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怎麼失敗的
一戰德國戰敗原因:
A. 首先,從大的方面講,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失道寡助。
B. 其次,一戰後期德國盡管在軍事上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沒有達到速勝的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最終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對資源有限的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C. 美國的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和戰略形勢。盡管美國對參戰所作的准備很不充分。美軍對於1917 年的戰局還不能立即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眾多的人力,使美國成了協約國集團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廠。到1918年,協約國不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經濟實力上都佔了絕對的優勢。
下面回顧一下1918年的一戰進程: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經過3年多的戰爭,交戰各國的戰爭資源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但是,雙方都不願意在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停止戰爭,於是加緊准備,企圖給對方以最後的致命打擊。
1918年初,德國利用暫時的有利形勢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德軍第一次進攻是3月21日開始的,到7月17日為止,德軍一共在西線連續發動了5次進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戰局計劃。盡管德軍的進攻使英法軍隊遭到很大損失,數度在寬大正面上突破英法軍隊的戰術防禦地幅,但戰術的勝利反而拉長了德軍戰線,使德軍態勢進一步惡化。5次進攻並使德軍損失了100萬人,德軍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於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軍隊與源源開到的美軍一起,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協約國的總攻給了德軍以最後的致命打擊。9月29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定。10月3日,德國組成新內閣,向美國請求停戰。11月3日,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並隨即陷入崩潰,從而又使德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國。在此之前,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已經向協約國投降。德軍本身已經無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爾海軍起義,11月7日巴伐利亞爆發革命。11月8日,德國停戰委員會首次同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接觸。11月11日,德國正式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停戰協定規定:
德國從所有侵佔領土撤出軍隊、交出大量戰爭物資,包括5000門火炮、2.5萬挺機槍;交出公海艦隊的全部艦艇和全部潛艇等。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㈡ 為什麼二戰,德國會戰敗
有很多人都沒有提到一個很關鍵的因素-石油!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期的德國,閃擊波蘭,閃擊法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德軍低估了蘇聯軍隊的力量!兩個月只推進到了不到莫斯科一半的位置!就燃料耗盡!然後朱可夫一次反突擊就打退了德軍一百多公里!是因為德軍的機械化燃料只夠撤退用了!第二次經過了半年的石油儲備後,發動了斯大林格勒的戰役,也是因為石油耗盡而使機械化部隊喪失機動性能力,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國國內的石油儲備全部耗盡,所以當閃電戰變為持久戰以後,日本義大利和德國1000萬噸石油儲備面對蘇聯美國英國2億5000噸石油儲備,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㈢ 二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戰線拉得太長了,如果不開辟東線戰場,而是把英國滅掉,德國肯定會主宰歐洲.還好,沒有發生.
㈣ 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德國地理位置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加上自然資源匱乏,缺乏長期戰爭需要的石油和稀有金屬,所以一戰二戰都是陷入四麵包圍中戰敗的。
㈤ 納粹德國是怎麼失敗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者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更比它的積極意義更為深重。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放走30萬盟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3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3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作者: 南極洲 http://post..com/f?kz=81442590
㈥ 德國何時戰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是1918年11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是1945年5月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6)德國怎麼戰敗的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背景
19世紀末20年代初,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紛繁復雜,但基本矛盾有三對,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
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銳。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力擴充軍備。
2、俄奧矛盾
俄奧矛盾的表現是在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上。多年來,俄羅斯帝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向巴爾干半島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區進行擴張,地處中歐的政合國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干半島西北部擴張,又怕在自己統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脫離奧匈帝國的統治而獨立。
3、英德矛盾
英國從它傳統的外交政策上出發,力求維持歐洲大陸勢力的均衡,既不願意德國過分強大,也不願意看到俄國的勢力在巴爾干半島過於膨脹,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沖突的加劇,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㈦ 二戰時,德國是如何戰敗的
