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各國的人吃什麼肉
世界各國吃什麼肉?
美國:117.6公斤,以牛肉為主。
英國:82.5公斤,以牛肉羊肉為主。
法國:88.6公斤,以牛肉羊肉為主。
德國:87.9公斤,以牛肉、豬肉為主。
義大利:86.6公斤,以牛肉羊肉為主。
澳大利亞:121.2公斤,以牛肉、羊肉為主。
以色列:102公斤,以羊肉為主。
中國:59公斤,以豬肉為主。
日本:48.8公斤,以牛肉為主。
韓國:62.2公斤,以牛肉為主,豬肉其次。
印度:4.2公斤,以雞肉為主。
哈薩克:69.7公斤,以羊肉為主。
泰國:27.9公斤,以豬肉雞肉為主。
沙特:62公斤,以羊肉為主。
中國人吃肉只及美國一半,印度人很少吃肉,很多人是素食。
美國人的飲食生活比較好,基本上也是每噸都是會吃肉的,美國人都是長得很壯的,這跟他們經常吃肉有關。他們很喜歡吃牛羊肉,他們吃肉與國人有很大的區別,那就是他們喜歡吃那種不是熟透了的肉,都是半生不熟的,國內很多人基本上是受不了的。
德國人除了喜歡吃牛羊肉之外,也是喜歡吃豬肉的。不過豬肉他們一般都不是直接弄熟了就吃,而是喜歡把豬肉做成香腸,然後搭配一些麵包來吃。
法國人吃飯非常精緻,他們會選用一些特別高質量的肉類,比如說非常名貴的鵝肝,牛排,每次吃完飯還會搭配上一些紅酒,都說法餐非常有格調,法國也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城市,真想去法國當地體驗一下民族風情,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韓國特別喜歡吃烤肉,我以前特別喜歡看韓劇,裡面男女主經常吃烤肉,別提看著多饞了,後來韓料,烤肉都被引進了國內,生意一直非常好。每次吃烤肉的時候,還會搭配上一些泡菜,徹底地體驗一下韓國風情。我們都把叫做「泡菜國」和「烤肉國」,這兩種美食即便宜又好吃,你吃過韓國烤肉嗎?沒吃過的有機會可以嘗試一下,味道吃起來真的特別不錯!
日本人吃肉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很長一段歷史中,都是個頭很矮小的。這與他們成百上千年來不吃肉的那段歷史有關。在中國佛教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是吃肉的。後來佛教傳入了日本後,全民都開始信奉佛教,佛教有一條,就是只能吃素,所以當時的日本天皇下達了一個全國禁殺令,導致日本在長達1200多年的時間里,幾乎都是不吃肉的,所以他們長得矮小也不奇怪了。到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天皇為了提高民眾的體魄,才解除了延續上千年的禁令,之後日本人也是無肉不成歡,像牛肉、雞肉、魚肉之類的肉類,在日本非常的火爆。但是日本對於豬肉和羊肉,卻沒有那麼喜歡。
印度人吃肉
眾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但他們國民並不是全都信奉佛教的。但在印度,牛一直是一種被奉為「神」的動物,在印度,假如你要問別人哪裡有牛肉吃,肯定會遭來一頓毒打,因為牛在日本是非常神聖的東西,是萬萬不可褻瀆的。所以在印度幾乎沒人敢吃牛肉,而豬在印度是一種「極為骯臟」的動物,印度人覺得豬很臟,吃了會生病,於是也不愛吃豬肉。印度人雖然不吃牛肉和豬肉,但是對於其它肉還是十分喜愛的。印度對雞肉更是情有獨鍾,雞肉和咖喱絕對是一種絕配,在印度也非常火爆。還有鴨肉,魚肉,蝦肉,在印度都很火。
咱們中國人吃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中國可是無肉不成歡,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總之能吃的都可以做成菜吃,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炒、燉、鹵、火鍋、串串、干鍋之類的等等,雖然我們也喜歡吃牛羊肉,但是牛羊肉的價格普遍較貴,所以最常吃的肉類就是豬肉了。像家禽和豬牛羊的內臟國人也是很愛吃的,但是在國外幾乎老外是不吃這些的。由此看來,中國的飲食文化還真是非常的厲害呢!
