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夠關於德國環境方面的資料!~
在德國的市政建設中,環境保護被列為重中之重。為了盡快造就城市高標準的生態環境,德國在舊廢料場的清理、垃圾處理以及擴建和新建凈化設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環保已成為人們的習慣,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綠綠的垃圾桶映入眼簾。每戶德國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黃、藍、黑、綠4隻色彩鮮明的垃圾桶,上面貼有簡明易懂的垃圾分類圖案。其中「黃桶」專門用來裝廢棄金屬、商品包裝盒和塑料,「藍桶」「吞食」廢紙,「黑桶」裝普通垃圾,「綠桶」則收集從普通垃圾中新分類出來的茶葉、蛋皮和殘羹剩飯等生態垃圾。至於廢舊的破玻璃瓶,則要求送往指定的地點,然後認真地按不同的顏色分類投入規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舊家電必須送到專收處,再做處理,如此等等。大多數德國人都能一絲不苟地按照規定去做。由於實施多年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德國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時的科學處理,垃圾污染顯著降低。
德國很重視對青少年一代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使他們從小就開始樹立環境意識。現在,許多中小學生自願地走上街頭,種樹栽花植草,清理雜物。全國森林覆蓋面積已經佔了1/3,其中有11個受到特別保護的「國家公園」。
時至今日,德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擁有70萬人直接或間接就業的環保產業,為全球之冠。
在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方面,德國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街道上的環保廣告隨處可見,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人汽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公益廣告:「為了我們的環境,請您改乘公交車!」在交通路口豎著的大牌子上,寫著「當紅燈亮起時,請您關掉汽車發動機」的標語。德國城市近10年來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幅度下降,萊茵河水日漸變清。
德國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有8000萬居民,人口高度密集。德國大部分地區屬典型的海洋性氣候,類似上海。德國是有名的「綠色國度」,境內湖光山色,非常迷人,其環境保護著稱於世。南部是阿爾卑斯山和森林。有西門子公司,賓士汽車公司,寶馬汽車公司等世界大公司。著名的啤酒節每年在慕尼黑舉行。中部丘陵,有著名的魯爾區,法蘭克福機場是歐州大陸最大的機場,北部平原,有漢堡港和大眾汽車公司等。 從德國北部到南部,從工礦到鄉村,所經之處景色迷人,空氣清新。連綿不斷的森林,開闊的草地,無污染的風力發電大風車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無不體現著由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祥和與恬靜。
以前的萊茵河污染嚴重
德國最大的環保非政府組織「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告訴記者,德國 人的環保意識是通過慘痛教訓而逐漸形成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急於改變戰後落後面貌,積極發展經濟,忽視了環境保護。萊茵河沿岸企業把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嚴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萊茵河裡都能顯影。柏林技術大學環保專家曲希勒教授談到,那時,在德國工業重地魯爾區,人們看不到蔚藍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臟了。
到上世紀70年代初,德國發生了一連串環境污染的災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劇減少,垃圾堆放場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民眾深 受其害。環境災難使政府和民眾都認識到,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無限度地向人類提供資源。因此,人們更多地關注生活質量,而不是生活水平。環境保護成了最緊迫的問題。這一切促使聯邦政府不得不耗費巨資治理環境。當時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為環境付出代價的時候到了。
德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保法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環 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垃圾處理法》是德國的第一部環境保護法。90年代初,德國議會將保護環境的內容寫入修改後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條A款中這樣寫道:「國家應該本著對後代負責的精神保護自然的生存基礎條件。」這一條款對德國整個政治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全德國聯邦和各州的環境法律、法規有8000部,除此之外,還實施歐盟的約400個相關法規。從1972年通過的第一部環保法至今,德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境保護法。
