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

發布時間:2022-02-14 07:47:27

A.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選擇戰爭

日本和德國都是後起之秀,和傳統的英 法 相比,基本沒有殖民地,無法從殖民地獲得足夠的資源,而且日本和德國一個是島國,一個是一戰戰敗國而且處於分裂狀況(傳統的日耳曼民族包括德,奧,匈),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加之20實際20年代~3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大量人口失業,政府要想維持國內經濟,只有對內輸血,由於當時各國都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唯一的來源就是對外掠奪。而當時,英法可以從殖民地對本土輸血,美國由於羅斯福新政西部開發等因素通過對內投資來度過危機(就像中國4萬億投資基礎建設上高鐵修路等)而日德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日德選擇戰爭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戰爭本質就是國際秩序,資源分配和勢力范圍的一次重新洗牌

B.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在面對歷史錯誤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1、德國被深刻清算
德國的戰爭發源地——東普魯士被蘇聯、波蘭瓜分。
德國600萬普魯士人被趕出家園
德國在東普魯士的歷史被完全消滅,甚至普魯士歷史名人墳墓都被推平。

而日本沒有被清算。

2、侵略國家不同
德國侵略的是歐洲國家,日本侵略的是亞洲國家

3、文化不同
德國以法律的形式進行了認罪
日本文化上就是恥感文化。根本不認罪

4、日本侵略國家中,只有中韓才是損失最大的,而其他東南亞國家損失不大。
而且日本已經給他們足夠的賠償,他們也不把日本侵略寫進課本。
這樣,日本僅剩下中國和韓國兩個大頭,而中國長期跟日本政治制度不和,所以日本怎麼可能道認錯呢?

C.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只是侵略別國,沒有在本土國家做戰場

德國和日本
最後都被別國佔領了

D.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為什麼能迅速崛起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
外因兩國經濟恢復發展的共通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國推行了「非工業化」政策,而隨著世界格局兩級對峙的發展變化,同盟國為了對抗蘇聯(共產主義)扶植這兩國。二戰後美國全面佔領日本,為了遏止前蘇聯和中國的發展必然需要扶植日本經濟發展,其後越南戰爭的爆發促進日本經濟進一步的發展,美國需要日本成為其戰爭資源後方根據地;美英法共同佔領西德,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通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同盟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其次,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為兩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尤其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大量戰爭物品訂單飛向兩國促進了其經濟發展。
具體內因分析:
日本:政府在歷史各個時間段制定了符合當時正確經濟發展策略,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指導、調節新型工業的發展;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了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的推動;教育的積極影響,開放的文化以及不服輸的態度和汲取外部文化和先進技術的思想。
德國: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削弱軍事力量上,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的演講代表了同盟國對西德的扶持援助政策態度:「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1948年西德參加歐洲重建計劃。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的回復歐洲的經濟。因此130多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設備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其次,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持,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再者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掌握知識和技術的廉價勞動力。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以及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也就是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政府接著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持下實行了幣制改革,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緊緊抓住了朝鮮戰爭這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挽救了西德經濟。

E. 德國與日本為什麼要結盟

柏林協定的簽訂,使德國在歐洲有了盟友,但這還遠遠不夠,它還需要在東方能夠牽制蘇聯與英美的日本,構成法西斯同盟的另一翼。德國與日本的結盟嘗試在德意接觸之前就開始了。早在1933年初,希特勒就明確提出了與日本建立密切關系的問題。他認為,除了德國和義大利外,只有日本才是「能夠對抗世界威脅的力量」。他還曾同里賓特洛甫就「是否能夠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同日本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此時,日本法西斯通過發動「九•一八」事變走上與世界對抗之路後,在國際上空前孤立,也迫切需要「再次在世界強有力的國家中尋找朋友」,其眼光很快轉向了正在歐洲迅速崛起的德國。

F. 日本和德國為什麼那麼厲害

聽袁騰飛講過,「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就普及了小學,當時連英國都做不到,日本天皇說過一句很絕對的話,要讓北海道冬天吃蘿卜家庭的小女兒讀完小學。北海道當時日本最窮的地方,冬天吃蘿卜屬於最貧窮了,日本絕對是重男輕女的國家還是小女兒,看看今天中國能做得到嗎?.............二次大戰中劃時代的武器有26項,蘇聯是火箭炮,美國是原子彈,其餘比如導彈,噴氣式飛機、通用機槍 等等都是德國人發明的,為什麼?,因為德國人把英語當做第二國語(諷刺現在中 , 國), 」「有人老說戰後的日本和我們一樣,都吃不上飯,但是你要想想,在這之前日本可是造過航母的國家,中國現在都沒有一艘航母,日本和德國戰後賠款,你把我的工業設備都運走,可是頭腦中的知識,你能運走嗎?二戰以前的諾貝爾獎幾乎都是德國人」

