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黨派開會背景是什麼

德國黨派開會背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0 01:50:45

Ⅰ 德國的執政黨和反對黨分別是哪些啊

德國目前的執政黨為基督教民主聯盟.
德國目前各黨派共有如下:

◆ 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稱社民黨。主要政黨。1875年由德國工運中的拉薩爾派「全德工人聯盟」同倍倍爾-李卜克內西派「德國社會民主工人黨」合並而成。納粹時期被取締,1945年10月重建。

◆ 聯盟90/綠黨(Buendnis 90/Die Gruenen)。1993年5月由德東部聯盟90/綠黨和德西部綠黨合並組成。

◆ 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簡稱基民盟。最大的政黨。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以來與基社盟結成姐妹黨。1949~1969年,1982~1998年執政。

◆ 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簡稱基社盟。1945年10月成立,只在巴伐利亞州設有組織。

◆ 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簡稱自民黨。1948年12月正式建黨。

◆ 民主社會主義黨(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簡稱民社黨。前身是民德統一社會黨。1990年2月改為現名。

◆ 德國的共產黨(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為1956年被禁止的德國共產黨。

◆ 共和黨(Die Republikaner),1983年成立。自稱是「社會、愛國主義政黨」,政治上右傾激進,主要爭取工農選民,反對外來移民。1992年和1996年進入巴符州議會

Ⅱ 德國國家民主黨是什麼性質的黨派

德國國家民主黨(德語物消: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縮寫為NPD)是德國的一個極右翼政黨,1964年成罩辯知立,為德國新N C政治組織。德國聯邦憲灶鬧法法院於2017年1月裁決不批准由聯邦參議院提出的禁制該黨呈請。

Ⅲ 納粹的時代背景

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於是創建了魏瑪共和國,但是,由於對德國苛刻的凡爾賽條約的原因,德國不得不圓散割地賠款,而且還要縮減其軍備.在魏瑪共和國後期,1929年10月末從華爾街開始的經濟恐慌迅速蔓延,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德國的經濟是靠美國發展起來的,所以受害最大。企業倒閉,產銷蕭條,失業人數直線上升,最高時達600萬。戰敗的德國無力賠償。於是,德國人在失業,通貨膨脹,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轉趨極端。
從1930-1933年期間,魏瑪共和國不得不由所謂的「總統內閣」來治理,經濟危機更使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對魏瑪共和國政府極為不滿,強烈要求建立一個拯救德意志民族、給社會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幸福的新政府。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為國家社會主義橘孫氏展開更強大的宣傳,對各階層凱鄭人民不斷做出符合其願望的慷慨許諾。一方面又通過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宣稱該黨不是一個階級政黨,而是「大眾黨」,並重點向中下層的中產階級發動討好攻勢,以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這種宣傳不能不打動處在絕望之中的德國人民,他們相信希特勒的諾言能夠兌現,因而紛紛聚集在納粹的旗幟下。危機前,納粹黨只有10.8萬人,到了1932年,人數超過了100萬。從1930年開始,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不斷獲得勝利,1932年4月10日舉行總統第二輪選舉,希特勒竟然獲得了36.8%的選票。1932年7月31日舉行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了37.3%的選票,獲得230個議席,一躍成為國會中最大的黨派。從此開始興起。

Ⅳ 1930年德國政黨是怎麼樣的

1930年,德國幾乎沒有一個政黨具有議會政黨的責任意識。德國社會民主黨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黨對政府政策的影響,盡管不希望以損害政府為代價背離議會民主制,但是此時已不能單獨阻止政局的右轉。

Ⅳ 德意志民族人民黨是怎麼樣的黨派

與魏瑪資產階級聯合政黨比較,德意志民族人民黨是反動的資產階級保守政黨,主要代表大地主、易北河地區豎悄的貴族和重工業集團的利益,在資產階級右翼勢力中影響較大。該黨始則侍終站在魏瑪憲法的邊緣,反對凡爾賽條約,反對德國社會民主黨。新聞康采恩巨頭、重工業和農業利益代表人物胡根堡當選為黨的主席之後,該黨從1928年10月起作為反議會制度的一種「運動」,轉向「民族反對派」隊伍。在魏瑪共和國後期,成余盯渣為民族資產階級和納粹分子聯合反對魏瑪共和國的勢力。

Ⅵ 德國的政黨制度是什麼

德國實行的是多黨制,由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一個或多個政黨單獨或者聯合執政,而1949年至1998年,德國歷屆政府均為聯合政府。德國政治制度的基礎是於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
主要政黨包括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聯盟黨、聯盟90/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和左翼黨-民社黨(Demokratische Linke-PDS)。

Ⅶ 波茨坦會議的歷史事件介紹

波茨坦會議是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舉行二次大戰期間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 三國 首腦會議,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波茨坦會議的 歷史 事件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波茨坦會議的簡介
波茨坦會議簡介是這樣。二戰時期,德國宣布投降,歐洲戰場結束,但是日本仍是負隅頑抗。為了討論德國問題以及戰後歐洲的安排,也為了爭取蘇聯能夠加入到歐洲戰場上,美蘇英三國首腦舉行了波茨坦會議。