德國政府、16個州和各個縣政府都設有官方的環保機構,另外,德國還 有很多跨地區的環保研究機構。德國政府重視環保並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聯邦政府每年的環保貸款達到近百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10.8元),企業每年的環保投資在30億至40億歐元之間,德國因此已形成一個有近百萬人就業的環保產業,每年環保產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國還設立了環保警察。記者采訪了一位環保警察,他談到,德國環保警察隸屬聯邦內政部。每名環保警察都要經過一年半的專業訓練。環保警察的任務是:發現環境污染時,立即採取補救行動。從化學毒素外泄到不衛生食品的銷售,都在他們的管轄范圍之內。環保警察行動迅 速,他們通過巡邏和使用遙測工具檢查環境的污染情況,一旦發現環境污染的現象,立即採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任何一條小溪泛起泡沫,環保警察都會前往取樣;凡是已經立法的環保事項,警察在其轄區內一概嚴格執法,比如魚類死亡、垃圾箱冒煙、廢油滲漏或廢氣聚集成霧等,都屬於禁令之列。
德國人把保護環境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
據最近聯邦環保部公布的民意 調查顯示,85%的人把環保問題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75%的人希望德國應該在環境政策上繼續維持在歐盟的領先地位。
2002年德國大選期間,社民黨在過去執政的幾年裡沒有搞好經濟,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當時的民調顯示,社民黨再次執政的希望渺茫。這時,一場洪水襲擊了德國好幾座城市,總理施羅德抓住時機,大講環境保護的重要,並採取了很多環保措施,頗得民心,因此得以順利連任。近年來,以環境保護為綱領的德國綠黨人氣上升,在地方選舉中連連獲勝。綠黨領袖、外長菲舍爾被德國人視為最受喜愛的政治家,原因之 一就是菲舍爾長期騎自行車上下班、不吃肉食的環保形象贏得人們的好感。
德國人的環保意識經歷了從被動環保轉變為個人自覺的過程。垃圾分類最能體現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接受記者采訪的曲希勒教授同時也是柏林技術大學農業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環系統,自己處理垃圾,把生物垃圾製成肥料種花,用太陽能發電,用沼氣作燃料。
應該說,垃圾分類帶給居民許多麻煩,特別是住在高樓的住戶,他們要將十幾種垃圾分別送 到樓下的分類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樓跑好幾趟。記者的一位德國鄰居不但自己認真執行垃圾分類的規定,還自覺監督別人。如果他發現有人把垃圾扔錯了地方,就會一一撿出來重新投放。
記者經常出差,在德國許多旅館的衛生間里都貼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語:「親愛的客人,環境保護從點滴做起,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毛巾的更換次數,您是否可以重復使用毛巾?」在德國城市街道上,環保廣告隨處可見。柏林有許多廣告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車。柏林一位市政官員曾問記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國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兩道。這是因為德國市政 建設首先考慮的是環保因素,而不是考慮讓公路適應不斷增加的車輛。很多德國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來越窄,讓有私車的人找不到停車位,使他們重新考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國有90多家汽車共享協會,擁有會員近7萬人。一輛共享的汽車可取代6—10輛私人汽車。
在德國,再生紙的使用比較普及,從學生用的練習本到商店售貨員用的收據紙,從信封、郵票到各種報紙雜志,從餐館的餐巾紙到廁所里的衛生紙,隨處可見。這些紙沒有經過漂白處理,因為造紙行業對環境的污染有相當部分來自漂白過程。同時,再生紙還有不少好處,它不 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質或色彩原料等。據統計,2003年,德國再生紙的使用率達到了60%。
在德國,凡去超市購物的人大多會自帶購物袋。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歐元,而0.25歐元在超市可以買到5個雞蛋。德國雖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賣火柴的。當地人認為,德國樹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於環保。
兩百萬人從事環保事業 < 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國環保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環保組織功不可沒。德國有上千個環保組織,人員達200萬左右。比如,記者采訪的「自然保護聯盟」有105年的歷史,擁有成員約40萬人。該組織每年的經費1800萬歐元,其中,1200萬歐元來自成員交納的會費,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捐贈和罰款收入。「自然保護聯盟」90%以上的成員都是義務兼職人員,他們每人每年要交納28歐元的會費,卻無償為環保事業做著大量工作。「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談到,這些義務環保人員非常活躍,常常到處舉行宣傳活動,希望能將每一個關注環境問題的男女老少變為辛勤 播撒環保種子的人。
記者在這個組織出版的雜志中看到一則關於「無包裝」藝術表演團的報道。這個藝術團的節目旨在向人們介紹如何減少垃圾的數量。他們的表演形式深受孩子的歡迎,於是,劇團就把演出對象定位在孩子的身上,有些節目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通過這樣的演出,孩子們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同時還掌握了許多環保知識。
孩子一上學,就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
