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老兵倖存多少

德國老兵倖存多少

發布時間:2023-03-17 00:59:00

① 有個德國老兵開獵虎坦克殲擊車參加過柏林保衛戰,現在還活著

你所問的應該是:奧托·卡利歐斯


他是德國國防頌春軍2號坦克王牌,擊毀敵方坦克128輛,至今仍舊健在


最開始是開虎式坦克的,後來去開獵虎坦克殲擊車了,沖櫻首但要更正一點,他沒有參加過柏林保衛戰。他開著獵虎和美國人在雷馬根大橋上交過手


獵虎沒有參加過柏林戰役


奧托·卡利歐斯在戰後寫了書《泥濘中的老虎》,國內有散數書

② 二戰期間最大的戰艦是

二戰期間,德國戰艦俾斯麥號被認為是當時最具殺傷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安全的「永不沉沒」號。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兩個星期後即沉入海中,關於它的沉沒原因以及那場激烈的海戰至今還吸引著很多人的好奇心。在俾斯麥號戰艦沉入大西洋後的第61個年頭,曾拍攝《泰坦尼克號》電影的詹姆斯-卡麥隆導演將使用先進的深海探測儀器,重新探訪俾斯麥號,並最終解開它沉沒的謎團。
那是1941年,正值二戰,世界上裝備最精良的戰艦俾斯麥號——大多數軍事專家都這么認為——從挪威的卑爾根港駛向遠海時暴露了目標。英國當時最大的戰艦胡德號加入了追擊的行列,但卻在隨後發生的戰斗中被俾斯麥號擊沉。英國決意報復,派遣羅德尼號和喬治五世號戰艦,隨同100艘其它艦船向俾斯麥號進發。近2,000英里的追擊後,艦隊在法國布雷斯特以西400英里處趕上了它。俾斯麥號在強大的炮火攻擊下沉入海底,只有一百名海員獲救。「我希望戰爭永遠消失,」一位在英軍的炮火中倖存下來的德國老兵曾經感慨地說,「對我來講,俾斯麥號就是死神的象徵。」61年後,幾位倖存下來的二戰老兵又聚在一起。是時間,使他們化敵為友。提起當年的那段往事,這些髦耋老人唏噓不已。
「俾斯麥號是當時最先進的船。第一次登上俾斯麥號的時候,我想,這艘船絕對安全。沒有人相信它會沉沒。」俾斯麥號在德國漢堡秘密建成,於1939年下水。它是希特勒極度自大的表現,是一架屠殺機器。它的身長達830英尺(約252米),幾乎和泰坦尼克號相當,而且還要寬出30英尺(約9米)。它的裝甲極厚,重量幾乎是泰坦尼克號的兩倍。盡管塊頭很大,但在15萬馬力引擎的推動下,俾斯麥號的航速可達32節(時速59.2公里)。每個炮管口徑15英寸,重25萬磅,能摧毀15英里以外的船隻。側面裝甲厚13英寸(約33厘米),可以抵禦魚雷和最大口徑炮彈的襲擊。當時德國海軍賦予俾斯麥號的任務是,搜尋並摧毀向英國運送食物和補給的北大西洋護航艦隊,以迫使英國投降。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麥號駛出丹麥海峽,即與英國戰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相遇。胡德號和俾斯麥號全速駛向對方,胡德號首先開火,俾斯麥號進行還擊。胡德號的彈葯庫中彈,船尾被炸開並因此沉沒。船上1415人中只有3人倖存。隨後威爾士親王號也受到重創而被迫撤退。「小時候我們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說英國人是我們的敵人。雖然我沒見過他們。胡德號沉沒的時候,我們的船上歡聲雷動。看著那些飄在大洋中的海員,不知他們有多少人能倖存下來。但是我們中不少人都意識到,他們像我們一樣,也是人。真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就成了我們的敵人。」
那個早上,俾斯麥號上的卡爾和沃爾特和其他德國海軍士兵感到了勝利的喜悅。他們炸沉了強大的胡德號,重創了威爾士親王號。他們是祖國的英雄,俾斯麥號是不可戰勝的。胡德號沉沒的消息在英國引起了強烈的震動。胡德號幾乎就是友愛之船,它是皇家海軍的象徵。這象徵輕而易舉就被摧毀,無疑在關鍵時刻對英國人的士氣造成了致命的打擊。首相邱吉爾深思熟慮之後,集結各處的海上力量,將矛頭一起指向俾斯麥號,准備將它摧毀。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麥號在海上遇到了風暴。它在狂暴的海洋中穿行,目標是法國海岸的安全地點。但英國人的進攻也開始了。5架魚雷轟炸機穿越風暴向俾斯麥號發起猛攻,一顆魚雷命中方向舵,俾斯麥號兜起了圈子。英軍艦隊圍攏過來,准備實施摧毀。「我當時在無線電室,聽說許多戰艦開過來,我們陷入了包圍之中。」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麥號上的德國水兵准備迎戰。
1941年5月27日8點47分,英軍海軍上將約翰-托維命令羅德尼號和喬治五世號戰艦向俾斯麥號開火,一時炮彈齊發。不久另外三艘戰艦也加入了戰斗。一發發炮彈從俾斯麥號的上層船體和海員中穿過。英軍的轟炸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共向俾斯麥號投擲了2,876發炮彈。
俾斯麥號上烈火熊熊,濃煙滾滾,卻依然在海面上掙扎。約翰-托維命令多塞特郡號巡洋艦發射魚雷。他們共發射了3顆,5分鍾後即上午10點40分,俾斯麥號墜入了深淵。

