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一戰為什麼都在打德國

一戰為什麼都在打德國

發布時間:2023-03-19 13:14:21

『壹』 一戰二戰德國的領土越打越少 為什麼還非要打

說到德國其實這個國家也真的挺有意思的,感覺他們非常的喜歡戰爭啊,但是屢大屢敗,而且細心的網友也發現了,那就是他們打來打去自己的領土面積卻越打越小,既然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還要打呢?一站過後的領土面積就小了很多,二戰還要打,有小了很多,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領土是除俄羅斯外最大的歐洲國家,面積有54萬平方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德國割讓了大約8.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如下圖所示:

第一、承認奧地利、盧森堡國家獨立。

第二、將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歸還法國,薩爾煤礦區劃歸法國託管15年,最後公投決定歸哪一個國家。

第三、割讓尤本和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第四、北石勒蘇益格公投回歸丹麥。

第五、承認波蘭獨立,並給與波蘭海岸線。

第六、東上西里西亞劃給捷克斯洛伐克。

第七、東普魯士的梅梅爾(默默爾)劃給立陶宛。

1936年時,德國的領土面積大約46-47萬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割讓了大約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德國國土面積357376平方公里。(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分割形勢圖)

割讓土地細則如下:

第一,東普魯士被前蘇聯強占(一部分),現在為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第二、德國南部波西米亞劃歸現在的捷克。

第三、西里西亞州、波茨坦、但澤自由港、勃蘭登堡部分和奧德河流域、切仕青等大片領土劃歸波蘭。

第四、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劃給法國。

第五、石勒蘇益格劃給丹麥。

第六、蘇聯占據東德,英法美佔據西德,柏林分區佔領,英法美佔據的西柏林成為飛地。

德國為什麼要打第二次世界大戰?

自1871年普法戰爭勝利後,普魯士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隨著工業和經濟的發展,德意志的軍人希望尋找「陽光下的地盤」和「海神手中的三叉戟」,要對當時大局已定的世界格局重新劃分地盤和勢力范圍(海外殖民地),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這是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動因,不過德國被打敗了。(二戰德國擊敗法國,希特勒和將領們在埃菲爾鐵塔)

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短短二十年後,德國再次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吶?我私下認為主要是一下幾個原因:

一、被嚴重壓抑的德國民族主義情緒。

從歷史追溯來看,德國人是一個十分好戰的民族,民族自尊心非常強,如果受到極端打壓後肯定會反彈,整體民族都會嚮往俾斯麥時期的軍國主義,重現民族的輝煌。

一戰戰後的《凡爾賽和約》,卻是一個懲罰性和報復性的條約,這個條約讓德國損失了8.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約占當時德國領土的13.5%;損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損失了12.5%的人口,隨著割讓領土而損失;16%的煤炭開采量,50%以上的鋼鐵產量。

這還不算,戰勝國要求德國於1921年5月前,馬上償付賠款200億馬克,這時具體賠償金額還沒有定下來,全部黃金、商品、船舶、有價證券以及實物的形式賠付,德國還要負擔所有佔領軍在其領土上的所有費用。萊茵河兩岸50公里不能設置軍事防禦工事。

戰勝國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德國和一勞永逸的削弱德國,讓德國永無翻身之時。

當一個國家和民族遭受巨大壓力的時候,一般會產生兩種極端效果,一種是觸底反彈,一種是壓力被消化緩解,德國日耳曼民族作為一個戰斗的民族在重壓下觸底反彈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人已經分析研究德國發動戰爭的這種民族復仇情緒,採取了與一戰後截然不同的做法,他們推進「馬歇爾計劃」,援助發展歐洲國家,包括德國(西德),將這種民族復仇情緒逐步消融瓦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蘇軍佔領柏林照)

二、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瓦解了德國人的希望。

德國為了還債,拚命掠奪人民財富,人民生活生活困苦,大部分企業集團舉步維艱,整個德國的經濟隨時面臨崩盤。

1929年自美國開始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沖擊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舉步維艱的德國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德國工業生產下降了40%,農業生產下降了30%,600萬人口失業,銀行企業紛紛倒閉,德國社會階級矛盾加劇。