參與會議的人員是斯大林、丘吉爾、杜魯門。其中丘吉爾在波茨坦會議期間參加英國大選失敗,最後是由新任首相完成了波茨坦會議。關於德國問題的基本原則是民主化,消滅納粹主義,重建經濟、關於賠償問題,最後 決定 由佔領國在佔領區自己收取。波茨坦會議承認了波蘭臨時政府。會議決定蘇美英法中制定於戰敗國的合約。美英中後來發表了波茨坦 公告 ,並且著重聲明先前宣布的開羅宣言必須執行。

波茨坦會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復原了德國以前的領土,將佔領得來的劃了出去。將居住在世界的德國人全部趕回到德國的領土。據估計,因為戰爭,盟國損失經濟達到數千億美元。但在西方的堅持下,德國可以用不動產替代支付數百億美元。可是冷戰使賠償沒有進行。關於德國軍隊,廢除全部納粹機構與 法律 。逮捕審判納粹罪犯。德國的納粹主義永遠不能復活。德國被納粹打擊的所有的民主黨派全部恢復。波茨坦會議是英美蘇在二戰期間開得時間最長的會議。這次會議對二戰的最終勝利產生了很大作用,確立了世界的 政治 格局。可是在會議上,美蘇爆發了劇烈的矛盾,兩國關系開始惡化。盡管二戰結束了,但冷戰卻爆發了。這就是波茨坦會議簡介。
波茨坦會議的歷史背景
波茨坦會議的歷史背景是什麼?1945年雅爾塔會議後,戰爭的局勢變化地很快。同年的五月八日,德國納粹宣布了無條件投降,歐洲大陸的戰場基本宣告結束。在亞洲,正義的軍隊佔領了一些海上島嶼,並對大陸戰場發起了反攻,即將要打敗日本。

同年,蘇美英為了處理戰後德國和歐洲的問題決定召開波茨坦會議。會議從七月十七日開始至八月二日結束。參加會議的有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以及三個國家的外交部長。羅斯福在德國宣布投降前一月去世,杜魯門才剛上任總統一職,這也是他第一次以總統的身份參加 國際 會議 。波茨坦會議與英國大選撞期。在會議中途,丘吉爾回英國參加大選。由於保守黨失敗,丘吉爾下台。因此,新上任的英國首相和外交部長參加了波茨坦最後幾天的會議。波茨坦會議也被稱為柏林會議,實際上也是三大國如何瓜分利益的會議。

在波茨坦會議開始的前一天,美國的原子彈實驗 成功 ,杜魯門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振奮。杜魯門和丘吉爾討論後,決定告訴斯大林這個偉大的消息。可是斯大林聽到這種西方新型武器時沒有什麼反應,只是說可以用來對付日本人。這讓英美兩位元首非常失望。原子彈的誕生加快了二戰的結束,也確定了美國在波茨坦會議中的決定性地位。這就是波茨坦會議的歷史背景。
波茨坦會議的意義
波茨坦會議的意義是什麼?在與法西斯斗爭期間,波茨坦會議是美英蘇三大國首腦開展時間最長的一次會議,由1945年七月十七日開始至同年八月二日結束。波茨坦會議也是三大國首腦最後的一次會議。1945年五月份,德國納粹宣布了無條件投降,但是亞洲戰場上的日本還在垂死掙扎。

為了討論該如何安排戰後的德國以及歐洲,也為了能夠爭取蘇聯盡快加入到抗日的隊伍中,杜魯門、丘吉爾以及斯大林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舉行了第三次會晤。波茨坦會議對二戰勝利具有重大意義,在關於戰後的重大問題上,這三個大國達成了共識,明確了戰後世界的安排。

在會議上,關於某些問題,三方並不能輕易妥協,爆發了激烈的爭斗。在波茨坦會議後,三方的關系開始惡化,尤其是蘇美。隨著二戰的結束,世界並沒有從此穩定下來,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開始成為國際爭斗的緣由。

波茨坦公告是波茨坦會議的重要成果,它的意義也是波茨坦會議意義的一部分。波茨坦公告不僅向法西斯下了最後通牒,而且是確立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文件。其中的第八條對中國而言意義非凡。第八條規定日本必須履行開羅宣言上的條件,剝奪了日本從別的國家佔領來的領土的控制權。換句話說,東北、台灣及澎湖列島回到了中國的懷抱。中國是波茨坦公告的堅決擁護者,在與日本的領土爭端上,以它作為依據反駁了日本的不正當要求。這就是波茨坦會議的意義。

猜你喜歡:

