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1922年德國是什麼國家

1922年德國是什麼國家

發布時間:2023-03-27 21:41:28

1. 請問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同盟國"的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奪世界霸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面戰爭。
戰爭起因

德、日、意等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所確立的法西斯政權及其侵略擴張,是這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法西斯政權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的意志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國際關系體系。戰敗的德國不甘心於《凡爾賽和約》給予的嚴厲懲罰和約束。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獲得英、法許諾的領土而不滿,另一個戰勝國日本擴張要求日益強烈。由於德、日、意等國的實力很快得到恢復和加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為英、法、美等國的對手。隨著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帝國主義制度的各種基本矛盾重新尖銳化並愈演愈烈,以致發展到訴諸戰爭。
20世紀20、30年代,在義大利、德國和日本相繼興起以極端民族主義和極權主義為核心內容的法西斯主義勢力和運動。1922年10月B.A.A.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掌握政權。1933年1月A.希特勒在德國執政。1936年3月日本軍部實現對內閣的全面控制,開始確立法西斯專政。它們同英法美等國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不惜通過戰爭手段改變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確立的國際秩序,從而形成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戰爭策源地形成 德國從1933年起加速擴展軍事工業。1934年秘密突破《凡爾賽和約》對其軍隊的限額。1935年正式重建空軍,實施義務兵役制,秘密頒布《國家防禦法》。1936年3月7日,德國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的有關規定,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早在1935年秋德國國防軍即已開始制訂代號為紅色的對法作戰計劃、入侵奧地利的奧托方案和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納粹德國成為主要的和最危險的歐洲戰爭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簽訂柏林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義大利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的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召開東方會議,確定武力侵佔中國,進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島、中亞細亞和小亞細亞以至歐洲的侵略擴張總綱領。從1931年起,日本對中國發動並逐步擴大局部性侵略戰爭。1936年制訂向太平洋地區及西伯利亞的擴張目標和對美、蘇、中、英等國作戰的具體方針。日本成為挑起世界戰爭的遠東戰爭策源地。
3個法西斯國家在對外擴張和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結成侵略集團。1936年11月25日,德、日兩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6日義大利參加該協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正義與邪惡最殘酷的一次較量。先後歷時10多年,傷亡人員5500萬左右。

詳細資料請查閱【http://iask.sina.com.cn(第二次世界大戰-愛問知識的人)】或者【http://info.datang.net(大唐資料庫-二次世界大戰)】

2. 德國的全稱叫什麼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人口為8322萬,主要是德意志人。

【國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面積】35.8萬平方公里。

【首都】柏林(Berlin)。

德國的其他信息

一、國花

矢車菊,又名藍芙蓉、荔枝菊、翠藍,屬於菊科。經過德國人多年的培育,這種「原野上的小花」已經有淺藍、藍紫、深藍、深紫、雪青、淡紅、玫瑰紅、白等多種顏色。

頭狀花序生在纖細莖稈的頂端,彷彿一位雋秀的少女,向著「生命之光」——太陽,祈禱幸福和歡樂。

二、國鳥

白鸛,為鸛科鸛屬的大型涉水鳥。在歐洲,自古以來白鸛就被認為是「帶來幸福的鳥」,是吉祥的象徵,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德國國家概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國

3. 請問,二戰期間有哪些追隨德國的納粹主義國家

二戰中軸心國成員包括:德國、日本、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傀儡政權)、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傀儡政權)。所謂軸心國是指加入了1940年德意日三國軸心協定的成員國。

軸心國的合作國包括:西班牙、芬蘭、泰國、維希法國,其中前三國屬於反共產國際成員,與軸心國是合作和盟友的關系,但不是軸心協定的成員國法國則是投降的政權。

要說「納粹主義國家」,這裡面各有區別。嚴格上說,德國是正宗的納粹主義國家,義大利是法西斯主義國家(法西斯一詞源於古羅馬),日本是軍國主義國家。這三家代表性的國家如果廣義來說是納粹主義國家或者稱是軸心。其他的,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是巴爾干爭端中仇恨蘇俄的國家,因此加入了軸心國,但他們的政治制度和國家主義與納粹無關,這三個國家實行的是專制君主制或者准專制君主制。其他的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是被佔領後扶持的傀儡政權,其實就是德國的代言人而已,與國家主義無關。

