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陸軍副職有多少

德國陸軍副職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3-03-11 22:35:42

A. 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的軍銜分別是什麼

英國
陸軍軍銜分9等22級,
元帥:陸軍元帥;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准將:准將;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
士官:團士官長、營士官長、連士官長;
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列兵: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海軍軍銜分9等21級,
元帥:海軍元帥;
將官:海軍上將、海軍中將、海軍少將;
准將:海軍一級准將、海軍二級准將;
校官:海軍上校、海軍中校、海軍少校;
尉官:海軍上尉、海軍中尉;
准尉:海軍一級准尉、海軍二級准尉;
士官:海軍艦隊軍士長、海軍軍士長;
軍士:海軍上士、海軍中士、海軍下士;
列兵:一等水兵、二等水兵、新水兵。
另有海軍候補軍官(相當於其他國家的海軍少尉、海軍軍校學員二級,不是軍銜,但有級別標志。
空軍軍銜分9等20級,
元帥:空軍元帥;
將官:空軍上將、空軍中將、空軍少將;
准將:空軍准將;
校官:空軍上校、空軍中校、空軍少校;
尉官:空軍上尉、空軍中尉、空軍少尉;
准尉:空軍一級准尉、空軍二級准尉;
士官:空軍軍士長;
軍士:空軍上士、空軍中士、空軍下士;
列兵:空軍一等兵、空軍二等兵、空軍新兵。
海軍陸戰隊軍銜分8等20級,
將官:陸戰隊上將、陸戰隊中將、陸戰隊少將;
准將:陸戰隊准將;
校官:陸戰隊上校、陸戰隊中校、陸戰隊少校;
尉官:陸戰隊上尉、陸戰隊中尉、陸戰隊少尉;
准尉:陸戰隊一級准尉、陸戰隊二級准尉;
士官:陸戰隊一級軍士長、陸戰隊二級軍士長;
軍士:陸戰隊上士、陸戰隊中士、陸戰隊下士;
列兵:陸戰隊一等兵、陸戰隊二等兵、陸戰隊新兵。
當時的陸軍軍銜標志分軍官肩章和士兵(包括准尉、士官)臂章兩種。
元帥:皇冠、月桂枝環繞的交叉權杖;
上將:皇冠、四角星、交叉的權杖和戰刀;
中將:皇冠、交叉的權杖和戰刀;
少將:四角星、交叉的權杖和戰刀;
准將:皇冠和三顆四角星(1918年以前的軍銜標志是交叉的權杖和戰刀);
上校:皇冠和二顆四角星;
中校:皇冠和一顆四角星;
少校:皇冠;
上尉:三顆四角星;
中尉:二顆四角星;
少尉:一顆四角星;
一級准尉:月桂枝環繞的皇冠;
二級准尉:皇冠;
團士官長:月桂枝環繞的英國國徽;
營士官長:英國國徽和飄帶(表明營的榮譽稱號);
連士官長:英國國徽;
上士:皇冠和三條角線(角向下);
中士:三條角線;
下士:二條角線;
一等兵:一條角線;
二等兵:無軍銜標志(佩戴帽徽、兵種符號、部隊臂章等識別標志);
新兵:無識別標志。

