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畢業的學生怎麼去德國讀公立職業技術學校
2015年起,德國公立職業學校通過安檬教育首次對中國學生開放,安檬教育在中國選拔16-26歲之間,接受完9年義務教育、動手能力強、有一定德語學習能力的學生去德國接受舉世聞名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面試通過的學生,大使館簽證免審核,簽證通過率百分之百。學生抵達德國跟德國本土學生一樣的待遇和未來。為中國製造2025、德國工業4.0無縫對接儲備國際型技術人才。
⑵ 德國年輕人好找工作的秘密
一隻德國施泰夫(Steiff)泰迪熊擁有35個部件,80%的泰迪熊都是用手工製成,學習製作這樣一隻小熊通常需要1年。一隻施泰夫的泰迪熊售價40-70歐元,之前為了節省薪資成本,施泰夫曾將部分生產外包給中國工廠,但那次合作僅持續了4年就結束了。該公司時任CEO公開斥責中國工廠生產的部分泰迪熊眼歪口斜,毫不可愛,質量缺陷毀了施泰夫的聲譽。他解釋說中國工廠質量不過關的原因是雇員們流動性過大,缺乏長時間的訓練。
另一家德國企業也發現同樣的問題,他們曾頻繁訪問中國合作商,希望能夠建立良好關系,但後來卻發現只要6個月,一家工廠的全部人員就幾乎都換完了。員工的流動率如此之高,令德企覺得不可思議無法接受。
上述兩個中國工廠遇到的關鍵問題:一是技能的缺失,二是人員的高流動性。這在德國企業很難理解的,因為同樣作為製造大國,德國有延續了數十年的「學徒制」。這讓他們的工人從正式踏入工作崗位那一天就已經訓練有素。
一位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完成了學徒制就等於拿到一份正式工作合同,除非舉止不當;僱主通過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了合格的優質工人,不僅在他們半工半讀期間已經教授了他們所有的基本技能,還有效傳遞了企業的價值觀,企業文化,甚至職業操守和責任感。這些年輕人可以清晰了解到他們是不是樂意從事某個行業,服務某家公司,或是選擇重回大學繼續讀書。對於德國或是瑞士社會來說,學徒制既保障社會有很低的年輕人失業率,也控制了員工的流動率。
德國一代代的技工和工程師技術過硬,工作嚴謹,具有「工匠精神」,這些難以拷貝的軟實力,也是通過學徒制身體力行,「心口傳授」。
圖片歐洲工匠精神中有難以拷貝的軟實力,是通過學徒制身體力行,「心口傳授」
1
寫入德國聯邦法律的學徒制
在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歐洲,德國在歐盟區擁有最低的失業率。德國從政府到企業都相信這要歸功於德國獨特的雙軌制職業培訓系統(DualVocationalTrainingSystem,也稱Dualsystem),「雙軌制」俗稱「學徒制」。
雖然每個州的具體實施方式會有不同,但基本在15到16歲時,大概2/3的德國青少年進入了職業學習體系,他們會同時在職業培訓學校學習,並在企業工作。我們說365行行行出狀元,德國學徒制就涉及到350個不同領域,不完全是技工或是工程師,還有眼科醫生,銀行家,貿易,手工藝一直到水管工,甚至是建築工人等等。2003年,每3家德國企業中就有一家提供學徒制,2004年德國政府要求除了一些特別小的公司,其他德企必須統一接受學徒。在德國,學徒制的學生月薪一般650歐元起步。
一般是每周在技術學校(Berufsschule)學習一兩天理論知識,另外三到四天則在公司學習實踐技藝。這一過程將根據專業和公司的不同,持續2年到3年半不等。這其中,理論教學的水準控制規定嚴格,受到商務部的監管和國家培訓法規的保護。
這一體系最初在1969年由職業培訓法案開始引入,經受了時間考驗,甚至被寫入了聯邦法律。在德國,技術型人才沒有經過完成學徒制培訓幾乎不可能找到工作。例如,海洋工程學類的招工,必須要完成學徒制。
擁有同樣「雙軌制」的還有瑞士,執行方式類似,兩國都因此受益匪淺。
作為瑞士政府學徒制的重點實施單位之一,維氏集團CEO卡爾-埃爾森納四世(CarlElsener)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稱,維氏常年保持有50名學徒,每年接納的新學徒是10到12名。在瑞士,學生從16歲開始,就可以選擇是繼續讀4年制的高中,還是做學徒。學徒每周有兩天在技術學校進行理論學習,學習與他們學徒專業有關的知識,也有文理科分工;其他的3到4天都在公司或是工廠學習。在維氏,一般對學徒的安排是第一年在學徒部學習基本技術,從鑽孔開始;第二年開始會分到不同的部門,再進行更細致的技術培訓。瑞士的學徒制以前是學徒制和讀大學二者不可能同時存在,新政策則規定完成學徒制之後依然可以讀大學。
