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三大人種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三大人種:亞洲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非洲人種(黑種人)。
1、亞洲人種
亦稱黃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甚發達,膚色中等。主要包括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的東南亞人、東部的東亞人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上的印第安人。
2、非洲人種
亦稱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總體膚色較深。
3、高加索人種
亦稱白種人。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
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1)德國人種哪裡多擴展閱讀
人種起源
除去各種水域和一些高山外,人類是在地球上分布最廣的一種生物。
現代人的分布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時期的發展,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的後半部,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晚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具有高而圓隆的頭顱和相對較小的面部,低矮的眉弓和突出的下頦等特徵,它是現代智人的一種早期類型。
在地球上廣泛分布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各群體已經積累了文化上和體質遺傳上的差異,並在此後3.5萬年以上的時間里進一步得到擴展和改變,形成了現生各個人種的特徵和分布狀況。與動物物種產生和分化的過程一樣,形成現代各人種的自然過程仍然受基因突變、變異的隨機擴散、遷移和自然選擇四個基本因素控制。
在這些因素作用下,現生各人種在某些形態特徵和某些生物化學特徵上顯示了程度不同的差異,上述生物化學特徵包括ABO、Rh、MN等多種血型系統和其他血液因子系統,某些遺傳性疾病的存在或出現頻率,以及對某些疾病的遺傳性抗禦等等。
各人種的體質形態一般來說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例如,居住在炎熱的非洲沙漠的尼格羅人的肢體細長;而在嚴寒的北極生活的因紐特人(以前一般稱為「愛斯基摩人」)則肢體粗短。這與身體熱量的保持和散發有關。
赤道附近尼格羅人的皮膚含有較多的色素,可以避免過多的紫外線照射,他們捲曲的頭發也可起隔熱的作用。蒙古人的傾斜的鳳眼和內眥褶,還有寬的和富含脂肪的面頰、較平的鼻部和額部,可能與亞洲中部寒冷的多風沙氣候有關。
❷ 德國什麼位置,地形,氣候,人種
地理環境
位置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地形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部低地的特徵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黃土地之間有星羅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則將德國分成南北兩片。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亞丘陵地區和多瑙窪地。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則包括阿爾高伊的阿爾卑斯山、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和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在這些山區散落著風景如畫的湖泊。德國境內有六個山脈。
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
氣候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屬於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經常可以感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南風的上巴伐利亞和山風刺骨、夏季涼爽、冬季多雪,從而構成自己獨特氣候區的哈爾茨山區。因各地區地理條件的不同,德國最高溫度在攝氏20-30℃之間,最低溫度在1.5-﹣10℃之間。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
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資源
德國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豐富;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天然氣約5000億立方米。東南部有少量鈾礦。德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076.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30%。水域面積8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佔2.4%。
2012年德國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賴進口,政府政策為促進節約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國能源來源
(2010)
石油 煤及褐煤 天然氣 核能 水力及風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能源比例 33.7% 22.9% 21.8% 10.8% 2.9% 7.9%
德國履行京都議定書及其他條約以促進生物多樣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資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並支持全球性的永續發展。
行政區劃
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共有16個州,12229個市鎮。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柏林市、勃蘭登堡州、不來梅市、漢堡市、黑森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耳茨州、薩爾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圖林根州。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為市州。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德國總人口8110萬 ,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26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主要是德國人(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語。 另外有721.4萬名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萬(2011年底數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網站)。居民中29.2%(2389.6萬人)信奉新教,30.2%(2465.1萬人)信奉羅馬天主教(2012年底數據)。
❸ 德國,匈牙利,義大利,瑞典,日本各是什麼種族居多