B. 請問二戰德軍一個班有多少人排呢。。。

二戰德軍基本編制裝備(班-排-連)
在1939年戰爭爆發前,德國陸軍最基層單位「步兵班」已確定了人員編制:1名士官加上9名士兵。這個編制基本上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期的Storm Trooper單位編制演變過來的,而有關於Storm Trooper的演變過程因為涉及的歷史及戰術沿革較為復雜,留待爾後再慢慢說明。德國國防軍步兵班編制是十個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1942年之後就無法補充前線部隊傷亡,因此實際的班戰斗員數量在5人到6人之間。[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39年戰爭爆發的時候,在編裝表上班長的個人武器是98k 步槍,但到了1941年編裝表修正,班長的個人武器就改成了MP 38沖鋒槍。班長個人攜行兩個沖鋒槍彈袋,每個彈袋中有3個32發子彈的彈匣。根據編裝表,班長是由士官出任,但隨著戰廠傷亡的擴大,班長逐漸由士官候補或是上兵出任。國防軍步兵班編制基本上是以一挺班用機槍為建置骨幹,而加上相當數量的步槍兵來協助機槍發揚火力。
*********************************************************************
各位網友切記,於研究二次大戰後各國陸軍(包括美軍、國軍、解放軍)基層單位編裝表的過程中,班的自動火力永遠是班構成的核心,把握住這一點,就很容易掌握各種戰術的變化。舉例來說,精實案後我陸軍步兵班的編成,就是要班長形成雙槍配置,用兩個側射把對方戰斗員逼到地形死角,加上一個曲射武器打躲在死角中的敵群集目標,或是用火箭彈貫穿掩蔽部,這樣講,想必各位當過領導幹部的網友都能夠了解基本戰術的運用吧。
*********************************************************************
德軍步兵班編制中的機槍射手(Gunner 1,Sharpest-shooting man)攜帶一挺多用途機槍(早期是MG 34後期是MG 42)以及50發彈帶(彈鼓),個人自衛武器則為一把手槍(早期是P 08,後期是P 38),以及簡易的修護工具、備分零件和清槍工具。在一般攻擊與防禦中,機槍射手利用兩腳架進行射擊,而在運動中也會採用腰射的姿勢。
副射手攜帶4個50 發彈鼓、一個300發的彈箱和兩根預備槍管,副射手也攜帶手槍。在一班狀況下,副射手負責給彈和更換槍管,而當射手無法作戰時,副射手就必須擔任機槍射擊的任務。[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機槍伍中的第三員除了攜帶一支98 k步槍外,還要負責攜帶兩個300發的彈箱,在早期的戰役中,第三射手在對空射擊時還要負責攜帶對空用三腳架,不過後來發現對空射擊效果不彰,就取消了這項裝備。
步兵伍共有6員,其中包括伍長1人,每人在腰部彈帶中攜帶90發子彈(每個彈夾5發),和2至3枚手榴彈。
總結以上各點,一個標准德國國防軍步兵班的火力如下:
輕機槍× 1 子彈 1150發
沖鋒槍× 1 子彈 224發
手槍× 2[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98 k步槍× 7 子彈 665發(接戰時每人加發15發)
手榴彈× 18
德國步兵排(Schutzenzug)
德國國防軍步兵排編裝包括排長、排部、四個步兵班、迫炮組和駕駛兵。總編配比為1:6:4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標准編裝表中步兵連各排排長不一定由軍官出任,通常只有第一排排長是軍官,其它各排排長都是由資深士官(Oberfeldwebel、Feldwebel)出任,這在原本的編裝表就是如此規定,與我國及美軍的狀況不同,請特別留意。
步兵排排部編制中包括了排長(攜帶沖鋒槍)、3個傳令(第三名傳令在戰爭中後期攜帶步槍狙擊鏡)和1個醫務兵。戰爭初期醫務兵配有紅十字臂章,但後來東線俄軍專門挑帶著紅十字臂章的醫務兵打,便取消了這項記號。
在初期的編裝中,排部除了個人攜行裝備外,還要攜帶信號槍、信號旗和信號手電筒。信號期和信號手電筒很快就被發現沒有什麼大用,但是信號槍的用途卻愈來愈廣,除了做識別、指示、照明外,信號槍還被拿來對付機槍巢、炮陣地、碉堡、家屋等等的目標。[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四個步兵班的編裝如前所述。
迫炮組包括有組長1人和兩個炮手,組的主要武器是 5公分迫炮36。組長除了攜帶1支步槍外,還裝備有望遠鏡、三支標桿和10發炮彈。第一名射手攜帶手槍和底座,第二名射手攜帶手槍和炮管;兩名射手攜帶的底座和炮管都是背在背上,雙手則各提一個10發的彈葯箱,因此迫炮組的總攜行彈數為50發。
此外,在德軍排編裝表中還有1名駕駛和1輛由兩匹馬拖曳的標准軍用馬車(HF 1),而在1939到1941年間,部分單位也配備了由四匹馬拖曳的鋼制馬車,後來在東線因為這種鋼制馬車太重,很快就被淘汰。隨著戰爭的進行,標准HF 1馬車逐漸為各單位自行在戰地徵收的各式各樣馬車所取代,甚至在冬季期間,雪橇被證明是維持德軍戰力的骨幹。
在一般行軍運動時,除了個人攜行武器之外,包括機槍、迫炮、彈葯和各式各樣的器具、經理物資都是放在馬車上,而一旦進入作戰地區後,所有的東西都卸下由個人攜行,而排用馬車則編入連補給列,由Hauptfeldwebel統一管理。
總結以上,標准步兵排的建置武力包括:
沖鋒槍 5[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輕機槍 4
手槍 11
步槍 34
5公分迫炮 1
總攜行彈葯數:
9公釐子彈(含手槍及沖鋒槍) 1048[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機槍彈 4600
步槍彈 2040
手榴彈 60
迫炮彈 50
德國步兵連 (Schutzenkompanie)
德國國防軍步兵連指揮官根據編裝,應該是由少校或是上尉出任,但隨著戰爭的傷亡,連長通常由中少尉擔任。[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個步兵連包括了下列的單位:
連部
步兵排× 3
反戰車組
補給縱列
軍需單位 I(Commissary I,V I train)[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軍需單位 II(Commissary II,V II train)
行李縱列
一個滿編的1939年標准步兵連包括有軍官2、士官21、士兵178,其中戰斗人員為176人,非戰斗人員像是補給人員、伙夫等等在後方地帶。在部隊機動期間,補給縱列與V I由營後勤官統一管制,V II train與行李縱列由團後勤官統一管制;在靜態狀態下,各非戰斗單位則停留在連陣地後方3至5公里的連後方地帶。步兵連的武器包括:
手槍× 44
沖鋒槍× 16
輕機槍× 12[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步槍× 130
反戰車槍× 3
輕迫炮× 3
乘馬× 1
馬車× 13—18
腳踏車× 8
摩托車× 1
摩托車(付掛邊車)× 1
卡車× 3
連部包括有:連士官長、四個傳令兵(一個兼任軍號手)、兩個腳踏車傳令兵、一個馬夫、一個軍醫士官和一個醫務兵。連部傳令除了傳令工作外,還要攜帶對空布板,負責對空指示工作。
反戰車組由一名士官擔任組長,下轄三個戰車獵殺小組。戰車獵殺小組每組兩人,槍手負責攜帶反戰車槍,副槍手攜帶兩個10發子彈的彈匣

