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道恩在哪裡

德國道恩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07 14:00:25

A.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管理體制,詳細

德意志第三帝國即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是指於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帝國(德語:Deutsches Reich)和1943年至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在1933年至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使用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作為納粹德國非正式名稱。
納粹德國全盛時候包括北歐、西歐大部分、南歐、北非和蘇聯西部大部分地區。後來因為納粹德國展開了兩條戰線,導致國力無法支撐,再加上盟軍登陸諾曼底,最終使得德軍潰敗,到1945年5月納粹德國滅亡
政權特點
納粹政權的特點是政治上控制社會的一切方面——(一體化,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種族(雅利安人,北歐白種人)、社會和文化的純凈。納粹黨通過迫害被認為是不純的事物來達到他們的目的,特別針對少數人群如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和政治敵人(這一時期的政治反對派,參見德國抵抗運動)。

鐵十字勛章-1939
這種迫害在政權的最後幾年中達到了高峰。大約六百萬猶太人、一千萬斯拉夫人及各種各樣的其他人被有組織地殺害。這種滅絕種族的罪行在英語中稱為Holocaust(意為「大屠殺」),在希伯來語中稱為Shoah,納粹委婉的在德語中稱其為「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一般將猶太人殺死就叫「最終解決」)。
納粹黨組織了一個混雜各種職能的「精英組織」——黨衛隊(Schutzstaffel,縮寫SS,其標志為兩個閃電型的字母S) ,其中包含准宗教職能、情報機構職能、准警察職能和一支武裝力量(稱作「武裝黨衛隊」等。這支部隊原本由經過嚴格挑選具有雅利安血統的人組成(但後期隨著局勢惡化而成分混雜),號稱納粹武裝力量中的精英,在戰爭後期常常充當戰場消防員的角色。
二戰末期,根據希特勒遺囑,由宣傳部長戈培爾任國家元首兼總理,但戈培爾於七日後自殺所以海軍元帥鄧尼茨接替了希特勒的職務。1945年5月9日鄧尼茨被盟軍逮捕第三帝國時代宣告結束。
納粹德國把被佔領國家和地區劃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行政管理模式,最終的目的是把所有的佔領區完全轉變為德國領土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1)合並區。
被納粹佔領的國家,同德國在政治上和組織上關系最為密切的是所謂的「合並區」。合並區或者以德國新增的行政區形式出現,或是以德國原來已存在的州、行政區或省的增添部分的形式出現,由第三帝國直接統治。在東方,這類合並區包括:
1.原屬波蘭的但澤—西普魯士行政區(包括但澤、馬林威德爾和布羅姆堡專區)和瓦爾特蘭行政區(包括伊諾、弗羅茨瓦夫、波森和卡利什專區);
2.並入西里西亞省的波蘭卡托維茲專區;
3.並入東普魯士省的波蘭澤希瑙專區;
4.並入東普魯士省貢賓南專區的波蘭蘇道恩專區;
5.並入東普魯士省阿倫施泰因專區的波蘭佐爾道地區;
6.原奧地利共和國;
7.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8.立陶宛的默麥爾地區。
在西方,這類合並區有1939年以前比利時所屬的聖維特市。歐本市和馬爾梅迪市,它們被並入萊因省的亞琛專區。

(2)民政長官管轄區。
在東南歐,這類地區有過去屬於南斯拉夫斯洛維尼亞北部的下斯蒂里亞地區和上卡爾尼奧拉、米埃斯塔爾和西蘭香地區。根據希特勒1941年4 月12日頒發的:「分裂南斯拉夫的緊急指示」,納粹德國決定將上述地區分別劃歸第三帝國的施蒂里亞馬爾克行政區和克恩膝行政區。
在西方,這類地區有:
1. 法國的摩澤爾省(即洛林)和上、下萊因省(即阿爾薩斯),前者並入薩爾—法爾茨行政區,成為新的威斯特馬爾克行政區;後二者並入巴登行政區,成為新的巴登一阿爾薩斯行政區。
2 .盧森堡。整個國家於1941年2月劃歸科布倫次—特里爾行政區,成為新的摩澤爾行政區。
雖然納粹分子始終沒有公開通過法律宣布將上述地區最終並人德國,但事實清楚地表明,他們完全有意把這些地區最終吞並。例如,阿爾薩斯的行政長官瓦格納公開宣稱,他的任務「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是一項將阿爾薩斯收回大德意志帝國的任務。」希特勒本人曾要求瓦格納在10年內使洛林和阿爾薩斯完全德意志化。為了使洛林、阿爾薩斯和盧森堡的行政管理制度同第三帝國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全一致,這三個地區的立法須由各地的行政長官與德國的有關政府部門共同提出。在此三個地區,義務兵役制於 1942 年 8月開始實行;接著第三帝國的內政部長頒布法令,把德國公民的身份授予參加德國武裝部隊或武裝黨衛軍的當地居民,或是在其他方面表明自己不愧為德國人的當地居民。在這三個地方,納粹德國還採取了各種步驟使當地的地名以至姓氏德意志化;同時還強迫當地居民講德語以代替本民族語言或是法語。在這些地方的海關、郵電及鐵道部門,則完全成為第三帝國各個部門的有機組成部分。
1941年8 月,前波蘭公國——比亞威斯托克省,也被納粹當局劃人民政長官管轄區的系列。東普魯士行政長官科赫奉命出任該地區的行政長官,而該地區改隸屬於東普魯士行政區。納粹官方堅持,比亞威斯托克也屬於最後應並入第三帝國的地區之一。

(3)附屬區。
這一類地區的行政機構也幾乎完全是德國類型。這類地區包括波蘭的殘餘地區組成的總督轄區、德國專員管轄的烏克蘭與奧斯特蘭的白俄羅斯地區。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雖然在法律上還有本國的「自治」政府,上面卻還有一個德國監護機構,故可以被認為也屬於這一類,特別是因為它們已被納粹當局視為大德意志帝國的組成部分。
為了掠奪和統治被佔領區,納粹黨首先於1934年在自己的中央機構中設立了殖民政治管理局,1940年升格為殖民事務部。戰爭爆發後,又在內閣中設立了東方領土事務部。