1. 19世紀末德國崛起的原因

2. 杜魯門一生的主要事跡

3. 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中日關系

Ⅷ 德國政治制度的政黨制度

《基本法》認識到,在議會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國家的政治意志,政黨是國家與人民之間不可或缺的「居間者」,公開承認政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黨憲法化、合法化。
1967年7月,聯邦德國第一部試圖解決政黨政治的問題的法律——《政黨法》終於在聯邦議員獲得通過。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黨法,目的是貫徹《基本法》第21條對政黨規范的精神,對政黨的法律地位、組織結構、政黨使命以及黨員的義務作了規定,是所有政黨的行為准則。 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稱社民黨(SPD)。主要政黨。社民黨是德國最大政黨之一,前身是1863年成立的全德工人聯合會和1869年成立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最初為純粹的工人階級政黨,後逐步發展成代表職工利益的全民黨。社民黨主張通過維護職工利益實現政治穩定和社會公正,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聯盟黨,由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與其僅活躍於巴伐利亞州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組成。該黨成立於1950年,黨員以企業主、農場主、職員和知識分子為主。聯盟黨是西方國家傳統意義上的保守政黨,經濟上傾向於維護企業主的利益,主張通過鼓勵企業主不斷擴大投資來推動經濟發展。聯盟黨自成立以來已數次執政。
聯盟90/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簡稱綠黨(Die Grünen)。1993年5月由德東部聯盟90/綠黨和德西部綠黨合並組成。綠黨成立於1980年。1993年,綠黨與東德民權運動團體聯盟90(Buendnis 90)合並,組成聯盟90/綠黨,合並後仍簡稱綠黨。保護環境、反對修建核電站和反戰是該黨的基本政治主張。綠黨曾於1998年至2005年與社民黨聯合執政。
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簡稱自民黨(FDP)。自由民主黨成立於1949年,黨員多為企業主、高薪階層和高級知識分子。自民黨旗幟鮮明地主張經濟自由主義,認為國家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其政治綱領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自民黨歷史上曾分別與聯盟黨和社民黨聯合執政。
左翼黨-民社黨(Demokratische Linke-PDS),簡稱左翼黨(Die Linke)。由前身為民主社會主義黨的左派黨和從社民黨左翼力量分裂出來的勞動與社會公平黨於2005年7月合並而成。左翼黨主張通過包括對大企業增稅在內的多種手段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停止私有化政策和採取最低工資制度。作為一個新興政黨,左翼黨沒有在聯邦執政的經驗,一直是反對黨。但自組建以來,左翼黨的支持率穩步上升,活動范圍也從傳統的東部向西部擴展。
德國的共產黨(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為1956年被禁止的德國共產黨。
共和黨(Die Republikaner),1983年成立。自稱是「社會、愛國主義政黨」,政治上右傾激進,主要爭取工農選民,反對外來移民。1992年和1996年進入巴符州議會。
德國的選擇,2013年4月14日成立。該政黨以拋棄歐元為核心目標,主張有序地解散歐元區。領導人為漢堡經濟學家貝恩德·盧克 。 德國實行三級選舉制,即地方選舉、州議會選舉和聯邦議會選舉。按《基本法》39條規定,聯邦議院每四年選舉一次,一般在秋季舉行新的選舉最早在聯邦議院任期滿46個月之後,最遲滿48個月之後進行。發生聯邦議院被解散的情況時,新的選舉應在解散後60日內進行。選舉出新的聯邦議院後,最遲不得超過選舉後30日召集會議。
而《基本法》僅對選舉制度做了原則性的規定,而選舉原則、選舉程序和選舉機構等實施細則則由《聯邦選舉法》具體規定。 德國選舉國家代表機關或公職人員的具體規則和次序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一)、劃分選區。實施選舉的區域單位,一般按地區或人口數劃分。把選區跨分為若干個投票區,是為了選民投票的方便,每個選舉區的選民人數原則上不超過2500人。
(二)、選民資格。指法律規定的參加選舉所要具備的條件。
(三)、選民登記。指選舉機構依法辦理公民參加選舉的程序。
(四)、候選人。德國通常由政黨提出議員、聯邦總理和聯邦總統的候選人。
(五)、競選。德國政黨競選活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制定競選綱領、推舉候選人、確定政治議題和競選口號、動員、爭取選民。
(六)、投票制度,指選舉代表或議員的規則和方法。
(七)、選票。是選民或選舉人用以表示自己贊成或反對候選人的法定選舉文件。
(八)、當選計票制。德國於二戰後開始採用混合代表制,即在選舉中分別採用多數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兩種方法計票,需選民進行兩次投票。
(九)、預測選舉結果。

Ⅸ 德國政黨的介紹

德國政黨,德國政治黨派的簡稱,德國屬於多黨制,聯邦議院中的兩大政黨為社會民主黨和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姐妹黨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屬於同一個議會黨團)。其他政黨有自由民主黨、左黨和聯盟90/綠黨。一般都由兩大政黨之一與其他三個政黨之一黨共同合組執政聯盟。

Ⅹ 德國政黨兩次大聯合執政,1969年和2005年。這兩年分別是什麼黨和什麼黨聯合

1966-1969年,社民黨與基督教聯盟黨聯合執政。1969-1982年,社民黨又與自民黨聯合執政,是歐洲執政時間最長的社會黨之一。
2005年至2009年屬聯盟黨與社民黨「大聯合政府」時期,其餘時期都是「一大帶一小」形式。

閱讀全文

與德國黨派開會背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