在合作國中,西班牙實行的是軍事獨裁製度,泰國是君主制,這兩個國家是為了國家的某種利益加入了反共產協定中;芬蘭是議會制民主國家,也是軸心國系統里唯一的議會制民主國家,他們選擇加入反共產協定和與軸心國合作是因為蘇聯的侵略戰爭(1940年侵芬戰爭,蘇聯因此被開除出國聯),也是唯一一個以正義的理由加入軸心國的國家,因此芬蘭在戰後除了承擔一些經濟賠償和土地賠償外沒有受到任何制裁。至於法國,屬於一個投降政府。

另外,土耳其和葡萄牙、阿根廷在二戰中都是親德國家,雖然他們保持中立,但仍然為德國提供了大量的幫助。阿根廷還成為戰後包庇收容納粹分子和戰犯最多的國家。瑞士雖然是"永久中立國家",但瑞士利用其金融業的發達為納粹分子洗了大量侵吞和掠奪來的財產,包括集中營中殺害的人的財產,其中大部分在戰後未作出任何賠償和返還而是全數被瑞士政府侵佔,至今猶太人組織還在為追回這筆巨額財產而努力.

4. 德國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有沒有關於德國文化的故事,或典古

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自上而下由黑、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三色旗的來歷眾說紛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在後來16世紀的德國農民戰爭和17世紀的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飄揚在德意志大地上。在擊敗拿破崙後,一位詩人見到一個穿黑披風佩掛紅色肩章及金色紐扣的學生義勇軍時,唱著「黑色象徵悲憫被壓迫的人們,紅色是爭取自由的心情,金色是理想和真理光輝的表徵」,於是以黑、紅、黃三色旗作為統一的德國的國旗。後多次改制。1949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仍以三色旗為國旗。1918年德意志帝國垮台後,魏瑪共和國也採用黑、紅、黃三色旗為國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依然採用魏瑪共和國時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採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錘子、量規、麥穗等國徽圖案,以示區別。1990年10月3日,統一後的德國仍沿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旗。三色國旗可在機場、賓館、宴會和其他場合懸掛。聯邦政府機構和駐外使館等懸掛帶有黑鷹圖案的國旗。

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頭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 1950年制定的德國國徽也是歷史的產物。其圖案為一枚土黃色盾徽上繪一隻風格獨特的黑色雄鷹,鷹的喙、爪均為紅色。這一圖案最早出自於十二世紀的霍亨京倫家族,該家族曾統治普魯士,後來成為德國皇室。以雄鷹入圖,早在九世紀就已經出現。據說,該圖案是由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從羅馬帝國傳人德國的。

國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詞是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於1841年撰寫的,曲調由約瑟夫·海頓(1732年—1809年)譜寫。1922年,魏瑪共和國第一任帝國總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將「德意志之歌」升格為國歌。1952年,在聯邦總統豪伊斯和聯邦總理阿登納之間的一次通信中,這首歌重新被承認為國歌。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和聯邦總理科爾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確認了」德意志之歌」對統一的德國的傳統意義。

國花:矢車菊,又名藍芙蓉、荔枝菊、翠藍,屬於菊科。經過德國人多年的培育,這種「原野上的小花」已經有淺藍、藍紫、深藍、深紫、雪青、淡紅、玫瑰紅、白等多種顏色。頭狀花序生在纖細莖稈的頂端,彷彿一位雋秀的少女,向著「生命之光」——太陽,祈禱幸福和歡樂。矢車菊是德國的名花,德國人用她象徵日耳曼民族愛國、樂觀、頑強、儉朴的特徵,並認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譽為「國花」。

國鳥:白鸛,一種著名的觀賞珍禽。在歐洲,自古以來白鸛就被認為是「帶來幸福的鳥」,是吉祥的象徵,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白鸛被選為國鳥後,不少德國家庭特地在煙囪上築造了平台,供它們造巢用。

