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美國為什麼要控制德國軍事

美國為什麼要控制德國軍事

發布時間:2023-03-22 02:18:37

『壹』 二戰時期美國為何要進攻德國

首先說一說美國進攻德國的理由。
1、德國在普法戰爭之後成為了歐洲一個列強,由於地處歐洲的中心,地理優勢顯著。
2、德國工業發展迅速,自從德意志統一之後工業水平已經居於世界前列,這和美國這個同為新興的工業國形成了沖突,畢竟原材料供應地和市場是固定的。
3、美國還延續了英國數百年來的「歐洲大陸平衡」戰略,也就是要遏制歐洲出現大國和強國。當德國將法國吞並之後,美國發現德國已經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土地和資源,已經形成了與美國抗衡的條件。
4、如果德國對美國進行封鎖,那麼美國將失去整個歐洲,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區。如果蘇聯也倒下去,歐亞大陸就成了德國和日本的天下,沒有美國什麼事兒了。
因此美國再孤立,也會明白其中的利害,選擇參戰。而由於美國的經濟利益更多在歐洲,所以美國執行的是先歐後亞的戰略,打敗了德國,日本就不用太擔心了。

戰後美國從德國也是撈到好處的。
首先美國從此獲得了半個歐洲的統治權(另外半個是蘇聯的),整個歐洲傳統強國都落寞了,美國成為世界兩極之一。
其次德國的工業體系雖然沒有遭到徹底破壞,也沒有大筆的賠款,但是德國作為一個政治強國的可能性在20世紀和21世紀初已經不可能實現了。將一個可能成為世界霸主的國家趕下台去,而且自己取而代之,是一種什麼樣的利益?
更別提冷戰關鍵時刻的80年代,依照德日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強迫德國馬克和日元升值來填補自己國家的財政赤字。

蘇聯進攻日本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背信棄義。但是勝利者不會被受到譴責,誰讓日本自己發動了整場戰爭?還指望我們作為受害者的中國人替他說話?絕對不可能!

『貳』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為何要選擇對德國開戰

當時美國選擇要與德國發生戰爭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受到了英國的干擾。由於當時英國一直宣傳德國的所作所為非常的可惡,所以才動搖了當時美國的選擇。並且當時其實美國看見德國的發展態勢非常好,本身就想要壓制一下德國。

只有當時美國民眾同意美國加入到這場戰爭,美國才能向德國開戰。而當時英國的一些宣傳手段成功動搖了這些民眾。因為英國在宣傳的過程中,把德國塑造成了一個惡魔,並且向美國人民宣傳,如果德國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那麼美國當時的處境也會非常的危險。當時英國通過詆毀德國的方式來讓美國加入到這場戰爭。

『叄』 驕傲的德國,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受美國的鉗制

說起德國,其實我們第一想到的都會是德國是在歐洲大陸上是一個強國,大家都知道德國在上個世紀已經連續發動兩次世界戰爭了,而且每一次都是德方贏,眼看著德國已經打遍了全歐洲。

還有就是德國的經濟需要依靠美國來發展,在二戰結束後,美國放出的馬歇爾計劃就可以看出一切,美國長期對歐洲經濟全球化擴張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德國也是從中拿到了不少好處,如果德國不依賴美國,那麼它的經濟實力並不能維持歐洲內部的穩定,而且自身的經濟影響也會極大的下降,所以德國並不算是受到美國的鉗制,而是為了維持自己在歐盟中靠前的地位,不得不去抱緊美國大腿。

但是越來越往後,不知道以後德國有沒有能力擺脫美國鉗制,去獨自發展。

『肆』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眾所周知,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都在與德國對立的陣營,看似偶然,卻是必然,因為美國跟德國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勢同水火、勢不兩立,根本不可能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爭霸,純粹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戰,沒有什麼正義非正義之分,說不好聽點,純粹是一場狗咬狗的戰爭。

這樣一來,德日法西斯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開始走向深淵。

二戰前,美國雖然沒有像英國政府那樣恐懼紅色帝國蘇聯,但是美國政治精英對蘇聯是警惕的,擔心蘇聯會稱霸歐洲,威脅到美國的利益。

美國人看來,蘇聯的價值觀跟自己也是水火不容的。

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相比之下,德國軍事實力更強,威脅迫在眉睫,對人類威脅最大。當務之急,只能跟蘇聯合作,先消滅了德國納粹再說。

蘇聯在二戰前國力很弱,跟芬蘭較量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即使斯大林有稱霸世界的雄心壯志,也是心有餘力不足。所以,美國就選擇了跟蘇聯合作。