第三帝國政區(1944年):
行政區名 行政中心 備注
1.柏林 同
2.漢堡 同
3.石勒蘇益格-荷爾斯 基爾
斯泰因
4.奧斯特-漢諾威 呂訥堡
5.南漢諾威-不倫瑞克 漢諾威
6.馬格德堡-安哈爾特 德紹
7.哈雷-梅澤堡 哈雷
8.梅克倫堡 什未林
9.薩克森 德累斯頓
10.馬爾克勃蘭登堡 柏林
11.波美拉尼亞 斯德丁(什切青)
12.下西里西亞 布勒斯勞(弗羅茨瓦夫)
13.上西里西亞 卡托維茲 1939年劃入原波蘭
卡托維茲專區
14.東普魯士 柯尼斯堡(加里寧格勒) 1939年劃入原波蘭
澤希瑙,蘇道恩專區
及佐爾道地區
15.圖林根 魏瑪
16.北威斯特法倫 明斯特
17.南威斯特法倫 波鴻
18.威悉-埃姆斯 奧爾登堡
19.庫爾-黑森 卡塞爾
20.埃森 同
21.杜塞爾多夫 同
22.科隆-亞琛 科隆 1939年劃入原比利時
聖維特,歐本,馬爾梅迪
三市
23.摩澤爾 科布倫茨 1941年2月將盧森堡劃
入原科布倫茨-特里爾區
後改立
24.黑森-拿騷 法蘭克福
25.西馬爾克 薩爾布呂肯 1940年將原法國摩澤爾
省劃入原薩爾-普法爾茨
區後改立
26.巴登-阿爾薩斯 卡爾斯魯厄 1940年將阿爾薩斯劃入原
巴登區後設立
27.符滕堡-霍亨佐倫 斯圖加特
28.弗蘭肯 紐倫堡
29.美因-弗蘭肯 維爾茨堡
30.拜羅伊特 同
31.施瓦本 奧格斯堡
32.慕尼黑-上拜恩 慕尼黑
33.維也納 維也納 1938年3月設
34.下多瑙 克雷姆斯 1938年3月以下奧地利設.
1939年劃入南摩拉維亞
35.上多瑙 林茨 1938年3月以上奧地利設.
1939年劃入南波希米亞
36.施蒂利亞馬爾克 格拉茨 1938年3月以施蒂利亞設.
1941年4月劃入下施蒂利亞
37.克恩滕 克拉根福 1938年3月以卡林西亞及
利恩茨地區設. 1941年4月
劃入上卡爾尼奧拉
38.蒂羅爾-福拉爾堡 因斯布魯克 1938年3月以蒂羅爾及福拉
爾堡設
39.薩爾茨堡 同 1938年3月以薩爾茨堡設
40.蘇台德 賴興貝格(利貝雷茨) 1938年10月設,1939年3月
劃入北波希米亞及北摩拉
維亞
41.但澤-西普魯士 但澤(格但斯克) 1939年設
42.瓦爾特蘭 波森(波茲南) 1939年設

[注]馬爾克(MARK)在德語中是"邊疆"之意.

B. 急!!!! 外國歷史上五次著名戰爭情況

1. 坎尼戰役(Battle of Cannae)
公元前216年6月2日,迦太基在義大利半島東南沿海的坎尼附近,以4萬步兵和1萬騎兵對抗羅馬8萬步兵和6千騎兵,獲得了輝煌的勝利,這就是西方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坎尼戰役。
西西里和義大利半島僅隔一道約3千米寬的狹窄的海峽。但當時西西里在迦太基人的手中,那是他們同希臘人經過長期激烈斗爭,付出很大的代價才取得的,迦太基人當然不願意拱手把它讓給羅馬人。這樣,兩國之間就必然要發生沖突。迦太基位於今日北非的突尼西亞,是當時地中海上的一大商業樞紐。當羅馬還是一個羽毛未豐的城邦時,迦太基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統轄大西洋至埃及西面的北非海岸,西班牙的南部,以及西地中海各島,從西西里直到直布羅陀全屬迦太基的勢力范圍。迦太基軍隊擁有龐大的陸軍和強大的海軍。在羅馬興建海軍之前,迦太基的海軍在西部地中海是無敵的。
公元前264年,兩大強國因爭奪西西里開始發生戰爭。最終迦太基請求媾和,於公元前241年同羅馬訂立和約,向羅馬繳討大量賠款,割讓西西里。
迦太基自從與羅馬訂立了屈辱的和約之後,一直試圖復仇。23年後,迦太基的新統帥漢尼拔率領軍隊,以驚人的膽略翻過被認為是無法逾越的阿爾卑斯山,突然出現在羅馬本土義大利平原上,並在公元前216年春攻佔了羅馬的重要糧倉坎尼,使羅馬大為驚慌。羅馬的執政統帥瓦羅便率8萬步兵和6000騎兵向坎尼進發,決心奪回這座城市。
公元前216年6月的一天,羅馬與迦太基在坎尼附近的海邊平原各自擺開陣勢,准備決一死戰。羅馬的統帥瓦羅倚仗著手中擁有優勢兵力,擺開咄咄逼人的進攻架勢:8萬名步兵排成70列,以密集的隊形擺在中央,騎兵配製在左右兩側。這樣的隊形,前後的長度要大於左右的寬度,目的就是要以精銳的步兵進行強有力的沖擊,突破對方的中央防線,一舉取得成功。迦太基軍在數量上處於劣勢,只有5萬多人。然而,漢尼拔是位具有非凡指揮才能的統帥,他在戰前反復觀察了戰場周圍的地形和氣候,知道戰場離海不過5千米,海面上經常在中午時分要刮強的東風。所以,他選擇了一塊背風的地方作為陣地。並且預先在一個山谷埋伏了一支小分隊,命令率隊的軍官如果交戰時颳起東風便襲擊敵軍的後方。同時又挑選了500名驍勇善戰的步兵,讓他們在手持長兵器的同時,在衣內暗藏一把短匕首,隨時准備執行特殊任務。針對羅馬軍的企圖,漢尼拔針鋒相對,擺下了一個很特別的陣勢:正中間是2萬名戰鬥力較弱的步兵,排成半月形,凸出的一面對著敵人,兩邊是戰鬥力強的步兵;在半月形陣勢的兩端,是精銳的騎兵。一切准備就緒後,上午8點多鍾,廣闊的戰場上響起了刺耳的軍號聲。緊接著,十幾萬人同時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一場規模巨大的廝殺開始了。羅馬步兵一開始就全力向迦太基步兵的中央猛攻。正如漢尼拔所料那樣,不一會兒,中央的迦太基步兵抵擋不住羅馬步兵的兇猛進攻,便向後退卻。這樣,半月形的陣勢彎了進去,原來凸向羅馬人的部分,現在凹了進來。
羅馬軍越是楔進,迦太基的隊列越是從兩側向內收縮。羅馬軍的整個隊形在縱向上越拉越長,而在橫向上越來越窄。當羅馬軍深入一定程度時,漢尼拔又指揮他的精銳步兵和騎兵迅速擠壓敵軍的兩翼。同時,向500名衣藏短匕首的強悍步兵發出一個預定的信號。只見這500步兵一窩蜂地擁向羅馬軍那邊,似乎像逃兵一樣。羅馬人以為他們是來投降的,瓦羅趕緊讓部下收掉他們的長劍和盾牌,將他們安置在自己部隊的後衛地帶。正午到了,海面上颳起了強勁的東風,捲起了漫天的沙土,使面對東方的羅馬士兵難以睜開雙眼,彼此間相互碰撞,自傷很多,亂作一團。時機已到,漢尼拔毫不遲疑地發起了全線反攻的命令。剎時間,被安置在羅馬軍後
邊的500名迦太基步兵,突然從懷中抽出匕首,奮力向近處的羅馬士兵刺去;埋伏在山谷中的一支部隊也沖殺下來,突入羅馬軍隊列之中;迦太基軍兩翼的騎兵發起進攻,擊潰了羅馬軍的騎兵,切斷了羅馬軍的退路;兩翼的步兵繼續擠逼夾在中間的羅馬軍。不一會兒,迦太基軍就形成一個圈形,將羅馬軍團團圍住。密集的標槍、投石和飛箭從四面八方射向羅馬軍。擠成一團的羅馬軍無處躲避,一排排撲倒在地。戰場上屍橫遍野,一片慘狀。戰斗整整持續了12個小時,直至黃昏以後才結束。羅馬的8萬大軍7 萬人死於非命,執政官鮑路斯和軍團將校全部陣亡,指揮決戰的統帥瓦羅率殘部逃跑。而迦太基軍總共只損失了 6000人。

