914年11月7日早上6時許,德軍統帥邁爾.瓦德克上校在俾斯麥兵營中的德軍戰地司令部下令各個要塞的德軍全面停火向日軍投降,並及時派出乞降代表前往吳家村日軍前沿指揮部洽談投降事宜。次日他在給德皇威廉二世的電報中宣稱:。。。。因各種不利條件,為青島不毀於戰火,為保護眾多生靈,不得已開城投降。。。。

11月14日,他被日軍押送前往沙子口,准備在那裡乘船去日本。17日早上抵達門司港。隨即被押往戰俘收容所。。。。那麼,作為前青島殖民地總督的邁爾.瓦德克來說,數年戰俘拘禁的日子其滋味不太好受的。當時他被關押在福岡紅十字會的樓上單獨看管,盡管身邊還被允許有副官凱瑟爾少校陪伴,四周的環境也是相當優越,山邊海景都能盡收眼底。生活方面也是令他滿意的,每月的俸祿照舊。但是,作為一名戰俘唯一不能得到的就是自由!

19日,他在自己的住所提筆給遠在中國北京的夫人寫下被關押後的第一封家信。他在信中提到了遠方的夫人和孩子,對生活的惦記以及對此次戰爭的感慨等,風光不再的他在信中的字里行間難免流露出些許傷感和凄涼之情。

如今,他已經開始逐步適應這里的孤獨生活,堅持每天做「功課」-那就是日復一日永遠不變的:早上7時起床、8時早餐、下午1時午餐、晚上7時晚餐的程序。枯燥又單調,幸好他有多年的寫日記的習慣,再加上他從青島隨身攜帶了大量的書籍(其中有許多是德國陸軍法令方面的書籍),足夠他打發一天天的時光了。

11月19日下午1時30分,邁爾.瓦德克在他的副官陪同下接受了日本記者的采訪。他身著殖民地時期的德國海軍將校軍服、頭戴軍帽、腰扎皮帶、手持「權杖」與記者侃侃而談。采訪結束後,記者又隨著他從樓上下來,來到戰俘收容所辦公室的大廳里向正在辦公的鈴木陸軍少將遞交了一封尚未封口的家信(日軍規定凡是德俘家信一律檢查),並用德語說:請將此信郵寄出去。這是他在被關押期間發出的第一封家書,也是作為一封普通的平信方式郵寄的。只見鈴木少將接過信件便漫不經心往辦公桌上一放,仍在埋頭辦公。邁爾.瓦德克看到之後頓時臉上的表情出現一種異樣,聲音都有些著急:這封信裡面是我打聽我妻子和兒子的內容,是一封平信可不能丟失呀。說完好像又馬上想到自己目前的處境,欲言又止。片刻,只得招呼自己的副官凱瑟爾少校一同離開了戰俘收容所辦公室。

一路上副官見到邁爾.瓦德克漲紅的臉頰和那微微搖晃的腦袋,在他略微肥胖的下巴上蓄著一撮花白的山羊鬍子有點抖。看樣子他有點生氣,感到被慢待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可是他為什麼不想一下,此時的他作為一名戰敗的軍人剛剛成為戰俘,回想到自己在青島殖民地時代的那種「優越感」與今日階下囚的處境差之千里。此時記者看到他悲從心來,一滴眼淚慢慢的從眼窩湧出。。。。(譯自日本檔案資料-19日福岡電報)

【簡介】ALFRED.MEYER.WALDECK阿爾福萊德.邁爾.瓦德克(1864-1928)-德國膠州殖民地總督,海軍大校。1864年11月27日出生在俄國的聖彼得堡,父親佛利德里希.馮.邁爾.瓦德克是聖彼得堡大學的德國文學教授。在他10歲的時候,父親從大學里退休,全家回到德國的海德堡故鄉。青年時代的他在當地大學里攻讀歷史,1年後離開大學進入帝國海軍服役。1898年和尤漢娜結婚,先後生育1兒2女。1908年~19911年赴青擔任德國膠州殖民地軍隊參謀長,1911年8月19日接任原德國總督托爾伯爾的職務就任第4任德國總督。此人身材魁梧,身高1.9米,下巴留有花白的山羊鬍子,宛如俄國的將軍風范。平時愛好游泳和馬術。在他擔任總督期間,其工資待遇包括海外殖民地補貼和交際費等年薪達到5萬馬克。