以上全部手打。加點分就更好了O(∩_∩)O

G.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

樓上的回答看了都很搞笑,用胡說八道來形容都是侮辱了這個詞,實際上二戰是一戰的延續,一戰後最失敗的是德國,受損失最慘重,而且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失去了八分之一的領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德國對於一戰後的世界是相當不滿意的,他打二戰的理由是非常充足的,而且禍根就是一戰之後埋下的。至於日本,一戰時期歐洲忙於戰爭,放鬆了對於亞洲的管制,所以日本和美國在亞洲大肆的發展,其實就是瓜分中國,日本離得近占的便宜多,所以戰後英法一看中國快被美日佔沒了,實際上是快被日本占據了,美國在中國的勢力和日本完全不能比,而且一戰之後日本直接成為了一流國家,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所以美國就聯合英法和日本簽了一個華盛頓協議,把日本已經吃下去的中國幾乎全給摳了出來,使得中國又變回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局面,還有就是海軍限制,英美聯手限制日本海軍發展,日本這個時候是一流國家,結果只給了他二流國家的建造指標, 英美日三國海軍噸位的比例成了5:5:3,而日本想要達到的標準是3.5,也就是英美海軍的70%,日本兩艘在窗檯上已經快完工的3500噸的戰列艦只能直接拆了,因為根據華盛頓協議你不能造這么大的軍艦,所以日本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是地位一落千丈,經濟上獨霸中國的計劃沒實現,失敗。外交上,被英美列強群起毆之,慘敗。軍事上,實力被大幅度壓縮,慘敗。所以他打二戰可不是說腦子一熱一怕大腿就幹了,而是由英美製定的世界秩序對他來說是極大的阻礙。

H. 聽說二戰的時候日本和德國的關系不好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雙方只是暫時的合作關系,合作之中有很多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希特勒本人對於日本的評價不是很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中國膠東半島的利益就被日本剝奪。

日本和德國在二戰中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共同的利益。

德國在二戰剛開始時是占據著明顯的優勢的,憑借著閃電戰這一先進的打法,德國使用數量並不算太多的軍隊就快速攻克了波蘭,強大的裝甲部隊逼得法國軍隊投降,而到了戰爭後期,希特勒決定攻打蘇聯,然而這一個想法無疑是錯誤的。

可是蘇聯和日本之間卻約定好互相不打對方,以致於日本把大部分陸軍兵力都投入到了中國戰場,而德國軍隊卻在蘇聯戰場上損失重大,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被美國所擊敗,德國和日本在戰場上並沒有同盟國那麼聯系緊密。

而後日本偷襲美國。這讓德國對日本的意見更大,最後德國也顧不得日本的生死,不想讓自己在世界上樹敵太多,最後早早的就投降了。現如今這兩個國家基本上沒有任何往來。

因此德國對日本不看好,日本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講盟友之情。對於國家利益的拿捏。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先把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

(8)為什麼德國和日本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願意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日本沒有配合德國進攻蘇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人不信任德國人。二戰前,德國和日本雖然關系比較密切,但並不是一條心,兩國只是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德國人還是日本人都不信任對方,雙方存在著嚴重的隔閡。

不過,在二戰前,兩國在對待蘇聯問題上目標還是比較明確的,反蘇一直是兩國的一個共同主題。在德國的慫恿下,日本人對反蘇非常積極,以致於日本人在滿蒙邊界主動挑起了諾門坎事件,和蘇聯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不過在諾門坎事件中,德國人不僅袖手旁觀,而且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和蘇聯合夥瓜分了波蘭。德國人的背叛讓日本人非常惱火,對德國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

同時由於日本在諾門坎戰役中遭到重創,日本北進戰略破產,南下戰略逐漸取代了北上戰略,進攻蘇聯的事因此被擱置起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更不可能進攻蘇聯。一個強大的美國已經讓日本焦頭爛額,日本當然不想再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

事實上,由於日本在諾門坎事件中被蘇聯打怕了,根本不願意招惹蘇聯,所以日本人一直在東北地區按兵不動,生怕蘇聯人打過來。

此外,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物資消耗劇增,特別是石油和橡膠嚴重不足,日本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不得不南下進攻東南亞。日軍南下後,已經無力北上,更談不上對付蘇聯。

