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是由什麼分裂而來的

德國是由什麼分裂而來的

發布時間:2023-03-26 07:49:07

⑴ 2.德國的分裂與統一有幾次分別是什麼原因

三次。

1、德國在歷史上一向都是一個分裂的國家,首先1474年奧地利皇帝把帝國改名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名義上獲得統一。

2、被拿破崙分裂後,在1871年,德國由普魯士的威廉一世統一成為除奧地利外的德意志帝國,1938年德國加入了老成員——奧地利,德意志王國所有國家獲得統一。

3、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再次分裂,分成東德和西德還有奧地利三個國家,東德和西德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爾穆特·科爾總理領導之下重新統一。

(1)德國是由什麼分裂而來的擴展閱讀:

兩德統一一度為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負擔,確實很悲痛也很歡樂,值得慶祝。並使其增長在統一後數年持續放緩。根據柏林大學所發出的文章,兩德統一的經濟代價約為一萬五千億歐元,比全國的國債還多。

當時東德的弱勢經濟狀況及不切實際的兩德貨幣兌換率(當中滲透著政治動機),令東德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挫並使不少工廠倒閉,導致經濟重大損失。

時至今日,東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億歐元的特殊補助來重建其經濟,而從西德提供的商品資助亦使西德資源緊缺,最後導致不少最初受東德政府支持的虧本工業需要私有化。

兩德統一後,大部份前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近20%的失業率。高失業率導致以千計德東人移居到西部找尋工作而令當地人口持續下降,以專業人士的流失尤其嚴重。轉用歐元作貨幣亦被視為德國大部份問題的根源。

德國中央銀行(Deutsche Bundesbank)則一直強調經濟問題的起因不是歐元,而問題只有德國自己才可以解決;有指這代表中央銀行暗示統一才是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德統一

⑵ 德國當年為何分東德、西德呢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今屬烏克蘭)舉行的雅爾塔會議。從而確立了雅爾塔體系。
說白了,從德國的易北河到朝鮮的三八線,劃分勢力范圍,北邊是蘇聯的勢力,南邊是美國的勢力(中國這時候不小心跟美國是一邊的,這就解釋了我們這樣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如何躋身於五大常任理事國)。德國就被分成了兩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柏林,整個柏林都在東德這邊,但是柏林被柏林牆劃分成東柏林和西柏林。

⑶ 為什麼中世紀德國沒有形成英法那種統一的民族國家

中世紀德國,一直處於分裂割據狀態,而此時的英法兩國早已成立了統一的封建國家,盡管都處於西歐,地理位置相鄰,但有果必有因,裂搏德國一定有它自身的原因使其無法統一。

首先從經濟上考慮,一般來說,經濟決定政治,封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統治的確立,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又為資本主義政權奠定了基礎,可以懷疑,德國在中世紀的經濟應該是落後於英法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時,德意志各城市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容小覷,如德國遠近聞名的貿易大都城漢堡,他們聯通了地中海貿易區和北海波羅的海貿易區,德國的漢薩同盟就是這兩個貿易區橋梁的主導。德國的采礦業和手工業也是十分的發達。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經濟如此發達,尤其是商品經濟,為何就沒產生統一國家呢?經濟的發展使封建領主為了更多利益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大量的農民淪為農奴,國內市場受限,城市不得不依賴於海外市場,卻又得不到強大王權的保護去對抗封建領主,只能結成同盟,如漢薩同盟,這也屬於地方勢力,從而更你不利於德國統一。

從政治上思考。德國是由原先的法蘭克王國分裂而來的日耳曼國家,德國的統治者如奧託大帝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而不是德意志皇帝,德國皇帝一直以羅馬的意志統治國家,而不是德國民族意志。另外,統治者熱衷於對義大利的戰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極大地消耗了德意志的有生資源,無暇顧及國內,國內的封建領主的勢力不斷擴大。德國國王的非德意志政策嚴重失誤,為德國分裂埋下了最大的隱患。