在1914年大戰爆發之前,他的家人已經坐火車離開青島去了北京。1914年8月23日開始率領駐青德軍與進攻的日軍展開激烈的戰斗。11月7日德軍戰敗投降。10日在毛奇兵營里會見日軍攻城司令神尾光臣中將,在雙方談判期間,他發表講話對德軍投降後受到日軍的優待表示感謝,並對日軍在作戰中表現英勇和德軍的防禦工事的堅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後對日本當局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奪取青島表示極大的憤慨,還對在此次戰斗中給日軍造成重大損失也表示了沉痛惋惜。

11月14日,邁爾.瓦德克被日軍押往日本的福岡集中營,去日本之前,沿途乘車在經過原德軍步兵防禦堡壘一線時還曾特意下車察看過數天前的激戰殘址。然後從李村到沙子口並登上日本的薩摩丸,在船上他頭戴黑色的海軍帽,身穿紅色雙排金扣並帶有4條金色飾線的軍禮服及紅色軍褲,系著黑色的領帶,足登茶色的高筒軍靴。當薩摩丸緩緩的離開臨時浮碼頭,望著逐漸暗淡遠去的青島,他作為最後一任德國總督的心情是如何的悲憤、惆悵。有趣的是這一天恰好是17年前德國的東洋艦隊佔領膠州灣的日子!如今他又作為一名階下囚離開青島。歷史給他開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大玩笑。

11月17日上午9時20分,渡船到達日本的門司港,他在與前來迎接他的日軍代表也是他過去的老朋友-山本茂中尉寒暄,並稱「這是他第4次來到日本,記得在3年前第3次來日本的時候奈良還在下大雨呢。」隨後被關押在福岡的紅十字會總部,這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建築為日本幕府時代的舊址丹崎高地,南側是風景優美的海灘,西側為城市公園,對面為城市的博物館。這里是十分幽靜的美麗地方遠離鬧市區。他在這里被關押期間可以得到相當於日軍現役大佐軍銜的工資待遇(相當上校軍銜),每月為262.19日圓(註:當時在日本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為15-25日圓)。1915年1月29日,他還從他的工資中拿出150日圓寄給位於大分集中營里的德俘們,以幫助他們改善伙食。

1918年3月25日,轉移到日本的習志野集中營,在關押期間,被德國統帥部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並榮獲德皇頒發的勇士勛章。1920年3月25日,釋放歸國。在歸國途中,南海丸為了搭載戰後滯留青島的最後一批德俘家屬(150人)在青島港做短暫停留。他則故地重遊,感慨萬分。回國後寫下了《青島的武裝和包圍》一書。1928年在自己的家鄉海德堡病故。
原文連接http://club.qingnews.com/showAnnounce_1038_3827293_1_0.htm
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共同學習歷史。

⑵ 2020甘肅旅遊導游詞5篇

甘肅的自然風光特別美,不知道大家去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甘肅旅遊景點 導游詞 ,歡迎參考。

甘肅旅遊導游詞1

各位團友大家好!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我們麥積山。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父、,他有著豐富的駕車 經驗 ,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呢是「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導、小導都可以,怎麼順口怎麼叫吧!

其實旅遊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麼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請盡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後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總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謝謝~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郁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 泥塑 、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贊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 諺語 。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 範文 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里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粘貼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達16米,最小者僅為10餘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細致地繪出了圖案。建於七十餘米高的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之作。

甘肅旅遊導游詞2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張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動人 故事 。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牆里。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場,關東是絲路重鎮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並可灌溉良田。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後,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禦,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後,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禦工程,經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築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在的內城夯築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後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_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 1520_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格修建了內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築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於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並在關南關北修築兩翼長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規模浩大,建築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岩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陝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於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於1842年10月11日途經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雲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毛澤東同志曾手書過這首的詩篇。

