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如何對待德國兒童

如何對待德國兒童

發布時間:2023-03-30 18:43:55

Ⅰ 德國家長對待孩子的小學教育,何以如此從容

一、你跟德國小學教育目的和定位相關

做為處於幼兒園和中學間的教育階段,德國小學教育的一個重中之重是逐漸教導孩子從幼兒園環節的游戲式學習汽車轉向系統式學習。除開教給閱讀文章、撰寫、測算等基本的文化專業技能及其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每日任務以外,德國小學教育任務也包括維持和關愛「小朋友們對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求知慾和學習的樂趣」。因此,德國小學維持慢節奏課程教學,跟隨兒童認知水平的高速發展由淺入深。

五、小學教育的坦然與淡定從容也得益於德國客觀的社會環境和輿論引導

德國社會發展並沒有攀比之風,每個人安靜地過自己的生活。德國人人民性情偏向於實干,注重由淺入深,可以靜下來做事情。教育熱點問題在德國並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媒體上極少有宣傳策劃課外補習的教育廣告,也很少有生產製造緊張和市場競爭氛圍的文章。新聞媒體更多是向德國父母傳送科學合理的、健康的育兒觀念,包含抨擊過度關注和保護幼兒的「直升飛機父母」及其過度苛刻小孩分數的父母,讓父母們了解課外補習和課外作業對於大部分孩子起不上改進成績的功效,讓她們不盲目做事。正是在之上多種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德國的父母及其小學教育才能夠做到坦然和淡定從容。值得關注的是,這類「輕輕鬆鬆」的教育不僅讓德國孩子的心理更加身心健康,並且也沒讓她們日後因而但在知識和技能獲得層面處於缺點,更沒有防礙社會經濟發展與科技的進步。

Ⅱ 德國拿走一半諾貝爾獎的國家,到底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說起德國教育,可謂有口皆碑,人口僅為世界總數1.1%的德國,卻獲得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很多專家學者更是對德國的幼兒教育交口稱贊,認可德國教育中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強調生存技能、自我表達的教育理念。至於8200萬的德國人為什麼能摘取一半的諾貝爾獎?

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其實,這些教育重點不僅僅是德國人的專利,歐洲其他國家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Ⅲ 探究德國的強大,從兒童教育開始

一說到德國,很多人會想到「賓士、寶馬、保時捷、奧迪、萬寶龍、西門子、徠卡、卡爾蔡司、阿迪達斯」等等各行各業的經典品牌。

又或者,想到「馬克思、叔本華、尼采、歌德、雪萊、海涅、巴赫、貝多芬、莫扎特、高斯、愛因斯坦、開普勒」等等各個領域的世界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移民美國、加拿大的德裔算上,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超過200人。

為何如此多的優秀產品、世界經典在德國誕生並且長盛不衰?

為何只有8000多萬人口的德國,竟拿走了近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而起,而後德國經濟依然能引領歐洲,德國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

答案還得從德國的兒童教育說起。

不同的教育理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如今眾多中國父母的共識。

在這種意識下,中國的父母要為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進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老師,孩子要預習,要考試,要復習,還有做不完的課外作業,參加不完的興趣班。

然而在德國父母眼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的觀念向來是孩子「越聰明越好」,早早學會識字算數,背詩詞,參加奧數班,父母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孩子考得好。

而德國的學前教育提倡的,卻是「「不要過度開發兒童的智力」」。德國的幼兒園不分大中小班,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孩子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他們「不過早開發孩子智力」的目的,是「避免讓孩子的大腦變成硬碟,以留給孩子的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和開發潛力」。

他們認為,過早的給孩子灌輸大量知識,會導致孩子的大腦僵硬,僵化孩子的思維,從而讓他們不善於獨立、主動思考。

德國的幼師們,會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讓他們做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比如學習社會常識和禮儀公德,參與到團體游戲、手工製作中,從「玩耍」中學會獨立思考、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和行動力。

以森林為教室

近年來,幼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的現象愈發受到關注。

美國作家理查德·洛依就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來描述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系的事實。

戶外活動成本、風險的增加,讓家長、老師「望而生畏」。可是在德國,一種以森林作為教室,讓兒童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教育體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效仿和學習。