2. 英法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1154年,法國最強大的貴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諾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親的血緣關系,得以繼承英格蘭王位,是為英國『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著十分罕見的雙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蘭的國王,尊貴無上的英國君主;另一方面,作為法蘭西的安茹伯爵、兼諾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無可否認是一個法國人,是法蘭西國王無可非議的臣子。作為國王,他是英國的統治者;作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國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願放棄法國國籍、放棄在法國的一切權利,否則他作為一個法國公民理所當然必須對法蘭西國王唯命是從。如果他那樣做就意味著:他必須向法國國王交還他作為法國貴族時所繼承的,比整個英格蘭還要富庶的大片法國領土——安茹、諾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採取的是『耍賴戰略』,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
英法之間這種君不君、臣不臣,利害關系糾纏不清的混亂局面,在雙方的後代之間一直延續下去,直到百年戰爭的來臨。
在法蘭西國王查理四世死後,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繼承法國王位的要求。
在14世紀時,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因為佛蘭德斯表面上屬於法國,但實際上卻獨自行政,並經常與英國進行羊毛貿易。而戰爭的導火線則是英王愛德華三世乘法國卡佩王朝絕嗣之際,欲以近親的關系繼承法國王位,但最後卻由腓力六世所獲得,因此愛德華三世對法國宣戰,以奪取法國王位。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和佛蘭德斯站在英國一方,而蘇格蘭和羅馬教皇則支持法國。英軍當時是雇傭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僱傭騎兵組成,統一由國王親自指揮,而法軍則主要由封建騎士組成。百年戰爭依局勢的轉變,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337年 - 1360年)是雙方對佛蘭德斯和基恩的爭奪戰。首先在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中,英軍打敗法軍,奪取制海權,以防止法軍入侵。然後在1346年8月所發生的克雷西會戰中,英軍取得陸地上的優勢,並在圍攻11個月後成功佔領了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英國挾著勝利的餘威,在內維爾十字戰役當中,打敗蘇格蘭的入侵,並且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此役也大大地減少蘇格蘭對英格蘭的威脅。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直到1356年英國再度開戰,攻取了法國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隨即又在普瓦捷戰役利用相同的戰術再次擊潰法軍。而因為英軍的橫征暴斂和法國全國的經濟崩潰,使得法國平民發起起義運動。結果法國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被迫於1360年於布雷蒂尼簽訂極為不平等的和約——《布勒丁尼和約》,將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領土全部割讓予英國。
第二階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為法王查理五世欲報仇雪恨,奪回英國所佔的地區而發生的。查理五世重組軍隊以僱傭步兵代替大部份騎兵,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重建艦隊。在內政方面亦作出較大的改革,並整頓了稅制,以安撫民心。時機成熟後,他任命B.迪蓋克蘭這位為軍隊總司令,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中均大敗英軍,至1380年時已將英軍迫退至沿海地帶。英王為免法國的領地全部丟失,結果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只保有五個港口,分別是波爾多、巴約納、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萊及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連接地區。
第三階段(1415年 - 1429年) 是英國乘法國國內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發生內訌,而農民和市民亦發生起義之際重啟戰端。在1415年,英軍於阿贊庫爾戰役中大敗法軍,並隨即與勃艮地公爵結盟,攻佔法國北部大部份地區。法王查理六世在無法組織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惟有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等同於承認法國亡國的和約——《特魯瓦和約》。將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隨即宣布自己為法國的攝政王,並有權於查理六世死後承繼法國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於這年死去。結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啟戰端,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1429年 - 1453年) ,法國人民因為不堪英軍的壓迫,紛紛組織游擊戰,這給予法軍很大的幫助。游擊隊經常設置埋伏,捉拿英國的征稅者,消滅英軍的部隊,達到了牽制英國之效。雖然於1428年10月,英軍與勃艮地派進逼至奧爾良,並包圍了此城,使得法軍形勢大為不利,但此時法國出現了一位千古傳頌的救星——聖女貞德,在她的指揮下法軍於1429年5月解除了英國對奧爾良的包圍,贏得了重大勝利,從而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形勢。雖然貞德於不久後便英軍所捉拿,並以女巫罪處死,但這反而激起法國的民族義憤,使法軍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於1441年收復香檳,又於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隨後又於1453年奪回吉耶訥。最後於1453年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了除加萊外的全部領土,百年戰爭至此完全結束。

