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叫紅鬍子

德國為什麼叫紅鬍子

發布時間:2023-03-18 08:26:18

❶ 腓特烈一世生平簡介,腓特烈一世歷史評價,腓特烈一世怎麼死的

腓特烈一世生平簡介,腓特烈一世歷史評價,腓特烈一世怎麼死的?

腓特烈一世(FrederickⅠ,1123—1190),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著名的皇帝。因其身材高大,容貌奇偉,尤其有一口紅色的胡須,故世人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紅鬍子腓特烈」。

腓特烈出生於1123年。他的父親是霍亨斯陶芬家的士瓦本公爵腓特烈第二,他的母親朱娣絲是威爾夫家族的巴伐里亞公爵亨利第四的女兒。當時,霍亨斯陶芬與威爾夫是兩大敵對家族,他們各據一方,互相混戰,腓特烈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種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的環境中度過的。諸侯貴族相互間的爭權奪利給少年腓特烈以深刻的影響,在他年輕的心靈里萌發著奪取權力、統一德國、擴張領土的思想。

1152年,腓特烈的伯父——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去世,29歲的腓特烈以士瓦本公爵的身份,於當年3月4日當選為德意志國王,即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受過相當教育,富有才幹,自認為羅馬皇帝的繼承者,並希冀獲得這種權力。

腓特烈一世登基前夕,在亨利三世時一度處在從屬於皇帝地位的羅馬教皇,通過「沃爾姆斯協定」,幾乎取得了與皇帝平等的地位。這是腓特烈一世所不能容忍的。他一心要象奧托一世及亨利三世那樣駕馭教皇,並使其成為他統治帝國、對外擴張的工具。實現這個目的第一步,必須使羅馬教皇給予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153年腓特烈首次進軍義大利。其時羅馬正發生政變,商人、手工業者和小騎士聯合起來,從教皇手中奪取了城市政權,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布累斯齊亞人阿諾德為其實際首領。阿諾德既反對教皇,也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教皇尤格紐斯寫信給腓特烈,指責起義者重新選舉出元老院議員和執政官以及自行擁戴一個皇帝,同時,要求德國國王速進羅馬,討伐阿諾德。來信正中腓特烈下懷,他立即與教皇簽訂了《康斯坦茨條約》,商定腓特烈不與阿諾德合作反對教皇,教皇答應為腓特烈加冕,允許他掌握帝國權力。但當腓特烈到達羅馬時,教皇尤格紐斯三世沒有來得及為他舉行加冕儀式就死去,由一個精力旺盛的英格蘭人阿德里安繼任為新教皇。腓特烈擒獲並弔死了阿諾德,為教皇免除了一大憂患,因此,阿德里安四世承認了《康斯坦茨條約》,下令為皇帝加冕。教皇提出了一個侮辱性的條件,即在他下馬時,腓特烈必須為之帶韁扶鐙。腓特烈大怒,加冕禮不得不拖延。直至1155年6月18日,教皇才在一片抗議聲中於羅馬為腓特烈完成了加冕禮。自此,腓特烈正式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比較容易地得到教皇的加冕以後,腓特烈並沒有意識到戰勝教皇,佔領義大利已不象其前人那麼容易了。當時,義大利北部諸城市已經發展起來,他們不願羅馬皇帝來干涉他們的內政;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諾曼王國還非常強大,它時刻伺機向北擴張,企圖控制羅馬教皇。該國國王羅格二世曾支持阿諾德向羅馬教皇進攻,當腓特烈率軍進入羅馬時,他又轉向教皇,反擊腓特烈;在東部,拜占廷帝國在地中海地區的事務中起著重要作用。腓特烈的前任康德拉三世看到了這一點,他曾與拜占廷皇帝康紐斯·曼紐爾一世簽訂盟約共同反對諾曼人。但腓特烈竟不承認這一盟約。曼紐爾一世曾建議他與拜占廷公主結婚,共同向諾曼底王國開戰,腓特烈一世予以拒絕,造成了與拜占廷關系的裂痕。上述一切給紅鬍子腓特烈推行侵略義大利的計劃以很大的阻礙。

