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戰中,日本如何從德國手裡奪走山東的
一戰時,日本利用德國沒有精力照顧東方殖民地,趁機出兵山東,因當時袁世凱為恢復帝制謀求日本支援,所以選擇支持日本的行動,德國在英國和日本的壓力下,選擇放棄對中國山東的佔領,彼時各種勢力做出很多無恥行徑,將山東作為砝碼換取支持,實在是中國的恥辱。
德國在歐洲戰場吃緊,對於外部殖民地無法提供支持,當時山東的德國人見事不可為,本打算以歸還山東給中國來敲詐一筆錢財跑路,讓中國來面對這一壓力,但是局勢發展太快,日本悍然出兵在中國山東登陸,開始對德宣戰,此時中國北洋政府根本無力接收山東,而且袁世凱需要日本人支持自己登基稱帝,所以下令宣布中立,在中國的土地上,對交戰的兩國宣布中立,這是世界歷史上未有過的恥辱。隨著日本的軍事行動和英國軍隊的介入,在山東的德國人投降,徹底放棄了對中國山東的佔領。後期中國同樣對德宣戰,並排出力量支援歐洲戰場,後來以戰勝國的身份出現,但是當時國際社會不顧中國人的態度,承認日本人在山東享有的權利,中國的外交完全失敗,也徹底認清了國際各國的嘴臉,國人奮發圖強,才有了新中國的建立。
『貳』 德國怎麼,什麼時候佔領山東的
1898年1月27日,德皇敕令膠州灣佔領地由德國海軍部管理。2月11日,德國亨利親王率領第二批艦船抵達膠州灣。在德國軍事壓力下,3月6日清廷派李鴻章、翁同騄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主要內容有:(一)德國租借膠州灣租期99年;(二)准德國在山東境內修兩條鐵路,其一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至濟南,其二由膠澳經沂州、萊蕪至濟南;(三)德國在鐵路沿線30里內享有開礦權;(四)今後山東省內無論開辦何項事務,或需外資,或聘外人,德人有優先權。條約保證德國在99年的租借期內,對膠州灣地區享有完全的主權。若德人在期限未滿前將膠州灣交還中國,可得到一切開支費用的賠償,還可無條件地得到另一合適的港灣。條約在膠州灣租借地以外,又劃定了保障德國軍隊行動權利的「中立地」,支持德人在中國的軍事擴張。工程的優先承辦權%c
平合同》及《膠澳邊界合同》,作為履行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的具體約章。租借%v)Tf.F林批准交換。隨後,中德兩國於8月22日簽訂《膠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簽訂了《膠澳潮平合同》及《膠澳邊界合同》,作為履行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的具體約章。租借地區域包括即墨、膠州的部分區域,陸上從嶗山灣東半島東北角起,經嶗山中部沿白沙河到女姑口,再往西包括陰島、紅石崖,膠州灣西部從黃島到薛家島,包括今青島市內四區全部及嶗山區、城陽區、膠州市、膠南市和黃島區的部分土地,即整個環膠州灣區域,稱膠澳租界(又稱膠澳,即膠州灣)。其租界南北長度自北緯35°53′30″起至36°16′30″止,東西寬度自東經120°8′30″起至120°37′40″止。膠澳的陸地面積及所屬25個島嶼的面積,合計551.753平方公里;領海面積即團島岬以西的膠州灣全部海域為界,計560平方公里;另有青島灣海域面積16.5平方公里。膠澳全部陸海總面積1 128.253平方公里。另外劃定膠州灣潮平周圍100里為中立地帶,主權仍歸中國,但准德軍隨時來往。
1898年4月21日,德國政府宣布設總督府對膠澳實行「保護」,又稱膠澳為「膠州」。總督府置於海軍部管轄之下,首腦是膠澳總督,由海軍將領擔任,其待遇與德國非洲殖民地總督相同,擁有很寬泛的職權。自1898年4月任命海軍大校羅紳達為首任膠澳總督,後更換9次均為海軍大校。德人先後建造了總督府和總督官邸。1906年1月總督府落成,總督由原清總兵衙門移此辦公。
在租借地內,除郵政、司法官吏直接受德國本部管轄外,其餘均受總督指揮,總督在租借地可以發布各種命令。總督之下設軍政、民政、經理、工務四部和參事會。軍政部掌管軍事。民政部掌管行政,其性質與後來的市政府基本相同,唯財政與市政建設直隸總督而不受民政部管轄。民政部下轄警察局、港務局、碼頭局、土地局、林務局、華人政務局、戶籍局和鴉片局等。此外,學校、測候所、屠獸場等也由民政部直轄。經理部(又稱度支部或財政部)兼管軍民各種財務事項。工務部掌管公用事業及土木工程。
『叄』 德國人佔領青島是哪一年
德國人1897年佔領青島。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3)20年代山東怎麼會在德國人手裡擴展閱讀: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