超過1500家「「森林幼兒園」」覆蓋德國的各個區域,孩子們在「「放養式」」的森林幼兒園,沒有電子玩具,也不用算數和認詞,每天只跟爬樹和玩泥巴打交道,學會用「森林」里的雜物做各種工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到的結構化以外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在大自然中得到歷練,加強身體素質,培養合作精神和專注力。

在中國,大部分孩子接觸到這樣的環境,恐怕也只能在參加夏令營之時,而且中國的家長還無法接受簡陋的營地,心疼孩子遇到挫折。

德國家長和老師的思維是:「體驗式教育是必要的,將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險的環境中,孩子會建立起自己的「危險管理能力」」。他們在體驗中遭遇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挫折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更獨立自主。

德國的研究人員多年在森林幼兒園跟蹤調研發現,受過森林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注意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身體素質方面,都比傳統的幼兒園教育的孩子更為突出。

德國人普遍認為,德意志是從森林裡走出來的民族,在「森林幼兒園」成長的孩子,會熱愛森林,敬畏自然,充滿靈性,在單純質朴中快樂成長,從而內心善良、積極樂觀。

教育均衡,側重平等

德國的小學不鼓勵通過學業考試來競爭,他們認為讓孩子的童年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老師認為孩子不應該那麼辛苦,童年就該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

所以德國的小學在一、二年級不設成績,三、四年級才將成績劃分成1到6分,1為最高分,5、6分代表不及格。但1分的學生並沒有得到老師的「重視」,老師們反而重點「關照」不及格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理念就是「教育均衡」。

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達標文化」」,能把5、6分的學生提高到2、3分,對老師來說就是成功的授課;孩子能得到3分,家長就已經滿足了。

與中國的老師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不同,德國的小學不以培養精英為目的。他們認為孩子到了大學才是深造、精進的時候,小學教育的重點是幫助成績差的學生。中國的孩子就連業余的興趣班也要學好考好,這在德國人看來是謬論。

「寬松的教學方式並不等於放任自流」,老師會記錄每個孩子平時的表現,家長在期末會收到孩子的成績單,但這份成績單只有家長和老師知道。

這是德國教育側重「平等公平」的一種方式,他們不會以分數為導向,盡量讓所有的孩子都處在一個平等的水平線上。

德國的強大教育體系,除了學校、家庭教育層面,還有社會教育層面的作用。德國家長對待所有孩子都是一視同仁,每個公民都有義務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負責任,這個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社會所有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德國的未來。

中西方的思維模式向來存在差異:「我們認為知識很重要,考試成績很重要,但西方觀念卻認為,知識不是最重要的,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及評價知識的維度,才是他們關心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德國的小學生這么「懶」,那他們平時在學校幹嘛呢?

以前的德國小學,實行的是半日制教學,上午學習基礎知識,下午自由活動。傳統的德國家庭,女性會帶孩子參加足球等各類俱樂部,孩子的教育一半交給學校,一半交給家庭。

後來,為了兼顧底層家庭,也兼顧女性的工作,德國小學開始逐步實行全日制,但下午的教學仍是課外活動。

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要更累很多,一天的課程之後,放學回家還要寫作業,周末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德國的孩子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他們不會用犧牲睡眠來學習。對他們來說,睡眠就是健康,沒有什麼比孩子健康和快樂地成長更重要。

「德國的小學教育重點不在於傳遞知識,而是傳遞「方法」和「道理」,包括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公德心」也包含在內」。

也因此,德國的小學教育沒有班級排名,運動、藝術、手工和自然科學,為孩子提供各種可能,比如足球踢得好、唱歌唱得好、電腦玩得好……都是他們的加分項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孩子也都很有自信。

在這些自我興趣的探索中,德國的孩子們往往形成一兩項自己的興趣愛好,或靜或動,或文藝或科學,個性鮮明,各有所長,形成後期「「教育分流」」的雛形。

從學齡前開始,到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德國的教育在每個階段都呈現鮮明的特色,但始終貫穿各個階段的理念,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重視家庭教育

說到人品的養成,就不得不提德國的家庭教育。

德國人尤為重視家庭教育,德國甚至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和准則明文寫入憲法。

比起傳授知識,德國家長更看重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高尚的人品和情操。在他們看來,「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人生」。