5. 德國最早的坦克是什麼型號

由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被強加上了凡爾賽不平等條約,原本是不能擁有裝甲部隊的。但西方亦希望藉助德國來壓制東方的蘇聯,所以1922年德意志魏瑪共和國將計就計和剛成立的蘇聯簽定秘密和約,將坦克試驗場設在蘇聯境內卡瑪河沿岸。因此德國裝甲部隊的胚胎一直在孕育之中。1933年納粹掌握德國之後,從「胚胎」中孵化出可稱得上德國一戰後第一種制式坦克——一號坦克。

坦克系列
[編輯本段]
樣車階段:
1933年克虜伯公司秘密製造了一輛只有6噸重的LK A1 樣車,它可稱得上是一號坦克的鼻祖:在小型車體上每側有4個平衡懸掛式大直徑負重輪和2個托帶輪、誘導輪後置,炮塔上裝有2挺機槍。
隨後LK A1發展成為LK B1樣車,也稱為LaS-Krupp(克虜伯農業拖拉機),誘導輪後置而且接地,托帶輪增至3個,單人炮塔上裝有2挺MG34型7. 92毫米機槍。採用克虜伯生產的風冷式柴油機。LK B1 實際上就是一號A型坦克的原型車。
同時以「指揮車」的名義製造了一輛LK B2 樣車,它的車體較長每側裝有5個負重輪,但誘導輪是前置式。這個設計最初沒有被採用,後來在生產一號B型坦克時部分參考了LK B2 的構造。
克虜伯還以「運兵車」的名義製造了LK B3 樣車,基本上是沒有炮塔LK B1 底盤。它同樣只是一種參考結構而已。
A型:
德國武器局接受了LK B1樣車並給予Sd.Kfz. 101的制式編號批准量產。第一批量產型被稱為一號坦克A型,它是在LK B1 基礎上改進而成:每側4個大直徑負重輪中的後3個裝在平衡架上而第1負重輪為獨立懸掛,而車體尾部比LK B1 更低矮,炮塔移至車體中軸線靠右。全車只有2名成員:駕駛員兼機電員、車長兼機槍手。從1934年7月至1936年6月共生產了818輛一號A型坦克。
B型:
一號A型的風冷式柴油機存在嚴重的缺陷,因此1935年德國武器局命令使用LK B2 樣車和一號A型的部件開發新的型號,在換裝了馬巴赫液冷式汽油機後,定型為一號坦克B型。B型的車體加長,發動機蓋改為縱置式,每側有5個負重輪(後4個裝在平衡架上)和4個托帶輪。從1935年8月至1937年6月共生產了675輛B型。其中部分車輛改裝了向上排氣裝置並加上了空氣濾清器,適合於熱帶氣候,它被稱為一號Tp坦克並配屬非洲裝甲軍。
C型:
作為裝甲部隊問路石的一號坦克A、B型在參加過波蘭戰役後就已過時,它被改造成各種變型車。未經改造的車輛在1943年完全退出現役成為訓練車。
但德國武器局仍希望對一號坦克進行全面強化而使其成為全新的偵察坦克。基於這一宗旨,1939年在一號B型基礎上開發出重8噸的VK601樣車,它最後定型為一號C型坦克。
C型與A、B型在外形上完全不同,它的短粗車體上裝有平衡式交錯重疊負重輪,沒有托帶輪。搭載改進的早期二號坦克炮塔,裝有MG34和EW141機槍各1挺,EW141雖然口徑和MG34一樣是7. 92毫米,但它是專門設計的高初速反坦克機槍。
從1942年7月至12月共有40輛C型出廠並在東西部戰線作戰。
VK1801/D型:
德國武器局還計劃試驗性地發展一種一號「重裝甲步兵突破坦克」,顧名思義就是犧牲部分機動性,帶有厚重裝甲用來掩護步兵沖擊敵軍要塞的支援坦克。
1940年在一號A型坦克和VK601的混合基礎上開發出VK1801樣車,它也稱為一號D型,由於擁有重裝甲而達到20噸的重量。
F型:
VK1801的量產型稱為一號F型,它採用交錯負重輪和極寬的履帶,出入口設在車體兩側。雖然只有2挺機槍,但炮塔曲面防盾和車體前部裝甲厚達80毫米,當時盟國方面還沒有能擊穿如此厚度的反坦克炮。1942年4月至12月共生產出30輛F型並於1943年夏季投入實戰。蘇聯對一號F型產生了濃厚興趣,其後蘇聯輕型坦克中最重要的T-60系列也開始向重裝甲化發展,並以大戰後期的「T-80突破坦克」達到極致。
現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市保存了一輛完整的一號F型,但戰時當地德軍編制里並沒有它的記錄。不知現在它的情況怎樣,希望這件珍貴文物沒有毀於北約的野蠻轟炸。