如果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政府是通過法律等強硬手段推動了環保工作的啟動,那麼,現在德國更多的是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德國的環保教育從幼兒就開始進行。德國有關幼兒教育的法規規定,幼兒園要把教導兒童維護自己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德國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到學校報到時,會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用於孩子記述自己的環保活動。環保記事本的設計精心別致,每一頁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風光照片。編者告訴孩子 :要熱愛大自然,自覺維護環境。據說,德國有370多個森林幼兒園,即在森林中搭建簡易住房,讓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從小認識大自然的奇跡,同時了解到自己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
在德國學生的自然常識課程里,對學生進行自然和環境保護的教育內容很具體、直接,教學內容也相對較多。記者從鄰居家的孩子那裡了解到,他們在上動物常識課《家鄉冬季的鳥》時,老師就帶他們去附近的森林裡,了解鳥類在冬季的生活特點,鳥類在冬季尋找食物的困難等等,並要求學生帶上一些堅果、麵包等食物喂鳥。
正因為有了幾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參與環保運動的實踐,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德國才有了今天美麗的景色。
Ⅱ 幼兒園小班垃圾分類小知識
1.讓幼兒學會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媽媽,果皮要放在綠色的廚余垃圾桶里,飲料瓶要放在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里,紙片要放在黑色的其他垃圾桶里,廢舊電池要放在紅色的有害垃圾桶里。」5月16日中午放學後,縣機關幼兒園芽芽四班的一名小朋友拉著媽媽的手,小手指著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認真地給媽媽說著。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為了更好地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引導幼兒正確辨認與投放垃圾,縣機關幼兒園從宣傳教育抓起,結合實際,組織全園教師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與實操練習,積極開展「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垃圾分類我先行」主題系列活動,配備啟用專門的垃圾分類桶,投放於各班教室、辦公室、走廊轉角處、廚房等地,促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有效開展。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不識字,如何能讓幼兒了解垃圾類型並正確投放,是幼兒園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最需要做的事。縣機關幼兒園在對幼兒垃圾分類知識的主題教育中,各班教室創設了垃圾分類主題牆,營造了垃圾分類環境氛圍,通過PPT動畫、垃圾桶身標識圖案、垃圾桶顏色分類、小小垃圾有故事、《小小垃帆尺圾桶》情景劇表演、幼兒繪畫等輕松活潑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垃圾種類,並通過現場實操訓練,幫助幼兒正確投放垃圾。
目前,機關幼兒園大部分在校幼兒,都能准確地分辨出日常生活的基本垃圾屬於哪種類型,應該投放在哪個顏色的垃圾桶內。記者在校園內隨機采訪了幾名幼兒,孩子們的回答准確無誤。果果一班的索豎轎鋒林卓告訴記者:「在學校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我回家還要講給媽媽聽,因為家裡沒有分類的垃圾桶,我就自己畫了標志,貼在了我家的垃圾桶上,幫媽媽分類垃圾」,孩子稚嫩的臉上展現出自豪的神情。
除了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意識,機關幼兒園還注重家園共育,利用LED顯示屏、家園聯系欄、宣傳展板、給家長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進家庭」宣傳實踐活動,向廣大家長宣傳垃圾分類處理的基本知識,利用小手拉大手,動員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和垃圾再利用。
在機關幼兒園內,干凈整治的校園環境讓人感到非常舒適,一組組小巧精緻的垃圾桶隨處可見,桶身上的垃圾分類圖案十分清晰,成為校園內一道別致的風景。遠處,保潔阿姨將剛剛清掃的綠色樹葉倒進了「濕垃圾」桶;教室里,孩子們將剛剛吃完餐點剩餘的香蕉皮扔進了「廚余垃圾」桶,上課產生的紙屑放在了其餘垃圾桶里……
副園長師芬告訴記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垃圾分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已經把垃圾分類納入了幼兒的教學計劃中,將通過持續的學習與實踐,讓孩子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把垃圾分類變成一種常態,為保護環境獻一份愛,出一份力。」
2.垃圾分類小知識有哪些
垃圾分類的好處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例如被稱為「微型殺手」的廢電池,眾所周知生活中的電池都是含有汞或鎘等重金屬的,這些重金屬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過雨水的淋溶,進入到地下水當中,對水資源和土地造成嚴重的迫害。但是廢電池裡含有多種有餘晌用的金屬礦才,回收利用的價值很高。正因為廢電池有嚴重的危害和特別的回收價值,許多國家嚴禁它們在與垃圾混置,日本的社區專門有這種黃色的桶,將紐扣電池等分別投放。再如剩飯生菜,蛋殼果皮,采幫菜葉一類的廚房垃圾等生物垃圾,它們卻可以用來製造很好的有機肥料。像槐柏樹小區里這台大納夢生物垃圾處理機,就可以將生物垃圾烘乾,粉碎,製成高效的有機肥料。居民可以用它種花養草。用它們施種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來,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還挺受歡迎。生物垃圾通常佔了垃圾總量的40%,如果他們都能變成有機肥,既省下用做填埋場的土地,又節約運送他們的車輛和能源,還防止他們滋生蚊蠅和細菌。