『伍』 二戰後的德國,美國為何將德國徹底拍死

毫無疑問,希特勒是一位偉大的演說家在納粹德國,他的話就像敲鼓一樣敲打著德國人民的心。他是一個神聖的存在。作為戰爭的發起者,他有許多名言。當他感到自豪時,他可以自豪地說:我從未上過一天軍校,但我贏得了整個歐洲。當德國面臨失敗時,他的情緒也被記錄在《帝國的毀滅》中:結束了。戰爭失敗了。但是如果你認為這意味著我將離開柏林,那你就錯了!我寧願死在自己的子彈下!美國沒有將德國徹底拍死壞死因為軍事開資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歐洲衰落了,伴隨著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歐洲曾經是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心,現在已經成為美蘇對抗的前線。歐洲國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只有通過聯合力量和建立經濟和政治聯盟,歐洲才能擺脫戰後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主觀能動性推動了歐洲一體化的發展。

『陸』 美國為何限制歐洲軍事發展… 尤其是戰斗民族德國的軍事發展

德國當年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威力眾所周知!不限制哪天人家翅膀硬了,不把他愁死啊?利用人家的用錢利用啊!看看美國這幾年局部戰爭花了多少錢?要扶持也得國會同意啊!你信新聞里的嗎?看看人家的裝備,人家的人員素質絕對不是新聞里說的那樣!不可能差!德國那個名族的潛力是不可小覷的!再者說現在很多美國人民都反戰、厭戰!誰都有誰的小算盤!不是你我所能考慮到的!胡亂說了點,莫要見笑!呵呵呵、、、、

『柒』 美國駐軍德國已75年,為啥突然要撤特朗普真的想放棄德國嗎

二戰結束後,同盟國在德國駐軍是為了防止德國軍國主義死灰復燃。但後因美蘇矛盾加深和進入冷戰,便演變了為蘇占東德,美佔西德,如此德國就成為東西方對抗的前沿。蘇聯在東德駐軍,美國在西德駐軍。兩德合並統一前,蘇聯撤走駐在東德的軍隊,隨後就解體了。而美國一直在德國駐軍至今已經75年。

第四說明特朗普只顧眼前利益。前文對美國在德國駐軍的極大戰略利益已經做了列舉,但是我們要看到,現在特朗普也許根本沒有考慮那麼遠。因為半年以後,他能否連任美國總統還不好說,所以他關注的是眼前利益,至於長遠的利益根本顧不上。疫情的處理才對他是否連任更為重要,而默克爾恰恰在這個涉及自己前途命運問題上不給面子,所以他要立刻報復她。

『捌』 如何評價美國與德國的關系,德國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受美國鉗制

當我們回顧戰後德國的歷史時,會發現這個國家與美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復雜矛盾的心理始終伴隨著德國民眾。

作為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德國在上世紀連續發動了兩次世界戰爭,納粹德國的軍隊在歐洲所向披靡,打遍歐洲無敵手。然而,就在第三帝國有望佔領全歐洲時,美國人出手了。為了維護美國在亞洲、中東、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美國對德日正式宣戰,反法西斯陣營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也直接扭轉了二戰的戰局。

二戰結束後,德國元氣大傷,德國(西德)政治和軍事上受美國高度鉗制,領土被四國劃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權。

戰後美國啟動了「馬歇爾計劃」輸血援助,給西德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冷戰對峙中,德國(西德)由於獨特的地理區位,被美國當作抵禦蘇聯的橋頭堡,夾在美蘇兩大超級強國的夾縫之中,左右為難,可謂是提心吊膽。

按理說,在這種美蘇兩強爭霸的背景下,德國由於經濟軍事政治被美國控制,為求生存不得不依靠美國的庇護尚在情理之中,可隨著蘇聯解體,對歐洲的威脅大大減輕,德國卻越來越依賴美國,甚至不願擺脫美國的鉗制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從被動接受保護到主動尋求庇護,難道德國這個受虐者在長期受虐過程中對美國這個施虐者產生了依戀?