③ 現在還有沒有活著的二戰德國士兵

二戰期間,德國老兵海因茨·奧托·浮士德目睹了種種慘狀,他不願回想。

但這不是他生命中最難熬的時光。

戰後,這位高中教師寄希望於未來,兒子卻開始追問,他的手上是否沾滿罪惡和鮮血。

那聲慘叫在他腦海中回盪了72年

「啊!」可怕的慘叫又響起來了。過去的72年裡,它始終在海因茨·奧托·浮士德的腦海里回盪,只有他自己能聽到。

每當浮士德在窄巷深處安靜的小房子里獨處,無論坐在餐桌前,還是花瓶里插著鬱金香的客廳,這聲尖叫都像不期而至的訪客,打破他難得的平靜。

它將浮士德送回72年前,送回2240公里之外蘇聯卡里基諾的一條戰壕里。恍惚間,他又成了那個年輕的小戰士,在充滿暴力的世界中奮力掙扎,尋找可供生存的夾縫,苟延殘喘。

整個連隊蜷縮在戰壕里,戰士們緊緊地互相靠著,浮士德旁邊是好友埃克哈德。戰壕是他們惟一的庇護。

突然,連長沖著身後的戰士們吼道:「浮士德這隊,到前面來!」

浮士德沒有動。這時候聽從指揮,只會讓自己變成死人。

「別說話,埃克哈德。」他悄悄對身邊的朋友說。但埃克哈德大聲答道:「我們來了!」

這個8人小隊的目標是攻下前方的村莊,在他們之前,已經有無數戰士倒在路上,每一步前行,都要從屍體殘軀上爬過。

蘇聯人的炮彈像雨點般攻過來,3位戰友哼都沒哼一聲,當即死亡。特里茨勒朝浮士德跌滾過來,左手跟胳膊之間只剩一條肌腱連著,他一咬牙,將肌腱扯斷。

埃克哈德被擊中,浮士德試圖去救朋友。到處都是蘇聯人和德國人,每個人都一邊奔逃一邊開槍,努力活下來。浮士德沒子彈了,被迫撤回。

「啊!」埃克哈德的慘叫不斷傳來,一聲比一聲弱,帶著無尺稿比復雜的含義:乞求、希望、絕望。這聲音縈繞在浮士德耳邊,他卻束手無策,直到它戛然而止。

最後的戰斗,竟是為沉默而戰

浮士德在萊茵河畔的辛齊希鎮安度晚年。這個晚上,他眼裡浸滿淚水。來勢洶洶的記憶碎片打破了他在現實與過去之間築起的高牆。

盡管已經92歲,浮士德依舊清楚地記得發生了什麼。談起那場戰爭,他總會帶著一種奇異的使命感,就像所有親身經歷過的人一樣。

「都過去了。」浮士德告訴德國《明鏡》周刊。還活著,讓他感到「難以置信的幸福」。他沒有時間回顧過去。這個「正常」的世界裡,沒有撕裂的腹部和掉落的人頭。

戰爭過後,浮士德回到德國,完成學業,建立家庭,然後在辛齊希鎮高中做校長兼美術老師。他很少與妻子談及自己的過去,盡可能地模洞朝前走。

在兒子彼得的童年記憶中,家庭聚會是惟一一個會喚起父親回顧過往的場合。西奧叔叔和尤普叔叔坐在父親身邊,講起當年在蘇聯的戰斗。彼得守在一旁,不厭其煩地傾聽:「你還記得嗎,那時候……」