圖片在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歐洲,德國在歐盟區擁有最低的失業率。德國從政府到企業都相信這要歸功於德國獨特的學徒制
固寶琳(Gübelin)集團總裁及董事會成員,家族第六代傳人拉菲爾-固寶琳(RaphaelGubelin)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談到瑞士的競爭力,他首先提到的就是瑞士的「雙軌制教育」,在學校里學習理論,並在工廠里進行實踐。之後就可以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種雙軌制教育是瑞士經濟的重要支撐,把工匠精神一代傳一代。
「我們通過學徒制,培養我們的工人可以有耐心和激情去做『工匠』,而且可以在工作中充滿自豪感。他們在學校里就學習『精準』的概念,在工作中則是訓練如何實現『精準性』。這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瑞士製造可以成為工匠精神的體現。」拉菲爾-固寶琳對新浪財經坦言。
2
為什麼需要學徒
博世集團董事斯托瑟(WernerStruth)毫不掩飾對學徒制的推崇。他對新浪財經說:「德國的技工是德國製造有力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來源於德國獨特的教育體制『雙軌制』。這在全世界而言也是獨一無二的。全球很多國家都是大學精英式教育,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這在德國也有,但是說到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他們在受教育的同時已經開始受到職業培訓,他們會在技校學習基礎知識:數學以及相關的自然科學,同時也會學習勞工法,地理和歷史。
「保時捷採取雙軌制為公司培養未來的人才。我個人就很喜歡這種機制,因為很多大學畢業生很善於引經據典,可實際上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現實情況究竟怎樣。我們需要的通過實際操作積累的經驗。」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生產與物流)AlbrechtReimold對新浪財經坦言。
圖片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AlbrechtReimold對新浪財經坦言:保時捷採取雙軌制為公司培養未來的人才。我個人就很喜歡這種機制,因為很多大學畢業生很善於引經據典,可實際上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現實情況究竟怎樣
德國保時捷每年有200名學徒名額,其中150位技術工人,50位辦公室人員,包括銷售和管理。多年以來,這200位名額的申請人數一直保持在6000位左右,錄取率僅為3.3%。相比德國車企平均10%的人員流失率,保時捷公司的人員流失率是0.6%。
AlbrechtReimold還介紹說,除了200名高中畢業就可以直接進入公司的年輕學徒,在巴登-符騰堡州,還有一種針對大學學習的「雙軌學習制度」(Dual-study)。這種大學的「學徒」在類似產品開發,質控或是生產部門進行培訓,3個月在學校,3個月在公司,如此交替,三年之後獲取學士學位。這樣的機會保時捷每年只有15位。三年後通過最終測試,有可能獲得一份保時捷的永久工作合同。
「我們需要手工工匠,但更重要的還有針對機器的機械專業人士。因為在市場上,當我們快速發展時,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所以我們開始引入學徒制,學徒制對一家公司來說非常昂貴,但絕對值得,保證你們一直有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卡爾-埃爾森納四世對新浪財經稱。
在維氏,公司需要給學徒提供學習空間,新的機器,保證他們可以在最先進的機器上進行學習。之外,就是要保證有最好的「師傅」培養這些新學徒。聯邦政府為技術學校提供補貼,所以學徒制學生可以幾乎全免費學習理論知識。公司則對學徒提供教育和薪水。如果在辦公室做學徒,第一年可拿到700瑞郎的月薪;第二年900瑞郎月薪;最後一年是1400瑞郎月薪。
3
學徒們的未來