C. 納粹德國的將官軍銜是怎樣設置的

早在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德國的陸軍將官分為4級,海軍將官分為3級,即:陸軍元帥、大將,陸、海軍上將,陸、海軍中將,陸、海軍少將。

當時,大將和元帥地位相當,通常都擔任集團軍監察長(相當於集團軍司令)。元帥沒有兵種的區分,而大將則按兵種分為步兵大將和騎兵大將。海軍無元帥、大將銜,陸軍的上將也按兵種分為步兵上將、騎兵上將和炮兵上將;中將和少將沒有兵種的區分。海軍將官則在軍銜前冠以「海軍」,如海軍上將、海軍少將等。

到了納粹德國時期(1933-1945年),希特勒在瘋狂擴軍和進行侵略戰爭的過程中,逐步地恢復了德意志國家歷史上所有的將官和元帥軍銜,並規定了諸軍兵種和各級軍銜相應的名稱和級別,如:帝國元帥;元帥,海軍元帥;大將,海軍大將;兵種上將,海軍上將;中將,海軍中將;少將,海軍少將。空軍軍銜與陸軍相同。

這一時期,德國的旅長和師長通常為少將和中將;軍長和集團軍司令,通常為上將和大將;集團軍群和戰區司令,全軍和各軍種的總司令,通常由元帥擔任。

納粹德國時期,元帥、大將、中將和少將都沒有兵種區分,只有軍種的區分;在上將這一級,陸、空軍有兵種的區分,而海軍上將則沒有兵種區分。德國陸軍和空軍的上將雖有兵種的區分,但在德文資料中,通常是在某個上將的名字首次出現或者介紹有關將官的簡歷時,才使用兵種上將的全稱,例如:卡爾·埃步爾步兵上將,瓦爾特·馮·阿克斯特爾姆高射炮兵上將等等;而在其他情況特別是泛指的情況下,則通稱上將,而不稱兵種上將。