如果日軍北上,不僅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增加軍事壓力,也無法獲得急需的資源,根本不劃算,絕對是賠本的買賣。所以不管德國人怎麼拉攏,日本就是不為所動,不僅沒有進攻蘇聯,而且和蘇聯眉來眼去,保持了一種微妙的「默契」。

在蘇聯人最艱難的時刻,日本人竟然對懸掛蘇聯國旗的美國船隻視而不見,讓美國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往蘇聯,讓蘇聯人順利的渡過了難關。可以說,日本不僅沒有幫上什麼大忙,而且給德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在利益面前,德國和日本的隔閡凸顯,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根本形不成合力,這也是軸心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I. 日本和德國 大國崛起的原因

兩個國家都有兩次崛起的機會。
日本:第一次崛起,1.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根本原因);
2.逐步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民族危機;
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日本獲得了大量賠款。國力大增。
第二次崛起,即二戰後,1.日本戰後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首要原因);
2.美國開始扶植日本;
3.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4.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
5.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6.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爆發,美軍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德國:第一次崛起,1。德意志統一,發展了資本主義;(根本原因)
2.法國和奧地利受到遏制,德國成為新興強國。
第二次崛起(西德),1.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義,社會形勢比較穩定;
2.實行非軍事化;
3.美國對聯邦德國採取扶持政策;
4.政府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注意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5.尤其重要的是,聯邦德國人民普遍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

J. 二戰日本和德國為什麼會結盟

這個問題是有一些歷史的巧合的。
首先我們一般的印象就是德意日都是法西斯政權,都有戰爭訴求,又都是國際棄兒,所以結盟。但其實在同盟發生之前本來的面目並非如此。
最初的希特勒並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而是希望恢復一戰前德國的勢力和威望,他並沒有勇氣去直接對抗英法。所以,希特勒最初的計劃是同英國與中國結盟,然後共同對日開戰,收回一戰時日本奪取的原屬於德國的利益和殖民地,然後登陸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希特勒對此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並且出口中國武器,幫助中國訓練軍隊。原計劃幫助中國訓練60個陸軍師,然後秘密調遣12個德國陸軍師登陸中國一同作戰,之後再藉助英國海軍登陸日本本土,佔領日本後由中英德共同分區佔領十年。當一切開始准備的時候希特勒把計劃遞交給了英國首相鮑德溫,但是鮑德溫熱衷綏靖政策,拒絕了希特勒的計劃。於是這個計劃破產了,德國只能另尋其他途徑。英法顯然是不可能拉攏的,那麼亞洲范圍內,中國和日本德國就只能選擇一個。而相對中國,日本顯然要強大得多,又是法西斯政權,又同樣孤立於國聯之外,最終德國選擇了和日本結盟,於是和中國的蜜月期就結束了。
在英法看希特勒是極端的反共產主義者,所以英法希望禍水東引,讓蘇德開戰進而從中漁利,所以綏靖。但是希特勒最初發動戰爭的原因其實是洗刷德國一戰的恥辱,恢復德國的強大並且實現他個人的報負。所以德國的仇敵中就註定有了英法俄日等等,日本已然結盟,蘇聯在蘇芬戰爭之前在希特勒看來非常強大,並且俄國一戰和德國的仇沒有和英法大。所以希特勒選擇了拉攏蘇聯,斯大林在長期的權衡之後最終也同意的了加入軸心國。但是時德國在歐洲已然取得了很好的戰果,羅馬尼亞等國的加入和蘇芬戰爭中蘇聯糟糕的表現讓希特勒有了更大的野心,即稱霸世界,所以希特勒最終拒絕了蘇聯加入軸心國的計劃。於是有了後來的蘇德戰爭。
所以說呢,二戰從歷史結果看是反法西斯主義的正義戰爭,但那是從結果出發看得。如果你回正向看當時的歷史你就會發現其中有著太多巧合和變數。如果當時英國的首相不是綏靖路線的鮑德溫,而是一個類似丘吉爾一樣的鐵腕人物,那麼中德就會結盟,日本就會被肢解,一切都就是另一番樣子;如果斯大林沒有那麼猶豫而果斷加入軸心國,一切又會是另一番樣子;如果英法不是堅持綏靖政策而是在閃擊波蘭中就全面參戰,一切還會是另一番樣子。很好玩是不是?
最後總結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德國和日本結盟是因為對日戰爭計劃因英國首相鮑德溫的拒絕而破產,在德國不得不重新尋找盟友的條件下結合中國的實力對比和德日的國際形勢、意識形態等等因素而決定的。德日結盟對德國來講可以說是一個次級的選擇,而並不是我們最初感覺的魚找魚,蝦找蝦,法西斯找法西斯。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德國和日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