1154年,諾曼底王國國王羅格二世去世,其子威廉一世即位。諾曼底內部發生了嚴重的政治危機,諾曼貴族舉兵反叛新國王。教皇阿德里安四世馬上給予叛亂貴族以聲援,曼紐爾一世也與叛亂集團結成聯盟,共同反對威廉一世。腓特烈眼看時機成熟,決定攻打諾曼王國。但是,那些沒有從腓特烈一世手中獲得利益的德國貴族斷絕了對腓特烈的援助,而且曼紐爾一世也只是虛張聲勢,並沒有真正舉兵進攻,致使腓特烈侵佔諾曼王國的計劃破產。這是腓特烈遠征義大利的第一次失敗。這次失敗不僅更 *** 了他的侵略野心,而且使他明了,只有完全控制本國貴族,迫使他們在物質與人力上給他的遠征以支援,才能達到佔領義大利的目的。1155年腓特烈退出羅馬,他的第一次入侵義大利至此結束。

在腓特烈獲取皇位的時候,他的強大對手是他的近親威爾夫家的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當時,為了籠絡亨利,腓特烈將奧地利亨利二世的巴伐利亞領土和梅克倫堡賜給了他。第一次遠征失敗後,腓特烈又把帝國東部新佔領的斯拉夫土地上的主教授職權賜給他。與此同時,腓特烈提升波希米亞公爵弗拉底勞斯二世為國王,並恢復了本國主教在主教授職權之爭時喪失的政治權力。他還於1156年,娶勃艮第伯爵的女兒碧特麗絲為後。這一切措施使腓特烈暫時獲得了本國大諸侯的支援,他再一次開始了對義大利的遠征。

義大利北部富庶的城市一向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侵佔的目標。這些城市曾以高額金錢向以前的皇帝贖買暫時的和平。紅鬍子腓特烈並不以金錢為滿足,他要攫取義大利城市的全部財富及其來源。面對腓特烈的強大攻勢,義大利北部15個城市以米蘭為首組成倫巴底聯盟;擺脫了阿諾德和諾曼人脅迫的教皇,也為阻擋腓特烈向中部義大利進犯站到了倫巴底一邊。

1158年,腓特烈第二次入侵義大利。他首先圍攻米蘭城,然後在隆卡里亞平原召開會議,有義大利北部所有城市的代表參加,在會上,腓特烈宣布:帝國皇帝有權向所有的城市委派自己的官吏以監督各城市的自治,有權向各城市徵收賦稅,這些決定如果實現將給帝國每年帶來三萬銀磅的收入,也將給部分德國貴族帶來不少好處。米蘭等城市反對帝國的這些特權,因而遭到鎮壓。經過兩年的攻戰,1162年,米蘭淪陷。腓特烈的軍隊徹底毀壞了這座城市。除了留下做為農奴的居民以外,絕大部分人被趕出城外,並在城內中心廣場犁出許多深溝,撒上鹽,意思是:誰要反抗,就使反抗地區變成荒地。腓特烈命令士兵砍下俘虜的頭,戲謔地踢來踢去,以顯示對反抗者的蔑視和懲罰。爾後,腓特烈又用極其殘暴的手段迫使倫巴底各城市服從隆卡里亞會議的決定。1162年末,他回到德國。腓特烈為要征服西西里,於1163年,他又第三次遠征義大利。由於受到義大利各城市反對力量的鉗制,他的目的未能得逞。然而腓特烈並未放棄他征服義大利的野心。

1159年,教皇阿德里安四世逝世,紅衣主教羅蘭當選為教皇,即亞歷山大三世。新教皇堅決主張教皇的職位獨立於皇帝之上。這一主張引起了與腓特烈為敵的諾曼國王威廉一世、拜占廷皇帝曼紐爾一世以及倫巴底城市的支持。腓特烈怒不可遏,對抗性地擁立了紅衣主教渥大維為教皇,即維克特四世,並於1160年召開了帕維亞會議,確認維克特四世為真正的教皇。亞歷山大三世聞悉後,毫不猶豫地開除了腓特烈的教籍,英國、法國、西班牙、倫巴底諸城市,匈牙利以及拜占廷皇帝曼紐爾紛紛站到教皇一邊。1161年,亞歷山大退居法國,於是在基督教教會的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法國、羅馬兩位教皇對立的現象。腓特烈企圖勸說法王路易七世出面解決教會的分裂,遭到失敗。亞歷山大企圖使腓特烈重新入教,也沒有成功,至此,教皇與皇帝爭奪權勢的斗爭達到了高峰。

羅馬教皇維克特四世在1164年逝世後,亞歷山大三世回到羅馬。腓特烈不能容忍。這時,支持亞歷山大三世的西西里的諾曼國王威廉一世去世,於是,1166年,腓特烈發動了第四次對義大利的遠征。腓特烈大舉攻打羅馬,亞歷山大三世倉惶出走,但英勇的倫巴底城市居民奮起反抗,給腓特烈軍隊以迎頭痛擊。腓特烈的軍隊染上了時疫,死傷慘重,軍心渙散,不得不單身只馬逃回德國,宣告了他第四次遠征的失敗。