從家庭到學校,家長和老師都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養成,讓他們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如廁,獨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德國家長經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這類的詞掛在嘴邊,充分尊重孩子,帶頭讓孩子學會相互尊重;家長也會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事情絕不食言,告訴孩子准時、禮貌、謙讓,時刻保持自律和公德心。

也因此,守規矩、懂禮貌、講文明,成為德國人的素養;踏實做事、嚴謹細致、發揚契約精神,則是他們的處事風格。

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孩子會更自信,在與父母的談話中他們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德國的家長更不會用學校的成績丈量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是鼓勵和贊揚。

與「窮人家的孩子富養」相反,德國家庭反而是「「富人家的孩子窮養」」,德國家長會嚴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錢,或者讓孩子完成家務才能得到零花錢,避免不勞而獲,養成節儉和勤勞的生活習慣。

季羨林先生曾說,我讀了9年大學,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德國留學時學到的。季先生說的就是德國人搞學術、做科研的嚴謹態度,而這種態度也是他們從小養成的。

很多德國家庭都會養寵物,讓孩子親自照料,孩子在與這些生命的相處中學會尊重生命,充滿愛心和同情心。反觀國人的「看客」心態,德國人會主動幫助弱者,主動謙讓,沒人「碰瓷」,更沒人選擇冷漠地圍觀。

德國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閱讀,主動捧起書本為孩子作出榜樣。在德國,讀書應該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

德國有近8000家書店,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量超過1.3億冊。「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了他們不斷的閱讀」。德國的民富國強,背後少不了閱讀的力量的推動。

馬丁·路德·金曾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戰後的德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與他們「嚴謹」、「勤奮」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而德國人如今在世界上得到普遍的尊重,又與他們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息息相關。

這種品德、人格和民族精神的養成,是他們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從小就種下了美好的種子。

周末、小長假、寒暑假不妨多帶寶寶去體驗一下深林式的原著家庭生活,爬爬樹、和和泥、挖挖土、累累牆,回歸自然。來德聚秀庄園吧,這里有最原生態的環境和條件。歡迎您帶寶寶來。

Ⅳ 納粹德國怎樣對待兒童和婦女

先認為你說的是納粹敵國的婦女兒童

納粹對英美等國的非猶太戰俘和佔領區的非猶太敵國公民一般會遵守日內瓦國際公約,而對待蘇聯人和猶太人就會不那麼心思手軟了。

一般來說納粹對蘇聯人和猶太人的態度極其仇視,集中營外的情況你可以任憑想像,燒殺奸掠很多,大都是納粹官兵自發的,沒有嚴格的組織。

而集中營的情況其實很簡單,進入集中營的蘇、猶會先按其勞動能力劃分兩部分,勞力(一般為青壯年男性)會活下來去做苦力,剩下的婦孺和老人會被要求「洗澡」,他們會被迫在「澡堂」外把自己所有衣服鞋帽等脫下來整理好放在一旁,不分男女一起被趕進去,而這其實是一間能容納幾百人的毒氣室,花灑里噴出的都是劇毒殺蟲劑,過十幾分鍾待所有人都被毒死後,毒氣室內的抽風機開始抽空毒氣,苦力們(就是那些沒死的勞力)會用鐵鉤把死人拖到另一間房間,這些死人的衣物會被消毒,供給德國市民,而處理死去的婦女兒童和老人的過程才剛剛開始。

在下一個房間,苦力會把皮膚上有刺青的屍體留下,割取帶有刺青的皮膚,這些帶有刺青的人皮經處理後會用於製作各種精美的皮製品;剩下的屍體會被拖到高溫室提煉油脂,這些人油會被製成肥皂供給德國市民;最後,屍體會被拖到焚化爐燒成骨粉,作為肥料撒到農田裡。

當然,對婦女兒童的虐、淫也不會少,但若能活命的話,在某種程度上說也算是幸運了

二戰時的德國,若女人到25歲不結婚是有罪的,要進集中營;希特勒還規定,已經結合的日耳曼夫婦仍有責任繼續無限壯大日耳曼民族,他們可以與他人生育小孩,多生多育的母親(她孩子的父親並不一定是唯一的)會被視作英雄......