D. 二戰德國陸軍編制

1942年陸軍裝甲師
德軍各類型編制:1942年陸軍裝甲師
師部:
1師部指揮連
1個摩托化制圖分隊
1個警衛分隊(2挺輕機槍)
1個裝甲團:
團部:
1個摩托化通信排
1個裝甲偵察排
1個裝甲維修連
3個裝甲營:
1個裝甲指揮連
1個中型裝甲連
2個輕型裝甲連
1個裝甲擲彈旅:
2個裝甲擲彈團:
團部:
1個團部警衛連
1個通信排
1個工兵排(3挺輕機槍)
1個摩步排(6挺輕機槍)
1個反坦克排(3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3挺輕機槍)
2個摩步營:
3個摩步連(18挺輕機槍,4挺重機槍,3支反坦克槍,2門80毫米迫擊炮)
1個重型摩步連(12挺重機槍,6門81毫米迫擊炮,3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6挺輕機槍)
1個炮兵連(4門150毫米輕型步兵炮,4門75毫米輕型步兵炮)
1個炮兵團:
團部(摩托化):
1個觀測連(摩托化)
1個通信排(摩托化)
2個摩托化炮兵營:
營部(2挺輕機槍):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3個炮兵連(3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個輕型軍需供應分隊
1個摩托化重炮營:
營部(2挺輕機槍):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2個炮兵連(3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個炮兵連(3門100毫米K18重炮,2挺輕機槍)
師直屬部隊:
1個摩托化偵察營:
1個指揮連
1個摩托化通信排(2挺輕機槍)
1個重型裝甲偵察車連(18門37毫米反坦克炮,24挺輕機槍)
3個摩步連(2門81毫米迫擊炮,4挺重機槍,18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重型摩步連:
1個工兵排(4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輕機槍,3門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
1個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輕機槍,3支28毫米PAK41反坦克槍)
1個機械化步兵營:
營部(摩托化)(2挺輕機槍)
1個通信分隊(摩托化
1個重型反坦克連(6輛Marder III Ausf M)
1個摩步連(6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門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6挺輕機槍)
1個重型高炮連(12門20毫米高射炮,4挺輕機槍)
1個裝甲工兵營:
營部
1個裝甲工兵連(23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2個摩托化工兵連(18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摩托化舟橋縱隊(2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輕型工兵縱隊(2挺輕機槍)
1個裝甲通信營:
營部(摩托化)
1個裝甲野戰電話連(6挺輕機槍
1個裝甲無線電通信連(6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輕型通信連(2挺輕機槍)
1個衛生營:
3個摩托化衛生連(2挺輕機槍)
3個救護車縱隊(1挺輕機槍)
師軍需處:
12個輕型補給縱隊(2挺輕機槍)
1個重型補給縱隊(2挺輕機槍)
3個重型燃料運輸縱隊(2挺輕機槍)
3個摩托化維修連
1個摩托化軍需連
師供應處:
1個摩托化麵包製作連
1個摩托化屠宰連
1個摩托化物資供應縱隊
1個摩托化憲兵排(2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郵局
人員:
軍官-407
文職-101
軍士-2112
士兵-9197
總計-11817
武器裝備:
反坦克槍-30支
輕機槍-174挺
重機槍-46挺
50毫米迫擊炮-36門
81毫米迫擊炮-18門
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6門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4門
75毫米步兵炮-10門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4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4門
20毫米高射炮-12門
37毫米高射炮-2門
88毫米高射炮-4門
坦克-152輛
Marder III Ausf M-3輛
裝甲車-96輛
摩托車-1300輛
汽車-510輛
馬車-1462輛
1942年陸軍步兵師
德軍各類型編制:1942年陸軍步兵師
師部:
1個師部指揮連
1個摩托化制圖排
3個步兵團:
團部:
1個團部警衛連
1個通信排
1個工兵排(3挺輕機槍)
1個騎兵排
3個步兵營:
3個步兵連(12挺輕機槍,2支反坦克槍,3門50毫米迫擊炮)
1個機槍連(12挺輕機槍,6門81毫米迫擊炮)
1個步兵炮連(2門150毫米重型步兵炮,8門75毫米輕型步兵炮)
1個炮兵團:
團部
1個通信分隊
3個輕型炮兵營:
營部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3個炮兵連(4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個重型炮兵營:
營部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3個炮兵連(4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師直屬部隊:
1個偵察營:
1個騎兵連(9挺輕機槍,2支反坦克槍,2挺重機槍)
1個自行車連(12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2挺重機槍,3門50毫米迫擊炮)
1個摩托化支援連:
1個摩托化反坦克排(1挺輕機槍,3門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
1個步兵炮排(2門75毫米輕步兵炮
1個摩步營:
營部
1個摩托化通信分隊
3個摩步連(6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門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8挺輕機槍)
1個工兵營:
營部
2個工兵連(9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摩托化工兵連(9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摩托化舟縱隊
1個摩托化輕工兵連
1個通信營:
營部
1個摩托化野戰電話連(6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無線電通信連
1個摩托化輕型通信連(2挺輕機槍)
1個衛生營:
1個衛生連
1個摩托化衛生連
1個野戰醫院(摩托化)
2個救護車縱隊
師軍需處:
8個輕型補給縱隊
1個摩托化維修連
1個摩托化軍需連
師供應處:
1個摩托化麵包製作連
1個摩托化屠宰連
1個摩托化物資供應連
1個新兵營:
3個步兵連(9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3門50毫米迫擊炮
1個獸醫連
1個摩托化憲兵連
1個摩托化郵局
人員:
軍官-518
文職-102
軍士-2573
士兵-13667
總計-16860
武器裝備:
手槍-3681支
步槍-12609支
沖鋒槍-321支
反坦克槍-90支
輕機槍-425挺
重機槍-110挺
50毫米迫擊炮-84門
81毫米迫擊炮-54門
75毫米炮-20門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36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12門
火焰噴射器-9具
裝甲車-2輛
摩托車-530輛
汽車-394輛
馬車-536輛
自行車-500輛
二戰德軍戰時編制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參謀長:威廉-馮-凱特爾 陸軍元帥;作戰部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陸軍元帥
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陸軍元帥;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 陸軍一級上將。
空軍總司令:赫爾曼-威廉-戈林 帝國元帥,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 空軍元帥;
空軍總參謀長:漢斯-施波內克 空軍中將。
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 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 海軍元帥。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 集團軍,司令:漢斯-馮-克盧格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1個裝甲旅,1個騎兵旅,8個步兵師]
駐:波美拉尼亞
第4 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4個步兵師,2個摩化師,1個裝甲師]
駐:東普魯士
第1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8 集團軍,司令: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陸軍步兵上將[下轄:5個步兵師]
駐:西里西亞
第10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6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化師,