這種心理分析顯然不適合用在現實政治中。德國不願擺脫美國的控制,這背後又有哪些地緣政治方面的考量?在本文中,雲石君試著對這個問題做一分析。

首先,蘇聯雖然解體了,但俄羅斯壓力的依然存在,使得德國乃至歐洲都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由於地緣關系的相對接近,使得德國在地緣上不得不直面蘇東集團。而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不僅失去了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土,國家經濟體系也被徹底摧毀,整個國家一時間墮入深淵。

按理說,身邊的這頭北極熊倒下了,對德國而言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從此以後再也不用天天擔驚受怕了――如果你要這么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雖然美蘇冷戰對峙以蘇聯的解體告終,但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遭受了解體之痛,俄羅斯依然坐擁17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土,並繼承了蘇聯的龐大政治和軍事遺產。憑著這份家底,俄羅斯雖然退出超級大國行列,無法與美國公平較量,但仍不失為世界級大國,與中、歐並駕齊驅。至少,在面對德國時,俄羅斯依然有強大的底氣與實力。一旦德國敢在自己背後搞點小動作,俄羅斯的鐵甲洪流完全可以跨過東歐大平原直撲德國。更何況,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龐大的核工業與核武器研製的主體部分,一旦使出核武器這個大殺招,德國瞬間可以被秒成渣。

德國眼看著蘇聯已經內外交困、經濟崩潰、人心浮動,到了絕症晚期,剛想緩一口氣,一眨眼的工夫,俄羅斯卻強勢拔地而起,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這讓德國剛剛鬆懈下來的神經又緊張起來。

眾所周知,戰後德國經濟體系基本崩潰。外力方面,靠著美國的馬歇爾輸血援助,德國經濟才得以滿血復活,踏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內力方面,德國自身也憑借著殘存的工業實力和歐洲中樞的地緣區位,主動選擇了融進歐洲一體化的大潮中,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加強與鄰國的經貿合作,共同組成了歐洲共同體。在此過程中,德國開始逐步領導歐盟內部事務,成為了歐盟的扛把子,並在其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雖然德國歷經波折,重新回到了歐洲的政治舞台中央,但德國還算有自知之明,知道憑借自己的這點體量,要想與俄羅斯抗衡,完全是蚍蜉撼樹,不堪一擊。

有人要問了,既然德國單獨抗不過俄羅斯,不是還有歐盟這個共同體協助打援么?

事實上,即便加上歐盟,也不足以抵禦俄羅斯。原因也很簡單,歐盟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共同的認同和價值標准之上的,雖然這種認同能維系表面上的經濟和政治統一,但實際上並不具備有效的約束力。總而言之,歐盟的鬆散以及德國作為弱勢領袖的處境,也決定了德國本身並不足以將歐洲高度整合,以抵禦俄羅斯施加的壓力。

這種體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德國不得不重新審視當下的處境。既然組團群毆都干不過北極熊,那還不如重新回到太上皇――美國的懷抱中尋求保護,以防備德國乃至歐洲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其次,德國作為歐盟弱勢領袖,其領導力相對低下,凝聚力不夠,只能依託美國維系歐洲的統一和凝聚力。

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其政治和軍事地位被剝奪的很慘,深受美國鉗制。雖然依託美國的輸血援助和歐共體實現了經濟的跨越發展,但德國的實力還沒有到以一敵十的境界,不能以一己之力威服四方。對於整個歐洲而言,德國本身只有經濟優勢,軍事政治方面的優勢無從談起。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歐盟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共同的認同和價值標准之上的,可以說是十分薄弱。這種情況下,德國作為歐盟弱勢領袖,自然無法服眾,不足以凝聚歐洲各國的力量。

怎麼辦?這就需要美國這個歐洲太上皇出馬了。

美國作為二戰中新興崛起的超級強國,對戰後歐洲秩序重建起著主導性作用。雖然戰後歐洲的格局和秩序經歷了多方重組變遷,但美國憑借著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地緣影響力,依然牢牢控制著歐洲的政治走向,其影響力已施加到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

換句話說,美國這個歐洲太上皇的存在,有利於維系歐洲的統一和凝聚力。

目前的歐盟雖然在貨幣等方面實現了短暫的統一,但隨著歐洲經濟危機、社會動盪和分裂傾向的加劇,歐洲各國涌現了民粹主義風潮,並且有愈發不可收拾之勢,表現在經貿領域,就是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其內部可謂是矛盾重重。憑借著德國的弱勢領袖地位,要想真正完成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其難度堪比登天!

這個時候,德國只能繼續投靠美國。雖然美國並不真想歐洲統一,但他作為太上皇,對歐洲的全盤統馭,卻在客觀上壓制了原先存在於歐洲內部的諸多地緣、民族、國家等矛盾,增強了歐洲的凝聚力,增強了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形態的構建,也為德國鋪好了道路。沒了美國這個歐洲太上皇,歐洲凝聚力必將大為鬆懈,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根本無從談起。

再次,德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美國的扶持。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原來英國主導的全球化2.0升級和金本位復辟失敗,西方資本主義的主導權轉移到了美國手中。毫無疑問,美國作為戰後的超級強國,主導著全球化分工體系這盤棋,並制訂了全球貿易規則,其中最重要的無非是這兩條:建立以美元本位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遺產;鼓勵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這是市場經濟打敗計劃經濟的精髓。