不斷的失敗,使腓特烈認識到:只有德國貴族做後盾還是遠遠不能戰勝義大利的,還必須獲得國際關繫上的優勢。因此,腓特烈改變了他的戰略。一方面,與法王路易七世以及英王亨利二世訂立和約;另一方面於1170年派漢堡主教往亞歷山大三世處求和,並派使節往拜占廷修好兩國關系,企圖在國際局勢穩定的前提下,全力攻打義大利。

1174年,腓特烈第五次進攻義大利,以武力迫使倫巴底城市停戰。接著,1176年,第六次發動戰爭,妄圖一舉吞沒義大利。這時,各自強大起來的德國貴族拒絕繼續給腓特烈以支援;諾曼底、拜占廷、教皇亞歷山大三世都積極支援倫巴底城市,使腓特烈在1176年的雷納諾戰役中徹底失敗。這一年,腓特烈不得不與倫巴底同盟簽訂條約,放棄其對北部義大利各城市的一切要求,並在1177年的「威尼斯和約」上承認了亞歷山大三世為真正的教皇。在教皇撤消開除他的教籍的處分時,腓特烈被迫吻教皇的雙足;教皇也給了腓特烈一個「和平之吻」。為了杜絕以後皇帝對教皇選舉的干預,亞歷山大三世於1179年制訂了新的《教皇選舉法》,規定教皇只要有紅衣主教三分之二的贊成票便可當選,這表明腓特烈在皇帝與教皇斗爭中的失敗。而1183年與倫巴底再次簽訂的和約,承認城市有選舉市長的權利,廢除隆卡里亞會議的一切決議,則標志了其侵略義大利政策的破滅。

腓特烈並不甘心他的失敗。1186年,他讓自己的兒子,即後來的亨利六世,與諾曼王國王位繼承人康茨坦斯結婚,企圖用封建聯姻繼承的手段把南義大利合並到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盡管如此,紅鬍子腓特烈一世仍然沒有建立一個包括義大利在內的中央集權的統一的神聖羅馬帝國。

腓特烈在對義大利的戰爭失敗以後,轉向鎮壓國內擁兵自立的諸侯貴族。他從獅子亨利手中奪回律貝克,於1180年蓋爾豪森貴族議會上廢除了獅子亨利的職位,將其所轄的威斯特伐里亞賜給科倫大主教、巴伐利亞給了威特斯卑克的奧托。獅子亨利流亡英國。此後,腓特烈規定:只有直接從皇帝手中獲得土地的貴族才是帝國侯爵。皇帝的權力在德國國內獲得了鞏固。然而這種權力並不是以興盛起來的城市的進步力量和當時社會發展中的進步因素為基礎,而是建立在封建階級相互間的矛盾和對立上,因此只能暫時保持,而且虛有其表。這些措施的實行,只是削弱舊的割據勢力而為新的割據提供條件,使德國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的狀態。

到了晚年,腓特烈仍沒有改變他的擴張野心。為了佔領拜占廷——他曾輕蔑地稱其為「小希臘」——而不顧自己曾與教皇敵對並受了教皇的侮辱,於1189年3月底以自己65歲的高齡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在這次遠征中,腓特烈沒有如願佔領拜占廷,只是對拜占廷進行了殘酷的大掠奪。1190年3月底,他繼續率軍東征,橫渡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小亞細亞。6月10日,在渡過離塞琉西亞不遠的急湍的塞勒夫河時,腓特烈溺死。享年66歲。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為了增強皇權而對教皇以及國內分裂貴族的堅決抵抗,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有一定的進步作用的,但他對義大利屢次發動的侵略戰爭卻極不得人心,最終導致了他的慘敗。紅鬍子腓特烈死了,然而,長期內流傳著一則神話,腓特烈正安眠於帝國的奇佛豪森城堡之中,待他醒來以後,他將重新起來戰斗,德意志將出現一個黃金時代。這則神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國人民要求統一的思想。1890—1896年間,人們還在奇偉豪森城堡為腓特烈樹立了紀念碑,許多浪漫派作家為他撰書立說,歌功頌德。腓特烈的侵略行徑也受到了以後的德國反動統治階級,尤其是法西斯分子的吹捧鼓噪,1940年12月,希特勒所訂的臭名昭著的侵略蘇聯的計劃就命名為「紅鬍子計劃」(巴巴羅薩計劃)。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註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2020051675