甘肅旅遊導游詞3

張掖是一座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濕地上的城市,被譽為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學的「濕地之城」,明凈、清新、亮麗的「清涼之都」,文明、和諧、繁榮的「戈壁水鄉」.張掖最大的蘆葦面積達2萬多畝。黑河濕地常見的挺水植物有:蘆葦、菖蒲、荻、水蠟燭、水芹、水蔥、澤瀉、燈芯草、水蓼、水莎草等. 著名景點:丹霞地貌、張掖濕地公園肅南馬蹄寺、張掖大佛寺、張掖木塔寺、山丹軍馬場、山丹新河驛、張掖甘泉公園、張掖河西學院、張掖鎮遠樓、肅南康隆寺獵場、張掖森林公園、張掖東大山 、龍首山、道巷廟、甘州古塔、諸葛樓、東山寺和西武當、黑水國遺址及漢墓群、許三灣城及墓群、牘侯堡、民勤會館。

張掖風景及相關圖片(20張)張掖市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奇特,造型各異的古建築,構建精巧,絢麗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剎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來寺、土塔、鎮遠樓、山西會館、明糧倉等古代建築,黑水國遺址、漢墓群、古城牆、長城烽燧等歷史足跡;還有甘泉公園、沙漠公園、黑河山莊、大野口自然風景區等融南國秀色與塞外風光為一體的絢麗的自然景觀。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鎮遠樓、黑水國遺址等古跡享譽中外,特別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築藝術和現存全國最大的室內卧佛名揚海內外,大佛寺卧佛身長35米,為全國室內卧佛之最,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博物館館藏《大明三藏聖教北藏》為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佛經。其中600卷《大般若波羅密多經》,用泥金書寫繪制而成,歷史、藝術價值較高,有"張掖金經、國之魂寶"之美譽。市中心鎮遠樓造型雄偉、比例協調,可與西安鍾樓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層木塔,結構精巧、蔚偉壯觀,歷來被視為古城之象徵。 張掖主要旅遊景點:馬蹄寺·大佛寺 ·張掖 ·木塔寺 ·張掖丹霞地貌 丹軍馬場 ·山丹新河驛 ·甘泉公園 ·河西學院 ·鎮遠樓 ·肅南康隆寺獵場 ·張掖市森林公園 ·東大山 ·龍首山 ·道巷廟 ·甘州古塔 ·諸葛樓 ·東山寺和西武當 ·黑水國遺址及漢墓群 ·許三灣城及墓群 ·牘侯堡 ·民勤會館 。 著名的旅遊區:山丹軍馬場聞名遐邇,構畫出獨具西部特色的絢麗畫卷,它位於張掖地區山丹縣南55公里處的祁連山區大馬營草場,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馬場。橫貫東西的祁連山,既是甘肅、青海兩省的界山,又是蘊涵甘肅河西絲路谷地濕潤氣候的天然屏障。每年7-8月間沿國道227線一帶的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民樂縣、山丹縣、山丹軍馬場和青海省祁連縣、門源縣,百萬畝油菜花一望無垠,構成一幅金輝飄香的詩意畫卷. 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黃,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早在三千多年前,這里就已養馬。自西漢以來,這里以當地蒙古馬為基礎,又引進了各種西域良馬,雜交培育出的山丹馬馳名天下,這里遂成為歷代皇家軍馬養殖基地,經久不衰。山丹馬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膘悍,耐粗飼,適應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優,是馱、乘用的良驥,目前共有一萬多匹馬,遊客到大馬營後,繼續東行50公里到軍馬場一游,可舉行騎馬旅遊、 野營 ,參觀 賽馬 或馬術表演,並游覽自然風景名勝。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在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滋潤下,孕育了廣袤的綠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 文化 。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有著美不勝收的原生態城市濕地,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亞洲最大的萬匹軍馬馳騁,獨特裕固族風情, 祁連山曠野風光,戈壁灘冰川奇峰。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礫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國風韻,又具有塞上風情,所以有「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當江南」這樣的佳句。據說,西方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痴情在此住了20_年;如今,中國作家陳運和也采風到此呆了一日。 發現了鮮為人知的地貌景觀——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的丹霞地貌張掖祁連山丹霞地貌群.張掖丹霞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觀之一。西部最美的平山湖丹霞,作為張掖丹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地帶,素有大西北的「張家界」之稱。迄今已發現的丹霞地貌群坐落於祁連山北麓,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鄉為中心,東經99°30』~100°20』、北緯38°;40』~39°10』之間,海拔高度在20_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5~10公里,分布面積在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艷的丹紅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把祁連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嶺橫生,五彩斑斕,當地少數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為紅色的山)。 張掖祁連山丹霞地貌群