三、希特勒上台,法西斯推行。

《凡爾賽和約》嚴重傷害了德國的民族自尊心,被德國人稱之為「屠夫的合約」,加之經濟危機的加重,德國的民族危機加重了。

此時德國為納粹運動提供了土壤,希特勒成功調動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情緒,將激昂的民族主義演變成民族復仇主義。此時軟弱的魏瑪共和國已經被德國民眾所摒棄,他們需要新的強大的政府,新的強硬的國家領導人。在希特勒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德國絕大多數企業選擇了支持希特勒,譬如:克虜伯、西門子、賓士等,企業也面臨絕境。

希特勒是德國民族復仇主義的代表,被認為是引領德國復興的領導人。1934年,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掌握了德國的黨、政、軍大權。

上台伊始的希特勒就積極發展經濟,尤其是軍事工業,並打破《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禁錮,組建軍隊,1935年時已建成了足可以對外擴張的軍事力量,1936年3月,德國軍隊開進了萊茵河非軍事區進行布防,從此後希特勒將德國拉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車。

戰爭是希特勒評估當時歐洲各國軍事實力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豪賭,至於戰爭的最後結局誰也難以下結論,只有打過了才知道結果。戰爭的任何一方絕對不會在預估自己失敗的情況下開戰的,希特勒對戰爭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

『貳』 一戰德國為什麼也是被多個國家打注意,是一戰,不是二戰

因為地理上,德國出於被多國包圍的情況。在者,德國歷史上也是帝國主義國缺拿家,經常參與侵略他國的事務,比如八國聯軍,總指揮就是德絕扮銀國人,侵略中並宴國讓他嘗到了甜頭,發了筆橫財,所以驕傲了。

『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什麼英國要向德國宣戰

英國自詡為「光榮孤立」。卻一直在歐洲大陸搞「制衡外交」。說白了就是利用歐洲各國之間的固有矛盾,煽風點火製造事端。是歐洲各國互相制約,從而保證英倫三島的安全。
英國的底線是不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足以威脅英國的強權國家。可是隨著德國的崛起。強大的德國陸軍已經擊敗過法國,是名副其實的歐陸第一強國。這已經嚴重威脅到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
最讓英國不可容忍的是,德國對於海洋也表現出極為濃厚的興趣。德國的公海艦隊規模迅速膨脹,一戰前已經是世界第二位。不僅對英國本土威脅巨大,而且很有可能加入到對世界的瓜分,從而打亂英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以上種種,英國必須要想盡辦法打敗德國,維護自己對於世界的統治。當然想法是一回事,實際就是另一回事了。

『肆』 為什麼一戰和二戰都是德國引起的,當時的德國政治,軍事是怎樣

第一次時間大戰結束後,德國成為戰敗國,被解除武裝。然而,不過20年的時間,德國又一次崛起,成為歐洲最大的軍事力量。如果考慮到在次期間它還經歷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社會動盪的話,那麼這一切幾乎是不可思議的。總有些人認為是希特勒的鐵碗政策和猶太人的血淚成就了第三帝國,但是那鐵與血的背後有更多的人物和事件把德國推上窮兵黷武的不歸路。

第一章:《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德國作為戰敗國將喪高敬失13%的領土,賠償32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外加每年5億美元的利息;出口產品被徵收26%的額外費用,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主力戰艦不得超過6艘,不得擁有潛艇、飛機、坦克或重炮等攻擊性武器。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曾宣稱「搜遍德國人的口袋也要把錢找出來」,但私下裡,他承認:「我們所起草的文件(和約)將為20年後的戰爭埋下伏筆。當你們把這樣的條件強加在德國人民的身上,這只能導致德國人要麼不遵守條約,要麼發動戰爭。」英國外相柯曾(Lord Curzon)持相同的看法,他說:「這不會帶來和平,這只是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美國總統威爾遜看到這份協議後,也皺著眉說:「如果我是德國人,我想我絕不會簽署這份協議。」