❷ 男人的血紅色鬍子是怎麼來的

鬍子有棕色、黑色和紅色之分,這是由色素決定的。若干年前,學者發現了毛發(當然鬍子也包括在內)色素的奧秘:毛發色素中型寬存在著金屬元素。黑色毛發中含有銅、鈷和鐵;毛發的棕色是埋昌由鈦所造成的;而紅色卻是鉬起的作用。德國弗利特利希一世皇帝長著滿臉紅胡,因而獲得了紅鬍子皇帝的諢號,後來他的鬍子變成了銀灰色,這可能是色素消失所造成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似乎彎租扒都感到智慧存在於鬍子之中,所以都留著胡須。最近有報道說,經過研究已確證,聰明能乾的男子鬍子中銅和鋅的含量比一般人高。

❸ 紅鬍子(巴巴羅薩)究竟指的是誰

指的雹碼是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年-1254年)的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1152-1190在國兆悄王位,1155-1190年在皇帝位)
另外,從時間上可看出這是12世紀的皇帝而非13世紀,而且,「巴巴羅薩計劃」在二戰中是指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進攻蘇聯的計劃
弗里德里希一世在位期間曾多次征戰義大利,但是最後仍然沒有成功
在晚年時曾經粉碎了薩源猜哪克森公爵的反對

❹ 腓特烈一世為什麼被稱為六次征討義大利的「紅鬍子」

六次征討義大利的「紅鬍子」

腓特烈的父親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他的母親是韋爾夫家族的成員。在這個時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韋爾夫家族的勢力最為強大,融合了兩家血統的腓特烈於1152年3月,當選為德意志國王。

為了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於1153年以拯救者的身份進入羅馬城,幫助教皇鎮壓農民起義。新任教皇哈德良四世在為腓特烈加冕時,堅持要腓特烈按照慣例為教皇牽馬、扶鐙,這激怒了腓特烈,結果使慶典會場變成了戰場,近千人被殺。但不管過程如何殘忍,腓特烈已通過加冕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此後,腓特烈開始致力於控制義大利各城邦。1154年,腓特烈曾召開隆卡利亞會議,重申神聖羅馬帝國皇喊返帝對義大利擁有主權,包括任命官員、徵收稅收等權力。但腓特烈每年從義大利掠取了大量財富,引起了北義大利城邦的不滿,他們組織起以米蘭為首的反德皇的城邦集團。

於是,紅鬍子腓特烈於1158年和1160年兩次進軍義大利,迫使北義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後一次進行得異常艱苦,新任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敵對陣營,宣布將他革出教門。經過兩年的圍攻,腓特烈拿下了米蘭,無情地摧毀了米蘭城,並宣布亞歷山大三世為偽教皇。

1167年,義大利各主要城邦組成「倫巴第同盟」反對腓特烈,並取得了教皇和拜占廷帝國的支持。同年,腓特烈發動第四次義大利戰役,他攻佔羅馬,第二次加冕耐喚為皇帝。但北義大利城邦市民奮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在義大利第一次慘遭敗績。

心有不甘的腓特烈於1174年第五次入侵義大利,1176年,雙方會戰於米蘭附近的林加諾,這是中世紀有名的戰役之一。腓特烈大軍被予以毀滅性的打擊,本人也身受重傷,不得不投降。

1186年,腓特烈卷土重來,第六次南下義大利,取得了另一種形式的勝利。這一次,他到米蘭為他的兒子與西西里王國女繼承人康斯坦絲舉行婚禮,並讓新任教皇烏爾班三世為新婚夫婦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和王後,實際上為他的後繼者控制義大利埋下了伏筆。

在德意志內部,1174年,由於獅子亨利拒絕參加對義大利的軍事行動,腓特烈一世向亨利進攻並將之打敗。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剝奪,並被迫流亡英國。

1189年,當穆斯林英雄薩拉昌滲凱丁攻陷基督徒手中的耶路撒冷時,他號召歐洲國家進行十字軍東征,並以67歲高齡親自率軍遠征,使他第一次成為全歐洲人眼中的英雄。但當他在征途中渡過一條叫薩勒夫的小河時溺水身亡。

腓特烈被稱作戰神,一生痴迷於戰爭,他的精神被德國軍國主義繼承發揚。

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入侵蘇聯的行動代號是什麼

1941年12月5日,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拿出了詳細的侵蘇作戰計劃,根據他們的計劃,這次行動的代號將是「奧托」。但是,希特勒對這個代號並不滿意,因此,在12月18日希特勒發布的第21號指令中,「奧托」被改成了「巴巴羅薩」。此時的希特勒,滿腦子想的是他的赫赫戰功,也許只有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大帝才能與之比肩,他用腓特烈的外號「巴巴羅薩」作為此次行動的代號,但願腓特烈的在天之靈能保佑他成功。