3. 七年戰爭(Seven Years'War)
1756~1763年間,由歐洲主要國家組成的兩大交戰集團(英國與法國,以及普魯士的侵略政策與奧地利和俄國的國際政治利益發生沖突)在歐洲、北美洲、印度等廣大地域和海域進行的爭奪殖民地和領土的戰爭。
七年戰爭前夕,歐洲各大國之間的關系正醞釀著新的大變動,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其中對全局起決定作用的首先是英法矛盾。英國從16世紀末葉到17世紀70年代先後打敗西班牙和荷蘭,它同剩下的唯一強大對手法國的矛盾迅速上升,兩強決戰在所難免。其次是普奧矛盾。自從神聖羅馬帝國分裂為一系列獨立的諸侯國,普魯士和奧地利最為強大,它們都想成為德意志諸侯國中的霸主,同時由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領地西里西亞在兩次「西里西亞戰爭」中被普魯士佔領,兩國的斗爭日益尖銳化。再次是俄普矛盾。沙皇俄國在18世紀初葉打敗瑞典而成為歐洲強國之後,繼續推行西進和南下擴張政策,並把目標首先指向東普魯士。普魯士的日益強大和對外擴張,構成了俄國西進的阻力,兩國關系急劇惡化。
在上述背景下,各國都積極爭取盟國,孤立對手,縱橫捭闔,朝秦暮楚,展開尖銳而復雜的外交斗爭。
其中,英國的目的是奪取法國的殖民地,壟斷整個制海權;普魯土企圖吞並薩克森,變波蘭為自己的附屬國,奧地利企圖削弱爭奪中歐霸權的對手普魯士,收復1740年被侵佔的西里西亞,法國則力圖吞並英國國王在歐洲的世襲領地漢諾威,保護法國在美洲和東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魯士的勢力,瑞典試圖奪取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俄國力圖阻止普魯士東侵,並擴大自己在西方的領地。各種矛盾和利害關系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導致了兩個對立同盟的建立:—方是漢諾威、黑森—卡塞爾、不倫瑞克和其它一些德意志諸侯國參加的英普同盟,另一方是由瑞典,薩克森和加入「神聖羅馬帝國」的大多數德意志諸侯國組成的法奧俄同盟。
戰爭以普魯士進犯薩克森為開端。1756年8月28日,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軍隊(9.5萬人)突然侵入薩克森,包圍了薩克森軍隊(1.8萬人),迫使該部於10月15日投降。在1757年的戰局中,腓特烈二世利用法奧俄同盟步調不一致(法國於春天開始戰斗行動,而俄國於夏天才開始行動),以及軍隊(30餘萬人)展開緩慢的弱點,首先對奧開戰。普軍(19.2萬人)從四面對布拉格展開向心進攻。5月6日,普軍擊敗布勞恩元帥指揮的6萬奧軍,並將其圍困在布拉格。但是,前來增援的奧軍道恩元帥所部(5萬餘人)於6月18日在科林附近擊潰了普軍,迫使普軍放棄捷克。4月,德·埃斯特列元帥所率的法軍(7萬人)佔領了黑森—卡塞爾,在克洛斯捷爾—采文附近擊敗漢諾威軍隊(3萬人),並攻佔了漢諾威。蘇比茲親王指揮的法軍(5.7萬人)於8月兵臨埃森納赫,威逼普魯士。腓特烈二世調動主力迎擊法軍,11月5日在羅斯巴赫戰役(1757)中大破法軍。隨後,他又將兵力(4萬人)迅速轉移到西里西亞。當時,奧軍道恩部在西里西亞包圍了施韋德尼茨,並佔領了布雷斯勞(韋羅茨瓦夫)。12月5日在洛依滕交戰中,奧軍也被腓特烈二世擊敗。與進攻東普魯土的俄軍(7萬人)作戰的是萊瓦爾德元帥指揮的普軍(3萬人)。7月5日,阿普拉克辛元帥指揮下的部分俄軍(2.4萬人)在波羅的海艦隊支援下攻佔了梅梅爾(克萊佩達),蒂爾西特(蘇維埃茨克)、貢賓嫩(古謝夫)和因斯特堡(切爾尼亞霍夫斯克)。8月30日,俄軍在大耶格爾斯多夫附近的交戰中擊潰萊瓦爾德部,打通了進入東普魯士的道路(參見大耶格爾斯多夫戰役)。但是,阿普拉克辛認為,腓特烈二世的追隨者彼得三世不久將成為俄國皇帝(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患病),遂命令部隊撤回梅梅爾。為此,他被女皇送交法庭審判,其職務由費爾莫爾將軍接替。瑞軍(2.3萬人)於9月向波美拉尼亞的斯德丁(什切青)進攻,但在俄軍撤回梅梅爾後,也撤到施特拉爾松。這樣,普軍在1757年戰局中獲勝。
在1758年的戰局中,反普同盟出動軍隊達31.6萬人,而腓特烈二世的軍隊只有14.5萬人。反普同盟雖擁有兩倍以上的優勢兵力,但因步調不一致、相互不配合, 而未能發揮其作用。1757年12月在東普魯土展開進攻的俄軍於1758年1月佔領了東普魯士,並把它劃為俄國屬地。1758年夏,俄軍(5.8萬人)包圍了屈斯特林(科斯琴)。奧地利由於擔心俄國取勝,在西里西亞和薩克森採取消極防禦,而法國在黑森—卡塞爾和漢諾威也是這樣。腓特烈二世集中兵力,企圖一一擊破奧俄這兩個主要敵人,遂從西里西亞侵入捷克,包圍了奧爾米茨(奧洛穆茨)。但當他獲悉屈斯特林被圍後,又把主力調往屈斯特林作戰。8月25日的措恩多夫血戰,雙方未分勝負。普軍退向屈斯特林。俄軍退向蘭茨貝格,從那裡轉到波美拉尼亞,然後隨著冬季酌來臨又撤退到維斯瓦河以東。
1759年初,反普同盟軍隊已達35.2萬人,英普同盟軍隊約有22.2萬人。俄國在1759年戰局中的計劃,是將軍隊集結於波茲南地區,以便隨後開往奧得河與奧軍會師。4月,4萬俄軍(自6月30日起,由有才略的薩爾特科夫將軍指揮)向奧得河推進。韋德爾將軍指揮的普軍(3萬人)企圖阻截俄軍,但7月23日在帕爾齊希戰役(1759)中被俄軍擊潰。薩爾特科夫在克羅森地區與勞東的奧地利軍(1.8萬人)會合,並在佔領法蘭克福(奧得河畔)後,建議道恩一起進攻柏林。道思拒絕了這一建議,而力圖把軍事行動轉向西里西亞。腓特烈二世決定抵擋薩爾特科夫對柏林的進攻。8月12日,在庫訥斯多夫的交戰中,普軍(4.8萬人)遭到失敗(參見庫訥斯多夫戰役)。但是,由於奧軍統帥部的過失,攻克普魯土首都柏林從而結束戰爭這個業已展現的可能性未能成為現實。俄軍撤到維斯瓦河以東。在西線,法國聯軍進行了保衛黑森—卡塞爾的戰斗和漢諾威的戰斗,在漢諾威,8月1日明登要塞被圍時遭到失敗。因此,盡管俄軍取得了輝煌勝利,1759年的戰局並未取得重大戰果,這是奧地利奉行的政策造成的,奧地利害怕普魯士被徹底打垮而使俄國勢力得到加強。在1759年的戰局中,反普同盟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法國反對東普魯土歸屬俄國,而准備與英國簽訂和約,但和談以失敗告終。
1760年,腓特烈二世費盡力氣才使兵力增加到10—12萬人。反普同盟的軍隊為22萬人。同盟國計劃採取協同行動:俄奧軍在西里西亞,帝國軍在薩克森,法軍則對付漢諾威。腓特烈二世為掩護自己的補給線和軍需庫而轉入了防禦。俄軍和奧軍在敵交通線上作戰,企圖迫使普軍放棄其佔領的要塞和城市。由於道思逃避了協同行動,薩爾特科夫把俄軍主力調往波美拉尼亞,而派遣部分兵力襲擊柏林。結果,切爾內紹夫將軍率領的俄軍(2.3萬人)於10月9日佔領柏林。但是,由於腓特烈二世率領7萬普軍在向柏林接近,切爾內紹夫軍在摧毀敵軍需庫和其它軍事設施後,便撤出柏林,與在法蘭克福地區作戰的俄軍主力會合。1760年的戰局以雙方局勢都未發生根本變化而結束。
1761年戰局中,12月16日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這就是魯緬采夫將軍指揮的俄軍在波羅的海艦隊的配合下,攻佔了普魯士的堅固要塞科爾貝格(見科沃布熱格)。布圖爾林元帥(接替染病的薩爾特科夫)統率的俄軍在波美拉尼亞站穩腳跟後,與瑞軍建立了聯系,以便共同從北面對柏林實施突擊。在1761年的戰局中,普魯土喪失了南西里西亞,被切斷同波蘭(普魯土的糧食供給地)和波羅的海的聯系。普魯士已陷入困境。但是,形勢發生了變化。1762年1月5日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病死,腓特烈二世的追隨者彼得三世即位,使俄國退出戰爭,並且把俄軍佔領的全部土地歸還給普魯士。此後,在5月5日同普魯士簽訂了同盟條約,從而拯救了普魯士,使其免於徹底覆滅。繼俄國之後,瑞典也於1762年5月22日退出戰爭。
在1762年的戰局中,普軍在俄國切爾內紹夫軍(臨時編入普軍)的援助下,把奧軍逐出西里西亞和薩克森,並在弗賴堡附近的交戰(1762.10)中戰勝了帝國軍隊。但是,戰爭已把交戰各方拖得精墟力竭,因此,普法於11月3日簽訂初步和約,普奧於11月24日訂立停戰協定。

