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戰中追隨英法協約國的羅馬尼亞,為什麼會在二戰中投靠德國
小國在大國沖突的夾縫中求生存有多難?
春秋時期的鄭國便是一例,鄭勢力范圍不大,卻是強敵環伺,楚國強大了,以進攻它來作為北進跳板,晉國強大了,也要拉攏鄭國來對付楚國,然後楚國借機又大規模報復,進攻鄭國。
打來打去,晉楚兩家以打促談,誰也奈何不了誰,唯獨苦了作為主戰場的鄭國。直到最後,鄭國仍然逃不了被滅的命運有人認為,難道鄭國就不能尋求晉楚之外的盟友嗎?或者乾脆加入晉楚中的一方,總比被兩國大國當皮球踢來踢去好!
巧了,兩次世界大戰中的羅馬尼亞就是這么做的。
羅馬尼亞,多被人僅僅將其視作東歐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國。可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羅馬尼亞的地位卻著實不可小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俄國通過自殺式的勃魯西洛夫攻勢,幾乎把德國的鐵桿盟友奧匈帝國打殘,沙俄贏得慘勝。因為這場協約國集團的勝利,羅馬尼亞決定支持英法俄一方,對德奧宣戰。1917年俄國退出戰爭後,羅馬尼亞便取代沙皇俄國,成為了英法在東線對抗德國的重要盟友。
羅馬尼亞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在歷史上,他一直被沙俄打壓,而這次他選擇加入沙俄所在的協約國集團,正是預測出了這場戰爭的勝負,自己無論打得怎麼樣,贏家肯定是協約國一方。所以羅馬尼亞通過趕上這趟順風車,不但在東線暫時牽制住了幾十萬同盟國軍隊,還引起了英法的關注。
與英法建立聯系,是羅馬尼亞外交上的一計。夾在俄國和德國兩個軍事強國之間,唯有"遠交近攻",爭取英法的支持,響應他們遏制俄國的戰略,才能維持自己國運不墜,這是當時很多羅馬尼亞人的想法。
但是,形勢比人強,先是席捲全球的經濟大危機差點把英法整趴下,又是蘇聯方面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實力驟增,英法俄的力量對比消長,讓羅馬尼亞不得不重新權衡自己的外交。
結果,1939年,納粹德國閃擊波蘭,東線打響,蘇聯方面也沒閑著,他們怕德國人哪一天把自己也"閃"了。所以做最壞打算,蘇聯人要給自己也建立一道防範德國進一步東進的"東方戰線"。
㈡ 二戰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利亞為什麼成為德國法西斯的仆從國為什麼他們要加入法西斯同盟
匈牙利是因為它是一戰的戰敗國,受到嚴厲的制裁。匈牙利統治階級想復仇,再加上統治者霍爾蒂將軍本身就是一個狂熱的法西斯主義者,霍爾蒂想藉助法西斯主義鎮壓蠢蠢欲動的匈牙利共產黨。另外加入德國集團可以藉助德國的力量奪取1919年被羅馬尼亞佔領的匈牙利領土。
保加利亞是因為它是一戰的戰敗國,受到嚴厲的制裁,一部分領土被南斯拉夫和希臘、羅馬尼亞佔領。保加利亞不服氣想收回。
羅馬尼亞本是小協約國,但是世界經濟大危機後,羅馬尼亞社會矛盾尖銳,羅共組織人民革命運動,法西斯黨依靠暴力奪權,建立法西斯統治。1940年,安東尼斯庫依靠鐵衛軍(法西斯組織)的支持發動政變推翻卡羅爾政權,廢除憲法,取締政黨,建立了親納粹的法西斯政權.在對叛亂的鐵衛軍進行殘酷鎮壓後,安東尼斯庫仍然深得希特勒的尊敬和信任,並積極參加對蘇戰爭。
㈢ 二戰中,羅馬尼亞為什麼要與德國建立親密外交關系
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干國家間的緊張關系,因德意兩國(沒有蘇聯參加)於1940年8月30日在維也納強行裁決而趨於緩和。這個裁決使羅馬尼亞損失最大。盡管如此,它卻尋求和德國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這是因為它清楚地認識到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已不復存在,德國便成了能保衛它的剩餘領土和對付蘇俄威脅的唯一強國。
㈣ 一戰時協約國一員的羅馬尼亞,為什麼二戰時加入了軸心國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我們很少關注一些小國。的確,這些國家在世界大戰中,根本沒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運。像歐洲小國羅馬尼亞,在一戰中追隨英法等協約國集團,取得了勝利,戰後獲得來自俄羅斯,奧匈帝國等大片領土。作為戰勝國的羅馬尼亞收獲頗豐
可是在二戰中,羅馬尼亞卻選擇了德國的軸心國集團,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羅馬尼亞認為德國會取得最終勝利嗎?