自大的希特勒做出了一生最錯誤的決定

❻ 為什麼德國入侵蘇聯的計劃要叫「巴巴羅薩計劃」,「巴巴羅薩」有什麼含義呢

巴巴羅薩計劃是德國在二戰期間入侵蘇聯的行動代號,它於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

巴巴羅薩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被認為是中世紀德國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在其執政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1189年,腓特烈一世與獅心王理查一世和腓力二世·卡佩一起領導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然而未能到達聖地。德國將二戰中入侵蘇聯的作戰計劃最終定名為「巴巴羅薩」,多少也有希望完成腓特烈一世東征未盡事業的含義。

❼ 巴巴羅薩!

巴巴羅薩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該氏燃姿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整場作戰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計劃為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蘇聯西部領土。「巴巴羅薩」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殲絕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里,德軍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個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戰術不佳的蘇聯紅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導致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該計劃開啟了長達數年的東方戰線,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數千萬人因此罹段慶難。

❽ 巴巴羅薩(紅鬍子)相關介紹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Barbarossa,約1122年—1190年6月10日),綽號紅鬍子,音譯為:巴巴羅薩。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德意志國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55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稱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義大利國王(1154年—1186年)。他的父親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母親是巴伐利亞的朱迪絲(屬韋爾夫家族)。按親屬關系,他是皇帝康拉德三世的侄子。

腓特烈一世像所有有才乾的皇帝一樣,試圖在德意志境內駕馭桀驁不馴的諸侯。他在1158年頒布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為皇帝服兵役。他的另一個重大舉措是把大的諸知斗侯領地分割成多塊,因此在1156年將奧地利從巴伐利亞公國分出來,使之成為獨立公國。腓特烈一世企圖把王室直轄的領地連成一片,並仰賴家臣進行統治。

腓特烈一世對義大利的強烈興趣使意搭灶磨大利事務成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為了征服倫巴第諸城市,使這些富饒的地區成為帝國的稅收來源,腓特烈一世長期執行侵略義大利的政策。他對義大利進行過5次軍事入侵(1154年,1158年,1163年,1166年和1174年)。1158年腓特烈一世頒布所謂倫加利亞敕令,強行將倫巴第地區諸城市置於皇帝任命的市長管轄之下。這些城市中最強大的一個,米蘭,拒絕服從命令,結果引起1158年腓特烈一世的入侵。日耳曼騎兵將米蘭幾乎徹底破壞。德國騎士的暴行使這些城市團結起來,他們與教皇聯合,在1167年組成了倫巴第聯盟。1176年,倫巴第聯盟徹底打敗了腓特烈一世,迫使他在1183年的康斯坦茨和約中取消了倫加利亞敕令的一切決定。不過腓特烈一世的義大利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安排兒子亨利與西西里王國的繼承人康斯坦西婭結婚,霍亨斯陶芬王朝取得了對西西里的統治權。然而,正是西西里領地成為後來霍亨斯陶芬王朝與教皇殘酷爭斗的根源,這場爭斗最終使霍亨斯陶芬家族被斬盡殺絕。

雖然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帝國威名赫赫,但在業已形成諸侯割據的德意志,他的中央集權政策仍然受到強有力的挑戰。他的主要敵人和競爭對手是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亨利並在1156年兼領了巴伐利亞。1174年,由於獅子亨利辯州拒絕參加對義大利的軍事行動,腓特烈一世向亨利進攻並將之打敗。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剝奪,只保住了不倫瑞克和呂訥堡。但腓特烈一世並未將獅子亨利被沒收的領地劃入王室領地,而是將它們分給了其他公爵。從此這就在德意志成為一種慣例,即被沒收的公爵領地只能短期為皇帝所擁有。

1189年,腓特烈一世在與教皇和解後,與獅心王理查一世和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一起領導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然而,他畢竟未能到達聖地。他在小亞細亞的薩列法河中意外溺死。

❾ 腓特烈一世一生有怎樣的經歷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1123—1190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腓特烈一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德意志內部為了爭奪國王的位置,連年廝殺不休,而國王與教皇之間為了爭奪主教敘任權等權力,也鬥了數百年難見分曉。這是一個尚武的時代,而他正是這個時代典型的尚武帝王,一生醉心於金戈鐵馬的生活。