4. 克里米亞戰爭(又名「克里木戰爭」,Crimean War)
1853年,為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這場戰爭的表面起因是宗教問題。俄國向奧斯曼帝國提出為保護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東正教徒在「聖地」建立俄國的保護地的要求,這個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拒絕。法國的天主教徒和英國的新教徒也反對俄國在巴勒斯坦建立據點的企圖。俄國在蘇丹拒絕後決定以此作為採取軍事行動的理由。1853年俄國與奧斯曼帝國斷交並開始佔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屬國。
戰爭的真正原因是奧斯曼帝國逐漸的、內部的瓦解,俄國認為這是它將它在歐洲的勢力不斷擴大的好機會,尤其是它獲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佔領巴爾干半島的好機會。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治此時顯然搖搖欲墜,而俄國則爭取獲得對恰納卡萊海峽和伊斯坦布爾海峽的控制。英國和法國反對俄國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國獲得這些戰略要地,以維持英法它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1854年底英國和法國對俄羅斯宣戰,1855年皮德蒙特-薩丁尼亞加入這個同盟。奧地利迫使俄羅斯從多瑙河撤軍,但並沒有幫助英法圍攻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艦隊。因此奧地利在這場戰爭中起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雖然它並沒有主動參加這場戰爭。塞瓦斯托波爾被圍攻近一年後英法聯軍佔領了一個重要的堡壘,此後俄軍退出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戰爭的後果之一是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神聖聯盟終止。普魯士在這場戰爭中持中立,戰後普魯士與俄羅斯的關系變好,與奧地利的關系變壞,而俄奧之間的關系惡化。英國與法國在戰後也開始與俄羅斯修好,因此奧地利日趨孤立。到此為止奧地利在德意志聯邦中處支配地位,但這個地位日益減弱,而普魯士的地位則日益增高。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發動了普奧戰爭,打敗了奧地利,將其排除在德意志之外,之後又發動了普法戰爭,普魯士獲勝,主導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由此歐洲各強國之間的勢力均衡開始對奧地利不利地變化。奧地利的削弱同時也使皮德蒙特-薩丁尼亞不斷增強。皮德蒙特-薩丁尼亞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起了一個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國的支持下皮德蒙特-薩丁尼亞達到了建立一個義大利王國的目的。

5.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World War I)
一戰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和協約國(Allied Powers)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在戰爭爆發之前幾年,德國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戰速決為主要特徵的施里芬計劃: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優勢兵力在六星期內打敗法國,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沙俄。與此相對應,法國也制訂了以兩個集團軍齊頭並進,一舉收復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17號計劃。但戰事的發展卻出乎這些軍事家意料,使得這兩個計劃皆不可行。
1914年8月2日,德軍出兵中立國盧森堡,以取得盧森堡的鐵路網。8月3日,德軍對比利時不宣而戰。至8月9日,德軍成功攻佔比利時全境,並在驅逐在比利時境內的法軍回法國境內。8月21日,德軍分兵五路攻向法國北部,法軍失守,被迫後撤。9月3日,德軍已進逼巴黎,法國政府被迫撤退至波爾多。9月5日—9月12日,德軍與英法聯軍在巴黎近郊馬恩河至凡爾登一線爆發馬恩河戰役,結果兩敗俱傷,德軍只得轉入戰略防禦,固守安納河一線,戰斗開變演變為陣地戰。接著,雙方爆發了奔向海邊的運動戰,結果英法聯軍被大敗。德軍成功奪取法國東北部的廣闊領土,但始終不能截斷英法兩國的運輸線。隨後雙方再爆發佛蘭德會戰,但雙方均無重大成果,結果戰事進入膠著對峙狀態。
1915年春,英法聯軍趁德軍主力集中在東面戰線,發動了香巴尼和阿杜瓦兩輪攻勢。但因為沿用舊戰術,而且欠缺強大火力掩護,結果被德軍成功抵擋,己方反而傷亡慘重。該年4月德軍反擊,並首次使用毒氣,使雙方的損失更為慘重。結果1915年的西面戰線,英法聯軍死傷百萬人,德軍亦死傷 61萬人,但戰事仍然膠著。
1916年2月,東面戰線的壓力稍為降低,德軍主力再次移師西線,與法軍爆發凡爾登會戰。結果在激戰7個多月後,德軍仍不能攻取凡爾登。而英法聯軍為了制衡德軍,在該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線與德軍爆發索姆河戰役,戰況更為慘烈。英軍雖然在這場戰爭里首次使用坦克,但雙方在傷亡共約 120萬人後,戰事仍未有重大突破,並持續至該年11月,西線再次變為膠著對峙狀態,不過協約國開始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1917年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齊默曼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在該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1917年4月,法軍於西線開展春季攻勢,與德軍在蘭斯和蘇瓦松之間進行會戰,歷時共一個月,但法軍在傷亡10萬人後卻仍未有進展,引起了法國士兵的騷動。戰事再度膠著,而法軍因內部騷動,無力防禦,只得由英軍負責西線防禦。在該年下半年,美國提供的裝備到達歐洲,英軍於是再在西線猛攻,但在損失100多萬人後,仍無法改變戰事的膠著狀態。
1917年,東線因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退出戰爭而結束,德軍立即集中於西線,意圖在美軍到達歐洲之前,於1918年夏季打敗英法兩國,以扭轉局勢。1918年3月—7月,德軍接連於西線發動5次大規模的攻勢,頭兩次攻勢在損兵14萬後仍無所獲。而美軍則已到達歐洲,使協約國兵力大增。該年5月底,德軍發動第三次攻勢,這次成功突破法軍的防線進逼至距巴黎僅37公里之地,但並不能殲滅英法聯軍的主力,而已方則損失13萬人。在6月9日-6月13日這5天,德軍發動第四次攻勢,企圖將德軍在亞眠和馬恩河的兩個突出點接連起來,以集中兵力攻擊巴黎,但並未能成功。7月15日,德軍死心不惜,發動第五次攻勢,但在損失15個師後,因無所獲,己方軍力反而消耗殆盡,只得撤退至興登堡防線,從此只能作消極防禦。
雖然俄國退出戰爭,但德國的各盟國——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及奧匈帝國卻因持續作戰,致使經濟崩潰,國內各民族發生起義,結果無力再戰,相繼向協約國求和。最後德國內部亦發生政變,並向協約國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發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並逃至荷蘭,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C. 德甲雲達不來梅

達不來梅足球俱樂部(Sportverein Werder Bremen,簡稱:SV Werder Bremen)位於德國不來梅,是一家以足球為主的體育會,包含足球、手球、田徑、乒乓球、體操和國際象棋等部門。俱樂部成立於1899年2月4日,當時稱作「雲達不來梅足球俱樂部」(FV Werder Bremen),1920年更為今名。俱樂部的顏色為綠和白。

中文隊名: 雲達不來梅足球俱樂部
外文隊名: Sportverein Werder Bremen
運動項目: 足球
角逐賽事: 德國足球甲級聯賽
所屬地區: 德國
成立時間: 1899年2月4日
主場館: 威悉球場
容納人數: 50000人
擁有者: 克勞斯·阿洛夫斯
現任主教練: 托馬斯·沙夫(Thomas Schaaf)
知名人物: 馬爾科·博德,布爾登斯基,迭戈
行政主管: 於爾根·L.博恩(Jürgen L. Born)
球隊昵稱: 綠白風暴
主場隊服: 綠白上衣、白色短褲、綠色長襪
客場隊服: 綠橙上衣、橙色短褲、橙綠長襪