彼得16歲時,這些老套的故事不再能滿足他。他意識到,父輩的談話中從未有過質疑,質疑曾經發生的一切和他們自己。

之後的幾年,德國ZDF網路電視的二戰紀錄片《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讓這些問題被一再提出:父輩在戰爭中究竟做了什麼,他們是否是納粹、殺人犯或大屠殺的兇手,他們是否願意公開自己的罪孽。

許多父親保持沉默。他們沒想到,自己最後的戰斗,竟是為沉默而戰。

在浮士德家,父親沒有諱莫如深,兒子也並不想毀掉父親。幾十年來,他們一次次交談。

浮士德總是告訴兒子,德國人發動的戰爭是古往今來世間最大的犯罪。60歲的彼得想知道,為什麼父親會參與那場戰爭,在蘇聯的那些年裡,他是否像失去了右腿那樣,也丟掉了自己的良旦困枯知。

「如果不是他,我肯定無法活到戰後」

害怕嗎?「不,我沒有。」

想過死亡嗎?「我意識到了這種可能性。」

有沒有期待成為狙擊手?「當然希望如此。」

在那個和平只是下次戰爭喘息之機的時代,浮士德相信,他是為了家庭和祖國而戰,這是他的責任。在一生中經歷至少一次戰爭,太過平常。

1921年,浮士德出生在一個信仰天主教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電氣工程師。全家加入納粹黨看起來沒有什麼壞處。

1939年高中畢業後,浮士德工作過一段時間,在大學里讀了幾個月書,學習德語和地理。

1941年6月21日,浮士德參軍,到了蘇聯邊境。他曾向德國《圖片報》這樣描述戰爭:「大炮的怒吼震耳欲聾,撕心裂肺,蘇聯人的陣地瞬間變成一片火海。無數炮彈奪膛而出,從我們頭頂呼嘯而過,水銀瀉地般傾瀉在蘇聯人的陣地上。天空中到處都是轟炸機。爆炸和火焰將地平線燒成了紅色。」

兵臨列寧格勒城下時,浮士德的部隊對著蘇聯人不間斷地掃射一個小時,消耗了18000發子彈和手榴彈。只要他們的槍聲一停,蘇聯步兵就震天動地地吼著「萬歲」,潮水般地涌來。

在一個被遺棄的蘇軍陣地,浮士德擊斃了第一個敵人,那是個歲數跟他差不多的小夥子。他開車經過一輛幾乎被炸毀的蘇聯坦克,能聞到皮肉燒焦的味道。一個戰友的內臟從腹部流了出來,高喊著「殺了我」,死在浮士德的懷里。

目睹過無數悲慘的死亡,浮士德「習慣了戰爭的恐怖」。

1943年,一枚炸彈的碎片讓他丟掉一條腿,在美軍戰俘營中一直待到1945年年底。

回想起這一刻,浮士德心中只有感激。他告訴《圖片報》:「那個向我射擊的蘇聯士兵,如果他還活著,我會請他到家裡做客。他救了我的命,如果不是他,我肯定無法活到戰後。」

「我們無法選擇時代」

回想往事,浮士德覺得,他沒做過任何值得懺悔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罪惡從未發生。

列寧格勒路旁,一個穿黑色制服的德國兵站在一個蘇聯老農面前,指了指他腳上的靴子。老人搖了搖頭,德國士兵於是掏出槍將他打死,然後把他的靴子據為己有。

「一些朋友覺得,知道父親開過槍就夠了,因此將他們視為罪人或兇手。」彼得告訴《明鏡》周刊。他已經能夠設身處地地為父親著想——他被丟進角斗場,不開槍就活不下來。

這是真的嗎?如果父親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他能否原諒?

