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東北為什麼一戰前被德國佔領
一戰前德國佔領的是膠州灣 也就是今天的山東青島及其周邊 不是東北 當時控制東北的是控制中東鐵路沿線和哈爾濱的沙俄以及控制南滿鐵路沿線和旅大地區的日本
2. 中東問題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東問題是現在世界上最棘手的國際糾紛。到底誰是造成中東問題的主要責任者?到底是誰之過?其根本原因又是什麼?
中東問題的第一原因:歐洲基督徒對猶太人的迫害。歐洲人對猶太人的迫害,迫使猶太人痛感需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這就導致了猶太復國運動。如果歐洲人對猶太人再寬容一些,也就不會有猶太人復國,當然也不會有阿以沖突了。
中東問題的第二原因:猶太人對在巴勒斯坦復國的執著。猶太人應該明白,不管到哪裡建國,都難免與當地居民發生民族沖突。如果猶太人到人煙稀少的非洲或南美去建國,遇到的民族沖突可能御散會小得多。可是猶太人偏要執著地到人口稠密的巴勒斯坦去「復國」,這就難免與阿拉伯人發生激烈的民族沖突。
中東問題的第三原因:美國主導的聯大181號決議。美國過分偏袒以色列,美國主導的聯大181號決議太不公平。如果美國在中東問題上能公正一些,採取按照人口比例劃分領土等較公平的做法,阿拉伯人也許還能扒搏接受。聯大181號決議這樣赤裸裸地不公平條約,又讓阿拉伯人如何接受?讓他們的自尊心往哪裡放?在聯大181號決議公布以前,阿以雙方雖然已經激烈對立,但還不至於到相互殘殺的地步。聯大181號決議公布後,阿以雙方才大開殺戒,兵戎相見。
多年來,巴勒斯坦人一直拒絕承認聯大181號決議。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布承認聯大181號決議。為什麼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40年後宣布承認聯大181號決議?在下面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1945年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參加完雅爾塔會議的歸途中,經過蘇伊士運河時,會見了沙烏地阿拉伯國王伊本·沙特。兩人談到了戰後的中東問題,羅斯福總統提起戰後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國家的想法,沙特國王堅決反對,他建議說:「我也很同情猶太人的悲慘遭遇,也贊成猶太人建立國家的設想。既然德國殘酷迫害猶太人,戰後就應該從德國劃分出一塊領土,讓猶太人在那裡建立自己的國家,這樣也符合『反坐復仇法』的原則。阿拉伯人並沒有迫害猶太人,為什麼要割讓阿拉伯的領土,讓阿拉伯人為猶太人付出犧牲?」羅斯福並不贊成沙特國王的建議,不過羅斯福答應在猶太人建國問題上,一定要事先和阿拉伯國家商議。
羅斯福死後,美國人對阿拉伯的許諾也付之東流,沒有人再想到在以色列建國問題上,還需要和阿拉伯人商議。當時亞非拉國家在聯合國中還是少數派,美國尚能控制聯合國,盡管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諸國等亞非拉國家反對巴勒斯坦分割案,但無法左右聯合國的局勢。後來亞非拉國家在聯合國中成為多數派時,美國就控制不了聯合國了。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聯大3236號決議時,95票贊成(蘇聯、中國、亞非拉各國),13票棄權(英國、日本等)、4票反對(美國、以色列等)。如果1947年亞非拉國家能在聯合國中占據多數,很難想像聯合國大會能夠通過181號這樣不公平的決議。
1948年5月14日16時,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正式結束前8小時,第一任以色列總理本格里昂在國民議會上發表建國宣言:「從今天開始,國名為以色列的猶太人國家在巴勒斯坦成立。全世界的猶太人們,聽到我的聲音了嗎?讓我們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團結起來!靠著這種精神,我們幾個世紀以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讓我們為以色列復國這個偉大的事業而奮斗吧!」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在場外的猶太人們也狂熱地擁抱、流淚,人們唱起了猶太人的《贊歌》:「以色列永恆的山岩,是我們勝利的源泉,我們的避難所。讓我們在那裡再建神殿,為她的永壽獻上贊歌,,,」。
猶太人夢想巴勒斯坦會成為他們的避難所春拆祥,但等待他們的不是和平的飛鴿,而是憤怒的子彈。就在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軍隊,一齊向剛成立的以色列發起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阿拉伯聯盟成立於1945年,最早有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和阿拉伯葉門7個成員國(現在已增加到21個成員國)。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宗旨是:捍衛阿拉伯國家的主權和獨立,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互助,協調阿拉伯國家反對外來侵略的一致行動。埃及曾是阿拉伯聯盟的盟主,但 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後,埃及的成員國資格被阿拉伯聯盟開除,直到1988年埃及的成員國資格才被恢復。