目錄

球隊簡介
球隊主場
球隊紀錄
球隊榮譽
球隊陣容傳奇人物
球隊轉會
球隊歷史1947-1963,戰後的上級聯賽
1963-1971,德甲中的起伏
1971-1980,下坡路
1980-1987,成為頂級俱樂部
1987-1995,冠軍和輝煌
1995- 一個時代的結束
2011/12賽季排名積分
賽事統計
2010-2011歐洲冠軍聯賽表現 球隊簡介
球隊主場
球隊紀錄
球隊榮譽
球隊陣容 傳奇人物
球隊轉會
球隊歷史 1947-1963,戰後的上級聯賽
1963-1971,德甲中的起伏
1971-1980,下坡路
1980-1987,成為頂級俱樂部
1987-1995,冠軍和輝煌
1995- 一個時代的結束
2011/12賽季排名積分
賽事統計2010-2011歐洲冠軍聯賽表現 展開編輯本段球隊簡介
雲達不萊來梅,德國甲級足球聯賽俱樂部,成立於1899年。歷史上獲得過4次德甲聯賽的冠軍,是德國足壇一支實力很強的球隊。球隊的名稱「Werder」在德語中意為沙洲,球隊現今的主場威悉體育場(Weserstadion)就建在威悉河邊的彼得沙洲(Peterswerder)上,此詞的中文音譯為雲達。
編輯本段球隊主場
威悉球場(德語:Weserstadion)位於威悉河的右 威悉球場
岸,建於1909年,於1930年成為雲達不來梅的主場球場。在德甲成立的1963年改建主看台,直到1997年全部改建工程才告完成。現時可容42,800名觀眾。在2004年12月位於球場內的雲達博物館(Werder Bremen Museum,簡稱WUSEUM)開幕。 威悉球場將在未來數年改建,預算費用為6,000萬歐元,球場容量將提高到50,000人,東面及西面看台移近球場草坪,頂蓋延伸以遮蓋更大區域[1]。 威悉球場

編輯本段球隊紀錄
布爾登斯基
主場最大獲勝比分 8:0 1983/84vs奧芬巴赫(1983.11.26)
客場最大獲勝比分 7:0 1965/66vs門興格萊德巴赫(1966.4.30)
主場最大失利比分 1:7 1986/87vs門興格萊德巴赫(1987.3.21)
客場最大失利比分 2:9 1981/82vs法蘭克福(1981.11.14)
參賽最多的球員 布爾登斯基 444場
進球最多的球員 博德 101球
點球進球最多球員 霍特格斯 48個
聯賽總排名 第3 1289賽,541勝,329平,419負,
積1952分,進2123球,失1841球

編輯本段球隊榮譽
2009年5月30日,雲達不來梅奪得德國足協杯
德國甲級聯賽冠軍 1965、1988、1993、2004
德國杯冠軍 1961、1991、1994、1999、2004、2009
德國超級杯冠軍 1988、1993、1994、2009
德國聯賽杯冠軍 2006
歐洲優勝者杯冠軍 1992
國際托托杯冠軍 1998
德國業余錦標賽冠軍 1966、1985、1991
歐洲聯盟杯亞軍 2009

編輯本段球隊陣容
號碼 中文名 外文名 位置 國籍 出場 首發 進球
1 蒂姆·維澤 Tim Wiese 門將 德國 6 6 0
21 梅利茨 Mielitz 門將 德國 4 3 0
33 克里斯蒂安·范德 Christian Vander 門將 德國 0 0 0
4 納爾多 Ronaldo Aparecido Rodrigues 後衛 巴西 5 1 0
23 安德烈斯·沃爾夫 Andreas Wolf 後衛 德國 8 8 0
5 魏斯利 Wesley 中場 巴西 3 1 1
7 馬爾科·阿諾托維奇 Marko Arnautovic 前鋒 奧地利 7 5 3
8 克萊門斯·弗里茨 Clemens Fritz 中場 德國 9 9 1
10 馬爾科·馬林 Marko Marin 中場 德國 8 6 0
11 馬庫斯·羅森貝里 Markus Rosenberg 前鋒 瑞典 8 4 3
13 盧卡斯·施密茨 Lukas Schmitz 後衛 德國 7 6 0
14 阿隆·亨特 Aaron Hunt 中場 德國 9 9 1
22 帕帕斯塔索普洛斯 Sokratis Papastathopoulos 後衛 希臘 8 8 0
15 塞巴斯蒂安·普勒德爾 Sebastian Prodl 後衛 奧地利 6 5 0
2 塞巴斯蒂安·伯尼施 Sebastian Boenisch 後衛 德國 0 0 0
6 蒂姆·博洛夫斯基 Tim Borowski 中場 德國 0 0 0
9 丹尼·阿夫季奇 Denni Avdic 中場 瑞典 0 0 0
16 米卡埃爾·西爾維斯特 Mikael Silvestre 後衛 法國 0 0 0
17 亞歷山大·伊格尼奧夫斯基 Aleksandar Ignjovski 中場 塞爾維亞 4 4 0
18 克魯斯 Kroos 前鋒 德國 0 0 0
19 桑德羅·瓦格納 Sandro Wagner 前鋒 德國 0 0 0
24 克勞迪奧·皮薩羅 Claudio Miguel Pizarro 前鋒 秘魯 8 7 6
25 湯姆·特裡布爾 Tom Trybull 中場 德國 0 0 0
26 弗洛里安·哈爾特赫茨 Florian Hartherz 後衛 德國 0 0 0
34 普雷德拉格·斯特瓦諾維奇 Predrag Stevanovic 中場 塞爾維亞 0 0 0
32 厄茲坎·伊爾德里姆 Yildirim 中場 德國 0 0 0
35 弗洛里安·特林克斯 Florian Trinks 中場 德國 0 0 0
36 倫納特·蒂 Lennart Thy 前鋒 德國 0 0 0
37 萊昂·巴洛貢 Leon-Aderemi Balogun 後衛 德國 0 0 0
38 朔彭豪爾 Clemens Schoppenhauer 後衛 德國 0 0 0
44 菲利普·巴格弗雷德 Philipp Bargfrede 中場 德國 8 8 0
46 阿伊克 Ayik 前鋒 土耳其 0 0 0

傳奇人物
中文名:巴斯勒 綽號:德國猞猁 英文名:MarioBasler 國籍:德國 出生:1968年12月18日 身高:1.86米 體重:73公斤 場上位置:左前衛 榮譽:1997年、1999年德國聯賽冠軍、1994年、1998年德國杯賽冠軍、1996年歐洲聯盟杯冠軍 特點:猞猁一樣的眼睛裡迸發出強烈的射門慾望促使巴斯勒可以在距離球門50米遠就敢於射門。巴斯勒的任意球就和他的性格一樣不可琢磨,他最擅長主罰聲東擊西的任意球,而強烈的下墜性讓皮球看上去明顯是飛出球場外,卻突然在中途突然下墜,直接進進球門,這種「落葉似」進球的飄忽不定已經讓世界上無數門將吃盡苦頭,而左右腳同樣嫻熟的巴斯勒則被對手們看成是一個恐怖的「超級馬里奧」。 羅森貝里
克勞迪奧·皮薩羅
菲利普·巴格弗雷德

