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不同意穩定債券

德國為什麼不同意穩定債券

發布時間:2023-03-19 23:56:39

Ⅰ 如何評價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作用

危機之所以還沒有解除,甚至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德國救援不給力造成的,這不是第一次了。IMF曾多次督促德國採取措施積極救援。

由於德國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出口歐洲第一,歷來和法國就是歐盟的帶頭大哥,但是德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是自己實打實干拼出來的,是德國人勒緊褲腰帶攢起來的,所以德國提出的救援方案就十分苛刻。按照德國人的規劃,各國應當緊縮財政,進行社會福利制度等一系列結構改革。只有議會通過的未來財政計劃達到上述標准者,方可獲得歐洲穩定基金的貸款援助,這個就是所謂的「德國方案」。

但是本來經濟不景氣,還讓人財政緊縮,是很難的,現在流行的解決方案都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但是德國似乎不願多掏錢。而且要縮減福利,歐洲那群老大爺們懶散慣了,哪裡有德國人那般拚命,剛說要縮減,別人就要上街遊行鬧事了。

而德國似乎並不想把自己拖下水,默克爾這位大娘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德國如何挺過來,讓經濟平穩發展,而對整個歐盟似乎並不太熱衷,這多少有點婦女的思想在裡面。當年索羅斯供給英鎊時,也是因為德國並不遠配合其他國家降息,只管自己控制通漲,才讓歐洲第一次建立統一貨幣的夢想破滅了。

所以整個危機中,德國更多的是關注自身,對拯救危機並不太給力,不過由於自身歐洲老大的地位,無論如何也是起牽頭作用的。

Ⅱ 希臘危機,為什麼德國受益

1、德國金融穩定,債券安全性高:希臘危機,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命運多舛,資本樂於選擇低利率但安全性更高的德國國債。而整個歐洲央行一直以較低的利率促進歐洲經濟增長,德國不可避免成為歐洲資本市場的避險地。
2、低利率國債讓德國財政更加健康:僅2015年就將為德聯邦節省200億歐,10-15年德國的低利率讓德國凈賺了GDP的3%,預計十五年內將節省1600億歐。如德政府使用新債償舊債,利息將低於10年前的水平。而世界及歐盟都在主推長期國債,若干年內(20-30年)德國仍將受益於低息。
3、出口大受益:希臘動盪讓歐元對美元大幅貶值,促進了德國出口(德國的出口長年歐洲第一,國民經濟嚴重依賴出口)。
4、左右逢源:德國正向希臘援助,已投入900億歐元的救助資金,這筆資金是包含嚴苛條款的(德國希望希臘養老金改革和私有化方案達到預期,以使德國資本得到相應回報);如果希臘危機得到緩解,德債利率將提升,但德國所發行的中長期債券遠未達到到期,少許的財政債務利息將從希臘方獲得補償;如果希臘持續惡化,德國債利率繼續下跌...又回到前三點,左右逢源,怎麼都是贏
5、人口紅利:與此相對,德國經濟運行良好,非農就業人口(這是美國的指標,借用一下)持續上升,國內二、三產增長穩定而健康,失業率降至近年來的最低。工作崗位增多、穩定的收入及CPI,在歐洲人口負增長這一背景下,讓希臘、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大量遷入德國(年年增長),促進國內生產及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6、能源紅利:德國的經濟結構是以生產製造為主體的,對石油等生產物質需求極大,希臘危機將繼續刺激歐洲能源需求,OPEC尚無明顯的減產預期,石油價格將長期穩定在一個較低水平,德國企業又笑呵了....與之相對的,財政、消費....

