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在二戰中使用的石油從哪來的
石油來源主要是羅馬尼亞和蘇聯。之後主要是羅馬尼亞普利耶什帝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② 中國的石油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用什麼方式運輸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45個國家向中國進口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一半(44.1%)來自9個中東國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最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費國。中國石油進口的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國內經濟和消費增長的驅動。
一、以下是向中國進口原油的前15個國家/地:
俄羅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8%
沙烏地阿拉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2.4%
安哥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4%
伊拉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4%
阿曼: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7.2%
巴西: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8%
伊朗: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3%
科威特: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5%
委內瑞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9%
美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剛果: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7%
哥倫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1%
馬來西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利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二、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海運、國際輸油管道等方式
在最開始運輸石油的時候,是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但是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漸漸地演變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鐵路運輸。相比於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量更,更便宜。
到現在,管道運輸才是王道。現在,在中國石油運輸的途徑當中管道運輸佔了將近80%,至於咱們在剛開始說到的空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這賠本的買賣,誰都不可能幹。那麼管道運輸有哪些優點呢?第一個就是量大,那一根根粗粗的管子,就彷彿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石油。而且還不需要你太多維護,投入的話,也就是那幾根管子,只需要把管子建好就行,建在地下的話,對於地面上的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最大的擔憂就是有些人挖路的時候把石油管道挖破了,那這損失可大了去了,這主要是對於挖穿石油管道的那些人而言的。
除了輸油管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海運,咱們從國外進口來的石油,除了輪船運輸,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咱們先把國外的石油通過大型的油輪運到碼頭上,然後再通過輸油管輸送到國內的各大煉油廠,從而提煉出各種石油產品。當然了,咱們還建了一些國際的輸油管道,但是也沒多少,比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以及中緬輸油氣管道等等。至於更遠的地方要建國際輸油管道的話,成本太高,而且打通關系太麻煩,不值得。
③ 威廉港的介紹
威廉港(德語:Wilhelmshaven)人口大約8萬人,是德國北海亞德灣沿岸的一個中型城市,隸屬於德國第二大聯邦州下薩克森,由州政府直管。威廉港市是下薩克森州的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加入了德國西北部的城市合作聯盟「不來梅-奧爾登堡大都市圈」。威廉港是德國天然水深最深的港口和德國最大的石油轉運港。亞德灣的深水優勢是來自石化、電力、物流和修船等其它海事相關行業的大型企業選擇在威廉港落戶的原因。通過威廉港運輸的原油佔到德國港口原油轉運量的72%和德國原油進口量的27%。石油管道從威廉港延伸至萊茵盧爾地區和漢堡市的煉油廠。2012年9月,JadeWeserPort(亞德港)集裝箱港區建成投產,這是超大型船舶唯一能夠不受潮汐限制、全天候滿載掛靠的德國集裝箱港口。威廉港從德國北海沿岸的旅遊業中受益匪淺。這一地區的沿海淺灘是下薩克森國家淺灘公園(Nationalpark Niedersächsisches Wattenmeer)的一部分。這里的購物中心、旅遊設施和通往沿海島嶼的輪渡吸引了在周邊地區度假的人們前來參觀。
④ 請問大家目前德國有多少油田
全德國共有44個油田。去年RWE公司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平均的日開采量為33000噸。法國天然氣公司已經著手在柏林以南選址開采。但實際上,德國北部的石油蘊藏是最豐富的。例如:北部的下薩克森州每年的採油量為120萬噸,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州的年產量約為220萬噸。德國RWE Dea公司生產的幾乎三分之二的石油來自北德海岸淺灘。德里克·默舍爾說:「德國產石油的大部分都來自德國最大的油田--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州的西海岸。這個油田就是我們公司經營的,我們的石油年產量在200萬噸左右。」 然而這個建於1980年、深達2000米的油井不用多久就會被開采一空。德里克·默舍爾說:「我們預計,在現有的油田中還能再開采出3000到3500萬噸的石油。但是在這一油田的周邊地區可能還有一些小型石油蘊藏,蘊藏量在1400萬噸左右。」 在北海石油平台周圍,已經有 5 個新的勘察鑽井在運作。但是 RWE Dea 公司也積極地在陸地上尋找更多的油層。比如在下薩克森的吉弗恩以北大約150平方公里的范圍以及在石勒蘇益格 - 荷爾施泰因州普倫地區約400平方公里的大范圍區域。類似這樣的鑽探不僅很昂貴,而且前景未卜。 在德國這樣的勘探成功率僅為40% 。僅僅鑽井可能就要耗費近3000萬歐元。此外還通常要為地震勘測耗費上千萬歐元的資金。可以預料的是,原油的價格很快又會漲價到每噸600歐元以上。因此RWE Dea公司和其他能源公司在本國探尋原油時,都不會為高額的前期投入所嚇倒。德里克·默舍爾總結說,盡管投資高昂,但從中期來看,這不會是一筆虧本的生意:「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做到效益經營。 」
由於有了新的開采技術,人們也需要考慮對現有的石油儲備作重新估計。據估計,在德國還有至少 5億6000萬噸的石油埋藏於地下,而目前為止都還因開采太過困難而無法利用。 德里克·默舍爾表示, RWE Dea 公司在尋找和開發新油田的同時,看重的並不僅僅是前景與盈利。他說:「在此我們還要強調,德國每生產一噸石油都可以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並且還能提高德國石油供應的安全性。」 但這也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因為本土開採的石油僅能滿足德國石油需求的4%。但是鑒於全球石油資源有限,以及石油價格上漲的趨勢,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數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