編輯本段球隊轉會
轉進球員 英文名 國籍 位置 來自 方式 費用
埃基奇 Mehmet Ekici 土耳其 中場 拜仁慕尼黑 轉會 500萬
沃爾夫 Andreas Wolf 德國 後衛 紐倫堡 自由轉會 0
特裡布爾 Tom Trybull 德國 中場 羅斯托克 轉會 20萬
施密茨 Lukas Schmitz 德國 後衛 沙爾克04 轉會 90萬
斯特瓦諾維奇 Aleksandar Stevanovic 德國 中場 沙爾克04 自由轉會 0
帕帕斯塔索普洛斯 Sokratis Papastathopoulos 希臘 後衛 熱那亞 租借 50萬
伊格尼奧夫斯基 Aleksandar Ignjovski 塞爾維亞 中場 貝爾格萊德OFK 轉會 50萬
轉出球員 英文名 國籍 位置 去往 方式 費用
佩爾特爾 Timo Perthel 德國 中場 羅斯托克 自由轉會 0
特斯特羅特 Pascal Testroet 德國 前鋒 奧芬巴赫 轉會 50萬
安德森 Niklas Andersen 德國 後衛 未定 自由轉會 0
弗林斯 Torsten Frings 德國 中場 多倫多FC 自由轉會 0
薩穆埃爾 Samuel 巴西 後衛 安德萊赫特 自由轉會 0
尼邁爾 Peter Niemeyer 德國 中場 柏林赫塔 轉會 70萬
莫斯奎拉 John Jairo Mosquera 哥倫比亞 前鋒 柏林聯隊 轉會 15萬
延森 Daniel Jensen 丹麥 中場 未定 自由轉會 0
帕薩寧 Petri Pasanen 芬蘭 後衛 薩爾茨堡 自由轉會 0
弗拉涅斯 Jurica Vranjes 克羅埃西亞 中場 未定 自由轉會 0
魏德瓦爾德 Felix Wiedwald 德國 門將 杜伊斯堡 轉會 10萬
施密特 Dominik Schmidt 德國 後衛 法蘭克福 自由轉會 0
辛德勒 Kevin Schindler 德國 前鋒 聖保利 轉會 15萬
默特薩克 Per Mertesacker 德國 後衛 阿森納 轉會 1130萬
[1]
編輯本段球隊歷史
2009至2010賽季獲得德甲聯賽第三名。 雲達不來梅俱樂部的成立是件很偶然的事。1898年,來自不來梅一所中學的幾名學生在一次體育比賽中贏得了一個足球——當時,足球對人們來說還相對比較陌生,他們就在市裡維希河畔的一片灘地上踢起了足球。 足球帶來的快樂,促使他們於1899年2月4日在一家餐館的陽台上建立了「雲達」不來梅1899足球俱樂部。「雲達」(德文:Werder)即指他們踢球的灘地,在今天的維希球場對面。 在他們之前,實際就已經有過一些足球俱樂部了,但當時正值足球運動發展之初,所以並沒有什麼比賽。直到幾個月之後,雲達隊才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對手,並在隨後的比賽中險勝對手。從此以後,俱樂部有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不來梅足球的整體發展。 1903年雲達不來梅足球俱樂部第一次成為不來梅地區的冠軍,並且一下囊括了所有三個級別的桂冠。1905年,雲達俱樂部成為全不來梅第一支向觀眾收取門票的球隊,他們同時也是第一支為球場加蓋遮陽棚的俱樂部。1907年他們以微弱的劣勢輸給了上屆全國冠軍萊比錫隊。1909年他們邀請一支英國職業隊來不來梅比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1912年,作為不來梅地區唯一的一支球隊,雲達隊獲得了參加由北德足協舉辦的新聯賽的資格。 即使在一戰時期,雲達人仍然努力維持著他們的體育事業。1916年他們在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再度奪取不來梅冠軍。一戰結束時,許多俱樂部都已解散,雲達俱樂部卻仍舊存在。 對此,漢斯·雅伯格功不可沒,他後來成了俱樂部戰後的第一任「經理」。比賽上的成績則是依靠路特爾一家——特別是約瑟夫,海爾曼·施蘭曼和奧托·特雷內爾特,當然還有許多其他人的共同努力。 當然也有挫折:許多俱樂部建立時的隊員都死在了一戰中。此外,俱樂部曾經因為要為自己在不來梅胡克里德區的球場修建宏大的看台而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並差點破產。 90年代的不來梅 當時的教練雷哈格爾是德國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教練,他敏銳的賽場觀察力總是等幫助球隊取勝,而且當時的不來梅也處在一個巔峰期,並且一舉獲得了歐洲優勝者杯冠軍,德甲聯賽冠軍,並且培養出了以防守見長的中場大將埃爾茨,還有以力量見長的前鋒巴斯勒。另外隨著巴亞諾,赫爾佐格,普費芬伯格,雷克,波德,舒爾茨,霍布克斯的助陣不來梅成為德甲聯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但是隨著雷哈格爾帶著巴斯勒遠赴拜仁,不來梅從巔峰期開始下滑,但是在1996至1997賽季,不來梅在聯賽進行至第八輪的時候以一個趕緊利落的3:0力克拜仁,當時拜仁主席貝肯鮑爾訪華,而擁有金色轟炸機的克林斯曼,前都靈隊長里茲特利,卡恩,齊格,巴貝爾,海爾默,馬特烏斯。紹爾,巴斯勒一個沒有人會想像到自己可能擊敗的球隊就這樣被不來梅屠殺(該比賽不來梅還曾被吹掉一個毫無爭議的進球)。也是那一場比賽不來梅隊讓中國球迷開始熟知。盡管不來梅開局打得很順林,但是在聯賽結束的時候僅僅排名第八名,那一個季的糟糕戰績是因為球隊的客場所丟分過多。此後1997至1998賽季,不來梅同樣扮演打破不敗球隊金身的角色,同樣是聯賽進行到第八輪,當時升班馬凱撒斯勞滕在前七輪保持不敗,其中還在首輪擊敗了拜仁拜仁慕尼黑隊,而不來梅在聯賽前7場排名仍然在十二名開外。而且那一場比賽只得一提的是,當時不來梅主教練就是凱撒斯勞滕教練雷哈格爾執教不來梅時的弟子西德卡。上半時比賽凱撒斯勞滕隊以1:0領先,但是下半場不來梅略做調整後連扳三球以3:1後來居上戰勝了凱撒斯勞滕隊。但是接下來的比賽不來梅的表現起伏不定,最終差強人意的獲得了聯賽第七名。該賽季結束後不來梅後衛線大將埃及人蘭姆茲轉投凱撒斯勞滕,接下來的一個賽季本是不來梅俱樂部百年華誕,但是球隊卻以一個三連敗的開局始終在降級區徘徊,球隊先後更換了數名教練,最終前不來梅球員沙夫接手不來梅隊才得以抑制連續輸球的頹勢,並且在聯賽最後階段強勢反彈,提前保級成功,並且獲得了德國杯賽冠軍,算是為俱樂部百年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 2000賽季後的不來梅 沙夫當時並不引人注目,很多人都可以將一支豪門從降級區帶出,但是俱樂部卻給與了沙夫足夠的信任。沙夫執教特點是喜歡認真分析對手的戰略,並且敢於大膽起用新人,弗里德里希,伊斯梅爾,羅斯特,恩斯特,奧沃莫耶拉,馬格寧,博羅夫斯基,弗林斯,艾爾頓,鮑曼,克拉什尼奇,克里斯塔季奇,於米特都是曾經足壇無人問津的人物,但就是沙夫獨到的戰略眼光讓這些球員成為球星,而且其中米庫等人在原先的球隊踢得並不如意,但是來到不來梅經過沙夫的調教之後才得以不斷的突破自我。而不來梅從一支德甲中下游球隊也逐步轉型成了歐洲聯盟杯的常客。2000年,2001年兩年是不來梅的過渡時期,其間門將羅斯特,中場大將弗林斯,紛紛轉會。而這兩年不來梅卻開始扮演德甲「破壞王」的角色,他們總是在聯賽的關鍵時刻戰勝那些想要奪冠的球隊,讓聯賽一
