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聽說中世紀到二戰時,德國將領的名字中有個「馮」字的是很光榮的,為什麼呢
古代德國的姓最早只在特權階層中使用,他們用姓來表示其顯赫的家族,而下層百姓只有名而沒有姓。直到19世紀時法律才規定人人必須要有姓有名。為此「名」在德語中被稱為「前面的名」(Vorname), 「姓」為「增添上去的名」(Zuname)。不過縱觀德國人的姓氏特徵,不難發現普通百姓的姓與貴族出身者的姓還是有區別的。貴族出身的德國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個「馮」(Von),作為其貴族出身的特殊標志。如18世紀德國大詩人歌德,即為貴族出身,其全名是約翰�6�1沃爾夫岡�6�1馮�6�1歌德。簡單的說,馮(von)這個姓就是貴族標榜高貴的。
㈡ 德國軍官團的姓名帶「 馮」的緣由
首先「馮」並不是他們的姓氏,而只是他們名字中的介詞,其實學過德語的同學都知道,馮是「von」 的音譯,在德語中最直接的意思是:「……地方的」、「從...(地方來)」的。以德國宰相奧托·馮·俾斯麥為例,大致的意思就是「俾斯麥的奧托」。
其生父和繼父都是貴族家庭。
在古代中世紀,德國貴族為了他們與大眾階層的區別,通常在他們的姓名中加上「馮」(von)或「楚」(zu)。而他們的姓氏往往就是他們的城堡或地產所在地區封地的名稱。這種叫法和中國古代類似,例如三國里的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等等。
這種用法不獨在德國有,法國的貴族姓「德」(de),荷蘭的貴族姓「范」(van),西班牙的貴族貴族姓「唐」(don),這和跟英語中的of是一樣的用法,例如英國的威廉王子叫做HRH Prince William of Wales(「威爾士威廉王子殿下」)的意思。
這說明全國的貴族並不都是一個姓,帶「馮」的也並不都是一家人。所以他們的名字里都沒有「馮」。姓名中帶「von」的都是貴族嗎。
但是,在德國並非所有姓名中含「von」的人,都能與貴族沾上關系。事實上,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下薩克森以及威斯特法倫等地區,許多家庭的姓名中都帶有「von」,然而他們並非是貴族後裔。姓名中的「von」其實是要表明最早的祖籍來源。
如果非要較真,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貴族後裔,那還真得到貴族詞典等工具書中查找一番呢。
德國貴族通過特別的姓氏與德國的一般大眾區分開來,以顯示特殊社會地位,姓氏也因此而成為德國貴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的德國,一個人的姓名中含有「馮」這樣一個小介詞,往往意味著他與歷史上的某個貴族世系有著聯系。
關於這個貴族標志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12世紀條頓騎士團(早期成員都為德意志貴族)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多次獲贈土地與城堡。為了和原住居民以示區別,就在名字里加上「von」,後面的姓氏往往是封地、采邑的名字。
他們的後代,便繼承了祖先的姓氏,「von」這個用法就一直延續至今。
與此相對,身為農民,手工業者的普通大眾,其姓氏往往就是所從事的職業的名稱,如Bauern(農民),Muller(磨坊工人),Schuster,Schumacher(鞋匠),Schneider(裁縫),Schmidt(鐵匠)等。
起初,也有一些人給起一個貴族姓氏,試圖以抬高身價,但這種舉動很快遭到官方的禁止。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志,而是被賦予了特定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含義。
當然歷史上也出現過,本身是平民的官員,因為努力而位居高位,被皇帝授予貴族稱謂的事件。這也說明了,姓名中含有「von」的這一特點,並非完全是諸侯貴族特有。
一戰時期的空軍基本都是貴族出身。
早在1919年魏瑪共和國成立時,德國便廢除了貴族特權。但是允許將貴族頭銜保留在貴族後裔的姓名內,也就是「von」可以被保留在姓名中。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德國還有六萬左右的貴族後裔(Adelige)。
這些貴族後裔的貴族頭銜「von」可以傳承給孩子。如果一個人與貴族後裔結婚,那麼ta也可以繼承貴族頭銜。德國現任國防部女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便是嫁給貴族後裔的丈夫後,名字中才有的貴族頭銜「von」。
如今想在名字里加上「馮」,最方便的途徑就是嫁給帶「馮」的德國人,這樣或許名字就會變成:朝陽區·馮·鐵柱。
(2)為什麼二戰德國元帥都有馮擴展閱讀:
德國軍官之所以能夠具有這些高超的素質,那是與其歷史傳統分不開的,德國軍官的前身是普魯士軍官團,這個團體主要由容克貴族構成,容克貴族是普魯士的特有產物。
簡而言之,這個封建地主階級的主要特徵是長子繼承製,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長子繼承,而其餘子嗣則需要謀出路,為了消化這些多餘的貴族,國家鼓勵參軍,讓他們憑借軍功獲得爵位;
參軍的容克子弟為了能夠獲得封賞,勇敢作戰,積極鍛煉軍事技能,時刻以古代條頓騎士為榜樣,而貴族的出身又給了他們良好的文化藝術教育,所以才造就了普魯士軍官高素質的特點。
㈢ 戰爭時期,德國的軍官姓名大都帶「馮」,這究竟是為何