德國人一定在祈禱希臘危機繼續保持下去

Ⅲ 歐債危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機中政府加杠桿化使債務負擔加重。

2、評級機構不再受西方國家約束,正確調整評級。

二、內部原因

1、產業結構不平衡:實體經濟空心化,經濟發展脆弱。

2、人口結構不平衡:逐步進入老齡化。

3、剛性的社會福利制度。

4、法德等國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機處於膠著狀態。

三、根本原因

1、認為財政危機為表,單一貨幣下不同國家競爭力差異拉大才是導致歐元區「內爆」的真正原因。

2、第二種觀點:歐元區制度缺陷,各國無法有效彌補赤字。

(3)德國為什麼不同意穩定債券擴展閱讀:

政府通過注入資本金幫助銀行度過危機,避免美國雷曼兄弟倒閉的故事重演。但歐洲的危機與2008年時的美國不同,政府花掉大量財政收入救助銀行,反會增加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

高盛行為背後是歐美之間的金融主導權之爭。表面上來看,高盛在希臘債務危機中的角色是金融機構和主權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但是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阻止歐洲一體化戰略在經濟上的表現。

Ⅳ 評述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影響,未來的發展趨勢及走出危機的途徑。

歐債危機愈演愈烈
一個主權債務危機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
隨著希臘、愛爾蘭、葡萄牙主權債務危機的升溫,債務危機開始從歐元區外圍國家向核心國家蔓延,義大利和西班牙誰將是歐債危機下一個倒掉的「多米諾骨牌」成為議論沸點。 截至2010年底,義大利公債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19%,遠高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60%上限,在歐盟各國中僅次於希臘的142.8%。此外,義大利經濟增長乏力,出口增長趨勢微弱,進口商品價格高漲,惡劣的經濟環境使得義大利的危機雪上加霜。 西班牙也面臨著被捲入債務危機的風險。數據顯示,西班牙2010年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9.2%。盡管西班牙政府正實施30年來規模最大的預算削減措施,同時還採取措施提高退休年齡和縮減裁員成本。但國際基金組織認為,西班牙為防止債務危機而採取的措施不夠完整,其面臨的債務風險相當巨大。 據報道,金融大鱷索羅斯將歐債危機的爆發歸咎於德國的自私及不作為。他認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持自行維系本國金融體制安危,才埋下了今日歐債危機的禍患。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則呼籲國會盡快通過緊縮方案。然而,據資料顯示,義大利201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1.03%,這種緩慢的經濟增長一旦遭遇財政緊縮,就可能陷入衰退。如果義大利向外界求助,就必須進行經濟緊縮,因此可能陷入經濟衰退和公共債務上升的雙重困境。 作為歐元區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和西班牙在歐洲經濟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對市場的沖擊力度遠非希臘等國可比。 鑒於義大利和西班牙龐大的外債規模,有分析認為,如果兩國陷入債務危機無法從市場融資,那麼歐盟其他國家將沒有足夠力量來援救義大利和西班牙,歐元區有可能因此分崩離析。從全球范圍來看,如果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波及核心國家,全球市場的投資方向將會逆轉,資金撤出股市、商品市場,進入貴金屬市場等尋求避險。這將導致資產價格明顯波動,或許將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隨著義大利及西班牙國債危機逼近,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開始面臨債務風險。有跡象顯示,市場投資者正在做空法國主權債券,債務危機正步步緊逼。
歐債危機背後的美債蹤影