『肆』 【歷史】德國為什麼把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
因為日德戰爭,日本是戰勝國。
日德戰爭以日本的勝利而告終,經過日德戰爭,日本取代德國成為青島的殖民統治者,奪取了青島,威海衛的控制權。
日本也在協約國中樹立了新的地位,使其在一戰結束後召開的議和會議中,有了充足的發言權。並進一步地實行了其侵略中國的目的。而德國則失去了在青島的殖民地,其在遠東的陸海軍兵力也全部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站後德國在山東的特權未交給中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進行的戰爭,戰爭以協約國集團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戰爭結束後,以英、法、美為首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瓜分勝利果實,而召開了巴黎和會——帝國主義強國的分贓會議。
雖然當時的中國是戰勝國,但並不是帝國主義強國,巴黎和會根本不會解決實力貧弱的中國的正義要求;日本實力比較強大,又有利於協助英國共同對付蘇俄,所以,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而不歸還給中國。
『伍』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陸』 德國人是如何取得在山東的特權和殖民地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
條約簡介:
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對外關繫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中國的戰敗徹底暴露了中國的積弱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叫囂「第二次發現」了中國,於是一哄而起,像餓狼撲食,企圖分享中國這個垂危的「遠東病夫」的遺產。沙俄捷足先登,通過簽訂《中俄密約》和奪取中東鐵路路權把東北變為其勢力范圍。德國亦不甘落後,它以干涉還遼有功為由,迫使清政府同意它在天津、漢口設立租界外,還極力要在中國建立一個港灣,作為它在中國和遠東侵略擴張的基地。
1896年12月,德國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租賃膠州作為「儲煤站」,遭到清政府的拒絕。1897年1月再次提出,同樣遭到拒絕。由於沙俄也想染指膠州灣,為了不引起沙俄的反對,德皇於同年8月訪俄,以支持沙俄強佔中國大連灣為條件,與沙俄達成諒解。於是德國便開始尋找武力強占膠州灣的借口。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今菏澤)巨野遇害。德皇威廉二世在得知這一消息的當天,(11月6日)就下令德國遠東艦隊從吳淞口駛往膠州灣。11月14日,德國艦隊駛入膠州灣,15日佔領了膠州城。同日就巨野教士案提出六項要求。對德國的侵略行為,清政府竟宣布 「斷不動兵」,一味退讓。德國最後直接提出要租借膠州灣。德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列強暗中交易,在分贓的基礎上得到了英、法、日、俄等國的默許。清政府乞求各國調解膠州灣問題,結果一無所成。在德國的威脅和訛詐之下,清政府被迫屈辱妥協。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6日,由李鴻章、翁同?代表清政府,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包括膠澳租界、鐵路礦務及山東全省辦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內容有:(1)膠州灣及灣內各島租與德國,為期99年。租期內膠州灣歸德國管轄,德國得以制定章程約束它國(包括中國)之來往船隻。(2)膠州灣沿岸潮平100里內,劃為中立地區,德國官兵有權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該區域內「派駐兵營、籌辦兵法」,須先與德國會商辦理。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阻攔。(3)中國允許德國在山東築鐵路兩條,一條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通往濟南,一條由膠澳往沂州經萊蕪縣至濟南。德國並有權開采鐵路沿線30里內礦產。(4)山東省內任何工程須用外國人員、資本、器材時,首先應與德國商辦。