駐:波希米亞 3個輕裝師]
第14集團軍,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5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1個輕裝師]
駐:斯洛伐克
第4 航空隊,司令:亞歷山大-勒爾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C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陸軍步兵上將
第5 集團軍,司令:庫特-利布曼 陸軍步兵上將
第7 集團軍,司令: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陸軍炮兵上將
第2 航空隊,司令:赫爾穆特-費爾米 空軍航空兵上將
第3 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B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8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炮兵上將
第6 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一級上將
第2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A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4 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一級上將
第12集團軍,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
第16集團軍,司令:恩斯特-布施 陸軍步兵上將
克萊斯特裝甲集群,司令: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
第3 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C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陸軍一級上將
第7 集團軍,司令: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陸軍炮兵上將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元帥 下轄:直轄第23軍[編有第251和第254步兵師]。
第18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軍,編有第1、第11、第21步兵師;
第26軍,編有第61(師長:於爾根-黑尼克 陸軍中將)、第217步兵師;
第38軍,編有第58、第291(師長:庫特-赫爾措格 陸軍中將)步兵師。
第16集團軍,司令:恩斯特-布施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直轄第253步兵師。
第2 軍(軍長:馮-布羅克多爾夫-阿勒費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2、第32、第121步兵師;
第10軍(軍長:克里斯特-漢森 陸軍炮兵上將),編有第30、第126步兵師;
第28軍,編有第122、第123步兵師。
第4 裝甲集群,司令:埃里希-赫普納 陸軍裝甲兵上將,下轄:
第41摩托化軍(軍長:漢斯-萊因哈特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第6、第8(師長:埃里希-布蘭登貝格爾 陸軍少將)裝甲師,第36摩托化師,第269步兵師;第56摩托化軍(軍長: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3、武裝黨衛隊第3「骷髏」裝甲師,第3摩托化師,第290步兵師。
第101後方地域司令部,編有第207、281、285(軍需處長專用)警衛師。
第1 航空隊,司令:阿爾弗雷德-克勒爾 空軍一級上將
第5 航空隊,司令:漢斯-於爾根-施通普夫 空軍一級上將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102後方地域司令部,第2集團軍司令部。
第4 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255、267、293步兵師,第286警衛師。
第7 軍,編有第7、第23、第258、第268步兵師,第221警衛師;
第9 軍,編有第17、第137、第263、第292步兵師;
第12軍(軍長:瓦爾特-施羅特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29摩托化師,第31、第34步兵師;
第13軍(軍長:漢斯-費爾貝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78步兵師,第26摩化師(師長:維爾納-馮-伯爾頓施泰恩 陸軍少將);
第43軍,編有第131、第134、第252步兵師;
第53軍(軍長:卡爾-魏森貝格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45(師長:弗朗茨-施利佩爾 陸軍少將)、第52、第167步兵師。
第9 集團軍,司令:阿道夫-施特勞斯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直轄第102、第900步兵師,第403警衛師。
第5 軍,編有第5、第35、第161步兵師;
第6 軍(軍長:赫爾穆特-弗爾斯特 陸軍工兵上將),編有第6、第26步兵師;
第8 軍(軍長:瓦爾特-海茨 陸軍炮兵上將),編有第8、第28步兵師;
第30軍,編有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師;
第42軍(軍長:特奧多爾-馮-施蓬內克 伯爵 陸軍中將),編有第87步兵師,武裝黨衛隊通信師。
第2 裝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24摩托化軍(軍長:蓋爾-馮-施韋彭堡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騎兵師,第4(師長:維利巴爾德-馮-朗厄曼-翁德-埃倫坎普 男爵、陸軍少將)、第3裝甲師,第10摩化師;
第46摩托化軍(軍長: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馮-菲廷霍夫-謝爾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0(師長:費迪南德-沙爾 陸軍中將)、武裝黨衛隊第2「帝國」裝甲師,「大德意志」裝甲步兵團;
第47摩托化軍,編有第17、第18裝甲師。
第3 裝甲集群,司令:赫爾曼-霍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9摩托化軍(軍長:魯道夫-施密特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7(師長:漢斯-馮-馮克男爵 陸軍少將)第14(師長:弗里德利希-屈恩 陸軍少將)、第20裝甲師,第20(師長:漢斯-措恩 陸軍少將)摩托化師;
第57摩托化軍(軍長:阿道夫-孔岑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2、第19裝甲師,第18摩托化師。
第2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元帥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99輕裝師。
第11集團軍,司令:里特爾-馮-朔貝特 陸軍一級上將(1941年9月12日陣亡,由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步兵上將繼任),下轄:直轄羅馬尼亞騎兵軍司令部。
第11軍,編有第22、第76、第239步兵師,羅馬尼亞第6步兵師,羅馬尼亞第5、第8騎兵旅;
第30軍(軍長:漢斯-馮-扎爾穆特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98步兵師,羅馬尼亞第8、第14步兵師,羅馬
尼亞第6騎兵旅;
第54軍,編有第50、第170步兵師;
駐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編有第72步兵師;
羅馬尼亞山地軍,編有羅馬尼亞第1、第2、第4、第7山地步兵旅,羅馬尼亞第7步兵師。
第17集團軍,司令:卡爾-海因里希-馮-施蒂普納格爾 陸軍步兵上將,下轄:直轄第125步兵師。
第4 軍,編有第24、第71、第295、第296步兵師,第97輕型師;
第44山地軍,編有第1(師長:胡貝特-蘭茨 陸軍少將)、第2(師長:恩斯特-施勒默爾 陸軍少將)、第4
山地步兵師,第257步兵師,第100輕型師;
第52軍(軍長:維爾納-馮-布里森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01輕型師(師長:埃里希-馬爾克斯 陸軍將);
第103後方地域司令部,編有第444、第454警衛師。
第6 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168步兵師,第213警衛師。
第17軍(軍長:維爾納-基尼茨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50、第62、第298步兵師;
第29軍,編有第44、第289步兵師;
第44軍,編有第9、第57、第262、第297步兵師;
第55軍,編有第75、第111步兵師。
第1 裝甲集群,司令: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 摩托化軍(軍長:埃貝哈德-馮-馬肯森 陸軍騎兵上將),編有第13、第14、第25裝甲師;
第14摩托化軍,編有第9、武裝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近衛」、第5「維金」裝甲師;
第48摩托化軍(軍長:維爾納-肯普夫 陸軍騎兵上將),編有第11(師長:克呂韋爾 陸軍少將)、第16裝甲師,第16摩托化師。
第4 航空隊,司令:亞歷山大-勒爾 空軍一級上將
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b2c89d0101cdpm.html