彼得怎麼也擺脫不了這種不確定的感覺。他害怕得知真相,更怕父親因為這種恐懼而向他隱瞞真相。

戰後,浮士德參加過一個老兵會議,試圖將失敗的戰爭描述為德國英雄主義的勝利,不過只參加過一次。上世紀70年代末,他拒絕接受德國人對希特勒的爭議和批評,今天,他的態度有所改變。

彼得在幫父親寫一本戰爭回憶錄,其中有一個標題是「我們無法選擇時代」,這並不是借口。

「我是一名優秀的士兵。」這是浮士德最喜歡用的開場白,直到今天他依然堅信這一點。但他也承認:「我只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罪惡政體中,一個不錯的工具。」

④ 有知道現在還健在的二戰德國老兵嗎

應該有吧,返法西斯戰爭勝利才73年,肯定有活著的二戰老兵

⑤ 求助一下大神,被蘇聯和盟軍俘虜的德國戰俘下場

根據數據統計德軍東線被俘人數估計為250萬人左右,這些人大多是在戰爭後期被蘇軍包圍而突圍不成的而被俘的。能跑的都會逃到西方向英美投降,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庫爾蘭的德軍無路可逃,除了戰死只能是向蘇軍繳械,其中估計有50萬戰俘死在蘇聯的集中營里,但只有363343名死亡俘虜的身份被蘇聯方面確認。

我記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德國的第一號王牌飛行員哈特曼在戰爭結束以後被蘇聯判處了25年監禁。在監獄里他拒絕勞動,蘇聯看守非常地憤怒,哈特曼的回答是,「5年前,您的國家打贏了戰爭,我是一個戰敗國的空軍軍官,而不是什麼戰犯!列寧說過,一個國家如果6個月之後不釋放戰俘,那麼它就是帝國主義國家,是一個墮落的國家。」是的,當你帶著一顆無私公正、善良的心去閱讀這些材料時,你會為那些德國戰俘的悲慘命運而震撼,難道這些會發生在我們標榜的文明與正義的社會嗎?第一次觸及到這些資料,我不得不把厚重的材料緩緩地放下,許久許久地沉默著,在心底艱難地嚅囁著,「那些可憐的德國戰俘」

稍微通曉二戰歷史的人們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蘇聯紅軍消滅了納粹德國33萬人,其中俘虜德軍9萬多人。不過戰爭結束以後,卻只有5000名戰俘回到了德國,其他人則因為各種原因死在蘇聯西伯利亞的集中營里。不知道你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是否會考慮一個問題:蘇聯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不是納粹,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監獄里有這么高的死亡率是否正常?那幸運的5000人中的一個後來回憶說,「我們在蘇軍士兵的驅趕下用雙腿走往戰俘營,中途如果有人掉隊的話,蘇軍士兵會立即將他槍斃。到達戰俘營後,我們三天吃一次飯,每天都有許多人死去,從2月2日到3月初的這段時間里,有50000多名德國俘虜先後死於傷寒活下來的36000人被蘇軍用火車運往西伯利亞去勞改,途中又有一半人死去,到達西伯利亞後,我們在零下60度的天氣下被強迫勞動,死亡率很高,很快只剩下6000人」

其實與另外的一個例子比較起來這9萬人真的算幸運的了。在1943年的科爾孫口袋中,德軍突圍時,留下了所有的3000名傷員和一些護理人員,想讓他們成為蘇聯紅軍的俘虜。戰後蘇聯方面公布,當俄國突擊部隊抵達時,發現所有的德國傷員都已經中彈而亡,由此斷定德軍在撤退時殺害了他們自己全部傷員。這3000名德軍想成為戰俘都沒有資格。蘇聯人的公報遭到包圍圈裡的德國倖存者的一致駁斥。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次屠殺?反正沒有任何人因為這3000人的死而受到責難,這3000條生命真的是死了白死。

蘇聯紅軍在攻佔柏林後,對投降的戰俘的暴行罄竹難書。這里僅舉一個例子,你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紅軍戰士對於生命的漠視,一個德國兵不幸被俘虜了,為了活下來什麼事都願意干,紅軍戰士於是命令他彈鋼琴,只要鋼琴聲一停就槍斃他,那個德國兵連續不斷地彈了12個小時,最後終於累倒在鋼琴上,紅軍戰士立即遵守諾言地把那德國兵槍斃了。

蘇聯人雖然不是什麼好鳥,但要與人權鬥士美國比,那真的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德軍千方百計要逃到西方去,向美英軍隊投降,但是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著這些德國兵呢?

