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爆發80周年德國請求得到波蘭的原諒,當年德國對波蘭犯下了怎樣的罪行
二戰爆發八十周年的時候,德國請求得到波蘭的原諒,最終德國總理的真誠打動了波蘭人,終於化解了這段恩怨。那麼當年德國對波蘭犯下了怎樣的罪行呢?給大傢具體的說一下:
三、德國納粹在波蘭破壞文化!
德國納碎在侵略波蘭的時候,不僅僅殺害無辜的老百姓,還要掠奪波蘭的資源!同時德國在文化領域,也開始進行大面積的破壞!他們不希望波蘭人有自己的歷史,希望能夠永遠奴役波蘭人,這些手段可謂史無前例!
❷ 德蘇兩國如何處理波蘭問題
德國人主張,大部分波蘭領土由德蘇瓜分,但還應保留一個完全由波蘭人組成的人口為1200萬到1500萬的殘存的波蘭國家。在德國人看來,以拿破崙的華沙大公國為藍本保留下來的這樣一個國家,一來有可能提供同英法兩國談判的基礎,為自己今後的行動留下更多迴旋的餘地;二來有利於自己對波蘭人的控制,因為波蘭人今後要想收復被蘇聯佔領的土地,就不能不依靠德國人的幫助,使自己委身於德國。
蘇聯人開始表示贊同,但很快便意識到這樣做對自己有弊無利,於是決定改變主意,放棄原先允許一個殘存的波蘭存在的意圖,主張以皮薩河、納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為界分割波蘭。
德國人當然是求之不得的。1939年9月23日,里賓特洛甫要德國駐莫斯科大使舒倫堡通知莫洛托夫,同意蘇聯方面的主張。並表示,為與蘇聯人討論有關細節,並確定「波蘭地區的最後結構」,他願意再次去莫斯科。
9月28日下午6時,里賓特洛甫飛抵莫斯科,並連夜與蘇聯人進行會談。會談中,蘇方提出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前面所說的以四河為界劃定雙方勢力范圍;第二個方案是把原定劃歸德國的立陶宛讓予蘇聯,作為交換,原定屬於蘇聯的盧布林省和華沙省東部地區劃歸德國。蘇聯建議這樣做的理由是,把波蘭人分開在兩個國家是不合理的。
正在西線與英法嚴重對峙的德國是看得清蘇聯在其戰略棋盤上的位置的,它不能為眼前的一點點蠅頭小利而與蘇聯鬧翻,從而使其費盡心血創造的可以避免兩線作戰的大好局面毀於一旦。所以,盡管仗是德國打贏的,但它不敢不烙守它在8月間與蘇聯達成的劃分勢力范圍的協議,甚至對蘇聯提出的新要求也不想說個「不」字。
9月29日清晨5時,莫洛托夫和里賓特洛甫根據蘇聯人提出的第二個方案的精神正式簽訂了《蘇德邊界和友好條約》。條約規定:在「前波蘭國家崩潰之後」,雙方承認各自的勢力范圍,其界線大致以桑河、布格河和納雷夫河一線劃定。蘇聯除收回1921年以前屬於蘇聯的領土之外,還取得了對波羅的海三國的控制權;德國除得到了東普魯士、波茲南省和西里西亞這些1918年以前原屬德國的領土外,還佔領了其他波蘭領土。至此,波蘭第四次被德蘇兩國瓜分。
❸ 二戰時,德國為何偏偏挑波蘭下手波蘭復國後20年都做什麼
1939年9月,德國聯合附庸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軍隊入侵了波蘭,德國也迅速投入6個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撕破了成波蘭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至於波蘭跟蘇聯關系同樣不好,波蘭先是違背了《里加條約》,又刺殺了蘇聯大使,蘇聯和德國就達成了一種特殊的互助關系,希特勒也是急需一場戰爭,而波蘭的武器裝備還停留在一戰時期,自然而然就拿它下手了。
❹ 二戰時期波蘭如何被德軍佔領的
波德戰爭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9月3日,英、法兩國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地處中歐的波蘭西接強大的德國,東臨社會主義蘇聯,這種與強國毗鄰而居的特殊地理位置似乎註定了波蘭多災多難的命運。20世紀以前,它曾三次被俄國人和德國人瓜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重新恢復了獨立。
一戰德國戰敗後,根據《凡爾塞和約》,德國東部的領土劃給了波蘭。這些劃給波蘭的領土包括「波蘭走廊」這個狹長的地帶,走廊盡頭的但澤被辟為了一個非軍事化的國際自由城市,它也是波羅的海最大、最重要的海港之一。這里生活著100多萬日耳曼人,他們已經被波蘭分隔,而遠離了祖國。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於懷。
希特勒上台後便發誓要報這一箭之仇,也許在他看來,波蘭甚至是比法國更不可饒恕的敵人。更重要的是,波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下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強的軍事強國。
