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和丹麥的習俗有什麼不同
首先基本人種不一樣,德國是日耳曼人直系後裔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是中歐文化體系,使用德語,多信基督教新教;丹麥是古代維京人的發源地,有日耳曼人血統,屬於北歐文化體系,使用丹麥語,多信基督教路德宗。
其次,習俗
一、社交禮儀
德國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紀律嚴明,法制觀念極強。
第二,講究信譽,重視時間觀念。
第三,極端自尊,非常尊重傳統。
第四,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須指出的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與德國人握手時,有必要特別注意下述兩點。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
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
與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您"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二、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
在一般情況之下,德國人的衣著較為簡朴。男士大多愛穿西裝、夾克,並喜歡戴呢帽。婦女們則大多愛穿翻領長衫和色彩、圖案淡雅的長裙。
德國人在正式場合露面時,必須要穿戴的整整齊齊,衣著一般多為深色。
在商務交往中,他們講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裝,女士穿裙式服裝。
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三、餐飲禮儀
德國人是十分講究飲食的。
在肉類方面,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製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
德國人一般胃口較大,喜食油膩之物,所以德國的胖人極多。
在飲料方面,德國人最欣賞的是啤酒。
德國人在用餐時,有以下幾條特殊的規矩。
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乳酪。
其二,若同時飲用啤酒與葡萄酒,宜先飲啤酒,後飲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風。
其五,忌吃核桃。
四、習俗禁忌
德國人在所有花卉之中,對矢車菊最為推崇,並且選定其為國花。在德國,不宜隨意以玫瑰或薔薇送人,前者表示求愛,後者則專用於悼亡。
白鸛是德國的國鳥。
德國人對黑色、灰色比較喜歡。
對於"13"與"星期五",德國人極度厭惡。他們對於四個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際場合進行交叉談話,也比較反感。因為這兩種作法,都被他們看作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認定,在路上碰到了煙囪清掃工,便預示著一天要交好運。
在德國,星期天商店一律停業休息。在這一天逛街,自然難有收獲。
向德國人贈送禮品時,不宜選擇刀、劍、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裝紙和綵帶包裝、捆紮禮品,也是不允許的。
與德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宗教與黨派之爭。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德國人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丹麥人在社交場合舉止優雅,從不大聲說話,也從不顯出焦急謊張。在餐廳的飯桌上,在公共汽車里或者在火車站的候車室里,甚至在通電話時,都放低聲音說話,從不指手劃腳,旁若無人。丹麥人認為在大眾面前暴露自己是缺乏教養的粗俗行為。丹麥人辦事比較緩慢。在店員招待客人時,如果有人從旁打擾,肯定會遭白眼;乘計程車時,司機對乘客的催促通常不予理會。
丹麥人喜歡以鮮花做為禮物,特別是用3、4朵康乃馨,代表感謝的意思。白色的花除了葬禮、結婚典禮時的新娘和接受洗禮時使用外,其他時候均被視為禁忌。給客人送黃色的花,給出門旅行的人送紅色的花。
在丹麥,應邀到私人家中做客時,應於約定時間的1刻鍾內到達。按慣例應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或巧克力、酒等作為禮物。
丹麥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以握手為禮。丹麥女子(特別是未婚女子)在與有身份的男子見面時,施屈膝禮.有的一邊施膝禮,一邊將手送至對方,以便對方施吻手禮。
丹麥人忌諱「13」、「星期五」。認為遇到這些數字或日期是令人懊喪的,是災禍將要降臨的兆頭。忌諱用一根火柴點三支香煙,認為這樣很不吉利。忌諱鹽,認為鹽會給人帶來災禍。忌諱4人交叉握手,認為這樣做不吉利和有傷和氣。忌諱在門口聊天說話,認為在門口說話是不吉祥的徵兆。所有的門口都一樣,絕對禁止在這里和別人打招呼。丹麥人不喜歡別人在7、8月份找他們談公事,因為他們的國家冬季漫長,人們都十分珍惜這兩個月左右的夏季時間。如果有人在這段時間去打擾他們,難以受到誠心實意的熱情接待。
丹麥人天性樂觀,善於結交異國朋友,並與之友好相處。丹麥人一般不排外,沒有種族歧視和民族矛盾。
丹麥人視酒為「生命之水」。有些人待客飲酒熱情的簡直讓人難以接受,甚至常在你沒注意之時,往你的低度酒里添加烈性酒,以示他們的誠心實意。他們敬酒有許多規矩。他們認為敬酒要一絲不苟。同時,客人不應先敬酒,要等主人、長輩或職位高的人敬酒之後才能敬酒。另外,主人沒說「請」之前,任何人不應碰酒杯。丹麥人與客人交談時,總習慣雙方離的稍遠些。一般以1.2米左右較為適宜。他們極為崇拜美人魚。如同中國人崇拜龍一樣,他們為有美人魚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他們最愛美麗的雲雀鳥。認為雲雀為人民帶來了美好和吉祥,故人們喻之為國鳥。他們還對鴨子有特殊的感情。在一些大城市裡,人們常會遇到鴨群,無論汽車還是行人,這時都會禮讓鴨子通過的。
㈡ 丹麥是什麼地方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日德蘭半島上。東靠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瀕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連德國。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西部是起伏低緩的冰水沉積平原,北海沿岸有著寬闊的沙灘,沙丘上長著叢叢灌木。這裏海風習習,景色迷人,是旅遊度假區。
日德蘭半島東部和中部是歐洲研究冰河期沉積地形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廣闊的丘陵幾乎縱貫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夾灣和溝谷橫切其中,有些溝谷又寬又長,兩壁十分險竣,谷底流淌著彎彎曲曲的河水。