與教皇之間的斗爭也消耗了德國,比如亨利四世與教皇格里戈里七世的斗爭引起的卡諾莎覲見,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控制了主教的委任權,以壓制教皇的勢力,英諾森三世利用義大利人民民族情緒,擊敗了義大利的德國軍隊,之後左右了德國政局。繼位的腓特烈二世把中心放在義大利與教皇斗爭,忽視了德國本土,導致德國地方勢力發展起來,德國與教皇的斗爭長達200年,二者兩敗俱傷,同時德國王權也在吵羨斗爭中削落,無力去維護一個統一的德國。

德國國王王權軟弱,地方勢力蓋過中央,而且,德國舊有的農村公社保存下來的自由風氣也影響了升源拍封建領主們對待統一的態度,原始風氣尚存。德意志地區因為人口流動小,血緣關系緊密,部落首領成為後來的公爵,獨攬大權,獨立性強,有的甚至可以支配中央。德國由此分裂為眾多公國,公國又分裂為許多封建領主。加洛林王朝之後德國國王由選舉產生,而地方勢力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往往選擇實力弱小的國王,王的權力極大的縮小,無力與地方諸侯勢力抗爭。這種制度,在「金璽詔書」中得到憲法確立,即皇帝由七位選侯選舉產生,他們具有很高的特權,幾乎與皇帝平起平坐,而選侯實行長子繼承製,無疑使這項制度更加穩固了,嚴重阻礙了德國的統一。

思想上,德國缺乏統一的民族意識。東歐受到蒙古人的侵犯,法國要與英國侵略者抗爭,德國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處於安全的地帶,但這樣的安全也使德國人沒有向東歐、法國一樣形成團結的民族國家意識,民眾不支持,諸侯不願意,王權不能控,思想上缺乏向心力,不利於統一國家的形成。

總之,種種原因下,中世紀德國遲遲沒有形成統一國家,長期的分裂狀態,一直到普魯士匹斯麥發動戰爭實現統一。

⑷ 德國曾經分為東德和西德,兩者曾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

德國原來分為東德和西德,其實是被分裂出去的。兩國的人們大多屬於同一個民族,凝聚力很強。後來的東德和西德也一直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往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和平統一,接下來給大傢具體說明。3.東德和西德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往來。
上面已經說到,因為特殊的民族文化,東德和西德的民眾都想合並。而且兩國之間進行著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各種聯系都非常密切。所以後來經歷各種曲折,兩個國家還是實現了和平統一。所以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因為二戰而分開,又因為民族文化等原因又和平統一。


總而言之,德國因為二戰失敗,加上美國的特殊目的,所以被操縱分裂為了東德和西德。但其實兩國的民族文化影響深遠,兩個國家的民眾凝聚力也很強,所以後來兩個國家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和文化往來,又隨著各種曲折的經歷,兩個國家最終實現了和平統一。

⑸ 「二戰」後,德國為什麼會被分裂為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當時國際兩大陣營的老大——美國和前蘇聯接管,從中修起一面柏林牆,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美國控制的是西德。不過90年以後柏林牆被推倒,東德西德又合並,於是成為現在的德國。 雖然合並,但是東西德經濟差距還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補助給前東德5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德國的分裂是因為2大當時的巨頭的權益分配。

⑹ 德國分裂怎麼回事簡略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冷戰期間德國分裂為兩個德國的事件。1945 年德國投降後,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及其首都柏林。由於四國尤其是美、蘇之間對德方針分歧嚴重,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形同虛設,各佔領區實際上形成獨立的政治實體,實行不同的佔領政策。蘇占區逐步向社會主義方向發展,西佔區著重於重建資本主義。隨著美、蘇關系的惡化和冷戰的爆發,美國為了稱霸歐洲並利用德國遏制蘇聯,採取扶植和分裂德國的政策。1947 年1 月,美、英合並兩國佔領區。 1948 年2 月至6月,美、英、法、荷、比、盧六國召開倫敦會議,提出西方三個佔領區合並並協調經濟政策,參加馬歇爾計劃,進行貨幣改革,召開制憲會議,盡早成立西德政府。6 月21 日西佔區單方面實行貨幣改革。蘇聯採取措施對美國進行反擊,1947 年6 月在蘇占區成立管理經濟事務的德國經濟委員會(後具有準政府職能),12 月召開第一屆德國人民代表大會。1948 年6 月22 日,蘇聯亦在蘇占區發行新幣,從6 月24 日起「封鎖柏林」。柏林危機爆發。同年11—12 月,東西柏林分別成立市政機構首先分裂。美國利用柏林危機的緊張局勢,加快分裂德國的步伐。1949 年5 月12 日,西方佔領當局批准西佔區德國議會委員會通過的基本法即「波恩憲法」,公布佔領法規。9 月20 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同年10 月7 日,在蘇占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個德國形成。