初中畢業做學徒,還是繼續讀高中到大學深造。這兩條教育軌跡對於年輕人的未來到底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圖片做學徒和考大學都可能通向最終事業的成功,德國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Schr_der)就是個例子,他從14歲開始在五金店做一名零售學徒
在1853年創立的德國鋼琴製作工坊貝希斯坦(C.Bechstein),學徒耗時三年半,其中每年都要花費8到9個月的時間學習製造工藝。這些學徒之後可以達到大師級手工藝人的標准,還可以成為國家認證的工程師,之後他們的選擇很高,可以做公司管理層,也可以自己創業。
同樣,博世集團董事斯托瑟(WernerStruth)也對新浪財經介紹說:「如果你從16歲開始,作為學徒開始進入公司,前三年都是接受培訓,以做好一名技師的相關技藝。到19歲學徒制修完之後,可以進入技術學院,然後獲取學士學位。相比而言,普通的高中生在這三年讀完高中,然後直接進入大學。這樣一來,選擇讀高中還是做學徒,年輕人之後的職業生涯中不會有太大區別。如果你以大學畢業生的身份進入公司,不一定從工廠廠房開始,可能一開始就進入工程中心,質控或者是采購。」
斯托瑟坦言:在工廠廠房中,流水線上最高級別是「大師(Master)」,一個有經驗的工人來管理廠房,以及幾百名雇員。這種人才同樣可能進入工廠的部門經理級別。類似的部門經理通常已經有足夠的經驗開始自己創業。
「在德國來說,學徒可以成為技師,也同樣有機會有朝一日成為博士畢業生。因為他們在進入技校並完成學徒制之後,可以在之後進入大學學習。」斯托瑟對新浪財經介紹說。
很多德國政界和商界的名人都是從做學徒開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Schr_der)就是個有名的例證,這位日後的德國總理14歲開始就在五金店做一名零售學徒。此次專訪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生產與物流)艾莫(AlbrechtReimold)時,他不無自豪地自我介紹說自己從16歲開始做學徒,所學的技藝是製作工具,因為手藝學得好,甚至一度獲得了「德國最佳工具匠人」的稱號,之後他回到大學學習,同時學了生產工藝和工程技術兩個專業。而他本人的職業生涯也是從奧迪培訓生項目開始。
義大利和英國也一直在嘗試復制學徒制,但實行起來問題重重。在英國,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一度十分推崇學徒制,鼓勵在崗職業培訓,甚至還對小企業的第一個學徒發放1500英鎊的補貼。結果是因為過去幾十年「去產業化」太徹底,很多學徒根本無計藝可學。
義大利摩德納及雷焦-艾米利亞大學(UniversitàDiModenaeReggioEmilia)產業與勞動關系國際高等研究院院長米蓋蘭-蒂波拉斯基(MicheleTiraboschi)談起義大利的學徒制只有一聲嘆息:「現實的情況與理想狀態中的學徒制相差甚遠,甚至淪為一種簡單的工具,用於剝削那些靈活又廉價的勞動力」。學徒制在年輕人的職業之路上變成了「死路一條」,結果就是無休止的臨時合同。http://mepzx.com/zd/lx
⑶ 德國一些中專和職業學校的區別
1、Berufsfachschule是最基礎的職業教育,入學時不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或教育經驗。是全日制的,學習時間根據職業的不同而不同,至少一年,最多三年,一般兩年。由於種種原因(主要是畢業後的出路和證書問題),這類學校的數量越來越少。
主要有酒店管理、經濟、技術等專業;一些學校開始嘗試社會科學(心理學、幼兒教育等),但也存在爭議。畢業生獲得sekundarstufe 1(類似於初中畢業)證書,許多專業甚至不頒發證書。
2、Fachschule不再是最基本的職業教育,而是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在教育部的分類中,它屬於魏特瑞貝魯菲。入學要求:至少2年相關職業學習或工作經驗。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生。學習時間為1-2年,分為2個學期、3個學期和4個學期。
在專業方面,除了以上1所列的專業外,社會科學也是固定學科。畢業生拿的是中學畢業證,分為語言、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三大類。
8、Berufsgymnasium只是一個通用術語。學校的真名通常只限於一個專業,比如wirtschaftsconsigular。這是最新和最受歡迎的學校形式,就業和繼續教育前景良好。