此時的羅馬尼亞已經欲哭無淚,但是又沒辦法。除了德國,也沒有更好的依靠了。
從這個角度講,其實羅馬尼亞這樣的小國在弱肉強食的國際上根本玩不起,只能借力打力,在外交中期待著能夠左右逢源,將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㈤ 德國沒他打不起閃電戰,二戰中的羅馬尼亞到底有多重要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三大軸心國一起侵略世界,打算瓜分地球的邪惡戰爭。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軸心國」遠不止三個,綁在這架戰車上的國家為數眾多,只是後來不被提起。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中國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組成盟國。其實德國當時也有自己的小聯盟,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兩大軸心之外,歐洲的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都是德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被稱作「仆從國」,為德國的侵略出錢出力。
其中羅馬尼亞的地位最重要,是德軍主要的的石油來源,被現代的軍迷戲稱為「德軍的奶媽」。
前線傷亡慘重,本土慘遭轟炸,加上德國的敗相已露,羅馬尼亞政府開始動搖了。1944年,蘇聯紅軍打到了羅馬尼亞北部,羅馬尼亞國內又發生了政變,新政府決定向盟國投降,跟盟軍結盟。繼義大利之後,羅馬尼亞成為第二個投降的軸心國。
羅馬尼亞的投降比義大利投降更讓德國受傷,因為重要的石油供給中斷了,德軍的裝甲部隊只能趴窩。羅馬尼亞的投降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因為這次陣營的轉變,羅馬尼亞在二戰結束後沒有遭到清算,保持了自己的領土主權完整。
二戰後,羅馬尼亞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部分,跟納粹德國的合作是它的黑歷史。當年跟納粹合作的獨裁者安東內斯庫在1946年被處決,新政府絕口不提二戰歷史,這段不光彩的過去至此被徹底塵封。
㈥ 為何有人說如果二戰沒了羅馬尼亞幫忙德國人甚至連仗都打不了呢
羅馬尼亞是二戰德國主要的石油來源地,這里每年生產大約1000萬噸石油,基本喂飽了德國的戰爭機器,而德國沿海省份的石油產量只有每年50萬噸,該國煤制油的最高產能也就是每年500萬噸的樣子,而它消耗石油最多的1943年需要大約1200萬噸石油供應,很明顯沒有羅馬尼亞是絕對不行的。
(羅馬尼亞和德軍的士兵,注意頭盔差別)
但是,二戰時期的羅馬尼亞工業基礎有限,這就導致它的部隊裝備不是太好,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之時,全部部署在蘇羅邊境的19個羅馬尼亞師只裝備捷克生產的ZB-24步槍,輕機槍五花八門包括捷克的ZB-263053和奧地利生產的施瓦茨羅德輕機槍,基本沒有攻堅武器。由於裝備不足,羅馬尼亞部隊還使用繳獲的莫辛-納甘步槍、PPD-4041沖鋒槍和托卡列夫手槍,尤其是蘇聯火炮最受歡迎,不僅羅馬尼亞軍隊就連德軍也很喜歡蘇聯火炮,只可惜一直受到彈葯奇缺的困擾。羅馬尼亞軍隊的裝備總體尚屬可觀,至少它有裝備可用,但缺乏反坦克炮和交通工具是個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