1944年上半年,蘇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德軍一再潰退,希特勒只得把大量的預備隊和西線兵力調往東線阻止蘇軍。這為盟軍開辟歐洲第2戰場創造了有利條件。丘吉爾召集英美參謀長會議討論了登陸地點,最後確定法國北部的諾曼底是最佳登陸地點。經丘吉爾和羅斯福商定,艾森豪威爾為盟國遠征軍總司令,英國空軍上將泰德為副總司令。
為確保登陸成功,盟軍曾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到1944年6月6日登陸作戰時,英國已經准備好的大量的軍隊、飛機和船隻,計有39個師,美國還有四五十個師要源源不斷地運來。為了迷惑敵人,盟軍統帥部還根據丘吉爾的建議,廣泛採用了疑兵之計。它集結了一支假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彷彿盟軍司令部設在肯特,並讓美軍少將喬治•巴頓閑步肯特街頭,而德軍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誤以為,好像有一支盟軍艦隊正開往加萊。而實際上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是諾曼底。
6月6日凌晨,盟軍利用漲潮時機和剛剛出現的短暫的好天氣,開始在諾曼底地區登陸。美英2395架運輸機和847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師向南疾飛,到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空降著陸。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勒阿佛爾和瑟堡之間事先選定的敵軍海岸的10個堡壘,投彈5853噸。
天亮以後,美國第8航空隊的轟炸機開始出擊,1083架飛機,在部隊登陸前半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彈1763噸。然後,盟軍各類飛機同時出擊,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太陽升起之後,盟軍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
大約早晨6時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在這之後,英國和加拿大軍隊也陸續在事先選定的海灘登陸。到了6日夜晚,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已經上岸了,後續部隊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希特勒大肆吹噓的「大西洋壁壘」被突破,從而為摧毀西線德軍奠定了基礎。
當天下午,丘吉爾便發電報給斯大林,通報了順利登陸的情況。
斯大林收到英國首相的電報後,十分高興,當即回電表示熱烈祝賀。按照德黑蘭會議協議所組織的蘇軍夏季攻勢,將於6月中旬以前,在前線某一重要地段開始。蘇軍的總攻將隨著部隊之陸續轉入進攻而逐步展開。
空降著陸和步兵登陸都非常成功。德軍雖組織了反攻,但規模有限,無法把盟軍趕下海去。而且盟軍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補給物資不斷增加,灘頭陣地逐漸擴大,逐漸向縱深發展。在盟軍的強力推進下,法國迅速解放了。與此同時,蘇軍在1944年夏己經開進中歐和東歐。
然而1944年底,西線出現了對盟軍不利的戰況,德軍在阿登地區反撲,突破盟軍防線向前推進了90公里。這種情況迫使丘吉爾於1945年1月6日向斯大林求援,請求俄國在東線發動強大攻勢。蘇軍於1月12日重創德軍,德軍只好中止在西線的攻勢。這次蘇軍進攻到了離柏林只有70公里的地區。
㈧ 二戰德國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納粹高層好高騖遠,對英蘇兩國的軍事實力估計不足,大戰之初就開始四面樹敵,導致首尾不能相顧。
2、與其他軸心國成員的戰略合作不夠密切,日意兩國各懷鬼胎.日本偷襲珍珠港直接把美國拖入戰爭;義大利侵略希臘艾塞俄比亞受挫,其海軍也沒能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使納粹德國爭奪北非的戰斗得不到後勤保障。
3、納粹在佔領區的大肆掠奪和屠殺政策激起了淪陷區人民和其他各國人民的極大仇恨,因此戰爭的性質不斷發生變化,納粹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成了魔鬼,人民自然自覺地聯合起來,抵抗納粹這一毀滅人類文明的惡魔。
㈨ 二戰德國怎麼戰敗了
德國是輸給了包括蘇聯在內的、以美、英、蘇等為主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中國也在這個同盟裡面,實力不濟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單是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就超過德、日、意軸心國的總和,英、蘇的生產能力也是相當強的,強勝弱,軸心國總體實力不如同盟國失敗是遲早的事。 戰略上,德國兩面作戰,超過了自己的極限,在沒有完全擊敗英國的情況下,貿然進攻蘇聯,盡管有100個理由去打蘇聯,更有1000個理由不要兩面作戰,又沒有能管住日本不進攻美國,導致美國參戰,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策略上,德國沒有發展戰略空軍,盡管不列顛空戰失敗,但空軍實力還在,但錯失發展戰略空軍和空中進攻的機會,43年後,美英空軍對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空襲,德國的工業被摧毀了,軍隊補給不上,實力不斷下降,到了後期,在蘇聯戰場上一直都是以弱勢兵力和兵器作戰,只有節節敗退。 技術上,德國武器過於強調完美,成本太高,靠質量勝數量,不如蘇軍實用,坦克只要跑得動、打得響就是好武器,靠數量勝質量,好虎架不住群狼。 戰術上,希特勒往往不顧軍官的意見,一意孤行,巴巴羅薩計劃如此、馬爾他如此、斯大林格勒如此,導致軍隊力量運用不佳,損失巨大。
㈩ 二戰德國戰敗原因
德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了,有細節也有大的方面。總的來說急功近利,戰線太長。二戰初期德國幾乎是打下整個歐洲,法國淪陷,戴高樂將軍流亡,英國苦苦支撐早已沒有當年的日不落帝國的氣勢。德國整整感覺力不從心是從進攻蘇聯開始,其實蘇聯剛開始時及其不願意捲入戰爭的,當時的蘇聯和德國日本都有所謂的和平協議。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德國佔領捷克蘇聯都沒有站出來,美國更是只想發一筆戰爭財。所以德國執行巴巴羅莎計劃是個很大膽很冒險的行為,我覺得德國的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所以這要說到另外一個問題,軸心國內部也並不是那麼牢不可破,如果當初日本和德國一起聯合進攻蘇聯,蘇聯兩線作戰斷然沒有勝利的可能。但是日本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要建立自己的大東亞共榮圈,他不想日後德國來參與自己的亞洲事務,所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對蘇的戰爭是希特勒過於自信,沒有為可能帶來的阻撓做好充分的准備,雖然前期取得巨大成功。但隨著冬天的到來,德國的末日也就到來了。隨著蘇聯參戰,美國參戰,整個軸心國的形式開始逆轉,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盟軍的軍隊,還有億萬反抗侵略的人名群眾。
其實戰場形勢是瞬息萬變的,我們可以想想,如果30萬英法聯軍沒能從敦刻爾克越過英吉利海峽,而在那裡被殲滅(你可以查一查相關歷史,希特勒命令軍隊停止追擊3天,讓英法聯軍可以撤退)。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當然了,歷史是不容假設的,我們只能去客觀的審視它
拋開正義與邪惡這些唯心的說法,我覺得德國的失敗是一個必然。我們從初中到高中對世界史上的很多東西的評價是很客觀的,希特勒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上台是因為什麼。首先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1933年開始,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導致了政治危機。對外戰爭成為轉嫁危機的有效手段,就如現在的美國。這樣的對外侵略不同於領土擴張,對很多因素都沒有全盤考慮,對佔領地的管理,從一開始到最後德國都在進行著一個大躍進似得戰爭。隨著被侵略地的反抗和正面戰場遙相呼應的時候,勝利就不會再屬於德國了。
上面全是自己打的,一點拙見,噴子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