猶太人沒有想到戰爭會來得這么快,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准備。面對阿拉伯五國聯軍的4萬多人,以色列只有3萬人的武裝,更糟糕的是,以色列還沒有正規軍隊,當時的以色列軍近似於沒有統一指揮的游擊隊。以色列也幾乎沒有大炮、裝甲車等重武器。在阿拉伯聯軍的攻勢下,以軍節節敗退,新生以色列面臨崩潰的邊緣。阿拉伯五國有人口3500萬,而以色列當時只有65萬移民,在這樣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阿拉伯聯軍本以為10天之內就能佔領整個以色列,但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盡管沒有正規部隊,新生的以色列卻是全民皆兵,對阿拉伯聯軍展開了「人民戰爭」。沒有統一指揮的以軍在各地展開游擊戰,每一個猶太居民點都武裝起來, 連年輕女子也拿起槍投入戰斗。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周間,以色列戰場沒有統一的軍事行動,到處是混亂的游擊戰。但以色列的游擊戰也破壞了阿拉伯聯軍的統一作戰,使他們不得不各自疲命於對付以色列的游擊隊。另外阿拉伯各國也有自己的私心,想搶占巴勒斯坦的領土,這也造成阿拉伯聯軍不能協調統一的軍事行動。
開戰後第三天的5月17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蘇聯也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進攻,要求立即停火。英國撤走了阿拉伯軍團中的英軍顧問,停止向埃及、伊拉克、約旦提供武器。6月初,阿拉伯聯軍已經佔領了巴勒斯坦的三分之二領土,軍事上處於優勢,以為此時停火談判能夠達成對阿拉伯國家有利的和平協議。另外阿拉伯聯軍也在以色列的游擊戰中感到疲憊,希望得到休整。6月11日,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給以色列贏得寶貴的喘息之機。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發起最大的努力支援以色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志願兵在以色列源源上陸,猶太人捐款買的新式武器也源源運到以色列。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政府利用此機會,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規的以色列國防軍(IDF),把散布全國各地的私兵游擊隊改編統一起來,禁止地方擁有私兵。其間有一支乘船來自歐洲的900名猶太人義勇兵,不聽從以色列國防軍的命令准備自行登陸,結果被以色列國防軍將船擊沉。到6月28日,所有的猶太人武裝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消除了自行其是的地方武裝。以色列嚴格禁止私兵的政策,為日後建立一個強有力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礎。
3. 二戰時期,德國和英國在非洲打是為什麼
1941年初,納粹德國決定派隆美爾中將到利比亞與北非的英軍作戰,主要有兩個原因是為了幫助義大利這個重要的盟友是為了奪取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地區,扼殺英國的戰爭潛力。非洲戰場並非一直是德國的戰略重心,按照軸心國的劃分,非洲屬於義大利的戰略目標。二戰中義大利軍隊的戰斗意志實在讓人難以佩服。德國組建非洲軍團是為了幫助義大利維持其在北非的戰線。
1941年2月,埃爾文。隆美爾抵達北非,組建了非洲軍團,這是德國為巴爾巴羅薩做准備的早期階段。德軍從已經很緊張的東線抽調了部分部隊,這對早期的蘇德戰場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隆美爾在北非的勝利,他不斷調整自己的戰略目標,期望取得更大的成果。另一方面,德國已經陷入了蘇德戰爭的泥潭。盡管補給線很薄弱,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隆美爾正趕去補充他在蘇聯戰場上的一些部隊。但這對北非的德軍來說只是滄海一粟,而且嚴重影響了德軍在蘇德戰場的整體戰略。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4.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通過進攻中東和西亞來獲取石油資源
希特勒不進攻中東和西亞,我認為有這么些理由:
1.德國進攻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已經獲取不少石油資源。
2.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和西亞,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是反對猶太人的,他們和希特勒是盟友,會提供一部分石油資源給德國,用不著搶奪。希特勒不會為此失去這個盟友!