通過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山東全省成了德國的勢力范圍。但德國並不以此為滿足,它是要以山東為基地,繼續擴張勢力,直到把黃河中下游都作為它的勢力范圍。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又是瓜分風潮期間外國通過武力強佔中國港口、割占租借地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德國以租借名義,強索海港,駐扎軍隊,實行赤裸裸的殖民統治,為別國開創了一個惡劣的先例。此後,列強紛紛仿效,中華民族的危機變得更加深重。
條約原文:
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北京。
山東曹州府教案現已商結,中國另外酬德國前經相助之誼,故大清國國家、大德國國家,彼此願將兩國睦誼益增篤實,兩國商民貿易使之格外聯絡,是以和衷商定專條,開列於下:
第一端 膠澳租界
第一款 大清國大皇帝欲將中、德兩國邦交聯絡,並增武備威勢,允許離膠澳海面潮平周遍一百里內,系中國里,准德國官兵無論何時過調,惟自主之權,仍全歸中國。如有中國飭令設法等事,先應與德國商定,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攔阻。該地中派駐兵營,籌辦兵法,仍歸中國,先與德國會商辦理。
第二款 大德國大皇帝願本國如他國,在中國海岸有地可修造、排備船隻,存棧料物、用件整齊各等之工,因此甚為合宜,大清國大皇帝已允將膠澳之口,南北兩面,租與德國,先以九十九年為限。德國於所租之地應蓋炮台等事,以保地棧各項、護衛澳口。
第三款 德國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國不得治理,均歸德國管轄,以免兩國爭端。茲將所租各段之地開列於後:一、膠澳之口北面所有連旱地之島,其東北以一線自陰島東北角起至勞山灣為限;二、膠澳之口南面所有連旱地之島,其西南以一線自離齊伯山島西南偏南之灣西南首起往笛羅山島為限;三、齊伯山、陰島兩處;四、膠澳之內全海面至現在潮平之地;五、膠澳之前防護海面所用群島,如笛羅山、炸連等嶼。至德國租地及膠澳周遍一百中國里界址,將來兩國派員查照地情,詳細定明。在膠澳中國兵、商各船與德國相交之國各船,德國擬一律優待;因膠澳內海面均歸德國管轄,德國國家無論何時,可以定妥章程,約束他國往來各船;此章程,即中國之船,亦應一體照辦,另外決無攔阻之事。
第四款 膠澳外各島及險灘,德國應設立浮樁等號,各國船均應納費,中國船亦應納費,為修整口岸各工程之用;其餘各費,中國船均無庸納。
第五款 嗣後如德國租期未滿之前,自願將膠澳歸還中國,德國所有在膠澳費項,中國應許賠還,另將較此相宜之處,讓與德國。德國向中國所租之地,德國應許永遠不轉租與別國。租地界內華民,如能安分並不犯法,仍可隨意居住,德國自應一體保護;倘德國需用地土,應給地主地價。並中國原有稅卡設立在德國租地之外惟所商定一百里地之內,此事德國即擬將納稅之界及納稅各章程,與中國另外商定,無損於中國之法辦結。
第二端 鐵路礦務等事
第一款 中國國家允准德國在山東蓋造鐵路二道:其一由膠澳經過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往濟南及山東界;其二由膠澳往沂州及由此處經過萊蕪縣至濟南府。其由濟南府往山東界之一道,應俟鐵路造至濟南府後,始可開造,以便再商與中國自辦幹路相接。此後段鐵路經過之處,應於另立詳細章程內定明。
第二款 蓋造以上各鐵路,設立德商、華商公司,或設立一處,或設立數處,德商、華商各自集股,各派妥員領辦。
第三款 一切辦法,兩國迅速另訂合同,中、德兩國自行商定此事;惟所立德商、華商公司,造辦以上鐵路,中國國家理應優待,較諸在中國他處之華洋商務公司辦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專為治理商務起,並無他意,蓋造以上鐵路,決不佔山東地土。
第四款 於所開各道鐵路附近之處相距三里內,如膠濟北路在濰縣、博山縣等處,膠沂濟南路在沂州府、萊蕪縣等處,允准德商開挖煤斤等項及須辦工程各事,亦可德商、華商合股開采,其礦務章程,亦應另行妥議。德國商人及工程人,中國國家亦應按照修蓋鐵路一節所雲,一律優待,較諸在中國他處之華洋商務公司辦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亦系專為治理商務起見,並無他意。