入學條件為:Realschule、berufsaufbauschule、berufsfachschule畢業,成績至少3.0分,或完成普通體育館10級。本科以上學歷,技術或綜合大學學歷。
(3)為什麼去德國上技校好擴展閱讀:
聯邦德國各州職業技術教育不一,主要的職業技術學校類型大致有:(1)職業學校。招生對象絕大多數是主要學校畢業生修業3年。這種學校與企業緊密相聯,組成學校與企業的「雙重訓練制度」。
學生人數相當多,實際上成了對主要學校畢業生的普及義務教育的延長。(2)專科學校。包括有中等專科學校,專科學校和專科補習學校。中等專科學校的程度介於高等學校和完全中學之間。
主要招收實科學校畢業生。專科學校是為提高在職的技術人員水平而設立的。專科補習學校主要招收實科學校和全日制的職業學校畢業生,也是中專程度。職業教育主要是為勞動者子女和小資產階級子女進一步受教育而設置的。
從戰後到70年代幾乎80%的青少年都受過職業技術教育,15—18歲的青年約有一半左右就讀於各種類型的職業學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邦德國職業教育
⑷ 德國大學教育和英美有什麼不同
德國大學從種類上分為大學(Universität)和技術類高校(Fachhochschule)。後者相對於前者更偏重實踐。從資金來源分為公立和私立,公立大學佔多數,我們下面說的都是德國公立大學。
先說優勢:
1. 公立大學不收學費。當然這個優勢是對於學生來說的,相比於英美的高學費對學生也是負擔。
2. 學校管理相對自由,只有規定通常畢業的年限(本科6個學期,碩士4個學期),並不會硬性要求必須在這期間內畢業。這個優勢是相對於中國大學而言的。相對寬松的學制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實習或者去做想做的事情。
3. 分類明確。綜合類大學(Universität)培養更偏研究(當然並不是說這種大學生實踐能力不行),技術類高校(Fachhochschule)與企業合作緊密,畢業生通常能夠更快的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另外,這種技術類高校在德國的地位挺高,不會像中國的技校那樣被貼上「差學生才會上技校」的標簽,這樣有利於年輕人向不同工作領域的分流。
4. 畢業不太容易。這是相對於中國大學而言的。在德國大學、特別是本科階段,學生的壓力還是挺大的,有些學科還存在淘汰機制,考不過中期考試(Zwischenprüfung)你就不用來上學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國大學「嚴進寬出」導致的部分學生一進大學就不求上進的現象。
5. 大學的水平較為平均。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專業強項,不會出現全國最好的專業都集中在清華北大的情況。這樣的好處是教育資源較為分散,學生不會為了上好大學而擠破腦袋。大家會因為喜歡某個專業去上某一個大學,或者看哪所學校離家近。不過這也有弊端,我在下面講。
6. 教學水平。平均的教學水平高於中國大學。雖然並不是所有教授能力都很高,但整體而言,德國教授團隊要比中國的更加貨真價實,畢竟在德國想要當上教授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
德國大學的優勢還有很多,我就不再多說了,我想大多數人對於德國大學的優點了解的很多,因為有些中國媒體對德國大學毫無原則的吹捧已經把德國捧成天堂了。
重點說一下德國大學制度的弊端。
1. 公立大學不收學費。與上面第1條一樣。不收學費對學生是好事,對學校可不一定。德國公立大學的經費大部分來源於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且州政府的錢佔大頭。如果州政府比較窮,那學校的經費就少。經費少就雇不了好教授,沒有好教授那麼科研水平就提高不了。簡單的說就是缺錢。
2. 德國大學的水平較為平均。這與上面第5條是一樣的。大學水平平均是一把雙刃劍,弊端就是導致德國缺少頂尖大學。過於注重平均的結果就是效率的降低,德國缺少像英美那樣的頂尖大學。其結果是:1)在國際大學排名上德國大學排的最高的也就三四十名。當然有人可以說,這排名沒什麼意義。那麼 2)學校名氣不夠大就吸引不來頂尖教授。看看近幾十年諾貝爾獎得主大多都在美國工作。最近幾年德國實行的精英大學計劃力圖打造幾所世界一流大學,不過這項政策也遭到了一些非議。
這個答案對此有很好的解讀:
為什麼世界大學排名前 50 大學列表中沒有德國的大學? - 謝葦的回答