張掖丹霞地貌位於臨澤倪家營南檯子村,距張掖市40公里。在方圓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這里的丹霞地貌發育於距今約200萬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 張掖丹霞地貌分布廣闊,場面壯觀,造型奇特,色彩艷麗,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張掖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臨澤、肅南兩縣境內,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層級錯落交替、岩壁陡峭、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班斕而稱奇,有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練、七彩湖、七彩大扇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觀。

特色小吃

張掖的小吃較有名,比如搓魚子、拉條子、臊面、釀皮、炒炮、揪面片、 魚兒粉等本地小吃,諸如蘭州拉 西北大菜

面、,燜羊肉、羊肉燜卷子、雞肉燜卷子、新疆烤羊肉串、四川麻辣燙、陝西肉夾饃到處是,且在保持傳統口味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張掖特色,回味無窮。除此之外,張掖的豆腐腦、灰豆湯、醪糟、馬場酸奶等特色飲品,也是張掖人民的最愛。在張掖,只要是席宴,都會上一道特別的名為「西北大菜」的菜餚,香香的扣肉下是一個個象徵吉祥意義的肉丸子和豆腐丸子,旁邊點綴著嫩香的炒雞蛋和木耳以及翠綠的青菜,美味無比。還有張掖的鹵肉,鹵雞爪等各種鹵味,張掖的涼粉,魚兒粉等小吃,都會讓人在這個城市流連忘返。由於地處西北,光照充足,使得這里的瓜果多而且甜,每年夏秋兩季整車的瓜果被運往外地,為張掖人增加了收入。張掖最有名的要數葡萄酒了,由於張掖的緯度和法國極為相似,具有和法國一樣的釀制葡萄酒的自然條件,而且張掖的葡萄酒歷史也是比較悠久的,名詩佳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說的就是古代的敦煌。如今有濱河集團、國風葡萄酒公司的干紅葡萄酒已經成為國宴紅酒,甘肅祁連葡萄酒業的冰白葡萄酒也獲得世界級大獎,是我國冰白葡萄酒的旗幟。

甘肅旅遊導游詞4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鄉境內,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前120_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據(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誌)(P.5034)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於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註: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而言。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址:古董灘」。1943年向達先生在這里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築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跡迤邐而北以迄於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於古董道西14道沙渠後,發現大量版築牆基遺址,經試掘、測量,房屋排列整齊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有繼續寬厚的城堡垣基。陽關故址當位於此處。

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陽關古塞何以建在這片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陽關佔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窪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里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藉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乾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洪峰過後,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遊客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古跡並沒有多少好看,關鍵是去憑吊歷史,在想像的空間里去延續歷史的哀音。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甘肅旅遊導游詞5

光緒三十二年春天一個春寒料峭的下午,一個英國人從河西走廊出來後,沿黃河河谷進入蘭州,大約在公歷3月10日到達蘭州。這個叫布魯斯的英國人先是站在黃河北岸,很抒情地對當時蘭州的北城牆進行了「風景如畫,給人印象很深」的贊美後,接下來便對如何過黃河進入「風景如畫」的城裡感到頭疼了,他這樣寫道:

根據季節的變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經過西北部的船橋或乘渡船來到蘭州。城市對面的河寬將近有300碼,我們途經時,河水尚未解凍。冬天人們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經過,聽說每年解凍的時候都會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時候,這些人還堅持走這條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潛在的危險。對此,蘭州詩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了黃河冰橋的情形:一夜河凝駭神異,碎玉零瓊誰委積?錯落元冰大壑填,經過漫步如平地……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5隻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約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開,用大木連接起來,再鋪上木板,圍上圍欄,兩岸各立2根將軍柱(大鐵柱)、6根大木柱,又用兩條各長120丈的鐵索將船固定在河面上。但這種浮橋屬於季節性的橋,因為黃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黃河結冰前必須拆除。英國人布魯斯緊接著又這樣描寫了每年春天浮橋落成時的宏大場而:

每年組建船橋的開幕儀式都熱鬧非凡,主要的官員和社會各界都來參加這次盛會。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與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風俗相媲美,那是國王杜格娶亞得里亞的儀式。

冬季,黃河結冰,行人和車馬要過黃河,就只有靠冰「橋」。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橋,不但十分麻煩,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資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宋國公馮勝與元將廓擴鐵木爾(王保保)作戰時,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黃河大橋西500米處)搭造了浮橋,這是蘭州地區最早的黃河浮橋。但這座浮橋當時只是為了方便軍隊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衛國公鄧愈率軍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橋,以運送糧餉,命名為「鎮遠浮橋」。20_年後的洪武十八年(1384),蘭州衛指揮僉事揚廉,將浮橋移至「河水少緩,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為靠近城區,除了軍事用途外,這座黃河浮橋也成了黃河歷史上第一座可供民眾過河的浮橋。

1920_年,總辦甘肅洋務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黃河鐵橋,並在1920_年10月以16.5萬兩白銀包工包料的總價承包價德國泰來洋行,合同規定,鐵橋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黃河鐵橋竣工之後,實際耗銀30.66萬兩。

修建鐵橋所用的鋼材、水泥等材料都是從德國購置,海運到天津,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台火車站,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從新鄉取道西安,分36批,用馬車運到蘭州。

一個清晨,數十輛大馬車浩浩盪盪從新鄉火車站簡陋的貨場里潮水般涌了出來,車輪聲,馬蹄聲,鈴鐺聲,還有梆子,秦腔,花兒,馬的嘶鳴,匯成了一曲眾聲混雜的交響樂,響徹漫漫古道,從新鄉到西安,從西安到蘭州,從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橋建成後,兩邊建了兩座分別刻有「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的大石坊,分別有楹聯:

曾經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第一橋。

天險化康衢直入海市樓中現不住法;

河蠕開畫本安得雲梯天外作如是觀。

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

中山橋不但經受了三次黃河特大流量的考驗,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蘭州戰役中,炮彈擊中了過橋的兩輛國民黨軍車,車上彈葯爆炸,大火燒毀了橋南端18節木橋面和部分縱梁。軍管會組織了300多人星夜搶修。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整修,將原有的梯形拱架換成了五座弧形鋼架拱梁,將原來的木板橋面全部換成現在的鐵板橋面。現在蘭州市的橋梁已達十餘座,使自西固達川入境從榆中與白銀交界的烏金峽出境,在蘭州境內全長152公里的黃河成為橋梁最密集的河段。

鐵橋古渡老斜陽,塔影河聲尋舊夢……

今天,中山橋的觀賞價值、歷史和文物價值,已遠遠大於它的交通價值,成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2020甘肅旅遊導游詞5篇相關 文章 :

★ 甘肅導游詞5篇合集

★ 介紹甘肅旅遊景點導游詞5篇合集

★ 甘肅概況導游詞5篇合集

★ 甘肅旅遊導游詞範文5篇精選

★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游詞範文5篇

★ 甘肅景點導游詞5篇精選

★ 關於甘肅景點的導游詞範文5篇

★ 甘肅景點的導游詞範文5篇

★ 介紹甘肅風光的導游詞5篇精選範文

★ 5篇有關甘肅景點的導游詞範文

⑶ 青島12家景區免門票,都有哪些景區呢

旅遊可謂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了。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見識到更多的東西。如果你現在想去旅遊的話,看我就對了。青島有十二家景區免門票,從8月開始一直到12月31日都是0元免門票開放!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景區吧。

1.青島市嶗山風景區、嶗山在海邊拔地而起,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在山頂即可望見一望無垠的大海,山海相連,海天一色,十分雄偉和壯觀~遊客可以根據嶗山風景區官方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景區內觀光巴士,索道跟遊船以及太清宮景點。2.海濱風景區小青島、小青島,外形如一把古琴,所有又名“琴島”,有長長的海堤與陸地相接。地址實在市南區琴嶼路。3.海濱風景區小魚山、 4.海產博物館(青島水族館)。

想去的可以抓緊了。估計以後也不會有這么大的優惠了 吧。剛好趁著暑假可以出去多走走。

閱讀全文

與德國總督博物館請導游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