6. 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是如何用20年時間成為歐洲霸主的

從1918年一戰結束,到1939年發動二戰,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用了短短二十年時間便再度成為了歐洲霸主,竟然再度擁有了發動二戰、挑戰其他歐洲列強的實力。那麼,一戰後的德國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呢?

德國雖然是一戰戰敗國,但科研能力工業體系仍然強大

1918年11月11日,隨著德國正式宣布投降,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德國作為一戰戰敗國,雖然在經濟、領土等方面面臨著巨大損失,但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強大的工業體系,卻為未來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國的科研能力到底有多麼出色?我們以人們津津樂道的諾貝爾獎來舉例,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在此期間一共獲得了18個諾貝爾獎,這個數字大家或許有些模糊,但橫向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其中的恐怖。同一時期,法國獲得了16個,同屬老牌帝國的英國只有5個,此外瑞士4個、義大利4個、美國3個、西班牙2個。

德國在工業經濟領域的表現同樣極為出色,要知道在1880年—1900年的“第一次經濟奇跡”期間,德國的工業能力便已經排名世界第三,憑借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德國到1913年時,經濟總量便已經占據全球的14.8%,這已經超越了老牌帝國英國的13.6%,僅次於美國的32%。而在貿易領域,一戰前的德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僅次於英國。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時任美國總統胡佛表示,延期償付權根本與債款無關;延期償付權屆期後,德國的仍要按楊格計劃的規定賠款。但以上計劃最後都全數失敗,德國再也沒有進行任何賠償,納粹黨上台以後,更是不承認任何賠款,楊格計劃遂告終結。

7. 德國國歌的歷史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歌歌詞採用的是19世紀德國詩人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所寫的一首反映當時德國人民心願的詩《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調採用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所創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並未使德國成為一個自由統一的國家,只是建立了一個以法蘭克福邦聯會議為代表的鬆散的邦聯。德國人處於封建專制統治下的分裂狀態。人民強烈要求政治自由、民族統一。《德意志之歌》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寫成的。它號召人民以國家民族為重,投身到爭取民族統一和自由的斗爭中去。這首詩反映了民眾的心聲,因而被廣泛傳頌。人們還用海頓所創作的膾炙人口的《皇帝四重奏》為該詩譜上了曲調,使這首庄嚴的詩歌在人們熟識的旋律下,具有更強的感召力。在此後的1848年革命中,這首歌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922年在紀念魏瑪共和國成立三周年之際,共和國總統弗里德利希.艾伯特正式宣布將這首採用海頓譜寫曲調的《德意志之歌》作為德國的國歌。 1948年在起草《基本法》、籌建聯邦德國時,以首任總理阿登納為一派、首任總統特奧多爾.豪伊斯為另一派就國歌問題產生了重大意見分歧。阿登納力主恢復魏瑪時代的國歌,即《德意志之歌》。而總統豪伊斯認為這首歌的歌詞有徵服世界之嫌,在德國戰敗投降的歷史條件下不易再用,並提出用歌詞婉轉溫和、曲調民族性濃郁的《德意志頌歌》來取代之。但這首《德意志頌歌》又為大多數人所反對。在國歌問題上,總理與總統的意見分歧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1952年4月底,豪伊斯總統才最終放棄了自己的意見,接受了議院和阿登納總理的建議,批准採用《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為聯邦德國的國歌

閱讀全文

與1922年德國是什麼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