歐債危機背後摻雜的是更深層較量,那就是美國與歐洲正在展開一場貨幣主導權與債務資源的大戰。事實上,美國依然延續其金融貨幣霸權所賦予的「結構性權力」。而自從歐元誕生之日起,歐元就作為全球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全面挑戰美元霸權體系。 首先,歐元削弱了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貨幣地位。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歐元提供了一種能夠替代美元的結算貨幣選擇。由於歐元區主要出口商品品種與美國具有競爭性,歐元結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導致美元結算量的下降。結算量就是定價權,美元結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著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定價權的流失。 其次,歐元沖擊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歐元誕生之後佔全球總外匯儲備量的比重不斷上升,而美元則持續下降。根據IM F的官方外匯儲備構成數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9年,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經歷了一個「倒U」型走勢,在歐元正式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其佔世界儲備的比重從1995年的59%上升到了2001年底71.5%。但是,自從2001年以後,美元的比重就開始不斷下降,截至2010年已經滑落到62.1%。 然而,對美國的威脅似乎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美國債券與歐洲債券的資源爭奪,這個恐怕是美國最為擔憂的。在借款「依賴型」體制下,美國長期國際貿易逆差和經常賬戶逆差能夠維持,需要以美元不間斷地循環周轉運動為保證。而要保證美元不間斷地循環周轉運動,就必然要依賴其他國家的商品出口換取美元,其他國家又用換取的美元通過購買美國債券投資於美國,於是美元迴流至美國,為其債務進行融資。 令美國擔憂的是,與美國相似歐洲國家也基本是「債務依賴型國家」。根據IM F的資料庫,世界外債發行數量最多的前十個國家,包括了美國、7個歐洲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亞,這10個國家對外發行的債券佔全球的83.8%,而這其中歐元區各國債券市場加總後規模佔到了全球的45%,已經超過了美國32%左右的份額,無疑這是對美國債務依賴體系的最大挑戰。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已經成為美國債務的最大買家,並且通過量化寬松政策讓債務貨幣化。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由2007年6月的8993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5月初的27231億美元,是危機前的3倍。而今美聯儲即將在6月停止600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計劃,由誰來繼續接手如此龐大的債務是最大的問題。在美國貨幣和財政雙雙承壓的情況下,只有製造一個比美國國債還爛的債券,才可能讓金融市場在壞與更壞之間選擇一個較好的。 於是,近期美國評級機構不斷調低希臘、愛爾蘭、比利時的主權信用評級,輪番對歐債危機製造動盪,大舉做空歐元,美元利用「避險屬性」和階段性強勢,使資本大量迴流美國本土,而美國成了這場危機的贏家,包括美國國債、美股及其它機構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大受追捧。盡管當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債務上限,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下五個月低點,美國國債受到超額認購,債務融資得以順利進行。 內外夾擊之間,歐債危機不再是歐洲五國的危機,債務危機由邊緣國家向核心國蔓延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加大,等待歐洲將是新一輪的債務風暴。□張茉楠
歐債危機或將大爆發
上周末,原商務部副部長、現任中國國際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說:「為了防範風險,中國不會再急於買入歐債。中國已經買了很多歐債(大約占外匯儲備的1/4左右),如果歐元下跌,中國將出現巨額虧損。歐洲到底怎麼走,只能由其自己定,中國能做的很有限」。 這是一次微妙而明確的表態。筆者認為,這是個正確的決定,當然也是痛苦的決定——不買歐債,美債也不能多買,中國的外匯儲備買什麼? 歐元從上周五下午開始出現破位下跌走勢,雖然當晚美國非農數據極差,遠遠低於預期,但歐元在短暫反彈後仍然下跌,這預示著歐元將向震盪市的下軌靠攏,很可能在本周跌破14000整數關。 歐債危機的本源是歐元區競爭力的持續下降。以前這種競爭力下降的趨勢僅僅表現在二三線國家,而在歐債危機被一次次進行施救之後,歐元區一線國家也出現明顯的疲態。8月歐元區核心國家的經濟數據發出了極負面的預警,包括德國8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50.9,預期為52.0,是2009年9月以來最低。法國8月的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更差,只有49.1。德法兩國的數據說明,歐元區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實體經濟的增長率已經近零。雖然我們不能得出德法兩國是被希臘這樣的國家拖下水的——救人的人被拖下水很正常——結論,但德法兩國已經沒有餘力救助歐元區二三線國家,則是事實。而沒有了德法兩國經濟支撐的歐元區,會發生什麼事是可以預期的,強勢歐元則是不能預期的。 