自1938年10月起,德國曾多次向波蘭提出歸還領土的要求,要波蘭交出「波蘭走廊」和但澤,並將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也轉讓給德國,遭到了波蘭政府的嚴辭拒絕。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迅速兼並了捷克斯洛伐克,下一個侵略目標直指波蘭。希特勒給武裝部隊下達了一份代號「白色方案」的絕密命令,它的目標是在這年的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入侵波蘭,同時要求這個時間不可更改。
希特勒似乎算準了英、法的心理,他對將領們說:「我在慕尼黑會議上領教過英、法的頭面人物,他們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戰爭的人。再說,他們憑什麼同我們打仗?他們才不肯為一個小小的波蘭送死!」
然而,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並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了保證。有了英、法的保證,波蘭態度更加堅決。
1939年7月28日,希特勒獲悉一個重要情報,英、法軍事代表團將赴莫斯科,屆時將形成共同抗德的聯盟。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軍事大忌就是同時在東線和西線作戰。希特勒即使再狂妄自大,也絕不敢違背這一原則,愚蠢地將自己陷入疲於奔命的尷尬境地。他若要入侵波蘭,准備在西線與英、法開戰,就必須穩住東線的前蘇聯。同樣,英、法的目的則是要調動起東線的前蘇聯,迫使希特勒因懼怕兩線作戰而退縮。
雙方都將最大的賭注壓在了蘇聯身上,對於斯大林來說,暫時還不存在倒向哪一方的問題,現在英、法和德國雙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只想利用這一歷史的機遇做出最有利於蘇聯的決策。眼下斯大林還不想在准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下捲入雙方的爭斗,「因為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而充當一方的炮灰」。此外,再加上蘇聯提出要保衛波蘭,抗擊納粹入侵,就必須允許蘇軍進入波蘭境內,遭到了波蘭政府的拒絕,因為他們對蘇聯人的戒心並不比德國人的小。波蘭的這一決定使斯大林下定了決心。
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趕到克里姆林宮會見斯大林。當晚,雙方便簽署了一經簽字立即生效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了共同瓜分波蘭的秘密議定書。希特勒暫時免去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他要放手對付波蘭了。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蘭軍裝的德國黨衛軍,冒充波軍襲擊了德國邊境的格萊維茨電台,在廣播里用波蘭語辱罵德國,並丟下幾具身穿波蘭軍服的屍體。接著,全德各電台都廣播了「德國遭到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
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轟炸機群呼嘯著向波蘭境內飛去,目標是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梁。幾分鍾後,波蘭人嘗到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打擊。波蘭城市和港口遭到德國戰機的轟炸,首都華沙也未能倖免。約1小時後,德軍地面部隊從北、西、西南三面發起了全線進攻。空中和地面的緊密配合使波蘭乃至整個世界第一次領教到了「閃電戰」的利害。
波蘭軍隊猝不及防,不到48小時,波蘭空軍就被摧毀。無數火炮、汽車及其他來不及撤退的重型裝備當即被摧毀,交通樞紐和指揮中心遭到破壞,部隊陷入一片混亂。德軍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為前導,很快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防線。
開戰後,波蘭駐英國大使迅速致電英國政府,報告波蘭受到空襲。德國大使否認了轟炸的事實,但不久就被官方證實。英國國王乘車前往唐寧街造訪了首相張伯倫,在首相夫婦開車到達眾議院之際,議會正在進行最後的討論,決定對納粹統治的頭目開戰,而不是對德國人民開戰。