德國:主要是德意志人,還有少數丹麥人、吉卜賽人和索布族人。有750萬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9%。
匈牙利:馬扎爾族占總人口的98%,其他有日耳曼族、斯洛伐克族、羅馬尼亞族、塞爾維亞族等
義大利:94%的居民為義大利人,少數民族有法蘭西人、拉丁人、羅馬人、弗留里人等。
瑞典:90%為瑞典人(日耳曼族後裔),外國移民及其後裔超過100萬(其中52.6%為外籍僑民)。北部薩米族是唯一的少數民族,約1萬人。
日本: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
❹ 德國人是什麼人種
德國人是歐羅巴人種,即白人。
德國人,有一億至一億五千萬人口,分享共同的祖籍、文化和歷史,通常以德語為母語。根據分子人類學,德國人是由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部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融合而成的民族。
另有一部分德意志人,或中譯德國人這個術語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種含義。在國籍上,德國人指的是擁有德國國籍的人在族群上,德國人可以包括以下幾個特徵:和德意志文化有關聯以德語為第一語言德意志裔人:祖先來自德國或是曾經屬於德國的地區者。
德國人是德國著名作家艾米爾路德維希創作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它刻畫了德國從公元800年到20世紀40年代的盛衰史。這不是一部通常的編年史,而是通過對德國歷史風雲人物有血有肉的描繪,使讀者似乎身歷其境,重溫千百年來的德國人歷史。
德國人皮膚顏色較淺,多白皮膚,金發,棕發,紅發等淺發,多藍色或綠色眼睛。波鴻魯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告訴德國媒體:多數德國人覺得自己很漂亮。
❺ 德國有什麼人種
德國人口主要是德意志人。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統稱日爾曼人,他們是由法蘭克人、薩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等這些古老的日爾曼部族經過近前年的同生共長而形成的。
在德國北部有少數丹麥人居住,薩克森地區則有少部分索布斯拉夫人口。德國境內有大約七百萬定居的外國人,包括了外國雇員、政治庇護人士以及他們的家屬。還有一些來自土耳其、克羅埃西亞、義大利、俄羅斯以及波蘭的移民。
❻ 各色人種都分布在世界上那些地區和國家
自己的回答:
人類有遷徙的特性,只能大致概括。而且膚色眾多,比如還有白種的模子卻是黑頭發黑眼睛的義大利人猶太人等。就不能做敘述了。
白種人(歐羅巴人種)主要分部在歐洲地區,靠近極圈,其次在南半球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白種人居住,而這些地方還有少量棕色人種的種族。白種人以寒帶居住為多。代表國家:英國、芬蘭、丹麥、挪威、德國、法國等。
黃種人(蒙古利亞人種)主要分部在亞洲地區。主要在東亞,中亞是高加索人種,即黃白混血,南亞熱帶民族也屬於遷徙種族,西亞主要有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混血人種。黃種人主要居住在溫帶。代表國家: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等。
黑種人(尼格羅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區。撒哈拉以南純黑種人居多,北非受到阿拉伯人的影響造成混血。其次部分經過黑奴貿易的作用,少量在法國、美國等國家居住。黑種人主要居住在熱帶。代表國家:奈及利亞、波札那、南非等。
少量的棕色人種,散布在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島國。以土著人為主。代表國家:裴濟等。
人種的融合主要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等。屬於西班牙和印加人或者印第安人混血的後裔。其他的混血種族人數比起南美要少,就不提了。總之人種的融合是必然。
最後,地球上發現過在非洲叢林有級少數的藍色人種、綠色人種。科學上的解釋很貧乏:血液造成膚色變異。人數很少,並且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叢林中。
❼ 德意志人的人口分布
約845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德國(7400萬,占該國人口的91%)。其餘1000多萬人分布在美國(450萬)、俄羅斯(190萬)、加拿大(120萬)和巴西(70萬)等國。多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德語,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分高地德語和低地德語,南北方言差別較大。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並有一套獨特的花體字母(哥特體,德語稱Fraktur)。 書面語言以高地德語為標准。多信基督教新教,部分信天主教。
德意志人系古代日耳曼人的直系後裔,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混入了不同的異族成分。同時,日耳曼人由於在民族大遷移中廣泛擴散,在不同地區與不同民族發生混合,從而又以不同比例和不同身分參與其他新興民族的形成。德意志民族成分中主要包括以下日耳曼部落:在德國中部和南部有蘇維匯人、赫蒙杜里人、查蒂人和阿勒曼尼人;在北部有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條頓人、 金布里人和弗里斯人;在西部有法蘭克人。 早在公元初期,這些日耳曼部落便與當地原居民發生混合:在西部和西南部混入的是克爾特人,在南部混入的是雷託人。「德意志」 一詞,古時德文寫作Teutsch,系由Teuton(條頓)一詞演變而來。這一族稱正好在這一時期出現,說明東法蘭克人已開始有了共同的民族意識。但是,由於德國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國內小邦多達300個,諸侯專權,經濟分散,地方觀念強烈,民族意識的發展受到阻礙。直到19世紀後半葉始完成民族統一。然而,至今在德意志民族內部仍保存著明顯的地方性差異,根據方言、文化和風俗習慣的特點,還可以區分出巴伐利亞人、梅克倫堡人、薩克森人和黑森人等。 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自10世紀初葉,便開始進入封建社會。16世紀爆發宗教改革運動和農民戰爭,對羅馬教廷和地方封建勢力展開沖擊,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1866年,普魯士戰勝奧地利,遂在德意志各邦中躍居霸主地位;1871年取得普法戰爭勝利後,統一各邦,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的德意志帝國。此後不久,德意志帝國便走上軍國主義道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並於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崩潰。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進攻波蘭,發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戰敗投降。戰後被蘇、美、英、法4國分區佔領。蘇聯佔領區於1949年10月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美、英、法3國佔領區於1949年5月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90年兩德重新統一。
❽ 德國不是白人的人種多嗎
德國主要種族是德意志人(古代日耳曼人的直系後裔),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人,外籍人其中多數的是土耳其人。成年男性德意志人平均身高180,女性平均身高171,皮膚顏色較淺,多白皮膚,金發,棕發,紅發等淺發,多藍色或綠色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