Ⅱ 國外引進的羊肉品種常見的有哪些呢
我們在選擇養殖羊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說什麼品種的羊比較高產?什麼羊比較容易養殖?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一些綿羊常見的品種,供大家參考。
3.無角陶賽特羊
無角陶賽特羊原產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該品種是以雷蘭羊和有角陶賽特羊為母本,考力代羊為父本進行雜交,雜種羊再與有角陶賽特公羊回交,然後選擇所生的無角後代培育而成的,1954年正式登記注冊為品種,屬於肉毛兼用型半細毛羊品種。適合於做肉羊生產的終端父本。具有性情溫順、易於管理、產肉性能好、早熟、生長發育快、全年發情、耐熱、適應乾旱氣候能力強等特點。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國外引進常見的羊肉品種。
Ⅲ 德國人的口味和飲食有什麼特點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的,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Ⅳ 德國人喜歡吃兔肉嗎
吃的
德國人對肉類的接受程度不輸中國吃貨們,最常見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雞肉,至於羊肉、兔肉這類「清流」在Kaufland這類大型超市裡也可以買得到。冷凍肉類則大多都是半加工過的,如裹好麵包屑的炸豬排、腌制的烤雞翅、漢堡肉餅等。
Ⅳ 德國人吃的最多的是什麼肉
德國人多屬日爾曼族,愛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達66千克,居世界首位。由於偏愛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及火腿。除了豬肉,德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麵包。
提起德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啤酒。的確,德國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Ⅵ 德國菜餚的分布地域及地域特點
——大口吃肉,絕對名不虛傳!
德國的節慶和集市總是和啤酒烤香腸劃上等號,這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識,其實這不過是德國美食世界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只有親自前來德國,才能真正體會大千世界的所有滋味。現在就踏上德國美食發現之旅吧!您一定會為德國美食的多樣性深深折服,在這片饕餮天堂中流連忘返。
德式九大碗——德國人的聖誕節大餐
埃爾茨山脈地區的聖誕節將在平安夜達到節日的高潮,因為人們將在這天晚上歡聚並享用傳統大餐「Neunerlei」(九大碗)。顧名思義,這頓大餐由九道菜組成。它們代表著憶往昔,思未來,還展示出過去一年人們都獲得了哪些成就。其中包括小扁豆或豌豆、烤腸配德國酸菜、鯡魚或魚排配蘋果汁、土豆沙拉配小香腸、甜羹、黃米粥或野薔薇果實湯、烤豬肉配丸子、碎麵包粒牛奶配碎堅果、麵包配鹽和梅干。
巴伐利亞州名菜烤豬肘配酸菜——德國人最愛
豬肘子是德國人的最愛,那有嚼勁的肉皮,那入口即化的肥肉,那細膩的瘦肉,肘子包含了這一切,還有那鮮香的肉湯,這些都是美味的來源。而酸菜富含乳酸、維他命A、B、C、礦物質和纖維,並含有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酸菜能開胃、幫助消化,尤其是與份量不算少的德國肉類套餐搭配時,更能降低菜餚的油膩感,讓每一口都能保持鮮嫩的美味,所以吃豬肘的標配必須是一隻烤的金燦燦大肘子,加香噴噴的土豆球,再來上一口酸菜。哦,吃的時候別忘了喝上一口啤酒。
延續至今的傳統美味——卡塞爾老肉腸
卡塞爾老肉腸被當地人稱為「Ahle Wurscht」(念作:阿勒伍史特)。這種生肉腸通常選用生長周期較長的豬,是北黑森地區的傳統肉製品。長達三到十二個月的風干時間,讓這種肉腸散發出獨特的味道。在位於 Kassel-Calden(卡塞爾卡爾登)的 Landfleischerei Koch(州立肉店及餐廳)中,設有「Ahle Wurscht-Museum」(卡塞爾老肉腸博物館),遊客們可以在其中參觀香腸的製造工藝,了解美味背後的更多奧秘。
圓形鐵架燒烤——薩爾州特有美食
薩爾州人最熱衷的活動莫過於燒烤。「人類在思考,上帝在引導,而薩爾州人在燒烤。」從這句諺語中,薩爾州人對燒烤的熱愛可見一斑。尤其是在暖和的季節里,明火將大塊豬肉烤出陣陣香味,彌漫在整個城市的上空。快來參加薩爾州的民間節日吧,在六月份第一個周末的 Saarlouiser Emmes(薩爾路易斯艾美世狂歡)等諸多慶典中,盡情感受德式圓盤鐵架燒烤的魅力!