⑺ 1945的德國是如何走向分裂的

1945年二戰結束後,德國被盟軍佔領,分為蘇占區、英佔區、美佔區、法佔區。

1945年10月,蘇聯佔領當局將其權力移交給德國東部各級地方政權機構。1946年,德國共產黨與德國東部的社會民主黨合並,正式組成德國統一社會黨。統一社會黨在德國東部政權機構中迅速占據了主導地位。1949年10月7月,德國人民委員會舉行第9次會議,通過由統一社會黨制定的《民主德國全國陣線宣言》,提出德國人民爭取祖國統一的綱領,要求建立統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同日,人民委員會還通過一項決議,決定成立「臨時人民議院」,並組織「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決議委託奧托·格羅提渥組織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幾天之後,威廉·皮克出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統,蘇聯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德國東部全部行政權力正式移交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至此,德國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⑻ 中世紀德國分裂的原因

德意志分裂,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和國際環境、民族構成、歷史上的遷移和戰爭、眾多邦國之間的矛盾、以及歐洲封建制度。

一、從地理及國際環境說起。

1、地理上德意志王國處於歐洲中部,位於波德平原上,其東西南邊都沒有天然的分界線,沒有明顯的標志,如某條大河,某座山。國際慣例是,國家之間分界多以河流,山脈,湖泊,海洋為標志。又以我國為例,東到大海;東北是鴨綠江,黑龍江,厄爾古納河;西北是阿爾泰山脈,帕米爾高原;西南是喜馬拉雅山脈,這樣,在一個幾乎封閉的環境中,再加上民族沒有強烈的擴張性,中華的主體基本上就定住了。德國沒有這樣的地理條件,疆域想要固定是不容易的。

2、再說國際環境上。

德意志具有很大的擴張性,總是試圖殖民。最開始已經說過了,德意志周圍的國家很多。德意志要擴張,主要是向東方擴張,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反對,東邊的斯拉夫國家,西邊的法國。德意志沒統一時各個公國都要擴張,而且如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實力都很強,如果統一之後再擴張,對歐洲其他國家是嚴重的打擊,因而,歐洲各國都強烈反對德意志統一,一開始就從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面阻止德意志統一的進程,造成德意志各邦國之間的矛盾,最明顯的是普奧矛盾。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德國中沒有奧地利在,也知道希特勒在大戰之前要吞並奧地利的原因了。

德國城市繁榮的第一個時期是在 12 、 13 世紀。由於與十字軍東征相聯系的東方貿易的作用,這些城市的財富和經濟實力大大增長,許多城市以經濟贖買的辦法獲得自由與自治權。與法國不同,德國各城市一般都沒有得到皇權的支持,它們大多還都承認它們所在邦國諸侯統治。不過,也有一些城市把自己的獨立地位擴張到僅僅承認皇帝為最高封主的地步,這些城市叫作帝國城市,享有和諸侯同等的權利。 1356 年「黃金詔書」頒布時,德國約有 80 個帝國城市。