歐債危機必然真實發生的第二個原因是施救方案不切實際。歐債危機的源頭是絕大多數歐元區國家都嚴重地違反財政紀律,但歐盟制定的施救方案則是讓德法兩國包括歐洲央行都嚴重地違反財政紀律——動用公共資金和儲蓄存款去購買歐元區二三線國家的國債。其結果如何,雖然不能說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起碼是向受援國家發出了錯誤的信號——可以賴在大國身上,債主身上。 從外媒報道中得知,在歐洲央行(ECB)上月決定購買義大利國債後,該國明顯地放緩了預算整固措施。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將削減巨額公共債務的許諾完全變成了空話。德國的媒體乾脆說:就是因為歐洲央行的介入導致義大利預算措施更為混亂。由於歐洲央行開始購買義大利國債,義大利的預算措施每天都在變,該國國債收益率因歐洲央行的購債操作而有所下滑,這給義大利政府發出了可以放鬆削減赤字努力的信號。因此,購買義大利國債的決定是錯誤的。雖然犯錯誤的不僅僅是歐洲央行。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就是斷尾,就是放棄強勢歐元政策。當然這是極其痛苦的,痛苦程度很可能超過2008年美國次級債危機。 歐債危機必然真實發生的第三個原因是歐元區17個國家本來就是一團散沙,卻非要製造堅強如鋼的假象。歐債危機從希臘蔓延到愛爾蘭,歐元區領導人無數次聚會,每一次都向全世界發表聲明顯示歐元區的團結以及多麼的具有強大的實力。但只要會議一散,雜音立即通過媒體發出,小動作更是不斷。 歐債危機必然真實發生的第四個原因是歐元區主要國家的領導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錯判形勢。 歐債危機怎樣解決?預計很難拖過9月,解決的方案不是繼續購買歐元區出問題國家的債券,也不是建立所謂的歐元區統一債券市場。唯一的辦法就是斷尾,將希臘開除出歐元區。但客觀地說,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因為比希臘大許多倍的歐元區第三號國家義大利要出事了,後面還排著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要想都救,歐元區根本沒有這個實力。最後的辦法就是逼迫歐元區高負債國家變賣資產還債,但價格只能隨行就市。只有報價更低,市場才起作用,這就需要歐元下跌! 可以肯定地說,歐債危機的最終解決是在歐元大跌之後才能評估的。如今歐元已經跌破歐洲央行死守的防線13850,最低一度跌至13386,未來還需要至少15%的跌幅。 中國怎麼辦?只能看著,不能再買,不要想補倉。外匯儲備本來就是「雞尾酒式」的,歐元是相對其他貨幣下跌,歐元跌,美元會漲,其他貨幣更會漲。可以慶幸的是,我們持有的歐元資產還不是很多,1/4的外匯儲備在貶值,另外四分之三的儲備在升值,即使歐元貶值幅度很大,我們受的損失也不會大。問題是今後不能再買歐元了,外匯儲備也不能繼續大幅度增加了。歐債危機告訴我們的教訓不僅是歐元區國家存在問題,而是全世 界幾乎所有國家的貨幣都不可靠。可靠的辦法不是無限度地擴大儲備,而是怎樣將儲備花出去。
歐債危機擴散
歐債危機正在向歐元區核心國家擴散,這次輪到法國。著名評級機構穆迪已經發出警告:將在未來3個月內考慮是否將法國國債AAA評級置於「負面觀察」。負面觀察往往是降級的前奏。 穆迪在聲明中稱,與其他歐元區主權國家一樣,法國的財政狀況有所弱化;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沖擊法國,導致其財政指標在其他AAA國家中是最差的。 目前歐元區共有6個國家享有AAA級評級,分別是法國、德國、荷蘭、芬蘭、奧地利和盧森堡,法國負債水平最高。IMF稱,2011年法國公共債務將達到GDP的85%,在全球AAA級國家中都屬高位。10月17日,法國國債與德國國債的利差擴大到創紀錄的93.2個基點,而在今年4月利差僅有29個基點。 法國評級遭受新一輪壓力主要由其銀行系統對歐洲主權債務的巨大風險敞口,以及對其他國家加大救助力度所致。 歐盟正准備要求歐洲銀行提高核心資本金的規模和質量,政府將對未達標銀行進行注資。除了自身的負擔,身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是歐盟救助資金的第二大出資國。目前歐元區正在研究如何擴大EFSF的借貸規模,防範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更大規模經濟體陷入危機,而這也將進一步增添法國的公共財政負擔。 此外,法國的經濟增長形勢也讓公共財政不容樂觀。10月18日巴魯安承認,此前對於2012年GDP將增長1.75%的預測過於樂觀。歐洲政策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法賓·祖萊格則認為,在經濟增長潛力上,法國與(陷入困境的)西班牙並無太大差異。 法國主權評級遭受壓力將讓歐元區對債務危機的應對更為困難。目前EFSF所擁有的AAA級評級是基於各出資國家的評級水平做出的,因此,穆迪在17號也表示,如果法國遭受降級,EFSF的最高評級也會受到質疑。 對此,歐洲正在努力將永久性的危機應對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SM)提前運行。ESM的最重要特點是它享有類似於IMF一樣的國際機構身份,從而不受出資方評級的影響。按照原定時間表,ESM將在2013年夏天取代EFSF開始運行,但目前歐洲希望將此提前一年,至少在2012年內實現