產自呂訥堡草原的特色美食——歐洲盤羊
呂訥堡草原是歐洲最有名的地區之一,當地的飲食文化中有許多突出的特色美食。除了土豆、蘆筍和蜂蜜,Heidschnucke(歐洲盤羊)也深得美食家們的熱愛。這種羊肉具有鹿肉般的肉感,細嫩順滑,口齒留香。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品種古老的羊極其適應草原地區的沼澤地環境。在歐洲,呂內堡草原歐洲盤羊這個名字就是肉質的保證。
柏林特色美食——街角的土耳其肉夾饃
柏林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遍布街角的土耳其肉夾饃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在 Mustafas Gemüsekebap(穆斯塔法蔬菜烤串店),您還可以買到最好的素食肉夾饃。如果您不喜歡土耳其肉夾饃,還可以選擇旁邊的 Curry 36(咖喱 36)。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有時您只能看到一串長長的人龍。
600 年的美食沉澱——圖林根烤香腸
德國人烹制圖林根烤香腸已有 600 年的歷史。早在歌德生活的年代,這種美食便已進入人們的視線。然而,除了豬肉、墨角蘭、葛縷子和大蒜外,近 3,000 家圖林根肉鋪均對其他原材料守口如瓶。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香腸必須用木炭烤制,重約 150 克。如果您來到此地,一定要嘗嘗圖林根的這種「外帶小吃」,別忘了加上正宗的圖林根芥末!此外,據位於 Arnstadt(阿恩施塔特)的首座烤香腸博物館中的史料,有關圖林根烤香腸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 1404 年。
咖喱香腸——從天堂到地獄
德國的街邊美食非咖喱香腸莫屬,而咖喱香腸的誕生地就在柏林。1949年,一個名叫霍伊維爾的女士從英國士兵手裡獲得咖喱粉,從而發明了這種後來風靡全德國的香腸,其原料有切碎的香腸,番茄醬,咖喱粉等。咖喱香腸是柏林飲食文化的凝聚。如果想品嘗最原汁原味的咖喱香腸,位於 Schönhauser Allee(舍恩豪瑟大道)的 Konnopke's Imbiss(科諾普克快餐店)一定不會令您失望。這家店成立於 1930 年,店裡的咖喱醬分為五種辣度,層層遞進的刺激口感被人們戲謔地稱為「從天堂到地獄」。怎麼樣?你也垂涎欲滴了吧?如果僅僅品嘗一番已經無法滿足您對咖喱香腸的神往之情,不妨前往咖喱香腸博物館,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進行深入的探索吧。從讓人忍俊不禁的香腸沙發,到充滿著嗅覺體驗的調料收藏間,您將體驗到有關咖喱香腸的一切樂趣。在這里您甚至可以親自動手,大快朵頤。
征服世界的法蘭克福香腸
法蘭克福香腸是法蘭克福最有名的美食,並作為法蘭克福的代表性產品走向世界各地。傳統的法蘭克福香腸由豬肉製成。由於採用了特殊的熏制方法,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法蘭克福香腸早在 13 世紀便已在法蘭克福街知巷聞,一般是加以芥末或山葵精製而成,有時人們還會將其與黑麵包或土豆沙拉一起食用。
白香腸——12 點之前的美味享受
巴伐利亞白香腸由小牛肉和豬肉搭配洋蔥和新鮮歐芹精製而成,是巴伐利亞州最出名的特色美食。傳統吃法是將香腸放在熱水中加熱,再佐以甜芥末醬、Brezel(椒鹽卷餅)和一杯巴伐利亞啤酒,坐在巴伐利亞的露天啤酒館中,享受輕松愜意的上午時光。熟練的食客們甚至還可以用嘴吸出香腸皮中的肉,只有初嘗者和新手才需要用刀叉協助。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所以的東西都是趁著新鮮趕快吃掉,而白腸的一條規則就是 禁止聽到12點的鍾聲 ,所以在這里旅遊的時候,買了白腸就要在中午12點之前吃掉哦。
圖林根土豆丸子
「Ein Genuss von ganz besond´rer Größe sind die Thüringer Kartoffelklöße」(別樣的享受盡在圖林根土豆丸子)- 這句話在圖林根世代相傳,充分說明了圖林根土豆丸子作為一道傳統美食在這個地區的無上地位。正宗的圖林根丸子特點鮮明:生土豆刮絲煮熟然後搗成泥,將黃油烤制的小麵包切成丁,再將噴香鬆脆的麵包丁塞進土豆泥丸子中,就完成了這道獨一無二的美食。在 Heichelheim(海歇爾海姆)新開的 Thüringer Kloßwelt(圖林根丸子世界)中,您可以在現場展覽中了解圖林根土豆丸子的誕生史。當然,在丸子工廠直銷店裡、在小吃店內、在超大型的丸子形流動小吃攤中,不計其數的丸子正在等待著您的光臨品鑒。