E. 二戰德國陸軍一個師的編制

二戰德國陸軍分為下列幾種屬性的師,編制有所不同:

1、德軍步兵師編制

德軍步兵師編制17000人,裝備有火焰噴射器和反坦克炮,經常是攻堅的先鋒。步兵營分3個140人的連和1個200人的重武器連及勤務分隊。

步兵團支援武器為:24挺重機槍、107挺輕機槍、334支沖鋒槍、4門120mm迫擊炮、6門81mm迫擊炮、2門150mm步兵炮、6門75mm步兵炮、3門75mm反坦克炮、36件輕型反坦克武器。

(5)德國陸軍副職有多少擴展閱讀

隨著二戰戰事的推進,德軍1945年前線師實力大約只有1941年的一半。1943年兵員已成問題,1944年師編制從1939年的17700多人縮為12700多人,但是火力有所加強。

1944年步兵師轄3個2000人的步兵團和1個2000人的炮團。步兵團不再是3營制,改為2個700餘人的營加上幾個連支援分隊。

步兵營分3個140人的連和1個200人的重武器連及勤務分隊。步兵團支援武器為:24挺重機槍、107挺輕機槍、334支沖鋒槍、4門120mm迫擊炮、6門81mm迫擊炮、2門150mm步兵炮、6門75mm步兵炮、3門75mm反坦克炮、36件輕型反坦克武器。