問題不在於政治家們是否都意識到了問題的本質,問題在於他們背後的「師爺們」才是真正的決策者。陪同威爾遜來到巴黎的銀行家有:首席金融顧問保羅·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師弗蘭克、摩根公司的高級合夥人托馬斯·萊蒙、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巴魯、杜勒斯兄弟(一個是後來的CIA的頭頭,一個是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英國首相的身後是菲利普·沙遜爵士(Sir Philip Sassoon),他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嫡系子孫。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的高參是喬治斯·曼德爾(Georges Mandel),他的真名是傑洛波·羅斯柴爾德(Jeroboam Rothschild)。德國的代表團首席代表就是保羅的大哥麥克斯·沃伯格。當國際銀行家們齊集巴黎的時候,後來的「以色列之父」艾德蒙·羅斯柴爾德男爵作為東道主提供了熱情的接待,他將美國代表團的頭面人物安排在自己在巴黎的豪華庄園里。

巴黎和會其實是一場國際銀行家們的狂歡節,在大發戰爭橫財之後,他們隨手播下了下一場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一般認為雖然一戰西線戰事絕大部分發生在法國,法國因此遭受了重大損失,但克萊蒙梭的政策仍過分激進,對德國過分苛刻。而且條約是勝利者強加於失敗者的和平,是對德國的一種羞辱。時至今日史學界對此仍有不同觀點。
凱恩斯在其著作《和閉拿平的經濟後果》中說,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將戰勝了德國的法國比作與在布匿戰爭中戰勝了迦太基並將其徹底摧毀的羅馬帝國。後來法國經濟學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給凱恩斯的公開信中發表了他的不同觀點,並指出凱恩斯的戰後預言並未成真,如凱恩斯預言歐洲鋼鐵產量會下降,實際上1929年的產量較1913年增加了10%,凱恩斯預言德國鋼鐵產量會下降,實際上1927年德國的鋼和鐵產量較1913年分別增加了30%和38%,且1913年的數據包括了戰後德國割讓的領土。又如凱恩斯預言戰後德國國內儲蓄不會超過20億馬克而實際上1925年的數字是64億,1927年76億。凱恩斯預言德國在條約生效30年內無法支付高於20億馬克的賠款,曼托索稱在1933至1939年間德國在重整軍備轎念搭上花費了7倍於此數的金錢。
近來又有一種觀點稱德國在條約中獲益匪淺,如史學家格哈德·溫伯格在其著作《手邊的戰爭》中提到,由俾斯麥一手建立的德國政治體系不但未被摧毀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國避免了戰後被戰勝國大規模軍管(特別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形勢對比)。

現在回顧一下,在1919年時德國其實取得了較五年前戰爭爆發時更有利的戰略態勢,尤其是德國的東方,原來在經濟和軍事上都不斷膨脹且親法的俄羅斯帝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外交上孤立,內部紛爭不斷且捲入內戰的蘇維埃俄國。在南方,德國的前盟友奧匈帝國分裂為數個弱小的共和國,對德國的再次崛起已經無法構成威脅了。

英國軍事史學家科熱里·巴尼特聲稱,與德國所期待的一旦贏得戰爭後他們強加於協約國的和平條約相比,凡爾賽條約實際上是相當仁慈的。對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俄國失去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業,90%的煤產地以及50億馬克的戰爭賠償。巴尼特同樣認為德國在簽訂條約後的戰略態勢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國東方可以起到平衡德國作用的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消失,而且德國和新生的俄國之間有波蘭作為緩沖。在西方只有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人口都不如德國的法國和比利時。巴尼特還認為英法兩國應通過一種徹底摧毀俾斯麥一手創立的統一的德國並使其重新分裂為多個較弱小的政治實體的方式實現歐洲大陸的永久和平,只有這樣做才能徹底解決德國給歐洲帶來的麻煩,但英國並未達成自己參戰的目的。