Gefillde(格費爾德團子)、Hoorische (霍利舍丸子)
自礦工時代起,家常菜便在薩爾州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名為格費爾德團子和霍利舍丸子這兩道採用土豆烹制而成的經典菜,更是當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享用完營養的大餐後,不妨運動一番,比如在美食之路上閑逛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條路將薩爾州最美的自然景觀和烹調文化聯系在一起,二者相得益彰,別有韻味。
法蘭克福綠醬——七種香料的混合體
法蘭克福人對綠醬Grüne Soße的喜愛超乎想像!市場上充斥著製作綠醬所需的7種草本植物,甚至還建起了綠醬紀念屋!法蘭克福綠醬多和雞蛋、土豆、牛肉一同裝盤,帶著大自然的清新。據說這是歌德最喜歡的一道菜,也是他母親的拿手好菜呢! 一年中,人們一般在 Gründonnerstag(濯足節),也就是 Karfreitag(耶穌受難節)的前一天,開始享用這種食物。此後餐桌上將一直見到它的身影,直至秋天的第一場霜降。在法蘭克福,這道菜甚至還擁有一座紀念碑。每年五月,這里還會舉辦 Grüne Soße-Festival(綠醬節),節日期間將會對最美味的綠醬進行表彰。
德國餛飩——施瓦本特色美食
關於施瓦本餛飩的發源,民間有許多傳說。其中一種說法是,Kloster Maulbronn(毛爾布勞恩修道院)的僧侶們不願在大齋節期間放棄吃肉, 他們將禁止食用的肉類塞進面團中,避免被主管僧人發現,因此這種食物得名為:Maultasche(「毛爾」肉餡包)。這樣的典故也為德國餛飩帶來了另一個通俗的別稱:「Herrgottsb』scheißerle」(欺瞞上帝的小花招)。
艾費爾多朋餅
出產自艾費爾的多朋餅其實是一種土豆煎餅,是德國典型的特色美食。這種土豆煎餅的基本原料主要包括土豆絲、肥肉和洋蔥。在德國,艾費爾居民無疑是首先想到將土豆煎餅團放進烤箱長時間烤製成美味的群體。他們將土豆絲面團放進鑄鐵烤盤(當地人稱之為 Döppe,讀作:多朋)中,然後像烤蛋糕一樣將其烤成顏色鮮亮的烤餅(當地人稱之為 Kooche,讀作:庫赫)。
高檔的營養佳品——鰻魚
鰻魚上百年來一直是下薩克森州內陸漁業的「主材」。在 Weser(威悉河)、Elbe(易北河)、Steinhuder Meer(施泰因胡德湖)或 Zwischenahner Meer(茨維什安訥爾湖),鰻魚是漁民們維持生計的來源。他們不僅靠銷售新鮮捕撈的漁產品為生,而且還通過熏制等手段,將鰻魚變成遠近知名的一道美食,提高了鰻魚的商品價值。以油脂含量豐富、營養價值極高的魚肉為基礎,當地發展出許多特色美食。
漢堡魚市——美味是早起的動力
「孩子他媽!吃鰻魚還是得到漢堡啊!」 Aal-Dieter(鰻魚迪特,漢堡魚市著名商販)賣力地叫喊著,引來人群笑聲一片。魚市上,Fischbrötchen(魚肉麵包)和 Rollmöpse(腌鯡魚卷)可謂是供不應求。人們可以在這里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水果、蔬菜和植物, 甚至還可以找到活蹦亂跳的小兔子,和如同跳蚤市場般價廉物美的稀罕物。每個星期天早上 6 點至 9 點半,漢堡易北河沿岸的早起者和夜貓子都會選擇來魚市填飽肚子。漢堡魚市也許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市,但肯定是最熱鬧的。游漢堡沒去魚市就等於沒去漢堡!
威廉港的海員菜式——大雜燴
大雜燴是北德傳統菜式,如今被視為難得的美味。對海員們而言,他們過去沒有辦法很好地為船上的食物保鮮。但用腌牛肉熬成的粥、腌漬的甜菜、洋蔥和土豆卻可以長期保存,因此就有了大雜燴這道菜。關於這道菜,還有許多傳說和故事。北海邊的城市威廉港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最大的大雜燴品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