3. 頂尖科技領域落後於美國和日本。德國的強項在於次高新技術,比如高端機械製造等,但在前沿科學領域,比如納米、生命科學,美國日本還是領先於德國。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國的大學教育。上面所說的,德國大學缺少對頂尖教授的吸引力,另外資金也不如美國頂尖大學充裕。奉行公平原則的大學制度在培養中上等水平的學生上沒有問題,但在培養精英學生上就顯得力不從心。缺少精英的學生,那在頂尖高科技領域便會處於相對的劣勢地位。
4.教職員工晉升制度的問題。要想在德國當教授,那真是長路漫漫。首先拿了博士學位後,要再花幾年的時間寫一篇長度超過博士論文的文章,並要接受考核,德語叫 Habilitation,取得在大學授課的資格。然後你就好好在學校教課,然後等著吧。跟美國一樣,德國的教授擁有一個教席(Lehrstuhl,英語 chair),教席數量是固定的,所以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青年學者要想當教授,除了學術水平達到了相應水準,還要等著學校的教席出現空缺才能填補上。什麼時候會出現空缺呢?一般是原來的這位教授退休了、去世了、或者跳槽了。這意味著青年教師們,慢慢等著吧。在這些青年教師拿到教授席位之前,通常很難有幾乎獨立領導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動力恐怕就會下降。而且那些還沒當上教授的教師都是「合同工」,合同到期隨時都有可能被學校掃地出門。相比較而言,美國的 tenure 制度能夠較好的激發中青年科學家的工作熱情。
不過德國政府已經採取措施修改這一晉升制度,比如引入 junior-professor(青年教授)這種崗位。另外我個人感覺,德國似乎正在嘗試提拔一些年輕有為的學者成為教授,比如我們學校的經濟系最近就來了兩位十分年輕的教授。
最後說三點。1)請不要聽信某些媒體吹捧德國的文章,這些信息有超過一半都是假的。德國沒有那麼完美。2)雖然講了這么多德國大學的弊端,但總體上而言,德國大學為過去幾年德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稱職、合適的人力資源。也就是說,德國大學制度是符合德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需求的。比如上面說的德國強在中上等人才的培養,不擅長培養頂尖人才,但德國經濟是以製造業、機電、化工、汽車產業為基礎的,這就需要大量的中上等人才,以及技術類高校培養出的能夠迅速適應實際生產的工程師。3)但是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產業結構變革速度很快,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德國大學制度的弊端就會顯露出來,比如現在。所以德國政府也在採取措施對現有的大學教育制度進行修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具體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⑸ 中國人可不可以去德國上技校誰有過經驗啊
可以的,2015年起,德國公立職業學校通過安檬教育開始在中國選拔動手能力強、有決心學習德語的學生去德國接受舉世聞名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德國國寶,65%的年輕人選擇的職業教育),通過選拔的學生大使館免審核,簽證通過率百分之百。學生抵達德國跟德國本土學生一樣的待遇和未來,免學費、享補貼、保就業
⑹ 德國的技校對外國人招生嗎
招生。
在德國家長眼中,「過早的分流未必是壞事」,因為這種分流政策,德國早在小學時期就已經開始實行,而且德國的小學是四年制的,同學們畢業後會進行一次分流,會被分到主體中學、文科中學和實科中學。而對於德國的學生而言,他們也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分流的方式,並且在他們家長看來,即便是到所謂的技校,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德國比較注重技術工人的培養。
⑺ 關於德國職業技術學校的問題
以往德國的公立職業學校是不對歐盟以外的學生招生的,也就是中國的學生是沒有辦法直接申請德國的職業高中就讀的。2015年起,德國哥廷根職業教育聯盟的五所職業學校通過安檬教育在中國選拔學生,入圍的學生在滿足語言要求的情況下是可以跟德國本土學生一樣直接入學並跟德國本土學生具有同樣的未來和待遇,包括接下來申請德國的大學以及在德國就業、落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