所以,垃圾分類好處多多。
介紹環保分類垃圾桶
一般來說,常見環保分類垃圾桶分為綠色,黃色,和紅色。
綠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可回收垃圾:紙類、塑料、橡膠、金屬、玻璃等。
黃色的為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包括果皮、菜
皮、剩飯菜等。
紅色的投放有毒有害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電池、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
油漆桶、葯品、化裝品等。
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口號
1.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 2.請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
3.要是垃圾變為寶,分類回收不可少 4.眾人一條分類心,垃圾也能變成金 5.垃圾分類,舉手之勞
6.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
7.舉手之勞,資源永續的源泉
8.扔掉「白色污染」,變成「白色資源」 9.養成文明餐飲習慣,減少餐廚垃圾 10.垃圾兒女要分家,安居樂業靠大家
3.求一些垃圾分類小知識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廚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
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它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通常根據垃圾特性採取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
4.垃圾分類的小常識
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如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塑料等;澳大利亞一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如今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堆肥、資源返還。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廚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有害垃圾
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它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5.垃圾分類小知識
垃圾分類的知識
在德國,丟垃圾是很講究的。如果你一不留神扔錯了地方,整個小區都可能跟著遭殃。2002年起我在德國留學,攻讀環境工程碩士,課余我還到垃圾回收公司打工,切身感受到德國人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
搞清楚怎麼丟垃圾花了我一個月時間
德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歐洲第一,垃圾分類系統也非常復雜。
生活垃圾可以分成5個大類:有機垃圾、可回收包裝、紙、玻璃製品及電池。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垃圾箱收集,並且為了便於收集,垃圾箱往往放在不同的地方。我在德國找到房子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鄰居請教如何正確丟垃圾,整整一個月我才完全搞明白。
垃圾箱很少有敞口式的,基本都是滑蓋式設計。丟垃圾的時候要用力把蓋子推開,鬆手後蓋子自動回復原位。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防止雨水落入箱中,把垃圾箱變成水箱。其次可以減少臭味逸出。
街道上的垃圾桶,罩的塑料袋一般分黃色和藍色。前者收集紙包裝等可回收的垃圾,後者容納果皮等生活垃圾。
廚房裡的垃圾桶一般要求罩上藍色塑料袋,平常吃剩的飯菜,瓜皮果屑等等就丟在這里。袋子滿了後打個結,拎到屋外指定地方,清潔工人一看塑料袋顏色就知道怎麼分類處理。
對有機垃圾(食物等),德國通常焚燒或深埋處理,但2005年起歐盟開始禁止填埋有機垃圾。焚燒污染小,而且熱量可以發電或供熱。在有機垃圾箱的旁邊通常會有綠色的箱子,那是丟紙的地方,不需要的廢紙、報紙、雜志、書籍等都丟在那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紙盒、紙箱不能丟進去。因為它們屬於可回收包裝,應丟到專門的黃色塑料袋裡。剛到德國的中國人常常不知道這點。這種印有醒目可回收標志的塑料袋可以從就近的郵局及超市免費拿到。其他的可回收包裝如罐頭殼、塑料盒等等不論其材質只要印有可回收標志都可以放到此袋中。
德國的每一個超市門口都有一個收集廢舊電池的箱子。玻璃瓶、玻璃罐根據顏色丟到不同的垃圾箱里。通常玻璃製品的垃圾箱三個一組,箱上標有醒目的顏色標志:褐色、綠色、透明無色,提醒你不要丟錯了。
如果再犯第二次我們不會再來
絕大多數德國民眾對德國繁雜的垃圾分類都持支持態度。我有位朋友在德累斯頓大學讀書,他說,剛到德國的時候住在學生公寓里,由於在國內沒有這個習慣,把垃圾混到一塊丟出去了。有一天,他看見宿舍管理員戴著手套把他丟棄的垃圾袋打開,重新分類,這讓他非常震驚也非常羞愧。
不遵守這些規則,麻煩就會找上門。有一回,我在一家垃圾回收公司打工,跟著同事到一個小區,一位德國同事打開表示可回收的黃色塑料袋,發現裡面有一大團發霉的麵粉,因為麵粉太重,撐破了塑料袋,灑了一地,按規定,麵粉應裝在藍色袋中。很快,工作人員將一張警告單貼在小區門口,大意如下:你們小區有人亂丟垃圾,犯了錯誤,現在發出第一次警告,如果再犯第二次,我們不會再來。
聽德國人說,一旦出現第二次,垃圾回收公司就會「 *** 」懲罰整個小區,小區管理人員要費很多精力協調,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