4.隆美爾帶領軍隊去了埃及,也是為了石油。
5.地中海的英國海軍容易進攻阿拉伯國家,隆梅爾和義大利軍隊正是為了掃除這個障礙!但最終失敗了!
6.德軍指揮部的目標是從埃及攻入西亞一部分國家不加入軸心國的國家,控制住波斯灣地區,最後和東線德軍在高加索和伊朗中部會師,可由於德軍非洲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的失敗和克里特島空降的傘兵損失慘重,被迫轉為防守,無力繼續進攻西亞。
5. 石油儲量不足的德國,二戰為何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
說起二戰時候的歷史,當時的德國實力確實非常強大,尤其是戰爭前期的時候,德國人憑借他們的閃電戰術,一舉征服了大片歐洲的土地,更是差一點就將整個歐洲都拿下來,連當時強大的蘇聯,面對德國人的時候,都被打的焦頭爛額。
其實嚴格來說,德國人也並非沒有打過中東石油的注意,只不過在北非戰場上,他們最終還是敗給了英國人。如果當時他們真能佔領埃及的話,那麼巴基斯坦的英國人肯定會選擇撤退,當時候伊朗的石油資源自然可以通過海運以及陸運迅速運到德國人手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說不定就是德、美、俄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6.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為什麼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原因:
1、雖然中東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當時的情況,遠沒有直接入侵蘇聯,獲得其石油資源來得實在。然而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的石油,主要是運不過來,中間的戰略要地被英軍控制,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就是要幫助義大利去拔掉這顆釘子,都打到了敘利亞了,最後被蒙哥馬利打敗了,義大利軍隊不堪一擊,因為沒有撬棍打不開彈葯箱都投降,給德軍拖了後腿。
所以歷史沒有給予第三帝國征服世界的機會。希特勒把其對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狂熱和偏執壓倒性地置於第三帝國的國家利益之上,這是導致德國難以產生深謀遠慮的大戰略,最終不得不坐視「失去的勝利」的最根本原因。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之「不幸」,卻是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整個人類之大幸。
7. 二戰的時候,全世界打的火熱,中東國家在幹啥
按照道理來說,中東地帶,作為世界上石油最為豐富的地區,應該會成數譽為盟軍與納粹交戰的焦點,但是確實聽不到太多的聲音,就讓我們看下當時中東地區的情況。首先說明的是,中東地區發現大規模的石油,已經是二戰後的事情,因此之前根本不存在因為石油而打架的事情。
因此中東存在感雖然微乎其微,但是並不意味胡慶著他不重要,中東短暫的寧靜,卻並沒有解決自己民族領土上的矛盾,因此在二戰後,這些國家後面依然有著英美蘇支持的影子,也就為冷戰當中,中東成為最主要的戰場所埋下了伏筆。
8. 二戰時候 德國軍隊是怎麼進入中東的
德軍離中東最近的機會是阿拉曼戰役的時候。游隱當時希特勒已經下令德軍已經准備好進入開羅城的入城式了。嚴格的說隆美爾作戰的主要區域是北非。離傳統意義州缺上的兩河流域的中神跡廳東核心區相距甚遠。
9.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要開辟非洲戰場,而且是派
不是德國要開辟非洲戰場,而是義大利開辟的,但是義大利這個廢柴打不過英軍。
希特勒怕北非的丟失會對義大利人產生強烈的精神震撼,擔心英國會以北非為基地對義大利城市進行轟炸,並迫使義大利人退出德意日的「軸心」聯盟,那麼這將大大損害德國的戰略利益。於是希特勒決定派隆美爾組建非洲裝甲兵團參加德意在北非進行的戰斗。
10. 德國發動二戰的起因和目的分別是什麼
1、起因: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一些無法和平解決的所謂對德國的不公平條約和待遇,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法西斯就是在經濟危機中上台的,但不是經濟的發展,正好相反,當時德國國內經濟正在走向崩潰,通過戰爭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是最佳方式。這種經濟掠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被某國發揮的淋漓盡致。
2、目的:搶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征服世界。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二戰後初期,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