到1945年5月,德國向美、英、法三國投降人數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馬利的英軍受降50萬德國俘虜;英國與加拿大聯軍受降200萬人。一位在非洲被俘的德國人回憶說在英國的戰俘營,每天的口糧是12塊很小很小的餅乾和2杯茶水。這些俘虜大多數在德國投降後就被釋放回了家;其中有30萬人被送到法國作為「重建法國」的勞動大軍。英國與加拿大對待德國戰俘比較的寬容,畢竟都是歐洲的兄弟。

而向美軍投降的520萬德國俘虜卻遭到了比向蘇聯投降的俘虜還要慘的恐怖待遇。盛傳有一百萬德國俘虜被虐殺在美軍集中營里,當然這個聳人聽聞的數字已無從考證,因為美國銷毀了這方面的全部檔案。估計數字有可能被誇大,但是德國俘虜死在美國集中營的人數絕對是觸目驚心的。這就是自詡為世界文明的傳播者、民主衛士的典範美國人乾的傷天害理的罪行。

美軍設立的德國戰俘營是在露天野外,每1萬人一個方陣。用鐵絲網隔離著,沒有被耨,白天挨曬,晚上挨凍,下雨挨淋。衣衫襤褸的戰俘擠在齊膝蓋深的泥漿里,骯臟,憔悴,瘦弱,目光無神。一天吃一次飯,給戰俘開飯就把戰俘列成兩列,前面放著桌子,只有麵包、巧克力、乳酪、肉乾等東西,一個德國老兵回憶說,美國人會把食品先澆上汽油然後再發給戰俘。開飯時就是一批一批上來搶,搶到什麼就是什麼,因為長期沒有蔬菜和水果,飲用水和生活用水被嚴格限制,許多戰俘大便乾燥,戰俘相互幫忙往外扣大便。疾病很快在德國戰俘營里蔓延,主要是痢疾,傷寒和壞蛆和肺炎。躺在泥地上的病人常常是全身糊滿自己的大便,這無疑加速了疾病的傳播。一個倖存的戰俘後來回憶,他所在的那個戰俘營平均每天都要往外搬運20-30具屍體。

食物的嚴重不足、營養不良、衛生條件極差等原因導致大批原本健康的德國戰俘的大量死亡。有些集中營周邊的德國婦女往鐵絲網中扔食物,立即被發現的美國憲兵開槍擊斃。許多戰俘滿身污垢地死去時,明凈的河面就在十幾米遠的鐵絲網的另一邊枉死在美國戰俘營的德國俘虜數目相當於二戰中德軍在西線作戰陣亡人數的總和。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又取得了一次大規模屠殺俘虜的,也可以稱之為「最終解決」的勝利。策劃虐殺戰俘的幕後黑手,始作俑者就是後來一直以來被人們、被歷史歌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軍事家、統帥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據說,美國著名將軍巴頓就是知道內幕後表示反對,被中央情報局製造車禍給「做掉的」。

國際紅十字會要求視察戰俘營的要求屢次被美軍拒絕,戰俘在無醫無葯的情況下,生命自動地消失了。遭到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以後德國俘虜才被轉移到正規的戰俘營,這時許多的生命已經逝去了。對標榜自己為最講民主、人權國家的美國最大諷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邪惡」的納粹德國俘虜的9萬美國戰俘在被關押期間都受到了德國人較良好的關照,僅有1600多人死亡。美國把德國納粹對美英僅有的幾樁屠殺事件放大再放大,而對自己的惡行隻字不提。