腓特烈一世的正式稱謂是:霍亨斯陶芬的德意志國王腓特烈一世,其綽號為紅鬍子,因為他有一臉鮮紅色的鬍子。但在義大利人看來,此綽號的含義是這個入侵者在義大利殘殺無辜,義大利的鮮血染紅了他的鬍子,在義大利語中,紅鬍子的譯音為巴巴多薩。因此,腓特烈一世也常被稱為巴巴多薩。腓特烈一世是希特勒最崇拜的人物,希特勒將他入侵蘇聯的計劃定名為「巴巴羅薩」計劃。

腓特烈一世的父親、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1138年憑借武力加政治手段當選為德意志國王,他的母親是韋爾夫家族的成員。在這個時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韋爾夫家族的勢力最為強大,擁有這兩個家族血脈的腓特烈無疑是最灼手可熱的人物。1147年父親去世,他繼任士瓦本公爵,1152年3月,當選為德意志國王。

自奧託大帝開始,每個德意志國王要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都必須親自進軍義大利由教皇加冕。但當時教權和王權的爭奪非常激烈,集中體現在主教,任權的爭奪上。腓特烈一世的前輩亨利四世曾因與教皇的紛爭被開除教籍,為了恢復教籍,他跪在卡諾莎城堡的雪地中三天三夜向教皇哀求,才得以恢復教籍,但當他收拾好舊河山之後又重新進軍羅馬,罷黜了教皇,報了舊仇。腓特烈一世,也許已經認識到了他與教皇的紛爭不可避免,為了鞏固後方,他於1150年讓實力雄厚的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放手侵佔易北河以東的斯拉夫人土地,並給予其主教任命權,還把巴伐利亞領地歸還於給他,條件是他必須在軍事上給予支援。1156年,又將類似權力給予奧地利邊地侯巴奔堡家族,並晉升其為公爵,奧地利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就發端於此。

穩固了後方之後,腓特烈一世開始尋求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53年發動了第一次遠征意大稿隱利。在進軍途中,他接到了教皇尤金三世的求救信,原來是教士阿諾德領導人民奪取了城市政權,選舉了羅馬元老院成員和執政官,主張教會放棄領地過使徒的簡朴生活。這真是天賜的機會,腓特烈一世加速進軍鎮壓了這次起義,以拯救者的身份進入羅馬城。

但新任教皇哈德良四世是個不懂變通的倔老頭,他在為腓特烈一世加冕時,堅持要腓特烈一世按照慣例為教皇牽馬、扶鐙,這激怒了腓特烈一世,結果使慶典會場變成了戰場,近千人被殺。但不管過程如何狼狽,腓特烈一世已通過加冕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在他之前的德皇,一直只稱為「羅馬帝國皇帝」,從他開始又冠上「神聖」困昌二字)。

此後,腓特烈一世開始致力於控制義大利各城邦。義大利是當時溝通西歐和東方的拜占廷、阿拉伯的媒介,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另一方面,義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邦各自為政,這種情況無疑容易刺激侵略者的野心。1154年,腓特烈一世曾召開隆卡利亞會議,重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對義大利擁有主權,包括任命官員、徵收稅收等權力。但腓特烈一世每年從義大利掠取了大量財富(遠超過在德意志的收入),引起了北義大利城邦的不滿,便組織起以米蘭為首的反德皇的城邦集團。

於是,腓特烈一世於1158年和1160年兩次進軍義大利,分別被稱為他的第二次、第三次義大利戰役,均獲得勝利,迫汪敬扒使北義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後一次進行得異常艱苦,新任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敵對陣營,宣布將腓特烈一世革出教門(絕罰)。經過兩年的圍攻才拿下了米蘭。腓特烈一世無情地摧毀了米蘭城,並宣布亞歷山大三世為偽教皇。

腓特烈一世在義大利的暴行引起越來越多的反對者。1167年,義大利各主要城邦(包括威尼斯、維羅納等)組成「倫巴第同盟」,共同支持米蘭反對腓特烈一世,並取得了教皇甚至拜占廷帝國的支持。腓特烈一世於是發動第四次義大利戰役,一開始進展順利,攻佔羅馬,教皇倉皇出逃,腓特烈一世在羅馬第二次加冕為皇帝。但北義大利城邦市民奮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一世軍中死了兩千多騎士,腓特烈一世本人身陷重圍,被迫化裝成一個農民狼狽逃脫。這是腓特烈一世在義大利第一次慘遭敗績。