我知道的大概就是這些

Ⅳ 世界各國都是如何懲治兒童性侵犯的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所以各個國家對兒童的保護工作非常關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兒童缺少自我保護能力,而且孩子往往不懂事,所以這些兒童往往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侵犯對象。但是各個國家對這些犯罪分子採取的打擊都是非常嚴厲的。首先就是日本,日本對待這類罪犯的處理方式是長時間的監禁,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觸犯這類法律。其次就是美國,美國對這類罪犯的處理方式是最低25年監禁,最高死刑。最後就是德國,如果德國人針對此類行為進行犯罪,除去正常的重刑之外,其次就是對小孩子進行教育,讓他們能夠分辨是非。

其實這些罪犯不僅會被法律進行嚴厲的制裁,而且在刑滿釋放之後也會受到大量的白眼,沒有人願意接納他們。而且即使是在監獄中,這些犯人也是在最底層的,經常無端受到其他囚犯的毆打,甚至有許多囚犯被毆打致死的案例。

Ⅵ 諾貝爾獎一半得主來自德國,德國兒童的教育究竟有何不同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a、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b、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c、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其實,歐洲有關國家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德國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德國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德國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3.殘酷教育

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驅勢。某學者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殘酷教育」,走進了幼稚園。

4.從不強迫孩子

老師雅娜說:「德國人從來不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

5.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以孩子盡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之類的詞掛在嘴邊。

6.法律嚴禁父母嘮叨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納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Ⅶ 對於德國的善良教育,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

德國人是一個極度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同時也是唯一一個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寫入憲法里的國家。

德國人引導孩子"向善「,他們是這樣來做的:

1、好孩子不是訓導出來的,而是受父母的品德、言行、氛圍所感染出來的。他們相信習慣的養成來自於父母的感染和培養,甚至於明令禁止父母」嘮叨「,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的」嘮叨「影響了自己的成長,可以向法院起訴。在人格上,德國的父母們,更多的是把孩子的人格、尊嚴與平等放在第一位。

Ⅷ 疫情導致德國新生兒數量減少,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疫情導致德國的新生兒數量減少,對於孕媽們在考慮生孩子的問題上,首先會想到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許多孕婦在懷孕的時候也都害怕孩子被感染,所以新生兒的數量就減少了。這本身也就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在疫情的時候即使自己無所事事考慮生二胎,也都會因為孩子要降生考慮到醫院中都是有新冠肺炎的人,也都不願意在疫情的時候生孩子。

生育率下降

現在不光是在韓國,包括德國,生育率都有所下降,。都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壓力都非常的大,在撫養孩子的的事情上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一味的去考慮生孩子,只會造成自己的經濟負擔,與其考慮生孩子徒增自己的煩惱,倒不如兩個人過生活更加快樂。

Ⅸ 德國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嗎

德國,世界上唯一一個把教養兒童寫進憲法的國家。不是我們崇洋媚外,而是德國的教育確實值得推崇。

結語

贏在起跑線,真的就是勝利嗎?看起來並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課業壓垮了笑臉的孩子最後厭倦了學習?為什麼不嘗試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呢?讓孩子在無憂無慮中自己探索學習,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Ⅹ 雖然德國疫情並不是很嚴重,究竟該如何保護此次接收的難民兒童不受感染

如果想要保護他們不受感染的話,一定做好相關的隔離工作,可以把它們專門兒放置在一個酒店裡面進行隔離,全部先進行個隔離四天之後再進行放出來,如果他們被確診為有這個病症的話就繼續隔離,如果沒有的話就可以確保他們處於一種安全的狀態。 現在全國的疫情都是非常嚴重的,每個國家可以說是盡量不去接觸外來人員,能不接觸就不去接觸,哪怕是兒童也是這樣,但是德國還需接收一些難民兒童,所以說這真的是非常棒的一個起舉動了。


對於不適合和不能戴口罩的嬰兒和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只能靠父母家人看護人的防護時間來保護孩子。遇到這種情況看護人要帶好口罩,不能對著孩子打噴嚏呼氣。咳嗽打噴嚏的時候要用紙巾和手捂住口鼻,就是要多注意衛生。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待德國兒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