德國軍官的姓名帶“馮”,還得追溯到普魯士時代的貴族軍人傳統!“馮”是德語中"von"的音譯,有時也會被譯成“萬”,意思是“來自……”。這個單詞一般是用在姓名中,因為古代德語民族同名的人很多,為了更好的區別,就會把“von”附在名字後面,再加上出生地名,即“來自某地的某某”。還有中世紀的歐洲騎士也會要報是誰人之子的,而且私生子沒有這個權利,紋飾上也有規定,以便區分。
“馮”系大都出現在國防軍里,黨衛軍並不多。因為納粹時代的國防軍基本曾經的普魯士軍官為主,而黨衛軍則是希特勒招募的“土匪”希特勒和他旗下的諸多黨衛軍高層出身都不高。比如希特勒是輟學的流浪畫家出身,大頭目希姆萊是前養雞場場主,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前銀行出納員(正趕上經濟危機,海德堡大學的哲學博士也只能在銀行做櫃台),而加入黨衛軍也成了許多底層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會地位的捷徑。所以,德國的絕大部分軍官都帶有馮。
㈣ 二戰時期德國的十大元帥都是哪些人
二戰中,德國共有27名元帥,其中1名帝國元帥,19名陸軍元帥,5名空軍元帥,2名海軍元帥。大家熟知的元帥有赫爾曼.戈林、費多爾.馮.博克、威廉.利斯特、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瓦爾特.馮.賴歇瑙、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斯坦因、埃爾溫.隆美爾、瓦爾特.莫德爾、阿爾伯特.凱塞林、埃里希.雷德爾、卡爾.馮.鄧尼茨等11人。
(雷德爾)
10、埃里希.雷德爾(1876.4.24—1960.11.6,正常去世)海軍元帥
1939年晉升海軍元帥。提出入侵挪威和擴大大西洋海上襲擊,並力主佔領希臘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持「無限制潛艇戰「。在公海上以潛艇和水面艦艇,廣泛襲擊商船。1943年被解職並退役,後被判處無期徒刑。1955年因病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鄧尼茨)
11、卡爾.馮.鄧尼茨(1891.9.16-1980.10.24,正常去世)海軍元帥
1943年晉升海軍元帥。1936年任潛艇艦隊司令,獲海軍准將銜。首創並成功地實施多艇集群近距離攻擊的「狼群戰術」。先後升為海軍少將、中將和上將。1945年,繼任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45年通告德國投降。1946年被判處10年徒刑。1956年刑滿釋放。定居聯邦德國。
㈤ 為什麼德國地位最高的是軍人二戰中有的德軍將領名字里帶有馮,這個馮是什麼意思 德國人為什麼在戰場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德語: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是一名終身從軍的職業軍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脫穎而出,成為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盡管他從未成為納粹黨的一員,他卻被授予了陸軍元帥的軍銜。盡管他從不質疑希特勒對於德國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但是卻以敢於在許多問題上當眾反駁希特勒而聞名。在通常情況下這將導致丟官罷職,但曼施坦因卻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實證明自己。最終,因為和希特勒在戰略上的分歧導致了他在1944年3月被解職。戰後,他被英國軍事法庭於1949年以戰爭罪判處18年監禁,但是4年後他就因為健康原因被釋放了。隨後他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並成為其名譽參謀長。
㈥ 二戰德國元帥全是馮字輩的
馮.布隆貝格 陸軍元帥 1936 國防部長
馮.布勞希奇 陸軍元帥 1940 陸軍總司令
馮.博克 陸軍元帥 1940 B集團軍群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勒布 陸軍元帥 1940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龍德施泰德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馮.維茨勒本 陸軍元帥 1940 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馮.賴歇瑙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屈希勒爾 陸軍元帥 1942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曼施泰因 陸軍元帥 1942 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布施 陸軍元帥 1943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克萊斯特 陸軍元帥 1943 A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魏克斯 陸軍元帥 1943 F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里希德霍芬 空軍元帥 1943 第二航空隊司令
馮.格萊姆 空軍元帥 1945 空軍總司令
他們不是一個家族,馮只不過是德國的一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