如果不以現代的戰略或經濟角度思考問題,凡爾賽條約在德國人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隨後在納粹黨的培育下生根發芽,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開始明目張膽的踐踏條約並贏得國內的一片喝彩的原因。史學家丹·洛林說,凡爾賽條約的連鎖反應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章:軍國主義的復興
「任何和平條約,任何敵人不能從我們身上奪走的東西是:堅強的信念。當命運再次召喚德國人民武裝起來的時候-這一天終將到來-它將看到勇士而非懦夫緊緊握住忠誠的武器。只要有鋼鐵般的意志,使用什麼武器都無所謂。」漢斯、馮、西克特少將寫下上述鏗鏘之語後不到一年,便接受了一項棘手的任務,鑄造那些「鋼鐵般的雙手和意志。」1920年6月,卡普政變發生3個月後,他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統率10萬新陸軍,盡管「國防軍」這個字在德文中不僅包括陸軍,還包括海軍,但是海軍有自己的領導。

54歲的西克特是現代普魯士將軍的典範。他身材瘦削筆挺,左眼夾一隻單片眼鏡,無論是個人背景還是外貌都體現了經典的德國軍事傳統。西克特平時沉默不語,難以琢磨,偶爾開口,則出言簡潔,語調諷刺,因而有「斯芬克司」之稱。西克特就任後便著手「減輕凡爾賽條約的流毒」。他不但要克服條約規定的種種限制,還要安撫因政府批准條約激起的分裂思想和憤怒情緒。同時,還需要把殘留在國防軍內的「自由團」余部訓練成正規軍。西克特堅持主張國防軍必須超然政治之外。他禁止軍人加入政黨,禁止政治意向鮮明的報紙在軍營發行,甚至終止憲法賦予現役軍人在議會中的投票權。西克特從上任伊始就想方設法規避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他讓軍隊辦公室行使總參謀部的職能,給它的各種機構冠以虛名,巧妙的保留了總參謀部。比如,參謀部情報局在統計局和福利辦公室的名義下開展工作(狐狸插話:這點和民國時期的中統何其相識)。和約要求取消軍事院校,西克特便在軍隊中開設一項「特別訓練課程」起到軍事院校的作用。
此外,西克特默許建立一支大大超過凡爾賽和約數量限制的國家警察武裝,作為陸軍的後備軍。久經沙場的軍官穿上警服,給數以千計的入伍者施加軍事訓練。他們許多人象步兵一樣裝備步槍、機關槍,甚至裝甲車。二戰中,德國警察中受過特殊訓練的一些人將陸軍師和集團軍。
西克特認為,規模小素質高的陸軍應該採取機動戰略。他在1921年寫道:「據我看,未來的戰爭在於調動人數少但素質甚高的機動部隊,若配以飛機,則作戰效果更高。」他對速度和機動性的重視是德國閃電戰的萌芽。在強調機動性的同時,西克特把國防軍建設成為日後大規模擴軍備戰的骨幹力量。他創造性的提出:「領導者的隊伍」,意在表明每個成員都有一聲令下即可擔任更高職位,肩負更大職責的能力。因此,在戰時動員中,少校和上校可以升為將軍,得力的軍士可以升中尉。和約沒有限制軍士數量,多達4萬的軍士和下士——將近每兩名士兵中有一個——准備加入軍官行列。

『伍』 德國為什麼會在一戰中被打敗

1、當時的德軍參謀長小毛奇指揮失當,導致施利芬計劃失敗。

2、一戰後期德國盡管在軍事上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沒有達到速勝的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最終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對資源有限的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3、美國的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和戰略形勢。盡管美國對參戰所作的准備很不充分。

美軍對於1917年的戰局還不能立即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眾多的人力,使美國成了協約國集團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廠。到1918年,協約國不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經濟實力上都佔了絕對的優勢悔嘩。

(5)一戰為什麼都在打德國擴展閱讀

戰爭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婦(右圖)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

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氏瞎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美國等國。

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系,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

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殲前空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范圍。