由於德國皇權的衰落,各地區經濟也就極不統一。在 13 世紀中期,僅萊茵河上的關卡就有 62 處之多。加上封建主之間的戰爭,他們對城市的突然圍攻,對行商的襲擊,這一切就迫使城市聯合起來組成城市同盟,來保衛自己的利益和商路安全。 1254 年,萊茵河畔的科倫、沃姆斯、斯特拉斯堡等城市組成「萊茵城市同盟」,相繼有 50 多個城市加入這一同盟。 1331 年,德國南部又形成士瓦本同盟,包括烏爾姆、奧格斯堡、紐倫堡等 90 余座城市。到 1381 年,萊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又進行聯合。城市同盟的出現和發展使德國城市在 14 、 15 世紀進入第二個繁榮時期。不過, 1389 年士瓦本一萊茵同盟在與美因斯大主教(選侯)、勃蘭登堡邊地侯發生沖突時瓦解,一些城市投靠諸侯。

德國最強大、最重要的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北部的漢薩同盟。這主要是一個商業同盟,漢薩是「公會」的意思。漢薩同盟是逐漸發展擴大起來的。對它正式形成的時間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 13 世紀 80 年代(劉明翰的中世紀史),德國人維納·洛赫的德國史認為是 1299 年,馬克堯認為是 1358 年。漢薩同盟的核心城市是呂貝克、漢堡、不來梅,後來加入的有科倫、普魯士的但澤(現波蘭的革但斯克)、哥尼斯堡。 1358 年對佛蘭德爾實行商業封鎖時,波羅的海東岸的里加等城市也加入進來。 14 世紀時漢薩同盟基本控制了北海、波羅的海的貿易。 1367 年,同盟有 77 個城市代表會議於科倫,確定同盟各城有公共財政和海軍,具有獨立的外交、宣戰、締約等權力,同時向丹麥宣戰。 1370 年迫使丹麥簽訂《施特拉爾松和約》,承認同盟的貿易特權。這是漢薩同盟的鼎盛期。

漢薩同盟的主要商業活動是中介貿易,將東歐、北歐的木材、牲畜、毛皮與西歐的呢絨、金屬器等日用品交換,並把這類中介貿易壟斷起來。同盟在許多國家設有商站,西到倫敦,東到諾夫哥羅德。

漢薩同盟的盛期維持了一百多年。隨著俄國、荷蘭、英國等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形成,它的特權地位就被取消, 1494 年在諾夫哥羅德的商站被關閉, 1548 年在瑞典的商業特權被取消,不久在倫敦的商站也停業。

⑼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要把德國分成兩個國家,他們又因為什麼原因合並了

德國戰後的分裂主要是由於冷戰。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德國由英法蘇美四國分開佔領,結果戰爭結束沒多久,冷戰就開始了。在此背景下蘇聯封鎖了蘇占區和東柏林,在短期內無法結束對峙的情況下,德國就東西分裂,在美國和蘇聯的主導下分別成立了西德和東德。合並就好理解了,因為冷戰的結束。

⑽ 東西德分裂的根源是什麼

東西德是二戰時根據盟軍和蘇聯各自的佔領區分的,而柏林雖然因為是蘇聯先行佔領的,但因為那時反法西斯聯盟並未破裂所以後來定為美、法、英、蘇四方各佔一份。因為二戰結束是英法元氣大傷而美國實力大增,所以實際上等於是美蘇雙方佔領德國的。到了七,八時年代,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德國國內的局勢變化,美蘇均放棄了繼續佔領德國。因為蘇聯與美國的國家經濟總體實力,和之前美蘇在東西德國的對峙,結束佔領後西德的經濟明顯比東德強(實際上東柏林可以說是東柏林買下來的——東柏林的繁榮是西柏林花巨資換來的;而即便是現在,東德也比西德差——某些方面
(德文: 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於1990年10月3日通過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二加四條約,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後,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德國在歷史上一向都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在1870年,德國由普魯士的威廉一世統一,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再次分裂,分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爾穆特·科爾總理領導之下重新統一。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語: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簡稱DDR),簡稱「民主德國」、「東德」。是1949年到1990年之間存在於現在德國東部的社會主義國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鄰波蘭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西部與西南部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接壤,北臨波羅的海。領土面積約為10.8333萬平方公里,柏林(東柏林)為其首都,官方貨幣是民主德國馬克。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公告,德國分別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1949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1956年11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人民議院和政府。1950年加入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加入華沙條約組織。

閱讀全文

與德國是由什麼分裂而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