丹麥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4℃ ,8月14.6℃。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丹麥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麼冷,大部分地區氣候與我國相似。
丹麥的氣候介於北歐和中歐之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於受到大西洋吹來的西南風影響,丹麥氣候冬暖夏涼,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不過15度至17度。
自然資源較為匱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鐵等礦產全部靠進口。丹麥在北海大陸架的石油蘊藏量估計為2.9億噸,為歐洲第3大石油輸出國,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㈢ denmark是哪個國家
丹麥(Kongeriget Danmark),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 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1]約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王國,8~11世紀進入維京時代的北歐海盜全盛時期。14世紀成為歐洲強國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的主導下與瑞典、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 並成為聯盟的領導者。世界上第一面國旗便是1219誕生的丹麥國旗,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1]丹麥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北約創始國和歐盟成員國之一。擁有極其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經濟高度發達,貧富差距極小,國民享受極高的生活品質。
公元前1萬年左右,日德蘭半島開始有人類居住,以狩獵為生。
公元前4200年~前3400年左右,定居在這一地區的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墾土地,耕耘農作。公元前4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代。
海盜時期
丹麥人擅長航海,常南下羅馬帝國以琥珀、燧石等換取穀物和其他用具。他們往往亦商亦盜,在夏季糾眾出海進行搶劫。
公元793年丹麥海盜襲擊了英格蘭的林第斯法恩島。自此以後,丹麥海盜對英格蘭的侵擾規模越來越大。871年丹麥海盜佔領倫敦。878年英格蘭國王阿爾弗烈德大帝和丹麥海盜媾和,雙方平分英格蘭,丹麥移民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1016年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攻佔英格蘭全境,並建立了版圖包括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這個帝國在1042年瓦解。
12世紀中期以後,瓦爾德馬一世(1157年~1182年在位)開創了強盛的君主專制封建王朝,通過侵略戰爭佔有愛沙尼亞、易北河以北地區和果特蘭島。
1397年在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開卡爾馬會議,丹麥、瑞典和挪威組成聯盟,丹麥處於統治地位。卡爾馬聯盟前後共維持了126年。原挪威屬地格陵蘭、法羅群島轉歸丹麥管轄。在此期間,丹麥為打破漢薩同盟對波羅的海經濟支配權繼續對外擴張,經過長期戰爭並吞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長期戰爭耗費了丹麥大量財力,導致賦稅加重。富豪貴族兼並土地引起農民暴動。
14世紀中葉黑死病又奪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為平息不滿和動亂,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於1468年召集了四級會議尋求支持。但是暴動連綿不斷,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於1520年親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獨立派佔領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且屠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瑞典貴族,觸發了達拉納起義,1523年丹麥軍隊戰敗,瑞典宣布獨立。此後,丹麥為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和周圍地區同瑞典反復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戰爭、1611年~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等,但歷次戰爭都以失敗告終,致使疆土日益縮減。
三十年戰爭期間,丹麥情況更為不利,1657年全境為瑞典所佔領。其後,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亞戰爭、1709年~1720年北方戰爭中也敗於瑞典。由於國力削弱,丹麥避免捲入當時歐洲大陸的混亂紛爭。在七年戰爭、英法戰爭(1766年~1783年)以及法國大革命初期丹麥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麥航運業和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商船隊僅次於英國居歐洲第二位,並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16世紀末丹麥成立東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島和幾內亞擁有殖民地。1767年丹麥宣布同俄國、瑞典組成「武裝中立同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獨善其身,法國大革命期間丹麥再次中立,英國便不宣而戰,於1801年發動哥本哈根之戰(見彩圖)。又於1807年派遣名將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艦隊炮轟哥本哈根,丹麥海軍全部覆滅。丹麥轉而支持拿破崙一世,1807年~1814年期間同法國結盟對抗英國。拿破崙失敗後,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又從丹麥手中搶走了挪威。
資本主義的發展
連年戰亂使丹麥經濟受到很大破壞,農業尤烈。政府不得不進行改革,限制地主貴族的特權。丹麥本土在1799年、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在1804年先後將農民的義務勞役制改變為佃賦制,從而結束了中世紀以來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為了緩解財政困難,丹麥將西印度和幾內亞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紀中葉,財政狀況才有所好轉。