心有不甘的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於1174年第五次入侵義大利,北義大利各城邦嚴陣以待,加入「倫巴第同盟」的城市增加到22個(義大利各城邦之間以及它們與教皇之間如此團結還是第一次,由此也可見腓特烈一世的影響),一開始試圖以和談解決,但倫巴第同盟要求教皇參加和談遭到腓特烈的反對。1176年,雙方會戰於米蘭附近的林雅諾,這是中世紀有名的戰役之一。腓特烈一世統率的大軍遭到殲滅性的打擊,他本人也身受重傷,不得不投降。

1177年,腓特烈一世被迫與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簽訂威尼斯和約,歸還教產,同時承諾不再干涉教皇國的內部事務,還跪在亞歷山大三世的腳下吻他的腳。1183年,與倫巴第同盟簽訂康斯坦茨和約,腓特烈一世歸還了一切掠奪的土地,放棄在各城市任命自己官吏的權利,,廢除隆卡利亞會議的一切決議。腓特烈一世保留了形式上的最高任職權,並規定倫巴第同盟在皇帝出巡時必須接待和配合,算是保留了一點臉面。

腓特烈一世發動的義大利戰爭以失敗而告終,但他1186年第六次南下義大利卻取得了另一種形式的勝利。這一次,他到米蘭為他的兒子(後來的亨利六世)與西西里王國女繼承人康斯坦絲舉行婚禮,並讓新任教皇烏爾邦三世為新婚夫婦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和王後,實際上為他的後繼者控制義大利埋下了伏筆。

腓特烈一世據說和藹可親、體魄和才智均過人。他不知疲倦的兵戎生活使他成為德國軍國主義者眼中的英雄,但在義大利人眼中,腓特烈一世顯然是個惡魔。1159年攻打克里馬城時,竟以50名克里馬成的兒童作為前驅抵擋矢石,此舉大大損害了他的英雄形象。不過,1189年,當穆斯林英雄薩拉丁攻陷基督徒手中的耶路撒冷時,腓特烈一世號召歐洲國家進行十字軍東征,並以67歲高齡親自率軍遠征,使他第一次成為全歐洲人眼中的英雄。但當腓特烈一世在征途中渡過一條叫薩勒夫的小河時溺水身亡。一代戰神竟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以致許多德意志人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傳說他只是在某個地方休息,還會回到他的祖國。

❿ 歷史上有紅鬍子巴巴羅薩這個人嗎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1123—1190),德意志國王(1152—1190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55—1190在位)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德意志國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55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稱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義大利國王(1154年—1186年)。他的父親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母親是巴伐利亞的朱迪絲(屬韋爾夫家族)。按親屬關系,他是皇帝康拉德三世的侄子。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德意志內部為了爭奪國王的位置,連年廝殺不休,而國王與教 皇之間為了爭奪主教敘任權等權力,也鬥了數百年難見分曉。這是一個尚武的時代,而他正是這個時代典型的尚武帝王,一生醉心於金戈鐵馬的生活。
他綽號為紅鬍子,因為他有一臉鮮紅色的鬍子。但在義大利人看來,此綽號的含義是這個入侵者在義大利殘殺無辜,義大利的鮮血染紅了他的鬍子,在義大利語中,紅鬍子的譯音為巴巴多薩。因此,他也常被稱為巴巴多薩。他是希特勒最崇拜的人物,希特勒將他入侵蘇聯的計劃定名為「巴巴羅薩」計劃
他的叔父、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1138年憑借武力加政治手段當選為德意志國王,他的母親是韋爾夫家族的成員。在這個時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韋爾夫家族的勢力最為強大,擁有這兩個家族血脈的腓特烈無疑是最灼手可熱的人物。1147年父親去世,他繼任士瓦本公爵,1152年3月,當選為德意志國王。
自奧託大帝開始,每個德意志國王要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都必須親自進軍義大利由教皇加冕。但當時教權和王權的爭奪非常激烈,集中體現在主教敘任權的爭奪上。他的前輩亨利四世與教皇的紛爭。紅鬍子腓特烈也許已經認識到了他與教 皇的紛爭不可避免,為了鞏固後方,他於1150年讓實力雄厚的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放手侵佔易北河以東的斯拉夫人土地,並給予其主教任命權,還把巴伐利亞領地歸還於給他,條件是他必須在軍事上給予支援。1156年,又將類似權力給予奧地利邊地侯巴奔堡家族,並晉升其為公爵,奧地利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就發端於此。