第三端 山東全省辦事之法
在山東省內如有開辦各項事務,商定向外國招集幫助為理,或用外國人,或用外國資本,或用外國料物,中國應許先問該德國商人等願否承辦工程,售賣料物。如德商不願承辦此項工程及售賣料物,中國可任憑自便另辦,以昭公允。
以上各條,由兩國大皇帝批准,中國批准之約到德國柏林之後,德國批准之約交給中國駐德國大臣收領,作為互換之據。
此專條應繕四份,華文、德文各二,由兩國大臣畫押蓋印,各執華、德文一份,以昭信守。
大清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大德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三月初六日
大清欽命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李,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翁;大德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大臣海。
『柒』 山東省是德國前殖民地么
山東省在近代(1898年-1914年)曾淪為德國殖民地。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的發生,為德國強占膠州灣提供了一個極為難得的借口。11月7日德皇命令其遠東艦隊立即開往膠州灣,占據該地,威脅報復。
德國佔領膠州灣,採取的是「先行動,然後談判」的方針。在尚未完全佔領膠州灣之前,德國政府訓令其駐華公使海靖就巨野教案「不要在11月16日前提出賠罪要求」。待德軍完全佔領了膠州灣之後,德國公使才奉令於11月20日向清政府提出了處理巨野教案的六項要求,雙方交涉約達4個月之久。
1898年3月6日,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正式簽訂,中國將膠州灣租與德國,租期以99年為限,租借地內的主權歸德國。並且以後山東省無論開辦何項事務,德國商人有優先承辦之權。該條約使山東全省淪為德國在華的勢力范圍,並成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第一個信號。
1914年,發生德日青島戰爭,德國在青島的殖民統治和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又為日本所替代和搶佔了。
(7)20年代山東怎麼會在德國人手裡擴展閱讀
早在1914年底德日青島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就照會日本政府,要求其從山東撤軍。 1915年1月,中國政府又通告取消山東戰區,要求日、英撤軍回國,結果被日本拒絕。
1915年1月18日,日本借袁世凱夢想復辟帝制之機,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涉及山東的主要內容有允日本接受德國讓與的山東權利、允日本建造由煙台或龍口連接膠濟鐵路的鐵路、允從速自開山東各主要城市為商埠等。
5月7日,日本以最後通牒的方式強迫中國政府在「二十一條」上簽字。袁世凱急欲取得日本對他復辟帝制的支持,竟與日本進行談判,答應了日本的要求,激起全國人民的義憤,全國各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反日愛國運動,掀起收回山東、青島權利的斗爭高潮。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青島的權利全部讓給日本。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上街遊行,提出「誓死爭回青島」、「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堅決反對簽訂和約,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
同時,中國人民在經濟方面積極開展抵制日貨的斗爭,1919年由青島港進口的日貨數量大減,青島日商工廠生產的紗布、火柴等也遭到中國民眾的有力抵制。在中國人民舉國一致的抗爭中,日本被迫同意以談判方式解決青島及山東的問題。
1921年5月20日, 中德政府舉行談判, 簽訂《中德協約》 ,德國放棄通過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等獲得的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