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盃阿根廷與德國沖突原因
2006年德國世界盃,阿根廷和德國在1/4決賽相遇。雙方在經過了120分鍾的激烈比賽後,進入了點球大戰,最終德國隊淘汰了阿根廷隊。可是比賽後賽後爆發激烈沖突。在場地內,德國隊的領隊兼教練組成員比埃爾霍夫和阿根廷球員海因策發生了口角。這一沖突其實是比賽中的一些「小磕小絆」,最後在終場時的「大爆發」。德國隊在與來自南美的阿根廷隊比賽時,感到「很不適應」,因為南美球員在場上習慣性的「小動作」多,而且常常「圍攻」裁判,向裁判施壓,這一做法讓紀律性極強的德國隊感到「厭惡」。
賽後沖突的場面進一步失控,阿根廷球員馬克西-羅德里格斯沖向了德國隊的球員,顯得怒不可遏,他不顧身邊人的阻攔,奔向一名德國球員並且舉起手試圖擊打向對方,此時幾名工作人員將它們分開,並試圖將比埃爾霍夫拉走。海因策也顯得非常憤怒,他揮拳打向對方球員,施魏因施泰格的被擊中,由於工作人員的迅速介入,才阻止了沖突進一步惡化。最後又有一名阿根廷球員沖過來,不過他沒有動手,而是對著比埃爾霍夫做著閉嘴的手勢,可是埃爾霍夫依然在嘟囔著什麼,雙方的情緒都顯得較為激動。後來還發生克洛澤被鎖喉,默特薩克被一腳:窩心腳的場面,總而言之,現場是一片混亂。
德國隊已經贏得了比賽,可為什麼還和被你打敗的對手去「計較」,阿根廷已經輸了,作為失敗者發泄一下又會怎麼樣?德國隊這種「耿直」的性格有時確實是挺招人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