次又一次的變得撲朔迷離。而且球隊培養出來的新人也球迷看到了希望,前不來梅球星沃勒爾也表示,這樣下去不來梅稱霸德甲也將是遲早的事情。2004年,一個令不來梅球迷終生難忘的賽季,博雷爾,鮑曼,克里斯塔季奇,利斯泰什,恩特,米庫,博羅夫斯基,艾爾頓,馬格寧,伊斯梅爾,道恩的連決讓聯賽開始就讓每個人心中覺得不來梅如果想要說奪冠絕對是有可能的事情。果然在這個賽季不來梅所向披靡,在聯賽最後階段客場3:1打得拜仁慕尼黑找不著北,提前加冕德甲聯賽冠軍,隨後又一舉捧得了德國杯賽冠軍。但是這個賽季,艾爾頓,利斯泰什,克里斯塔季奇,馬格寧紛紛轉會,取而代之的克洛澤等人。自從2004年開始不來梅再度成為了德甲球隊中歐洲冠軍杯的常客,並且連續兩個賽季打入歐洲冠軍杯十六強從一支德甲勁旅逐步邁入了歐洲豪門的行列。而且還吸引了財力雄厚的贊助商B-WIN的青睞並與不來梅簽約,但是根據德國足協的規定,博採公司不允許參與球隊廣告的規定,如今我們只能看到WE-WIN的字樣。而且隨著財力的雄厚不來梅引進了德國未來第一中衛默特薩克,巴西中場組織者迭戈,前鋒薩諾戈,羅森伯格,舊將弗林斯,新國腳弗里茨,不來梅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壯大。如果是現在,不來梅的評價應當是:慧眼識英雄,生財有道,好鋼用在刀刃上。而且2000年以後越來越多的中國球迷也開始喜歡這只德甲聯賽的新貴。
1947-1963,戰後的上級聯賽
和德國的其他組織一樣,俱樂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被解散,原先俱樂部的成員在1945年底成立了「雲達體操和體育俱樂部1945」,不久改名為「綠白體育俱樂部1899」。1946年初,他們使用回了原先的「雲達不來梅體育俱樂部」的名稱。當時德國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賽,足球運動員通常都有兼職,通常是為球隊在當地的贊助商工作。由於雲達的很多球員在附近的Brinkmann煙草公司工作,球隊被冠上了「得克薩斯11」(Texas 11)(該公司的一個煙草品牌)的綽號。 在西德,1946和1947年,按地區劃分的上級聯賽(Oberliga)恢復舉辦。雲達不來梅在1947到1963年前屬於非官方的德國北方上級聯賽。在此聯賽中,參加的球隊爭奪德國北方冠軍,勝者可獲得最終爭奪德國足球冠軍的資格。在此期間,雲達不來梅生存在漢堡體育俱樂部(Hamburger SV)的陰影之下,後者獲得了16年中的15個冠軍,而雲達只能和地區性的對手,如不來梅體育俱樂部(Bremer SV)或者不來梅港體操體育協會(TuS Bremerhaven 93)等為伍。直到北方上級聯賽的最後五年,雲達不來梅才成為北方的第二,僅次於漢堡之後,並取得了參加新組建的德國足球聯邦聯賽(Fußball Bundesliga)(即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的資格。上級聯賽時期,雲達不來梅競技方面的高峰是在1961年,在德國杯決賽中2:0戰勝了凱澤斯勞滕而捧杯。
1963-1971,德甲中的起伏
1963年,雲達不來梅俱樂部成為德國足球聯邦聯賽(德甲)的創始會員之一,並在1964/1965賽季中取得了首次德國足球冠軍。隨後的年份中也有一些不錯的表現,比如1968年獲得的亞軍。俱樂部在此期間穩步成長,但成功和失敗的賽季交替出現,使它不能保持為一個頂尖俱樂部。
1971-1980,下坡路
1971/1972賽季,雲達不來梅得到了不來梅商界和不來梅市政府的支持,得到了「百萬富翁球隊」的稱呼,球衣換成了不來梅州的紅白色,並引入了當時最著名的一些球星,但並未取得成效。隨後,球隊逐漸緩慢下滑,淪落到德甲的中下游,並不時成為降級的熱門。終於在1979/1980賽季,球隊位列德甲倒數第二,降入乙級。
1980-1987,成為頂級俱樂部
1980/1981賽季,也就是雲達不來梅唯一在德乙的一年, 奧托·雷哈格爾
傳奇性的教練。綽號「國王」的奧托·雷哈格爾("König" Otto Rehhagel)來到不來梅執教,第一年便帶領球隊成功升回甲級。他和經理Willi Lemke一起持續打造了一支強有力的球隊,整個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前期是雲達不來梅的輝煌時代,成為拜仁慕尼黑的主要對手。在1982到1987年閑,雲達不來梅致力於攻勢足球,連續保持在德甲積分榜前5位並獲得參加歐洲聯盟杯的資格。盡管這幾年沒能取得冠軍,但多次和冠軍擦肩而過,其中1982/1983賽季和1985/1986賽季只是由於凈勝球的差距屈居第二,尤其1986年倒數第二輪比賽對陣拜仁慕尼黑時,假如終場前未悲劇性地錯過一個點球機會就能提前奪冠了。
1987-1995,冠軍和輝煌
雲達不來梅在確立了德甲頂級俱樂部的地位後,下一步就是向闊別多年的冠軍頭銜邁進。在雷哈格爾「受控進攻」的指導思想下,球隊迎來了至今為止最輝煌的一段歷史。在1988到1995年閑,不來梅是德甲中僅次於拜仁慕尼黑的最成功的球隊:在1987/1988賽季,球隊以德甲歷史上(截至2006年)最少的失球數(整個賽季22個)第二次成為德甲冠軍。1989-1991年連續三年進入了德國杯決賽,並於1991和1994年奪得德國杯,1992年不來梅贏得了歐洲優勝者杯,並在1992/1993賽季第三次捧得德甲冠軍銀盤。
1995- 一個時代的結束
1995年不來梅再度奪得德甲亞軍。同年6月, 托馬斯·沙夫
在俱樂部執教了14年的雷哈格爾令人震驚地離開不來梅,執教老對手拜仁慕尼黑。雲達的輝煌時代結束,隨後的幾年名次位居德甲中游,教練不斷更換(Aad de Mos、Dixie Dörner和Wolfgang Sidka)。這一趨勢在1998/1999賽季達到了頂點:賽季開始階段在積分榜上墊底,新教練菲力克斯·馬加特(Felix Magath)接手後有所好轉,但賽季結束前也險些降級。 1999年是球隊史上一低點,轉折也在此時發生。在危機和壓力下,運轉了多年的俱樂部主席團決定重組俱樂部,任命不來梅前球員,當時執教俱樂部業余隊的托馬斯·沙夫擔任主教練。沙夫不僅帶領球隊成功保級,而且令人驚訝地在德國杯決賽中戰勝了拜仁慕尼黑,第4次捧杯。沙夫的就任奠定了隨後一段時間球隊成功的基石。 這段時期雲達不來梅盡管動盪,但仍擁有一些優秀球員。2004年雲達不來梅出現令人震驚的成績,贏得德甲聯賽冠軍和德國杯冠軍。不過當屆在歐洲賽的成績卻反映出實力未有再進一步:2004-05年歐冠以總比分2-10成績大敗給法甲俱樂部里昂,證明不來梅要回復往昔水平尚待時日。
http://ke..com/view/14690.htm

閱讀全文

與德國道恩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