F. 德國的軍銜有哪些

一、陸軍軍銜:
最高統帥——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1);
元帥——陸軍元帥(3);
將官——大將(4)、兵種上將(5)(分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裝甲擲彈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種)、中將(6)、少將(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級上士(15)、二級上士(16)、中士(18);
軍士——一級下士(19)、二級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滿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級。(另有一說:1944年增設大尉軍銜,未證實。)
總參勤務軍官軍銜設:總參勤務上校(9)、總參勤務中校(10)、總參勤務少校(11)、總參勤務上尉(12)等2等4級。總參勤務軍官的待遇、晉升等方面均優於同級別的軍官。據當時德國將軍的回憶,一個總參勤務上校可以監督、參與集團軍群級部隊的作戰指揮,頗有點「欽差」的味道。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謀施陶芬貝格,在任後備軍參謀長時就被改授總參勤務上校軍銜。
二、空軍軍銜:
元帥——帝國元帥(2)、空軍元帥(3);
將官——空軍大將(4)、兵種上將(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術兵、航空通信兵、空軍等6種,其中「空軍上將」只授予非空軍出身而從其他軍種、部隊或地方調入的人員)、空軍中將(6)、空軍少將(7);
校官——空軍上校(9)、空軍中校(10)、空軍少校(11);
尉官——空軍上尉(12)、空軍中尉(13)、空軍少尉(14);
士官——空軍一級上士(15)、空軍二級上士(16)、空軍中士(18);
軍士——空軍一級下士(19)、空軍二級下士(20)、空軍上等兵(22);
兵——空軍一等兵(23)、空軍二等兵(24)、空軍三等兵(25)、空軍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級。飛行勤務軍銜設飛行勤務上校至飛行勤務二級下士,共4等11級。
三、海軍海上軍銜:
元帥——海軍元帥(3);
將官——海軍大將(4)、海軍上將(5)、海軍中將(6)、海軍少將(7)、海軍准將(8);
校官——海軍上校(9)、海軍中校(10)、海軍少校(11);
尉官——海軍上尉(12)、海軍中尉(13)、海軍少尉(14);
士官——海軍一級上士(15)、海軍二級上士(16)、海軍一級中士(17)、海軍二級中士(18);
軍士——海軍一級下士(19)、海軍二級下士(20)、一級上等水兵(21)、二級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級。
四、海軍海岸軍銜:
將官——海岸少將(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級上士(15)、海岸二級上士(16)、海岸一級中士(17)、海岸二級中士(18);
軍士——海岸一級下士(19)、海岸二級下士(20)、海岸一級上等兵(21)、海岸二級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級。
五、武裝黨衛隊軍銜:
將官——黨衛軍大將(4)、黨衛軍上將(5)、黨衛軍中將(6)、黨衛軍少將(7);
校官——黨衛軍准將8)、黨衛軍上校(9)、黨衛軍中校(10)、黨衛軍少校(11);
尉官——黨衛軍上尉(12)、黨衛軍中尉(13)、黨衛軍少尉(14);
士官——黨衛軍一級上士(15)、黨衛軍二級上士(16)、黨衛軍中士(18);
軍士——黨衛軍一級下士(19)、黨衛軍二級下士(20);
兵——黨衛軍一等兵(23)、黨衛軍二等兵(24)、三等兵(25)、黨衛軍上等列兵(26)、黨衛軍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級。
六、憲兵軍銜:
將官——憲兵少將(7);
校官——憲兵上校(9)、憲兵中校 (10)、憲兵少校(11);
尉官——憲兵上尉(1 2)、憲兵中尉(13)、憲兵少尉(14);
警長——憲兵高級警長(15)、憲兵一級警長(16)、憲兵二級警長(18)、憲兵三級警長(19) 、憲兵候補警長(20);
警士——憲兵一級警士(23)、憲兵二級警士(24)、憲兵三級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級,海軍、空軍的憲兵軍銜與陸軍相同,在軍銜稱號前冠以「海軍」、「空軍」。武裝黨衛隊憲兵軍官的軍銜多出「黨衛軍憲兵准將(黨衛隊區隊長,8)」一級,憲兵士兵的軍銜稱號與普通武裝黨衛隊士兵相同,但冠以「憲兵」。
七、黨衛隊銜級:
領袖——黨衛隊帝國領袖(3);
高級長官——黨衛隊最高指揮(4)、黨衛隊總指揮(5)、黨衛隊地區總隊長(6);
上級長官——黨衛隊旅隊長(7)、黨衛隊區隊長(8)、黨衛隊旗隊長(9);
中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10)、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11);
初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12)、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13)、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14);
高級士官——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15)、黨衛隊一級小隊長(16)、黨衛隊二級小隊長(18);
初級士官——黨衛隊三級小隊長(19)、黨衛隊三級小隊副(20);
正式隊員——黨衛隊組長(24)、黨衛隊突擊隊隊員(25)、黨衛隊隊員(26);
預備隊員——黨衛隊候補隊員(27)、黨衛隊學員(28)。
以上共9等22級。
八、軍政官專指軍隊中在後方單位、各級司令部、機關、院校中從事工程、技術、教育、新聞、通信、軍醫、獸醫、軍械、軍需、軍法、行政等勤務的軍人(野戰部隊中的此類勤務由軍官、技術官、士官擔負),其級別分:
特級軍政官——特級軍政官(7);
高級軍政官——一級軍政官(9)、二級軍政官(10)、三級軍政官(11);
中級軍政官——四級軍政官(12)、五級軍政官(13)、六級軍政官(14);
初級軍政官——七級軍政官(15)、八級軍政官(16)、九級軍政官(18,在海軍中相當於17)、十級軍政官(海軍單設,相當於18);
候補軍政官——候補軍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級。
九、技術官是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技能、未接受過軍內外正規專業技術培訓的士官、軍士,其級別、職務僅在本單位有效。技術官的服役年齡戰前規定為不超過35歲,開戰後放鬆了規定,這也是我們經常在有關二戰的影視、歷史資料中看到「德軍輩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陸軍中分為:
上級技術官——正營級技術官(11)、副營級技術官(12)、正連級技術官(13)、副連級技術官(14);
下級技術官——正排級技術官(15)、副排級技術官(16)、正班級技術官(18)、副班級技術官(19);
候補技術官——候補技術官(20)。
以上共3等9級。