Ⅳ 德國債務多是不是造成德國國債發行難的原因

不是,是歐元危機。
德國政府周三(11月23日)標售了36.44億歐元的10年期國債,息票利率為2%,平均得標利率為1.98%,今年平均水平是2.74%;超額認購率為1.1,低於1.56的年內平均超額認購率,暗示國債的市場需求不佳。由於歐洲多國受債務危機纏繞,較為安全的德國國債一直比較搶手,但周三拍賣表現相當不佳,金融分析家認為這是一個危險信號,表明投資者對整個歐元區投了不信任票。

德國在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中承擔的責任提高之後,國債帶來的風險自然也隨之提高,聯邦國債成為歐元區風險的一部分。

10年期國債招標被看作是金融市場的風向標。在歐債危機中德國是最安全的國家,多次在國際評級公司的風險評估中獲得AAA而完全沒有借貸問題。歐元區其它國家目前則失去了這個「待遇」,借貸利息日漸高漲,例如,法國的10年期國債利息上升到了3.6%,比利時甚至上升到2002年以來的最高點5.16%。

英國萊斯銀行(LloydsBank)策略師AchilleasGeorgopoulos表示,「售債結果著實不佳。由於市場不得不考慮歐元區共同債券的情況,且德國非常接近於為其他國家的債券提供擔保,因而德國國債正開始失去吸引力。」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AG)高級外匯策略分析師LutzKarpowitz表示,德債表現不佳,進一步顯示債局的艱難。Karpowitz預計,歐元區2012年經濟將出現衰退,風險厭惡情緒持續維持高位。

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Standard& Poor's)主管David Beers在一次經濟論壇上表示,很顯然德國國債收益率面臨顯著上行壓力,該機構對於德國應對歐元區債務能力前景的看法將可能會有所改變。