3入侵義大利

腓特烈一世對義大利的強烈興趣使義大利事務成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為了征服倫巴第諸城市,使這些富饒的地區成為帝國的稅收來源,腓特烈一世長期執行侵略義大利的政策。此後,紅鬍子開始致力於控制義大利各城邦。義大利是當時溝通西歐和東方的拜占廷、阿拉伯的媒介,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另一方面,義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邦各自為政,這種情況無疑容易刺激侵略者的野心。他對義大利進行過頌睜喊5次軍事入侵(1154年,1158年,1163年,1166年和1174年)。
穩固了後方之後,紅鬍子開始尋求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53年發動了第一次遠征義大利。在進軍途中,他接到了教皇野野尤金三世的求救信,原來是教士阿諾德領導人民奪取了城市政權,選舉了羅馬元老院成員和執政官,主張教會放棄領地過使徒的簡朴生活。這真是天賜的機會,腓特烈加速進軍鎮壓了這次起義,以拯救者的身份進入羅馬城。
但新任教 皇哈德良四世是個不懂變通的倔老頭,他在為腓特烈加冕時,堅持要腓特烈按照慣例為教皇牽馬、扶鐙,激怒了腓特烈,結果使慶典會場變成了戰場,近千人被殺。但不管過程如何狼狽,腓特烈已通過加冕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在他之前的德皇,一直只稱為「羅馬帝國皇帝」,從他開始又冠上「神聖」二字)。
1154年,紅鬍子曾召開隆卡利亞會議,重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對義大利擁有主權,包括任命官員、徵收早擾稅收等權力。但腓特烈每年從義大利掠取了大量財富(遠超過在德意志的收入),引起了北義大利城邦的不滿,便組織起以米蘭為首的反德皇的城邦集團。
紅鬍子腓特烈於1158年和1160年兩次進軍義大利,分別被稱為他的第二次、第三次義大利戰役,均獲得勝利,迫使北義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後一次進行得異常艱苦,新任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敵對陣營,宣布將他革出教門(絕罰)。經過兩年的圍攻才拿下了米蘭。紅鬍子無情地摧毀了米蘭城,並宣布亞歷山大三世為偽教皇。
1158年腓特烈一世頒布所謂倫加利亞敕令,強行將倫巴第地區諸城市置於皇帝任命的市長管轄之下。這些城市中最強大的一個,米蘭,拒絕服從命令,結果引起1158年腓特烈一世的入侵。日耳曼騎兵將米蘭幾乎徹底破壞。德國騎士的暴行使這些城市團結起來,他們與教皇聯合,在1167年組成了倫巴第聯盟。1176年,倫巴第聯盟徹底打敗了腓特烈一世,迫使他在1183年的康斯坦茨和約中取消了倫加利亞敕令的一切決定。
不過腓特烈一世的義大利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安排兒子亨利與西西里王國的繼承人康斯坦西婭結婚,霍亨斯陶芬王朝取得了對西西里的統治權。然而,正是西西里領地成為後來霍亨斯陶芬王朝與教皇殘酷爭斗的根源,這場爭斗最終使霍亨斯陶芬家族被斬盡殺絕。
以我們現在的觀點,紅鬍子的義大利戰爭無疑屬於侵略行為,但當時德國和義大利民族國家尚未形成,「神聖羅馬帝國」界限未清,紅鬍子並不認為自己是侵略者,相反認為自己是在鎮壓統治下的反叛勢力。
雖然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帝國威名赫赫,但在業已形成諸侯割據的德意志,他的中央集權政策仍然受到強有力的挑戰。他的主要敵人和競爭對手是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亨利並在1156年兼領了巴伐利亞。1174年,由於獅子亨利拒絕參加對義大利的軍事行動,腓特烈一世向亨利進攻並將之打敗。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剝奪,只保住了不倫瑞克和呂訥堡。但腓特烈一世並未將獅子亨利被沒收的領地劃入王室領地,而是將它們分給了其他公爵。從此這就在德意志成為一種慣例,即被沒收的公爵領地只能短期為皇帝所擁有。
4發起十字軍東征
他還發起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西歐主要國家的君主,英國獅心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也都率軍參戰。但腓特烈一世於小亞細亞渡河時溺死,德意志軍大部分回國;英、法兩國君主因領地爭執,矛盾重重,明爭暗鬥。在十字軍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後,腓力二世即率軍回國。理查一世無力奪取耶路撒冷,在得到薩拉丁允許基督徒往「聖城」巡禮的諾言後,匆匆回師。

5死因
因為過河時沒有卸下盔甲而淹死。死後經由裝滿醋的木桶運至聖城耶路撒冷,又稱之為「裝在木桶里的皇帝」。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叫紅鬍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