由於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影響和普魯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局勢動盪不安,1848年爆發起義,要求脫離丹麥並入德意志聯邦。丹麥與這兩個公國進行了近 3年的戰爭,最後在普魯士停止向石勒蘇益格進軍情況下勉強取得勝利,保住了這兩個公國。1864年丹麥宣布將石勒蘇益格並入丹麥並使它和荷爾斯泰因分離,普魯士便聯合奧地利出兵干涉。丹麥失敗後簽署了《維也納和約》,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在1848年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民主運動的影響下,丹麥立憲會議頒布了憲法,廢除君主專制政體,改行君主立憲制,並實行有財產限制的普選制。1870年代表富農階級利益的左翼黨成立。1871年丹麥社會民主黨成立,並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工會組織。19世紀末葉,丹麥工業化迅速發展,造船、電信和製造工業開始具有一定規模。農村村社制為合作社制所取代,農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成為世界主要農業國之一。
世界大戰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執行中立政策,後應德國的要求布雷封鎖了松德和貝爾特海峽水域。德國投降後,丹麥要求在石勒蘇益格舉行公民投票解決歸屬問題。1920年通過公民投票石勒蘇益格北部歸還丹麥。
1924年丹麥社會民主黨首次單獨組成政府。面對棘手的失業問題和經濟蕭條,社民黨政府提不出妥善解決辦法,執政兩年後被迫辭職。1929年經濟大衰退時期,社民黨大選獲勝,和激進左翼黨聯合組閣,此後除有幾次短暫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黨單獨或聯合組閣。在經濟方面,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亦波及丹麥,1933年失業率達40%,政府將貨幣大幅度貶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國、德國先後簽訂了農產品協議,並相應調整了農業生產,緩和了經濟蕭條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丹麥沒有捲入歐洲大陸的紛爭,並於1939年接受德國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於1940年4月9日大舉進攻,丹麥政府當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由美軍佔領,與丹麥失去聯系。1944年冰島獨立,格陵蘭、法羅群島歸還丹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人民在「自由委員會」、「國土與人民」等組織領導下,以各種方式展開了反法西斯德國和本國納粹分子的斗爭。隨著德國統治和搜刮的變本加厲,斗爭規模越來越大,由小型的破壞活動發展到大規模怠工和總罷工。地下抵抗組織不僅在丹麥本土活動,還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丹麥營」。1945年5月4日德國佔領軍投降。
1947年丹麥接受馬歇爾計劃。1948年4月丹麥加入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加入歐洲委員會。
1950年5月11日丹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53年丹麥再度修改憲法,規定丹麥為君主立憲國家,議會為一院制。對外積極發展北歐合作。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丹麥女王為瑪格麗特二世(1972年登基)。1982年P.H.施呂道任首相。[4]
2015年3月28日,丹麥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日德蘭半島上。東靠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瀕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連德國。
本土由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等406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為4309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為其領土的格陵蘭島(面積217.5萬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權的法羅群島(面積為1399平方公里,由21個島嶼組成)。海岸線長7314公里。
地形地貌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西部是起伏低緩的冰水沉積平原,北海沿岸有著寬闊的沙灘,沙丘上長著叢叢灌木。這裏海風習習,景色迷人,是旅遊度假區。日德蘭半島東部和中部是歐洲研究冰河期沉積地形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廣闊的丘陵幾乎縱貫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夾灣和溝谷橫切其中,有些溝谷又寬又長,兩壁十分險竣,谷底流淌著彎彎曲曲的河水。東海岸沒有直接受到強風浪的沖擊,保護得很好,所以形成許多深灣和優良港口,如奧爾堡港、腓物烈港、奧胡斯港等。半島中部到處是沼澤地、湖泊和突起的丘陵地。
㈣ 歐洲各個國家的英文縮寫
亞洲:
中國(CHN)
阿富汗(AFG、 Afghanistan)
巴林(BRN、 Bahrain)
孟加拉國(BAN、 Bangladesh)
不丹 (BHU、 Bhutan)
汶萊(BRU、 Brunei Darussalam)
柬埔寨(CAM、 Cambodia)
朝鮮(PRK、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歐洲:
法國(FRA、 France)
喬治亞(GEO、Georgia)
德國(GER、Germany)
英國(GBR、Great Britain )
希臘(GRE、Greece)
匈牙利(HUN、 Hungary)
冰島(ISL、Iceland )
愛爾蘭(IRL、 Ireland )
以色列(ISR、 Israel)
義大利(ITA、 Italy )
大洋洲:
紐西蘭(NZL、New Zealand )
帛琉( PLW、 Palau)
巴布亞紐幾內亞(PNG 、Papua New Guinea)
薩摩亞(SAM、 Samoa (until 1996 Western Samoa)
美洲:
巴西( BRA、 Brazil)
英屬維爾京群島(IVB、 British Virgin Islands)
加拿大(CAN、 Canada)
墨西哥(MEX、 Mexico)
荷屬安的列斯(AHO、 Netherlands Antilles)
尼加拉瓜(NCA、 Nicaragua)
巴拿馬(PAN、 Pan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