G. 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里軍銜等級是怎麼樣的要詳細。安當時的舊軍銜高低會分配到什麼職務要詳細

一、1933年——1945年間德國軍銜的沿革
1933年的德國帝國國防軍(當時德軍的正式名稱)軍銜按軍種區分為陸軍、海軍二類,按等級劃分為:元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級下士、二級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級,各軍種基本相同,元帥分別稱為陸軍元帥、海軍元帥,海軍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於這時德國的「一戰戰敗國」身份未變,還受到《凡爾賽和約》和法、英、美等「一戰戰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各種制約,其軍官軍銜也「深受其害」:1、陸軍元帥、海軍元帥設而未授,任現職的僅有一戰時晉升陸軍元帥軍銜的總統興登堡,從1918年至1935年期間未晉升、授予過一位元帥;2、雖然設有大將軍銜,但除「帝國國防部部長兼帝國國防軍總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這個軍銜;3、各級軍官的晉升期限顯著增長,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古德里安都曾扛著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餘年……
1934年興登堡總統病勢沉重,國會決定由希特勒代行總統職權。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搶班奪權」,同時開始實施他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與此同時對武裝力量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軍銜制度)也開始進行「納粹化的、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鑒於黨衛隊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績,我將其升格為納粹黨內的一個獨立組織……我批准黨衛隊建立武裝部隊; 9月間,成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等團級部隊; 10月,整合黨衛隊銜級為:領袖——黨衛隊帝國領袖;高級長官——黨衛隊總指揮、黨衛隊地區總隊長;上級長官——旅隊長、區隊長、旗隊長;中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初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高級士官——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黨衛隊一級小隊長、黨衛隊二級小隊長;初級士官——黨衛隊三級小隊長、黨衛隊三級小隊副;正式隊員——黨衛隊組長、黨衛隊突擊隊隊員、黨衛隊隊員;預備隊員——黨衛隊候補隊員、黨衛隊學員,共8等21級。
同年8月,希特勒自稱「德國元首」(全稱:德意志第三帝國領袖、政府總理兼國防軍最高司令[後改稱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納粹黨全國領袖,1941年12月起兼陸軍總司令),其不同場合稱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時稱為「元首」,涉及到軍務時稱「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涉及政務時稱「元首兼帝國總理」。考慮到它是整個二戰時期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正式官稱,本文將其列為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稱號」;
1935年,3月1日,正式組建空軍司令部;3月16日,帝國國防軍改稱國防軍;在空軍中設立「飛行勤務軍銜」;在海軍中恢復了一戰時曾設立的「海軍准將」軍銜;設立「總參勤務軍銜」,這種軍銜授予經過嚴格選拔和專門培訓(如在軍事學院接受過總參業務訓練)、在帝國戰爭部或國防軍局及以後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工作的、從事參謀勤務的校官、尉官(在各軍種總司令部工作的參謀軍官不授予這種軍銜);第一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一等兵軍銜,將二等兵軍銜區分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滿6年」兩級,增設上等列兵軍銜,同時對軍銜標志進行修訂;海軍增設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等軍銜;空軍取消上等兵軍銜;
1936年,在陸軍將官中增設「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高於大將半格,低於陸軍元帥半格,計劃授予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集團軍群總司令、陸軍參謀長等高級職務的大將。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的第二帝國期間就曾設過此銜,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領有此銜,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晉為陸軍元帥;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德國國防軍改稱德國武裝部隊,並正式將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等武裝力量納入「德國武裝部隊」編制;第二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各軍種的一級上士軍銜;海軍增設一級中士(海軍一級中士、海岸勤務一級中士、海軍步兵一級中士)和一級上等兵軍銜(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海軍步兵一級上等兵等)軍銜;
1939年,正式建立黨衛隊野戰部隊(或稱黨衛軍、武裝黨衛隊、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 黨衛隊第一裝甲師(簡稱「元首師」)、「帝國師」黨衛隊第二裝甲師、「骷髏師」黨衛隊第三裝甲師、「警察師」黨衛隊第四裝甲擲彈兵師(摩步師),開始設置並使用黨衛隊野戰部隊軍銜稱號和標志,如黨衛軍准將(區隊長)等;
1940年,取消「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在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內設立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憲兵司令官職務,將憲兵軍銜提高到憲兵少將(海軍、空軍憲兵最高軍銜仍為上校)——這也是陸軍中將、少將軍銜中唯一帶兵種稱號的;
1941年,4月3日更換陸軍元帥的識別標志——帽徽、帽飾帶、領章、肩章;
1942年,黨衛隊調整高級長官銜級,增設黨衛隊最高指揮(黨衛軍大將)級別,並修訂了旗隊長以上長官的銜級領章標志;第三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上等兵軍銜,原上等兵大部晉升二級下士,二級下士以上擇優晉升,同時再次修訂士兵軍銜標志;將憲兵士官、軍士、兵的軍銜變更為「憲兵警長」、「憲兵警士」 ;
1943年,武裝黨衛隊中增設一等兵軍銜,但在黨衛隊其他機關、部隊中未設立相應的銜級,在黨衛隊銜級表上也未列出相應稱號;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空軍上等兵軍銜;將陸軍憲兵部隊擴編為第一、第二、第三憲兵總隊,分別由一名憲兵少將任總隊司令,撤銷原設的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職務;在海軍、空軍中增設海軍憲兵少將、空軍憲兵少將軍銜。 到1945年戰敗前,德國武裝部隊的軍銜區分為陸軍、空軍、海軍、武裝黨衛隊和憲兵,黨衛隊銜級單獨設置。其中陸軍軍銜中另設總參勤務軍銜,在海軍中又分為海上部隊軍銜、海岸部隊軍銜。同時軍政官、技術官、女軍人另設有專門的級別(軍銜)稱謂。為便於讀者對各種軍銜、銜稱作橫向比較,筆者在每一稱號後均附編號,以「元首」為始,其他類推

閱讀全文

與德國陸軍副職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