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南京大屠殺中,為什麼日本人尊重或害怕德國納粹黨人
首先,要更正一下本題提問者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在南京大屠殺時,日本人不僅是對德國納粹黨人,而且對普通德國人,以及所有歐美人都非常客氣。至於本題目提問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可能是受了《拉貝日記》一類的影視作品所誤導。
至於有所謂日德是一家的說法也是嚴重不符合史實的,日本加入軸心國的時間是1940年9月27日,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12月。1937年時的日本連自己未來是加入哪個陣型都不知道,直到德國在1940年5月打敗英法聯軍後才決定加入軸心國的。所以這種說法根本就不成立。
至於為什麼日本軍人會對歐美人非常客氣,這點應該是歷史遺留問題,一方面歐美給日本帶來先進的文明,讓日本從短時間內從封建國家成為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人一向有對強者感恩的傳統,所以所謂的客氣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感恩行為,當然這種感恩只能是針對強者,而當時的中國並非強者,所以也不存在感恩一說;其次,日本無論是陸軍或者海軍都師從於歐美,所以軍人從骨子裡面就認為歐美人是自己老師,尊師同樣也是日本人的傳統之一,所以日本軍人對歐美人士與其說是尊重不如說是尊師。
Ⅱ 南京大屠殺時日軍為什麼對德國人拉貝十分敬畏
因為拉貝是德國人。
當時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個國家都是法西斯,站在統一戰線,建立了「柏林 羅馬 東京軸線」所以當時的這三個國家可以說是狼狽為奸,為了維護德日之間的關系,日本人自然是不會同納粹,同拉貝做對的。
Ⅲ 日本人如何看待德國
提到日本人中最有名的和德國相關的人物,就是他了 森鷗外除了是個著名的小說家以外,還是著名的薄倖郎,拋棄了德國留學時的女友,還以此為背景寫了一部叫《舞姬》的小說,這人從德國回國後的正當職業是陸軍軍醫總監。他就是明治時期德國影響日本各方面體制的代表人物之一。 最早日本對德國的模仿起源於明治初期的岩倉使節團 這個使節團里有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物,考察了歐美各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文化,在德國拜會了俾斯麥,認識到了日本和德國的相似性,即同為後發的小國,受到大國的威脅。明治十四年政變後,出現了「德意志一邊倒」的政治傾向,建立了與德國相似的憲法和政體,就是強化君主權力,推進上意下達的富國強兵政策。有趣的是,大久保利通他們卻自己以為自己的目的是為了達成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可以說,雖然模仿的是德國,但是還是參考了各國的政治體制的出來的。 其他的近代化方面,也並不是都按照德國模式的,他們選取了各國最優秀的方面加以模仿。譬如說陸軍,最初是模仿的是法國,但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然後就轉而模仿起了德國,最明顯的轉變是中日甲午戰爭時的軍服和日俄戰爭時的軍服不一樣…… 海軍是模仿英國的。 音樂最初模仿的是義大利的,所以有do re mi這個說法,然後改用德國的,所以有CDE的說法。 醫學始終模仿的是德國。「病歷」這個詞日語中叫カルテ,這個詞也是德語Karte的音譯,直到現在,年紀特別大的醫生也有用德文寫病歷的…… 不過戰後成長起來的日本人大多是在美國文化影響下長大的,個人感覺對美國的尊崇要比對歐洲更強烈,最出名是村上春樹,筆法完全美式了。對德國的崇拜感不如明治時期強烈,可是鑒於兩國的經濟結構和氣質都很相像,認同感還是有的。現代日本社會里,古典音樂還是推崇德國等國,美食的話推崇義大利和法國,時尚的話只推崇巴黎,英國的話我想不起來有什麼重要的,可能是英國王室和王室周邊的製品,還是蠻受推崇的。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Ⅳ 聽說日本人一服美國人 二服德國人 為什麼呢
這話其實不對,我一一說清楚給你聽。
============
日本人最服氣應該是中國人,雖然荒謬吧,但確實如此。不過,不是指現在的,而是以前的。這一點從日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贊助上就能看出來,即便是現在,很多日本人有了錢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去歐美旅遊,反而是來參觀中國一些歷史名勝。而且,很多日本藝術界的人在本土功成名就後,第一時間會到中國尋找相關同行來進行切磋。
============
至於說美國人這個,是因為二戰後,而非是因為那幾顆炸彈。我說一下:
除開二戰問題不提,早在七十年代,亞洲四小龍時期,日本經濟可以說是瞬間爆發性的增長,帶來的結果很多,比如美國車在美國不如日本車好賣。而到了八十年代,日本產生了一股對日本的收購熱潮,其中最知名的不外乎索尼收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三菱收購洛克菲勒中心,其他諸如一些古董、收藏品這些也紛紛被日本人拿下。當時美國人甚至自嘲說自由女神像或許也會被日本人買走。
但是,正是在這樣一個大前提的情況下,大量的美國企業利用拋售手中的企業,將日本人手中的資金掏了出來,並且獲得了第二次的新生。反觀日本人由於過多的拋出了手中的現金,無以為繼,最終只得將從美國買來的東西在折本還了回去。
而這一個以退為進的策略,徹底鎮住了日本人。甚至在某些場合中,日本人自己宣稱,如果不能在金融領域擊敗美國,那麼一切勝利都是鏡花水月。
============
對於德國人,說實話,也是雷同於美國,只不過日本人比較崇拜德國在於,自一戰後以來,德國的金融多次崩潰,但每一次,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復甦。
包括現在,能使歐元市場穩定的,只有德國人,其他包括像法國人在內,都在拖後腿。可以說,沒有德國,現在歐洲破產的國家會比比皆是。
而這,證實日本人最佩服德國的主要原因,打不垮的日耳曼精神。
============
不過,日本從骨子裡最崇拜的,仍舊是中國漢唐時期的文化,從九十年代至今,對於日本傳統文化保留的呼聲一直就未斷過,而這其中所謂的傳統文化,其實更多的則是漢唐時的舶來文化。就這一點,日本人並沒有否認過,也曾有人想過將這些文化反溯給中國,只是你明白的,無意義的憤青無分中日,這種阻礙不是個人可以抵禦的。
話說,現在中國的土財主們,正在重新經歷八十年代日本人所曾經歷的那些,就是不清楚結果會如何……現今中國企業家們的文化底蘊,說實話,太低了
Ⅳ 為什麼日本能吃定德國
日本能吃定德國那是因為日本和德國一樣是個工業大國,較早的發展分軍工業,重工業也不落後,而且還有美國對日本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雖然在一些方面比德國更次,但是也是不差的存在,在世界排名也算是能站穩腳的。但是日本卻敢叫囂德國,其實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很大的關系。日本的軍隊,經過武士道的洗禮,再加上日本人刻板的性格,對日本天皇的命令,幾乎是像機器一樣,不折不扣的執行。這也使得,日本軍隊的武器,雖然要差一些。但是總體戰鬥力,還算不錯。
說白了日本吃定德國並不是真正拿武器去硬碰硬,而是以較小的犧牲去獲取更大的利益,但是在現如今的社會經濟發展是全國化的,也沒有誰能吃定誰,只有大家互相合作才可以一起笑到最後。
Ⅵ 二戰時期 德國與日本是軸心國 日本是怎麼評價德國的
據我了解,他們就是簽了個戰略夥伴協議,就是現在新聞上中國到處和別人簽的那種,沒多大意義,如果他們瓜分世界成功了,他們相互肯定還是要打起來的。
這點從二戰中的一些事件中就能看出來。比如他們說到的,德國進攻蘇聯時,要求日本從東邊進攻,日本卻因懼怕蘇聯,加上極度想吞並中國的野心,拒絕了。結果導致德國戰敗,最後自己在中國占的那點地還都被蘇聯打回來了。又比如日本在東南亞侵佔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時,當時的法國已經戰敗,法國的殖民地屬於已經投降德國的維希政府,但日本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占為己有,日本這時有多少點在乎與德國的」友誼「,當然他們也有過包括核研究在內的一些軍事合作。所以他們在二戰期間也就是相互利用的軍事盟友關系。
Ⅶ 日本明治維新為什麼為選擇德國的政體
這是日本資本主義的階層結構造成的,是不同利益集團斗爭的產物
明治維新開始期望是英國式憲政,因為當時英國最強。
可是因為刺殺的關系這一系牛人都被刺客給幹掉了,而民主派早就被憲政派平叛了。
這樣只剩下了地方武士門閥控制的軍部掌權了,又恰逢普法戰爭,軍國主義德國戰勝,於是日本借鑒了德國的政體
不要啥事都往文化上靠,第一膚淺第二有愚民傾向好像什麼都是必然的,命中註定的,其實還是有不少反例的
Ⅷ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會選擇和德國結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已有近百年了,但是留給人們的慘痛回憶和給大家的教訓是所有人都不能忘懷的。大家都知道的是,二戰有三個主要侵略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德國主要戰場是歐洲,日本的主要戰場是亞洲。從兩國的主要戰場上來看兩國並沒有多大的交集。但是為何在二戰時期,日本會選擇和德國結盟?兩個國家的主要是給自己拉外國援助防止在國際上孤立無援。
所以在日本和德國結盟之後,日本安心的佔領東北無後顧之憂,果斷的發動七七事變,開啟全面侵華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