『陸』 為什麼一戰二戰都是英國法國俄羅斯聯手打德國義大利

一戰中,是因為德國起飛的晚,而殖民地早已被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分割完畢。所以希望用戰爭去奪取殖民地和資源。
義大利因為缺少資源所以壓根就沒聽德國的去參戰,反而是義大利接受英法的拉攏加入了協約國。義大利想要的領土也在奧匈帝國境內。
奧匈帝國是因為薩拉熱窩事件,而向塞爾維亞宣戰,沙俄和塞爾維亞都是斯拉夫人,所以沙俄為了給同胞拔份兒而宣戰。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二戰起因是因為一戰後協約國對德國的處罰太不公平,所以德國想要復仇,此時又發生了經濟危機。
一戰戰勝國義大利沒有得到像樣兒的獎勵,也感覺不公平。

『柒』 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什麼都與德國有關

與其說是德國與世界為敵,不如說是德國是要摧毀舊的國際秩序,建立德國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因為要德國摧毀的是國際秩序,並且在受到阻撓之下,不能夠“和平崛起”而只能夠訴諸於武力,所以表面看來就是與世界為敵了。

德國是西方列強中最後一個實現統一的國家,1871年普魯士通過擊敗丹麥、奧地利、法國才真正建立起統一的德意志國家。而此時的世界已經被英法俄等列強,尤其是世界霸主的英國,瓜分完畢,並建立他們主導的國際秩序,但是這時候的歐洲迎來第二次革命,統一後德國,搭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快車,經濟迅速發展,在20世紀初已經成為歐洲的經濟和工業第一強國,而反觀英法等傳統歐洲強國則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轉型緩慢,發展落後於德國,於是問題就來了:

在與蘇聯瓜分波蘭之後,德蘇成為鄰國,1941年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全面入侵蘇聯

激進的政治家們,總以為戰爭只是他們的政治手段之一,他們完全可以收放自如,事實上戰爭更像一頭難以馴服的洪荒猛獸,一旦輕易放棄,就很難控制,於是戰爭越打越大。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少數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多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最終成為人類史空前絕後的最大規模戰爭。

『捌』 為什麼一戰二戰都是英國法國俄羅斯聯手打德國義大利

一戰中,是因為德神嫌派國起飛的晚,而殖民地早已被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分割完畢。游賀所以希望用戰爭去奪取殖民地和資源。
義大利因為缺少資源所以壓根就沒聽德國的去參戰,反而是義大利接受英法的拉攏加入了協約國。義大利想要的領土也在奧匈帝國境內。
奧匈帝國是因為薩拉熱窩事件,而向塞爾維亞宣戰,沙俄和塞爾維亞都是斯拉夫人,所以沙俄為了給同胞拔份兒而宣戰。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二戰起因是因為一戰後協約國對德國的處罰太不公平,所以德國想要復仇,此時又發生了經濟者遲危機。
一戰戰勝國義大利沒有得到像樣兒的獎勵,也感覺不公平。。。。。。。。。。。。。。。。

『玖』 為什麼發動一戰二戰的都是德國

因為德國是後起之秀。全球已經被英、法這些老牌帝國瓜分完畢,德國作為後起之秀被英法圍追堵截,不得不以戰爭的形式來獲取自己的「勢力范磨帆山圍」。

實際上所有的後發國家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大航海時代之後瞎中,第一潑進行全球掠奪的是西拔牙、葡萄牙和荷蘭,他們先後在南美洲、亞洲佔領了大量的殖民地——直到現在,南美洲還是被稱為「拉丁美洲」;後來的英法就通過各種戰爭從這些國家手裡搶奪殖民地,比轎頌如東南亞、南亞、非洲、北美等地,現在英法在非洲的力量依然強大;美國、俄國、德國、日本都屬於第三波,經過二戰後,美國和蘇聯進行全球爭霸,基本瓜分了全球;中國、印度這些國家屬於第四波,中國、印度現在都進入了非洲、中東,但是實際上還是不如英法美。

後發國家突破老牌國家的圍堵,行為方式各不一樣,德國就是挑起戰爭,「用德國人的劍為德國人的犁開闢土地」。

閱讀全文

與一戰為什麼都在打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