Ⅵ 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

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日前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峰會,以期解決歐洲日益加深的債務危機的努力仍在繼續。歐盟內部對應對歐債危機方案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德法兩國之間的歧見令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同時加劇了傳言對市場的影響力。不過有消息稱,歐盟可能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及歐洲穩定機制(ESM)合二為一,並從中釋放大量救助資金,以恢復市場信心。
規模4400億歐元的EFSF已用掉或承諾約1600億歐元,其中包括對希臘的貸款。預定2013年年中啟動的ESM規模達5000億歐元,將取代EFSF成為常設救助機制。據知情人士透露,對於提早在2012年年中讓常設救助機制啟動的共識已經浮現。歐盟官員預計,加速啟動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筆錢將削減出資國額外債務385億美元,其中德國將省下115億歐元,法國86億歐元。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指出,這種「雙重用途」的選擇是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這種僵局已在上周四推動了陷入困境的歐元區國家的債券市場、歐盟股票市場以及歐元匯率下跌,同時還促使歐盟宣布不得不在23日峰會以後再增開一次峰會。
另外,在歐盟領導人舉行會晤之際,歐盟外長也召開了會議。為避免未來發生危機以及各成員國更好地做到財政監管,外長們就是否並且如何修改歐盟協議進行了商議。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稱,這是一場必須進行的討論,是一場「艱難、耗時,但必要」的討論。很清楚的一點是:截至目前,歐盟對負債過渡國家執行懲罰性政策的程序還不夠完善。韋斯特韋勒要求,歐盟必須有直接干預負債國財政預算的權利。
盧森堡和奧地利拒絕了德國外長提出的這一要求,而其他成員國表示支持。到明年夏天,要召開一次特別會議對歐盟穩定公約進行修改,之後還必須獲得27個成員國的批准。韋斯特韋勒表示,為重新贏得歐洲人對歐洲政治領導人的信任,這一程序是必要的。他說:「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人們對金融市場的信心,獲得歐洲人的信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舉行峰會,力圖彌合各方在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上的分歧,爭取就穩定歐洲銀行業、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等問題達成共識。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3日在一片爭議聲中揭開了「歐元債券」的神秘面紗。這份名為「引入穩定債券可行性綠皮書」的草案尚未出爐就遭到了歐元區「龍頭」德國的強烈反對 。
歐盟希望各成員國就「綠皮書」 草案進行深入討論研究。歐盟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有關歐元區聯合發行債券的討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歐債危機的發生,更是提高了外界對「歐元債券」的關注度。不少專家認為,發行「歐元債券」不僅有利於提高歐元區金融市場的效率及一體化程度,還有望為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提供解決方案。
歐盟特地解釋取名為「穩定債券」的緣由。歐盟表示,此前外界一直在使用「歐元債券」這一名稱。歐盟委員會考慮到,此種債券有助於提高歐元區的金融穩定性,所以特地在「綠皮書」草案中將其命名為「穩定債券」。
「綠皮書」草案提供了發行「穩定債券」的三種可行性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在歐元區范圍內發行「信託網穩定債券」,17個成員國提供共同擔保。該方案最為「大膽」,效果也最佳,但需要對歐盟公約進行大范圍修改。
第二種方案是發行有限的優先「穩定債券」,「穩定債券」按一定比例取代各成員國國債,各國同時保留自主發債權。
第三種方案是用「穩定債券」取代部分成員國國債,但該債券僅能從各國政府獲得一定程度的擔保,而非歐元區共同擔保。在這個層面上,「穩定債券」有些類似於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發行的債券。該方案效果一般,但無需對歐盟公約進行修改即可操作實施。
巴羅佐指出:「穩定債券不可能立即就解決問題,也不可能取代各國正在實施的金融改革措施。但是我們需要向外界表明我們嚴肅的態度,表明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實施強有力的管理。推出穩定債券的計劃,正好表明了我們的態度。」
巴羅佐表示:「事情很明顯,就擺在那裡。如果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繼續使用統一的貨幣來利得財富,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協調管理與監控。」
德國總理默克爾強烈反對在歐元區內發行「穩定債券」。她表示:「這絕對是個麻煩。我對歐盟委員會草案的評價就是――不合時宜。」
默克爾認為,通過債務共擔來擺脫歐洲貨幣聯盟的結構性缺陷不會取得成功。
歐盟「綠皮書」草案出爐當日,德國10年期國債拍賣遭遇「滑鐵盧」,60億歐元的國債僅成交38。89億。同時,英國、法國、德國三大歐洲股市繼續走低,23日指數跌幅均超過1%。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不同意穩定債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