美國長期作為全球化的領頭羊,以他為首,對歐洲經濟的全球化擴張和區域化整合都有極大的幫助作用。而德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也從全球化的整合中分了不少好處。

在此過程中,德國已經習慣了由美國做大蛋糕,自己從中分蛋糕的獲利模式,而德國這種外向型經濟體要想發展經濟,只能融合到全球化擴張和區域化整合中,通過貿易往來中獲得利益。在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有卷土重來的重壓下,德國如果貿然擺脫美國,憑借自己的能力,享受不到這份全球化好處,甚至自身的經濟影響范圍也會大幅縮窄。

要知道,德國之所以能成為歐盟領袖,最大的資本就在於歐洲內部相對強大且穩健的經濟發展態勢。一旦這種優勢地位喪失,德國極有可能失去各國的認同,從巔峰跌落,甚至陷入被各國群毆的地步(誰讓你之前當歐盟老大時給各國攤派難民和費用,搞得各國很不爽呢)。

這種情況下,德國只能抱緊美國的大腿,指望著美國繼續推進全球化,自己也跟著吃肉喝湯,維持自己的歐盟老大地位。

『玖』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二戰開始後,德軍以“閃電戰”橫掃歐洲大陸。法國用馬奇諾線作戰,只派小股部隊在德法邊境作戰,而英國隔著一條海峽,不太注意反法西斯。英國和法國為他們的粗心付出了代價。德國把歐洲各地清理干凈之後,終於把手伸向了法國。作為一個強大的法國舊帝國,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德軍擊敗,最後不得不用英國船撤退到敦刻爾克。


美國武裝力量

美國對世界軍事力量的影響是當今世界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為當今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和軍事大國,美國的軍事實力及其發展與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息息相關。從1775年4月19日建軍到2020年,美軍經歷了245年的發展,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給美軍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正如美國所料,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盡管軍事實力強大,卻是全世界的敵人。中國和蘇聯靠的是幅員遼闊,英法靠的是龐大的殖民地牢牢占據戰略主動權。丘吉爾有一句非常好的話:英國人永遠不會投降,直到最後一個印度人的血被榨乾。


正是因為不可調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矛盾,美國只能選擇自己的敵人蘇聯作為盟友來對付共同的敵人德國。


總結:單經濟、後勤上看,德國與美國就沒法比。戰爭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經濟,一個銅板難倒英雄好漢,沒有錢,是打不了仗的。美國與蘇聯一樣,戰略縱深、經濟支撐厚度太強大了,德軍最終都是要失敗的。

『拾』 德國的軍力怎麼樣是不是也被美國限制

德國是除了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軍工出口國,雖然中國說第三是自己,但是世界100大軍工企業,沒有中國的。
雖然常備軍只有20萬,但都是長官級別,就是沒有士兵,最低級的都是隊長。有人說過德國可以在48小時內擴軍到600萬,因為常用軍備應有盡有,而且都是世界頂尖的,德國的軍事科技甚至超過俄羅斯,而且不次於美國。一個可以生產處賓士、寶馬、保時捷、西門子的國家,重工業和科技絕對世界一流。
德國的海空比較弱,如果單論陸軍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除了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二強。因為德國的重工業實在太發達了,德國控制著世界80%的機械流水線市場、60%的高精密機械部件和50%的發動機。以德國人的戰術素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保證能穩贏德國。
二戰英國飛行員擊落15架飛機就可以賜予「皇家飛行員」稱號。德國頭號飛行員擊落敵軍飛機352架,不擊落個100架飛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德國空軍,轟炸坦克300輛,狙擊敵方士兵200人·····,德國人他就會打仗,也沒法估計德國的軍力。1944年希特勒打的什麼都沒有了,幾百萬盟軍圍攻柏林,德軍還組織反攻擒獲盟軍士兵2萬多人。英國女記者帶著哭腔問麥克阿瑟,「咱們老爺們就這么慫么,這都打不過人家。」麥克阿瑟無奈的說:「我們是為了生存而戰爭,德國人是為了戰爭而生存。」二戰東線蘇聯每犧牲一個德國士兵,就要犧牲7個蘇聯紅軍,西線每犧牲1個德國士兵,就要犧牲2.5個盟軍士兵。拋開德軍的軍事天才不說,美軍一戰的總司令潘西就是日耳曼人,二戰的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也是個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就是上帝的長矛,就是為了戰爭而生,德軍的實力沒法估計,又出一個軍事天才,就是力挽狂瀾。跟德國人打仗,作死一樣。

閱讀全文

與美國為什麼要控制德國軍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