記得一年前,英國還認為只要滿足希特勒的要求就能夠避免戰爭,首相張伯倫一直認為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歐洲戰爭。當時他對英國民眾說:「在我看來,捷克斯洛伐克問題的順利解決只是歐洲尋求和平舉措的一個前奏。今天早上,我還同德國總理希特勒進行了談話,這就是我們共同簽名的文件。」但是,一年後,張伯倫首相渴望在任期內維持和平的夢想就被打破了。
此刻,英國准備參戰,英國國王脫掉了皇家盛裝,穿上了空軍制服。丘吉爾也加入了戰時內閣,整個國家都為他能把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再次奉獻給國家而感到高興。軍隊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兒童都撤離了倫敦。
9月3日上午9時,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11時之前,提供停戰保證,否則英國將向德國宣戰。正午時,法國也向德國發出了類似的最後通牒,其期限為下午5時,但希特勒對英、法兩國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於是,英、法兩國相繼對德國正式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德軍突破波軍防線後,以每天50至60公里的速度向波蘭腹地突進。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大進軍。波蘭人進行了頑強抵抗,戰馬與坦克搏鬥,步槍與火炮對抗,在一次又一次的絕望掙扎中,上演了一場實力懸殊的大屠殺。
而另一邊,英、法兩國雖然在西線陳兵百萬,卻始終在工事背後,按兵不動,宣而不戰。這場所謂的戰爭後來被稱為「奇怪的戰爭」或「靜坐戰」。丘吉爾事後譏諷道:「巴黎和倫敦以為坐著就能把那筆債躲過去。」
9月6日,波蘭政府倉惶撤離華沙,遷往盧布林。9月8日,德國裝甲師到達華沙外圍。9月17日,大局已定,波蘭徹底陷落。
9月18日,德蘇兩國軍隊在布列斯特至力托夫斯克會師。希特勒希望趕緊佔領華沙,命令德軍必須在9月底之前拿下華沙。9月25日,德軍開始向華沙外圍的要塞、據點及重要補給中心進行炮擊。9月26日,德國空軍開始轟炸華沙。9月27日,華沙守軍停止抵抗。9月28日,華沙守軍司令向德國第8集團軍司令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正式簽署了投降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一個戰役,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在波德戰爭中,波軍陣亡約66000人,傷10餘萬,被俘40多萬人。德軍陣亡約10060人,傷30300人,失蹤3400人。
希特勒對波蘭的入侵實際上是一場賭博。他瘋狂地啟動了戰爭的機器,拉開了一場人類戰爭史上規模之巨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的帷幕。
❺ 波蘭與德國的經濟聯系
由於波蘭在地理上與德國接壤,勞動力成本較低,加上近年來大力進行高速公路、遠程交通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正在對包括能源領域在內的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波蘭目前已成為德國企業最感興趣的投資地之一。 今天,德國是波蘭的第四大投資國,僅次於法國、荷蘭和美國。 從1990年以來,德國對波蘭的直接投資從最初的100萬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101億美元。 德國企業在波蘭的投資重點主要為汽車製造、金融服務業、食品生產及能源產業。 同時,德國也是波蘭最重要的外貿夥伴,德波貿易額占波蘭全部外貿額的1/3。 僅在2005年,德波貿易額就比上年增長了10%,達到380億歐元。 此外,在波蘭加入歐盟的進程中,德國也起了重要作用。 波蘭在2004年5月入盟後,其市場是歐盟新成員國中最大的。 它和捷克都是德國在中東歐最重要的外貿夥伴,今日波蘭在東歐各國中經濟處於領先地位,1991年華沙股票交易所開業,成為中東歐領先的證券市場。 波蘭經濟已成為該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 德國和波蘭目前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有著密切合作聯系。 因此拋開二戰的歷史陰影,德波關系既務實,又錯綜復雜,這種關系中還存在著不確定性,總體而言,雙方的關系還是朝著緩和並改善的方向行進。