德國清潔工人的工資,一般以小時計為12歐/小時,一個月有3000歐左右,不比辦公室白領低。(來源/《都市快報》)
6.求一篇垃圾分類《濕垃圾》(廚余垃圾)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了解垃圾的分類
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分析、分類、比較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垃圾的簡單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難點: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已做過垃圾填埋和廢電池養花實驗
物質准備:做紙漿工具、實物垃圾和三個垃圾桶、錄像機、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提問:什麼是垃圾環衛工人為什麼要每天清掃垃圾呢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該怎樣處理呢為什麼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認識有機垃圾
①提問: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學習詞:有機垃圾)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②看錄像一,回憶菜葉的變化,了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2.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錄像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污染環境,造成白色污染,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盡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保護環境。
②提問: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的危害
③看錄像三,了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④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兒觀察教師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結論:紙可以化成紙漿再造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學習詞:可回收垃圾)
提問:可回收垃圾還有哪些
三、垃圾分類
1.請幼兒設計有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標志。
2.請幼兒將垃圾分類放入三個桶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查找一些不能確認分類的垃圾資料。將垃圾分類桶放置活動室一角,幫助幼兒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課時是主題活動――垃圾中的第三個活動,在此之前已經做過了兩個實驗,所以本課時是整個主題活動的總結,重點內容的提煉。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通過看錄像回憶實驗過程、結果和做實驗來完成。這主要是考慮到幼兒了解事物的直觀性,同時考慮到幼兒對看錄像和做實驗的極大興趣,曾經有好幾個幼兒來問我什麼時候能看看實驗錄像。直觀形象的錄像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能對內容產生極大的關注,同時,實驗的操作性、實踐性很強,能讓幼兒在親身體會中獲得有關垃圾的常識。本課時的側重點在於認知和技能,主要是讓幼兒了解垃圾的不同特性,從而學會垃圾分類。
二、效果分析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對前兩個實驗活動做出了總結,幼兒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的知識,了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像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言機會。垃圾分類標志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
Ⅲ 塑料製品隨處可見,有什麼材料可以取代塑料
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知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過,近年來近年來發表了塑料材料研究院:
德國:液體木材
德國Tecnaro的研究團隊已經研究了10年的液體木材。這種「液體木材」可以成形為塑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是生物降解的。作為一種生化塑料,這種液體木材不會消耗油資源,該資源由100%可再生原料製成。 2011年,米蘭設計周的露天展覽場景,從頭部到腳下的腳踏板上的座位,是由液體木製成的。這種韌性,無毒和可更換的油塑新材料,使用木粉和與其他天然材料混合的是吸引更多的關注。
新加坡:Aircel.
在今年年初,墨西哥科學家宣布芒果皮膚宣布開發塑料替代品。據了解,這種新材料類似於現有塑料的硬度,同時確保塑性韌性和強度,避免難以分解塑料的問題,只需要降解6個月,更重要的是它便宜和可回收,雖然廢物使用也降低了環境污染。隨著研發的不斷投資,塑料新材料產業市場也歡迎蓬勃發展的局面。我國的工業和信息技術部推出了與申請規范和政策相關的新材料,以促進新材料和其他領域的發展,並加快「生產 - 學習研究」三融合各行業的有效實施。根據工業和信息技術部,我國的新材料產業已經發達。並且可以為本世紀國家的製造業提供基本支持。
作為國民經濟三大試點行業之一,新的發展將在國家政策中得到強大的支持,行業的判簡發展前景非常廣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塑料新材料產業將成為促進社會和技術發展的力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