⑥ 俾斯麥號沉沒

是第五輪齊射從14100碼(約12893米)的距離上准確地命中了「胡德」號。從「俾斯麥」號和「威爾士親王」號上都看見,「胡德」號主桅下方升起了極高的火焰,隨即戰艦發生了劇烈爆炸,很快沉沒了。
「胡德」號從開炮到沉沒僅短短6分鍾。包括霍蘭在內的1419名船員僅3人生還。由於爆炸過於迅速,對於「俾斯麥」號到底擊中了什麼部位,沒人知道。從中彈的位置和爆炸時間及威力,可以推測「俾斯麥」號第五次齊射的穿甲彈擊穿了薄弱的甲板裝甲,引爆了甲板下方的4英寸和15英寸火炮的彈葯庫,近100噸的無煙火葯(注意是「火葯」而不是炮彈)發生了劇烈爆炸,從當時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見「胡德」號上騰起了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支歷則彎持了這種觀點。「胡德」號沉沒的噩耗很快傳到英國,英國舉國震驚,海軍官兵紛紛表示要為「胡德」報仇雪恨。因為,「胡德」號在英國海軍乃至整個英國都象徵著「榮譽」,有著極高的地位(這方面將在後文敘述),紀念一個出了4位海軍上將的家族。
此時,騰出手腳來的「俾斯麥」號開始將火力全部轉向「威爾士親王」號。「威爾士親王」號連連中彈,一共被命中7發,其中3發是有"俾斯麥"號擊中的。
其中造成後果最嚴重的是6時03分的一發380mm炮彈擊中「威爾士親王」號的艦橋,殺死了絕大部分指揮人員,之中艦長里奇和幾名下級官兵僥幸生還。此外,一發炮彈命中水上飛機起重機之後的後煙囪後部,另一發第俾斯麥發射的380炮彈命中271雷達天線的正下方。
6時05分下令轉向70°,釋放煙霧,全速脫離戰場。德艦也不想戀戰,沒有追擊。
後來的情況就不在細述,就是在英艦的不斷跟蹤和英機的不斷騷擾之中,甚至還一度擺脫追蹤。但是由於「威爾士親王」號一發炮彈擊穿油槽,使其給敵人的跟蹤提供了方便,並使前部1000噸燃油遭到污染而無法使用,當時船速下降了2節。本來,英國人的飛機由於魚雷威力不足以傷及「俾斯麥」的主裝甲,只能產生擾亂和搜索作用。但是,5月26日的攻擊中一發魚雷竟擊中了其艦艉,魚雷的碎片將舵卡死,舵給卡死在左舷12度上。『俾斯麥』陷入旋轉之中,蛙人潛入浸入一半的後艙,希望修復方向舵,幾千噸海水把他們趕了出來。船艙進水越來越多,使得軍艦稍稍左傾。林德曼(船長)試圖以螺旋槳來恢復平衡,但無濟於事。由於舵卡在左舷12度上,那麼船將向右轉向,與當時實盯鎮際航向吻合——西北方向,但是「俾斯麥」幾能*輪機的機動控制勉強轉向,所以這可能不是真正原因。有的資料里認為舵機艙艙壁單薄,海水漫入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俾斯麥」號掉頭朝逃跑的反方向行駛以避免迅速沉沒(這個問題很困惑),畢竟這個方向非常危險,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一個更加緊迫的危險迫使它這樣(當時U艇部隊和布勒斯特的JG26聯隊都已出動支援)。不管怎麼說這註定它擺脫不了覆滅的命運,只能聽天由命了。
5月27日,早上8點多,趕到的英國主力艦隊開肢悶始對「俾斯麥」號開始了圍攻。雖然身陷重圍,但己堅持戰斗3天3夜的德國水兵仍睜著充血的雙眼堅持戰斗著.「俾斯麥」號的艦長呂特晏斯向元首發出電報:「船已不堪操縱,我將戰至最後一發炮彈」。元首回答他:「拿出你的勇氣來,全德國人民與你同在!」
由於火炮射程上的不足,英艦在遠距離上幾乎摧毀了"俾斯麥"反抗能力.並且向其左舷拉近距離猛轟,「諾福克」號和「多塞特郡」號則同時向其右舷開火。上午10時經過2個小時的炮擊,上層建築已千瘡百孔,成為一堆廢墟「俾斯麥」號靜靜地飄,既不投降也不沉沒。
在英國巡洋艦「多塞特郡」號發射的3枚魚雷最後攻擊後不久,上午10時36分,著載著呂特宴斯和1600名德軍官兵戴著飄揚不屈的海軍旗幟,在距布勒特斯450海里處沉入北海冰冷的波濤之中。
望樓主尊重別人花時間幫助,及時採納,謝謝

⑦ 二戰德軍老兵回憶錄,一本關於諾曼底登陸的書,好像叫做46號堡壘 我也忘了 是關於MG輕機槍的

《62號哨所--回憶1944年6月6日的奧馬哈海灘》

2000年,塞弗羅撰寫了一本名為《62號哨所--回憶1944年6月6日的奧馬哈海灘》的回憶錄,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懺悔。2007年,83歲高齡的塞弗

羅在最後一次接受采訪時稱,他並不熱衷於戰爭,他時時刻刻都在受到良心譴責,「我確實不是因為有殺人的慾望而殺人的,而只是想活下去。我知道

,只要他們有一個人活下來,那麼他就會向我射擊。我從不想捲入戰爭,也從不想呆在法國,更不想呆在碉堡里用機槍射擊」。

⑧ 二戰最後,庫爾蘭地區的德軍有多少人被俘,那些人的結局怎樣

1945年5月8日14時,整個集團軍群倖存的將士約20.3萬人被送往了西伯利亞,1955年的時候剩下的一萬多人返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有倖存老兵說:庫爾蘭戰役對他們來說是地獄之旅,而去西伯利亞則是第二次地獄之旅.只有很少人倖存下來.這名老兵認為在庫爾蘭戰役期間他之所以能夠盡全力戰斗,是因為有戰友和軍官,大家都在幫助對方不受到傷害.
向庫爾蘭集團軍群的將士們致敬!!!!!

⑨ 二戰結束後 那些納粹德國倖存下來的老兵和軍官後來都成為了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德國被柏林牆一分為二,成為了東德國和西德。東德是在蘇聯的控制下,而西德則是在英美的控制下。二戰結束10年後,西德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國防軍部隊,這支部隊除了新招募的年輕人以外,還有一部分則是原悔李先納粹黨存活下來的老兵們,而這些老兵則就直接成為了西德國防部隊的中流砥柱了。那麼當時西德的國防部隊中,有多少是當年的納粹老兵呢?

1955年6月7日,時隔二戰結束十年後,西德被允許成立了自己的國防軍,組建了聯邦德國國防部隊。而那些當年加入納粹黨的一些年輕的新兵則成為了聯邦德國國防部隊的中滾弊流砥柱。時隔十年,即使在當年納粹黨中最年輕的士兵到這個時候也至少都有30幾歲了。所以在這支新建的西德德國國防部隊新兵中很少出現有當年的德國納粹老兵。

但是這批部隊中的軍官和士官則一大部分都是當年的納粹黨老兵。西德聯邦德國國防部隊成立三年後,據統計有1.29萬名的軍官是曾經當年二戰期間的德國老兵。有如此大量的身經百戰的老兵陣容,迅速的將西德國防軍培養了起來,以擔當對付蘇聯的防禦任務。

而當時納粹黨的著名軍官曼施泰因也曾碧備遲作為西德國防軍的軍事顧問,原納粹著名的陸軍裝甲上將曼陀菲爾更是培養西德國防軍的有力推行者。原任有著「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司令的參謀長陸軍中將斯派達爾也成為了北約的高級指揮官,擔任上將一職,同時擔任北約在中歐地區地面部隊總司令一職。整個西德境內的北約部隊都要歸斯派達爾指揮。

在冷戰期間,西德國防軍幾乎完全有原先納粹黨的老兵為主導,北約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經參加過二戰的老兵,再蘇聯的裝甲洪流重壓之下有著極其豐富的作戰經驗。這批原先納粹黨底下的德國軍官們當時非常手西方的各地的追捧。

⑩ 二戰德國老兵為什麼處境都很悲慘

悲慘談不上。不過更多的是那一代人以及後一代人之間產生了對生活的茫然。
1、希總上台後,並非單純靠戰爭轉移大眾視野(這是天國的歷史課本說的)。實際上,希總大刀闊斧的改革還是有了些成效。特別是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當時飽受凡爾賽條約影響下的人員失業,政 府賠款問題。
2、那一代人第一次見到一個天天吶喊重 振 德 國口號的人,所以他們為之瘋狂。也將對他的個人崇拜上升到信仰高度。
3、隨著戰斗失敗,他們的信仰丟失了。要知道,失去信仰的人,失去的不止是基本的人生觀,連目標都會喪失。就好比電影《兄弟連》裡面,德國軍官投降前問溫特斯中尉的那句話——像你我這種只為戰爭而生的人,戰後我們會面對什麼?
4、經歷過戰爭的人普遍長壽,因為很多問題想的都很開,對社 會沒什麼太多索求。這一特點也在《兄弟連》第一集結尾中,溫特斯第一天諾曼底空降的回憶中有表述。現在有一些當年德國比較優秀的戰斗軍官,生活還算可以。比如虎王奧托卡爾尤斯,就回家經營著一家葯店。漫畫大師宮崎駿曾經拜訪過他。

閱讀全文

與德國老兵倖存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